中藥泡腳范文
時間:2023-03-14 06:58:55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中藥泡腳,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生姜祛寒
生姜在中醫上屬于辛溫解表藥,有祛寒解表的作用,而且毒副作用較小?,F代醫學認為生姜能夠刺激毛細血管,改善局部血液循環和新陳代謝。怕冷、容易手腳冰涼的人可以用生姜泡腳。
需要注意的是,用生姜泡腳并不是將生姜放入熱水中泡一會兒,而是一般取15~30克的生姜,將其拍扁,放入鍋中加入小半鍋水,蓋上鍋蓋用熱水煮上10分鐘左右。將全部姜水倒出,加入適量冷水,水溫在40℃左右。泡腳時水要沒過踝部,最好邊泡邊搓雙腳。
生姜中的藥用成分有許多是小分子物質,蓋上鍋蓋煮可以避免其揮發。如果泡腳用的水量較多,或是怕冷的癥狀比較重,可酌情增加姜的用量。用生姜水泡腳一段時間后,怕冷的癥狀一般能夠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
桂皮消腫
桂皮,又稱肉桂、官桂或香桂,它有溫腎陽的作用。用它們泡腳,對于因腎病引起的浮腫有較好的緩解作用。
如果出現了腎源性水腫(早晨起床時眼瞼或面部、足踝部出現水腫),可以用花椒和桂皮各15克煮后泡腳,煮法同煮生姜的方法。連續用此法泡腳能夠起到一定的消腫作用。
如果先從身體的下垂部位(如腿)開始出現水腫癥狀,逐漸發展到身體其他部位,則可能是由于心臟功能問題而導致的水腫。這種水腫選用生姜煮水來泡腳,可以促進下肢血液循環,從而達到輔助減輕水腫的目的。
紅花防凍瘡
紅花是一種婦科常用中藥,它能夠活血通經,祛淤止痛。冬季容易發生凍瘡和皮膚皴裂的人在秋季應該提早用紅花泡泡腳,可以起到很好的預防作用。
每到冬天,好多人手腳經常會發生皸裂和破皮,但是一旦出現這種情況,又需要很長時間恢復。選擇用紅花10-15克煮水來泡腳,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預防這種情況的發生。
如果用30~50克的干艾草和10~15克的紅花同時煮水來泡腳,還可以改善血液循環,預防和減輕靜脈曲張、末梢神經炎。血液循環不好,平時手腳容易發麻,或者下肢出現淤血,可以用這兩種藥材一起泡腳。泡腳后,不僅能夠使血液循環問題得到改善,還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睡眠質量。在感冒期間用紅花和艾草泡腳,還能起到一定的治療作用。
安全泡腳有禁忌
第一,泡腳時間不宜過長,以15~30分鐘為宜。心腦血管疾病患者、老年人如果感到胸悶、頭暈,應暫時停止泡腳,休息一下。糖尿病患者末梢感覺能力差,應由家人先試水溫,防止發生燙傷。
第二,飯后1小時內不宜泡腳。吃完飯后,體內大部分血液流向消化道,如果飯后立即用熱水泡腳,本該流向消化系統的血液轉而流向下肢,日久會影響消化吸收而導致營養缺乏。因此,飯后1小時內不宜泡腳。
第三,中藥泡腳最好用木盆。銅盆等金屬盆中的化學成分不穩定,容易與中藥中的鞣酸發生反應,生成鞣酸鐵等有害物質,使藥物的療效大打折扣。
篇2
生姜
祛寒
生姜屬辛溫解表類,祛寒解表,且毒副作用較小。怕冷、容易手腳冰涼的人可以用生姜泡腳。
一般取15~30克生姜(約為中等大小姜半塊),將其拍扁,放入鍋中加小半鍋水,蓋上鍋蓋用熱水煮10分鐘。煮好后,將全部姜水倒出,加入適量冷水至40℃左右(以不燙為宜)。泡腳時水要沒過踝部,最好邊泡邊搓雙腳。
生姜藥用成分有許多小分子物質,蓋上鍋蓋煮可以避免其揮發。半塊姜的用量對半盆水。如泡腳用水量較多,或怕冷癥狀較重,可酌情增加姜的用量。
桂皮
消腫
桂皮,又稱肉桂、官桂或香桂,與花椒都是家庭常用香料,二者都有溫腎陽作用。泡腳對因腎病引起的浮腫有緩解作用。
腎源性水腫是由于腎臟功能問題或出現疾病而引起的水腫。一般首先發生在組織疏松的部位,如眼瞼或面部、足踝部,以早晨起床時最明顯,用手指按壓水腫部位的皮膚可出現凹陷。可用花椒和桂皮各15克(一小撮或一小塊)煮后泡腳,煮法同煮生姜的方法。
如先從身體的下垂部位(如腿)開始出現水腫癥狀,逐漸發展到身體其他部位,則可能是由于心臟功能問題而導致的心源性水腫。
這種水腫可選用生姜煮水來泡腳,可促進下肢血液循環,從而輔助減輕水腫。
艾草
溫肺
艾草性溫、味苦、無毒,具有回陽、理氣血、逐濕寒、止血安胎等功效,也常用于針灸,故又被稱為“醫草”。艾草泡腳能改善肺功能,對于患有慢性支氣管炎和容易咳白痰的人很有好處。
艾草泡腳方法和生姜泡腳方法相近,一般取30~50克(一小把)干艾草煮水泡腳,煮法與前相同。
身體寒濕重的病人,每周可用艾草泡一次腳,還可同時喝一杯生姜紅棗水(10粒干紅棗加兩片生姜,加十碗水煮兩個小時)。
艾草泡腳期間應注意,多喝溫開水,少吃寒涼食物,注意休息。虛熱、實火引起的頭面部、咽喉部不適、慢性支氣管炎等都能得到一定緩解。
發燒和患有低血壓、糖尿病的人要在醫生指導下用艾草泡腳。艾草泡腳每周2~3次即可,不宜過于頻繁。艾草泡腳能引火下行,有時會引起頭面部的氣血不足,容易引起頭暈、頭痛,還會引起情緒上的變化。
紅花
防凍瘡
紅花是一種婦科常用中藥,活血通經,祛瘀止痛。冬季易凍瘡和皮膚皴裂的人秋季應用紅花泡泡腳,可預防。
取紅花10~15克(大約一小撮)按之前提到的方法煮水泡腳,能預防和改善凍瘡。
如果用30~50克的干艾草和10~15克的紅花同時煮水用來泡腳,還可以改善血液循環,預防和減輕靜脈曲張、末梢神經炎。
如果血液循環不好,手腳易發麻,或下肢瘀血,就可以用這兩種藥材一起泡腳。還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睡眠質量。感冒期間用紅花和艾草泡腳,能起到一定的治療作用。
安全泡腳
有禁忌
泡腳時間不宜過長,以15~30分鐘為宜。泡腳時血液會流向下肢,腦部易供血不足。心腦血管疾病患者、老年人如胸悶、頭暈,應暫停泡腳休息。糖尿病患者末梢感覺能力差,應由家人先試水溫,防止發生燙傷。
中藥泡腳最好用木盆。銅盆等金屬盆中的化學成分不穩定,容易與中藥中的鞣酸發生反應,生成鞣酸鐵等有害物質,使藥物的療效大打折扣。
篇3
關鍵詞:中藥泡腳;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情志護理
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DPN)是糖尿病患者最常見的慢性并發癥之一,患病率高,60%~90%糖尿病患者有不同的周圍神經功能損傷[1]。臨床癥狀主要表現為肢體疼痛和感覺異常,特點是對稱出現遠端感覺障礙,下肢多于上肢。病情加重可出現周圍循環障礙、糖尿病足,甚至壞疽、截肢。其特點有病程長、根治難等特點,患者易產生抑郁,影響治療效果,中年人由于肩負社會及家庭重要責任,比其他糖尿病患者更需要情志護理,現對58例中年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患者進行中藥泡腳配合情志護理治療效果,特匯報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住院病歷共58例,隨機分為治療組(n=29)和對照組(n=29),治療組男12例,女17例,年齡38~55歲,糖尿病病程1個月~1年;合并周圍神經病變1~3個月。對照組男15例,女14例;年齡40~53歲;糖尿病病程3個月~2年;合并周圍神經病變2~6個月?;颊咴谛詣e、年齡及病程方面均無顯著差異,具有可比性。
1.2 診斷標準 全部病例均依照《內科疾病診斷標準》中周圍神經分類和糖尿病性神經病變標準進行診斷[2],參考《22個專業95個病種中醫診斷方案》[3]中醫辨證為寒凝血瘀證,具體表現為四肢麻木不仁,畏寒怕冷,肢末冷痛,寒而增痛,溫而痛減,舌質暗淡,苔白滑,脈細沉。
1.3方法 兩組患者均接受正確的飲食、運動指導之后,靜脈點滴硫辛酸營養神經,前列地爾改善微循環,治療組給予情志護理,觀察組在治療組基礎上加用中藥泡腳,泡腳方為活血溫經通絡方:丹參15 g,炒王不留行10 g,澤蘭15 g,扯根菜15g,雞血藤15 g,赤芍12 g,牛膝12 g,川芎10 g,當歸12 g,桃仁10 g,1次/d,水溫30℃左右為宜,洗后用干凈、柔軟、吸水性強的毛巾輕輕擦拭干凈。特別注意趾縫,避免擦破。
1.4療效標準 顯效:患者肢體麻木、疼痛、乏力等不適明顯減輕,自覺癥狀消失或明顯改善;有效:肢體麻木、疼痛、乏力等不適輕度減輕,自覺癥狀好轉;無效癥狀無明顯改善甚至惡化。總有效率=顯效率+有效率。
1.5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7.0統計學軟件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用(x±s)表示,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以P
2 結果
比較對照組和觀察組治療后的改善情況:兩組治療后,兩組周圍神經病變均有改善,觀察組顯效13例,有效11例,無效5例,觀察組總有效率82.8%;對照組顯效6例,有效10例,無效13例,對照組總有效率(55.2%),由此可見觀察組效果明顯好于對照組,P
3 討論
3.1糖尿病的中醫治療 據文獻報道DPN發病率可高達90%[4]。本病起病隱匿,可出現于糖尿病癥狀之前,易被忽視。目前普遍認為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的發病機制與高血糖引起的代謝紊亂、微血管病變、神經營養因子缺乏、自由基損傷及基因表達異常等多種因素有關。中醫理論認為人體全身是經絡連貫,腳底是各經絡的集中點,又稱反射區,足底反射區聯系著人體每一個神經,連貫著五臟六腑。
而中藥泡腳這種傳統的中醫治療方法,是通過中藥的熏蒸、浸泡雙足及特定的手法按摩足底反射區,起到疏通經絡、活血化瘀、調理氣血的作用[5]。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在治療上我們要做到標本兼治,這才是中醫的宗旨[6],中藥泡腳不僅可以刺激足部的諸多穴位,起到疏通全身經絡,還可以改善末梢的血液循環,加快新陳代謝,使末梢神經保持一定的敏感度,這對治療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有顯著效果。我院通過中藥泡腳,經過治療,觀察組得到叫對照組更明顯的治療效果,說明了其效果好,安全性高,經濟實用,操作方法簡便舒適,值得臨床推廣。
3.2糖尿病的情志護理 糖尿病的發展原因比較復雜,但從生物、心理、社會醫學模式來看,心理因素是糖尿病發病的重要原因之一[7]。中年型糖尿病患者由于病程長,社會壓力大,經濟負擔重,更容易引起焦慮、擔憂、精神緊張等情緒,目前患者負性情緒在臨床中越來越受到重視,在治療期間根據患者情況實施情志護理尤為重要[8],在情志護理中應注重以尊重為前提,盡量用通俗易懂的語言進行答疑,主動關心患者的心理情況和日常生活細節?!秲葟健分赋觥芭瓊巍薄八紓ⅰ薄氨n愁則心印薄靶畝則五臟六腑皆搖”。因此合適的情志護理對中年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能夠解除其多種負性情緒及心理問題,使患者情志舒暢,從而氣血調暢、肝氣調達、健脾運胃,發揮藥物不可替代的作用,減輕患者的病痛,促進患者疾病康復。
3.3中藥泡腳 中藥泡腳就是利用合適的中藥配方熬成中藥水來泡腳,其中的有效中藥成分在熱水的熱力幫助下,滲透進皮膚,被足部毛細血管吸收,進入人體血液循環系統,從而達到改善體質、調理身體、治療疾病的效果。
3.3.1泡腳用物準備 泡腳盆,泡腳中藥,以及溫水、毛巾,襪子,拖鞋(冬天棉拖鞋)開水一杯(足浴后飲用,及時補充時因出汗而丟失的水分)
3.3.2泡腳器具的選擇 ①質地選擇:以木質盆較好,木質盆散熱慢利于保溫;②高度的選擇:高度最好>20 cm,因泡腳水量宜沒過腳踝,寬度以能容納雙腳為宜;③泡腳盆選擇足底帶有按摩器,邊泡腳邊按摩足底,兼顧患者治療與享受;④另外泡腳的座椅高度適合,保證姿勢處于舒適狀態。
3.3.3泡腳時間 泡腳時間一般以30~45 min為宜,一般建議每天晚上睡前1 h足浴30 min。
3.3.4泡腳注意事項
3.3.4.1七類人不宜中藥泡腳 ①妊娠及月經期中的婦女;②各種嚴重出血病的人;③腎衰竭、心力衰竭、心肌梗死、肝壞死等各種危重患者;④一些急性的傳染病、急性的中毒、外科急癥的患者;⑤正處于大怒、大悲、大喜之中或精神緊張、身體過度疲勞的人;⑥飯前后1 h內進行足浴的人;⑦足部有外傷、水皰、疥瘡、發炎、化膿、潰瘍、水腫及較重的靜脈曲張的患者。
3.3.4.2四個禁忌 ①忌當風,泡腳會是全身微微出汗,避風很重要,以免引起感冒和腰腿痛;②忌水溫過高,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患者,水溫一般控制在30℃為宜,避免患者應神經末梢感覺差而造成皮膚燙傷;③忌用力搓擦皮膚,造成表皮細胞的損傷甚至出血,致使細菌趁機入侵;④忌足部皮膚破損,泡腳前檢查足部皮膚有無破潰,根據皮膚情況選擇中藥泡腳方,我院已經開展有針對足部皮膚有破潰和皮膚完整的兩種中藥泡腳方。
另外,患者住院期間,應注意泡腳衛生,提供的泡腳桶,注意避免交叉感染,更換泡腳塑料袋,做到1人1袋。
參考文獻:
[1]楊娟,李雪梅.甲鈷胺穴位注射聯合中藥足浴治療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療效觀察[J].臨床合理用藥雜志,2011(3):68-69.
[2]再英,鐘南山.內科學[M].7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8:770-793.
[3]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醫政司.22個專業95個病種中醫診療方案(合訂本)[M].北京:中國中醫藥出版社,2011:177-184.
[4]趙璐,陳燕.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的中醫藥研究概況[J].中醫研究,2008,21(5):54-58.
[5]呂秀燕,邱翠瓊,潘東紅.中藥足浴治療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的臨床觀察及護理[J].中醫藥學報,2008,36(2):8.
[6]曾淋.論中藥泡腳于早期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患者的重要性[J].大眾科技,2015,17(2):86-88.
[7]柴惠琴.老年I型糖尿病100例的心理護理的臨床效果評價[J].浙江預防醫學,1997,SI:104-106
篇4
本文論述了傳統中藥發酵炮制的作用機理和發酵工藝,并與現代中藥的發酵炮制工藝進行了比較。同時對經發酵炮制后生產的傳統中藥神曲、紅曲、淡豆豉等進行了本草考證,論述了其名稱由來、制作方法和功效等。
【關鍵詞】 發酵;炮制;傳統中藥;本草考證
Abstract:The mechanism and the fermented technique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were discussed in this paper,the fermented technique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was compared with morden Chinese medicine.The herbalogical textual research o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such as Shen Qu,Hong Qu,Dan Dou-chi and so on which were processed by fermentation were done.Moreover,the origin of name,the methods of production,the effectiveness were discussed respectively in herbalogical textual research.
Key words:fermentation;process of refining herbal medicine;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herbalogical textual research
我國遠在四千多年以前就懂得利用微生物發酵來釀酒,其后又相繼用微生物發酵來生產醬、醋、豆豉和臭豆腐等食品。早在千余年前,我國已開始將微生物發酵應用于中藥炮制,成為世界上最早利用微生物對天然藥物進行生物轉化的國家之一。中藥是中華民族的瑰寶,而中藥炮制是其中一顆璀璨的明珠。中藥炮制是根據中醫藥理論,依照辨證施治用藥的需要和藥物自身的性質,以及調劑、制劑的不同要求,所采取的一項制藥技術。本文對傳統中藥發酵炮制的作用機理、炮制工藝和發酵炮制中藥的本草考證進行了論述。
1 傳統中藥的發酵炮制概述
古代醫藥典籍將中藥炮制又稱為“炮炙”、“修治”、“修制”、“修事”。經凈制或處理后的藥物,在一定的溫度和濕度條件下,由于霉菌和酶的催化分解作用,使藥物發泡、生衣的方法稱為發酵法。中藥通過微生物的發酵達到增強中藥藥效、改變藥性、降低毒副作用等目的。
1.1 傳統中藥發酵炮制的作用機理
傳統中藥發酵炮制的作用機理較為復雜,主要是依靠微生物的生物轉化來實現。酶是一類具有高度催化效率的生物催化劑,它可以使復雜的生物化學反應在常溫常壓下迅速完成。微生物在生長代謝過程中產生纖維素酶、木質素酶、淀粉酶、蛋白酶、脂酶等多種胞內和胞外酶類。微生物有著非常強大的分解轉化物質的能力,并能產生豐富的次生代謝產物。不同種類的微生物具有不同的代謝方式,能分解各式各樣的有機物質。通過微生物的新陳代謝和生長繁殖來炮制中藥,可以比一般的物理或化學的炮制手段更大幅度地增強和調整藥性,提高療效,降低毒副作用,擴大適應癥[1]。
1.2 傳統中藥發酵炮制工藝的探討
傳統中藥經發酵炮制后其質量的高低與許多因素都密切相關,如發酵菌種,培養基成分,培養條件(溫度、濕度、氧氣、pH值等)等因素。因此,應通過對傳統中藥發酵炮制影響因素的研究,從而確定其最佳的發酵炮制工藝。
在長期傳統中藥發酵炮制的生產實踐活動中,中藥炮制人員對影響中藥發酵炮制的質量因素積累了較為豐富的實踐經驗。一般而言,發酵最佳溫度以30~37℃為宜,相對濕度控制在70%~80%為宜。在此培養條件下,適合大多數霉菌、酵母菌和細菌等的生長繁殖。但限于當時的科學技術發展水平,溫度和濕度的控制只能憑經驗,例如,混和發酵時以“握之成團,指間可見水跡,放下輕擊則碎”為宜。因此,在傳統中藥的發酵炮制過程存在較大的主觀性,影響了其質量的穩定性。
培養基成分對傳統中藥發酵炮制后其質量的高低也有較大的影響,因此對組成培養基的藥材質量和相互間的比例都有較嚴格的要求。不同的培養基經同樣的微生物處理后會產生藥性的差異,可利用此來生產不同適應證的中藥。例如,發酵淡豆豉時,以桑葉、青蒿發酵者,藥性偏于寒涼,多用于風熱感冒或熱病胸中煩悶之證;以麻黃、紫蘇發酵者,藥性偏于辛溫,多用于風寒感冒頭痛之證。
1.3 傳統中藥發酵炮制工藝和現代中藥發酵炮制工藝的比較 中藥的發酵炮制經過一千多年的發展,現已成為中藥炮制中一種常用和重要的炮制方法。特別是近幾十年來發酵工程等現代生物技術用于傳統中藥的研究開發,從現代科學的角度探討了發酵炮制的作用機理和炮制工藝,極大地豐富和發展了中藥的炮制理論。
傳統中藥的發酵炮制是多菌種混合自然發酵,參加發酵的菌種種類和數量都存在一定的波動;同時傳統中藥的發酵炮制采用的是傳統的固體發酵,整個發酵炮制的過程都是憑主觀經驗來控制。因此,傳統中藥發酵炮制后其質量的穩定性難于保證。
現代中藥的發酵炮制根據微生物生長所用培養基狀態的不同可分為固體發酵炮制和液體發酵炮制。現代中藥的固體發酵炮制采用了現代生物技術,在整個發酵炮制過程中可以較好地控制參與發酵的菌種的種類和數量,同時對溫度、濕度、酸堿度、通氣等也能較好地實現動態控制,因而通過現代固體發酵炮制的中藥其質量的穩定性得以較大的提高。在抗生素工業發展起來后,逐漸將液體發酵應用到中藥的發酵炮制中,開啟了對液體發酵炮制中藥的研究。由于液體發酵較固體發酵具有更高的物質傳遞效率,也易于實現發酵炮制工藝的自動化控制,從而保證發酵炮制后中藥質量的穩定性,所以此項工藝未來發展空間巨大。
篇5
一、注重柔韌練習
在日常體育教學中,我們觀察到一些教師在短跑教學課時,準備部分往往是以游戲與加速跑、小步跑等練習相結合,不大注重柔韌練習。在夏季時候甚至讓學生利用球類活動來代替專門的準備活動,這樣做顯然是不符合短跑技術練習的要求的。眾所周知,提高短跑速度能力的主要依據是步頻和步幅??茖W研究表明:步頻的快慢先天遺傳的因素占到了80%以上。這個結果提醒我們,在教學中如果要提高學生的短跑速度,必須注意提高學生跑步中的步幅,而提高步幅的最直接的方式就是柔韌練習,通過柔韌練習,從而提高跑動中的擺臂幅度和下肢步幅。具體練習方法如下:1. 肩臂繞環練習 2. 擺臂練習 3. 左右弓壓腿 4. 跨欄步壓腿 5. 縱劈叉練習 6. 正踢腿和側擺腿練習。
二、注重上肢練習
我們在教學中要不斷向學生傳遞這樣的概念:短跑不僅是腿腳的功夫,要想真正做到跑得快,就必須依靠上下肢的協調用力合理配合。在短跑練習過程中要想提高速度,就一定要想到上肢帶動下肢的道理加快上肢的擺臂就自然提高速度。
在前面我們已經強調了關于如何進行柔韌性練習的方法,在這里就不再重復。就著重談一下如何進行上肢的力量練習,根據我們在教學的實踐情況認為:增強上肢力量可以采用一些因地制宜的方式,這樣利于學生平時也能夠進行練習,從而使課堂內外能夠成為一個整體。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具體方法:1. 俯臥撐練習;2. 快速沖拳練習;3. 手持輕啞鈴的擴胸和繞環練習;4. 手持輕啞鈴的擺臂練習;5. 徒手快速擺臂練習。要求每組為50次,以提高學生的耐力。
三、注重節奏練習
對于中學生來講,要想跑得快,還必須掌握正確的跑步節奏,這樣才能形成良好的速度感。良好的節奏不僅依賴于快速的步頻,開闊的步幅,更重要的是需要學會體力的分配與放松跑的能力。在實際教學中老師必須在整個教學過程中長期堅持對學生培養,并通過一些教學手段循序漸進,讓學生明白要想跑得快、動作矯健,就必須掌握良好的節奏。培養良好的節奏主要分為三個步驟。
第一個步驟:主要體現在準備活動的短跑輔助練習中:
1. 在教師的帶領下,進行快速擺臂的練習,讓學生的擺臂節奏必須根據教師的掌聲節奏練習。
2. 在教師的帶領下,進行原地小步跑,高抬腿的練習,但學生的步頻節奏必須根據教師的掌聲節奏練習。
第二個步驟:體現在輔助練習中:
1. 根據教師的掌聲節奏,進行加速跑練習,先從30米開始,后以每20米為一個練習階段增加練習距離,最終增加到100米。
2. 每兩個水平與能力相近的學生為一個練習小組,并排進行跑步練習,不要求跑的速度,要求練習節奏整齊劃一,動作自然放松。
第三個步驟:體現在速度練習中:
1. 30米計時跑,要求盡全力沖刺、體會速度感受。
2. 100米放松大步跑要求體會開闊的步幅和流暢的節奏。
通過上述三個步驟循序漸進的練習,學生基本上就能掌握正確的跑步節奏了。
四、注重心理訓練
篇6
1調整實驗課時比例
由于課時有限,我們對驗證性實驗和綜合性實驗的比例進行了適當調整。為讓學生做到既能熟練掌握傳統實驗操作方法,又能提高創新能力和綜合實驗能力,將原來單一,驗證性實驗調整為驗證性實驗和綜合性實驗的學時比例分別為75%和25%,并將總學時(32學時)分解為驗證性實驗24學時、綜合性實驗8學時。驗證性實驗的教學目的是讓學生掌握中藥炮制的基本工藝和操作技能,深化課堂理論知識嘲。為減少驗證性實驗學時,我們將一些實驗進行合并,在煮法實驗的同時讓學生進行水飛法的操作,如甘草汁煮遠志的時間較長,同時沒有復雜的實驗操作,我們就安排學生做用時較短的水飛朱砂實驗,這樣既不影響教學內容和教學質量,叉可讓學生多進行一些炮制實驗。
2增加實驗內容。完善教學內容體系
通過總結近幾年的教學實踐經驗,增加了一些新實驗內容,如在加固體輔料炒法一節中,增加了砂燙、滑石粉燙兩項內容,使固體輔料炒法更為完整;在炙法這部分內容中,新增了油脂炙、姜炙彈法、煨法、制霜法等方法,使傳統炮制部分實驗內容更為完整。學生通過具體操作麥麩煨與麥麩炒實驗,明確了兩者區別。實驗課的操作加深了學生對理論知識的理解,促進了理論課程的學習日。
3改變實驗教學考核方法
前兩年的教學過程中,我們沒有要求學生撰寫實驗報告,然而在考核過程中發現學生思想上不夠重視,他們覺得該實驗課不如其他課程重要。如在考核水飛法的操作時,學生很難理解實驗步驟及操作要求的具體內容,雖然水飛法的操作步驟也是理論課中重點講授內容,但筆者還是發現有部分學生連基本的水飛法定義都不能準確說出。這樣不利于培養學生實驗觀察、分析和解決問題能力,達不到應有的教學效果。為改變中藥炮制實驗無實驗報告的現象,針對新增加的中藥炮制實驗方法確定了實驗考核的計分辦法。中藥炮制學實驗的成績為百分制,單獨作為一門課程記分,由每次實驗報告的平均成績(50%)和最后的考核成績(5O%)組成。實驗平時成績由平時實驗操作和實驗報告組成,帶教教師在平時實驗課時要記錄學生的操作情況,并對每份實驗報告進行打分。實驗完成后,不論實驗成敗與否,都要求學生將該實驗過程完整記錄并進行小結,若對本次實驗能提出一些新見解,給予加分鼓勵。在總結體會中,很多學生加深了對學科的認識,并提出了自己的看法。最后的考核成績在平時實驗課全部結束后以抽簽方式進行,每人一種藥物,現場進行實驗操作考試,帶教教師當場打分,該成績作為實驗考試成績。此項措施提高了學生平時實驗操作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起到了較好效果,使學生從理論到實驗,又從實驗到理論,知識逐步得到深化。
4規范實驗操作
為了提高實驗教學質量,使學生在實驗室里形成良好的學風,規范實驗室操作是不可缺少的的一個環節。在實驗中讓學生2人一組,每組分一套中藥炮制用的爐子、鐵鍋、鍋鏟、瓷盤、瓷碗、篩子等實驗用具。實驗結束后進行清點,如有缺損按照半價進行賠償,主要目的是讓學生意識到實驗課是嚴肅的。實施后大大提高了實驗室的管理水平,同時降低了實驗用具的損壞率。實驗操作是培養學生動手能力的重要方法,要求學生嚴格按照實驗步驟進行操作,認真完成每一步實驗,觀察每一個實驗結果,規范地寫好實驗報告。特別是在第一次中藥炮制實驗過程中,帶教教師要加強指導,及時糾正學生不規范的操作,了解各小組的實驗進度,為后續實驗打下基礎。
5開設設計性實驗
篇7
【關鍵詞】中藥炮制學;教學;趣味性
中藥炮制學是研究中藥炮制理論,工藝,規格,質量標準,歷史沿革及其發展方向的一門學科。中藥炮制是根據中醫藥理論,依照辯證施治用藥的需要和藥物自身性質,以及調劑、制劑的不同要求,所采取的一項制藥技術[1]。中藥炮制是中國醫藥遺產的組成部分,數千年來,對中國人民防病治病中起了重要作用,保證了中醫臨床用藥安全有效。因此中藥炮制學是中藥各專業必修的基礎課程之一。中藥炮制學本身的內容比較枯燥,知識點比較零碎,且隨著所學藥物的增多,學生經常容易混淆,內容“張冠李戴”,經緯不分,隨著記憶困難的增加,而產生畏難、厭煩的情緒。因此教師如何增強教學的趣味性則成為教學中及其關鍵的環節。經過多年的教學實踐,筆者認為以下幾點方法有助于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教學質量。
一、注重歷史 提高興趣
在《中藥炮制學》教材總論部分,有專章介紹中藥炮制發展的歷史,我們在對此章節的講解采取討論式教學法,充分利用教材內容并結合《中藥學》的有關內容,與學生們研討歷史上中藥炮制學如何形成和發展的過程,結合不同歷史時期所產生的不同炮制品來進行討論,讓學生從歷史的角度切身感受到即將學習的中藥炮制內容蘊含著與中醫藥進步和發展的血肉關系。在課堂上,還可以適當穿插介紹歷代名醫的行醫典故及傳說,中藥炮制的變遷史話,各種民間傳說、神話,以及古今軼事趣聞,既可活躍課堂氣氛,亦可增加學習的趣味性,提高學生學習興趣,增強記憶。
二、結合臨床 聯系實際
藥性決定中藥的臨床療效,而炮制又可以改變藥性,變化原藥的氣味形色,升降浮沉,增強療效,降低或消除毒副作用等,因此在講授炮制時,應多結合臨床實例來講述同種藥物的不同飲片治療不同的疾病,來強調炮制的作用。以黃柏為例,生黃柏主瀉實火、燥濕,一般用來治療足膝痿軟無力,小便赤黃等癥;而酒炙后主瀉上焦之火,一般可用來治口舌生瘡及頭面部的病患;鹽炙后主降相火,滋腎水,一般用來治療陰虛盜汗、夢遺滑精等癥;蜜炙后主瀉中焦之火,且不傷脾胃,一般用來治五心煩熱等癥;而炒炭則偏于止血,一般用來治療痔瘺、崩漏不止等癥。對此,前人有“生用降實火,蜜炙則庶不傷中,炒黑止崩帶,酒炙后治上,蜜炙治中,鹽炙治下”的總結。授課時與中醫臨床密切聯系,可使學生充分理解臨床用藥需要決定了中藥炮制的形成,而經過炮制得到的飲片質量高低決定了中醫臨床效果,這兩者間相輔相成的關系,使學生充分理解炮制可達到減毒作用,擴大用藥范圍的目的,使學生真正認識到炮制是中醫藥的特色。
三、改革實驗 提高質量
中藥炮制實驗是中藥炮制教學過程中的一個重要環節,是理論聯系實際的重要途徑。傳統的炮制實驗,學生只是按照實驗指導逐步操作,這樣就會使學生認為炮制就是重復的炒,煮,蒸,煅等簡單的體力活,難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因此優化實驗課內容是一項迫切的任務。筆者在校教學期間適當的調整實驗內容,學生按照實驗指導的內容,用炒法,炙法等傳統的方法操作后,還要求他們運用中藥化學和分析化學的有關知識來分析炮制前后藥品有效成分的變化,再結合中國藥典的標準,來判斷自己加工的炮制品質量是否合格。如在黃芩的炮制中,學生按照實驗指導的要求制得生黃芩,酒黃芩和黃芩炭3中炮制品,我們再用高效液相色譜法來測定3種炮制品中黃芩苷的含量,通過和《中國藥典》的比對,得知哪些學生的炮制品為合格品,哪些為不合格品。不合格的炮制品,要求學生自己查找問題所在,并寫在實驗報告上。這樣的安排有助于學生鍛煉動手能力和綜合思維能力,激發了學生的學習欲望,從而提高教學質量。
四、運用技巧 提高記憶
中藥炮制品品種多,內容涉及面廣,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難免會感到單調乏味,為了提高學習效率,我們可以充分利用記憶的規律性,如對比,歸納,理解,圖解等與記憶的關系,以促進記憶。我們可以采用對比分析法,通過對比,同中求異,異中求同,能加深理解記憶,更好地掌握藥物功效應用。例如梔子有生梔子,焦梔子和梔子炭3種炮制品,它們的共同點是都有清熱瀉火的功效,不同點是生梔子可以退黃利膽,焦梔子偏向除煩,梔子炭則主要用于涼血止血。如此有意識地常做比較,可以加深理解和記憶。歸納法也是我們常用的一種方法,不同炮制品的功效和臨床應用有同有異,單獨記憶比較困難,我們可以將同種炮制方法的藥物的功效和臨床應用歸納起來,將零碎分散的知識點趨于集中,這樣可以是學生更好的掌握此種炮制方法對藥物產生的共性,從而提高記憶效果。
總之,中藥炮制學是一門實踐性,實用性很強的學科,為中藥學專業的必修課。要提高中藥炮制學教學質量,首先要抓住學生的心理,充分激發其學習興趣,重視運用中醫理論;抓好課堂教學,采取科學可行的學習方法,提高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充分利用現代電教設備進行多媒體教學,使中藥炮制學的課堂教學質量得到提高。
篇8
關鍵詞:民族藥;中藥炮制;教學改革
項目基金:本論文由中南民族大學“民族藥學”十二五國家級實驗教學示范中心資助
【分類號】R-4;G642.4
炮制是我國獨有的一項制藥技術。傳統的炮制技術具有幾千年的歷史,是人們長期醫療實踐經驗的總結,有其豐富的科學內涵和實際意義,需要不斷的繼承、發揚。中藥炮制學是一門經驗性很強的傳統制藥技術學科,具有獨特的理論體系和炮制方法。實驗教學是炮制教學過程中的一個重要環節,是理論聯系實際的重要途徑【1】。通過實驗教學,要使學生掌握炮制的基本方法與技能,繼承和發揚傳統的制藥技術,同時培養學生動手能力與科學思維能力,能綜合利用相關學科知識與技能,掌握現代研究方法,激發學生對新知識的探索欲望,以提高學生綜合素質[2]。
本文通過對比中藥與民族藥炮制特點并對民族藥炮制學實驗教學的現狀提出實驗改革發展思路,以期提高中藥炮制學實驗課的教學質量,為培養具有實踐創新能力和科研思維的中藥炮制學人才奠定基礎。
1中藥、民族藥的理論與炮制異同
中醫藥和各民族醫藥的形成和發展,是不斷交流相互促進與融合的過程。客觀上講,中醫藥在某些方面促進了少數民族醫藥理論的形成與發展。在民族藥物中,以具有較為完整理論體系的藏蒙苗傣等,其藥學理論與中藥理論有諸多相似之處。如傣藥“四氣八味”、“五性”及“入塔”理論與中藥四氣五味及歸經理論頗為相似;苗藥的“母藥論”提出的“母藥”指對主病或主癥起主要治療作用【3】,與中藥的“君藥”之意相近。民族醫藥植根于本民族文化,民族藥理論依據與中藥也有所差異,如瑤藥的“顏色功能”理論認為藥物顏色有紅、白、黃、黑4種,紅色藥走血分,有補血、破血、生肌作用,黃色藥走皮肉,有清熱解毒、殺蟲、除風作用,白色藥走氣分,有補氣、行氣、消氣解毒作用,黑色藥走骨髓,有滋腎、補胃、利水、消積、除寒利濕作用【4】。
炮制對于有毒藥或礦物藥的減毒存效發揮了重要作用。在中藥炮制中,一般以修、火、水、水火共制等方法為代表;同時于臨床應用有明確的禁忌,如十九畏、十八反、北京同仁堂的對聯炮制“雖難必不敢省人工,品味雖貴必不敢減物力”便是對中藥使用嚴格的生動表述。而民族藥炮制各具特色,不同民族傳承的炮制方法同本民族的生活方式及文化相承接,如蒙藥炮制多用牛奶、羊奶制;藏醫炮制礦物藥多用煅、煨法;土家族苗族醫炮制有毒藥物多用童便制,壯藥鮮品多用時炮制等[5]。
2炮制實驗教學現狀及存在的問題
2.1 炮制專業術語表達的影響
有人把《中藥炮制學實驗指導》比喻成一本“菜譜”,認為只要照著原有的操作一步一步來就可以炮制出合格的飲片,但真正操作起來會發現沒有想象中的那么容易[6]。而如何正規、準確及科學的進行實驗操作,教與學兩方都存在一定的困惑。最大的困惑就是某些中藥炮制方法的術語不易理解和掌握,實際操作性差。就像菜譜中有“加鹽少許”這樣的操作,加“少許”究竟是加多少呢?中藥炮制的有些術語也是這樣。比如“炒法”作為迄今為止最古老、最基本的炮制方法,最重要的就是掌握炮制過程中的“火力”和“火候”。中藥炮制“火力”系指中藥加工炮制時火的大小,涉及武火、中火、文火(溫度高低、升溫快慢等)。而早時由于受到歷史條件以及科W技術水平的限制,無法對“火力”精準的進行控制和表述,對炮制“火力”的分類與參數的表述憑經驗而定,具有很大的主觀意識性。
2.2 實驗室的條件的影響
目前,隨著經濟的發展及科技的進步,中藥炮制實驗室條件也在不斷改進和更新,如原加熱設備主要為煤爐、煤油爐等,現多改用電爐、天然氣爐等;同時改進了通風裝置,從而使炮制實驗室環境有了較大的改善。但炮制實驗中所用的儀器設備均為實驗室的儀器設備,導致了學生對工業化大生產所涉及的生產設備缺乏直觀的認識。例如與飲片廠的炮制生產設備相比,學校一般難以將各種類型、各種型號的設備購置齊全,因此實驗室的炮制操作與飲片生產的實際情況存在差異,造成實驗過程與工廠大生產過程脫節[7]。不利于其畢業后在飲片廠開展工作。
2.3 教學模式的影響
目前在高校中藥炮制學的大學教學中,重理論輕實驗的現象普遍存在。在全國醫藥院校中,課時相差很大,少的僅54學時,多的達108學時,由于某種原因總課時相差大,為了完成課堂理論教學,只有減少實驗課時,有的實驗課時僅有18學時[7]。實驗課時比重小而教學任務重,教學質量難以保證。而從成績考核來看,理論課考試所占分值比例較大,實驗考核又沒有客觀的評分標準,難以激發學生對實驗的學習熱情,造成學生對實驗有所輕視的現象。
2.4 實驗教師的影響
在實驗課上,教師通過手工操作的方式邊演示邊講解炮制方法的操作、注意事項、成品要求、“火力”、“火候”等,大多憑借個人經驗進行描述和表達,不同的教師有著不同的標準和要求,教學效果受人為因素影響較大,不同的教師對炮制的掌握不同,在實際教學當中難免造成偏頗。
2.5 文化、地域差異的影響
由于中藥的使用歷史悠久及各地用藥習慣的差異,使某些中藥飲片的加工炮制“一藥多法”、“各地各法”的現象普遍存在,這為炮制實驗教學帶來了諸多不便。
3改革措施
3.1適當調整實驗內容
對傳統實驗與現代實驗的比例進行了適當調整。在實驗安排上以中藥炮制的常用方法為主,如炒法、炙法、蒸煮法等,選擇具代表性的藥物,如:王不留行、麻黃、阿膠、鱉甲、地黃等,在有限的藥物中體現傳統炮制技術的特點,同時也要開展一些有民族特色的炮制實驗課程。通過傳統炮制實驗可使學生掌握中藥炮制的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繼承和發揚傳統的制藥技術。使得這部分內容約占實驗課總學時50%的課時。
3.2 注重思維方法教育,培養嚴謹和創新的態度
我院藥學以培養高質量的具有創新思維的復合型、開放型和應用型人才為目標,按“基礎扎實、知識面寬、適應能力強、綜合素質高、有較強的創新精神”的要求,以人為本,使學生“會做人”、“會學習”、“會創新”。主要培養有研究潛力、具有一定的復合知識,既掌握本專業要求的現代醫學知識和技能,同時又具有一定民族醫藥特長,特色鮮明的應用研究和理論研究相結合的高級人才。因此,在中藥炮制學實驗教學中,首先讓學生明確只有科學規范的實驗操作和嚴謹認真的態度,才能保證實驗結果的準確性、可靠性及說服性。在實驗室過程中,鼓勵學生對出現的問題敢于有自己的理解及解決思路及解決手段。在實驗過程中,要求學生認真觀察每步實驗的現象并及時記錄,強調記錄的“原始性”、“真實性”及“準確性”。在這種共性與個性結的實驗操作和解決問題的方法的環境下,激發了學生的積極性,培養學生獨立的試驗操作技能,啟迪其科學思維及創新意識。
3.3 重視設計性實驗
設計性實驗的教學目的主要在于培養學生的科研素質和創新能力。通過老師給出的實驗題目及要求,學生課外通過圖書館和校園網資源查閱和收集相關的文獻資料,加以總結歸納,將其運用于實驗中,設計出切實可行的實驗方案,并在老師的指導及幫助下完善及改進實驗方案。實驗結束后,不必過分強調學生必須獲得正確的結論,而應要求學生對設計實驗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及實驗結果進行充分、具體、科學的分析。開放性實驗有別于傳統的驗證性實驗模式,改變了學生處于被動的局面,更加強調了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發散思維和創新意識。這種形式的教學不僅激發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拓寬了學生的知識面,同時提高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更有利于培養學生成為全面復合型人才[8]。如:何首烏的設計性實驗,有的學生設計了用酸堿滴定法測定首烏炮制前后蒽醌的含量變化,雖然這種方法準確度不高,可行性差,但在整個過程中學生獨立思考,積極主動地參與實驗,不僅讓學生對以前學過的知識重新回顧和加深,同時也培養和鍛煉了學生的獨立設計實驗和知識運用的能力。還有的學生查閱了許多何首烏的相關資料,僅卵磷脂的測定方法就寫出了多種設計方案,通過這種方式大大的開拓了學生的視野,拓展了思路,為將來的科研和工作打下基礎。
4小結
中藥炮制學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學科,實驗教學作為中藥炮制學教學內容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實驗教學的過程中,不能僅僅通過驗證來補充理論,而是主動激發學生的積極性及創新性。通過對中藥炮制學實驗教學內容及教學方法的改進,端正了學生的學習態度,提高了學生的主觀意識,避免了傳統教學模式的單一、重復,打破了其對學生的束縛,這樣不僅鍛煉了學生的創造性,而且還是理論學習的綜合運用的綜合運用【9】,有利于為社會培養出更多更好地實用型中醫藥專業人才。同時應結合我院的實際情況及特色,在實驗教學中加入一些具有民族特色的炮制實驗,如蒙藥、藏藥等,培養一批民族醫藥人才,為少數民族進一步的發展做出貢獻。
參考文獻
[1] 龔千峰.中藥炮制學[M].北京:中國中醫藥出版,2007:1-3
[2] 田華詠,瞿顯友,熊鵬輝.中國民族藥炮制集成[M].北京:中醫古籍出版社,2000:1
篇9
摘要:目的:觀察角膜解毒劑對單純皰疹病毒性角膜炎的療效。方法:隨機分成130例角膜解毒荊觀察組,128例傳統西醫療法對照組,觀察對角膜刺激炎癥、潰瘍愈合時閶的療效比較。結果:角膜解毒劑較西醫傳統療法治療單純皰疹病毒性角膜炎,角膜刺激癥狀及潰瘍愈合情況觀察組明顯高于對照組,治愈率差異有顯著性(P<0.05),治愈平均時間有明顯顯著性(P<0.01)。結論:角膜解毒劑治療淺層型和中基質型單純疤疹病毒性角膜炎有較好療效。
關鍵詞:角膜解毒劑;單純皰疹病毒性角膜炎
中圖分類號:R772.21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3―7717(2007)05―1074―02
單純皰疹病毒(HSV)引起的角膜感染稱為單純皰疹性角膜炎(HSK),它是當今世界上危害嚴重的感染性眼病之
一,是嚴重致盲性眼病,居角膜病致盲首位,由于抗生素和皮質激素的廣泛應用,其發病率有明顯上升趨勢。單皰疹毒性角膜炎治愈后仍可多次復發,使角膜渾濁加重及出現眼前段改變,終致失明。本院自2000-2005年以院內制劑角膜解毒劑為主輔以局部用藥治療淺層型及中基質層型單純皰疹性角膜炎取得一定療效?,F報道如下。
1資料和方法
1.1 臨床資料病例來源于本院門診與住院患者,隨機分組,共觀察258例262只眼。其中門診242例246只眼,住院16例16只眼;男186例,女72例,年齡最小17歲,最大72歲,病程最短5天,最長4年,觀察組與對照組資料見表1。經;檢驗表明:兩組年齡、病程和病情均無顯著性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1.2觀察方法對觀察病例進行視力、自覺癥狀、角膜浸潤病灶大小變化、角膜熒光素染色、角膜知覺等檢查,采用治療前后自身對照判斷療效。
1.3病例選擇診斷標準:參照中國人民總后勤部衛生都編的臨床疾病診斷依據治愈好轉標準,制定單純皰疹性角膜炎診斷標準。
角膜炎癥分型:淺層型:角膜上皮或淺實質病損。為點狀、星狀或樹枝狀浸潤。中基質層型:角膜病變累及角膜厚度1/2以上,為地圖狀角膜潰瘍,有合并虹膜炎或色素膜炎。2%熒光素液染色檢查呈陽性。中醫辨證:星翳初起,星點散布或連綴樹枝狀,色灰白。若病情繼續發展,病灶擴大加深,則呈現邊緣不齊且表面凸凹的地圖狀。伴抱輪紅赤或白睛混赤,眼痛如刺,羞明流淚,多目多??砂橛忻祭夤敲洠诟?,咽痛,舌紅,苔黃,脈細數,或弦滑。
納入病例標準:凡符合西醫標準和中醫辨證標準者,可作為觀察對象。病變波及深基質層,盤狀角膜炎不在治療觀察范圍內。
1.4治療方法 觀察組:口服本院制劑角膜解毒劑為主,每日兩次,每次100mL,配合用中藥熏眼(取口服中藥20mL趁熱熏患眼10rain,每日2次),局部滴無環鳥苷滴眼液及迪可羅眼膏,嚴重病例用1%阿托品滴眼液散瞳。
角膜解毒劑主要方劑如下:赤芍15g,白芍15g,紫草10g,15g,玄參10g,川芎15g,板藍根15g,大青葉10g,木賊10g,桔梗10g,黃芪40g,石菖蒲25g,葛根20g,茯苓15g,夜明砂10g。
對照組:采用聚肌胞注射液lmL或病毒唑注射液ImL結膜下注射,口服抗病毒口服液,局部滴藥同觀察組,必要時口服消炎痛,局部滴1%阿托品滴眼液散瞳。
2結 果
2.1療效評定標準治愈:癥狀消失,角膜炎癥全部消退,潰瘍愈合,熒光素染色轉陰;好轉:癥狀與炎癥減輕,角膜病灶縮小,熒光素染色少許著色;無效:癥狀無減輕,角膜炎癥未能控制,熒光素染色無改變。
2.2觀察組與對照組療效比較。
經x<sup>2</sup>檢驗:兩組總有效率差異無顯著性(x<sup>2</sup>=0.506,P>0.05),兩組治愈率差異有顯著性(x<sup>2</sup>=4.183,P<0.05)。
2.3觀察組與對照組平均治愈時間比較 觀察組為(12.36±2.32)天,對照組為(17.42±2.89)天。經t檢驗,兩組差異有明顯差異性(P?<0.01)。
2.4治療后觀察組與對照組各項癥狀消失率的比較
經治療后觀察組中羞明、流淚、疼痛、目赤等癥狀的消失率明顯高于對照組。
3 討 論
篇10
【關鍵詞】PBL聯合LBL教學法 中藥炮制學 實驗教學
中藥炮制的實驗教學是學習中藥炮制重要的一環,在實驗課的學習上,學生不僅能鞏固理論課上的知識,同時還能鍛煉個人的動手技能,將課上所學的理論得以應用,對提高學生的素質,培養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針對目前學生普遍認為中藥炮制實驗課對炮制火候以及藥材炮制程度的掌握不清,有目的性地進行了PBL聯合LBL教學方法,以期學生取得更良好的成績,并使得學生的綜合能力得到更大提高。
LBL教學法是醫藥學科傳統教學中的常用方法,它將把老師放在主置上,學生放在接受知識的被動位置。課堂上都是教師向學生單方面傳遞知識,其具有傳遞知識信息快,易于掌握,系統性強。但同時也存在著忽視學生能力培養,不利于應用型人才的培養。而PBL教學法則是以問題為出發點,以學生為中心,旨在培養醫學生的探索意識、創新和實踐能力的教學方法。這種教學模式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所學的知識;有利于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和創新能力等。但PBL教學法也存在自身的不足,如學生學習知識不系統,課上傳授知識少,要求學生自學能力較高等現狀?;谝陨蠁栴},根據中藥炮制實驗教學的特點,采用PBL和LBL相結合的方法,使其各自在優缺點上互補,并通過教師在課堂上有針對性和科學性的引導學生,突出教學的重點和難點,并以此在中藥炮制的實驗教學中得以應用。
1 對象與方法
1.1 研究對象
選取我校中藥制劑專業2010級學生1、2、3班90名學生作為研究對象,三班的學生均為國家統一招生入校,在入學成績、年齡、公共基礎課和專業基礎課上均無顯著性差異,具有可比性。
1.2 教材與方法
1.2.1 教材
三個班級的學生均采用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出版的賈天柱主編的《中藥炮制學》精編教材,中藥炮制教研室集體編制的教學方案并經學院院辦審定。三個班級均又同一教師授課。
1.2.2 教學方法
三班學生分三個組分別進行PBL、LBL、PBL與LBL結合的教學方法:其中一組進行單純PBL教學,上課內容為炮制理論和炮制方法等相關問題討論的方式來進行。第二組進行單純的LBL教學,上課的內容以教師全程傳授知識的傳統教學模式進行。第三組為PBL與LBL結合教學組,課堂內容為理論知識以LBL教學進行,理論內容結束后進行PBL教學的討論。問題的討論以4人為一個小組進出,教師給出所炮制中藥成品的質量要求(形狀,外觀、氣味、顏色等,并提供炮制過程的視頻錄像),之后查閱資料和文獻,小組內組織炮制藥材,與給出標準品的質量進行對比,如果與成品要求的差異很大,則在課堂內進行討論,說出在炮制過程的注意事項給予糾正,如果與成品要求很接近,則在課堂內討論炮制過程值得總結的經驗。最終教師評價,并將課堂上的討論內容加以總結。
1.3 效果及評價方法
采用實驗考試以及問卷調查的方式對參加課程的三組學生進行效果評價,考試題均為上課討論和練習的藥材,并最終以百分制的形式給出分數;問卷調查則是不記名的形式,對參加課程的每位學生以調查表的形式,要求學生按照自己的體會,學生在所被試的教學法中選取是與否兩個登記,現場填寫。發出調查表90份,收回90份,回收率100%。
1.4 統計方法
所有數據均以SPSS15.0統計軟件建立數據庫,采用卡方檢驗等方法進行統計分析,以P
2 結果
2.1 三組學生考試成績的比較
通過考試的成績對比,發現分數以PBL聯合LBL組>LBL組>PBL組考試成績依次降低,且在操作考試的結果分析上,PBL聯合LBL組相對于單純的教學方法有顯著差異, (P
2.2 問卷調查的結果比較
通過問卷調查反饋的結果可以看出,PBL聯合LBL教學法還是受到學生的普遍歡迎,并在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提高問題解決能力等內容上都要優于單純的PBL和LBL教學法。問卷調查結果見表2。
3. 討論
中藥炮制學作為國家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它是在按照中醫藥理論的指導下,對中藥材加工成中藥飲片的方法和技術,藥物經過炮制后,可以提高藥效,降低毒副作用,是一項具有傳統特色的制藥技術。但從現狀來看,對于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中藥炮制技術,相關部門對其繼承和保護還不夠重視,學科發展緩慢,炮制工藝的不統一等是目前學科的弊端。從長遠的角度考慮,加大對中藥炮制的重視和扶持是至關重要的。
中藥炮制學的實驗教學優劣直接影響著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繼承,從上面的應用結果可以看出PBL聯合LBL教學方法,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問題的解決能力,學生普遍對此教學方法反映較好。
根據PBL聯合LBL教學方法的特點,筆者在實驗教學中的麩炒、砂燙、麩煨等技能進行了聯合教學的方式??紤]到所設計的問題應該引出教學的課堂重點,并結合之前在總論學到的知識點,進行穿插整理,將各論的單味藥的特殊內容以問題的形式拋給學生,并通過總論內容的基礎知識,讓學生進行思考,使得PBL和LBL聯合進行。如在進行砂燙的實驗教學講解時,先進行河砂輔料的整體作用的介紹,從功用到炮制方法逐一加以講解,之后在單味藥的內容,以問題的形式讓學生進行討論和思考,如“砂燙的藥物都能達到藥物利于粉碎,成分易于溶出,而這樣的作用是怎樣達到?”“給同學展示砂燙馬錢子的最終成品形狀,并讓學生思考為了達到這樣的成品形狀,在砂燙馬錢子的時候應該有什么注意事項?”“如何進一步提高飲片的質量標準以保證用藥安全有效?”等問題。在課堂上,教師引導學生思考和討論,學生再通過動手進行實驗操作,驗證討論的內容。在學生動手操作的時候,教師根據學生炮制品的性狀,提出相應的問題并對此加以改進,確保學生的炮制品達到相應的成品要求。這樣,以教師講解奠定基礎知識學生討論動手操作炮制品性狀反饋改進炮制方法(火候和火力等)的教學模式,最終達到炮制品的質量要求。
通過進行PBL、LBL、PBL聯合LBL三種教學方法的成績比較發現,對于中藥炮制的實驗課來說,更適合學生的教學方法是PBL聯合LBL教學方法,單純的PBL與LBL教學方法反而沒有理想的效果,PBL教學方法很難在不講解炮制經驗和注意事項而達到炮制品的要求,而LBL教學方法對學生僅僅講解了炮制的方法,而缺乏將理論的內容與實際生產的聯系,故在操作起來很難與炮制品的要求相一致,故通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在中藥炮制的實驗教學中實行PBL聯合LBL教學法是科學可行和至關重要的。
綜上,在中藥炮制的實驗教學中,科學地應用PBL聯合LBL教學方法,根據不同內容和時間安排教學模式,兩者互通有無,是可行的教學方法,在提高了教學質量的同時,還可以提升學生的實踐能力,是值得推廣的教學模式。
【參考文獻】
[1]周忠,信陳,慶林,藝雄等.教學模式的研究進展和現實意義醫學[J].醫學與哲學,2007,28(8):72-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