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藥配方范文

時間:2023-04-07 19:10:45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中藥配方,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中藥配方

篇1

【摘要】中藥配方顆粒是以符合炮制規范的中藥飲片為原料,經現代工業提取、濃縮、干燥、精制成顆粒,如黨參配方顆粒、甘草配方顆粒等,其性味功效與原中藥飲片一致。不含糖、防腐劑和其他賦形劑。用其代替中藥飲片供中醫臨床辨證論治,隨證加減,配方使用,既能保持原中藥飲片的藥性藥效,又保證了中醫臨床的用藥特色。

【關鍵詞】 傳統湯劑;中藥配方顆粒;中藥飲片

傳統中藥湯劑是以中藥飲片為原料,按中醫處方調劑混合后,加水煎煮,使藥物之間充分相互作用,達到防病治病的目的。中藥湯劑作為中醫臨床用藥的主要劑型,具有組方靈活、隨證加減、起效快、易吸收的特點,但中藥質量不可控的問題是制約其發展的瓶頸。其重要原因就是中藥材質量不穩定,一些不符合質量標準的藥材以次充好,假劣現象嚴重;且藥材在市場上周轉時間長,既不衛生又不易保管;調劑時勞動強度大,稱量誤差大,患者難以核對。隨著科學技術的高速發展,現代人快節奏的生活方式,中藥湯劑顯得跟不上需求,傳統的“老三包”需患者自行煎煮,既無加工工藝,又無質量標準,自然療效很難保證。由于煎煮不方便,一些急癥急病很難立即服到中藥,從一定意義上講中藥飲片劑型的落后已嚴重阻礙了中醫藥事業的發展。另外,傳統中藥湯劑的使用方式也使西方患者難以接受和掌握而不被國際市場接受,也阻礙了中醫中藥的科學化、國際化進程,故湯劑的改革勢在必行。

1中藥配方顆粒的由來

隨著時代的發展、科學技術的不斷進步,傳統中藥飲片也在發生著變化,也就有了新型中藥飲片的產生,中藥配方顆粒就是其中之一。中藥配方顆粒也稱“單味中藥濃縮顆?!?、“中藥新型顆粒飲片”、“免煎飲片”等,是以符合炮制規范的中藥飲片為原料,經現代工藝提取、濃縮、干燥、制粒精制而成的純中藥產品系列。將單味中藥飲片提取濃縮成顆粒劑,配成復方用水溶化服用,因其使用方法快捷簡單,故在韓國、日本、臺灣地區較為流行。2001年我國原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了《中藥配方顆粒管理暫行規定》,中藥配方顆粒從2001年12月1日起納入中藥飲片管理范疇,實行批準文號管理。

2中藥配方顆粒國外發展現狀

中藥配方顆粒是一種適應時代變化、適應市場需求的產品。在國外,特別是我們的近鄰――日本、韓國、新加坡等國家,早在20世紀80年代初就對中藥飲片的改進進行了多種探索,并形成了一定的市場規模。日本自20世紀80年代以來漢方顆粒劑發展加快,并將顆粒劑列為國民健康保險基金的使用范圍,多數漢方藥廠的骨干劑型即為漢方顆粒劑,目前約有2/3的日本醫生在臨床中應用顆粒劑。日本在濃縮顆粒劑的開發研究領域取得了矚目的成就,研究的復方中藥濃縮顆粒劑有200余種,單味中藥濃縮顆粒劑200余種,根據臨床隨證配方,產品銷往歐洲等地。韓國的中藥濃縮顆粒劑使用于20世紀90年代,現已發展到300多個品種,并將其列入健康保險用藥范圍。

3 中藥配方顆粒的優勢

3.1 符合中醫臨床用藥要求,保持了中醫辨證論治的特色

中醫的學術水平體現在臨床辨證論治中,其診治水平越高,整體觀念越強,辨證越仔細,處方就越靈活。配方顆粒符合中醫辨證論治的需要,可以隨意組方,加減配伍,既保持了中醫辨證論治之長,又具有中成藥服用方便之美。它符合中藥飲片炮制要求,經提取、濃縮、干燥制粒、分裝等工藝過程精制而成,不添加糖、防腐劑及其他賦形劑,保持傳統中藥飲片的原汁原味。中藥配方顆粒每小袋藥量即為中醫處方的1日常用量,與中藥飲片相等量經測定后而得的,裝量準確,避免了中藥飲片調配過程中分計量誤差現象。

3.2 中藥配方顆粒與傳統中藥飲片臨床藥效無顯著性差異

按照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單味中藥濃縮顆粒研制指南》中所指的關于“分煎、合煎的藥效實驗比較”的方法要求,進行免煎飲片與傳統飲片藥效比較研究,國內不少學者做了大量的工作,初步表明無顯著差異。

3.3有利于中藥飲片質量標準化管理

中藥飲片的內在質量受諸多因素的影響,包括藥材產地生長環境、自然條件、倉儲保管、飲片加工炮制工藝等。中藥配方顆粒是將炮制符合要求的中藥飲片經提取、濃縮、干燥、制粒等工藝制成的,其生產工藝標準化,并制定了產品質量控制標準、生產工藝的技術參數,使配方顆粒內在質量穩定

3.4 中藥配方顆粒服用方便

中藥配方顆粒不需煎煮,用開水溶化即可服用。不但可以省卻煎煮過程,又可以保持中藥飲片的氣味和功能,同時在制劑過程中采取現代指紋圖譜等先進技術,使中藥真正做到安全、高效、方便、可控。國際天然植物藥市場年交易額已近200億美元,且以每年10%以上速度增長,隨著人類疾病和健康觀念的變化,“綠色藥品”、“天然保健”的概念逐漸深入人心,中醫中藥正在被越來越多的消費者認可和接受。劑量小、療效高、起效快,服用、攜帶、儲藏方便,有科學數據可查,符合外國人治病、保健的需要,潛在的國際市場相當廣闊。

4阻礙中藥配方顆粒發展的幾個問題

4.1 生產工藝方面存在著一定的局限性

飲片需適度粉碎的品種范圍仍有待進一步研究,某些藥材不宜打碎,經干燥打碎后可能會損失一部分有效成分(如揮發油成分),甚至可能發生異變,從而影響療效。粉碎成粗顆粒的最佳粒度需根據具體藥材具體確定,顆粒過粗不利于機械化包裝;顆粒過細則又易糊化,不利于藥汁的濾出?,F行的中藥配方顆粒從內在質量到外觀包裝都尚有不足之處,有待于提高。

4.2 對中藥配方顆粒的認識還未完全統一

迄今學術界對中藥配方顆粒的認識尚未完全統一,客觀上影響了主管行政部門管理政策的出臺,使相關的宣傳力度不夠?;颊邔χ兴幣浞筋w粒的接受性存在差異。有些老年患者長期形成的用藥習慣不易改變,且他們有充裕的時間,所以“節省時間、即沖即飲”的配方顆粒在這一階層中不占優勢。另外,受教育程度的高低、經濟收入的差異也會影響不同職業患者的接受性。這雖由多種因素造成,但患者對經加工精制后的配方顆粒是否真能保持原藥材的性味和功效存在疑問是一重要因素。

4.3 價格因素

中藥配方顆粒與傳統飲片相比,在價格、讓利上處于不利地位,影響推廣使用。由于中藥配方顆粒制備工藝復雜,投入成本高,使其價格平均比生產工藝簡單、低成本的傳統飲片要高30%~50%,造成了患者的經濟負擔。另外,中藥配方顆粒仍未進入公費醫療目錄,須患者自費承擔,使中低收入的患者難以接受。

篇2

中藥配方顆粒是運用現代制藥工藝[1],將傳統飲片制成中醫臨床上可隨證加減、即沖即飲的顆粒形式,加工過程在藥廠完成,醫院只進行調配工作。隨著對中藥配方顆粒研究的不斷深入和完善,我院于 2013年3月引入中藥配方顆粒及現代化藥房設施。經過半年的實踐,這種新概念、新技術、新設備、新的調劑方式逐步為廣大醫務工作者和患者所認識和接受,我們在工作中也積累了寶貴的經驗和教訓。

1新型調劑模式介紹

1.1設備介紹 為了開展配方顆粒的工作,我院配備了與之相適應的現代化中藥房。它由藥柜、專用藥瓶、調劑設備、藥袋盤、封口機等主要設備組成。其中每個藥柜有 208個藥格,每個藥格均有紅黃兩套指示燈,可以同時支持兩張處方的操作;專用藥瓶的瓶身和瓶蓋均帶有條形碼,調劑時由機器控制瓶蓋的開合完成調劑工作[2];藥袋盤由兩部分組成,下部承載藥袋,上部為28個空格,并與藥袋對應,藥物顆粒由藥瓶經藥盤上的空格進入藥袋。調劑設備與電腦相連,執行電腦發出的指令。調劑每一味藥品時,掃條形碼后均會有語音提示,如所掃藥品條碼不在處方內或已調劑過,電腦均會自動識別并用語音提示,所以不會出現誤調、重復調劑的情況,保證了調劑的準確性。

1.2操作模式 安裝藥袋于藥架盤上-從HIS系統下載并確認生成調劑處方 -在調配機上安裝藥袋盤-根據藥柜上顯示燈提示取[3]下藥瓶-在調劑設備上掃描條形碼-確認藥瓶-稱重藥瓶內顆粒重量-將藥瓶放置到調劑位置-按調劑按鈕-調劑完成取下藥瓶并放回藥柜-取出藥袋盤并將藥袋封口 -發藥

2使用中需注意的問題

2.1根據工作量配備設備及人員 我院目前配備了1個配方機,2組藥柜。在候藥高峰期已出現候藥時間過長的情況,根據配方機的操作流程特點,我認為每 1 個調配機應配備 2人,以縮短患者等候時間。此外,在處方數量日益增長的情況下可酌情再配置1個配方機。

2.2對房屋、場地要求較高 由于中藥配方顆粒采用提取、濃縮、制粒等工藝[4],極易吸潮,使顆粒流動性差,導致調劑計量不準,甚至于變軟、結塊,無法調劑。因此在配置調劑室時,必須做到房屋密閉,并安裝空調和除濕機。通過實際操作,我發現室內溫度控制在 25℃以下,濕度控制在 40 %以內,就可以正常工作。

2.3嚴格核對程序 鑒于配方顆粒經提取加工后沒有飲片的鑒別特征,一經調配無法分離。這就要求我們保證每一個調劑環節的準確性,由于調劑設備已經設置了相關監測程序[5],任何不規范操作都會使機器發出提示并拒絕執行,所以下載處方環節就成為發生差錯的唯一環節。必須嚴格執行調劑的規章制度,一人下載處方,另一人核對無誤后才能開始調劑,同樣調劑結束后也必須再次核對配方機和處方上的信息,確認一致后方可發藥。

3操作技巧

3.1準備軟毛刷 用軟毛刷及時清潔調劑瓶口,避免藥物細末附著在瓶口引起污染影響調劑;每次調劑完畢,在藥袋從調劑藥盤取下之前,均要將殘留在藥盤口的顆粒用軟毛刷刷入袋內,以保證每劑藥的計量準確。

3.2及時清洗 調劑藥盤要做到一人一清洗,自然晾干,以確保調劑過程中藥盤上無其他藥品殘留。

3.3認真觀察 雖然調劑機器在工作時應在全封閉的狀態下進行,但我建議打開調劑臺蓋,在可視狀態下調劑[6],以便能夠及時發現出藥不暢或空轉藥盤等情況,以保證調劑質量。

3.4日常管理 利用機器本身的功能進行多項管理,例如貨位查詢、補貨、調劑日志查詢等。

中藥配方顆粒進入了我院的時間并不長但它的確給患者帶來了方便,同事也對藥學工作者提出了新的要求,如何根據配方顆粒的特點更好地為患者服務,是臨床藥學工作者面臨的新課題。

參考文獻:

[1]張愈東 ,李志偉;中藥顆粒劑(中藥免煎飲片)探討[J].航空航天醫藥,2005.02.

[2]張兆旺,孫秀梅,張琦新,張學蘭;中藥飲片改革的研究[J].世界科學技術-中藥現代化,2002.02.

[3]黃建平,吳美麗;單味中藥濃縮顆粒劑與中藥飲片對比分析[J].時珍國醫國藥,2004.01.

[4]原思通,杜海燕,夏坤;中藥復方湯劑分煎合煎對溶出效果的影響[J].中國中醫藥信息雜志,1999.07.

篇3

由于中藥配方顆粒劑具有傳統中藥飲片相同的有效成分、性味、功效等,同時具有劑量小、藥性強、藥效高、起效快、方便服用和攜帶等優點,本院所轄社區衛生服務中心2006年開始引進由深圳市三九醫藥集團生產的三九中藥配方顆粒,取得較好的社會效益?,F將幾年來的應用情況談談體會。

1 中藥配方顆粒和傳統中藥飲片的比較

1.1 中藥配方顆粒

中藥配方顆粒是基于傳統中藥飲片按照傳統炮制方法,通過現代制藥技術提取、分離、濃縮、干燥、制粒、包裝而成。不僅符合中藥飲片炮制要求,不添加糖、防腐劑及其他賦形劑,還保持原有的中藥性味功效。中藥配方顆粒根據單味中藥的有效部位及生物特性,在不同的溫度、時間、pH值等條件下,提取其有效成分并濃縮,藥材利用率高,既可以省卻煎煮過程,又可保證臨床療效。同時從原產地、質量到運輸、儲存都有嚴格的管理措施,根據每一種藥材有效成分的性質,制定出生產工藝,生產之前又經過嚴格的質量檢測,統一質量標準[1]。在制取過程中采取現代指紋、圖譜等技術,真正做到安全、高效、方便、可控。

1.2 傳統中藥飲片

傳統中藥飲片無法進行質量控制,其原因主要是中藥材質量不穩定、不可控。飲片質量易受種屬、產地、采收季節、后續加工、入藥部位、儲運環境、品質等級、炮制、煎煮等因素的影響,且長期以來一種藥材多種基源的情況較為普遍。中草藥煎煮不便、火候難以把握,患者將數十味中草藥放在一起煎煮,十分麻煩,且只能得到40%~70%的有效成分[1],對藥用資源造成大量的隱性浪費,臨床療效也無法保證,且外出攜帶服用極不方便。

2 中藥配方顆粒的服用方法

將處方規定的單味小包裝中藥撕開,倒入一個容器里,加沸水約250~300 mL,充分攪拌,分2~3次服用。放涼的藥液最好采用微波爐加熱或天然氣灶燒煮等方法加熱后再喝。如果顆粒不能完全溶解,在杯底有沉淀,可再添加熱水攪拌也可晃動杯子,將沉淀和水一起喝下。無需反復放置火上煎熬。

但不同人群服用方法也不相同。如老年人夜尿較多,可將晚上的用藥時間改在晚餐之后;學生或上班族,建議將顆粒劑隨身攜帶,按時沖泡。不宜隨早餐一起匆忙將藥喝下,否則很可能會造成藥物吸收不完全。對于小兒,家長可將藥沖泡得濃一點,量少一點。如果孩子覺得味道太苦難以下咽,也可在藥液中放一些冰糖調味。

3 服用中藥配方顆粒注意事項

患者服藥期間不宜喝濃茶、咖啡等,以免影響藥物發揮功效。中藥配方顆粒劑宜放在陰涼干燥處保存。包裝袋打開后應立即服用,如果放置時間長,中藥顆粒會受潮,沾在袋中不易倒出。

4 社區運用

在本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許多患者開始服用傳統中藥飲片,后來改服中藥配方顆粒后,發現兩者療效相同,而后者使用方便,患者就不再服用傳統中藥飲片。目前門診患者服用中藥配方顆粒者已從50%上升到90%以上,且不少患者首次就診時就要求服用中藥配方顆粒,而住院患者幾乎一致要求服用中藥配方顆粒。

5 結語

隨著現代生活節奏的不斷加快,傳統中藥飲片的諸多不便越來越不適應人們的生活方式,加之社區居民以老年人居多,體弱,行動不便,他們認為配方顆粒不用煎煮,直接服用,方便快捷。中藥配方顆粒值得在社區進行更深入地推廣。不過,顆粒劑也存在一些缺點,如有的顆粒溶解度較差,有的價格偏高,未進入醫保等,這是需要解決的問題。

篇4

頭發的水潤誘惑草藥UP!

為什么我的頭發總是需要寬齒梳這樣的搭檔?為什么我的頭發總是像干草一樣毫無生機?其實,外養加內服的護發真功夫,中醫還是很靠譜的!

推薦配方

60克,蔓荊子、側柏葉、川芎、桑白皮、白芷、細辛、旱蓮草各30克,將這八味草藥一同搗成粗末,備用。每次用藥60克,加水三大碗,煎至兩大碗,去渣后用藥水沐發,每日1次。不僅可以滋養頭皮,更有生發的功效。

頭發變水潤――內調之方

頭發也要泡泡澡

中藥洗浴美發有一手,中草藥里的有效成分能直接作用于皮膚組織和頭發,可以最直接地達到美發保健、健發治療的作用哦。另外,在用藥的時候結合按摩,不僅促進頭發的血液循環,也有利于藥物吸收。

白芷

水潤理由:白芷具有祛風、活血、潤膚、止癢之功效。如果你留心觀察很多專門針對干性發質的滋潤型中草藥護發產品,就會在主要成分一欄中發現白芷的名字。它是一味名副其實的美麗中草藥,因為它不僅具有美容護膚的功效,滋潤頭發也算得上是一把“好手”。

川芎

水潤理由:川芎對于頭發的作用,如果用一句話概括就是:有效改善,全面營養?,F代藥理證明,川芎能擴大頭部毛細血管,促進血液循環,增加頭發的營養,并使頭發有良好的柔韌性和不易變脆的功能,且能延緩白發生長,保持頭發光澤。

旱蓮草

水潤理由:顧名思義,旱蓮草就是能將旱掉的蓮花都變得很水潤的草藥,神奇吧!旱蓮草在中醫美容古方中使用頻率極高,并認為是滋潤毛發的重要藥品之一?,F代研究發現,旱蓮草之所以具有美發的功效,要歸功于其中所含有的揮發油、鞣質、皂甙及維生素A等成分。不僅是頭發,如果你覺得自己的眉毛或是睫毛長得不夠長,不夠密,用它所煮過的藥水涂抹,也一樣會有效果哦!

丹參

水潤理由丹參的主要功效是活血化淤。由于含有豐富的維生素及微量元素鋅、銅、鐵等,能促進毛發黑色素的生成,亦能改善因微量元素缺乏而造成的頭發干燥。

黃芪

水潤理由:含有多種氨基酸、甜菜堿、葉酸、生物堿及人體必需的微量元素,具有擴張血管、改善頭皮營養、防止黃發的功效。

當歸

水潤理由:有行血、止痛、潤膚之功效。能擴張頭皮及皮膚的毛細血管、促進血液循環,抗維生素E缺乏,如用當歸提取物制成的當歸洗發劑能防止脫發,滋潤皮膚及毛發,并使頭發烏黑發亮,還能防止黃發和白發。

篇5

關鍵詞:中藥配方顆粒荊;優勢;開發利用

中圖分類號:R283.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7717(2007)11-2410-02

通過多年中藥飲片和近幾年中藥配方顆粒劑應用,經過比較,傳統中藥飲片雖有許多長處且歷史悠久,但由于各種條件限制,許多缺陷未被糾正或未被發現,隨著現代科學技術的發展,生活節奏加快,傳統以草藥樹皮為原料配方,秤稱手抓的調劑方式,費時不規范的個體煎藥,攜帶不便等弊病,影響了中醫中藥的發展與提高,致使醫院中藥飲片用量逐年下降。中藥配方顆粒劑就是在這種形勢下出現的對傳統湯劑的改進與突破,它是在中醫中藥理論的指導下,將中藥材經過炮制加工、現代工藝提取、真空低溫濃縮、瞬間干燥制成的單味中藥濃縮配方顆粒劑。它的出現,使醫師、藥師、患者在處方配藥時多了一種選擇。日常工作中,發現中藥配方顆粒劑有許多優勢也未被充分發揮或開發出來。結合筆者工作實踐,從以下幾個方面加以闡述。

傳統中藥飲片從藥材品種、采收、炮制加工、運輸、儲藏到中藥師處方調劑,要經過多個行業、多個部門、多個環節,每個環節、每個人均和中藥質量有關,但中藥飲片質量一直是個不易控制的難題;中藥配方顆粒劑的生產,質量標準設有性狀、鑒別、浸出物、含量測定、效期等多個項目,通過原料檢測、過程控制及成品化驗檢測等步驟,產品質量可控可測,對中藥質量整體提高可起到促進作用。并且在治療過程中更具有客觀性,便于臨床療效觀察和經驗總結。

近幾年中藥飲片處方劑量越來越大,致使藥材使用量增大。資源緊缺,也加重了病人經濟負擔,筆者在中藥配方顆粒劑使用中,臨床中醫處方劑量為中藥飲片的1/2~2/3。利于節約藥材資源。

中藥配方顆粒劑系列是以高質量、大規模、集約化運作的專利產品,以統一質量標準的形式進入市場。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于2001年7月5日印發了《中藥配方顆粒管理暫行規定》的通知(國藥監注[2001]325號),制定了嚴格的準入機制。從而可以有效地遏制中藥配方顆粒劑假冒偽劣產品的出現。

一張中藥(飲片)處方中有先煎、后下、包煎及飲片為葉、花、花蕾、草、根、果實、種子、動物、礦物等不同質地品種時,用傳統煎煮方法“共煎”,在加水量、煎煮時間、溫度、煎出液等方面較難控制。單味中藥配方顆粒劑生產是分別提取,故可避免這些缺陷;對川烏、草烏、附子等有毒中藥,可利用先進設備工藝,針對藥材質地制定出規范標準的溫度、時間、壓力的提取方法,生產出低毒、高效、安全的配方顆粒,這是傳統煎煮無法達到的。

中藥配方顆粒劑可以恢復進而取代傳統的散劑劑型,也可以克服中成藥丸劑等劑型無法隨證加減藥味的缺陷。

傳統中藥飲片煎煮成湯荊,只能用水作為溶劑,用簡陋工具進行煎煮,使飲片活性成分提取受到一定限制。比如家庭煎煮時容易丟失50余種解表中藥飲片中所含芳香、揮發性成分,而中藥配方顆粒劑生產采用適當溶媒、先進的揮發性提取工藝和包裝技術,能最大限度地把芳香、揮發性成分保存下來;中藥飲片中許多活性物質為水不溶性成分,以水為溶媒的湯劑無法提取,而中藥配方顆粒劑可用不同濃度乙醇進行最大限度提取活性成分??墒顾幉淖畲笮艿匕l揮作用,提高藥材利用率。積極開發研究鮮藥中藥配方顆粒劑,如鮮生姜、鮮生地等,使這一中醫中藥傳統特色得以恢復,豐富臨床辨證用藥,解決季節原因貨供應不上,及藥房(藥店)、病家不易保管難題。

以道地藥材為主體,以經典古方(如葛根湯、大柴胡湯、麻黃湯等)、醫院單位協定方(如浙江省腫瘤醫院的扶正抑瘤方)為起點,開展中藥配方顆粒劑的研制使用更有著現實意義。經典古方、醫院協定處方、驗方,通過采用傳統“共煎”方法制成的中藥配方顆粒劑,其內容物與湯劑一致,同時又可根據辨證論治的原則,適當配伍“單味中藥配方顆粒劑”,使之更符合病情的需要。也更符合中藥配方顆粒劑的研制與著眼名醫名方良藥的再次開發,確是中藥深加工、提高中醫藥療效的一條重要途徑;再則部分藥對(如焦三仙、豬茯苓等)、單方代茶飲品(如具有治療、預防、保健作用單味中藥:山楂、黑木耳、枸杞、山藥、人參、杏仁等),制成中藥配方顆粒劑使用,其優勢是不可忽視的。

中藥配方顆粒劑即沖即服,也可鼻飼,適合急診病人搶救;為生活節奏快的人群,一些兒童、老年人等省卻了又需要容器,又要生火煎藥的麻煩;隨時可處方用藥,隨沖隨服也是慢性病患者長期服藥需要。

篇6

【摘要】本文主要介紹我院于2007年7月全面推廣使用小包裝中藥飲片至今的切身體會,主要包括小包裝中藥飲片在使用過程中凸顯出來的優點、實行小包裝后對中藥飲片質量的主要影響及問題所在分析處理、列舉一些在工作中遇到的由于小包裝所引起的各種問題,以及在實踐中摸索出的一些工作進展方案。

【關鍵詞】小包裝 中藥飲片 質量保證 優點缺點 進展方案

中藥湯劑因其具有隨癥加減、吸收快、奏效迅速、溶劑價廉易得、制備方法簡單易行等特點,是最能體現中醫藥辨證論治、復方用藥這兩大精髓,直到今天仍是中醫臨床最受歡迎的劑型之一。但傳統配方模式存在稱不準、分不均、效率低、復核難、養護難、浪費大、衛生差等缺點,導致很難保證湯藥穩定的質量和治療效果,甚至可能會影響到用藥安全[1]。為此我院在廣泛調研、精心準備的基礎上,于二ΟΟ七年七月全面推廣小包裝中藥飲片,目前我院已被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列為全國小包裝中藥飲片配方的試點單位之一。經過近三年的運行,取得了滿意的效果,體會如下。

1 小包裝中藥飲片優點

1.1 貯存條件有所改善:中藥飲片小包裝改變了中藥飲片直接堆積放置的情況。一是由于中藥飲片生產出來后即袋裝密封,隔絕了與外界的接觸,可減少自然環境中不利因素對飲片質量的影響,既可防止出現蟲蛀、霉變及藥物氧化而“走油”、“變色”等現象,又可防止藥物中有效成分的揮發,延長了部分藥物的保質期。二是解決了飲片散裝時“串斗”、“串味”、“沉灰”的現象[2]。

1.2 配方計量準確性提高,易于復核: 中藥飲片處方多為復方,其調劑復核應當包括中藥飲片的種類和每種飲片的劑量。使用散裝中藥飲片配方,將每劑藥中多種飲片混合,復核時只能確認所調劑的處方中藥飲片種類有無“錯漏”,不可能復核方中每味藥的稱量是否準確。

小包裝中藥飲片保持了原飲片的性狀及片形,并采用透明的材料包裝,且在包裝袋上均有品名、規格、產地、煎煮方法等說明文字,還可采用色標管理,使調劑復核真正能做到既復核處方中的中藥飲片種類有無“錯漏”,又能復核每種中藥飲片的劑量。

1.3 配方失誤易彌補,減少浪費: 在傳統的中藥調配模式中,配劑時在一大堆的中藥中較難發現錯誤,即使錯配了也較難揀出,只能重新調配,造成很大的浪費。實行中藥定量小包裝后,在復核中如發現錯誤,容易彌補,從而提高了配方給藥的準確性,極大地提高配劑質量[3]。

1.4 改變了調劑人員的工作環境:中藥飲片有植物入藥、動物入藥、礦石入藥等,大部分要經過各種炮制加工,或切片,或打碎,或加工成粉末,中藥房對散裝中藥飲片進行調劑,整個中藥房各種粉塵飛揚、五味雜陳,且散裝中藥飲片調劑中容易出現泄、漏、溢出,飲片經常散落在調劑臺和地板上,不僅造成浪費,而且整個中藥房給人印象非常雜亂。使用中藥飲片定量小包裝粉塵雜質少,既干凈衛生,又能防蟲防鼠,故無論是倉庫的工作環境還是調劑室的工作環境都有較大的改善。工作人員的勞動強度亦有所降低,工作效率明顯提高。

1.5 提高消費透明度: 傳統中藥調配,由于多種中藥混合,患者無法了解藥材組成及各成分計量是否有誤差。而小包裝中藥飲片采用透明的材料包裝,且在包裝袋上均有品名、規格、產地、煎煮方法等說明文字,使患者可一目了然,了解自身用藥情況,滿足現代社會病人新的用藥需求。

1.6 便于隨癥加減: 中藥飲片定量小包裝化能適應中醫辨證施治、隨癥加減的需求。使用中藥散裝飲片時,若病人在使用過程中出現不適,只能停用當前藥劑,重新開放抓藥,難免造成浪費以及病人額外的藥費。而小包裝飲片,每味中藥可單獨取出,病人可按醫囑取出不適合的藥物,或添加新的藥物。

總之,使用中藥飲片定量小包裝,改變了傳統抓藥和稱量的習慣,為傳統中藥調劑方法帶來了觀念的轉變和理念的更新。使用中藥飲片小包裝具有藥名清晰、定量準確、保證質量、提高藥效、節省人力、操作方便、加快速度、減少粉塵等優點。

2 小包裝中藥飲片質量存在問題分析

對藥房而言小包裝飲片干凈衛生、粉塵少、質量有保證、配方準確性也高。但隨著應用增多,其缺點也不可避免地顯現出來。在某些方面還存在著一些問題。

2.1 小包裝飲片質量問題的主要表現:

①外包裝帶來的問題,如封口不嚴而致漏藥,飲片名稱不清、未標甚至標錯,飲片實際劑量與外標劑量不符等。 ② 同一規格飲片劑量誤差偏大。 ③飲片內在質量問題,如霉變、生蟲、含非藥用雜質過多等等。

究其原因分析如下:

1 廠家因素: 目前小包裝飲片生產大都不需要太大的投入,生產方式一般采用人工稱量、手工包封,機械化程度相當低。有些廠家即便能采用機器包裝但封裝質量不穩定。所以在實際使用中發現很多小包裝飲片產品質量不盡如人意。首先表現在產品外包裝上,材料五花八門,有用紙袋裝的也有用塑料袋裝的,標簽有打印的也有用不粘膠的。其次,廠家將有些炮制質量不過關,如含水量偏高;凈選不完全,如含非藥用雜質偏多,甚至還將有鐵絲與煙蒂的飲片包裝成小包裝飲片,造成質量問題。再次,廠家考慮到生產成本,能真正去做輻射滅菌的也很少,導致某些飲片在長時間存儲過程中產生霉變、生蟲的現象。

2 使用單位因素: 小包裝飲片大多采用全透明的聚乙烯塑料袋包裝,故對飲片的質量要求更高,特別是純凈度與干燥度。飲片生產企業雖已進行特殊處理,如烘干、真空包裝等措施。但受氣候條件的影響,特別是霉雨季節,小包裝依舊存在蟲蛀、霉變、受潮等現象。進貨時,應對每一品種、每種規格、每一批次的飲片進行拆包驗收,根據經驗鑒別(眼看、手摸、鼻嗅等方式)確認飲片質量,符合要求的方可驗收入庫。一些含有豐富營養物質的飲片以及一些易生蟲的飲片,小包裝比不加外包裝的飲片更易出質量問題,特別是在霉雨季節,霉變的小包裝飲片有:薏苡仁、酸棗仁、檳榔等,蟲蛀飲片有:玄參、蜜炙款冬花等。產生霉變與蟲蛀固然有飲片本身因素影響,同時也說明對小包裝飲片采用以往散裝飲片的傳統管理經驗,其中肯定存在著不足,小包裝飲片相比散裝飲片管理要求更高,需要改進。

2.2 中醫處方劑量受限

調劑人員須知中醫在處方劑量上的變化作用,是中醫藥的一大特色。如張仲景的承氣湯、厚樸三物湯、厚樸大黃湯3張處方均以大黃、厚樸、枳實組成,不同之處為各藥用量不同,而三方主治疾病亦不相同;又如單味黃連,小量可健胃,量大則清熱瀉火,而過量則反而傷胃等,也體現了中醫“傳方不傳量”的奧秘。尤其,中醫的辨證論治與對癥下藥,結合病情,病人體質及老人、嬰兒、孕婦的藥物劑量有差別。醫院實際備用規格:一般藥6g,10g的2種規格占70%,3種規格占20%,1種規格占10%,故中醫處方常會受定量規格的限制[4]。這種受限的定量方式同中醫臨床需用靈活劑量形成了矛盾,故在劑量規格上還尚待進一步探討。

2.3 包裝影響性狀鑒別: 小包裝系PE聚乙烯樹脂為材料,透明度較差,妨礙了對中藥飲片品種和質量進行直觀鑒別。目前,廣大基層單位對中藥真偽優劣仍以性狀鑒別為主,主要靠眼看、鼻聞、口嘗、手摸等進行鑒別,由于調劑人員對小包裝飲片質量不便性狀鑒別,而失去了隨機監督作用。

2.4 產生“白色污染”: 小包裝中藥在使用后殘留的外包裝不易處理,為環境帶來了“白色污染”,不易于環保??裳芯吭撨M包裝材料,使用可分解材料,以減少污染[5]。

2.5 蟲蛀霉變不易烘曬: 因中草藥干燥后的飲片含水分一般在7%至13%,還帶有加工未滅菌的污染因素;加以PE聚乙烯樹脂制成薄膜包裝,具有一定透氣性,氧氣,二氧化碳等透過率較大;有的藥物含淀粉、糖、油脂較多的容易霉變、蟲蛀、泛油等,這些飲片變質后不易早期發現,也不便拆除小包裝進行烘曬處理,此種飲片用于臨床其療效及引發的不良反應是可想而知的。

3 工作進展方案

3.1 做好調研工作: 首先對已經開展此項改革工作的單位進行調研。主要是掌握在改革過程中需協調、解決的問題。醫院內部有臨床醫生培訓、場地準備、配方人員培訓、貨架準備等問題;院外有物價審批、醫療保險報銷、生產廠家保證供應和質量管理等問題。其次對醫院小包裝中藥飲片規格的調研。要發放常用小包裝中藥飲片規格的征求建議表。要廣泛聽取意見、建議,特別要征求名老中醫專家及特殊用藥醫生的意見。在各項準備工作充分的基礎上,精密安排,平穩過渡。同時為保證住院患者及代煎病人煎藥的方便性,我們仍保留了傳統配方模式。

3.2 做好宣傳、解釋工作: 小包裝中藥飲片推出受到了大多數患者的歡迎。對少數不理解患者要耐心細致地做好說服工作,特別要正面宣傳小包裝中藥飲片給患者提供了用藥的知情權的積極意義。要不斷聽取臨床醫生的意見,盡可能滿足他們對小包裝中藥飲片規格的需求,最大限度的得到他們支持、理解,從而共同推動此項工作。

小包裝中藥飲片的優點是顯而易見的,但在使用過程中必然會出現一些新的問題,這需要我們去思考、去解決。小包裝順應了中藥飲片規范化管理的要求,在用藥安全越來越受關注的今天,隨著中藥飲片加工技術和質量標準的不斷提高,中藥飲片定量小包裝也必定會越來越被群眾所接受。

參考文獻

[1] 武中依. 全國小包裝中藥飲片推廣使用試點工作表明小包裝中藥飲片優勢明顯[J]. 中醫藥管理雜志 , 2008, 16(05) :388

[2] 卜訓生. 小包裝中藥飲片調劑的優勢及存在問題[J]. 北京中醫藥 , 2008, 27(07) :554-555

[3] 王忠壯,卞艷芳. 小包裝中藥飲片的使用實踐及存在問題的探討[J]. 藥學服務與研究 , 2010, 10(02):155-157

[4] 崔麗娟,朱立平,陸進,李淑芳,田雪峰. 小包裝中藥飲片在使用過程中的利弊分析[J]. 中醫藥管理雜志 , 2010, 18(04):340-342

篇7

【關鍵詞】中藥;顆粒劑;黃褐斑

【中圖分類號】R93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4-4949(2012)10-0083-02中醫認為,黃褐斑的發病機制為氣機不暢、氣血淤滯,顏面失于濡養[1]。在臟腑之中,本病與肝、脾、腎三臟關系密切:一是肝氣郁滯,血淤于面;二是脾虛不能生化精微,氣血兩虧,肌膚失養;三是腎水虧而不能制火,虛熱內蘊,郁結不散,阻于肌膚所致。臟腑失調,污濁之氣上蒸于面,淤滯而成斑?,F代醫學研究發現黃褐斑患者存在血流動力學的異常,與中醫所說血淤相符合,證實黃褐斑的發生與血液粘度增加而致血液淤滯、微循環障礙有一定的關系。作者于2006年6月1日至2012年6月1日治療396例黃褐斑患者,從整體觀念出發,辯證施治,即疏肝理氣、活血化淤、調理沖任,臨床效果滿意,現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基本資料: 我院于2006年6月1日至2012年6月1日收治黃褐斑患者396例,男3例,女393例,年齡18~55歲,平均33.2歲。其中蝶形型126例,皮損主要分布在兩側面頰部,呈蝶形對稱性分布;面上部型131例:皮損主要分布在前額、顳部、鼻部和頰部;面下部型98例:皮損主要分布在頰下部、口周和唇部;泛發型41例:皮損泛發在面部大部區域。

1.2適應癥與禁忌癥

1.2.1適應癥

(1)成年后出現的面部色斑;(2)淡褐色至深褐色斑片,呈彌漫而不規則形態,常對稱性分布;(3)面部皮膚無炎癥、過敏、鱗屑及明顯不適癥狀;(4)色斑面積及顏色會隨季節或生理周期而變化。

1.2.2禁忌癥

(1)孕婦及哺乳期婦女;(2)有凝血傾向者;(3)曾經有血栓形成、心絞痛、心肌梗死、腦缺血病史者;(4)面部皮膚有炎癥、過敏、鱗屑及明顯不適癥狀者;(5)有心理障礙者以及期望值過高、不配合治療者等。

1.3治療方法

1.3.1具體操作步驟

(1)治療前拍攝患者面部的正、側、斜位照片存檔;(2) 測量色斑面積、評估顏色深淺程度并記錄;(3)根據患者黃褐斑分型的不同,選擇不同的中藥配方顆粒劑,溫開水沖服;(4)分3月、6月、9月、12月跟蹤隨訪觀察并建檔、拍照存檔;(5)根據每位患者的個人信息,適時進行對比分析,及時調整治療。

1.3.2中藥配方顆粒的選擇

(1)氣滯血淤型:選用具有疏肝理氣、活血化斑作用的中藥消斑湯配方顆粒劑:炙黃芪、防黨、當歸、赤芍、炒白芍、茯苓、川芎、生地、桃仁、紅花、甘草各1包; (2)肝腎陰虛型:選用具有滋補肝腎、養顏去斑作用的中藥菟絲祛斑湯配方顆粒劑:菟絲子、女貞子、旱蓮草、生地、熟地、何首烏、白芍、當歸、阿膠、枸杞各1包;(3)肝郁內熱型:選用具有疏肝清熱、活血化瘀作用的中藥柴苓活血湯配方顆粒劑:柴胡、黃芩、桅子、當歸、莪術、陳皮、薄菏、赤芍、紅花、甘草各1包; (4)脾虛濕熱型:選用具有理氣健脾,活血化瘀作用的中藥血府逐瘀湯配方顆粒劑:當歸、赤芍、生地、川芎、桃仁、紅花、川牛膝、柴胡、枳實、桔梗、甘草各1包。

以上各方劑,均每天1劑,分2次,溫開水沖服。每3個月為一療程,月經期停用。

1.4療效判定: 治療開始后每3月復診一次,觀察、詢問治療后的效果和反應并拍照存檔。根據觀察及照片對比,再結合患者的主訴,對色斑面積和顏色進行療效評估。

療效判定標準分為基本治愈、明顯消退、好轉和無效四個級別?;局斡喝庋垡暽呙娣e消退>90%,色斑基本消失;明顯消退:肉眼視色斑面積消退>60%,顏色明顯變淡;好轉:肉眼視色斑面積消退>30%,顏色變淡;無效:肉眼視色斑面積消退

2結果

治療后隨訪396例患者12個月,63.30%的患者在治療兩周后開始出現色斑減輕,12個月后,基本治愈率為47.5%,總有效率達97.7%。其中有13例患者在治療期間出現了輕度的胃腸道反應,11例患者出現月經量減少,均無需停藥,只需每三個月復查肝腎功能。此外未見其它明顯的不良反應。具體結果見表1。表1 396例黃褐斑患者的治療結果(例)

時間(月)基本治愈明顯消退好轉無效總有效率(%)372(18.2%)211(53.3%)93(23.5%)20(5.0%)95.06101(25.5%)200(50.5%)82(20.7%)13(3.3%)96.79142(35.8%)173(43.7%)70(17.7%)11(2.8%)97.212188(47.5%)136(34.3%)63(15.9%)9(2.3%)97.73討論

黃褐斑已不是單純的皮膚色素增加的疾病,多種致病因素疊加是黃褐斑發生、發展的基本特征[3]。影響黃褐斑形成的主要因素有:(1) 生理因素:常見于有些婦女妊娠3~5個月時面部出現黃褐斑,由于雌激素增高刺激黑素細胞分泌黑素體,孕激素增高促使黑素體的運轉和擴散。產后黃褐斑即逐漸消失;(2)內分泌失調:內分泌異常是黃褐斑發生的重要原因,尤其是女性患者,體內激素水平的變化(如妊娠、口服避孕藥、月經紊亂等所致)可能和其相關聯,女性黃褐斑患者的黃體生成素水平增高、雌激素減低;其色澤的深淺會隨著女性生理周期而產生變化;而男性黃褐斑患者的黃體生成素水平增高、激素減低;(3)日光暴曬:紫外線照射對黃褐斑的形成至關重要,尤其是紫外線B對黃褐斑的形成更為直接,它可以通過刺激酪氨酸酶的活性而增加黑色素的合成。因此,避免日光暴曬,采取相應的防曬措施,才能有效地防止或減輕黃褐斑;(4)微生態失衡:黃褐斑區域的痤瘡丙酸桿菌、微球菌和革蘭氏陰性桿菌較正常人顯著增多,這些細菌能夠產生褐色素和菊黃色素。常住厭氧菌的活菌數與分離率減少,使皮膚定植抗力降低,菌群之間的競爭性抑制和干擾力減弱,導致其他產色素的微球菌大量繁殖,從而出現皮膚的色素沉著;(5)自由基的損害:近年來的研究證明自由基是黃褐斑形成的不可忽視的因素;正常情況下,體內存在著許多抗氧化酶,如SOD、過氧化氫酶(CAT)等,對機體的氧化性損傷發揮有效的清除作用,使機體內氧化與抗氧化處于動態平衡。而黃褐斑患者這一平衡系統遭到破壞,不能及時清除生理條件下產生的過氧化脂質(LPO)等氧化產物,LPO在體內堆積,一方面可加速酪氨酸系列氧化反應,致黑色素細胞產生黑色素,從而使黑色素形成增多;另一方面,LPO本身極不穩定,其降解產物MDA可導致蛋白質分子發生交聯,形成熒光發色團(色素)。此外,黃褐斑形成還與精神情緒、神經功能紊亂、血液流變學的改變、營養因素、藥物因素、化妝品因素、遺傳因素、疾病因素等有關。

作者按照黃褐斑的臨床分型,從整體的角度來進行五臟的辯證論治,通過調節氣血、津液以求平衡陰陽,達到祛斑養顏的目的,徹底阻止黃褐斑的復發。而且中藥配方顆粒劑,服用簡單方便,副作用少,可長期服用。不僅可以祛除黃褐斑,而且可以增強人體免疫功能,改善睡眠等。

參考文獻

[1]鄭長春.中藥內服聯合外用治療黃褐斑60例[J].中醫外治雜志,2012,21(3):14~15.

篇8

【關鍵詞】 藥對 組配方式 臨床應用

“藥對”又稱“對藥”,是指臨床上常用且相對固定的中藥配伍形式,是方劑最小的組方單位。藥對并非兩味藥物的隨機組合,也并非兩種藥效的單純累積相加,而是歷代醫家積累臨證用藥經驗的升華。隨著中醫藥理論和實踐的發展,藥對的應用及研究也有了進步。藥對的研究不僅有助于認清藥對是組方的基本結構單元,更有助于指導臨證科學用藥,提高臨床療效,進一步揭示方劑配伍理論的科學內涵及充實中醫藥理論。

1 藥對組配的方式

藥對是根據藥物“七情和合” ,針對一定的病證所采用的相應治法為前提,兩味中藥簡單地配伍能夠產生或消除某種作用,被臨床上廣為認可的、功效較為固定的兩藥組合。目前,《中藥藥對大全》中臨床較為常用或作用比較明顯的藥對有600對。對于藥對組成的原則可從中醫藥的基本理論入手,中藥的四氣五味、升降浮沉、歸經等都可成為藥對組成的原則,其組配方式大致有七情藥對組配、性味藥對組配、趨向藥對組配、其他藥對組配等。

1.1 相須相使配對 相須配對或稱協同配對,取其相互協同以提高療效;相使配對或稱輔助配對,以一藥為主,另一藥輔助組成而提高療效;概言之,相須、相使配對,就是通過相加協同,增強療效的藥物配對方法。如麻黃與桂枝,同屬辛溫解表藥,兩藥配對,可加強發汗解表之功 ;又如大承氣湯,方中大黃瀉熱通便,蕩滌腸胃;芒硝助大黃瀉熱通便,并能軟堅潤燥,二藥相須為用,峻下熱結之力加強。又如附子和干姜均能回陽救逆,附子起效快但維持時間短,干姜起效慢但維持時間長,所以有“附子無干姜不熱”的說法,二藥同用回陽救逆力強而持久。

1.2 相殺相畏配對 相畏,即一種藥物的毒性反應或副作用,能被另一種藥物減輕或消除;相殺,即一種藥物能減輕或消除另一種藥物的毒性或副作用。相畏、相殺實際上是同一配伍關系的兩種提法,是藥物間相對而言的。概言之,相畏、相殺配對,就是通過制約、減輕或消除別的藥物的毒副作用的藥物配對方法。如化痰、止嘔的半夏配以生姜,既能解除半夏的毒性,又能加強其化痰、止嘔之功。逐水的甘遂配以大棗,不但緩解甘遂對胃腸道的毒性刺激,且能扶助正氣,祛邪而不傷正。

1.3 性味藥對配伍 主要指寒熱配伍,如左金丸,用吳茱萸之溫熱佐黃連之苦寒,以防折火格拒的反應 ,藥僅兩味,一寒一熱,辛開苦降,可用治肝郁化火、胃失和降、逆而上沖所致的噯氣吞酸、口苦、脅肋脹痛等癥;又如麻黃辛溫,與肺熱喘咳證不相宜,但其平喘功宏,他藥難以取代之。前人妙用麻杏石甘湯,以石膏倍麻黃,寒熱并進,使其宣利肺氣而不溫燥,清泄肺熱而不涼滯,變麻黃辛溫之性為辛涼而用。

辛苦配伍(起著辛開苦降,舒暢氣機,調和肝脾和脾胃功能的作用,如半夏-黃連)、辛酸配伍(辛散酸收,解散邪氣收斂正氣,適宜于正虛邪戀的復雜病情,如干姜-五味子)、酸甘配伍(具有益陰斂陽,補虛生津的作用,即酸甘化陰,如芍藥-甘草)等等。

1.4 趨向藥對配伍 包括升降配伍(升麻-柴胡,兩升藥相伍升陽舉陷)、歸經配伍(白術-茯苓同歸脾經,黨參-黃芪同歸脾肺經)、表里配伍(黃芪-白術,前者固表,后者健脾,表里同時加強益氣之功)、散斂配伍(細辛-五味子,兩藥酸辛相伍,一散一收,能制其偏,揚其長,又如桂枝湯中的桂枝、白芍配對,方中以桂枝解肌表而通陽氣,用白芍斂陰和營,使桂枝辛散風寒而又不致傷陰,二藥配伍,一散一收,開合相濟,調和營衛,使表解里和)等。

1.5 補瀉配對 如柴胡加芒硝湯,方中人參與芒硝同用,人參益氣和中,補益正氣,正足邪自去,這是補的一面;芒硝軟堅通便,瀉熱去實,邪去正自安,這是瀉的一面。兩藥配對,相反相成,扶正祛邪。

1.6 動靜配對 如右歸丸,方中熟地性主凝靜,潛腎填精,得肉桂之溫通,其凝靜之性得以調撥,則無呆滯凝結之慮,藥力易于流散,增強了滋養肝腎之功,即所謂“靜欲動來推”之意;肉桂性主溫動,溫補腎陽,有熟地靜守純養則能防其剛熱。兩藥配對,動靜相兼,剛柔相濟,并配用他藥,溫補腎陽,兼益精血。

轉貼于

1.7 其他配對還有其他藥對配伍,形式特殊且能產生一種其它藥物和藥對都不具有的專門效用,例如八法當中汗清并用的麻黃-石膏, 補氣生血的黃芪-當歸;化瘀止血的五靈脂-蒲黃,溫陽行水的附子-茯苓;柴胡-黃芩能和解少陽,黃連一肉桂能交通心腎,桂枝-白芍能調和營衛,柴胡-升麻能升陽舉陷,鱉甲-青蒿能養陰透熱,干姜-黃連能辛開苦降;還有從生物學的角度考慮按生物固有的遺傳特性配對(如鹿角-龜板大補陰陽),按生物的應時特性配對(如半夏-夏枯草取交通季節,順應陰陽);生蛤殼—枳殼是治療咳痰粘稠胸悶的常用藥對,郁金—石菖蒲治療慢性萎縮性胃炎的氣滯濕阻、胃氣上逆、陰血不足者,僵蠶—夏枯草對治療胃、聲帶炎肉、牙周炎、前列腺增生能明顯提高療效。另外還有的功效配對、調節配對、引經配對、芳香配對、剛柔潤燥配對、枝葉莖花梗的配對等配對方式。

2 祛痰法中藥對的臨床運用

運用藥對在臨床上的應用很多,運用準確,可以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祛痰法中藥對的運用比較多,歸納起來應用最多的有宣、降、潤、收四法。

2.1 宣法 常用藥對有麻黃與苦杏仁,白前與前胡。

麻黃與苦杏仁,兩藥配伍,麻黃味辛性溫,中空外達,善行肌表衛分,開腠理散寒邪,宣肺平喘;苦杏仁味苦性降,能降氣止咳平喘。麻黃以宣肺定喘為主,苦杏仁以降氣止咳為要。二藥伍用,一宣一降,宣降結合,肺氣通調,止咳平喘之力益彰??梢灾委燂L寒咳嗽、氣喘諸證;癃閉、水腫,證屬肺氣不宣者;突發性耳鳴、耳聾,證屬肺氣不宣,耳咽管阻塞者;中風偏枯諸癥。

白前與前胡,白前走里,清肺降氣,祛痰止咳;前胡走表,宣散風熱,降氣消痰。若外感風寒、風熱,或痰濁壅肺,均可引起肺的清肅功能失調,以致氣逆、咳嗽多痰等癥。故以白前清肅肺氣,降氣化痰;用前胡宣散風熱,下氣化痰。白前重在降氣,前胡偏于宣肺。二藥伍用,一宣一降,肺之清肅功能恢復正常,故痰可去,嗽可寧??梢灾委熆人猿跗?,肺氣不宣而致肺氣上逆、咳嗽吐痰、痰吐不爽、咽癢、胸悶、氣促等癥。

2.2 降法 常用藥對有葶藶子與大棗,白芥子與萊菔子。

葶藶子與大棗,兩藥伍用,名曰葶藶大棗瀉肺湯,因大棗甘緩補中,補脾養心,緩和藥性;葶藶子苦寒沉降,瀉肺氣而利水,祛痰定喘。二藥伍用,以大棗之甘緩,挽葶藶子性急瀉肺下降之勢,防其瀉利太過,傷其胃氣,共奏瀉痰行水、下氣平喘之功??芍委熖迪眼諟?,肺氣閉阻,咳嗽痰喘,懸飲,肺癰等證。

白芥子與萊菔子, 兩藥伍用,出自《韓氏醫通》三子養親湯。萊菔子辛甘,長于順氣開郁,下氣定喘,消食化痰,消脹除滿;白芥子辛能入肺,溫可散寒,長于利氣豁痰,溫中散寒,通絡止痛。二藥配伍運用,相互促進,利氣消食、祛痰止咳、降氣平喘之力增強。可以治療老人虛人痰嗽等癥;久咳痰喘等癥。

2.3 潤法 常用藥對有知母與川貝母,阿膠與紫菀。

知母與川貝母,知母苦寒,氣味俱厚,上行入肺,中行歸胃,下行走腎,功專滋陰降火,消痰止嗽,潤燥滑腸;川貝母苦甘而涼,質潤,走上焦、入心肺,能潤肺散結,化痰止嗽。二藥伍用,并走上焦,清氣滋陰、降氣潤燥,化痰止咳力增強。可以治療陰虛燥咳諸癥;肺熱咳嗽,痰壅喘急;肺癆咳嗽等證。

阿膠與紫菀,二藥伍用,出自《張氏醫通》紫菀散。阿膠補肝血、滋腎水、潤肺燥,止血;紫菀潤肺下氣,化痰止咳。二藥伍用,相互促進,育陰潤燥、祛痰止咳、補血止血力增強。用于治療肺虛久咳,痰中帶血等癥;支氣管擴張引起的咯血等癥。

2.4 收法 主要藥對有麻黃與罌粟殼,熟地與當歸,人參與三七。

麻黃與罌粟殼,麻黃宣肺平喘,利水消腫,發汗解表;罌粟殼斂肺止咳,澀腸止瀉,止痛。麻黃以宣為主,罌粟殼以斂為要。麻黃突出一個開字,罌粟殼側重一個合字。二藥伍用,一宣一斂,一開一合,相互制約,相互為用,止咳平喘甚妙。治療久咳肺氣不收,干咳少痰,咳嗽不止等癥。

熟地與當歸,熟地益腎納氣,補血養肝;當歸補血和血,活血止痛,又主咳逆上氣。二藥伍用,滋陰補血,益腎平喘之功益彰。治療婦女久咳、久喘,而陰虧血虛者;婦女月經不調,崩漏等癥;心悸、失眠、眩暈證屬精虧血虛者。

人參與三七,人參大補元氣,補脾益肺,生津止渴,寧神益智;三七祛瘀止血,活血止痛。人參以補為主,三七以散為要。二藥伍用,一補一散,相互制約,相互為用,益氣活血,散瘀定痛,止血、止咳甚妙。治療虛勞咳嗽,老年體弱之痰嗽,經久不愈者;冠心病心絞痛諸癥;各種出血性疾患。

篇9

[關鍵詞]方劑研究;胰島素抵抗;高膽固醇血癥;蛋白酪氨酸磷酸酶1B;α-葡萄糖苷酶

代謝綜合征是以胰島素抵抗、2型糖尿病/葡萄糖耐量低減、血脂紊亂、肥胖和高血壓等為主要特征的一組癥候群,屬中醫消渴癥而并發眩暈、胸痹、肥胖、痹痛等證候,其基本病機為“正虛邪實”?!罢摗敝饕菤馓摼?,“邪實”主要是熱、瘀、痰,其次是氣滯、濕濁作祟。該疾病的發展進程首先是胰島素抵抗和肥胖,繼而出現脂代謝異常、2型糖尿病及其并發癥。胰島素抵抗在整個病程的發展中起著關鍵性作用,是代謝綜合征中各種臨床癥狀共同的病理生理基礎。中醫方劑功效是方內藥物共同作用于機體產生的綜合效應。運用辯證的思維針對病機的關鍵環節,進行合理組方,整體調節,既有利于疾病治療,又可使方劑作用于機體發揮最佳的調節作用,與現代醫學多靶點作用的網絡藥理學相吻合。

中藥紅景天富含多種微量元素和氨基酸,具有抗胰島素抵抗、抗衰老、抗有害刺激、抗腫瘤及保護心血管等作用;蛹蟲草具有和冬蟲夏草相似的活性成分和藥理作用,其主要成分之一蟲草素具有一定降低血脂的作用;大黃酸屬單蒽核類1,8-二羥基蒽醌衍生物,它能抑制脂肪細胞的分化和脂肪細胞合成,并對糖尿病腎病具有保護作用,具有一定的改善葡萄糖耐量、增強胰島素敏感性和保護胰島功能的作用。本文遵循中醫治療消渴癥的補氣、益精、清熱、活血、化痰等基本原則,運用現代醫學的研究技術,結合中醫辨證論治的理論和中藥多靶點作用的優勢,分別以胰島素、瘦素信號傳導通路共同的負調節因子蛋白酪氨酸磷酸酶1B(protein tyrosine phosphatase 1B,PTP1B)和延緩糖吸收的α-葡萄糖苷酶(α-glucosidase)作為研究靶點,在運用中藥有效部位抑制分子靶點和調節高膽固醇血癥的基礎上,探索了治療代謝綜合征的中藥新復方景丹胰敏劑(JD)的藥材選擇和復方的組成、配比及其有效劑量。

1 材料

紅景天、蛹蟲草、大黃等藥材均購自北京同仁堂,由中國醫學科學院藥物研究所天然產物化學研究室鑒定、制備提取物。羅格列酮購自北京高盟化工有限公司;總膽固醇測定試劑盒為中生北控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產品;中性胰島素注射液產自美國LILY公司;葡萄糖等其他試劑均為分析純試劑,購自北京北化精細化學品有限責任公司。

雄性4周齡C57BL/6J小鼠購自北京維通利華試驗動物技術有限公司,合格證號SCXK(京)2006-0009,以自制的高脂高糖飼料誘導21周,形成胰島素抵抗合并高膽固醇血癥的肥胖小鼠模型(IRF)。綜合考慮動物的胰島素耐量、血TC水平和體重等因素,將模型動物隨機分成模型對照(IRF)組、陽性藥對照(Rosi)組、受試藥(JD)組。同時設同批正常小鼠作為正常對照(Con)組。動物飼養于中國醫學科學院藥物研究所試驗動物中心二級動物房,設施合格證SYXK(京)2009-0001。實驗動物自由攝食飲水,飼養溫度21~22℃,濕度40%~60%,光照/黑暗時間為12h/12h。實驗過程符合《北京市實驗動物管理條例》等實驗動物道德倫理的相關規定。

陽性對照藥物選用胰島素增敏劑羅格列酮(rosiglitazone,Rosi),口服劑量為10mg?kg-1。

2 方法

2.1 葡萄糖耐量試驗(glucose tolerance test,GTF)

動物禁食2h后,腹腔注射葡萄糖1g?kg-1體重,分別于葡萄糖負荷后0,30,60,120min經尾尖取血,測定血糖水平,并計算血糖-時間曲線下面積(area under curve,AUCIPGTT)。

2.2 胰島素耐量試驗(insulin tolerance test,ITY)動物禁食2h后,皮下注射胰島素0.26U?kg-1體重,分別于胰島素負荷后0,30,60,120min經尾尖取血,測定血糖水平,并計算血糖-時間曲線下面積AUCITT。

2.3 生化指標的測定 采用葡萄糖氧化酶法測定血糖水平。按總膽固醇測定試劑盒說明書測定血清TC水平。

利用BL21 Escherichia coli大腸桿菌擴增基因重組人PTP1B蛋白,并應用GST親和色譜柱純化PTP1B蛋白。以硝基磷酸鹽為底物,進行PTPlB的酶學反應,觀察藥物對PTP1B蛋白活性的影響。

化學物質p-nitrophenyl-alpha-D-glucopyranoside(PNPG)經α-葡萄糖苷酶催化生成葡萄糖和p-nitro-pheny,后者可在400nm處有最大吸收峰。根據此原理,以PNPG為底物,檢測樣品對α-葡萄糖苷酶活性的影響。

采用GDH(甘油酸脫氫酶)法測定GFAT酶活性。

2.4 統計學方法 實驗數據以x±s表示。正交試驗采用SAS軟件ANOVA Procedure方法進行方差分析。組間比較應用SPSS 13.0軟件,采用One-way ANOVA進行統計學處理。P

3 結果

3.1 藥材及其提取部位的選擇 以對PTPlB酶的抑制活性為標準選擇不同產地及種類的紅景天。結果顯示,產于的大花紅景天為最佳藥材(表1)。

以的大花紅景天為原材料,經不同制備工藝得到17個樣品。分別考察其抑制PTPlB活性和α-葡萄糖苷酶活性。結果顯示,樣品H13對2個靶點的相對作用較強,被選為方劑組分(表2)。

應用高脂飲食誘導的肥胖合并高膽固醇血癥的IRF小鼠模型,將不同來源、不同制備工藝得到的蛹蟲草提取部位,按折合生藥量1g?kg-1的劑量灌胃給藥,連續給藥11d,觀察其調節血TC水平的作用。結果顯示,樣品Y6,Y8,Y10,Y12藥效相似,分別使IRF模型小鼠血TC水平降低53.2%,57.1%,58.1%,55.6%。綜合考慮各樣品的提取率和提取工藝,選擇樣品Y12為方劑組分(圖1)。

大黃酸具有明顯抑制谷氨酸果糖氨基轉移酶(GFAT)活性的作用,其IC50為2.56×10-6mol?L-1,故選用富含大黃酸的樣品D作為方劑的組分(圖2)。

3.2 方劑組成分的協同作用 將樣品H13,Y12,D分別進行組合,觀察方劑中各組分在改善胰島素抵抗和高膽固醇血癥方面的協同作用(表3)。結果顯示,連續給藥10d后,各成分的組和改善ITT作用強度的順序為JD16>Y12>JD14>JD15>H13(圖3A,B);連續給藥16d后,各成分的組和改善IGT作用強度的順序為JD16>JD14>Y12>JD15>H13(圖3C,D)。連續給藥16d后,各成分的組和改善高TC血癥作用強度的順序為JD16>JD14>Y12>JD15>H13(圖3E)。結果顯示,組分H13,Y12,D在改善IRF模型小鼠胰島素耐量、葡萄糖耐量和高膽固醇血癥方面,具有較好的協同作用。

3.3 方劑中各組分之最佳配比的研究 在確定JD組分的基礎上,為了選擇方劑中各組分的最佳配比,設計了考慮交互作用的3因素2水平的L8(27)正交試驗,并按正交設計方案分別測定了8種不同組分配比的樣品對PTP1B和α-葡萄糖苷酶抑制作用的IC50(表4)。采用SAS軟件ANOVA Procedure方法進行方差分析,結果顯示,針對靶點PTP1B,因素h和d,d和y的交互作用對該靶點的活性無明顯作用(表5)。去掉因素h×d和因素d×y再進行方差分析的結果顯示,針對靶點FFP1B,因素h顯示明顯的相關性.計算各因素各水平的平均值和標準差,可見針對靶點PTPlB的方劑最佳組合為h,y,d,(表6)。

針對靶點α-葡萄糖苷酶,因素h和d,d和y的交互作用對該靶點的活性無明顯作用(表5)。因素h和因素d均顯示明顯的相關性,其影響程度為因素h>因素d。針對靶點α-葡萄糖苷酶的方劑最佳組合為h2y2d1。

考慮到因素d對靶點α-萄糖苷酶具有明顯相關性,而對靶點PTPlB則無明顯作用,故選擇h2y2d1作為方劑中各組分的最佳配比,即H13:Y12:D=20:1:1,與方劑JD16的配比一致。

3.4 方劑JD16改善小鼠代謝綜合征有效劑量的研究 將IRF模型小鼠隨機分成6組:模型對照IRF組、陽性藥Rosi組和方劑JD16-100,JD16-200,JDl6-400,JDl6-600組,分別灌胃給予水、羅格列酮10mg?kg-1和方劑JD16100,200,400,600mg?kg-1。同時設同批正常小鼠為正常對照Con組。連續給藥7d,進行腹腔注射葡萄糖耐量試驗,并計算血糖-時間曲線下面積AUCIPGTT;連續給藥10d,測定血TC水平。結果顯示,與IRF組比較,JD16-100,JD16-200,JD16-400,JD16-600組AUCIPGTT分別降低了顯示,JD16改善IRF小鼠代謝綜合征作用的最低有效劑量為100mg?kg-1,最佳有效劑量為200mg?kg-1。

4 討論

中醫理論的“墻體調節”是方劑作用的主要方式,以“君、臣、佐使”配伍原則,使方劑中各組分聯結成一個新的有機整體,對機體共同發揮最大的調節作用,正如徐靈胎所謂“藥有個性之特長,方有合群之妙用”,從而達到“方之既成,能使藥各全其性,亦能使藥各失其性”。胰島素抵抗是2型糖尿病等代謝綜合征的共同的病理生理基礎,分子靶點PTP1B是胰島素增敏劑潛在的作用靶點之一。α-葡萄糖苷酶是經典的抗糖尿病藥物作用靶點。體內能量代謝感受器GFAT是糖尿病并發癥發生發展的重要因子。本研究是以具有胰島素抵抗、高膽固醇血癥、糖耐量低減、肥胖等代謝綜合征病理特征的IRF小鼠模型為研究對象,以分子靶點PTP1B和α-葡萄糖苷酶為切入點,以中藥藥性理論為基礎,遵循方劑配伍理論,針對病機的關鍵環節,展開景丹胰敏劑的方劑學研究。

景丹胰敏劑的主要成分紅景天補氣清肺,化淤養心,且具有很好的PTP1B和α-葡萄糖苷酶抑制作用,可明顯增加IRF小鼠的胰島素敏感性、改善其糖耐量低減和高膽固醇血癥,為君藥;蛹蟲草味甘性溫,補肺氣,益腎精,化痰濁,強腰膝,與紅景天配伍,增強補益肺腎之功,降低血總膽固醇的功效,為臣藥;大黃瀉熱解毒,逐瘀通經,具有較強的抑制GFAT酶活性,與君臣藥物相配,改善糖代謝、減緩糖尿病并發癥的發生,發揮其祛逐邪毒淤滯之功為佐使藥,三藥配伍共湊補氣、益精、清熱、活血、化瘀之功效。

本實驗分別以對分子靶點PTP1B和α-葡萄糖苷酶的抑制作用、對小鼠高膽固醇血癥改善作用和對分子靶點GFAT的抑制活性為觀察手段,選擇了紅景天、蛹蟲草和大黃的藥材種類、產地和提取部位,確定的組成成分為紅景天H13、蛹蟲草Y12和大黃D;并以改善IRF小鼠胰島素抵抗和高膽固醇血癥的協同作用確定中藥新配方為景丹胰敏劑JD16。

正交試驗設計是根據正交性從全面試驗中挑選出部分有代表性的點進行試驗,這些有代表性的點具備了“均勻分散,齊整可比”的特點,是研究多因素多水平的分式析因設計的主要方法。本研究設計了考慮交互作用的L8(27)正交試驗,分別以抑制分子靶點PTP1B,α-葡萄糖苷酶的IC50為實驗結果,經統計分析確定方劑JD16中各組分的最佳配比為紅景天-蛹蟲草-大黃20:1:1。根據整體動物的劑量效應關系實驗,確定方劑在控制血糖、治療高膽固醇血癥、改善胰島素抵抗等主要藥理作用的有效劑量為200mg?kg-1。

篇10

應用傳統中藥飲片經粉碎后局部熏洗患處治療各種痔瘡嵌頓水腫療效確切,已有報道[1]。為了驗證免煎中藥配方顆粒的療效,我們自2004年1月開始,應用深圳三九現代中藥有限公司生產的免煎中藥配方顆粒與傳統中藥飲片對各種痔瘡嵌頓水腫局部熏洗,進行了療效對比觀察。現將觀察結果報告如下。

1 一般資料

選擇以內痔、混合痔、血栓外痔嵌頓水腫病程在2日以內的患者作為觀察對象。對照組(傳統中藥飲片組)的病例資料取自1998年3月以前的存檔病例,共128例;觀察組(免煎配方顆粒組)為2004年1月以后的門診和住院病例,共98例。兩組病例中,內痔嵌頓水腫37例,混合痔嵌頓水腫89例,血栓外痔嵌頓水腫100例。年齡最大為75歲,最小為16歲,平均41.7歲;患病時間最長2天,最短0.5天,平均1.17天。兩組病例中,患者的性別、年齡、患病天數及病種分布相似,均無顯著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2 治療方法

2.1 藥物組成:五倍子12g,丹參、生明礬各7.5g,生乳香、生沒藥、生大黃、當歸尾、赤芍、黃連、黃柏各5g,冰片2.5g。以上為1次熏洗劑量。對照組按處方取普通中藥飲片粉碎成粗末,過40目篩,混勻,用茶葉濾紙包裝即成;觀察組按免煎配方顆粒外包裝標示量,取與對照組相同劑量藥物混勻即可。

2.2 用法:按文獻法[1]取藥物置適宜容器中,加沸水約1500ml沖泡,密閉保溫約10分鐘,趁熱利用蒸氣對患部熏蒸15~20分鐘,然后再加熱水至42℃左右,坐浴30~45分鐘,兩組均不再使用其它藥物,每日1次,共治療3日,統計療效。

3 治療結果

3.1 療效標準:治愈:肛周局部疼痛消失,水腫消退,血栓全部吸收或機化,痔核恢復原狀;好轉:肛周局部疼痛減輕,水腫基本消退,血栓未完全吸收或機化,痔核基本恢復原狀;無效:治療前后肛周局部水腫等變化不大。

3.2 結果:經過上述方法治療,比較兩組的療效,數據分析采用χ2檢驗,差異無顯著性(P>0.05)。結果見表1。表1 兩組對各種痔瘡水腫的療效

病名組別n治愈好轉無效總有效率內痔嵌觀察組1511 2286.67%頓水腫對照組2219 2195.46%混合嵌觀察組4033 4392.50%頓水腫對照組4939 8295.92%血栓外痔觀察組4332 7490.70%嵌頓水腫對照組574312296.49%

4 體會

多種痔瘡嵌頓水腫,應用傳統中藥飲片粉碎后熏洗患處療效確切,為了客觀地評價深圳三九現代中藥有限公司生產的免煎中藥配方顆粒與傳統中藥飲片臨床療效的差別,我們仍選擇了多種痔瘡嵌頓水腫患者作為對比。兩組以相同處方、劑量、療程,進行臨床觀察。本文觀察結果表明,在各種痔瘡嵌頓水腫中,觀察組98例,其中治愈76例,好轉13例,總有效率90.82%:對照組128例,其中治愈101例,好轉22例,總有效率96.09%。經統計分析表明,兩組沒有顯著差異(P>0.05),提示本熏洗劑的免煎中藥配方顆粒與傳統中藥飲片的總體療效相近。

免煎中藥配方顆粒為工廠化生產,劑量準確,加工規范,質量穩定,技術指標比傳統中藥飲片易于控制,值得推廣應用。

5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