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學課件范文

時間:2023-03-16 15:44:54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化學課件,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一、Flash軟件

Flash是網頁動畫制作軟件,它制作過程簡單,動畫容量小,簡單的線型操作給我們高中化學教師帶來了很大的幫助。值得注意的是。Flash窗口一般設置成500×350或480×300為宜,再把處理好的素材轉化成BMP的文件、SWF的文件,因為常見的演示窗口為800×600。

化學課件制作中。經常使用flas來展示物質的微觀結構,如氯化鈉、氯化銫、金剛石和石墨等的晶體結構;有機物的同分異構體,可用動畫制作成模型空間旋轉,立體直觀;化學鍵的斷裂、旋轉和新鍵的形成、原電池裝置中電子的流向、CH3COOC2H5的制取,有機化學反應歷程等等。還可以用動畫模擬出一些教師無法演示的實驗。如把水注入濃硫酸后硫酸飛濺;極性分子與非極性分子的微觀形成的過程和“極性”兩個字的理解,可制成各原子、分子的球體動畫;氫氣還原氧化銅時,先加熱后通人氫氣引起爆炸,組合裝置中實驗結束時先熄滅酒精燈,后從溶液中撤導氣管引起倒吸等一些錯誤操作引起的后果。通過聲音、圖像的結合,給學生留下生動、深刻的印象。

二、PoworPoint

PowerPoint是幻燈片制作軟件,是目前學科教師中使用最廣泛的工具,可以在PowerPoint中進行文字處理、繪圖、插入聲音、插入圖表和組織結構等,制作圖文聲并茂的幻燈片。還可以配合Word、Excel、Photo,Shop,使文字、圖表、圖形的編排和制作更具特色,還可以插入AVI、MPG和DAT電影文件進行播放。

在課堂教學中,PowerPoint經常運用在新課引導或復習課上,使學生對知識的框架和聯系有清晰的認識;而運用圖片和錄像能直觀的介紹化學的背景知識,能激發學生的興趣。

但PowerPoiont本身自帶的動畫功能還比較有限,因此可以利用一些插件,如flash、authorware等,可以使課件更生動。

三、3D Studio MAX軟件

3DS MAX是一個三維動畫專業制作軟件,對操作者計算機掌握程度要求較高,它具有十分逼真的光影效果、燃燒效果、爆炸效果、云霧效果等等。化學實驗過程中的現象,如顏色的變化、氣體、沉淀的產生、放熱或吸熱、氣味、爆炸、燃燒等;有些實驗在講臺上演示時,大多數現象坐在后面的學生就看不到了。如果使用3DS MAX演示在大屏幕上,就可以收到較好的預期效果。另外,在化學分子模型講解中可以在二維造型的基礎上,通過調整器的擠壓、旋轉等操作形成三維圖形。它可以使學生從不同的角度來觀察分子三維圖形的特征,以及各分子中各原子三維圖形之間的位置關系。使學生可以直觀的看到分子的空間結構。

四、Authorwam

Authorware是基于流線圖標的軟件,通過對流線圖標進行“編程”,交互能力強,比較直觀,易學,在目前課件制作中應用非常廣泛。

在化工生產的教學中,如合成氨工業,肥皂的制取,接觸法制硫酸等,教師普遍感到學生提不起興趣、對于工業流程、生產設備等。學生摸不著頭腦,只能死記硬背,效果當然不好。這部分內容的教學,如能使用Authorware的結構設計,應用框架圖標設計成頁式結構。使學生在不同的頁面之間進行跳轉;利用超文本鏈接,可以方便地將文字或其他對象和指定頁鏈接起來;可能地給予學生強烈的感性認識,使枯燥無味變得生動有趣,讓學生如同現場參觀一樣,也讓學生更加體會到科技是為生產服務的。

篇2

關鍵詞:簡易度;簡潔化;簡約性

文章編號:1008-0546(2017)04-0011-02 中圖分類號:G632.41 文獻標識碼:B

doi:10.3969/j.issn.1008-0546.2017.04.004

當前課堂教學中暴露出淼奈侍餿找嬙懷觶航誚謨鋅渭,使用時間長,儼然成了“課件播放課”;課本文字圖片被照搬到課件上,原本的閱讀課本演變成“抬頭看屏幕”;本該演示的實驗或學生的分組實驗逐漸被視頻和動畫代替;為了充分體現多媒體課件的優勢,課堂容量一味的追求最大化;過分依賴于現成的課件,忽視學情和教學實境,淡化二次備課;課件的制作水平不高,弱化了課件本身服務于課堂教學的功能。在教學過程中我們應遵照“適時、適度、適當”的原則,合理運用現代教育技術輔助教學,不能“喧賓奪主”,否則將適得其反。下面我將通過具體的案例來闡述簡約思想在化學課堂媒體中的應用。

一、功能的選擇考慮簡易度

很多老師怕做課件,起初由于自己的信息技術水平不高,對Smart Notebook軟件賦予多樣化的功能不熟悉,更主要的對功能的運用領悟能力不強,容易產生一定的認識誤區:使用越復雜的功能,效果會越好。長此以往也會像學生那樣出現兩極分化的情況,部分老師功能越用越熟練,部分老師越來越怕做課件。其實簡單而有效的功能更為實用,也更容易被更多的老師接受。比如表格內文本或圖片內容的替換功能可以在教學的多個環節使用,在“質量守恒定律”這一課介紹“質量守恒定律的發現史”時,可以將代表人物圖像和發現過程文本排版組合,使用拍照功能或畫圖軟件轉換成圖片格式后縮小,調整表格大小與其長寬比例適應。同樣的功能也可以用在處理習題上,“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這一課檢測反饋環節中,由于版面的限制,一道題目不能完整地呈現在一個頁面上,即使呈現出來,頁面變窄或者出現滾動條,既操作麻煩又會出現不見題頭的尷尬,如果使用表格的替換功能,將各小題單獨制作成圖片文件縮小排列在下方某個區域等待拖動,這樣就解決了上述的困惑。看來功能不在于復雜,也不在于需要更多的技術支持,只要大家善于思考,簡易功能的多樣化使用也能讓大家感覺到制作課件的樂趣。

二、版面的設計力求簡潔化

課件頁面應盡可能地簡潔,版塊分為三部分:標題區、圖片區、文字區。標題區一般為教學環節的名稱,也可以加上活動標題,以一行為佳;圖片區主要是活動的內容,用圖片結合文字的方式呈現簡潔明了;文字區就是活動的結論或者特別想強調的注意點,文字也不宜過多。使用的版面元素不宜過多,最常用的有給文字襯上一定底色或給文字加上邊框突出文字的效果。還有其他注意事項:比如字體要選擇常用字體或者顯示較為清晰的字體,尤其推薦方正大標宋簡體,需要特別的字體可以在線藝術字編輯成圖片后使用;字號不宜過大或過小,28號或32號字為常用字號;版面的排列應該均勻有序,不需要設置效果的區域要及時鎖定;課本上有的圖片和文字、板書的內容不要重復出現在課件上?!敖饘俨牧稀边@一課在探究合金和組成它的純金屬熔點大小時,課本上以文本和表格的形式表述,在制作課件時就不需要將此照搬到課件上,而是將學生不熟悉的焊錫和武德合金的圖片找到,看不出其用途的圖片再配上一定的文字,同時將合金中金屬的成分用不同顏色的字體加以突出,學生再閱讀課本表格中熔點的數據,很快就能得到正確的結論?!岸趸贾迫〉难芯俊边@一課中在分析組裝的各種制取二氧化碳裝置的優點時,頁面顯示的截圖全部來自于前一頁flas中學生連接的裝置,并沒有選在學生組裝成功后立即分析,flash頁面每次只能顯示一種結果,不能形成鮮明的對比,而且這張頁面呈現的內容過多,也會影響flash顯示的大小和效果。與其這樣,不如另起一頁,學生還可以通過移動事先準備好的優點文字到對應的裝置下面,最后用一段通俗易懂的文字對“控制反應的發生與停止”的原理進行解釋。簡潔的版面不僅賞心悅目、條理清楚,而且能夠調整教學的節奏,有助于學生的深度思維。當然對于一張張簡潔而有效的頁面,源自老師對課程的準確理解和科學設計。

三、內容的呈現追求簡約性

一段“又長又無趣”的文字出現在課件頁面上,學生能靜下心來讀完嗎?除了經典誦讀和美文欣賞,學生更喜歡的是簡約的圖形和符號,閱讀能力較弱的學生更希望如此?;瘜W課件中呈現的簡約性主要體現在:選取或制作的圖片能將冗長的實驗步驟或者復雜的問題表達清楚,學生更快更準確地做好實驗或回答問題。比如“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這一課中為了選擇合適的反應進行分組對比實驗,學生對實驗步驟的文字闡述短時間較難反應過來,展示井穴板及加入藥品對應位置的示意圖更容易讓學生輕松完成實驗?!敖饘俨牧稀边@一課中討論物質用途需要考慮的因素環節時,由于排版的原因,金屬物理性質比較的表格在前一頁,問題在后一頁,不利于學生閱讀思考,這就要求在課件上呈現表格和問題,同時呈現占用頁面很大,只能選其一,我選擇了后者,但是原來的問題以文字形式呈現的,閱讀的時間較長,于是將其改成圖文結合的方式,學生能快速識別問題,同時利用課本中的表格就能準確回答出來。

使用Smart Notebook三年多來,我們對它已不再陌生,它改變了傳統課件的呈現方式,增加了課堂教學的互動方式,調整了學生活動的評價方式。但是怎樣才能真正讓它服務于我們的化學教學,除了我在這里提倡的簡約思想,需要在今后的課件制作和教學設計過程中,還要力求做到實驗步驟的細化,問題探究的深化,頁面設計的美化,讓信息技術在化學課堂教學中找到準確的落腳點、合適的整合點。

參考文獻

篇3

1.展示豐富圖片,渲染認知氛圍

在進行化學教學時,由于各種條件所限,許多與實際生產生活相關的化學知識,學生都不可能有直觀感受和親身經歷。此類問題也恰恰是學生最感興趣和最為好奇的問題之一。教師在備課中針對不同的問題收集不同的資料,以圖片、動畫、視頻等形式展示教學知識,來解決學生沒有直觀印象的的難題,同時大大開闊學生視野,培養其良好的化學學科思維方式。

2.輔助化學實驗,增強教學效果

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許多化學概念規律都建立在實驗基礎上。但由于化學實驗室硬件條件的限制,并考慮到實驗的時間、觀察條件、器材、安全等因素,部分實驗難以作為演示探究實驗或學生探究實驗走進課堂,還有部分難以觀察的探究實驗,都應借助多媒體技術,利用視頻、音頻、動畫等效果的結合能模擬實驗的過程,彌補常規實驗的不足,增強實驗的效果。例如水電解的探究實驗,整個過程反應速度慢,需要時間長,由于反應的容器――試管小,正負電極產生氣泡慢而少,若只采用演示實驗,只有坐在前幾排的學生能觀察到實驗現象,對正負極所產生的氣體進行驗證很難探究,學生也就無法對整個實驗正確描述。上課前可將該實驗先進行,課堂上給學生觀看,利用微機多媒體可以連接攝像系統,并通過微機聯網顯示的功能,把小小的試管里發生的一切,通過顯示器清晰明確地呈現在全體學生的面前,從而克服了后排同學觀察不清的弊端。同時采用flas展示整個實驗的過程,學生就可以清楚地看到正負極產生氣體,教學過程中,一方面化學實驗的探究和學習化學的重要手段更加直觀、清晰;另一方面由于學生們觀察到色彩豐富逼真的“實驗”,使得課堂氣氛更加活躍,學生的學習興趣更加濃厚,掌握知識的欲望更加強烈,從而達到調動學生思維,活躍課堂氣氛,強化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的目的。

3.編習題做總結,提高學習效率

化學習題是化學教學中重要的組成部分,是鞏固“雙基”、培養能力、發展智力的重要手段。正確高效的進行化學習題教學,對加強知識的理解,培養和發展學生的抽象思維能力、表達能力、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都有重大意義。多媒體教學為我們提供了強大的交互功能,利用該功能編制習題,進行習題訓練,使師生都能及時得到化學學習和化學教學效果的信息反饋,主要以便師生能夠及時進行學習和教學的矯正。對于所學知識的檢測,以選擇或填空的題型編制習題,課上集體練習,及時出示答案,并合理設置聲音、動畫、增強了趣味性。分析講解時完全可以是動態的,故能達到較好的教學效果。根據自己的教學內容和學生實際,用多媒體編制需要試題進行檢測,及時反饋學生學習狀況和教學效果,不斷改進教法,提高教學效果。

4.多媒體的應用,應注意的問題

多媒體在教學中的作用就像雙刃之劍,既有其優勢,也存在著明顯的缺陷。

4.1 不可替代化學實驗

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主的學科?;瘜W實驗是化學理論賴以存在和發展的基礎,是化學理論運用于生產實踐的橋梁,一切能夠用實驗研究的問題就不能脫離實驗,化學實驗盡量讓學生親自操作、親自觀察,因為實驗的教學功能是任何手段替代不了的。如藥品的取用、物質的加熱、儀器的使用、氣體的制取等等,都只有通過反復實驗才能逐步掌握,因此教學中不能盲目用多媒體手段去替代化學實驗。多媒體課件無論做得多么逼真,畢竟只是化學現象的模擬,缺乏真實性、可信性,不利于培養學生動手實踐的能力。化學課件只能輔助化學實驗,彌補實驗的不足,不能代替化學實驗探究。

4.2 不可盲目使用

篇4

關鍵詞 虛擬實驗;交互;教學課件;Flash

中圖分類號:G434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1-489X(2010)18-0104-02

Development of Virtual Chemical Experiments Courseware with Flash//Wang Fei

Abstract The article introduces the design idea and interactive function design of virtual Chemical experiments courseware,and describes how to realize interactive function by using Flash.

Key words virtual experiments; interactive; courseware; Flash

Author’s address College of Educational Technology, Shenyang Normal University, Shenyang, China 110034

隨著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計算機輔助教學(Computer Assisted Instruction,簡稱CAI)作為現代化的教學方式,已在教學改革中受到高度的重視,使教學水平和教學效率不斷得以提高。其中具有良好交互性的虛擬實驗課件作為化學CAI的一種,是信息技術與化學學科相整合的教學方式?;贔lash軟件開發的化學虛擬實驗課件利用計算機營造出一種虛擬的實驗環境氛圍,可以逼真地模擬出學習者進行實驗操作的整個過程。本文以氧氣的實驗室制取實驗為例,來說明此類化學虛擬實驗課件的設計和開發。

1 課件概述

1.1 功能要求

“氧氣的實驗室制取”虛擬實驗課件集教學、虛擬實驗、交互操作、練習測試等為一體,應具備4個功能:1)能夠為學習者提供逼真的虛擬實驗環境;2)能夠對實驗過程、實驗現象進行實時模擬和再現;3)能夠使學習者任意操作虛擬實驗環境中的實驗儀器;4)具有與實驗教學相關的輔助學習內容,如與實驗相關的基礎知識、實驗制備原理、練習測試題等。

1.2 課件結構

本課件分為8個部分,其中,分子結構、物理性質、制備原理部分以文字和圖片的形式介紹氣體的基本性質和制備原理;模擬實驗部分以動畫的形式演示氣體制取各個環節的過程;在交互操作部分,通過創設交互性實驗儀器,讓學習者自行選擇實驗儀器,組裝實驗儀器和完成實驗操作的要點;實驗探究部分通過動畫模擬出實驗中錯誤操作帶來的問題;隨堂檢測部分提供練習題,用來加深學習者對氣體制取實驗的了解;拓展練習設置探究題,提高學生的實驗探究能力。課件的結構圖如圖1所示。

2 課件的交互性設計

交互性是衡量虛擬實驗課件質量的一個重要指標。以往的課件由于交互性差,只能讓學習者控制和中斷課件的播放,對學習者的動手實驗能力沒有任何幫助。針對這種情況,本課件對實驗中的儀器如木塊、導管、酒精燈等分別賦予動作語句,學習者就可以像實際做實驗一樣自行選擇實驗儀器,自行組裝實驗儀器,真正實現課件的交互性。

例如在組裝實驗儀器時,一開始實驗儀器放置的位置不正確(如圖2所示),可用鼠標拖動實驗儀器;如果實驗儀器被拖動到正確位置,就會停留在正確位置上,否則會返回原來的位置。當實驗所需儀器全部被放置在正確位置上(如圖3所示),表明已經組裝好實驗裝置,就可以操作實驗了。下面是該內容用Flash實現的過程。

假設實現實驗儀器組裝的影片剪輯元件為jh,在jh元件中,實驗儀器木塊元件為t2,木塊形狀的目標區域元件為hit2,“下一步”按鈕為next2,動態文本框的變量名為t1。選中場景中的第2幀,在幀動作面板中輸入如下語句:

stop();

_root.next2._visible=false;//隱藏“下一步”按鈕

num2=0;//用于保存放置在正確位置的實驗儀器個數,初始值為0

雙擊t2元件,選定元件中的“木塊”按鈕,為其添加動作腳本:

on (press) {

_root.jh.t2.startDrag();//當在按鈕實例上按下鼠標時,開始拖拽本按鈕實例

x0=_root.jh.hit2._x;

y0=_root.jh.hit2._y;//獲取目標區域hit2的坐標(x0,y0)

x1=_root.jh.t2._x;

y1=_root.jh.t2._y;//獲取木塊t2元件的起始坐標(x1,y1)

}

on (release) {

_root.jh.t2.stopDrag();//停止拖拽木塊按鈕

if (_root.jh.t2.hitTest("_root.jh.hit2")) {//判斷木塊t2元件是否命中目標區域hit2

_root.jh.t2._x=x0;

_root.jh.t2._y=y0;//設置木塊t2元件停留在目標區域hit2位置

_root.jh.num2=_root.jh.num2+1;//已經放置在正確位置的實驗儀器個數加1

if (_root.jh.num2==6) { //判斷是否已組裝好實驗儀器

_root.jh.next2._visible=true;//“下一步”按鈕顯示

_root.jh.t1="已經組裝好實驗儀器,請單擊按鈕繼續操作";

}

else{

_root.jh.t1="請繼續選擇其他實驗儀器";

}

} else {

_root.jh.t2._x=x1;

_root.jh.t2._y=y1;//木塊t2放置位置不正確,返回其起始位置(x1,y1)

_root.jh.t1="請將實驗儀器拖入到合適位置";

}

}

3 結束語

目前在初中化學實驗教學中,學生在做實驗前不能進入化學實驗室,難以保證實驗效果。課后再次踏入實驗室溫習實驗的可能性不大,導致學生對實驗的理解不透徹?;贔lash的化學虛擬實驗課件可在相當程度上彌補實驗教學中這方面的缺憾。通過“氧氣的實驗室制取”虛擬實驗課件,學生可以進行自學和訓練,可解決學生在實驗預習和實驗復習時的困擾,提高學習效率。

參考文獻

[1]馬震.有理有例:Flash賀卡、廣告、MTV、網站、游戲、多媒體課件、宣傳光盤制作理念與實例[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5

[2]李立.化學仿真交互智能性課件的研究[D].四川師范大學,2007

篇5

關鍵詞:多媒體課件;認知負荷理論;課堂教學;有機化學

中圖分類號:G434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3-8454(2012)11-0061-03

一、多媒體教學中的認知負荷

認知負荷理論自20世紀80年代由澳大利亞Sweller等學者提出后,受到廣泛的關注。[1]根據影響認知負荷的基本因素,可以將個體的認知負荷分為內在認知負荷、外在認知負荷和關聯認知負荷三類。內在認知負荷是由學習內容本身引起的,其高低主要取決于內容的復雜程度;越復雜的內容在工作記憶中進行加工時需要同時處理的信息單元越多,并且還要“理解”各單元之間的相互關系,因此容易產生較高的認知負荷。

外在認知負荷主要由信息的呈現方式決定。相同的信息,采用不同的方式呈現,占用的認知資源并不相同,如同時使用文本和圖片來呈現學習內容要比只使用文本或圖片占用學習者更多的認知資源,認知負荷更高。相關認知負荷是指在新的圖示建構或圖示自動化的過程中占用的認知資源。[2]Mayer等人在此基礎上進行了研究,并指出在多媒體教學中的認知過程存在通道效應、空間臨近效應、冗余效應、時間臨近效應等。[3][4]

二、多媒體課件設計存在的問題

在CAI教學發展的初期,學生天生的好奇心對多媒體教學充滿著憧憬。然而教師主要精力還只集中在制作“能用”的多媒體課件,這個階段的課件在格式及風格上迥異,很少考慮教學的有效性。但由于當時使用多媒體教學的班級比例比較少,多媒體教學內容相對于傳統教學的直觀性掩蓋了當時多媒體教學存在的不足。隨著以精品課程為代表的各級部門對課堂教學及網絡輔助教學投入的加大,多媒體課件的制作進入蓬勃的發展期。與多媒體教學發展的初期相比,教師在備課的過程中有更多的范例可以參考,更多的資源可以使用,一批制作精良的多媒體課件開始展現在學生面前。但部分利用PPT教學的教師,從起初的生動教學到技術教學,到疏于備課,以至后來形成了依賴、寄托的現象。2009年,“PPT依賴癥”傳出并被媒體轉載。[5]

多媒體課件的信息容量大,展現形式多樣,能集各媒體之長,展現文、圖、聲并茂的教學環境,故此多媒體教學對某些知識點的處理較傳統教學有著得天獨厚的優勢。[6]然而,在傳統教學中,主要知識點以大小標題的形式被有經驗的教師保留在黑板的主要部位,并且當前講授內容之前的相關知識一般被保留,學生可輕易地獲知當前的知識點在整個課堂教學中的地位以及該知識點與其他知識點之間的關系,黑板以知識空間為主軸顯示教學信息,更利于學生的理解與接受。[7]而多媒體課件大都以時間為軸,信息單元在同一空間位置播放,上一張幻燈片會很快被下一張幻燈片所置換,這種信息單元的顯示方式割裂了知識點之間的相互聯系以及知識點在整個課堂教學中所處的地位,學生在多種離散的信息源之間分配注意資源,而后再對信息進行整合處理,這樣由于注意分散效應的影響,消耗了學生的認知資源而加大了認知負荷,不利于學生連貫性地掌握知識。而這對于課堂教學難度大、容量多、節奏快的高校教學而言,更是雪上加霜。

三、有機化學多媒體課件設計的基本原則

基于認知負荷理論,對于現有多媒體課件的改建,不僅要注意現代多媒體課件信息傳遞的多樣性,還要重視傳承傳統教學方法的優點,將知識體系立體地展示在學生的面前,從而減輕學生的認知負荷。

1.知識分割的有效性

人類信息加工系統包括兩個獨立的通道,即加工聽覺輸入與言語表征的聽覺通道、加工視覺輸入與圖片表征的視覺通道。當使用多媒體課件展示的內容多,呈現的頻率較快時,往往出現學習者剛從呈現的片段中選擇相關的言語和圖片時, 下一個片段開始了, 導致深加工時間太少。即工作記憶中的必要加工要求在兩個通道中都出現了超載現象,導致學習者不可能有足夠的時間進行深層次的加工。解決方法是進行知識必要的分割。也就是說在設計每一頁的PPT時只能展示部分的知識,這就需要按照章節知識中的相互關系將知識體系進行有效的分割,以減少通道效應。有機化學的課程教學常以官能團劃分為各章,在各章中介紹的每個內容,如:概述(含分類、命名等)、制備方法、物理性質、化學性質等作為一章的各個小節;而小節中的各相關內容作為分支內容。同時,給小節及其分支內容以簡單扼要的名字,以適合后期制作。

2.知識體系的建構性

建構主義者認為教學不能無視學習者的已有知識經驗,不能簡單強硬地從外部對學習者實施知識的“填灌”,教學應當把學習者原有的知識經驗作為新知識的生長點,引導學習者從原有的知識經驗中,生長新的知識經驗。教師是學生知識體系意義建構的幫助者和促進者。所以在多媒體課件的設計時,教師要通過空間臨近效應,合理地設計提示學生之前學習的知識要點,幫助學生將分割的知識點有效地整合,形成知識鏈或知識網絡,減少認知負荷。

3.知識教學的靈活性

好的課堂教學必然是“生成性”的。所謂“生成性”就是教師在教學中不是機械地執行預設方案,而是突出學生在課堂上的能動性、創造性和差異性,尊重學生在課堂特定的生態環境中產生的學習經驗和體會,從而因勢利導。這就要求教師在課堂中的教學不是被設計死板的課件牽著鼻子走,而是根據學生的反應及時調整課件的播放順序和內容。所以設計的課件具備一定的靈活性。

四、有機化學多媒體課件的設計方法

篇6

關鍵詞:化學;高效課堂;教學觀念;實效性

化學是以實驗為主的一門學科,通過觀察實驗現象得出實驗結論。因此,如何提高課堂的實效性,打造高效課堂,是提高學生成績的主要途徑。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發展學生的各種能力,使學生身心得到全面發展,也是我教育的最終目的。下面就如何使課堂具有時效性,創建高效課堂,談談自己的一點見解和看法。

一、轉變教學觀念,提高學生在課堂的主體地位

所謂高效課堂,就是教師利用最短的時間,使課堂教學的作用和功能發揮到最大限度,盡可能完成教學任務,使學生掌握更多知識,從而達到授業育人的目的。

傳統的教學模式是教師滿堂地去灌,學生被動去學,在這種教育驅使之下,往往使學生產生厭學的情緒。教師往往只注重主導作用,而忽視了學生的學,束縛了學生的思維。這種傳統的教學挫傷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使學生缺乏創造的激情和靈感。我們衡量一節課的好壞,不是看教師講了多少,講的精彩不精彩,而是看學生學了多少,掌握了多少。新課改的實施要求我們在教學中要改變過去只注重知識傳授的傾向,轉向注重培養學生的能力,強調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維目標的和諧發展,構建以學生為主體,教師是幫學者和引導者的身份,把主動權交給學生,積極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和自主學習能力。

二、努力提高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

興趣是學生學好一門課程的動力,興趣也是最好的老師。因此,我們在傳道授業時應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條件,調動一切因素,積極激發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創設一種生動活潑,引人入勝的情景,努力激發學生對化學知識的求知欲,使他們自覺主動地去學習,培養探究解決問題的能力,從而取得優異的成績。

1.情景導入要生動活潑,具有吸引力。創設精彩的課堂引入,能夠激發學生對本堂課學習的興趣,創造一個良好的學習氛圍,

學生會帶著問題和去解決問題的欲望來學習這節課,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化學知識與實際生活緊密聯系,把本堂課的學習內容與學生熟悉的生活背景貼近,找準學習內容與生活實際的切合點,

學以致用,誘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三、以實驗為主,進行教學

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主的學科,教學過程中離不開實驗,通

過實驗現象可以更直觀、更生動地展示化學知識。因此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思維能力和動手操作能力顯得尤為重要,也是提高學生學習化學興趣的一個重要途徑。

四、教師語言豐富,激活課堂氛圍

篇7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影子”指的是太陽光下的子和水中的倒影。在燈光下也會產生影子。生活中有靜止不動的影子,有會動的影子;有單色的影子,有彩色的影子;有的影子會隨著物體的變化而變化,有的影子你不動它動。“影子”的存在給我們的生活增添了許多情趣。

2、能力目標: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使學生學會捕捉和表現生活中美好的景象。培養學生注意觀察生活進而能運用幾種比較簡單的方法表現出生動、活潑、有趣的畫面來。使學生的觀察能力、記憶能力、表現能力進一步得到提高。

3、情感目標:讓學生體會到繪畫活動的愉悅,感受到生活的美好,從而更好的熱愛生活,樹立健康的審美情趣和良好的品德情操。

教學重點與難點:

重點:觀察、記憶影子的變化,感受影子給我們的生活帶來的美感。 難點:如何運用各種方法來表現影子。

教學活動:

一、導入新課:

請同學們看看黑板上的是什么呀?

生:影子。

嗯,影子是生活中一種有趣的現象,老師給大家看的是單色的影子,小朋友們,你們在什么地方還見過什么不同的影子嗎?

生:水中倒影。

好,今天就跟著老師一起來學習《畫影子》,重點來學習畫彩色的水中倒影。

二、講授新課

(1)出示小鹿的倒影圖片

唉!這張美麗的倒影又是什么動物呢?(小鹿)你們猜對了,水中倒影的輪廓幫我們猜出了謎底。為什么hi猜到小鹿呢?而不是其他的動物呢?你有什么新發現嗎?

總結:小鹿和水中的倒影上下對稱

(2)出示水中小鴨子的圖片,

我們再來看看這只小鴨子的和水中的倒影有什么不同?

生:小鴨子清楚,倒影模糊,還有水波紋。

(3)第一幅:看看這張圖片中的內容,說說你的感受。(沒有影子的風景圖片)第二幅:這張圖片有了倒影,你的感受還一樣嗎?很多時候在畫面上有了影子之后會顯得更生動、更充實,畫面會顯得更好看。板書影子的特點:上下對稱(出示錯誤的倒影讓小朋友認識的更加清楚)水中的倒影比較朦朧、還有水波紋。

4)同學們,請你說一說在生活中你還見過哪些彩色的倒影,讓你覺得特別好看、特別有趣。

生:橋、房子、樹……

(5)欣賞大師和小朋友的畫

老師對影子也非常感興趣,下面請同學們來欣賞一下老師找的影子吧。(出示圖片)梵高《星月夜》

a、你們看大師筆下的影子多生動有趣

b、點點星光和山爍的光倒映在波光粼粼的水中多漂亮,小朋友的畫,你最喜歡哪一張呀?為什么?

三、教師示范:

好,今天老師就來教大家畫一張美麗的水中倒影。

1、先畫水面和岸上的分界線,可以彎曲,生動些。

2、畫好岸上的風景后,水中的倒影注意要與岸上的風景上下對稱。借畫“月亮”讓學生發現畫倒影的方向。

3、涂色注意兩種方法,用水彩筆和油畫棒。

示范過程中,邀請小朋友上講臺作畫嘗試。

四、作業要求

影子非常的有趣,有的時候它會使我們的大自然變得更加的美麗。我相信同學們都想親自畫一畫有趣的影子了,那么讓我們一起來看看作業的要求:請你回憶在生活中見到的水中的倒影,來創作一幅美麗的風景畫。

五、展示作業、講評

組織學生展評,請學生介紹自己的作品

篇8

按照《關于扎實推進新課程改革實驗,努力創辦優質教育,全面實施素質教育的指導意見》(南教〔〕27號)的文件精神,為了進一步推動新課程改革實驗深入發展,進一步加強學校內涵發展,進一步提高課堂教學效益,不斷提高教學質量,促進學生全面發展,提升學校育人品位,創辦優質教育,必須加強學校課程文化建設,推進高效課堂教學,這也是學校以質量求發展,全面實施素質教育的根本保證?,F就如何加強課程文化建設,推進高效課堂教學,提高教學質量提出實施意見。

一、要明確課堂教學是課程文化的主要載體

課程文化是包括課程目標、課程內容、課程實施的文化。隨著課程改革實驗的深入進行,課堂教學在發生著變化,在呈現著一種全新的課程文化。課程改革實驗的最終發生地在課堂,新的課程理念,新的教學理念都將通過課堂教學來實現。因此,課程文化的建設主要是通過課堂教學實現的,而高效課堂教學是實施課程文化建設的有效載體。在課程文化的建設中,課程目標的設置和落實尤為重要,各校應結合本校學生的思想品德和認知水平的實際,制定符合各學科教學活動的三維目標,要充分體現三維目標的整合,知識與技能要立足于讓學生“學會”,過程與方法要立足于讓學生“會學”,情感、態度、價值觀要立足于讓學生“樂學”。

二、要深刻理解高效課堂教學的內涵

高效課堂教學是相對于低效課堂教學而言,它應該是在新課程理念指引下,依據教學規律,采用在常態教學下可以使用的、科學的、便于普及的教學方法和手段,最大程度地發揮課堂教學的功能和作用,在單位時間內完成教學目標和教學任務,實現課堂教學效益的最大化,讓學生當堂學、當堂會,從而減輕學生過重的學習負擔。要實現高效課堂教學,教師專業化水平是關鍵,因此,各校要結合日常教學工作引導教師在理解的基礎上去探索,在課堂教學的實踐中去體會,在教學反思中注入新的內涵,在實施高效課堂教學的過程中,不斷提高教師專業化水平。

三、要提高校本研修的質量和實效性

校本研修是實施高效課堂教學的前提。各校要扎實有效地開展好校本研修活動。學校管理者要成為校本研修的構建者、組織者、參與者、引領者、指導者和服務者,進一步研究制定本校校本研修的有效機制。要以高效課堂教學實施中教師所面臨的問題為對象,加強行動研究,提倡以教學案例、教學日志、教學反思等為主要形式的“教學敘事”式的研修方式,提高校本研修的實效性,提高教師的專業化水平。要讓全體教師從高效的“教”入手,認真研讀課標、解讀教材,分析學情,努力做到優化教學目標、優化教學設計、優化課堂結構、優化教學方式、優化教學手段,體現精講多練,在每一個40分鐘落實“當堂教、當堂會、保目標、輕負擔”。要讓教師充分認識到“教”的立足點、出發點應是促進學生的“學”,“教”是否有效、高效,主要透過“學”的效度來考量。要從學生高效的“學”入手,加強學法指導,讓學生會學,研究教如何更好的為學生的學服務,保證學生在單位時間內的學習效率,激發求知欲,保持學生良好的精神狀態。小教科將適時推出典型。

四、要注重高效課堂教學評價的效度

課堂教學反饋評價是實施高效課堂教學的重要手段。各校領導要把主要精力放在提高課堂教學效率上。要按照以往規定保證聽課的數量,并做高質量的聽課記錄。以《區小學新課程改革實驗“生動教育”課堂教學評價表》為聽、評課依據,提高聽、評課質量,重點放在反饋評價指導上,學校領導作為聽課者要對教師上課流程進行全程、全方位的參與和反思,成為參與者、合作者。各校應將隨堂聽、當面評、評完改、改完查作為聽、評課制度加以落實。同時要落實教師的主體地位,要與教師積極有效溝通,最大限度地激發教師自我改變、自我完善、自我發展,自我超越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在認真充分聽取教師的教學反思和自我評價的基礎上,再進行反饋評價,提出貼切的、富有建設性的建議,使課堂教學反饋評價成為多主體共同參與、交流、對話與協商的過程,成為教師不斷改進課堂教學,提高課堂教學效率,促進自身專業發展的過程。發揮課堂教學反饋評價的導向、調控、推動的作用,提高高效課堂教學評價的效度。小教科將及時發現典型并在全區推廣。

五、要著力培養學生的綜合學力

各校在實施高效課堂教學中應該著力培養學生的綜合學力(綜合學力指學習態度、學習興趣、學習方法、學習習慣等方面)。要進一步端正學生的學習態度,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和鞏固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教會學生自主學習的方法,使學生成為有效的學習者,為學生終生學習儲備后勁。各校要根據學校實際情況,制定相關的評價標準。下學年,小教科將對各小學培養學生綜合學力情況進行調研檢查。

六、要深化多元化作業形式的探索

各校在實施高效課堂教學的過程中,要繼續加強對多元化作業形式的探索研究。繼續加強對學生課業負擔過重問題的管理,切實減輕學生過重課業負擔。要更為有效地控制學生作業總量,提倡開發智力、內容豐富、主題多元、方法多樣、時空開放的彈性作業形式。各校應指導教師在設計作業時要根據教學要求和學生實際情況,盡可能體現作業的層次性、多樣性。學生可以在教師的指導下,根據自己的學習實際和能力水平,自主選擇作業的內容、數量、方式等。使各種層次的學生都能享受成功的愉悅。小教科將適時推出典型。

七、要切實加強教學環節的有效管理

各校在實施高效課堂教學的過程中,要切實加強對教學各環節(備課、上課、作業、輔導、檢測等)常態下的有效管理。學校教學管理者的素質和水平是進行有效管理的決定性因素。因此,學校教學管理者要加強學習,提升自身的素質,提高管理水平。各校對教學各環節的管理要在有制度、有檢查、有反饋、有措施的基礎上,狠抓落實。搞好各年級的質量銜接、質量定位,做好質量監測和質量分析,確保各年級的合格率、鞏固率,提高優秀率。進一步加大教學質量監控力度,由畢業班向非畢業班前移,確保每一個年級的學生都要優質的升入新的年級,從而實現教學質量的全面提高。小教科會同教育中心將繼續對1-5年級教學質量進行抽測,并將抽測結果納入到對學校教學質量的評估當中。

八、要發揮視導組和聯合學區優勢

篇9

一、把握教學新理念,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小學生有強烈的好奇心,在面對有趣的知識和現象時,他們經常會主動提問。這是由好奇心激發的強烈求知欲。在小學科學教學中,教師要根據新課標的要求,改變傳統的教學觀念,以小學生的興趣作為教學的切入點,引導學生積極地進行知識探究。在設計教學時,教師要用有趣的教學環節來激發學生的注意力,讓他們積極地參與到教學活動中,在教師問題的引導下進行探究,加強他們的科學認識,提高他們的探究能力。例如,在教學“食鹽在水中溶解了”時,先讓學生把少量食鹽加入到一杯水中,一遍攪拌一邊觀察,讓學生記錄觀察到的現象。然后進行課堂教學的拓展,讓學生自主選擇一些常見的材料,如沙子、淀粉、米粒、白糖等進行同樣的實驗。通過實驗,讓學生深刻地掌握溶解的概念,體驗到學習的樂趣,讓他們對科學學習和科學實驗產生濃厚的興趣,能積極地參與到課堂活動中,進行新知識的探究,有效實現了課堂教學的目標。

二、加強師生互動,引導學生進行深入探究

在傳統的小學科學教學中,教師在進行理論知識和實驗操作時,經常采用知識講解的方式。在課堂學習中,教師是主要的參與者,只要求學生做一個安靜的傾聽者。在被動的學習狀態下進行學習,學生學到的都是死知識,他們在運用知識時也是按照教師的思路進行模仿。在這種學習狀態下,學生容易形成定式思維,不具備探究新知識的能力。久而久之,學生就形成了惰性思維,只等著教師進行知識的講解,在遇到問題時不進行思考就求助他人,導致學習效率低下。隨著新課改的進行,小學科學教學向教師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師在進行教學時,要始終堅持以人為本的教學理念,從學生的科學知識和學習能力出發進行設計。在有趣的教學環節中,學生通過認真思考和探究,就能掌握科學知識,使他們體驗到科學學習的樂趣,更積極地進行探究,提高學習效率。在教學中,教師既要做好教學的組織者,還要做好學生的指導者;同時,教師還肩負著調節課堂氛圍的職責,給學生創設一個活躍、寬松的課堂氛圍,讓他們能在活躍的思維狀態下進行學習,使科學教學效率大大提高。

三、開展合作學習,創設高效課堂

合作學習是讓學生組成小組對知識進行討論和探究的方式。在合作學習中,教師根據學生的能力進行分組,使他們在小組合作中充分發揮積極性,發表自己對知識的見解。通過討論,能夠激發學生的思維積極性,拓寬他們的思路,讓他們從多個方面進行知識的探究,使學習效率有效提高。在合作學習中,教師要避免形式主義的干擾,充分調動學生的參與熱情,讓他們針對新知識進行積極的思考。例如,在讓學生進行“溶解實驗”的操作時,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開展小組合作,先讓學生通過討論來明確實驗需要的器材、實驗方法、實驗步驟、實驗中應該注意的地方。通過討論,讓學生更加明確實驗過程中的關注點,使他們的科學理論知識和實驗操作之間建立有效聯系,提高他們的動手能力。在進行合作學習時,教師要讓小組成員分工明確,每一個學生都有負責的事情,能激發他們的參與熱情,提高學習動力。在學生進行探究時,教師要給他們足夠的思考和討論時間,讓他們能充分地闡述自己的見解,認真傾聽他人的看法,從多個方面對科學知識進行理解,加深他們對知識的掌握,實現高效的課堂教學。

四、注重科學實驗教學,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

科學教學不僅包括豐富的理論知識,還包括大量的實驗。在教學中,教師要激發學生的動手能力,讓他們自己進行實驗操作。在試驗過程中,教師要引導學生養成科學嚴謹的態度,提高實驗的成功率。由于小學生年齡小,生活知識少,實驗經驗不足,所以對抽象的科學概念、規律的理解和掌握存在不少問題。加強教學中的實驗教學,就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加深學生對自然科學知識的理解。設計性或探索性實驗不僅要求學生掌握一定的科學知識和實驗技能,還要求他們靈活地、創造性地綜合運用這些知識和技能。設計性或探索性實驗在激發學生的創新欲望、培養他們的意識和創新能力等方面所具有的作用是其他常規方法所無法比擬的。例如,在教學《磁鐵的力量》一課時,教師給學生創設了開放式的學習環境,讓他們通過玩磁鐵來發現磁鐵中蘊含的知識和奧秘。在活躍的課堂氛圍中,學生拿著各種各樣的磁鐵,這里摸摸,那里碰碰,甚至可以拿著磁鐵離座位去碰碰門、窗、黑板等。最后,教師引導學生做小結:你們在“玩”的過程中發現了什么?是怎樣發現的?并讓學生演示給同學們看。讓沒有發現磁鐵這種性質的學生模仿剛才同學的演示方法自己做一做。這個“玩”的過程就是學生的實驗的過程,既發揮了學生的創造性,又使每個學生都達到本課的認知目標要求。

篇10

【關鍵詞】課件制作;化學教育;課程內容體系

當前,高師學院師范生中普遍開設了《計算機輔助教學》或《多媒體課件制作》的課程。筆者在多年的教學工作中發現現行的教材存在一定的局限,不利于學生多媒體課件制作中專業技能的培養。經過探究與實踐,我們對現行教材進行了調整和補充,使其更能滿足高師化學教育專業學生學習的需要。

一、高師化學教育專業《計算機輔助教學》現行教材的局限

我系經過認真的探討和研究率先于99級化學教育專業學生開設《計算機輔助教學》課程,組織專門的教師在學生掌握計算機基本知識的基礎上專門對學生應用多媒體輔助教學的能力進行培養。學院將計算機輔助教學課程納入由教務處統一管理的全院性公選課后,制定統一的教學計劃,統一組織教學。在組織教學的實際過程中,老師們發現統一的教學內容體系不能滿足化學教育專業學生對掌握多媒體輔助教學的需要。經過認真的分析后我們發現多媒體輔助教學有以下主要困難。

我院先后使用過的幾種《計算機輔助教學》教材有《多媒體網絡課件設計與開發》(馬燕,李明主編,重慶出版社,2001)、《中小學教師多媒體課件制作培訓實驗教程》(朱樺主編,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等,教學內容大同小異,主要包括CAI課件制作基本理論、多媒體基礎知識、PowerPoint、Flash、Authorware等軟件的應用等內容,教材內容不能滿足化學課件制作的需要,制約了計算機在化學教學中的應用,甚至會影響到將來師范生畢業進入教學一線對多媒體技術的應用水平。

究其原因,一是現有教材適合化學教學的計算機軟件不多,教學針對性不強,在處理化學課件中涉及的分子模型、數據處理和化學公式的表達時出現的問題根本無法解決。因此學生在制作多媒體教學課件時常常感到無從下手。二是現有比較流行的化學教學輔助軟件的教材基本上處于空白,且該類軟件多是國外公司開發設計,學生的現有外文水平靠自學掌握又比較困難,加之該類軟件種類較多,其應用范圍和應用平臺的兼容性有千差萬別,需要教師進行收集整理漢化,再針對高等師范化學專業學生的實際情況進行介紹和講授。

二、依據化學專業特點,創新《計算機輔助教學》內容

《計算機輔助教學》課程在我系各專業的二年級開設。在各專業一年級主要開設了《計算機基礎》。因此,二年級的學生已具備了計算機的基礎知識(計算機基礎知識、操作系統基礎等)和基本技能(Windows基本操作、文件管理、Word 、Excel 、PowerPoint 等Office辦公軟件及IE瀏覽器等軟件的使用)。在這些基礎上,我系開設了計輔課,目的在于使師范生具備科學的課件制作理念、掌握多媒體資源的獲取和處理技術、能制作精美實用的課件。

化學是研究物質的性質、組成、結構、變化和應用的科學。傳統的化學教學手段(掛圖、模型、幻燈等)無法表現神奇的化學世界。用化學課堂課件來說,它可將化學史資料包括文本、圖像、影像等、社會生活和工業生產中有關化學的影像資料(如硫酸工藝化工生產的錄像、大氣污染的攝像資料)通過計算機進行剪裁、加入背景音樂等處理后轉化成多媒體制作軟件能夠支持的影像文件,自如地插入到MCAI課件中;化學原理(如鐵釘生銹原理)、大型化學實驗流程(如硫酸工藝實驗)可用動畫模擬;抽象而又豐富多彩的化學微觀世界可用分子模型圖及動畫來表現。再加上教師生動的講解,學生的積極參與。這樣,課堂教學不再像傳統的教學形式那樣受時空的限制,學生可以全方位地學習化學知識。另外,運用多媒體計算機這一現代化的教學手段輔助化學課堂教學,可將抽象的化學微觀世界形象化,降低教學難度,增加學生的學習興趣。

化學又是一門具有美的學科?;瘜W學科關于宏觀與微觀物質世界的科學,具有其獨特的美:化學物質美、化學結構美、化學變化美、化學實驗美等。化學學科的美通過計算機豐富的表現手段制作出化學課件,表現得更好、更貼切?;瘜W知識中的美有很廣泛的內容,包括周期性的規律美、結構美(如各種晶體“多姿多彩”的結構、各種有機物“錯綜復雜”的結構)、平衡(如酸堿中和、溶解-結晶、沉淀-溶解、氧化-還原、化學平衡、電離平衡等)中的對立統一的和諧美等等?;瘜W課件可以通過多種形式表現化學知識的美,幫助學生認識化學知識的美。

三、高師化學教育專業《計算機輔助教學》課程內容設計

基于以上分析,我們對《計算機輔助教學》課程內容設計上,一方面保持多媒體課件制作基本內容,另一方面突出化學學科的特色。主要包括以下幾個部分:第一部分是多媒體CAI課件概述;第二部分是多媒體CAI課件制作的一般步驟;第三部是分多媒體資源的獲取與處理;第四部分是幾款課件制作軟件的應用;第五部分是幾款化學軟件的應用。

《計算機輔助教學》課程的具體內容:

第一部分:多媒體CAI課件概述。本部分包括多媒體CAI的概念、教學功能、分類等內容。

第二部分:多媒體CAI課件制作的一般步驟。本部分包括課件制作的一般步驟、課件制作軟件的選用、CAI課件的腳本設計等內容。

第三部分:多媒體基礎知識及多媒體資源的獲取與處理。多媒體基礎知識包括多媒體計算機硬件系統組成、多媒體軟件系統組成、圖像(點陣圖和矢量圖)基礎知識、音頻和視頻基礎知識等。

多媒體資源的獲取與處理包括圖像的獲?。◤木W上下載圖像資源等)、圖像工具軟件的使用;音頻資源的獲?。◤木W上下載音頻資源、錄制聲音、音頻文件的轉換等)、音頻文件的播放和截取等;視頻資源的獲取等。

第四部分:幾款課件制作軟件的應用。本部分包括PowerPoint、Flash、Photoshop等軟件的應用。PowerPoint作為重點內容,在《計算機基礎》課程中已經學習過其基本應用。本課程在這一課程的基礎上,強調它的高級應用,主要包括應用設計模板的自定義、按鈕、文本框等的設計、圖像(點陣圖和矢量圖)的編輯、繪制化學實驗裝置圖、聲音和視頻的插入及設置、Flas的導入及設置、打包等內容。Flash、Photoshop等僅介紹其基本功能。

第五部分:幾款化學軟件的應用。本部分包括ChemWind 3.0(主要用于繪制化學方程式和有機化學分子結構)、HyperChem 3.0 (主要用于建構化學分子結構3D模型)等軟件的基本功能;ChemWind 3.0繪制的化學方程式等在PowerPoint中的導入及編輯;利用HyperChem 3.0和動畫捕捉軟件制作3D分子結構動畫;ChemOffice、Chemlab、超級化學助手、仿真化學實驗室等軟件的簡介。ChemWind 3.0、HyperChem 3.0現在已有升級版本ChemWind 6.0、HyperChem 7.0,但升級版本程序較大、使用比較復雜,而低版本的程序較小,便于漢化、拷貝。在教學中選用低版本,一方面學生易于掌握,另一方面在實踐操作中便于學生安裝使用。

四、高師化學教育專業《計算機輔助教學》課程實施情況

該課程內容體系經過我系多名教師幾年的教學實踐,不斷改進與完善,日趨成熟?!队嬎銠C輔助教學》從2001年開始實施,得到了系領導和學生的認可,并取得了較好的教學效果,一方面通過本課程體系的培養,提高了學生制作課件的興趣,應用計算機制作化學課件的能力也得到明顯提高;另一方面鞏固了學生的專業思想,提高了他們的信息素養和化學素養。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