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語語法教育論文范文

時間:2023-03-27 04:45:28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英語語法教育論文,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英語語法教育論文

篇1

語法教學是英語教學中不可缺少的一個重要環節是為了學生綜合運用語言知識進行交流打基礎的。語法是創造性運用語言的手段,缺乏語法知識會嚴重影響運用能力。因此高中英語的語法教學是很必要的。關鍵是在新課程理念下如何教語法。我認為,語法的教育要從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出發,再授之以良好的語法學習方法。

二、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

教師要想讓自己的教學獲得成功,就必須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對英語語法教學來說,良好的學習習慣是學生掌握有效語法學習方法的前提條件和必要保證。多年的教學經驗,使我總結出幾點培養學生良好學習習慣的方法:

(一)制定計劃

無論做什么事情,要想做好,都必須制定一個可行的計劃。古人說:“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币驗橛杏媱澗涂梢院侠戆才艜r間,恰當分配精力。學習也是一樣,有計劃就有了學習目標,也就有了學習動力和努力方向,教師不但要指導學生制定一個長遠的目標,還要讓學生學會根據不同課型確定每節課或每一個單元認知小目標,讓學生不斷受到目標的激勵,積極主動地學習,提高學習效率。

(二)課前預習

對于高中英語教學來說,預習時相當重要的。如果不搞好課前預習,上新課時就會心中無數,不得要領,反之如果做好了課前預習,不僅可以培養自學能力,獨立思考問題的能力,而且可以提高學習新課的興趣,掌握學習的主動權。老師要教導學生預習的方法,課前預習,找出不懂得問題,理解新文章中的生詞。這樣,在上課的時候,學生對新的一課有了基本的認識,對自己不懂得地方也有了準確的定位,帶著問題學習,是學習效率事半功倍。

(三)專心上課

課堂是實施素質教育的主要渠道,上課是學生理解和掌握基礎知識的基本技能,并在此基礎上發展認識能力的一個關鍵環節,要求學生保持高度集中的注意力,積極思維,盡量做到心到、眼到、耳到、口到、手到,積極培養有意注意,在課內有意識地識記該課生詞、短語、句型、重點句子,力爭在課內就把這節課最重要的學習內容記住,當堂消化。

三、英語語法學習

英語是一門語言教學課程,就課程本身來說,重點就在于對語言的運用,而語言運用的重點就是單詞和語法的運用,單詞是只需要不斷積累,對我國高中生而言,英語語法是一個難點,這是由于,我國漢語語法和英語語法差異較大。所以要想教好英語,語法傳授方法是重點。

(一)加強實踐教學

語法教學的目的就是為了學習者能過合理使用語法,因此,在英語教學中,教師應該注重實踐教學。實踐教學的基本目的是:加強學生的口語交談能力和加強學生的英語閱讀能力,基本的做法是:鼓勵學生再日常的學習生活交流中,學生與老師,學生與學生,學生與家長(當然是懂英語的家長)的交流中,盡量運用英語交流;在看國外電影,電視時,盡量聽英語,學習地道的口語;多給學生訂閱英文報刊、書籍,并就其中的內容提問。

(二)突出重點,精講易懂

外語語法教學要想重點突出,就要精講。一節課要解決哪個語法要點,教師一定要做到心中有數。有時老師發現參考書或語法書上有很多好例句,就搬到課堂上,滔滔不絕地講起來,內容顯得很充實,但針對性不強,可能會適得其反。英語教師為了講明某個語法要點時,一定要有針對性地列舉適當的例句,例句不是越多越好,也不是講得越細越好。教師應注意精講,教給學生的語法形式應盡量簡單明了。例如在定語從句的教學中,什么是定語從句,它的位置,定語從句應由哪些關系詞引導,什么情況下可以省略關系詞等,就不必祥講,因為課本上已經講清楚了,教師應該對學生最感困難的關于如何選擇關系詞講清楚講透徹。告訴學生選擇關系詞第一要點是看先行詞,第二是根據所要選擇的關系詞在定語從句中所作的句子成分。并給出合適的例句,另外還須重點講清定語從句在應用中的一些特殊情況。

(三)運用歸納法

任何一門知識,都是系統性的,英語也不例外。在英語這門語言知識中,各個知識之間都有著一定的聯系,都有他的共性和個性,我們教育學生學習英語,就是要在掌握它們的共性同時,區分了解它們的個性。而掌握和了解的最好方法就是歸納總結。從所學知識中招出它們的共性和個性,并通過它們的共性、個性歸納出各項知識的規律,在以后的學習中,這種歸納出來的規律便成為了一種公式,可以套用。當出現例外情況時,老師在加以重點說明,就可以逐步完善這些歸納,從而使教師的教學和學生的學習都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注重以新帶舊

“溫故而知新”高中新教材是以初中英語教材為基礎的,在語法編排上有連續性、反復性。為此,在學習高中新的語法項目的同時應注重以新帶舊,溫故知新,有計劃地復習鞏固學過的語法知識,向新的廣度和深度引導。例如:直接引語和間接引語部分,既有人稱、時態變換,也是復合句的再現與延伸。

(五)加強試題革新

考試是檢驗學生學業成績、反饋教學效果、提高學生心理承受能力和書面解答技巧的一種教育手段。現行的英語試題雖已有了很大的改進,但仍存在著一些弊端,如基本上采用標準化試題模式,主客觀試題比例不合理等。在試題中嘗試調整主客觀的比例,加大主觀題的比重,增大客觀題的選擇項,優化試題類型,使考試考查既要有筆試,也要有口試和聽力測試,真正實現英語的全面測試,培養學生提高實際運用語言能力。語法教學的方法是多種多樣的,教師應從自己的學生的認知特點出發,選擇適當的語法呈現方式,并且要同時指導學生學習外語語法的方法,例如:(1)善于自己發現錯誤因為自己發現的錯誤,會記得更牢并能很好的糾正它,所以不要等別人來指出你的錯誤,要努力靠自己去發現它。(2)學習語法規則學生們一定要背會,記熟語法規則。(3)避免重復錯誤要幫助學生首先學會和理解這些規則,做些適當練習,多看看語法書和教科書,不懂就問,從而避免重復錯誤。(4)通過文章學語法學生們可以多閱讀文章,從活生生的語境中總結和復習已學過的語法規則。(5)要保持良好的心態。耐心學習,下苦功學語法,切不可操之過急。

篇2

很多教師在進行英語語法的講授時,唯一的參照資料就是所用的英語教材,教師會按照教材的基本內容來進行授課,一步一步嚴格的按照要求進行,很少有教師會對教材的基本知識進行變通。更有甚者,很多教師為了完成基本的教材規定的目標,會在倉促的時間內將教材內容講完,而不會顧忌學生有沒有真正的掌握這些知識。這種教學方式對于學生語法知識的掌握和學習成績的提高是非常不利的。教師必須要在參透教材的基礎上,做到活學活用,能夠將教材中固定的知識,在深入理解的基礎上傳授給學生,這樣就能夠做到教學相長,更滲透的理解教材知識。

二、初中英語語法教學策略

1.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

興趣是學習的主要動力,只有激起學生的學習動機,才能很好的讓學生投入到教學之中。為了提高學生的學習動機,教師可以通過創設情境的方式,讓學生很好的投入到教學情境中去;亦或者是通過鼓勵、激勵的政策,讓學生為了一定的目標進行奮斗。這樣的教學方式都可以很好的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3]。比如說在學習“must”、“could”、“might”等表示猜測的語法用法時,教師可以通過舉例子的方式,教師展現一張動物的圖片,但是卻遮住了它身體的大部分,只露出了小腿,那么教師就讓學生進行猜測,這是什么動物?學生或者會說:Maybeitisalion?或者會說:Itmustatiger.教師就可以根據學生的回答來進行解答,用maybe、must都表示了什么樣的具體情況,這樣學生就可以很好的理解這些語法的用法。

2.將語法知識與語言意義統一起來

在講授句子的語法時,要善于讓學生了解基本的句子意思,否則,一味的進行語法的教學,很難讓學生真正透徹的了解文章知識,這對于學生對語法的了解也是非常不利的。比如說讓學生在幾個句子中來判斷’s的用法,是屬于is的縮寫還是所有格形式:Mary’sfriendsisTom;Jim’sadoctor;She’stwenty;He’sbagisred.很少有學生都能夠分清楚’s的用法屬于哪一類,這樣教師就需要對學生掌握的語義來進行充實,讓他們在懂得句子的基本含義的基礎上,更好的理解語法概念。

3.對學生進行具體的語法學習指導

篇3

關鍵詞:交際教學法成人英語教學教學理論

一、引言

隨著我國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和文化的發展,對外交流活動越來越多。許多人已經認識到英語在工作和學習中的重要作用。大量的社會工作人員積極接受繼續教育學習英語,為自己的工作增加動力。成人學習英語與青少年學習英語存在著許多的差異。如何能使成人學好英語?交際教學法是一種行之有效的方法。本文將就交際教學法在成人英語教學中的運用進行分析。

二、交際教學法的概念及理論基礎

1.交際教學法的概念

教學方法指實現教學目標的手段,它包括具體的教學步驟、教學活動和教學技巧,也包括有關教與學的一般性原則。理想的英語交際教學法應該是借助有效的交際教學手段,實施交際教材提供的任務,達到交際大綱所規定的目標。

2.交際教學法的理論基礎

英語交際教學法理論主要受三大方面學說的影響,即社會學與社會語言學、哲學和語言學。在社會學和社會語言學方面,德爾•海姆斯首先提出關于交際能力的學說。他和岡珀斯等人,強調語言使用中的社會文化因素。哲學方面主要有奧斯汀和塞爾提出的言語行為學說。這一學說對英語交際教學法理論有間接影響。語言學方面的影響主要有韓禮德關于語言的功能、語言的銜接與連貫和社會符號學方面的學說。此外,辛克萊和庫爾特哈德的語篇分析學說也對交際法英語教學法理論產生影響。

三、交際教學法的基本原則

1.以交際為中心

交際教學法倡導的是在課堂教學活動中,教師指導學生進行交際活動,活動的內容圍繞教學目的展開,從而使學生在交際環境中學習語言。課堂教學的目的是學生能用英語進行有意義的交際。

2.模擬真實交際過程

交際教學法與其他教學法相比較,最大的不同就是盡可能地在課堂上重現語言使用的交際過程,一般而言,交際過程中出現的交際特性大致可以歸納為:信息填補、自由交際和信息反饋三個要素。首先,交際雙方應互相提供一些對方所不知曉的信息,從而實現信息填補。交際教學法強調課堂上學生所從事的交際活動和練習都必須有信息交換,否則這只是簡單的句型操練。因此,教師的作用是為學生提供有信息交換內容的活動和練習,并引導學生用恰當的語言進行交際。其次,交際雙方交際的內容和方式可以自由選擇。教學中教師應盡可能地創造真實的語言環境,鼓勵學生就某個話題進行自由交際,從而達到培養學生語言交際能力的目的。最后,交際雙方應根據對方的信息做出相應的調整。教師設計的教學活動時,應使交際教學法的課堂練習力求讓學生在完成交際任務的過程中提高自己判斷對方語言、語氣和態度的能力,提高自己做出相應的語言反應能力,以求達到自己的交際目標。

3.正確對待學生的錯誤

交際教學法區別于其他教學法的又一個明顯特征就是對學生的語言錯誤,特別是語法錯誤采取比較寬容的態度。語言學習本身就是一個創造語言結構,不斷判斷語言使用正確與否的過程。交際教學法強調意思的相互傳遞,語言的自由選擇和交際目的的實現;交際教學法認為有錯必糾的做法會使學生因為害怕犯錯誤而不敢大膽地表達自己的意思,會妨礙學生的自由交際,成人學生更是如此。語言教學的首要任務是給學生提供各種學習的機會,讓學生在實踐中不斷認識錯誤,改正錯誤,提高自己,以求不斷接近完美。其次,根據英語交際教學法的觀點,學生學習外語的目的是為了運用此種語言學習、工作和生活,即以交際為目的。最后,交際教學法不是對學生的語言錯誤不做糾正而是對錯誤做具體分析,區別對待。由此可見,英語的學習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在此期間,學生不斷接觸和使用語言直至最終掌握此種語言。總之,由學生自己發現錯誤,幫助其他同學發現錯誤,或在教師指導下進行錯誤糾正,比教師直接告訴學生正確答案的做法對學生的學習更有效。

四、交際教學法的主要關系

1.教師與學生

傳統教學法強調知識的傳授,課堂上以教師為中心。交際教學法

與傳統教學法相比有很大區別,主要是教師和學生角色的變化。具體的講,作為交際過程的促進者,教師首先要了解和分析學生的交際能力和交際需要。教師應該認識到作為交際過程的促進者(組織和向導),教師在課堂上不是“教”學生,不是向學生灌輸知識,而是指導、促進學生自己學習,及組織學生開展交際活動。作為教學資源本身,教師給學生提供的服務是咨詢。作為交際過程的參加者,教師以和學生平等的身份加入活動,不“喧賓奪主”,不干擾交際,它既是交際的一方,又是一個觀察者。作為交際過程的參加者,教師在參加的過程中應該認識到,學生們有許多潛在的能力和期望可供教師探索和利用。最后,教師也是一個研究者和學習者。交際教學法強調課堂教學以學生為本,學生是課堂的主人,學生的需要才是教學目標。交際教學法給學生創造一個自由的學習環境。課堂上,教師只有真正的讓學生控制他們自己的聽、說、讀、寫等交際活動,學生們才能更好的控制自己的學習。交際教學法強調學習不是一個人的事情,學習是相互依賴的行為,應該在相互合作的環境中進行。教師應在各個教學實施環節都關注不同學習風格學生學習的需要。最后,在交際教學法里,學生的一個重要角色就是信息反饋者??傊诮浑H教學法里,教與學的過程是教師和學生、學生和學生相互依賴、相互幫助、相互促進的過程。教師的主要任務是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驅除心理障礙,幫助學生掌握英語學習規律。

2.準確與流利

英語教學往往有兩種不同的要求,一是要求學生的語言形式正確恰當、符合規范。另一種要求是學生在使用外語時能夠像使用母語一樣自然、流利。區分準確與流利對英語教師有重要意義。從理論上講,教師希望學生使用的語言既準確又流利。但在實際教學中,傳統的教學法比較重視準確,而交際教學法則強調流利。我們的英語教師應該認識到學生學習語音是為了學習說話,為了能聽懂別人的話;學生學習語法是為了能理解別人,也為了能讓別人理解自己;學生學習閱讀是為了能獲得信息、得到消遣,增長知識。過分強調準確會影響學生在流利方面的發展,妨礙語言的自然使用。因此,我們要加強語言流利性的培養。

3.學習與習得

英語教師在教學中要正確處理的第三對關系是學習與習得。學習指有意識地去獲得語言知識,了解和認識語法和語言規則,能夠談論這些規則。習得是個潛意識的過程,類似學母語的孩子發展自己的語言能力一樣,不是去可以追求,而是自然發展。心理語言學家克拉申認為習得比學習更重要。學習能使語言準確,但習得能使人自然流利地使用語言。如果教師在英語教學中重視一點語言習得作用的話,教師就不會急功近利,上課滿堂灌,下課搞題海戰術,陷學生于書面語法作業之中。我們也許會花時間多創造一點自然的語言學習與語言使用的環境和氣氛,讓學生像學母語一樣學英語。只有這樣,學生才能真正地通過交際學會一門語言,而不僅僅是通過課堂句型練習來習得語言。

交際教學法所提供的交際活動鼓舞著潛意識的語言習得,因為在交際活動中,人們的注意力主要集中在語言的意思方面,而不是在形式方面。語言使用中出現的語言學習,必定主要是潛意識的。因此,正確處理學習與習得之間的關系也是交際教學法的任務之一。

五、成人英語學習特點、教學現狀及存在的問題

隨著社會的發展和成人教育事業的發展,越來越多的成人加入到學習英語的行列中來。如何采用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幫助成人學習英語成為英語教師不得不思考的一個問題。他們學習英語的方法和兒童是不一樣的,這也要求我們的教師要采用針對他們的有效教學方法。1.成人學習英語的特點

成人學習英語有其不同于其它學習者的特點。(1)年齡偏大。大多數處于20歲至45歲。(2)工作和家庭壓力大。日常時間安排緊張,不僅有兼顧工作和家庭,還要利用晚上和周末到學校進修。(3)學習的目的主要是為了提高職業競爭力。英語的重要性越來越為人們所意識到。在城市,尤其是像廣州這樣的大型城市,對外交流多,很多工作都直接或間接地要和外籍人士打交道。為了在職業上能有更大地發展,許多在職人員不得不來高校進修英語,提高語言技能和學歷水平。(4)學習方法和策略不當。他們中的許多人已經離開學校多年,學習習慣和策略不能適應現在高校英語學習的環境。(5)語言學習環境缺乏。工作和生活中,較少使用英文,害怕開口說英文。(6)文化背景缺乏。閑暇時間,他們較少接觸英語國家的文化,這也成為他們學習中的障礙。(7)學習動力大。成人學習英語的目的性強,主要是實際運用能力的提高和學歷證書的獲得。(8)社會經驗豐富,理解力強。

2.目前成人英語教學現狀及存在的問題

而事實上,在我國的很多課堂教學中,許多的英語教師采用傳統的教學法,如語法—翻譯法等。這種在英語課堂中使用母語的教學方法,有其不利的影響。駱微微,程幼強認為其不利影響主要在于:(1)教師或學生只有把目的語(外語)翻譯成母語,才覺得真正理解了語言內容。(2)教師或學生很難辨別兩種語言在形式、語義及語用特征上的不同,只簡單地使用一些并不準確的翻譯。(3)即使當學生有能力使用外語表達自己的意思時,他們也習慣性地用母語和教師交流。(4)學生不能隨時意識到課上應該只講目的語(外語),避免使用母語。這使得許多的學習者在經過一段時間的學習后,仍然局限于擅長做語法、翻譯題,而不能熟練、恰當的使用地道的英文,口語和聽力水平仍達不到自由交際的目的。教師如何能有效地利用課堂時間,幫助成人學生掌握英語?張伊娜認為究其實質,交際教學法倡導的是一種以方法為中心,以教師為主導的教學模式,它給語言教師的信息是不管在何種環境下、教何種學生、為何種目的、學習何種語言,教師所要做的最要緊的事便是以各種方法制造交際語境,幫助學生投入到教學所預設的交際活動中。下面就交際法在英語課堂教學中的使用,談談筆者的觀點。

六、解決方法

要使英語課堂交互活動真正符合學生的實際需要,符合教學目標的需要,產生良好的教學效果,語言教師可以在以下幾個方面進行有益的嘗試。

1.積極營造和諧的交互情境

和諧的交互情境是實施英語課堂教學交互的基礎。首先,老師要給學生,同時也給自己營造平等、合作的教學氣氛。其次,教師要給學生一份愛心,要善于理解學生。最后,教師要給學生一定程度的自由活動的時間和空間。

2.明確交互的要求

英語教學需要課堂交互。課堂的一定時間應用在師生之間和學生之間的語言互動上面。從學生角度來說,了解教師課上的交互意圖很重要。明確交互的要求,也利于師生平等地位的確立,為學生對教師的教學時間有效監督創造條件。另外,在課堂教學的準備階段,教師要鼓勵學生參與教學設計過程,聽取學生對教學交互的意見,了解學生對課堂教學交互的需要和愿望,充分發揮學生主體參與的積極性和主觀能動性,課堂教學交互才有可能朝著有效交互的方向發展。

3.精心設計提問和問題

在英語課堂教學中,教師應該精心設計問題,并把握好提問的時機和方式,為了促使學生主動參與教學交互,設計問題應著眼于以下幾點:(1)問題應對學生有吸引力,使學生進入所創設的問題情境。(2)所提問題要形成逐級上升的序列,能吸引學生向交互的縱深發展。(3)給予學生足夠的時間去思考所要回答的問題。(4)為所有的學生提供平等的回答問題的機會。此外,在提出問題后,教師還要細心觀察學生的反應,對預先準備的一些問題,要根據學生的反應及時修正和完善。簡言之,教師在設計問題和提問方式時,既要注意課前的充分準備,又要注意課堂的隨機應變,確保交互之路暢通。

4.加強對英語課堂教學交互的研究

英語教師應切實提高對英語課堂交互重要性的認識,加強對英語課堂教學交互的研究。首先,教師應不斷探究英語課堂教學的交互模式。其次,教師應加強培養學生的互動交際能力,幫助學生克服語言交際的心理障礙。教師有必要向學生傳授一定的會話技巧,幫助學生把握必要的交際策略,使他們的互動交際能力有所提高。

除此之外,教師還可以從培養學生的良好學習習慣、布置實踐性作業、利用網絡為學習載體等方式幫助成人學生實現自己的夢想。

七、結語

本文論述交際教學法的概念、理論基礎、基本原則、主要關系及我國成人英語教學中存在的問題,提出交際教學法在成人英語教學中的作用及運用。文章旨在說明在成人英語教學中,語言教師能積極營造良好的交互情境、明確交互的要求、精心設計提問和問題以及加強對英語課堂教學交互的研究,將更多的課堂教學時間和重點放在學生英語應用能力的提高上,運用符合我國成人英語教學實際的教學方法。

參考文獻:

[1]徐強.交際法英語教學和考試評估[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0.

[2]劉玉梅,肖肅.英語教學法:理論與實踐[M].北京:國防工業出版社,2007.

[3]PaulDavies.SuccessinEnglishTeaching[M].Shanghai:ShanghaiForeignLanguageTeachingPress,2002.

[4]王慶,張鴻.課堂教學中關注學生學習風格差異探析[J].西南師范大學學報,2006,(3).

[5]晨梅梅.探索與變革:轉型期的英語教學[M].北京:商務印書館,2004.

[6],黃金巖.實用英語教學論[M].湖南:湖南師范大學出版社,1992.

[7]于秋波,隋巖,戴衛平.論成人英語教學中的輸入與輸出[J].石油教育,2007,(1).

[8]遲振峰.成人英語教學的特點與對策[J].滄州師范??茖W校學報,2007,(3).

[9]駱微微,程幼強.英語專業學生對課堂使用母語和目的語的矛盾心理[J].天津外國語學院學報,2006,(1).

[10]張伊娜.交際教學法問題之思考[J].外語與外語教學,2006,(4).

[11]呂飛飛.對英語課堂教學交互活動的認識與思考[J].西安外國語學院學報,2006,(3).

篇4

何謂趣味教學法呢?通過查閱相關的文獻資料發現,目前國內關于趣味教學法的概念界定有很多。梁立君(2010)在其發表的《淺談初中英語趣味教學法》一文中認為,趣味教學法就是把興趣作為教學的手段和動力,培養學生學習的興趣,充分發揮其主觀能動性,使之積極主動地進行學習的一種方法。范廷榮(2011)在其發表的《淺談趣味教學法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的應用》一文中認為,趣味教學法是借助講故事、看影片、做實驗、多媒體等多種充滿趣味性方法進行教學,有利于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培養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的一種教學方法。除了上述幾種概念界定之外,對于趣味教學法的概念界定還有很多。我認為,趣味教學法就是在課堂教學中積極采用各種趣味手段來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一種教學方法。這里所說的趣味教學手段沒有固定形式,只要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就可以。

二、初中英語語法教學中運用趣味教學法的具體措施

在具體的教學實踐中發現,初中英語語法教學中運用趣味教學法大致可以采取如下手段:

1.結合多媒體實施趣味教學法

自從我們的初中英語課堂引入多媒體進行教學之后,課堂教學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尤其是對于初中英語語法教學來說,無疑是增添了一股新鮮的活力。在具體的語法教學當中,我經常結合多媒體實施趣味教學法,這樣的趣味教學方式受到了同學們的一致好評。案例:執教“現在進行時”這一語法知識點的時候,學習了基本的語法知識之后,我利用多媒體創設了這樣一個教學情境:多媒體畫面呈現的是一個《We are having a party》的動畫,在畫面里有很多小動物,他們在快樂的唱歌、跳舞,并且在畫面中我還配上了相應的歌詞:We are singing.We are dancing?同學們看到這快樂的畫面,情緒也受到了感染,看到同學們的這種表情,我適時的對他們提出問題,同學們也很快的進行了回答:The dog is singing./The mouse is dancing.在回答問題的過程中,他們對于現在進行時這一語法知識也進行了具體的運用,比單純的讓他們進行語法學習要有趣很多,也更容易被初中生所接受。結合多媒體實施趣味教學法,最主要的就是多媒體課件的制作,多媒體課件的制作一定要經過教師精心的設計,設計一些可以激發初中生語法學習興趣的環節,讓初中生在快樂中學習相關的英語語法知識,這一點是非常重要的。

2.結合學生實際實施趣味教學法

相關研究表明,同學們最為感興趣的問題是與自身實際密切相關的問題。基于此種情況,我們完全可以結合學生實際實施趣味教學法,讓初中生快樂的掌握相關的英語語法知識。案例:執教“形容詞的比較級和最高級”這一語法知識點的時候,我請班里三名身高相對較高的同學走上講臺,然后指著其中的一名同學問道:“Heisshortortall?”同學們經過觀察和對比之后很快回答道:“Heistall.”緊接著我又指著其中一名同學問道:“Heisshortortall?”這名同學明顯比剛才那位同學的身高要高,因此同學們回答說:“Heistaller.”最后,我指著身高最高的那位同學問道:“Heisshortortall?”同學們回答說:“Heisthetallest.”就這樣在師生的一問一答當中,同學們對形容詞的比較級和最高級進行了有效的運用。做完這一示范之后,我還讓同學們自主進行練習,他們“玩”的不亦樂乎,課堂中充滿了快樂的氛圍,這也是我教學的初衷所在。在上述教學片斷中,語法教學之所以可以取得理想的教學效果,主要是因為這一語法教學內容與同學們的自身實際密切相關,因此才有效激發了同學們的語法學習興趣。

3.結合合作改錯實施趣味教學法

這里所說的合作改錯,具體是指教師出示一個錯誤的例句,讓學生根據已學的語法知識進行小組合作改錯。在合作的過程中還可以融入一些競爭因素,讓初中生在合作和競爭當中掌握相關的英語語法知識,激發他們的語法學習興趣。案例:在執教“過去分詞與現在分詞的區別”這一語法知識點的時候,我在黑板上呈現了這樣一個例句讓同學們改錯:“I won' t have you talked to your mother like that. China is a developed country, while Japan is a developing one. The boss had the workers worked till 12 ' clock. I often hear the song singing by them.” 為了有效激發同學們改錯的積極性,我把班里的同學們分為若干個合作學習小組,讓他們在小組內進行合作討論進行改錯,并且規定最先改正錯誤的小組為獲勝組,最后改正錯誤或沒有改正錯誤的小組表演節目。通過這樣的教學設計,同學們的參與積極性非常之高,他們爭先恐后的參與其中。當所有的小組完成任務之后,我對各個小組的改錯情況進行了點評,引導大家對相關的知識點進行歸納和總結,并引導大家歸納和總結出過去分詞與現在分詞的區別。合作改錯是檢驗初中生對相關的語法知識是否有效掌握的重要途徑,運用得當的話,不僅可以有效提高語法教學的有效性,還可以讓學生在改錯的過程中獲得巨大的成就感和滿足感,進而對語法學習產生濃厚的興趣。

三、結語

篇5

鼓勵式的教育理念是我一直堅持的,建立一個適用于高職學生的評價準則。要時常鼓勵他們,肯定他們的進步,讓學生們覺得學習英語是一件開心的事情,而不是一件沒有面子的事情;下點功夫,去發覺高職學生們喜歡什么,什么可以激發他們的學習熱情。讓學生們自愿的投入到教學活動中來,這一點在學生的學習過程中是非常重要的。剛參加工作的時候給高職的學生們上課,發現他們絕大多數底子都非常薄,有的甚至連一個完整的句子都讀不出來,詞匯量少,發音不準確,聽說的能力更是成問題。傳統的教學方法經常是干起不發,提出的問題沒有學生響應,讀一段課文讓你糾正起來都覺得無從下手。課堂也比較沉悶,不活躍。為了讓他們對學習英語有信心,真的需要下一番工夫的。起初我鼓勵大家張開嘴大聲的讀課文,不怕錯,只要有勇氣讀出來就是好樣的。然后根據教材中的情景對話,用自己可以理解何接受的方式表演出來。讓所有的學生都有開口說英文的機會。以小組競賽的方式開展教學。讓小組間的同學糾正彼此的發音,對有勇氣張口說英文的同學要給予一定的肯定和贊揚。讓同學們明白,只要夠努力,每個人都會進步飛速。

二、加強實用交際能力的培訓

在傳統的英語教學法中,我們通常把翻譯課文講解詞匯當作重點,從而忽略了學生的聽說練習。幾乎所有的高職院校都沒有對非英語專業的學生設置英語口語課程,因為沒有了這方面的訓練,大多數的高職學生在用英語和人交談時,就有苦說不出了,有的甚至根本不明白別人說的是什么。稍微好一點的學生可能能聽懂覺不知道如何表達自己想要說的話?!耙詰脼槟康摹钡哪繕烁緵]有得以實現。為了實現孩子的實際應用能力,我們必須得改變現有的教學模式。我的方法是圍繞教學目標,結合教材,每次課結束以后都給學生們留一個話題,讓學生們回去反復的琢磨,通過交談的方式提高學生的口語和聽說能力。自己悟出來的東西永遠比別人教出來的記得扎實。

三、閱讀、翻譯一個也不能放松

高職高專的學生有好多看見長篇的英文課文,還沒開始學呢,就從內心開始排斥了,就已經覺得自己肯定學不會了。我們的目的是培養學生的實際應用能力,應對今后在工作中實際應用的需要。因此在選擇教材上就應該區別于其他院校的教材,多選用實用性較強的教材,以聽說為主。閱讀、翻譯讓學生們根據自己的理解,說出自己的想法,不要求一字不漏的翻譯,只要符合文章的主旨,段落大意翻譯正確,這就是一次成功的學習。要讓學生們在學中擴大詞匯量,而不是單純的記單詞而不應用。

四、培養學生的表達能力

人在社會上生活,需要交流,我們每天都要與人打交道,表達自己的想法無論在何時何地都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如何能讓學生們在以后的工作中,用英語流利地說出自己的想法,是我們高職院校英語教師面對的另一難題。我鼓勵學生們每天利用早自習何晚自習做一個簡單的freetalk。人人有份,用這種方法培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因為人人有機會,這樣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五、結語

篇6

實踐證明,語言學習需要以接觸大量的英語材料為基礎,并運用材料參與實踐。在我國,大部分教師在英語課堂中仍然采用漢語教學,對學生的英語輸入極少,這種做法不利于培養學生英語思維,也不利于學生口語能力的提高。受傳統教學思維的影響,英語課堂教學也主要采用教師講、學生聽的填鴨模式,不重視對學生英語口語能力的提高,以致于英語教學也主要集中于學生的英語聽話能力與寫作能力的培養上,從而忽視了對學生英語口語能力的培養。另外,高校普遍采用終結式評價模式,重視對學生學習結果的評價,忽視對學生學習過程的評價,對英語口語能力的重視程度不夠,對學生如何提高英語口語能力、采用何種手段攻克自身英語口語不足都缺乏研究,以致于學生仍然用漢語思維學習英語口語,所以,學生的英語口語能力總是得不到顯著的提高。

2交互式教學法的簡介

交互式教學法誕生于20世紀70年代。這種教學方法突出語言功能和交際能力,因此也被稱為交際法、功能意念法。它指出,語言教學應該以學生為中心,在真實自然的環境中給學生提供可接受的、有意義的語言材料,從而促使學生進行有意義的學習。在吸取其他語言教學法的經驗和優勢的基礎上,交互式教學法提出圍繞語言功能的相關任務而展開教學,將教師教學與學生的學習結合起來,通過指導學生自我提問、總結、澄清、預言等步驟來監管學生的學習,從而促使教師的教不斷與學生的學融合起來。

3交互式教學法對解決英語口語教學問題的幫助

篇7

  

轉變思想,更新觀念。當今英語教學主要任務之一是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和學習興趣,培養其交際和運用英語的能力。要達到這些任務,首先,教師應盡快從舊教材舊教法的框框中解放出來,轉變思想,更新觀念。若繼續沿用傳統的重語言知識講授、重譯寫和語法教學、輕語言運用能力的培養,不僅調動不起大多數學生學習英語的積極性,而且也不能充分達到教學任務。其次,應重視學生學習英語興趣的培養,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新時期英語教學要提倡“樂”的觀念,情緒越好,越樂觀,對所學內容便會發生濃厚的興趣,學習效果也將越好。第三,在新形勢下,轉變教學思想是搞好新教材教法的前提,更新觀念是用好新教材的保證。英語教師在實際教學中應自覺轉變過去以應試為目的的教育思想,充分發揮新教材的優勢特點,以突出教材的交際功能為主線來培養學生初步運用英語交際的能力;盡快解決教材新與方法舊的矛盾,變“不適應”為“適應”,掌握教學的主動權。 

     提高學生學習興趣。根據初中學生的年齡特點,起始階段的教學要從視聽入手,聽說的比重應大些。為實現這個任務,重要的是要調動學生群體的積極性。興趣是一個人對一定事物所抱的積極態度,是學習的動力,是發展能力的契機。教師應在如何使學生樂于學習、自己如何吃透教材、深刻理解英語課的性質和特點、想方設法創造樂于學習的語言環境上做“文章”。 

(1)采用直觀教學,激發學習興趣。根據初中學生活潑、好動,對新鮮事物充滿好奇的特點,可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其學習積極性,使他們在自覺和不自覺狀態中,開啟“自動學習”的心扉。在教學中,可盡量利用實物、圖片和電腦等直觀教具進行教學。嗅覺、視覺、聽覺一起參與感知,將實物與英語聯系起來,學生獲得直觀印象后便很快記住了句型和生詞。 

(2)采用情景教學,創設良好氣氛。在日常教學中,我注意使用情景教學法,以聽說訓練為主導,以課本教學為依托,充分運用現有的教學條件和設備,緊扣教材內容,使教學活動盡可能置于語言情景中去進行,使學生的理解力、記憶力、運用能力處于最佳狀態,并在此基礎上聯想、綜合,充分運用任務性教學,進行創造性學習,從而達到掌握和運用語言的目的。 

     運用交際手段,培養學生的能力。絕大部分學生主要是在課堂上學習英語,而在現實生活中缺少語言交際的環境和場所。從語言學角度來看,語言是人與人之間最常用、最有效、最重要的一種交際工具。交際能力是指在真實的情景中運用語言進行聽說讀寫、交流信息和思想感情的能力。在教學中我努力創設和提供情景操練的機會,盡可能地將真實生活搬進課堂,注意在教學中為學生創設語言交際的環境。同時,還注意到交際是雙向性的,是說者和聽者雙向交流思想的過程。在這一過程中,雙方地位是不斷發生變化,互相轉換的。所以,嘗試著將上課開始教師問、學生答的Free talk 模式改為放手讓學生互相問答,自由對話。如先由值日生開始提問,然后接龍式的既答又問,一個一個進行下去。發問的學生可以隨意挑選對象提任何問題,這樣聽者、說者位置頻頻交換,學生始終處于一種主動接受和傳遞信息的狀態之中。這種訓練不僅要求學生準備好自己將要表達的內容,更要根據對方的內容進行即席發言,主動吸收和理解對方的思想,盡快組織新的語言并表達出來。通過這種訓練,學生聽說能力有較大程度的提高。 

引進戲劇表演,豐富課堂內容。為滿足學生的自我表現欲,同時也突出英語教學的實踐性和交際性,在教對話時,我有意識將其排成小短劇,并配以簡單的道具,創設出一定的語言環境。然后,讓學生分組進行表演,讓其他學生擔任評委,這樣可以增加學生語言實踐機會,提高學習興趣。大部分學生表演積極認真,評委們全神貫注,凝神觀看,不時發出笑聲。這種練習不但能訓練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還能提高學習興趣。 

     加強聽說訓練,注重在英語課堂教學中培養興趣,能達到寓教于樂的良好效果,使學生由原來的“要我學”變成“我要學”,這是確定無疑的。 

  

篇8

關鍵詞:英語語法教學自然習得靜態規定學習風格語篇水平

一、英語語法是自然習得的,不需要教

確實有些學習者無需知道就會習得英語語法。例如,許多美國移民依靠自己熟練地掌握了英語,尤其是青年人。然而,并不是所有的學習者都能達到這一點。在同樣的移民群體中,有些學習者英語熟練程度很高,但離準確性相差甚遠。所以問題是,是否有可能借助語法知識來幫助那些靠自己不能達到英語準確性的人。

另外,學習英語語法確實需要大量的時間,甚至對那些功底很深的人也是如此。CarolChomsky(1969)研究表明:即使是以英語為母語的人也正處于不斷獲得一定語法知識的過程中,遠沒有掌握足夠的語法。這樣,另一個重要的問題是,是否可以通過語法教學加速學生對語法的自然學習過程。關于這個問題有很多研究發現(參見Larsen-Freeman&Long,1991)。Pienenmann(1984)研究證明:經過語法指導的學習者在短短兩周后就可進入第二階段的學習,否則一般需要幾個月。實驗對象的數目越少,比起自學來,語法教學的功效越明顯。對語法教學是否能幫助學習者習得他們自學所不能獲得的語法這一點,有些研究資料表明:語法結構性的知道對于提高學生的語言準確性極具價值,而不注重語法結構性學習的分散性學習方式是達不到這樣的效果的(參見Larsen-Freeman,1995)。

二、語法是一套毫無意義的語言結構形式的集合

這種誤解源于很多人把語法同動詞詞形變化表以及語言學的一些結構規則聯系在一起。然而語法不是多元的,也不是毫無意義的。它是語形、語意和語用的聯合體。這三方面是相互依存的,一方面的變化會引起另一方面的變化。然而他們又各自為語法提供了獨特的視角。讓我們來看一下英語中的被動語態。它至少是be動詞加過去分詞的形式。有時它有一個介詞by,位于謂語中行為發出者之前。

如:ThebankwasrobbedbythesamegangthathijackedtheArmoredcar.只有及物動詞才有被動語態,也是對語言形式的要求。被動語態具有語法意義,它是一種強調性結構。與主動語態相比,它賦予動作承受者一個不同的地位。

要正確、恰當、有意義的使用被動語態。英語學習者必須掌握語形、語意和語用三個方面。這對任何語法結構都是適用的。

三、語法是硬行的死規定,毫無理由

語法確實有一些共時性的規則。但人們所認為的死規定并非都是如此。如果一個人的視角足夠寬廣,他會發現有些東西是理所當然的。讓我們來考慮以下兩個句子:(1)Thereisthebookmissing.(2)Thereisabookmissing.

語法書會告訴你(1)是不符合語法的。因為存現句中“there”后總是跟一個非限定性名詞短語。為什么?原因不是死規定?!皌here”被用來引出新信息,而一般新信息是位于句未的。句中包含新信息的名詞短語,其明顯的標志就是不定冠詞“a”或“an”。

四、語法是枯燥乏味的

此誤解源于這樣一種印象:英語語法教學就是反復操練和死記硬背。語法教學不是讓學生不動腦筋的去操練一些固定的模式,也不是去死記硬背一些規則。

那樣的做法當然是乏味的,也不會教好語法。但也不是說語法操練一無是處,而是要以一種有目的、有意義的方式去進行。舉個例子:要訓練英語過去時的yes/no句子,老師可以讓學生閉上眼睛,同時對自己的穿戴作五個改動。他可以脫下一只鞋子,摘下手表,帶上眼鏡,穿上羊毛衫,摘下戒指。學生被要求來提出關于這些變化的問題。例如:學生可以問,“Didyoutakeoffashoe?”或“Didyouputonasweater?”這種活動充滿了樂趣。更重要的是,學生以思考的方式參與其中,而不是機械的問答。以一種讓學生融入其中的方式來教語法需要創造力。但無論如何語法教學不需要也不應該是乏味的。

五、學生都具有自己獨特的學習風格,不是所有的學生都能學會語法

研究表明一些人具有一種更具分析性的學習風格。據Hatch(1974)研究,一些學習者把英語學習任務作為分析尋找規則的過程。這些人語言準確性強,但不擅長使用英語。另一種學習者,Hatch稱之為“數據收集者”,語言很流利但不準確。這樣的現象并不能說明是否所有的學習者都能學會語法。盡管學生的學習風格有所不同,但至今還沒有研究表明有的學生沒有能力學好語法。每個學生都有自己的優勢和劣勢。學生能夠學好語法,這可以從他們對母語的掌握得到證明。語法不是怪物,它是語言的一部分學生會不同程度的學好語法。

六、語法是一條一條學會的

這種觀點可以證明是錯誤的。教師可能在一堂課中只教一個語法項目,學生也可能一節課只重點突破一個語法項目。但學生并不是完全掌握一個語法項目后才進入另一個語法項目。新舊語法項目之間是相互聯系影響的。比如說,經過對一般現在時的學習,學生似乎覺得已經掌握了它。但當他們又接觸到進行時時,他們就會感到困惑了,對一般現在時的掌握和應用也會有所下降。這種后退要持續到學生對內化的語法知識進行重組,認識到這兩種時態不同的用法。我們應知道,語法的學習曲線并不是直線上升的,而是有高峰有低谷,有后退有重組的。

七、語法是在句子或小于句子的水平上學習的

語法確實是在句子水平上起作用的。它也規定句子結構和詞的順序。在小于句子水平上語法也起作用,如主謂一致。然而語法規則也作用于語篇水平上。例如,在一般過去時和現在完成時之間進行選擇并不能只取決于本句,而是上下文。相類似的,當一個名詞短語在上文中出現而后再提起是要用定冠詞,這也是建立在語篇基礎上的。只在句子或小于句子的水平上來教語法或學語法是錯誤的。很多明顯的語法約束當從語篇角度來觀察時就不存在了。

八、語法提供了所有語言結構的永恒的規則

對語法的探索將是一個永恒的主題。因為語言是在發展變化的。語言學家對語言的描述也不會是一勞永逸的。他們必須來揭示語言的內在變化。例如,大多數語法書都闡明進行時不能用于靜態動詞,因此下句是不符合語法的:Iamwantinganewcar.而對一些以英語為母語的人這是可以的。如果它和完成時相結合,即使一些認為這不符合語法的人也傾向于接受這一點。

我的觀點是,語言在變,語法規則也應無條件的服從于這種變化。語法本身和對語法的學習都不是靜止的。

九、結束語

英語教學目標包括教會學生正確的、恰當的、有意義的使用語法。這樣英語語法教學是必須實施的。英語語法應被看作是由語形、語意、語用組成的合理的動態系統,而不是靜態的硬行規定。

參考文獻:

[1]Chomsky,C.Linguisticsandphilos-ophy.InS.Hook(Ed),Languageandphil-osophy

[M].NewYork:NewYorkUniversityPress,1969.

[2]Hatch,E.Secondlanguagelearning-universals?[C].WorkingPapersonBilingu-alisn,1974.

[3]Larsen-Freeman,D.,&Long,M.Anintroductiontosecondlanguageacquisitionandresearch

[M].Longman,1991.

篇9

文化與語言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社會與文化對語言來說,不僅是一個存在環境的問題,還滲透到了語言形成與發展的各個方面?,F在許多研究表明,語言的狀態并不都是無意識的“約定俗成”的產物,在它的背后,蘊藏著豐富的民族文化因子。語法是語言中的抽象部分,它是語言單位的組合規則。那么,像語法這樣抽象的、以結構規則為表現形式的語言成分,是否也會受到文化的影響呢?答案是肯定的。語言是人們在改造自然、認識世界的過程中形成的,也是人們對自然事物及事物與事物之間關系的認識結果。因此,作為語言內部規律的語法與人類認知活動的主觀邏輯有著極自然的內在關系。由此看來,語法的人文性所關聯的主要是民族文化中思維、觀念層面的內容。

因此,語言、語法與文化、思維有著密切的關系。然而長期以來,受結構主義語言觀的影響,語法教學往往只注重語言形式的教授,而沒有把文化教學與語言教學結合起來。一方面,導致語法課堂枯燥乏味,另一方面,學生縱然掌握語法知識,卻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無法對英語語法產生根本性的認識。目的語語法文化的缺失,往往導致母語文化的負遷移。因此,本文認為,在語法教學過程中應注重文化的導入。本文將以句法為例,闡述文化與思維方式差異在漢英語法中的體現。旨在使學生在深刻理解兩種文化差異及思維差異的基礎上,更有效的掌握語法知識,從而切實提高語法能力。

二、中西文化及思維綜述

文化學界的研究表明,中西方文化是兩種有著鮮明差異的不同文化體系。它們最根本的差異表現在對世界萬事萬物的基本觀上。西方文化持有的是“天人相分”的宇宙觀。“將世界看成是由眾多各自獨立的物體機械結合而成的,每個物體全都具有自己的剛性界線,可以脫離整體和其他物體而獨立存在。而這種由萬事萬物機械結合而成的宇宙,又不是雜亂無章的,它上下有序,由價值高下分明的不同層次所組成?!币虼宋鞣秸軐W崇尚個體思維,主張人物分離,并認為整體只有在個體對立中才能存在。西方思維則表現出注重抽象,富有分析性和邏輯性的特征。人們的認知活動重分析和細節,重形式論證。這些文化、思維特點體現在語言上就構成了英語的最大特點:形合――即講究語言外在形式的結構協調:英語的詞匯有嚴格的形態變化,在句子當中強調人稱、數、格等的一致。往往用關聯詞語表明句子成分之間的語法關系和語義邏輯。因而英語語法具有外顯性的特點,語言嚴謹、清晰,富有邏輯性。

而漢民族文化持有的是“天人合一”的宇宙觀?!爸袊烊撕弦弧氖澜缬^將世界看成是一個統一的整體,將所有的現象變化看成是這個唯一世界的整體狀態變化,而不是將之視為各個單獨事物的各自變化,且不相信世界中存在著絕對必然的秩序和規律。”在這一宇宙觀的指導下,中國人的哲學強調主體與客體的統一、注重物我交融、和諧,所以中國文化求全、求圓滿、求和諧、求對稱平衡,重個人感受和心領神會,重心理時空和時間順序。這種思維和認知的特點體現在語言中就形成了漢語的“意合”。人們通常都用“意合語法”來概況漢語語法的特點。所謂“意合語法”就是指漢語語法的結構規律主要靠語義的關聯而不是語法形式的體現。漢語語法的基本單位具有缺乏形態,充滿靈活性的特點。在搭配組合成句時,則體現出來的大都是語義規則而非語法形式規則。詞語之間的關系常在不言中,語法意義和邏輯聯系常隱含在字里行間,因此語言簡約和模糊,從而導致了漢語語法的隱含性。

三、民族文化與思維對漢英語言句法結構的影響

語言學家王力曾說過:“就句子的結構而論,西洋語言是法治的,中國語言是人治的。”英語是以形合為主的語言,比較注重句子當中各個部分的邏輯關聯,句子結構嚴謹。通常來說,主語與謂語形成全局的主軸線,如有賓語與補語成分,可在主線上延伸。而定語與狀語成分則形成分支線,并通過關聯詞語與主軸線銜接。而漢語是意合語言,缺乏嚴格意義的形態變化。人們對語義的理解往往全憑語境及語感完成。也正因為如此,中國學生往往會受到母語思維的影響,不注重句與句的銜接、照應,寫出一些無關聯的句子。例如“這行李太重,我搬不動”,學生常錯誤地翻譯為“The luggage is too heavy, and I can’t carry it.”地道的表達應該是“The luggage is too heavy for me to carry.”又如,下面一個例句,是美劇《老友記》中的一段臺詞:

Igot really hot in my pants, so Itook them off. But they must have shrunk from thesweat, or my legs expanded from theheat. Ican’t get them back on!

這一段內容總體上是在敘述一件事情,即“因為褲子熱”“就把它脫了”,“結果卻穿不回去了”,用“so”和“but”做連接詞表明了句子之間的因果關系、轉折關系。然后用了兩個“from”說明褲子“穿不回去”的可能原因。不但句子成分齊全,各個組成部分之間的邏輯關系也交代的非常清楚。與此相反,漢語的句子結構在形式上則要隨意的多,經常借用前面的語義將句子的某個成分進行缺省。以下是電影《沒完沒了》中的一段臺詞:“讓警察逮著是小事,你要是在我手里有個三長兩短,我可是死罪?!比绻由先笔〉木渥映煞忠约案鱾€成分之間的邏輯關系,以上句子的完整表述應該是:“(我)讓警察逮著是小事,(但)你要是在我手里有個三長兩短,我可是(要被判)死罪。”

這就是為什么我們講,漢語表達意義要靠“意合”、而理解則靠“意會”“默契”。而英語往往受嚴格的規則制約,句法很少為語義讓步,在很大程度上,只有在語法統轄之下,句子才能通順,表意才能精確無誤。因此,想弄懂英語句子的意義,則必須先搞清楚它的句法關系。這就是為什么在英漢互譯時,存在著“人治和法治”,“主觀和客觀”及“意合和形合”的相互轉化的過程。

篇10

一、徹底更新教育觀念,轉變角色,給學生營造一個討論交流的氛圍,搭建討論平臺

1.教師要徹底地更新教育觀念,建立新型的師生關系。我們應面向新時代,努力創建民主、平等和促進個性發展的師生倫理關系,建立良好的師生情感關系。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是師生的創造性得以充分發揮的催化劑,是促進教師與學生的性情和靈魂提升的沃土。

2.轉變角色給學生營造一個交流討論的氛圍,搭建討論交流的平臺。教師從過去僅作為知識傳授者這一核心角色中解放出來,促進以學習能力為重心的學生整個個性的和諧、健康發展,教師即學生學習的促進者。只有教師完全轉變角色,才能營造一個和諧的課堂教學氛圍,學生才敢于在課堂上積極行動起來,融于學習的環境中。

二、交流討論中應引導學生多向思維,向縱深層面深入、探究

1.在組織課堂教學中應提出有交流討論價值的問題。在每一節課中教師就教學的內容可以提出許多問題,有些問題在教師提出后,學生能異口同聲地進行回答,有些問題部分學生稍動腦筋,能立即作答;還有些問題學生不能及時回答,但經過努力,商討后能進行作答。這就要求教師根據學生實際情況予以把握,把學生能及時回答的問題提及即可;把學生稍動腦筋即可回答的問題讓給學習中游的學生回答;把學生不能及時回答,但經過努力、商討后能進行作答的問題交由學生交流討論,這也可節約課堂時間,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2.引導學生多向思維,多啟發學生活躍思維。針對提出的問題,學生會積極思考,但思考方向會受到思維習慣、生活經歷、生活局限等條件的制約,教師應適時適度地啟發學生在交流中從不同角度進行思考。

3.引導學生向縱深層面深入探究。交由學生交流討論的問題,學生往往會在同一層面上來回周旋,不能深入一步透過現象看本質。例如,在學生閱讀王朝柱的《》節選一文時,有這么一個問題:周團長為什么要向水塘爬去,表明了什么?學生只能回答周團長去赴死,表明了他不愿拖累其他同志。此時教師應從生命意義的角度讓學生向更深層次來認識周團長毅然去赴死。生命誠可貴,但周團長的舉動不是怯懦地回避艱難,而是為他人著想,從大局出發,以結束生命的方式減輕戰友的行軍負擔,把生的希望讓給年輕戰士,為革命留下有生力量,這是一種崇高的獻身精神,其行為充滿了悲壯的人格魅力。也就是從周團長爬向水塘去赴死的現象認識到其行為的悲壯,認識到周團長的高尚人格。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就要適時予以引導,不能讓提出的問題得到淺顯的答案,讓學生有膚淺的認識,應從現象引導學生認識本質。

三、交流討論中教師積極參與,整體把握

1.交流討論中教師應積極參與。與學生一道交流,啟發學生多向思維,深入探究,不能坐山觀虎斗,隔岸觀火,放手發動學生,自己卻游離在外,教師要真正地放下架子,赴下身子,真正成為學生學習過程中的交流者、合作者、幫助者。

2.交流討論后應及時反饋討論的結果,讓學生能正確深入地交流討論結果,啟迪思維,不能以活躍的課堂表象模糊眼睛,總以為學生討論的熱火朝天,會有滿意的結果,不去進行反饋矯正,使學生的討論交流得不到明晰的結果,反而會事倍功半,達不到預期效果,影響課堂教學效率,這與提高課堂教學效率背道而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