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藥技術論文范文

時間:2023-03-14 22:29:44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醫藥技術論文,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醫藥技術論文

篇1

關鍵詞:數字簽名;加密技術;數字證書;電子文檔;安全問題

Abstract:Today’sapprovalofnewdrugsintheinternationalcommunityneedstocarryouttherawdatatransmission.Thetraditionalwayofexaminationandapprovalredtapeandinefficiency,andtheuseoftheInternettotransmitelectronictextcankeepdatasafeandreliable,butalsogreatlysavemanpower,materialandfinancialresources,andsoon.Inthispaper,encryptionanddigitalsignaturealgorithmofthebasicprinciples,combinedwithhisownideas,givenmedicalapprovalintheelectronictransmissionofthetextofthesecuritysolution.

Keywords:digitalsignature;encryptiontechnology;digitalcertificate;electronicdocuments;securityissues

1引言

隨著我國醫藥事業的發展,研制新藥,搶占國內市場已越演越烈。以前一些醫藥都是靠進口,不僅成本高,而且容易形成壁壘。目前,我國的醫藥研究人員經過不懈的努力,開始研制出同類同效的藥物,然而這些藥物在走向市場前,必須經過國際權威醫療機構的審批,傳統方式是藥物分析的原始數據都是采用紙張方式,不僅數量多的嚇人,而且一旦有一點差錯就需從頭做起,浪費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隨著INTERNET的發展和普及,人們開始考慮是否能用互聯網來解決數據傳輸問題。他們希望自己的儀器所做的結果能通過網絡安全傳輸、并得到接收方認證。目前國外針對這一情況已⒘四承┤砑歡?,由釉傐格昂贵,茧H醪皇嗆艸墑歟勾τ諮櫓そ錐危媸被嶸兜腦潁諍萇偈褂謾U餼透諞揭┭蟹⑹亂敵緯閃思際跗烤?,染U慰⒊鍪視櫚南嚶θ砑?,绖撡进我国医药审批工醉d姆⒄咕統閃斯詰那把亓煊潁胰漲骯謖夥矯嫻難芯坎皇嗆芏唷?lt;/DIV>

本文闡述的思想:基本上是參考國際國內現有的算法和體制及一些相關的應用實例,并結合個人的思想提出了一套基于公鑰密碼體制和對稱加密技術的解決方案,以確保醫藥審批中電子文本安全傳輸和防止竄改,不可否認等。

2算法設計

2.1AES算法的介紹[1]

高級加密標準(AdvancedEncryptionStandard)美國國家技術標準委員會(NIST)在2000年10月選定了比利時的研究成果"Rijndael"作為AES的基礎。"Rijndael"是經過三年漫長的過程,最終從進入候選的五種方案中挑選出來的。

AES內部有更簡潔精確的數學算法,而加密數據只需一次通過。AES被設計成高速,堅固的安全性能,而且能夠支持各種小型設備。

AES和DES的性能比較:

(1)DES算法的56位密鑰長度太短;

(2)S盒中可能有不安全的因素;

(3)AES算法設計簡單,密鑰安裝快、需要的內存空間少,在所有平臺上運行良好,支持并行處理,還可抵抗所有已知攻擊;

(4)AES很可能取代DES成為新的國際加密標準。

總之,AES比DES支持更長的密鑰,比DES具有更強的安全性和更高的效率,比較一下,AES的128bit密鑰比DES的56bit密鑰強1021倍。隨著信息安全技術的發展,已經發現DES很多不足之處,對DES的破解方法也日趨有效。AES會代替DES成為21世紀流行的對稱加密算法。

2.2橢圓曲線算法簡介[2]

2.2.1橢圓曲線定義及加密原理[2]

所謂橢圓曲線指的是由韋爾斯特拉斯(Weierstrass)方程y2+a1xy+a3y=x3+a2x2+a4x+a6(1)所確定的平面曲線。若F是一個域,ai∈F,i=1,2,…,6。滿足式1的數偶(x,y)稱為F域上的橢圓曲線E的點。F域可以式有理數域,還可以式有限域GF(Pr)。橢圓曲線通常用E表示。除了曲線E的所有點外,尚需加上一個叫做無窮遠點的特殊O。

在橢圓曲線加密(ECC)中,利用了某種特殊形式的橢圓曲線,即定義在有限域上的橢圓曲線。其方程如下:

y2=x3+ax+b(modp)(2)

這里p是素數,a和b為兩個小于p的非負整數,它們滿足:

4a3+27b2(modp)≠0其中,x,y,a,b∈Fp,則滿足式(2)的點(x,y)和一個無窮點O就組成了橢圓曲線E。

橢圓曲線離散對數問題ECDLP定義如下:給定素數p和橢圓曲線E,對Q=kP,在已知P,Q的情況下求出小于p的正整數k??梢宰C明,已知k和P計算Q比較容易,而由Q和P計算k則比較困難,至今沒有有效的方法來解決這個問題,這就是橢圓曲線加密算法原理之所在。

2.2.2橢圓曲線算法與RSA算法的比較

橢圓曲線公鑰系統是代替RSA的強有力的競爭者。橢圓曲線加密方法與RSA方法相比,有以下的優點:

(1)安全性能更高如160位ECC與1024位RSA、DSA有相同的安全強度。

(2)計算量小,處理速度快在私鑰的處理速度上(解密和簽名),ECC遠比RSA、DSA快得多。

(3)存儲空間占用小ECC的密鑰尺寸和系統參數與RSA、DSA相比要小得多,所以占用的存儲空間小得多。

(4)帶寬要求低使得ECC具有廣泛得應用前景。

ECC的這些特點使它必將取代RSA,成為通用的公鑰加密算法。比如SET協議的制定者已把它作為下一代SET協議中缺省的公鑰密碼算法。

2.3安全散列函數(SHA)介紹

安全散列算法SHA(SecureHashAlgorithm,SHA)[1]是美國國家標準和技術局的國家標準FIPSPUB180-1,一般稱為SHA-1。其對長度不超過264二進制位的消息產生160位的消息摘要輸出。

SHA是一種數據加密算法,該算法經過加密專家多年來的發展和改進已日益完善,現在已成為公認的最安全的散列算法之一,并被廣泛使用。該算法的思想是接收一段明文,然后以一種不可逆的方式將它轉換成一段(通常更小)密文,也可以簡單的理解為取一串輸入碼(稱為預映射或信息),并把它們轉化為長度較短、位數固定的輸出序列即散列值(也稱為信息摘要或信息認證代碼)的過程。散列函數值可以說時對明文的一種“指紋”或是“摘要”所以對散列值的數字簽名就可以視為對此明文的數字簽名。

3數字簽名

“數字簽名”用來保證信息傳輸過程中信息的完整和提供信息發送者的身份認證和不可抵賴性。數字簽名技術的實現基礎是公開密鑰加密技術,是用某人的私鑰加密的消息摘要用于確認消息的來源和內容。公鑰算法的執行速度一般比較慢,把Hash函數和公鑰算法結合起來,所以在數字簽名時,首先用hash函數(消息摘要函數)將消息轉變為消息摘要,然后對這個摘

要簽名。目前比較流行的消息摘要算法是MD4,MD5算法,但是隨著計算能力和散列密碼分析的發展,這兩種算法的安全性及受歡迎程度有所下降。本文采用一種比較新的散列算法――SHA算法。

4解決方案:

下面是醫藥審批系統中各個物理組成部分及其相互之間的邏輯關系圖:

要簽名。目前比較流行的消息摘要算法是MD4,MD5算法,但是隨著計算能力和散列密碼分析的發展,這兩種算法的安全性及受歡迎程度有所下降。本文采用一種比較新的散列算法――SHA算法。

4解決方案:

下面是醫藥審批系統中各個物理組成部分及其相互之間的邏輯關系圖:

圖示:電子文本傳輸加密、簽名過程

下面是將醫藥審批過程中的電子文本安全傳輸的解決方案:

具體過程如下:

(1)發送方A將發送原文用SHA函數編碼,產生一段固定長度的數字摘要。

(2)發送方A用自己的私鑰(keyA私)對摘要加密,形成數字簽名,附在發送信息原文后面。

(3)發送方A產生通信密鑰(AES對稱密鑰),用它對帶有數字簽名的原文進行加密,傳送到接收方B。這里使用對稱加密算法AES的優勢是它的加解密的速度快。

(4)發送方A用接收方B的公鑰(keyB公)對自己的通信密鑰進行加密后,傳到接收方B。這一步利用了數字信封的作用,。

(5)接收方B收到加密后的通信密鑰,用自己的私鑰對其解密,得到發送方A的通信密鑰。

(6)接收方B用發送方A的通信密鑰對收到的經加密的簽名原文解密,得數字簽名和原文。

(7)接收方B用發送方A公鑰對數字簽名解密,得到摘要;同時將原文用SHA-1函數編碼,產生另一個摘要。

(8)接收方B將兩摘要比較,若一致說明信息沒有被破壞或篡改。否則丟棄該文檔。

這個過程滿足5個方面的安全性要求:(1)原文的完整性和簽名的快速性:利用單向散列函數SHA-1先將原文換算成摘要,相當原文的指紋特征,任何對原文的修改都可以被接收方B檢測出來,從而滿足了完整性的要求;再用發送方公鑰算法(ECC)的私鑰加密摘要形成簽名,這樣就克服了公鑰算法直接加密原文速度慢的缺點。(2)加解密的快速性:用對稱加密算法AES加密原文和數字簽名,充分利用了它的這一優點。(3)更高的安全性:第四步中利用數字信封的原理,用接收方B的公鑰加密發送方A的對稱密鑰,這樣就解決了對稱密鑰傳輸困難的不足。這種技術的安全性相當高。結合對稱加密技術(AES)和公開密鑰技術(ECC)的優點,使用兩個層次的加密來獲得公開密鑰技術的靈活性和對稱密鑰技術的高效性。(4)保密性:第五步中,發送方A的對稱密鑰是用接收方B的公鑰加密并傳給自己的,由于沒有別人知道B的私鑰,所以只有B能夠對這份加密文件解密,從而又滿足保密性要求。(5)認證性和抗否認性:在最后三步中,接收方B用發送方A的公鑰解密數字簽名,同時就認證了該簽名的文檔是發送A傳遞過來的;由于沒有別人擁有發送方A的私鑰,只有發送方A能夠生成可以用自己的公鑰解密的簽名,所以發送方A不能否認曾經對該文檔進進行過簽名。

5方案評價與結論

為了解決傳統的新藥審批中的繁瑣程序及其必有的缺點,本文提出利用基于公鑰算法的數字簽名對文檔進行電子簽名,從而大大增強了文檔在不安全網絡環境下傳遞的安全性。

本方案在選擇加密和數字簽名算法上都是經過精心的比較,并且結合現有的相關應用實例情況,提出醫藥審批過程的解決方案,其優越性是:將對稱密鑰AES算法的快速、低成本和非對稱密鑰ECC算法的有效性以及比較新的算列算法SHA完美地結合在一起,從而提供了完整的安全服務,包括身份認證、保密性、完整性檢查、抗否認等。

參考文獻:

1.李永新.數字簽名技術的研究與探討。紹興文理學院學報。第23卷第7期2003年3月,P47~49.

2.康麗軍。數字簽名技術及應用,太原重型機械學院學報。第24卷第1期2003年3月P31~34.

3.胡炎,董名垂。用數字簽名解決電力系統敏感文檔簽名問題。電力系統自動化。第26卷第1期2002年1月P58~61。

4.LeungKRPH,HuiL,CK.HandingSignaturePurposesinWorkflowSystems.JournalofSystems.JournalofSystemsandSoftware,2001,55(3),P245~259.

5.WrightMA,workSecurity,1998(2)P10~13.

6.BruceSchneier.應用密碼學---協議、算法與C源程序(吳世終,祝世雄,張文政,等).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2001。

7.賈晶,陳元,王麗娜,信息系統的安全與保密[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1999

8.陳彥學.信息安全理論與實務【M】。北京:中國鐵道出版社,2000p167~178.

9.顧婷婷,《AES和橢圓曲線密碼算法的研究》。四川大學碩士學位論文,【館藏號】Y4625892002。

下面是將醫藥審批過程中的電子文本安全傳輸的解決方案:

具體過程如下:

(1)發送方A將發送原文用SHA函數編碼,產生一段固定長度的數字摘要。

(2)發送方A用自己的私鑰(keyA私)對摘要加密,形成數字簽名,附在發送信息原文后面。

(3)發送方A產生通信密鑰(AES對稱密鑰),用它對帶有數字簽名的原文進行加密,傳送到接收方B。這里使用對稱加密算法AES的優勢是它的加解密的速度快。

(4)發送方A用接收方B的公鑰(keyB公)對自己的通信密鑰進行加密后,傳到接收方B。這一步利用了數字信封的作用,。

(5)接收方B收到加密后的通信密鑰,用自己的私鑰對其解密,得到發送方A的通信密鑰。

(6)接收方B用發送方A的通信密鑰對收到的經加密的簽名原文解密,得數字簽名和原文。

(7)接收方B用發送方A公鑰對數字簽名解密,得到摘要;同時將原文用SHA-1函數編碼,產生另一個摘要。

(8)接收方B將兩摘要比較,若一致說明信息沒有被破壞或篡改。否則丟棄該文檔。

這個過程滿足5個方面的安全性要求:(1)原文的完整性和簽名的快速性:利用單向散列函數SHA-1先將原文換算成摘要,相當原文的指紋特征,任何對原文的修改都可以被接收方B檢測出來,從而滿足了完整性的要求;再用發送方公鑰算法(ECC)的私鑰加密摘要形成簽名,這樣就克服了公鑰算法直接加密原文速度慢的缺點。(2)加解密的快速性:用對稱加密算法AES加密原文和數字簽名,充分利用了它的這一優點。(3)更高的安全性:第四步中利用數字信封的原理,用接收方B的公鑰加密發送方A的對稱密鑰,這樣就解決了對稱密鑰傳輸困難的不足。這種技術的安全性相當高。結合對稱加密技術(AES)和公開密鑰技術(ECC)的優點,使用兩個層次的加密來獲得公開密鑰技術的靈活性和對稱密鑰技術的高效性。(4)保密性:第五步中,發送方A的對稱密鑰是用接收方B的公鑰加密并傳給自己的,由于沒有別人知道B的私鑰,所以只有B能夠對這份加密文件解密,從而又滿足保密性要求。(5)認證性和抗否認性:在最后三步中,接收方B用發送方A的公鑰解密數字簽名,同時就認證了該簽名的文檔是發送A傳遞過來的;由于沒有別人擁有發送方A的私鑰,只有發送方A能夠生成可以用自己的公鑰解密的簽名,所以發送方A不能否認曾經對該文檔進進行過簽名。

5方案評價與結論

為了解決傳統的新藥審批中的繁瑣程序及其必有的缺點,本文提出利用基于公鑰算法的數字簽名對文檔進行電子簽名,從而大大增強了文檔在不安全網絡環境下傳遞的安全性。

本方案在選擇加密和數字簽名算法上都是經過精心的比較,并且結合現有的相關應用實例情況,提出醫藥審批過程的解決方案,其優越性是:將對稱密鑰AES算法的快速、低成本和非對稱密鑰ECC算法的有效性以及比較新的算列算法SHA完美地結合在一起,從而提供了完整的安全服務,包括身份認證、保密性、完整性檢查、抗否認等。

參考文獻:

1.李永新.數字簽名技術的研究與探討。紹興文理學院學報。第23卷第7期2003年3月,P47~49.

2.康麗軍。數字簽名技術及應用,太原重型機械學院學報。第24卷第1期2003年3月P31~34.

3.胡炎,董名垂。用數字簽名解決電力系統敏感文檔簽名問題。電力系統自動化。第26卷第1期2002年1月P58~61。

4.LeungKRPH,HuiL,CK.HandingSignaturePurposesinWorkflowSystems.JournalofSystems.JournalofSystemsandSoftware,2001,55(3),P245~259.

5.WrightMA,workSecurity,1998(2)P10~13.

6.BruceSchneier.應用密碼學---協議、算法與C源程序(吳世終,祝世雄,張文政,等).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2001。

7.賈晶,陳元,王麗娜,信息系統的安全與保密[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1999

篇2

書法中同類書體的融合

在悠久的書法史上,同種書體就存在多種形態。比如,篆書有大篆和小篆之分,其中大篆又分為甲骨文、鐘鼎文、石鼓文;草書分為章草、今草、狂草;楷書按名家來分又有歐體、顏體和柳體等。設計者除了要認清這些書體表面形態的差異外,更重要的是要掌握字體的基本形式,分析字體的細部構造以及了解不同字體的特征,這樣才能為現代漢字藝術的設計開辟更為廣闊的創作空間。

書法中不同書體的融合

這是指各種不同的書體通過書寫者的巧妙書寫組合在同一幅作品當中,強調作品的創新性。不同書體的組合就是不同風格的融合,同時也是隨著時代的前進和審美趣味的提升,對書體的一種創新和探索,能產生一種新的藝術風格與效果。

書法藝術的墨象表現與現代字體設計

書法的墨象美指的是線條以墨象的形式在宣紙或其他載體上呈現的狀態。柔軟的毛筆成為書寫的最合適的選擇,再與紙和墨完美結合,書法便有了濃、淡、干、濕、遲、速等神妙的變化,從單純的技法升華為一種高度的創作藝術,具備了極為豐富的美學內涵?,F代字體設計要充分吸收它的藝術成果,以豐富字體設計的內容,提高字體設計的藝術效果。

1.書法墨色中的濃淡變化

黃賓虹說:“古人墨法妙于用水?!睍ㄖv究濃淡、干濕、蒼潤,使墨色有豐富的變化,這就需要用水去調墨或以墨調水。說到底,對于墨象的追求,主要以行筆用墨的多少,再加上運筆的技巧而呈現濃、淡、濕、潤的微妙變化,最終形成一種墨色美妙變化的樂章。

2.書法墨色中的干枯與濕潤

書法中墨的燥與潤、枯與濕的變化主要體現在行筆速度的慢與快上。宋代姜夔《續書譜•用墨》云:“墨濃則筆滯,燥則筆枯,亦不可知也?!睍腋鶕撟鲿r的實際需要在作品中運用不同的表現手法,運筆遲澀即穩重有力,運筆疾速即飛動勁利,二者的運用要根據書家的心情和作品的需要而定。悲傷和歡喜兩種不同的情景所用的字體應有所區別,比如王羲之的《喪亂帖》與《蘭亭集序》墨色的干枯、濕潤變化大不相同。

書法對現代設計思維的影響

設計在不斷地發展、創新,書法隨著時代的發展也在不斷地創新與演變。設計主要傾向于設計思維的表現,而書法講究“法、形、氣、神”等多方面內在的氣質和外在風格的表現。書法對現代設計的影響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書法的正險取勢和現代設計的動靜表現。書法追求對立統一,講究動靜結合,這也影響到現代設計思維的創新。二是書法虛實的表現和設計空間的表現。王羲之曰:“實處就法,虛處藏神。”這種虛實變化是設計中體現空間的主要表現手法。書法藝術對現代設計思維的影響是深遠的。

篇3

醫藥數理統計方法是藥學專業的基礎課,是數學基礎課中應用性最強的課程,是研究隨機現象的科學方法.它的思考方法與學生過去接觸過的學科不同,因此學習它時需改變以往的思考方式.目前,延邊大學藥學院采用的數理統計教材《醫藥數理統計方法》[1]是衛生部規劃教材(1999年第3版),其內容較為陳舊,方法簡單,特別是隨著計算機的普及與發展及在統計學中的廣泛應用,使原有教材內容處于過時狀態.延邊大學藥學院醫藥數理統計方法課程的教學時間僅為30學時,教師若按教材內容用傳統的教學方法講課,學生較難學到實用的統計知識和方法.為此,延邊大學基礎醫學院數理與計算機教研室在教學中進行了多方面的改革.

1轉變教育觀念

利用現代化學習工具學習當今社會發展所需要的知識是時代的要求,因此應轉變教育思想和更新教育觀念,改變以往的教學方式、學習方式和學習內容,探索適應現代社會、經濟、科技及文化發展的教育觀念和人才培養模式,形成培養適合21世紀所需要人才的教學體系.醫藥院校的數學應以應用為主要目的,應改變以掌握基本知識、基本理論及基本方法為目的的方式,把教學重點轉移到講解數理統計學概念、思考方法、形成及應用背景等,引導學生思考數理統計學的思維特征,理解數理統計學思想,引導學生應用數理統計學方法解決實際問題,以達到學以致用的目的.學好和用好醫藥數理統計學并不需要高深的數學知識,而是要促使學生在學習數理統計學的時候改變思維模式,使學生從醫藥學的形象思維模式向數理統計學的抽象思維和邏輯推斷模式轉變,并結合教材中例題的講解、學生自身實例資料的分析及作業的批閱使學生理解和掌握統計學中的基本概念、基本方法、統計符號及公式等.

2精簡和更新教學內容

在教學內容方面做到突出實用性,適當地減少或減弱概率論部分的理論性和難度,以直觀、趣味和易于理解的方式把概率論作為數理統計的基礎知識加以介紹.在假設檢驗部分注意闡述數理統計方法的思想、應用的背景及應用中所需的條件,重點講解假設檢驗應該如何選取原假設和備擇假設,如何對得出的結論進行合理的解釋;在參數估計部分著重地講解參數估計在實際應用中的重要性、合理性及應用中應注意的問題,區間估計中置信區間的理解及單側置信限在應用中的意義等;在方差分析部分講清楚引進方差分析的意義、假設檢驗的方法對多個總體進行多次t檢驗時的缺點、方差分析應用的條件及合理解釋檢驗結果等;在回歸分析部分注意闡述量與量之間的關系、回歸方程的理論意義及對回歸方程結果在應用中的解釋等.目前SPSS軟件是國際醫學論文中應用最廣泛的統計軟件[2],國內的大部分醫學期刊也要求論文數據統計分析要應用統計軟件處理,統計檢驗結果要用P值來表示,更要求學生了解統計軟件的使用方法,做到正確使用統計軟件.

3互動式的教學方法培養應用、創新型人才

傳統的教學方式是知識傳授型教學,即教師在課堂上灌輸知識,在有限的時間內按教學大綱要求把大量的教學內容盡可能地講授完畢,不能有效地調動學生對學習的主動性,忽視學生應用能力的發展,結果導致學生把主要精力投入到統計計算上,很難有時間去深入分析統計結果.互動式教學方法要求教師在教學中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同時讓學生處于教學的中心,在加強課堂討論的同時,由教員歸納總結,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主動性和創造性.統計學應用能力的培養主要指可正確選擇和應用統計分析方法解決醫藥學科學研究和醫藥工作中的實際問題[3].為了避免學生濫用及錯用統計方法,教師要重點講清各種方法的適用條件及特點.在考試方法上亦采用開卷考試,使學生不再花大量時間去推敲和死記那些復雜的公式,不再難于分清和理解符號及公式.通過幾年來的改革實踐,發現上述教學內容、方法及手段的改革增強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真正體會到數理統計學的內容在醫藥及日常生活中的應用價值,激發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參考文獻]

[1]劉定遠.醫藥數理統計方法[M].第3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1999.20.

篇4

內圓表示利益、中圓代表權利,外圓表示權力。利益是需求、欲望、關切、恐懼:即在不同立場上的人喜歡或者想要的。A俱樂部希望轉會一個運動員到A俱樂部,同時運動員想要去B俱樂部。擁有該運動員的俱樂部的潛在利益是在運動員轉會中獲得可觀的資本收益。運動員的利益可能是去一個國際知名度更高的俱樂部效力。調和相關利益并不是容易的,當利益發生沖突時,必須調查各方的關切,必須產生一個創造性的解決方案,還可能要作出讓步。調和利益最為常見的方法是協商,也就是通過相互溝通達成一致協議。調解或仲裁是另外一種的程序,在這一程序中,由一個第三方來促使雙方達成一致。另一種解決爭議的方式是讓公認的、合法的或正義的條款適用于糾紛解決來裁定誰是正確的。我們認為通過這種法律體系來解決糾紛是我們的權利。有些權利是法律和合同中明文規定的,而其他的一些權利益的調和出現在雙方當事人權利和權力的情景中。一個上訴至法庭的爭議可能的結果能夠幫助界定糾紛談判解決的界限。權利也可以在權力情景中被確定。一方當事人能夠贏得法庭訴訟,但如果裁決沒有得到執行,糾紛仍然沒有終結。糾紛解決的各種方法,即利益、權力、權利,每一種有著不同的代價和益處。

體育領域爭議解決機制的特征

在體育領域,糾紛出現的頻率是很高的。僅僅在足球領域,國際足聯就有208個成員,一共有上千個俱樂部,這些俱樂部有著幾萬或幾十萬的球員。如果僅僅考慮足球領域,我們發現球員與俱樂部之間、俱樂部之間或者他們與國家協會之間出現糾紛的風險是很大的。如何解決這些糾紛呢?可以通過普通的司法程序嗎?我并不認為這是可行的解決方法,原因就是:正義、效率和可及性。在體育共同體以外來解決體育糾紛,可能出現矛盾的裁決、不公平以及法律的不確定性,這些都影響到裁決的有效性、效力和案件裁決的執行。更何況,法院一般是適用國家法,并非體育法,這些都是不可避免的風險。然而,也不應該終結國家協會或國際協會的糾紛解決系統。這就變得十分明顯了,如果糾紛僅僅通過國家法庭處理,或者通過國際體育協會處理,那么就會存在真正的風險,沒有團體會忍受缺乏獨立性而帶來的偏見,國際體育管理規則將得不到統一的遵循。這些情況帶來了一個事實,那就是體育具有特殊性。這種獨特的屬性和全球的視野要求建立一個統一、公正的最高國際體育法庭。在這樣的背景下,國際體育仲裁院(CAS)誕生了。

篇5

【關鍵詞】有線數字電視 整體轉換 問題 對策

有線數字電視整體轉換是一項從模擬到數字的過程,屬于新技術的傳播與應用。在國家政策的呼吁下,很多城市在實踐中探索發展。作為縣級有線數字電視的整體轉換模式,如何能夠結合自身的條件,創造性地進行這項工作,是兼具智慧與技術的活動。現結合城鄉地區有線數字電視整體轉換的情況,探討更好進行這項工作的策略。

一、 縣級有線數字電視整轉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有線數字電視整轉的費用增高

收看電視節目已經成為人們茶余飯后的習慣性生活,收看電視節目的費用在家庭生活中,以前所投入的比例是比較小的,因為它是人們的習慣性消費,好比人們生活中的醋、鹽等。用戶在安裝數字電視后就會面臨兩方面消費的提高。尤其是在縣級城市,數字電視消費的提高勢必會影響安裝的積極性。

1.月基本收視維護費用的提高

在有線數字電視整轉以后在節目的收視質量與類別上確實有些提高,但在費用上大大增加,以我縣而言,改造后城區的用戶基本收費用比原來提高了將近200%左右,以前是38套模擬電視,一年收視費120元,現在數字電視100套,每年300元。從提高幅度上講都是比較高的,屬于跳躍性的增長。人們對此意見很大,有的鄉鎮級家庭在生活上存在一定困難,費用的增高增加了他們的經濟壓力。

2.機頂盒的額外收入

隨著人們興趣與愛好等個性化需求的不斷提高,一個家庭用一臺電視,大家集體欣賞節目的時代已經遠去。一般家庭由老人、年輕人和小孩組成,年齡結構大致分為三個層次,欣賞節目的興趣各有不同,原來的模擬電視可以串接著看,基本能滿足需求。但是數字化改造后,一臺電視機只能安裝一臺機頂盒大大限制了他們的欣賞自由,要安裝二臺以上的數字電視機頂盒來滿足收看電視節目,就必須購買副機,根據目前國家正在執行的統一招標價高清機頂盒則需要在1000元左右才能購買,雙向的機頂盒也要在400元左右,基本型的機頂盒在300元左右,照這樣的標準進行計算,一個家庭想要完全滿足收視需求,機頂盒的費用是一項不小的開支。群眾安裝機頂盒的積極性必然會受到打擊。

(二)遙控器操作性能比較復雜

以前我們在對電視節目進行收看時只需要一個電視遙控器就能解決收看電視節目的問題。在進行有線數字電視整轉以后,收看電視節目比較繁瑣,首先它在遙控器的設備上又增加了一個遙控器。需要用原電視的遙控器打開電視開關,再打開機頂盒開關,然后用目前的機頂盒遙控器進行節目的轉換等需要的步驟太多。這對于年邁的老人和幼小的孩子而言是比較復雜的。經過對各地有線數字電視整轉以后的投訴問題進行分析,發現大多是對遙控器的使用比較繁瑣有一定的意見。

(三)關閉模擬電視信號阻力重重

國家廣電總局結合實際情況,做出重要部署,為保證電視整換工作的順利開展,作出重要要求。即在進行“模擬轉數字”的過程中,不得強制進行數字整改,在過渡期間要至少保留六套以上的節目,給不愿進行數字整改的群眾收看??v覽大局數字整改結果良好,我國的大部分地域已經按照國家規定進行了整改。但是還有一部分群眾對此持有意見,但是也不是沒整改的可能,需要一段時間的過度。總結成功經驗,我們不難看出,中央決策高瞻遠矚,保留必要的六套節目給不愿整改的群眾收看,是實現整體順利整改的重要基礎,如果關閉這六套節目的模擬信號,那阻力勢必加大,電視整轉工作就無法快速有效推廣,勢必形成“拉鋸”的局面。相對于縣級城市的電視整改而言,上面已經提到過各方面費用比以前觀看模擬信號的費用有了大幅度的提高,群眾對此有一定意見,在整換中有些阻力也是自然的。但是如果強制性的關閉模擬信號必然會引起群眾的上訪,不關閉模擬電視信號,有線數字電視對家庭條件一般的用戶就沒有吸引力,推廣的難度可想而知。

二、解決好縣級數字化整改對策

(一)打好基礎,做好宣傳

縣級廣電部門是整體轉換工作的實施主體,在做好這項工作之前要積極籌備,科學分工。在數字電視的硬件基礎設施建設方面要科學的考察,建設一個可靠有線數字電視分前端,后期把節目監看中心、服務大廳和用戶呼叫中心等硬件設施建設做好,做到位。為數字整換打好基礎。另一方面要做好數字整換的宣傳性動員工作,積極依靠政府、社會的力量,因地制宜的采取各種靈活性的措施進行宣傳。

1.充分利用媒體的力量

充分的利用好電視臺、廣播臺、政務網以及戶外廣告等,宣傳數字電視整改的優勢與必要性。讓群眾即明白我國發展數字電視的政策與法規,又能讓群眾了解它在欣賞電視節目上的優勢,以及此項工作的重要意義。

2.入戶積極宣傳

要積極的通過社區委員會、街道辦事處等,依靠分發或者夾報派送等方式,向廣大的用戶宣傳數字整體轉換的優勢與實用性,向用戶進行細致入微的調查與親切溫和的介紹。我縣使用的是,先向整改的小區用戶進行摸底調研,看看用戶對此項工作的反應,覺得成熟后,向小區每單元張貼告示,告知整改的時間及具體的辦法步逐。

(二)策劃與營銷

整體的策劃工作也是相當重要的,我們要對數字電視服務大廳與流動的安裝點進行營銷型的整體包裝,打造出濃厚的整轉氛圍。對整改工作進行宣傳性的營銷造勢,讓群眾知道,這是潮流所趨,不可避免。還要通過整換送好禮,及早加入,及早享受節目禮包等方式加大數字電視的關注度與吸引力,推動整換工作的進行。

(三)科學部署,措施到位

營銷組織的工作能力、素質高低以及服務質量都與數字電視整換工作的順利開展有著重要的關系。所以在營銷工作的組織方面必須任務明確、步驟科學、價格合理,一切部署遵從實際,循序漸進的實現。在模擬的電視信號關閉以前縣級的電視臺會以維持穩定為主,不會在短時間內關閉模擬信號,但是模擬信號不關閉勢必會與數字信號相互干擾影響收看,為此必須要有一定的措施。我縣使用的是三天停送38套模擬信號,6套模擬信號照送。

1.利用電視媒體在屏幕宣傳播出,對此工作予以解釋,讓用戶有收看數字 電視的意識。2.對數字整換工作要遵從一定的規律,分片分區進行或者先試點后推廣的進行,平穩有序的推進數字電視轉換的實現,減少投訴事件的發生。3.加強隊伍建設,提高隊伍素質,上崗人員必須具有專業的數字整換知識,上崗之間必須要經過專業的知識培訓與考核。

三、結語

數字電視整改是關系到群眾精神生活提高和政府工作的一件大事。雖然在縣級整改中還存在著這樣和那樣一些問題,但是隨著時間推移必然是大勢所趨。為保證整換工作的順利進行,縣級廣電單位必須在穩定的基礎上,立足實際、循序漸進的完成整換工作的重任。

參考文獻:

[1] 金偉. 武漢廣電數字電視整體轉換傳輸技術方案. 有線電視技術,2009(1).

篇6

1)生物學、化學、物理學占據上海自然科學領域科技發展與學科建設的主導地位。

上海自然科學領域中生物學、化學、物理學分別名列前三位,占據上海自然科學領域學科發展的主導地位。排在后面的依次為信息與系統科學、地學、數學、天文學和力學。除生物學、化學、物理學三個學科科技發展的主成分得分為正外,其他五個學科科技發展的主成分得分均小于零,表明上海自然科學領域的多數學科的科技發展低于整體水平(見表1)。

表1 上海自然科學領域學科發展的綜合評價

投入

產出

綜合

排序

生物學

1.7461

0.98206

1.79619

1

化學

0.87113

1.18576

0.83031

2

物理學

0.81642

1.32005

0.76775

3

信息與系統科學 -0.41952 -0.77932 -0.37558 4

地學

-0.54201 -0.6447

-0.52783 5

數學

-0.71232 -0.20092 -0.7645

6

天文學

-0.88765 -1.14172 -0.84543 7

力學

-0.87214 -0.7212

-0.8809

8

2)上海自然科學領域的科技發展與學科建設在全國具有明顯優勢,但與北京差距明顯。

在自然科學學科中,上海除地學外,其他學科國際科技論文數均進入前三名,其中數學、力學、物理學、化學、天文學、生物學六個學科在大陸排名第二(僅次于北京),信息與系統科學國際科技論文數排在北京、湖南之后,名列第三(見表2)。雖然上海自然科學領域各學科國際科技論文數均位居前列,但與北京相比,差距明顯,特別值得注意的是除天文學外,上海其他學科國際科技論文數均不足北京的1/2。在國內科技論文方面,上海自然科學領域中的力學、物理學、化學、信息與系統科學、天文學和生物學有明顯優勢,數學與地學國內科技論文未能進入前三名(見表2)。特別值得注意的是除數學外,上海其他學科國內科技論文均不足北京的1/2。

表2 2001年自然科學領域各學科國際國內前三名地區

國際論文

國內論文

第一名 第二名 第三名 第一名 第二名 第三名

數學

北京 上海 江蘇

北京 江蘇 湖北

力學

北京 上海 陜西

北京 上海 陜西

信息與系統科學 北京 湖南 上海

北京 湖北 上海

物理學

北京 上海 江蘇

北京 上海 安徽

化學

北京 上海 江蘇

北京 上海 江蘇

天文學

北京 上海 江蘇

北京 江蘇 上海

地學

北京 湖北 江蘇

北京 江蘇 湖北

生物學

北京 上海 湖北

北京 廣東 上海

資料來源:2001年度中國科技論文統計與分析(年度研究報告),中國科學技術信息研究所,2002,23-24。

3)知識流動不足、系統失靈是制約上海自然科學領域科技發展與學科建設的瓶頸。

科技發展與學科建設的效率,就其實質而言,是新的知識在一個系統中創造、流動和利用的效率。它取決于諸創新要素的創新動力、能力和互相之間相互作用的效率。而決定創新要素的創新動力、能力和互相作用則取決于經濟科技制度的安排,政策體系的設計,基礎設施建設的水平和創新文化的氛圍。建設知識創新體系,提升學科建設與科技發展能力的關鍵是通過制度、政策和環境的作用,提高創新各要素的創新動力、能力和達到創新目標的要素間的互動。從本質上看,創新體系是由存在于企業、政府和學術界的關于科技發展方面的相互關系與交流所構成的。在這個系統中,相互之間的互動作用直接影響著創新的成效和整個經濟體系。創新體系的核心內容是科學技術知識的循環流轉。表3所示上海自然科學領域R&D項目按項目合作單位分組情況,2/3左右的項目為獨立完成,表明知識流動不足、系統失靈成為制約上海自然科學領域科技發展與學科建設的瓶頸,如何采取有效措施加速知識流轉、戰勝科技發展與學科建設中的系統失靈是上海自然科學領域知識創新體系建設面臨的長期任務。

表3 上海自然科學領域R&D項目按項目合作單位分組情況

項目數 項目參加人員全時當量 科學家和工程師 項目經費支出

與境外機構合作

114

343

275

5122

與國內高校合作

127

305

221

7258

與國內獨立研究院所合作

107

243

177

2526

與境內注冊外商獨資企業合作 38

127

118

2360

與境內注冊其他企業合作

915

2103

1895

25427

獨立完成

2545

4408

2707

32311

其他

26

124

102

1384

資料來源:上海市全社會R&D資源清查工作小組。上海市R&D清查數據匯編,2001,72。

2 上海工程與技術領域科技發展的學科結構與績效評價

1)學科在國內的比較優勢。

在工程與技術科學領域20個學科的國際科技論文排名中,北京包攬了20個學科的第一名,上海只有材料科學、冶金與金屬學、機械與儀表、動力與電氣、電子通訊與自動控制、計算技術、化工、土木建筑、交通運輸9個學科排名第二(僅次于北京),上海能源科學技術和環境工程兩個學科國際論文排名第三(見表4)。

表4 2001年工程與技術科學領域各學科國際國內前三名地區

國際論文

國內論文

第一名 第二名 第三名

第一名 第二名 第三名

工程與技術基礎學科 北京 河北 山西

北京 陜西 江蘇

測繪科學技術

北京 四川 陜西

北京 湖北 江蘇

材料科學

北京 上海 遼寧

北京 上海 陜西

礦山工程技術

北京 江蘇 湖南

北京 湖南 江蘇

冶金、金屬學

北京 上海 遼寧

北京 遼寧 上海

機械、儀表

北京 上海 陜西

北京 江蘇 陜西

動力與電氣

北京 上海 江蘇

北京 湖北 陜西

能源科學技術

北京 湖北 上海

北京 山東 黑龍江

核科學技術

北京 安徽 四川

北京 四川 甘肅

電子、通信與自動控制 北京 上海 陜西

北京 陜西 上海

計算技術

北京 上海 江蘇

北京 江蘇 上海

化工

北京 上海 湖北

北京 江蘇 上海

輕工、紡織

上海 北京 四川

北京 廣東 上海

食品

北京 江蘇 廣東

廣東 浙江 江蘇

土木建筑

北京 上海 江蘇

北京 上海 江蘇

水利

北京 湖北 江蘇

湖北 北京 江蘇

交通運輸

北京 上海 江蘇

北京 上海 湖南

航空航天

北京 陜西 黑龍江

北京 陜西 江蘇

環境

北京 江蘇 上海

北京 江蘇 上海

安全科學技術

北京 湖南 安徽

北京 湖南 江蘇

資料來源:2001年度中國科技論文統計與分析(年度研究報告),中國科學技術信息研究所,2002,23-24。

在工程與技術科學領域20個學科國內科技論文排名中,北京有18個學科排名第一,只有食品和水利分別由廣東和湖北名列第一,而上海只有9個學科進入前3名,其中材料科學、土木建筑、交通運輸3個學科名列第二,冶金與金屬學、電子通信與自動控制、計算技術、化工、輕工與紡織、環境工程名列第三(見表3)。

2)上海工程與技術科學領域科技發展與學科建設占主導地位的學科。

上海工程與技術科學領域中占據科技發展主導地位的8個學科依次是電子通信與自動控制、機械與儀表、航空航天、材料科學、化工、計算技術、動力與電氣、交通運輸。上海工程與技術科學領域科技發展最為薄弱的5個學科是測繪科學與技術、水利、礦山工程技術、安全科學技術和食品。特別值得注意的是2/3的學科科技發展的主成分得分小于零,表明上海工程與技術科學領域60%的學科科技發展低于平均水平(見表5)。

表5 上海工程與技術科學領域學科發展的綜合評價

投入

產出

綜合

排序

電子、通信與自動控制

2.93105

2.48946

2.96681 1

機械、儀表

1.38674

0.06872

1.29458 2

航空航天

1.16586

-0.81414 0.98384 3

材料科學

0.57576

1.29195

0.67626 4

化工

0.61197

0.94682

0.66216 5

計算技術

0.35117

1.86971

0.51358 6

動力與電氣

0.49477

0.42028

0.50252 7

交通運輸

0.45473

-0.19787 0.40005 8

土木建筑

-0.32659 0.6906

-0.23377 9

工程與技術基礎學科

-0.26822 -0.66067 -0.31811 10

冶金、金屬學

-0.46472 0.25968

-0.40773 11

輕工、紡織

-0.46716 -0.475

-0.47954 12

環境

-0.69617 -0.31043 -0.67619 13

核科學技術

-0.72349 -0.79265 -0.75082 14

能源科學技術

-0.79072 -0.50098 -0.78198 15

食品

-0.76882 -0.90066 -0.80184 16

安全科學技術

-0.81005 -0.84276 -0.83462 17

礦山工程技術

-0.8642

-0.85314 -0.88633 18

水利

-0.89218 -0.8347

-0.91028 19

測繪科學技術

-0.89975 -0.85423 -0.91858 20

3)上海工程技術領域科技論文產出與北京差距懸殊。

在工程與技術科學領域國際科技論文方面,上海排在前3名的11個學科中,除材料科學與土木建筑兩個學科外,冶金與金屬學、機械與儀表、動力與電氣、電子通信與自動控制、計算技術、化工、交通運輸、能源科學技術和環境工程9個學科的國際科技論文數均不足北京的1/2。

在工程與技術科學領域國內科技論文方面,上海進入前3名的9個學科,除材料科學、輕工與紡織兩個學科外,土木建筑、交通運輸、冶金與金屬學、電子通信與自動控制、計算技術、化工、環境工程等7個學科國內科技論文均不足北京的1/2。

4)加強產學研合作、戰勝系統失靈是上海工程技術領域科技發展與學科建設面臨的基本任務。

表6所示上海工程技術領域R&D項目按項目合作單位分組情況,70%左右的項目為獨立完成,表明知識流動不足、系統失靈成為制約上海工程技術領域科技發展與學科建設的瓶頸,如何采取有效措施加強產學研合作、戰勝系統失靈是上海工程技術領域科技發展與學科建設面臨的基本任務。

表6 上海市工程與技術科學領域R&D項目按項目合作單位分組情況

項目參加人

項目數 員全時當量 科學家和工程師 項目經費支出

與境外機構合作

201

3341

2169

74523

與國內高校合作

437

1762

1415

21865

與國內獨立研究院所合作

644

3021

1745

24587

與境內注冊外商獨資企業合作 94

854

608

19073

與境內注冊其他企業合作

1431

4551

3454

52744

獨立完成

6934

22836

15879

219665

其他

293

1592

1198

10703

資料來源:上海市全社會R&D資源清查工作小組。上海市R&D清查數據匯編,2001,75。

3 上海農業科學領域科技發展的學科結構與績效評價

1)農學和水產學占據上海農業科學領域中科技發展與學科建設的主導地位。

上海農業科學領域中占據科技發展主導地位的學科是農學和水產學,林學、畜牧與獸醫科學相對薄弱(見表7)。

表7 上海農業科學領域學科發展的綜合評價

投入

產出

綜合

排名

農學

1.21943

1.45978

1.26327

1

水產學

0.28854

-0.26992

0.2164

2

畜牧、獸醫科學 -0.3714

-0.38479

-0.37749 3

林學

-1.13657

-0.80507

-1.10218 4

2)上海農業科學領域各學科與國內先進地區有相當差距。

在農業科學領域4個學科國際科技論文排名中,北京的農學和林學、甘肅的畜牧獸醫、湖北的水產學國際科技論文排名第一,上海在農業科學領域各學科國際科技論文無一進入前3名(見表8)。在農業科學領域4個學科國內科技論文排名中,北京的農學、浙江的林學,江蘇的畜牧獸醫、山東的水產學國內科技論文排名第一,上海在農業科學領域各學科國內科技論文無一進入前3名(見表8)。無論是國際科技論文、還是國內科技論文,上海農業科學領域各學科與國內先進地區都有相當大的差距。

表8 2001年農業科學領域各學科國際國內科技前三名地區

國際論文

國內論文

第一名 第二名 第三名

第一名 第二名 第三名

農學

北京

浙江

江蘇

北京 江蘇 浙江

林學

北京

黑龍江 安徽、福建、 浙江 北京 福建

廣東、陜西

畜牧、獸醫科學 甘肅

云南

北京

江蘇 北京 甘肅

水產學

湖北

山東

廣東

山東 廣東 福建

資料來源:2001年度中國科技論文統計與分析(年度研究報告),中國科學技術信息研究所,2002,23-24。

4)知識流動不足是上海農業科學領域科技發展與學科建設相對薄弱的重要原因。

表9所示上海農業科學領域R&D項目按項目合作單位分組情況,64%的項目為獨立完成,表明知識流動不足是上海農業科學領域科技發展與學科建設相對薄弱的重要原因,如何采取有效措施加強產學研合作、戰勝系統失靈是加強上海農業科學領域科技發展與學科建設面臨的重要任務。

表9 上海農業科學領域R&D項目按項目合作單位分組情況

項目數 項目參加人員全時當量 科學家和工程師 項目經費支出

與境外機構合作

24

46

38

229

與國內高校合作

25

72

45

613

與國內獨立研究院所合作

48

86

68

442

與境內注冊外商獨資企業合作 2

5

4

18

與境內注冊其他企業合作

69

124

99

506

獨立完成

312

420

269

3716

其他

9

8

3

25

資料來源:上海市全社會R&D資源清查工作小組。上海市R&D清查數據匯編,2001,73。

4 上海醫藥科學領域科技發展的學科結構與績效評價

1)上海醫藥科學領域科技發展與學科建設在全國具有明顯優勢,但與北京仍有相當差距。

在醫藥科學領域6個學科國際科技論文排名中,北京的預防醫學、基礎醫學、臨床醫學、中醫學四個學科排名第一,上海的藥物學和特種醫學兩個學科排名第一。此外,上海的基礎醫學、臨床醫學排名第二,中醫學排名第三(見表10)。在醫藥科學領域國際科技論文方面,上海除藥物學和特種醫學外其他4個學科與北京均有一定的差距。

表10 2001年醫藥科學領域各學科國際國內前三名地區

國際論文

國內論文

第一名 第二名

第三名 第一名 第二名 第三名

預防醫學 北京 浙江、廣東

北京 廣東 上海

基礎醫學 北京

上海

廣東

北京 廣東 上海

藥物學

上海

北京

江蘇

北京 廣東 上海

臨床醫學 北京

上海

廣東

北京 廣東 上海

中醫學

北京

云南

上海、江蘇 北京 廣東 江蘇

特種醫學 上海

北京

廣東

北京 陜西 上海

資料來源:2001年度中國科技論文統計與分析(年度研究報告),中國科學技術信息研究所,2002,23-24。

國內科技論文排名中,北京包攬了6個學科國內科技論文的第一,上海除中醫學國內科技論文未進入前三名外,預防醫學、基礎醫學、藥物學、臨床醫學和特種醫學國內科技論文均排名全國第三(見表11)。在醫藥科學領域國內科技論文方面,上海6個學科與北京均有一定的差距,特別值得注意的是中醫學和特種醫學國內科技論文不足北京的1/2。

表11 上海醫藥科學領域學科發展的綜合評價

投入

產出

綜合

排名

臨床醫學

1.495

1.583

1.56579 1

藥學

0.89727

-0.15227 0.79183 2

基礎醫學

-0.33507 0.84777

-0.246

3

中醫學與中藥學

-0.21555 -0.8431

-0.27284 4

預防醫學與衛生學

-0.69136 -0.64275 -0.70052 5

軍事醫學與特種醫學 -1.1503

-0.79264 -1.13826 6

2)上海醫藥科學領域中占據科技發展主導地位的學科是臨床醫學和藥學。

上海醫藥科學領域中占據科技發展主導地位的學科是臨床醫學和藥學,中醫學與中藥學、基礎醫學、預防醫學與衛生學、軍事醫學與特種醫學科技發展相對薄弱。

3)知識流動不足是影響上海醫藥科學領域科技發展與學科建設的制約因素。

表12所示上海醫藥科學領域R&D項目按項目合作單位分組情況,85%的項目為獨立完成,表明知識流動不足是上海醫藥科學領域科技發展與學科建設相對薄弱的重要原因,如何采取有效措施加強產學研合作、戰勝系統失靈是加強上海醫藥科學領域科技發展與學科建設面臨的重要任務。

表12 上海醫藥科學領域R&D項目按項目合作單位分組情況

項目參加人

項目數 員全時當量 科學家和工程師 項目經費支出

與境外機構合作

37

124

114

7510

與國內高校合作

142

258

170

1607

與國內獨立研究院所合作

113

234

171

1921

與境內注冊外商獨資企業合作 6

10

7

119

與境內注冊其他企業合作

97

195

166

2343

獨立完成

3074

4857

3192

20038

其他

139

125

篇7

健全組織 為科協工作增添活力

公司科協作為社會群團體組織,會員是其存在的基礎。由于公司是按照現代企業管理制度運行,各崗位工作人員日常工作較為繁忙,發展公司科協會員存在一定的客觀難度。2010年以來,楊華多次積極向公司董事會及各級領導匯報科協對公司創新發展的作用,取得了公司領導的支持。他又組織科協工作人員發展各部門科技人員加入公司科協,經近半年的努力,經注冊登記的公司科協會員208人,其中新發展會員158人。同時會員基本信息全部納入了新建立的會員信息數據庫進行管理。新會員的加入,擴大了科協組織的隊伍,為科協開展各項工作提供了保障,增添了活力。

講理想 積極開展思想工作建設

為認真貫徹關于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建設創新型國家的戰略部署和系列講話精神,進一步引導廣大科技工作者爭做技術創新的先鋒和樂于奉獻的楷模,營造群眾性科技創新活動的良好氛圍,凝聚科技創新力量,展現科技工作者的“科技夢”,從而實現輝煌的中國夢作出更大的貢獻,公司科協把“講理想、比貢獻”宣傳教育活動作為一項重要內容來抓,讓廣大科技工作者在活動的參與分享中激發對“中國夢”、“科技夢”的熱情向往,通過小年“講”、大年“比”,形成“講理想、比貢獻”活動的創新長效機制;把活動作為發掘先進人物和典型事跡的良好契機,擴大“講理想、比貢獻”活動在公司及廣大科技工作者中的影響力。

實施有效的激勵機制 強化“講理想、比貢獻”活動成效

為增強公司整體創新氛圍,在楊華的主持下,先后組織修訂了漢森制藥《科技成果獎勵辦法》、《優秀科技論文評選及獎勵辦法》、《“講理想、比貢獻”活動表彰獎勵辦法》、《科學技術獎獎勵辦法》等一系列有關科技工作獎勵的規章制度,并經公司董事會通過。這些規章制度加大了對科技人員的獎勵力度,極大地調動了廣大科技工作者努力鉆研技術,積極參與以科技創新項目為重點的“講理想、比貢獻” 活動的主動性、積極性和創造性。

近四年來公司“講理想、比貢獻”活動立項項目累計達到65項,其中獲得新藥臨床批件1件和生產批件1件;獲得各級政府科研課題13項(其中國家973計劃項目1項、國家重大新藥創制專項項目2項、國家發改委高技術示范項目1項、科技部科技人員服務企業行動計劃1項、科技部中小企業技術發展基金項目1項、國家火炬計劃項目1項),累計獲政府科研經費資助1700萬元;有關成果獲得中華中醫藥學會科技技術獎1項、湖南省科技進步一等獎1項、湖南省十佳惠民科技成果1項、益陽市科技進步一等獎1項;專利申報數12項,專利授權數6項,2項獲湖南省重點發明專利;技術革新16項,創造經濟效益累計達到5000多萬元;重大成果“自動化生產集成控制技術”已運用于口服液及膠囊新生產線建設,預計正式投產后年新增產值5億元以上。通過“講理想、比貢獻”活動,為企業帶來較大經濟效益。楊華被評為2014―2015年全國“講理想、比貢獻”活動優秀組織者。

著力搭建創新平臺 積極開展學術交流活動

漢森制藥通過發展建設,先后獲批“湖南省高校創新藥物產學研合作示范基地”、“湖南省消化道藥物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數字中醫藥協調創新中心”等創新平臺。公司還與中南大學、湖南中醫藥大學、湖南省中醫藥研究院等高校和省內科研院所建立了緊密的產學研伙伴關系,為企業科技人員學習高校和省內科研院所先進前沿技術提供了多渠道的平臺。

漢森制藥科協每年舉辦公司科技論文比賽活動,并對征集的科技論文,按公司《優秀科技論文評選及獎勵辦法》文件規定進行等級評定,年底進行表彰獎勵。為了鼓勵和幫助科技人員積極參與學術交流活動,楊華組織專業人員對征集到的論文逐篇進行認真審閱,對內容較好的論文,提出修改意見,主動聯系作者進行修改,并積極向國家級學術刊物和學術團體召開的專業學術交流會推薦優秀論文。通過比賽活動,先后在《Chemical Research in Chinese Universities》、《Pharmaceutical biology》、《中國醫藥工業雜志》、《華西藥學雜志》、《中國中藥雜志》、《中國實驗方劑學雜志》、《中國藥業》、《中南藥學》等國際、國內重點期刊20余篇,參加行業學術交流會50多人次,并獲得湖南省優秀學術論文二等獎一項、益陽市第一屆自然科學優秀學術成果一等獎、益陽市優秀論文一項。

圍繞提高科技人員素質 組織開展“傳幫帶”活動

篇8

2011年3月18日,“中華醫學論文獎”(風濕免疫領域)扶他林杯第一次專家評審工作會議于北京諾富特和平賓館圓滿舉行。會議由中華醫學會雜志社游蘇寧社長、“中華醫學論文獎”風濕免疫領域評審組組長栗占國教授主持,來自北京協和醫院、北京大學人民醫院、上海仁濟醫院、四川華西醫院、湖南湘雅醫院等全國各地的風濕免疫領域核心專家、醫學核心期刊主編、編審等二十余人匯聚一堂,對“中華醫學論文獎”的評審流程、評審制度、評審標準進行了深入研討與交流。

“中華醫學論文獎”評選活動由中華醫學會發起并主辦,是我國醫學論文的專屬獎項,2011年是中華醫學論文獎啟動年、風濕免疫領域是“中華醫學論文獎”2011年度首批開展的學科、本次會議是風濕免疫領域的第一次專家工作會議。游蘇寧社長宣布了“中華醫學論文獎”(風濕免疫領域)扶他林杯專家評審組聘任決定,并在致辭中對該獎項評選活動的背景及意義作了深入闡述:首先, “中華醫學論文獎”評選活動的展開,將在醫學領域樹立學術論文典范,引導高水平研究論文投向國內優秀期刊。近年來,我國醫藥衛生期刊論文的整體水平有了顯著提高,“中華醫學論文獎”的設立,將會進一步提升我國醫學期刊論文的質量與影響力,通過評審表彰機制,樹立優秀論文典范,鼓勵具有較高學術影響力的優秀、原創作品在國內高水平的期刊上發表。其次,可以凈化學術氛圍,規避模仿、抄襲、剽竊等學術創作上的不良風氣。本著提倡原創、表彰創新、激勵貢獻的宗旨,將會逐步在行業內樹立并宣揚原創、科學、務實的醫學論文創作觀,為推動我國醫學期刊向高水準方向邁進做出貢獻。

“中華醫學論文獎”的評選將會分學科領域、分年度逐步鋪開,各學科領域設立“醫文影響力提名獎”、“醫文影響力獎”、“醫文創新獎”、“醫文貢獻獎”、“醫文典范獎”等獎項?!搬t文影響力提名獎”由萬方數據根據論文的綜合影響力客觀評價指標如論文的被引指數、非相似指數等評價篩選產生;其他獎項采取專家隨機分組、交叉評審、推薦與投票復議的方式產生。萬方數據股份有限公司醫藥事業部總經理張秀梅出席本次會議,并對此項目提供技術支持。本次活動的成功組織與實施將為在其他學科的推廣應用積累寶貴經驗。

栗占國組長主持會議,介紹了“中華醫學論文獎”的評審工作流程,專家評審工作制度。他強調,“中華醫學論文獎”的評審要堅持公平、公正、公開、公信的原則,全程接受專家、讀者、作者的監督;專家推薦或舉報要書面提交的理由,經評審復議會專家集中討論,確定獲獎名單。最后,栗占國教授對“中華醫學論文獎”(風濕免疫領域)扶他林杯2011年評審工作做出了具體部署。

篇9

1對象與方法

1.1資料來源

研究資料為河南中醫學院1997年-2006年中醫內科學專業畢業生的碩士學位論文207篇。

1.2調查內容

調查的主要內容包括:學位類型、論文名稱、關鍵詞、論文類別、中醫經典引用、西醫知識運用、實驗動物選用、實驗方法應用、檢測指標、統計學方法選用、統計軟件應用、參考文獻。

1.3調查方法

按照調查內容設計《河南中醫學院中醫內科學專業碩士學位論文調查表》,組織已畢業留校的研究生進行專門培訓后,對每篇學位論文進行閱讀,按照調查表內容逐條歸類。所采集信息匯總后采用頻次法進行數據處理。

2調查情況

2.1學位類型、論文類別、實驗方法調查統計結果

需要說明的是這3項統計中學位類型分為醫學科學學位和臨床醫學專業學位;論文類別分為實驗研究與臨床研究;實驗方法由于醫學研究中具體實驗方法很多,比如血脂的檢測、肝功能的檢測、血細胞檢測、形態學觀察以及現代新技術放射免疫法、DNA檢測、白介素的測定等等統計非常難,但都可以歸類為定性和定量,定性指形態學、病理切片觀察、心電圖等為定性研究,定量指對某些檢測指標的測定,有量的概念,兩者都具備的為綜合研究。經統計處理,學位類型、論文類別、實驗方法調查統計情況見表1。

2.2引用中醫經典及西醫知識運用情況

由于中醫經典著作數量較多,因此研究生的學位論文在引用中醫古典醫籍方面相對來說也十分豐富,我們對引用頻次相對較高的中醫經典(8%以上)進行統計,見表2。

西醫知識運用相對集中,所列內容全部統計,具體統計結果見表3。

2.3實驗動物選用情況

從論文選用實驗動物來看,常見的有SD大鼠、Wistar大鼠、NIK大鼠、新西蘭兔,除此外還有豚鼠、狗等。

2.4學位論文參考文獻引用情況

參考文獻的引用是學位論文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判斷論文質量的重要指標之一。對碩士學位論文的引文進行分析,可以反映其研究起點和基礎,同時可以評價研究生的文獻資料檢索能力。顯示通過對中醫內科學專業207篇學位論文的調查分析顯示,引文數量不太均衡,平均每篇學位論文引用參考文獻在50篇左右。從引文語種上看主要集中在中文、英文、日文3種,比例分別為83%、16.7%、0.3%。

2.5實驗方法應用情況

從統計情況看1999年以前的學位論文在實驗研究中選用的檢測方法與指標較為單一,主要是常規項目如血常規、肝功能、血液流變學、形態學等檢測,所用設備多為光學顯微鏡、普通病理切片機、心電圖機、超聲波等。2000年后的研究方法逐漸豐富,免疫組化、細胞培養、基因檢測等先進的檢測技術與設備得到了應用。

2.6統計學方法應用情況

從統計結果看應用的最多的統計方法為t檢驗、方差分析,其他統計方法依次為u檢驗、χ2檢驗、秩和檢驗、Ridit分析等;從統計軟件的運用上看2001年前應用的統計軟件集中在SPSS8-SPSS10,較低的版本,2001年后統計軟件集中在SPSS10~13,這與軟件開發有關,功能增加,應用更先進。近年來也有部分采用SAS等軟件統計處理。

3結果分析

3.1中醫基礎理論知識扎實全面

調查的中醫內科專業碩士研究生論文引用了大量中醫古典醫籍文獻,反映了研究的廣度與深度,這與河南中醫學院加強研究生中醫古典醫籍的教學分不開。引用的古典醫籍主要為《黃帝內經》《丹溪心法》《景岳全書》《神農本草經》《金匱要略》《本草綱目》《醫林改錯》《傷寒論》等居多,其次《臨證指南醫案》《醫學心悟》《醫學衷中參西錄》《名醫別錄》《藥性論》《日華子本草》等也有較多引用,反映了我院研究生對中醫古典醫籍的重視程度。

3.2醫學知識進一步提高

研究結果顯示研究生的西醫知識隨著現代醫學科學的發展得到逐步提高,反映了研究生注重學習、吸收先進的科學技術方法,緊跟時代步伐。比如2000年前研究生的學位論文的研究方法主要采用藥理學、生物化學、病理學、生理學、免疫學的知識進行研究;2000年后隨著分子生物學、基因技術、免疫組化技術的出現,這些方法在學位論文中已得到廣泛應用。

3.3注重查閱外文文獻

引用參考文獻的語種分析,是對研究生外語程度和論文吸收國內外科研成果能力的判斷。研究結果顯示,近幾年研究生畢業論文引用外文文獻逐漸增多,這反映研究生能夠及時了解國外醫學科學的研究動態,并運用于自己的研究中,使中醫藥的科學研究減少或避免低水平的重復,而且能及時吸收國內外的最新研究成果,提高中醫藥的研究水平。

3.4注重臨床醫學科學研究

1998年我國對醫學學位類型進行了調整,臨床醫學研究生設置了醫學科學學位和醫學專業學位兩種類型。由于學位類型的不同其培養目標也不同,醫學專業學位主要是培養高級中醫藥臨床應用型人才,論文要求與科學學位也不盡相同。中醫內科學專業研究生的學位論文多為臨床研究,如證候學研究、中醫藥治療臨床研究等。從調查情況看研究生的臨床設計能力有了較大的提高,臨床研究方案的設計大多采用了隨機對照法,部分設計還采用了盲法??蒲兴健⒄撐馁|量得到了進一步的提高。

4結論與建議

4.1研究生的課程設置應不斷更新

研究生的中醫古典醫籍引用雖然很多,但在應用古典醫籍說明有關問題上有些牽強,闡述得不夠清晰。這可能與研究生對古典醫籍的理解不夠透徹有關,因此需要進一步培養研究生閱讀、理解、掌握古典醫籍的能力,體現在課程教學上應加強古典醫籍的教學。同時還要開設傳統哲學、語言學、文學等課程,加強對研究生人文素質的培養,提高研究生的人文素質和中醫文化底蘊。

4.2實驗設計應體現研究的科學性和先進性

保證實驗結果的準確、重復性的前提是科學合理的實驗設計。在本次調查的論文中存在一些實驗設計方案不合理的現象。比如臨床設計中病人的納入標準、排除標準不合理;對照組的選擇不科學;實驗因素選擇不合理;非實驗因素難以控制;盲法應用多數為單盲法,很少應用雙盲、多盲法。通過近幾年的努力,研究生的臨床科研設計能力已有顯著提高,這主要與我院在研究生中開設臨床科研設計方法相關課程有很大關系。今后應進一步深化研究生培養方案、課程體系等方面的改革,增加提高研究生綜合素質的課程。

篇10

【關鍵詞】高等中醫藥院??萍伎冃?/p>

目前我國有23所普通高等中醫藥院校(本科及以上層次),這些院校是我國中醫藥事業發展的重要力量,提高這些院校的科技能力,有利于促進我國整體中醫藥事業的發展,因此下文將以23所普通高等中醫藥院校為例進行比較分析。

一、高等中醫藥院校科技投入分析

科教興國,“教育是中華民族振興和社會進步的基石”。近年來我國對教育領域的科技投入持續增長,據《高等學校科技統計資料匯編》資料顯示,2010―2012年全國高等學校科技經費投入從940.28億元增長到1170.34億元,年均增長率為11.59%,同期高等醫藥院??萍冀涃M投入從41.53億元增長到60.64億元,年均增長率為26.29%,而2010―2012年23所普通高等中醫藥院校的科技經費投入總額分別為12.82億元、15.33億元、17.71億元,年均增長率17.56%,可見,中醫藥院校科技經費投入增速雖高于全國平均水平,但遠落后于醫藥院校的平均水平。另外,2010―2012年23所普通高等中醫藥院校的科技人力投入總量分別為4.36萬人、4.35萬人、4.44萬人,三年間變動不大,但其占高等醫藥院??萍既肆ν度氲谋壤謩e為23.27%、22.04%、21.71%,呈逐年下降趨勢,說明中醫藥院校科技人力后續投入不足。

實際上各院校科技投入水平參差不齊,本文依據2010―2012年《高等學校科技統計資料匯編》資料整理,以23所普通高等中醫藥院校為例對高等中醫藥院校的科技投入情況進行具體分析。

1、科技人力投入分析??萍既肆V義上是指科技活動所投入的教學與科研人員,即從事大專以上教學、研究與發展、研究與發展成果應用及科技服務工作人員以及直接為上述工作服務的人員(包括統計年度內從事科研活動累計工作時間一個月以上的外籍和高教系統以外的專家和訪問學者)。然而這些人員中既含教學人員又含科研人員,且有些是全時投入有些是非全時投入,因此,狹義上科技人力應采用“研究與發展全時當量人員”這一指標來衡量?!把芯颗c發展全時當量人員”是指在統計年度中,從事研究與發展(包括科研管理)或從事研究與發展成果應用、科技服務(包括科研管理)工作時間占本人全部工作時間90%及以上的人員(即工作時間在9個月以上的人員,寒暑假和加班工作時間不計,一年按10個月計);以及非全時人員從事上述工作的工作時間的百分比相加達100%折合為1個全時人員,并依次累計相加得出的全時人員。

如圖1所示,23所中醫藥院校中“教學與科研人員”數量最多的是廣西中醫院大學、廣州中醫院大學和上海中醫藥大學,人數均在4000人以上,當然“研究與發展全時當量人員”數量也是這三家院校最多;“教學與科研人員”數低于1000人的有7家院校,1000―2000人的有9家院校,可見70%的院?!敖虒W與科研”人數在2000人以下,然而絕對人數的投入受各院校規模的制約,并不能真正反映各院校科技人力投入的努力程度,因此“研究與發展全時當量人員占教學與科研人員的比例”這一指標則更能體現各院校的科技人力投入水平。該指標經計算,成都中醫藥大學最高,為46.31%,其他投入比例在40%以上的院校是貴陽中醫學院、上海中醫藥大學和南京中醫藥大學;投入比例在30%~40%的有8家院校,剩下還有48%的院校投入比例在30%以下。因此,整體上看,23所中醫藥院校科技人力的投入是相對薄弱的。

2、科技經費投入分析。中醫藥院校的科技經費來源有政府投入、企事業單位委托以及其他來源,其中最主要的是政府投入。目前23所中醫藥院校中只有一所教育部部屬院校(北京中醫藥大學),其余22所均為地方院校,因此政府投入主要體現為地方政府撥款。

如圖2所示,23所中醫藥院校的科技經費投入存在較大差距,究其原因,各地區經濟發展水平的差異對主要依賴地方財政撥款的中醫藥院校有較大影響??梢钥闯?,經濟發達省份的中醫藥院??萍冀涃M投入較多,如上海中醫藥大學科技經費投入遙遙領先,達到3.16億元,且科技經費投入過億元的4所院校主要集中在東部經濟發達省份,而中西部經濟欠發達地區的院校科技經費投入普遍較低,投入最低的2所院校是云南中醫學院和山西中醫學院,有35%的院校(8所)年均科技經費投入不足上海中醫藥大學的10%,15家院校年均科技經費投入低于6650萬元的院校平均水平。同時,各家中醫藥院??萍冀涃M中政府投入的比例都較高,經計算,政府投入占當年全部科技經費投入總額的比例在90%以上的院校有10家,80%~90%的有12家,只有安徽中醫藥大學一家院校投入比例為77%,可見政府投入是23所中醫藥院??萍冀涃M投入的最主要來源,也說明高等中醫藥院??萍冀涃M籌資渠道的單一。

二、高等中醫藥院??萍籍a出分析

近年來,隨著國家對中醫藥事業發展的重視,科技投入不斷增加,以23所高等中醫藥院校為代表的我國中醫藥高等教育得到快速發展,科技專著、科技論文、專利申請及授予數量、成果轉化、科技獲獎等各類科技成果日益豐厚。

根據《高等學??萍冀y計資料匯編》資料整理,2010―2012年23所普通高等中醫藥院校承擔的各類科技課題從12413項增加到13626項、科技專著從200部增加到247部、學術論文從21964篇增加到26269篇,三年總計完成科技成果鑒定數1791項、總計實現技術轉讓收入8928.1萬元,各類科技成果授獎680項。但是,由于各個院校發展發展水平不同,科技產出也存在差異,具體比較如下。如表1所示,“年平均教學與科研人員數”反映出各院校擁有科技人力的規模,其中廣西中醫學院、廣州中醫藥大學和上海中醫藥大學規模較大,規模最小的是山西中醫學院、山東中醫藥大學和甘肅中醫學院,且15所院??萍既肆ν度氩蛔阍盒F骄健U驗楦髟盒?萍既肆ν度氩町愝^大,下文分別從總量和相對量兩方面對比分析各院校的科技產出績效。

“三年科研專著合計”、“三年學術論文合計”及“三年國外及全國性刊物合計”三個指標主要從學術研究角度反映科技產出的成果,其中具有規模優勢的上海中醫藥大學科研專著最多,河南中醫學院和湖南中醫藥大學躋身第二、第三名,但是從產出效率上看,表1中第3項指標含義為“單位專著所占用的科技人力”,顯示山東中醫藥大學和河南中醫學院產出效率最高,上海中醫藥大學列第四位,規模最小的山西中醫學院列十四位;三年學術論文總量最多的前三所院校就是規模最大的三所院校,但是從產出效率來看,第5項指標含義為“單位學術論文所占用的科技人力”,顯示規模較小的山東中醫藥大學、成都中醫藥大學和南京中醫藥大學效率最高;同樣,“三年國外及全國性刊物”反映學術論文的質量,雖然上海中醫藥大學在總量上遙遙領先,但從第7項指標反映出的產出效率上看只能排在第三位,而規模較小的山東中醫藥大學和成都中醫藥大學卻排在了前兩位。

“三年成果鑒定合計”、“三年技術轉讓合同”及“三年技術轉讓實際收入”三個指標主要從技術研發角度反映科技產出的成果,其中長春中醫藥大學成果鑒定數最多,是名列第二位的黑龍江中醫藥大學成果鑒定數的二倍,另,從第9項指標“單項成果鑒定所消耗的科技人力”來看產出效率,長春中醫藥大學、山東中醫藥大學和黑龍江中醫藥大學名列前三位,而上海中醫藥大學無論成果鑒定總數還是成果產出效率都位于中間水平;技術轉讓合同方面,成都中醫藥大學和安徽中醫藥大學名列前兩位,三年的技術轉讓實際收入,江西中醫學院和成都中醫藥大學名列前兩位,可以看出,這三所院校雖然不具備規模優勢,但科技成果轉化能力卻是最強的。

“三年成果授獎”及“三年國家級獎”兩個指標反映的是科技成果達到的水平,“國家級獎”表明獲獎質量更高,其中授獎數量排前3名的是黑龍江中醫藥大學、上海中醫藥大學和長春中醫藥大學,而“國家級獎”授獎數量最多的是上海中醫藥大學、北京中醫藥大學和廣州中醫藥大學。

通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以23所普通高等中醫藥院校為代表的我國高等中醫藥院校的科技投入產出績效還存在不足,一方面,各項指標領先的院校交替存在,缺乏各方面都領先的標桿型院校,如規模大的院校勝在總量指標但效率卻不夠高,規模小的院校效率指標領先卻總量低;另一方面,各院普遍??蒲袑V驼撐牡确从硨W術研究能力的指標值較高,成果鑒定及成果轉化等反映R&D能力的指標值較低,說明高等中醫藥院校的科技成果轉化能力還較弱。

三、提高高等中醫藥院??萍纪度肟冃У慕ㄗh

1、完善扶持中醫藥院??萍及l展的多元化籌資政策。上文分析可以看到我國高等中醫藥院??萍冀涃M的90%以上來源于政府投入,這不利于中醫藥院校做強做大,也不利于我國中醫藥事業的持續發展。如何保障中醫藥院??萍纪度?,政府應制定相關的法律法規。西方很多國家都制定了《科學技術基本法》及類似法律,我國1993年也頒布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科學技術進步法》,并于2007年予以修訂,它是引領和規范我國科技發展的基本法。但是,我國目前尚無完整的科技法律體系,除了這部基本法之外,各地政府部門還需制定有關本地區科技發展的地方法規,逐步改變過去“政府主導”型的科技投入模式,鼓勵多渠道籌集科技資金,引入民間資本、風險投資機構以及外資等;教育主管部門要制定扶持高等中醫藥院校科技發展的優惠政策。

2、創新科技人才培養機制。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指出,“創新高校人才培養機制,促進高校辦出特色爭創一流”。高校擁有眾多的專家學者,是知識聚集、人才聚集的場所,在科技創新中有著天然優勢。在科技人才的培養模式上,中醫藥院校要充分利用國內和國際兩種人才資源,制定并實施多種優惠政策和措施,既要自主培養國內專業科技人才又要大力引進海外高端人才,既要以國際國內專家學者為主體又要積極吸收博士、碩士甚至本科生參與,建立科技人才培養梯隊。同時,中醫藥院校要敞開大門,以科技團隊為依托,廣泛開展各種形式的校校聯合;深入與企業聯合,如建立科技創新聯盟,允許科技人員在企業兼職也允許企業人員到校兼職,充分發揮雙方的技術與平臺優勢;鼓勵科技人才多渠道參與國際科技合作與交流,與國外高?;驀H知名企業建立合作關系,將科技研發參與到國際前沿問題領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