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匠精神論文范文
時間:2023-03-22 12:50:25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工匠精神論文,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2016年2月19日,主持召開黨的新聞工作座談會并發表重要講話,為新聞戰線提供了思想武器和行動指南。在“2?19”講話一周年之際,我們重溫這次重要講話,有助于J識和改進新聞輿論工作中的不足,提高輿論工作的水平。
準確認識黨的新聞輿論工作定位。黨的新聞輿論工作是治國理政、定國安邦的大事。廣播電視媒體是黨和人民保持溝通聯系的平臺,是黨和人民的耳目喉舌,一切工作都要從黨的工作全局出發,堅持正確政治方向,堅持黨性和人民性的統一,以人民為中心的工作導向。廣播電視新聞宣傳要尊重新聞傳播規律,創新方法手段,切實提高黨的新聞輿論傳播力和引導力,切實維護廣播電視等傳統主流媒體的公信力和影響力。
明確黨的新聞輿論工作職責和使命。在“2?19”講話中提出了新聞輿論工作的“48字”使命職責。要承擔起這“48字”職責和使命,廣播電視媒體要把政治方向放在第一位,牢牢堅持黨性原則,以新聞觀指導新聞實踐,堅持正確輿論導向,以團結穩定鼓勁、正面宣傳為主。真實性是新聞的生命。在宣傳報道中要根據事實來描述事實,既準確報道個別事實,又從宏觀上把握和反映事件或事物的全貌,切不可為追求轟動效果而斷章取義或做選擇性報道。輿論監督和正面宣傳是統一的。廣播電視媒體既要直面工作中存在的問題,直面社會丑惡現象,激濁揚清,不為了宣傳而宣傳只報喜不報憂;又要從解決問題入手,把握時度效,以客觀事實為基礎開展批評性和建設性報道。
創新融合報道,提高業務能力。新形勢下,做好黨的新聞輿論工作,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需要創新。在輿論環境、媒體格局、傳播方式發生深刻變化的今天,如何借助新媒體傳播優勢,提升輿論傳播力和引導力,成為新聞輿論工作者亟待解決的重要任務。融合是趨勢,轉型是根本。廣播電視媒體工作者要解決好“本領恐慌”問題,需要借勢媒體深度融合的浪潮,跟上傳播媒介的每一次變革,努力成為全媒體記者,成為運用現代傳媒新手段新方法的行家里手,用新的角度和視野,去采寫老百姓喜愛的新聞作品。
“2?19”講話已經過去了整整一周年。在過去的一年,廣播電視媒體的新聞輿論工作雖然取得了一些成績,但距黨和人民的要求與期待還有差距。如在輿論場中,尤其是新媒體,還不時地出現“假新聞”“反轉新聞”,嚴重損害了媒體的公信力。另外,媒體融合進程還有待進一步加速。雖說現在很多廣播電視媒體在新媒體領域進行布局,構建了“兩微一端”,但都不是自主平臺,一些知名平臺絕大多數是民營的商業網站及互聯網企業。推進媒體深度融合是做好新形勢下黨的新聞輿論工作的當務之急,包括廣播電視在內的傳統媒體要下大力氣建設好自主的互聯網平臺,雖然一些媒體在這方面做出了探索,但還遠遠不能滿足現實的需要。受眾在哪里,新聞輿論傳播的陣地就在哪里。廣播電視等主流媒體應依托黨和政府的執政優勢,利用自身多年積淀的品牌優勢,去占領輿論傳播的新高地,構建現代傳播體系,提升新聞輿論工作的效果。
篇2
一 、存在問題
知識產權,概括的說,是指公民、法人或其他組織對其在科學技術和文學藝術等領域內,主要基于腦力勞動創造完成的智力成果所依法享有的專有權利。
我國知識產權工作存在如下問題:
2、缺乏自主知識產權。多數行業和企業的核心技術和關鍵設備基本上依賴國外,缺乏能夠支撐經濟結構調整和產業技術升級的技術體系,特別是缺少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核心技術,存在著產業技術空心化的危險。
3、知識產權屢被侵犯。國內盜版音響制品、印刷品屢禁不止;許多”國家馳名商標”在國外被人搶注。
二、原 因
1、人們知識產權意識比較薄弱的狀況還沒有從根本上得到扭轉,尊重他人知識產權、維護自身合法權益的意識和能力普遍缺乏;對國際規則了解還相當貧乏,運用知識產權保護制度參與市場競爭尤其是國際市場競爭的準備和經驗不足。
2、地方保護主義,部門保護主義的嚴重影響。這既不利于改善引進外資環境、提高引進外資質量,也不利于中國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核心技術和匹配技術的研發與產業化。
3、中介機構發育不成熟,知識產權信息的傳播與服務還不能適應中國經濟、貿易、科技、社會發展的需求。
4、中國知識產權保護的法律體系還不夠完善,對現有的法律、制度執行的力度也不夠。
三、解決辦法
1、加大相關法律法規和知識的宣傳工作。增強人民群眾維權意識;企業要重視自主創新重視知識產權工作;
2、發揮行業協會在知識產權保護中的作用??萍?、經濟、文化領域的各類行業協會以及專門的知識產權社會團體和社會化服務組織,是推動知識產權法律實施、加強知識產權保護工作的一支重要力量。應大力加強其培養知識產權專業人才和對人民群眾宣傳普及知識產權保護知識的工作。
3、進一步完善有關知識產權保護的法律機制。完善國內的法律,加強執法力度,嚴厲打擊侵犯知識產權的行為。加強對知識產權法律實施的監督、檢查工作,建立日常監督和重點檢查相結合的機制。
相關文章
精品范文
1工匠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