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擬實踐教學論文范文

時間:2023-04-08 23:07:21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模擬實踐教學論文,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模擬實踐教學論文

篇1

市場營銷學的實訓大致可分為校內和校外兩方面。傳統的營銷實訓模式存在理論與實踐難以結合,學生所學知識僅限于書本,缺乏實際操作經驗的問題。校內實訓以案例討論、角色扮演為主,校外實訓則以與實習單位建立實訓基地的形式,由學校為實習單位提供人力資源,實習單位提供工作崗位的互利方式開展合作。但傳統的案例討論和角色扮演實訓方式存在很大的局限性。一方面案例討論和角色扮演存在演練性,有其固定模式,與瞬息萬變的市場真實狀況存在差距;另一方面學生的討論分析結果不能在市場中得到驗證,只能停留在書面討論層面,學生未能有真實體驗感,對市場真實狀況不能有全面深入的了解。而一直被眾多學校追捧的校外實訓基地合作中,實習單位考慮到企業自身利益及學生的能力和素質,較少能接受無償的參觀、考察或短時間的見習,即使是針對學生較長時間的頂崗實習,由于涉及到企業的相關商業機密,學生在企業里也不可能完全接觸到該行業的方方面面的實際問題,又會牽涉到學生的安全和經費問題,未必能夠提供全面的鍛煉學生能力的崗位給學生,大多為初級的基礎工作。不存在利益考慮的合作,較為便利的類似我校的附屬醫院等實訓基地,也只能提供醫院藥學服務等實習崗位,類型單一。再加之學校方與實習單位的合作中常疏于公關,學校層面與實習單位關系的維護工作較少,導致實訓基地的合作往往流于形式,難以維持長期穩定的合作共建關系,使得本應為學生實踐提供極大施展空間的校外實訓工作開展不暢。

二、營銷模擬軟件的特點

基于傳統市場營銷實訓模式的不足,我校在《市場營銷學》實訓模式建設和摸索過程中,在全國范圍內比較考察后,參考其他兄弟院校的建設經驗,經學校招標等公示程序,于2011年底引入市場營銷模擬軟件,在校內建立起營銷模擬軟件實訓室,于2012年起投入使用,目前已連續使用三年,正在逐步建立起一個能與課堂理論教學相配套、能讓學生有更多互動性和參與感的實訓教學環境。營銷模擬軟件可以通過在平臺上通過預先的數據設計,創造出企業在市場中遇到的真實環境,模擬企業營銷決策的各個過程,從而達到驗證營銷理論知識的目的。模擬軟件涵蓋企業市場調查、目標市場細分、市場SWOT分析、競爭戰略決策分析、產品研發、生產、包裝策略、促銷策略、定價策略及渠道策略等市場營銷決策模式中的常用方法和手段。將全國市場劃分為七大區域,在七大區域中進行營銷策略模擬和演練,量化營銷實驗效果、充滿競爭和互動性,靈活的后臺控制能力、寓教于樂的開發設計,真正實現營銷的各種組合模擬。參與實驗的每個學生經營一家公司,扮演公司營銷總經理角色,并創建自己的品牌,可以極大地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軟件構造虛擬的營銷競爭環境,讓學生從不同角度了解和執行營銷決策;通過優化計算模式,以市場開拓度、市場最大份額、實際銷售額、利潤率和總資本的結果計算學生營銷策略差距。它能真實地計算出學生的實際經營效果,將實訓成績量化呈現。豐富的教學手段,給學生的實訓過程帶來更多的真實體驗,而不僅是簡單的討論,在現實中需要幾年的決策實踐過程可以壓縮在幾天甚至于幾節課來完成,學生們通過模擬過程提高自主意識,幫助學生實踐和體驗競爭的環境。

三、營銷模擬軟件使用效果

篇2

關鍵詞:高中歷史;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4)04-120-01

隨著社會的發展與進步,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以及社會、家長對學校的殷切期望,努力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是我們每個教師的責任,更是壓在每個教師肩上的一副重擔,也是一個永恒的話題。本人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略談幾點體會。

第一,改變教師觀念,不斷努力學習,增強教師的專業素養

歷史教學不是語言知識的教學而是言語技能的教學。過去,由于考試指揮棒的影響,歷史教師過分強調歷史知識的教學,不注重分析。要“以本為本”向“以用為本”轉變。俗話說:“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

教就是為了不教。相比于傳統教育注重知識的傳授,新的教育理念認為教師應更注重學法指導,其實學法比教法更重要,因為學生才是學習活動的真正主體,學法才是知識轉變為能力的橋梁和紐帶。

教師的功底決定了教學的深度和力度,教師的視野和知識面的廣度也影響著學生視野和知識面開闊。因而,作為一名歷史教師在充實專業知識的同時,也應廣泛涉獵其它學科的知識,拓展自己的視野。

要從實踐出發,主動走出課堂,面向社會,了解社會實際,積極尋找和發現社會上可供學生開展研究性學習的教學資源。只有自己具備扎實的專業功底和廣博的知識面,才能在課堂上給學生以積極的引導,傳授知識。

第二,創設情境教學,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

傳統的教學模式是老師講,學生聽,老師動,學生靜。是一種傳授式,填鴨式的教學方式,在教學中學生總是站在歷史發展的旁觀者的角度看問題,即使再感人的的歷史事原上草 教學論文實也無法激起他們的內心波瀾。如何改變這一狀況,我們可以通過創設歷史情境的方式,讓學生最大限度地走進歷史人物的內心,使其如身臨其境,體驗人物的心靈, 思考歷史的時限性和復雜性。如講隋煬帝的功過時,我們可以采取模擬當時情景的原上草教學論文方式,先讓學生閱讀相關資料,然后讓學生發表自己的觀點,意見不同的人可以提出自己的看法雙方可以辯論,這樣既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也提高了分析問題的能力。

第三,加強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

有位哲人曾這樣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興趣的存在能夠激發學生學習歷史的熱情,對關注、認同理解歷史知識具有較強的指導性。因此,教師必須采取多種形式的教學方法,激發學生對歷史課學習的興趣。

“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課堂的導入語言需要簡潔、有效、貼近學生生活,最好是學生已知而且感興趣的問題,有效的歷史課應該有個精彩的開端。

新穎高效的導入教學,能夠在課堂教學中先聲奪人,能抓住學生求知的欲望,就可以激發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主動性,創造和諧愉快的教學氛圍,使學生進入學習的最佳狀態,就可以提高教學效率。

歷史教學需要富有感染力的語言,這些語言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產生感情的共鳴。易中天、紀連海的講解為什么引起得到大家的關注?因為他們的講解生動,語言睿智,善于設問,充分調起了聽眾的胃口!同樣的道理,老師的情緒會感染我們的學生,引起學生的共鳴。

第四,充分利用現代化的教學手段,提高教學效果

在開發歷史課程資源的過程中,現代化的教學手段以其“信息量大,簡潔靈活,形象直觀”等特原上草 教學論文點被廣大教師所采用,其中利用多媒體教學可以處理好歷史教學中很多難以解決的問題,尤其是有利于歷史教學中的情景再現。由于歷史是一個包羅原上 草教學論文萬象的學科,它涵蓋了人類生活的政治,經濟,軍事,宗教等方面的內容,利用現代化的教學手段可以很輕松地聚集起盡可能多的資料和信息,并能快速,便捷的加以利用。如講《中國人民站起來了》一課時,我利用《開國大典》的視頻原 上草教學論文來導入。這樣一下子就把學生帶到了那讓人熱血沸騰的天安門廣場,同學們被當時的情景所感染,他們興高采烈,群情激昂。

第五,及時反思總結,師生共同進步

篇3

一、資料與方法

1.一般資料。本文選擇我校2014年參加護士執業資格考試的在校護生200例作為研究對象,統計其各個科目的具體過線情況,已知過線人數為165人,過線率為82.5%。

2.方法和評價標準。在考試前,向200例在校護生發放調查問卷,并統計在校護生的復習方式和考試想法。其中調查問卷內容包括在考試前是否做過相關的考試模擬題、是否參加培訓班、是否存在緊張情緒、是否獨生子女以及是否城鎮考生等,分析調查問卷中的統計結果。[1]

二、結果

根據調查可知,在校護生參加執業資格考試的相關影響因素主要有心理因素、家庭因素、社會因素、復習因素以及是否參與培訓等。

1.調查中200例在校護生在參加護士執業資格考試之前皆做過相關的考試模擬題,由此表明在校護生十分重視護士執業資格考試。

2.在200例在校護生中,有100例護生參與了培訓班,考試過線人數為90人,過線率是90%,而不參加培訓班的100例護生中考試過線人數為70人,過線率是70%,參與培訓班的在校護生考試過線率明顯比不參加培訓班的護生過線率高,數據對比明顯(P<0.05),具有統計學意義。

3.在200例在校護生中,有195例護生存在考前緊張、焦慮和不安等情緒,占97.5%,由此可見考前出現緊張等不良情緒是護生普遍的心理,應該對其進行心理疏導,以避免不良情緒對考生考試的影響。

4.在未過線的35例考生中,有28例考生為獨生子女,占80%,所占比值較高。這主要是由于我國的傳統觀念較強,多數家庭的獨生子女在成長過程中大多嬌生慣養,怕苦怕累,其學習的刻苦性受到了一定的影響。

5.在165例考試過線的在校護生中,有108人為農村考生,占65.4%,明顯比城鎮考生高,數據對比明顯(P<0.05),具有統計學意義。

6.在校護生參加執業資格考試時,其影響過線率的相關因素對比見下表:

三、討論

護理工作的開展質量與患者的生命健康安全息息相關,提高治療質量,有利于減輕疾病對患者的影響,能有效促進患者的康復,其職業能力與法律責任密不可分。對護理人員進行考試和注冊制度是國際慣例,例如美國的國際護士資格證CGFNS考試等在全球40多個不同國家中盛行。我國為了提高護理質量,加強臨床護理工作的管理,鞏固護理技能以及進一步保證護理的工作安全性,在1994年實施了護士執業資格考試,在2003年時將其和衛生專業技術資格考試合并,而到了2009年在考試資格的報考條件上得以放松,在校的護生也擁有報考資格,考試模式由一年通過代替了兩年滾動式通過的模式,讓護士執業資格考試成為了考生進入護士職業隊伍的敲門磚。因為從業資格具有法律效力,報考條件的放松使得考試范圍也開始進行改革,加大了考試難度,對考生的護理職業技術水平要求也越發嚴格。[2]

護士執業資格考試主要考核兩個項目,即專業實務和實踐能力。調查資料顯示,在校護生中專業實務過線率較低,而實踐能力過線率較高,這表明了考生在實習階段會將重點放在實踐操作上,對專業實務的提高重視不大。因此,在護生的實習期間,應該注重對護生專業實務和實踐能力的雙向提升,基于“三基”的訓練方式,令護生通過臨床的實踐來不斷加深對專業實務的理解和掌握,提高考試的過線率。

資格考試所涉及的范圍廣,包括內科護理、外科護理、婦產科護理、兒科護理、護理學基礎、法規與護理管理、人際溝通、中醫基礎知識、護理倫理等多門學科,如果想通過考試就必須全面對護理知識進行復習和鞏固,加強對基礎知識的掌握,端正學習態度,既要重視臨床實踐的動手能力,又要認真對待理論的基礎知識,在課后復習時應該重點關注自身的薄弱環節,多下功夫以提高自身對護理知識的掌握能力。對于教師而言,在授課時應該注重護理知識經驗的傳授,不能因為護生即將畢業或者沒有考試科目而放松對護生的要求,應該以培養全面優秀的考生為教學目標,不斷鞏固考生的護理知識,以提高考生的護理水平。[3]

調查結果顯示,在考試前對考生進行培訓有利于提高考生的過線率,因此在考生考試之前,教師應該增加培訓的次數,對考生進行全面系統的護理知識復習,查漏補缺,指導考生進行合理有效的復習,同時根據考生的實際情況進行有針對性的心理疏導,鼓勵考生積極克服不良情緒的影響,從容地面對考試。調查還反映,農村考生的考試過線率比城鎮考生高,且獨生子女的考試過線率明顯比普遍過線率低,這反映了考生對學習的態度會直接影響到考試的成績,特別是家庭條件較好,從小嬌生慣養,不愿意吃苦的考生會經常處于被  [本文由wWw. dYLw.neT提供,第 一論 文 網專業寫作教育教學論文和畢業論文以及服務,歡迎光臨DyLw.neT]動學習中,學習的積極性較差,因此教師應該培養這類考生的責任感,令其了解到護理工作的重要性以及護理工作不合格將會引發的后果,并給予一定的學習壓力,提高考生的責任感,讓其將壓力轉化成動力,提高考試的過線率。

參考文獻:

[1] 劉亞紅,韓德蘭,苑建兵,等.在校護生參加執業資格考試的相關影響因素研究[J].解放軍護理雜志,2014(8):67-68.

篇4

論文關鍵詞:認知學習理論教育技術,先行軍

 

當前,認知心理學在心理學研究中占主導地位,研究結果層出不窮,對教育技術產生越來越大的影響。教材一方面要隨著教育技術的發展而改變教學方式,還必須研究和應用不斷發展的教育理論特別是教育心理學的認知學習理論,來指導我們的教與學,從而達到在教育技術條件下的教學最優化。因此,探討認知學習理論的發展和研究方向,研究教育技術的觀念更新,把握課堂教學的未來發展,無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一、認知學習理論的具體內容和具體觀點。

認知學習理論認為學習是人類傾向或才能的一種變化,這種變化要持續一段時間,而且不能夠把這種變化簡單的歸之為成長過程。它包括三層含義:

1. 變化的時間是相當長期的,而不是一時的;

2. 變化的內容是記憶之中的知識的內容和結構的變化,以及學習者行為的變化;

3. 變化的原因是學習者環境中的經驗,而不是動機、疲倦、藥物、生理條件或環境條件等原因。

由此可見,認知主義對學習的定義強調知識的變化。因此,認知學習理論認為教育教學論文,學習的效果只能夠間接的確定,即在學習者行為的基礎上作出判斷。學習結果與行為操作不是一回事,學習到什么不能單是指外部行為操作,應包括大腦中認知結構的變化和心向、態度的變化。學習的結果是頭腦中認知結構的變化、認知方式的變化,即認知策略的變化,當然也會表現為相應的行為操作上的變化。學習的過程,不是消極的接受強化的過程和嘗試錯誤的過程,而是積極主動地去理解(或對反饋信息加以解釋)的過程。

二、認知學習理論在教學中的體現。

認知理論致力于研究教學操縱如何影響內部的認知過程。如注意、編碼、記憶、回憶;這些內部認知過程如何導致新知識得獲得及認知結構的改變;新學來的知識或新產生的認知結構如何影響操作。由此可見,認知心理學把教和學有機的結合在一起,更重視學的作用;既注意學習的外部條件,但更重視學習的內部條件。

認知學習理論認為,教學過程從本質上講是一個認知過程,即將教材知識結構轉化為學生的認知結構的過程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認知過程是一種主動、積極的建構過程,同化和順應是建構基本環節,也是兩種基本的認知方式,認知過程就是由這兩種基本的認知方式組成的。所謂同化,是指利用新舊知識之間的內在聯系,通過新舊知識的相互作用,對新知識進行改造,把新知識納入原有的認知結構,以充實、完善、發展原有的認知結構:所謂順應,當現有認知結構不能同化新知識時,就需要學生將此進行調整,一順應新知識的產生,重建新的知識結構,使原有的認知結構得到更新和擴展。教學過程就是認知結構不斷建構并提高的過程。

我們可以將認知學習理論的教學觀分為三個主要論點:加工過程論、認知結構論和學習中心論。

1.加工過程論

認知心理學把人腦的功能與計算機的運算程序進行類比,認為認知過程就是信息加工過程。因此認知心理學關于教學的研究,主要探討不同的教學方法如何影響學生的認知過程,進而影響學習結果。教學方法只有通過影響學生的認知過程才能夠影響教學結果,教學方法是影響教學結果的間接因素,學生頭腦中的認知過程才是決定學習好壞的直接因素。

2.認知結構論

現代認知學習理論不僅重視認知過程,而且十分重視認知結構。奧蘇倍爾認為有意義的學習就是把新知識和原有知識聯系起來,將新知識納入學習者原有的認知結構之中。傳統的教學方法比較注重教材的知識結構或邏輯結構,而不太重視學生頭腦中的認知結構。當代認知心理學十分重視認知結構的研究。關于學生頭腦中認知結構的研究,能為我們改革教材和教法提供科學的依據。

3.學生中心論

認知心理學家認為,只有認知因素(包括認知結構和認知過程)才是決定學習效果和學習效率的直接因素。因此,學習時的認知加工的深度和策略是決定學到什么的充分條件。總之教育教學論文,學生的學才是決定學到什么的最關鍵、最直接的因素?;诖?,我們可以從中得到的啟發是:在創造學習的外部條件時,必須加以內部的認知規律為前提;應該改革傳統的教學方法;應樹立教學目標的新概念;應重視內在的認知動機的作用。

三、認知學習理論與教育技術相結合的意義

隨著科技的不斷向前發展,現代教育與信息技術已經無法分開,這是社會和經濟發展的必然結果。各種技術(包括視音頻、計算機、多媒體、網絡等)對支持和提高教與學的效果是肯定無疑的。在一些有條件的學校中,投影儀、幻燈機、多媒體等電教設備實施已經進入了課堂,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認知結構特點,正確合理的使用這些電教器材,才能夠真正發揮他們的作用,促進學生更好的學習,達到教學效果的最優化。此外,認真研究學生的認知結構,結合認知學習理論,潛心鉆研教學教法,進行教學設計,同樣能夠優化教學。由此可見,將認知學習理論與教育技術有機的結合起來,具有一定的現實意義。

1. 調動學習興趣

瑞士著名兒童心理學家皮亞曾經說過:“兒童是個有主動性的人,他的活動受興趣和需要支配,一切有成效的活動必須以某種興趣作為先決條件。”愛因斯坦曾經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它作為內驅動程序系統中積極活躍的心理因素,對于學習起著催化劑的作用。所以說,激發和維持和維持學生內在學習動機是教學過程中的一個重要環節。認知心理學認為學習動機是指向學習活動的動機類型,,是直接推動學生學習的一種內部動力。認知內驅力是指一種掌握知識,技能和闡明、解決學業問題的需要,即一種指向學習任務的動機,求知的欲望。認知內驅力既與學習的目的性有關,也與認知興趣有關。因為當一個人清晰的意識到自己的學習活動所要達到的目標與意義,并以它來推動自己的學習時,這種學習的目的就會成為一種有力的動機。而具有認知興趣或求知欲的人常常會廢寢忘食、津津有味的學習,并從中獲得很大的滿足。

2. 創設感知意境

心理學表明,感知越具體,表象形成就越清晰、深刻,越有利于促進從感性到理性的飛躍,由形象思維到抽象思維的轉化,從而建立概念,培養能力。認知心理學認為創設感知意境就是在講授內容和學生求知心理間制造出一種“不協調”教育教學論文,將學生引入一種與教學內容有關的情境中去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多媒體教學所創造的美妙的教學情境,適時適度地為學生提供直觀刺激變抽象為具體,可集中顯現出時空變換的流動美,視聽兼備的立體美,景色物體的色彩美,師生的和諧美。這種情境能把學習的內容在大和小、動和靜、遠和近,快和慢,局部整體,外表和內顯之間相互轉化,打破了時間、空間、宏觀、微觀給學生在視、聽、思等方面帶來的局限,學生的視野可在瞬間內完成時空的大跳躍。這就加大了教學的密度,極大的節省了教學時間,尤其是教學信息傳遞的增值率擴大,多次反復重現和化抽象為具體的特點。是教學內容鮮明生動,富于感染力,減輕了學生的負荷,優化了教學效果。

3.培養思維能力

認知心理學家沃特海默依據自己對在校生的實驗,宣稱兒童普遍具有創造性思維能力,而傳統的教育制度往往被傳統邏輯和聯想心理學理論所支配,應對阻礙兒童創造思維能力發展負責,運用多媒體進行教學,它具有的色彩、形象生動的畫面以及富有情趣的解說會使學生處于驚奇探索的學習氛圍中,既可以激活學生的思維,又有利于學生創造精神的激發,教師在運用多媒體教學的過程中,有意識的傳授知識的同時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學生的思維是很活躍的,對同一個問題往往有不同的見解,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創造一種民主的氛圍,鼓勵學生能夠大膽的各抒己見,往往可以使他們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從而增強其思維能力。

四.認知學習理論與教育技術相結合的方法

認知學習理論可以促進教育技術的發展,而教育技術的廣乏應用又實現了教育的優化,因此如何將認知學習理論與教育技術相結合,成了教育技術領域廣乏研究和探討的課題。

1. 發展和培養學習者的認知策略

認知策略是“學習者用以支配自己的心智加工過程的同部組織起來的技能”,是處理內部世界的能力。在教育技術中計算機的運用不再像以前一樣,只是作為教學傳遞的工具傳遞知識或訓練及技能教育教學論文,現在更多的是注重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和創造性,注重發展和培養學生的認知策略。為此,教學軟件的類型也變得多樣化,除了過去大量開發的練習型、輔導型、游戲型、模擬型軟件外,問題解決型軟件開發有了很大的進展。這類軟件除了傳遞有關的知識以外,更重要的是提出許多需要解決的問題,這些問題的解決不是簡單的了解有關知識就可以完成,而是需要學習者參與到其中去,運用發現法進行學習。強調用自己的頭腦親自獲得知識,它的特點是關心學習過程甚于關心學習結果,要求學習者主動參與到知識形成過程中。發現學習有利與策略性知識的掌握,有利于合理知識結構的形成。

2. 重視學生元認知能力的培養

元認知就是指主體對自身認知活動的認知,其中包括對當前正在發生的認知過程和自我的認知能力以及兩者相互作用的認知??梢哉J為元認知能力的發展就是為學習者在心理上培養一位“老師”。根據認知學習理論,教學強調學生相互之間的相互合作,合作學習可促進學習者的意義建構,培養學生的元認知能力。這是因為:(1)學生相互之間的合作、交流有助于學生建構起新的、更新層次的知識結構;(2)在交流過程中,學習者的想法、解決問題的思路被明確化和外顯化,學生可以更好地對自己的理解和思維過程進行監控;(3)在學習者為解決某個問題而進行的交流中,他們要達成對問題的共同理解,建立和合適的問題空間表征,而這時解決問題的關鍵。

3 .注重教學媒體的認知作用

媒體的教學應用使教育技術研究與實踐的重要摘要的。

篇5

1.每年對新進新調教師開設觀摩課展示活動。

2.每學年開設四類優秀教師優秀課展示活動。

3.每年暑期開展德育工作研討會和教學工作研討會,參加研討會的教師面廣,研討的內容豐富。

4.每學期開展班主任校本培訓工作1~2次。

5.重視“藍青工程”的建設,每學年不少于20對,有學科的和班主任的,并嚴格按照相應的管理制度進行考評。

6.學校給每位教師配一本學習筆記,要求教師平時能撰寫心得體會和學習札記,并將讀書筆記列為期末應交材料,原則上要求每位教師每學期不得少于5000字的心得體會,由教導處組織人員對讀書筆記進行檢查評比,對突出的給予表揚。

7.學校要求每位教師應在集體備課的基礎上編寫有個性化的教案,教案應包含每位教師個人智慧的結晶,反對備課組內各成員使用無個人思考痕跡的案。每位教師上課結束后應及時將本節課教學心得體會寫上,學校要求上崗不滿3年的新教師在每節新授課后都要有教學札記,上崗滿3年的教師每學期不得少于10篇教學札記;要求上崗未滿三年的新教師堅持夜辦公(考試科目每周三次,非考試科目每周兩次)。

8.學校要求上崗未滿一輪的新教師每節新授課都必須先聽后上;上崗未滿三年的新教師(考試學科)每學期聽課不得少于40節;上崗滿三年的教師每學期必須聽滿20節課;分管行政、年級組長、教研組長應帶頭開展跨學科、跨年級的聽課活動,真正做到取長補短。

9.學校定期開展青年教師“優秀教學案例”和編制“期末模擬試卷”的評比活動。邀請教研室領導、專家和市知名教師對所寫案例和所編試卷進行封閉后打分評定,對優勝者頒發榮譽證書,并給予一定物質獎勵。

10.學校注重校本教研活動的開展,如兩周一次的教研活動,班主任月工作例會、定期召開年級組工作會議、校本課程和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開發、四類優秀教師的培養使用、課題研究工作。

篇6

國際貿易教學論文范文一:高校國際貿易教學變革思考

摘要:

中國加入到WTO后,對外貿易總額有了明顯的提升,對于人才的需求開始增大,使高校開始面臨更大的教學壓力。不過,高校作為我國教育體制下,主要的社會人才培養基地,肩負著提升社會發展的重任,隨著中國在全球貿易中,所面臨的競爭壓力越來越多,高校的必須在更短的時間內,為社會提供數量充足的專業型人才。因此,本文對于國際貿易教學進行研究,提出有效的教學變革方式,希望能夠從教育層面,找到彌補社會人才缺口的途徑,以提升我國對外貿易的發展。

關鍵詞:國際貿易 教學變革 社會人才需求

國際貿易是一門相對復雜的學科,不僅涉及到經濟學的基礎知識,對于外語、法律也有著一定的要求。而基于國際貿易人才的全能性需求,高校在教學上也提出了嚴格的標準,導致國際貿易相關課程的數量和難度不斷提升。對此,必須快速找到提升教學效率的突破口,以保證學生在有限的校園時間內,完成基本的知識積累和能力塑造。

一、國際貿易教學的新發展

隨著社會需求的變化,教育主管部門開始不斷的修改專業教材,使之與其相契合,而國際貿易的教學內容,也在近年來得到了修訂。較比于以往的教材,主要特點在于:一是教學范圍增大,傳統國際貿易教學,是以經濟學中的理論知識為核心,主旨幫助學生分辨國際貿易與國內貿易的差別,所以實踐內容相對較少;二是完善了法律體系教學內容,由于任何國家的法律都存在著不完善的問題,造成各國貿易法律經常修訂和完善,因此,在教育中不斷的完善法律內容,對提升學生的能力,有著直觀的作用;三是著重強調了國際貿易法的地位,減少學生基于對貿易法認識不深刻,而在實踐中對企業造成的損失的問題。另外,法律也是全球貿易的基礎規則,任何一個國家都需要進行遵守,幫助學生重視法律,對于學生國際貿易觀念的養成至關重要。

二、國際貿易教學變革的必要性

1.傳統教學方法的滯后。

在高校教學中,由于國際貿易的內容復雜性較高,并不斷的添加新的規則,所以,教學手段無法有效進行創新上,導致方法滯后的問題出現。主要表現在:一是手段相對落后,很多教師仍舊沿用數年,乃至數十年的教學手段,學生早已對其產生了主觀情緒的抵抗,無法達成良好的學習效果;二是仍舊存在機械化的灌輸教學,教師的教學主動性過高,影響學生的積極性和自主學習能力,并且嚴重制約學生的開拓性思維;三是教學氣氛死板,國際貿易教學由于理論知識要求較高,所以,課堂中大部分教學內容在于知識講授,缺乏與學生的互動,導致教師對學生的掌握情況無法了解。所以,在這樣的情況下,如不有效的在教學方式上采取變革,學生的前途將十分堪憂。

2.國際貿易人才的需求。

我國近年來國際貿易突飛猛進,進出口產品開始復雜化,專業人才形成了較大的缺口。嚴重的人才問題,直接導致了中國在國際貿易環節中的弱勢,更無法有效的與發達國家展開競爭,最終影響的將是中國整體的經濟發展。所以,高等教育必須重視目前的人才缺口問題,有效率的為社會提供專業型人才,以滿足我國在全球化發展的大浪潮中,能夠穩固的占有一席之地。綜合來看,無論是教育本身的需求,還是社會對人才提出的要求,高校必須合理的轉變人才培養機制,提升學生在國際貿易領域上的綜合素質。而實現該要求,需要高校從多個層面進行變革,包括教學的目的、方式、內容,以及為學生設置實踐教學等。同時,學校也應該具備與時俱進的教學理念,鑒于國際貿易所涉及到的法律內容,會隨著時間的推進而不斷更改和完善,因此,高校必須采取及時的將其列入到教材的措施,使學生掌握更加完善的知識。

三、國際貿易教學變革的思路

1.轉變教學目的。

首先,教育者必須認識到國際貿易教學的目的,并不是培養知識型人才,而是能夠在學生畢業后,成為快速融入社會的專業性人才,所以,需要改變教學思路,提升學生的專業素養;其次,教學并不是完成教育任務,目的是在于對學生的培養,所以再教育環節中,學生應該占據主體地位。教師必須要深刻的認識與學生之間的關系,教育者不應該存在主導者的姿態,應更多的為學生發展而提供服務,因此,教師在教學手段上,也要適時的進行優化;最后,我國近年來國際貿易環境,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所以,在教育上要幫助學生,認識到國際貿易對于國家的客觀意義,即,幫助學生掌握國際貿易行為的目的。

2.變革教學內容。

第一,適當的引用國際教材。雖然我國參與了WTO,但是國內的貿易環境,與國際形勢存在著一定差異。教材的編撰者,多是以國內規則為主體,導致現行教材與國際環境不符合,影響學生對于國際貿易的認識。采取國際教材,可以更好的實現國際接軌,同時,外國所使用的教材,多已經完成了豐富的實踐,正符合我國急缺人才的需求,即,可以減少短期內理論編撰無法與時俱進的問題。第二,合理的開展實踐教學。目前,國內已經有一些高校采取了聯合式的實踐教學,即學校與企業合作教學,由學生負責理論知識的培養,企業負責實踐能力的提升,最終直接向企業輸出對口人才。實踐教學目的,在于為社會節約人才的培養成本,使企業更加愿意錄用應屆畢業學生。從另一個方面來看,實踐教學可以實現高校內培養人才,更具效率的滿足社會人才需求。第三,建立前沿信息分享教學機制?;趪H貿易的變化性較大,所以在教育中,教師應該不斷的向學生提供相應信息,包括國際形勢的變化、新型規則的要求、典型案件的裁決等,使學生可以感受整體國際貿易環境,并加深對于國際貿易的思考。

3.變革教學方法。

第一,改變模式。首先必須將部分傳統的教學手段去除,特別是填鴨式的教學方式,不能夠出現在現行教育理念中。在教學方式的設定上,應采取以啟發式為主的模型,例如案例教學法,為學生展示國際貿易案例,如WTO仲裁的典型案例,培養學生觀察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同時,教師要注意活化課堂氣氛,激發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塑造提升學生的問題解決思維。第二,創新手段。現代教育不能夠在局限于書本和黑板,而且,我國高校也全部配置了多媒體教學器材,教師應該合理的利用資源,幫助學生更加形象化的記憶知識,同時也可以通過網絡方式,在課下幫助學生解決問題,為學生創作多樣化的學習空間。

4.注重教學實踐。

實踐已經成為了國際貿易教學的基本要求,學生除了基礎知識的學習外,還要參與到實踐活動中,鞏固知識結果,使自身在正式工作前,擁有一定的崗位經驗。而在實踐性教學方面,最好的方式無疑是聯合,學??梢耘c會計師事務所、律師事務所、對外貿易公司進行合作,讓學生能夠在其中吸取經驗,例如與律所的合作,學生可以直接參與到國際貿易案件中,雖然不具備決策權,但是,能夠身臨法庭,并得到專業律師的指導,已經有效加強了基礎知識的理解。

5.加強教學與科研的聯系。

雖然我國普通高等教育中,并不要求學生參與到教師的學術科研中,不過,為了提升學生的研究能力,學??梢詾閷W生提供參與的便利,同時也能夠幫助教師降低科研時間成本。在加強教學與科研的聯系方面,首先高校應該建立相關機制,使學生具備參與的調解;其次是教師調解課題內容,幫助不具備學術能力的學生,也可以完成部分科研工作;三是開展隨機課題,可以在教師指導下,讓學生參與所學知識的小型課題;四是鼓勵學生獨立學術研究,并指導發表學術論文,提升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四、結語

中國對外經濟的高速發展,造成了大量的專業人才缺口,而此時不僅是中國發展的契機,也是高校教學合理變革的機遇,所以,高校應該充分的研究社會需求,有效的調整教學方式,為社會提供更加適合的專業型人才,以此推動中國經濟又好又快的發展。

參考文獻:

[1]曹卉.國際貿易教學方法的新發展和教學變革的新思路[J].科教導刊(中旬刊),2015(09).

[2]吳鈞.經濟全球化視角下地方高校國際貿易專業雙語教學的理性思考[J].黑龍江教育學院學報,2012(04).

[3]沈木珠.國際貿易法新發展及其教學改革新思路[J].南京經濟學院學報,2013(03).

[4]李紅.淺談應用型高校國際貿易專業核心課程教學方法改革[J].當代經濟,2014(21).

國際貿易教學論文范文二:國際貿易教學情境創

摘要:亞里士多德說過::思維從對問題的驚訝開始.問題情境,就是通過教師有目的地建立一系列有難度的問題,活躍學生的思維,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望,從而在教學過程中營造一種強烈的求知氛圍。

關鍵詞:國際貿易;教學

一、親歷情境

親歷情境指從生活中選取某一典型場景,作為學生觀察的客體,并以教師語言(文字)的描繪,鮮明地展現在學生眼前。教學實例1:教學內容:國際技術貿易教學情境創設:計算機軟件是國際技術貿易的一項重要標的,它既具有其他國際技術貿易標的的種種共性特點,同時還有發展時間短、速度快、問題多、爭議大的個性特點。最重要的是,它與我們每個人的生活息息相關,便于教師為學生創設教學情境。首先通過教學文本介紹我國計算機軟件進出口貿易迅猛發展的情況,在課堂上發起相關主題的討論。如:(1)假如沒有進口計算機軟件的生活;(2)你認為windows視窗軟件在中國的售價是否合理;(3)你認為中國是否需要加大對于進口計算機軟件知識產權保護的力度。通過這些主題討論,可以使學生調動自身的情緒,談談切身體會,同時鋪陳學習內容,因為這些討論主題已經涉及到課程講授的主要內容:國際技術貿易的概況、國際技術貿易產品的定價、知識產權制度及其國際保護。這樣一方面可以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找到學習的最佳切人角度,有利于學生經過同化與順應的過程,逐步建構起關于國際技術貿易的知識體系。

二、現場模擬情境

現場模擬情境是指學生以游戲、角色扮演的方式參與到教學過程中來。有些情境并非人人都能親歷,但通過現場模擬情境,讓學生處于接近真實情境中,通過眼前形象和實際感受,聯系已積累的經驗,展開聯想與想象,使情境豐富而逼真。教師則根據教學的實際齋要,抓住事物的主要特征,運用一定的手段進行復現,達到形象地反映事物的特點就行。教學實例2:教學內容:中國加人世貿組織與世貿組織的發展教學情境創設:此章節是教學重點,需要學生掌握。世貿組織設有服務于包括部長級會議、總理事會、分理事會、委員會和工作組在內的各層級組織的的秘書處,由世貿組織總干事領導.總干事由最高級別的部長會議任命,職位非常重要,也十分敏感。發展中國家和發達國家常常為這一人選的確定而明爭暗斗。教師可以在課堂中組織學生進行世貿組織總干事的模擬竟選,發表競選演說,可要求演說(稿)包含以下要點:(1)對世貿組織性質、地位和使命的認識;(2)當前世貿組織面臨的當務之急;(3)如何協調發展中國家和發達國家的貿易利益(4)如何在未來通過變革實現世貿組織的宗旨。通過這樣的模擬情境,可以使學生主動去探求與世貿組織有關的知識,并將它們加工整理,建構自己的知識體系。同時,在此過程中,還培養了學生的表達能力和創新能力。

三、故事情境

美國作家雷諾茲普萊斯(ReynoldsPriee)曾經說過:講故事和聽故事是人類的本能,其重要性僅次于食物,愛和房子,人可以沒有愛情或房子,但沒有人能夠在沉默中生存下去,故事的聲音占據我們的生活,從最小的日?,嵤碌诫y以溝通的精神之路。在教學過程中通過故事情境,可以生動地展現理論產生發展的完整圖景,有助于學生理清理論發展的邏輯順序,理解各種理論之間的內在聯系。教學實例3:教學內容:西方經濟學家的國際分工、國際貿易理論教學情境創設:這一部分的內容十分龐雜,理論性較強,但又是國際貿易理論教學的重中之重。教師可以選取一個國際貿易理論發展歷史上十分重要的經濟學家凱恩斯(JohnMaynardKeynes,一533一1946)來創建故事情境.(1)凱恩斯所處時代的背景故事凱恩斯之所以成為改變歷史面貌的偉大的經濟學家,與他所處的時代有很大的關系。從19世紀下半葉到20世紀上半葉,人類社會由蒸汽時代進人電氣時代,自由資本主義開始并最終完成向壟斷資本主義即帝國主義過渡,兩次世界大戰,其間還有橫掃資本主義世界經濟大蕭條。這當中有太多的時代故事,創建這些故事情境有助于學生了解凱恩斯的國際貿易理論產生和發展的背景。(2)凱恩斯生平故事這類故事情境可使學生了解凱恩斯出身、師從、求學經歷、任職情況和逸聞趣事,甚至是他的股市傳奇,凱恩斯豐富多彩的人生經歷有助于學生了解凱恩斯作為經濟學家的特質.(3)凱恩斯經濟思想轉變的故事凱恩斯由于師承于著名經濟學家馬歇爾,早期曾是一名自由資本主來的信徒,直至20年代末仍信奉傳統的自由貿易理論,認為保護主義對于國內的經濟繁榮與就業、增長一無可取.甚至1929年同瑞典經濟學家俄林就德國賠款問題論戰時,還堅持國際收支差額會通過國內外物價水平的變動,自動恢復平衡。但經過了1929一1933年經濟的大蕭條,凱恩斯的經濟思想發生了根本性的轉變,強調貿易差額對國民收人的影響,相信保護政策如能帶來貿易順差,必將有利于提高投資水平和擴大就業,最終導致經濟縈榮。這類故事情境的創設對于該教學任務的圓滿完成至關重要。首先,可以利用凱恩斯的經濟思想轉變將自由貿易理論和保護貿易理論聯系起來,因為凱恩斯早年曾經受到古典經濟學自由貿易理論的巨大影響,而在《就業、利息和貨幣通論》(TheGeneralTheoryofEmployment,InterestandMoney)出版之后,有對之后的國際貿易理論的發展產生重大影響。這樣,這類故事情境可以幫助教師向學生完整地展示國際貿易理論發展的完整圖景,有利于學生將相關知識系統化;其次,通過凱恩斯的經濟思想轉變的故事情境設工,使學生理解各種類型國際貿易理論從來就是因時因勢而產生和發展的,都是為了反映一定時期的經濟現象,解決特定的經濟問題。需要指出的是,在創設故事情境時,教師除了用語言文字描述情境之外,還應該充分利用包括數值計算、文字、聲音、圖像、動畫以及電視圖像等多媒體手段,可以用描寫大蕭條時期社會生活的電影(如《鐵拳男人》)來創設背景故事情境,用凱恩斯的傳記(如《凱恩斯傳(1883一1946)》)來創設生平故事情境,用網絡視頻、圖片和電視專題節目來創設凱恩斯經濟思想轉變的故事情境。

四、問順情境

亞里士多德說過::思維從對問題的驚訝開始.問題情境,就是通過教師有目的地建立一系列有難度的問題,活躍學生的思維,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望,從而在教學過程中營造一種強烈的求知氛圍。也就是說利用一定的間題刺激、激發學生的思維。一個好的問題情境,不只可以使學習內容的意義被充分地揭示出來,更重要的是,它可以激發學生積極主動地使新、舊知識發生相互作用,產生聯系,從而創新他們的思維,使新知識獲得實際意義,最終實現有意義的學習筆者在《國際貿易》的教學過程中發現,有一些已經存在著的間題情境,如著名的斯密之謎、里昂惕夫之謎等等。除此之外,還需要教師按照教學要求,根據教學內容,精心創設出好的問題情境。教學實例4:教學內容:跨國公司、對外直接投資與國際貿易教學情境創設:在創設問題情境時,需要注意兩點:一是間題要鮮活,能夠起到激發學生探尋問題結果的欲望,二是創設問題情境目的并非是要學生給出正確答案,很大程度上是一種設問,需要教師的引導和提供相關背景材料。針對教學內容,可以設置這樣一個問題:海爾集團是一家真正意義上的跨國企業嗎?要回答這樣一個問題并非易事。不但要了解跨國公司的定義(目前還沒有公認的一種說法)以及組織和經營上的特征;還要掌握海爾集團的組織架構、經營模式、市場表現和企業文化等諸多方面的信息。這些需要教師在學生探尋問題答案的過程中提供必要的支持和幫助。在《國際貿易》的教學過程中,情景教學法的運用可以充分利用創設情境來激發學生參與的情緒,啟發學生思維的積極性,培養情感意識,把認知活動和情感活動結合起來,促進學生對知識技能的理解和掌握。

參考文獻

篇7

   

   

自1993年使用九年制義務教育初中英語教材以來,廣大教師已經逐漸地熟悉了新的課堂教學步驟"五步教學法"。五步教學法在對教材的處理上,練習占有較大的比重,而且富有變化,使課堂容量加大,節奏加快,時間緊湊,氣氛活躍,可收到事半功倍之效,因此深受廣大教師的青睞。我們也不難發現,在練習方面,幾乎每節課都會有同桌兩人一組的"對練"(Pair work )和前后三、四人一組的"組練"(Groupwork)等小組活動方式,這成了課堂上不可缺少的練習方式。那么,這些小組活動在英語課堂教學中究竟起到哪些作用?教師在課堂上如何穿插、實施和控制小組活動呢?本文想通過對這些問題的討論來探索提高英語課堂教學質量的途徑。  

一、小組活動的實施方式  

小組活動為課堂教學提供了簡便、有效的操練方式,這些活動主要可以穿插在以下幾種教學步驟之中進行。  

1.在"呈現(Presentation)"環節后  

在"呈現"新的語言項目后,就轉入操練(Drill)這一環節,目的是幫助學生熟悉新的語言項目的書面和口頭形式。此時的操練難度一般不大,以教師控制式的機械性練習為主。教師可以出示一些圖片、幻燈、實物、提示詞等"指揮"學生進行練習,這時最好穿插Pairwork(內容簡單的話不必讓學生先準備,反之,事先作些準備),直接以快頻率的方式讓學生一對一對地(pair by pair)、一問一答地進行下去。學生可以通過視覺、聽覺、口頭表達,很快地掌握新的語言項目。這樣做的特點是節奏快、密度大、頻率高,使學生在緊張熱烈的氣氛中興趣濃厚,人人參與,差生也跟得上。  

2.在"練習(Practice)"階段  

"練習"階段的目的是幫助學生加深對新的語言項目的理解,鞏固新的語言習慣,為在實際中進一步自如地運用作好準備。練習的內容應該具備一定的難度,學生在問答時有較寬的選擇余地。這時適宜穿插"對練"或"組練"方式,用幾分鐘時間讓學生看圖、看物問答,模仿對話,表演課文對話等等。教師要巡視監聽,對有困難的"對"或"組"進行一些必要的指導,充當"助手(helper)"或"引導者(guide)"的作用。練習結束后一定要抽查幾對或組當堂表演,以了解練習情況,并對表演出色的組進行適當的表揚,以鼓勵學生的積極性。這個階段的特點是節奏放慢,頻率放低,但密度大,氣氛活躍,學生參與意識強,有利于調動每一個學生的積極性。  

3.在"鞏固(Consolidation)"階段  

這個階段的目的是使學生在多種模擬日常生活的背景中,運用所學的語言解決實際問題來體現語言的各種功能。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意愿來作答,答案是多種多樣的,不可預料的,學生的自由度較大,有充分發揮創造的機會和余地。這時候最好以"組練"方式,如進行角色扮演(一般用學生真實姓名為好)、會談、討論解難、模擬采訪、擴展對話、補充想象性結尾等等。教師要提醒學生結合課文中的語言形式來表達,注意人物的身份和具體的場合。教師往往扮演裁判(judge)、評委(commentator)的身份。這時的特點也是密度大、氣氛熱烈活躍,學生們有充分發揮、表現自己的機會。隨著課堂語言實踐量的增加,學生獲得了充分的語言實踐的機會,為獲得"為交際運用英語的能力"打下了扎實的基礎。  

小組活動通常穿插在以上三種教學步驟中,然而,教無定法,這并不是一成不變的。  

二、小組活動在教學中的作用  

對絕大多數中國學生來說,課堂環境幾乎是外語學習的唯一場所。教師如何在有限的時間內有效地利用積極因素,避免或消除消極因素,采用更適合于學習者語言發展的課堂教學方法,是外語教學是否成功的關鍵之一。小組活動在英語課堂教學中始終起著積極作用。  

1.小組活動在課堂上起到操練語言、有目的地實踐語言項目的作用,從而達到當堂鞏固的效果。  

新大綱中提出在教師對學生進行訓練的過程中要使學生的"言語技能發展成運用語言進行交際的能力"。學生對語言形式和語言意義的掌握是否充分,是其能否運用所學語言表達特定功能的必要條件。通過教師設置的與課文和學生實際相關的交際情景,學生能通過小組活動進行大量的操練,加深對語言形式和意義的理解,從而使"言語技能"到"運用語言進行交際"的發展成為自然和可能。  

篇8

關鍵詞:單片機;智能家居;環境監測控制;傳感器

中圖分類號:TP332.3 文獻標識號:A

A Smart Home Environment Monitoring System based on MCU STC12C5A60S2

CHEN Rongkun   本文由wWW. DyLw.NeT提供,第一 論 文 網專業寫作教育教學論文和畢業論文以及服務,歡迎光臨DyLW.neT

(Department of Electronic and Information Engineering, QuanZhou Institute of Information Engineering, Quanzhou, Fujian 362000,China)

Abstract: This paper introduces a microcontroller STC12C5A60S2 as the core, which can be used to monitor, control, alarming and display the smart home environment.The system uses sensor technology, microcontroller technology, etc., to achieve the indoor home environment temperature and humidity, light illumination collection, equipment operation and stop control, display and state alarm and other functions. Through the actual test, it has the application value of modern intelligence in the field of smart home environment.

Keywords: Single Chip Microcomputer;Smart Home;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Control;Sensor

0引 言

近年來,隨著現代家庭生活水平及選擇需求的不斷提升,智能家居環境監測控制系統在改善現代人居的生活質量和完善生存環境方面正日漸發揮著其實效且重要的技術推動作用?;诖?,本文即針對一套智能家居環境監控系統的研發設計而展開了如下研究。具體來說,該系統可對室內溫濕度、光照度進行數據采集;還可將通過傳感器采集的數據和預設置的參數進行比較,再利用單片機進行編程控制,從而實現智能家居的合理功能配設,并最終獲得理想滿意實踐效果。

1 系統方案設計

系統以STC12C5A60S2型單片機為中央控制器,主要由溫濕度檢測模塊、光照度檢測模塊、鍵盤模塊、顯示模塊、風扇及照明模擬模塊、報警提示模塊和電源模塊組成。系統方案如圖1所示。

圖1 室內環境監測控制系統原理框圖

Fig.1 Block diagram of indoor environment monitoring control system

為了節約系統成本、提高系統穩定性及利于維護維修,系統采用模塊化設計方式。該系統的主要功能是根據傳感器采集的數據與預設定的參數值進行比較,進而通過單片機系統程序來控制相關模塊的運行和停止。由圖1可見,溫濕度、光照度傳感器模塊可用于實時采集家居環境的數據;鍵盤模塊則用于設定溫濕度和光照度的范圍;而顯示模塊將用于顯示溫濕度和光照度等級及舒適度情況。除此之外,模擬模塊即用于設備運行與停止情況的仿真模擬;特別地,LED報警提示模塊會用于當溫濕度、光照度數據超過預設定值時來進行閃爍報警指示[ ]。

2 系統硬件設計

由于STC12C5A60S2集成度較高,只需要一塊單片機加上一些必要的外圍電路就可以完成硬件設計。

2.1 最小控制系統

基于系統的要求,芯片選用的是STC系列單片機STC12C5A60S2。其中復位電路、單片機STC12C5A60S2構成最小控制系統。實現電路如圖2所示。

圖2 最小控制系統電路

Fig.2 Minimum control system circuit

STC12C5A60S2是一款運算速度快、抗干擾能力強、超低功耗、并可支持SPI在線編程的單片機,其內部自帶2路PWM控制器、2個定時器、2個串行口支持獨立的波特率發生器、3路可編程時鐘輸出、10位AD轉換器、一個SPI接口。時下,則因其價格低廉、功能完善,已在電子行業獲得廣泛認可和大量應用。

2.2溫濕度傳感器電路

溫濕度傳感器電路采用了DHT系列的數字式溫濕度傳感器DHT11。DHT11是一款內含有已校準數字信號輸出的溫濕度復合傳感器,但僅有一個單總線制串行輸出接口,這一配置使系統集成電路變得簡易快捷。只是,由于傳感器的單總線制特性,造成其發送和接收皆須為三態特性,因而外接上拉電阻,其在常規狀態下將呈現為高電平[ ]。具體電路如圖3所示。

圖3 溫濕度傳感器電路

Fig.3 Temperature and humidity sensor circuit

2.3光照度傳感器電路

光照度傳感器電路選用的是BH系列光照傳感器BH1750,BH1750 是一種用于兩線式串行總線接口的數字型光強度傳感器集成電路。這種集成電路可以根據收集的光線強度數據來調整液晶或者鍵盤背景燈的亮度,并利用自身的高分辨率探測較大范圍的光強度變化。設計電路如圖4所示。

圖4 光照度傳感器電路

Fig.4 Illumination sensor circuit

2.4 液晶顯示電路

液晶顯示電路采用的是LCD12864。LCD12864是一種低電壓低功耗、具有4/8位并行、2線或3線串行多種接口方式,內部含有國標一級、二級簡體中文字庫的點陣圖形液晶顯示模塊;其顯示分辨率為128×64, 內置8 192個16*16點漢字,和128個16*8點ASCII字符集;利用該模塊靈活接口方式及簡單、方便的操作指令,即可構成全中文人機交互圖形界面;而且可以顯示8*4行、16*16點陣的漢字,并可完成圖形顯示。由該模塊構成的液晶顯示方案與同類型的圖形點陣液晶顯示模塊相比,不論硬件電路結構或顯示程序都要簡潔許多,且該模塊的價格也略低于相同點陣的圖形液晶模塊[ ]。

2.5 風扇及照明模擬電路

風扇及照明模擬電路選用的是NPN系列的8050三極管,其原理即是利用三極管的開關工作狀態。具體地,當監測智能家居環境溫濕度數值和預設置數值對比不一樣時,單片機將輸出PWM1信號控制風扇(本文用馬達)進行智能調節;當監測室內光照度比較暗時,單片機將輸出PWM2信號控制室內照明,相應地進行室燈照明度的智能調節。反之亦然?;倦娐啡鐖D5所示。

圖5 風扇及模擬照明電路

Fig.5 Alarm and analog lighting circuit

2.6鍵盤電路

鍵盤模塊電路是由4個輕觸式按鍵 S1-S4和最小控制系統組合構建而成。鍵盤功能設定:按鍵S1第一次按下修改預設值,而后再按下S2鍵、S3鍵或S4鍵進行參數設置,設置完成后,再按下S1鍵,參數設置成功。S2鍵按下就是對任一參數進行設置;S3鍵和S4鍵按下則進行相應的加1或減1操作。如果并未按下S1鍵,即按下了S2鍵、S3鍵或S4鍵,將保持前狀態繼續進行,數據顯示也不會發生改變。

2.7電源電路

單片機及外圍電路都需要直流5V工作電壓,均由變壓器次級線圈輸出 ,經由整流、濾波、穩壓而得到[ ]。其對應電路如圖6所示。

圖6 電源電路

Fig 6. Power supply circuit

除以上各電路模塊之外,還需要各種信號控制溫濕度、光照度、液晶顯示、風扇及照明、報警等。各功能模塊均通過I/O接口連接至單片機,單片機將集中處理這些信號并作出回應,從而將各個模塊連通整合在一起。另外,為了提高系統的抗干擾性能,在有可能出現干擾的輸入及輸出通道還設置并加強了一定的隔離措施。

3系統軟件設計

采用8052內核,具有64K FLASH的程序存儲器和1280字節的外部RAM數據存儲器,系統選用C語言[ ]進行開發。軟件采用模塊化設計,重點包括主程序、初始化程序、數據處理顯示程序、溫濕度傳感器DHT11程序、光照度傳感器BH1750程序、控制電路程序等。并且將任務分成不同的模塊處理,保證系統的穩定性。系統程序流程如圖7所示。

圖7系統程序流程圖

Fig.7 System flow chart

4 系統調試結果   本文由wWW. DyLw.NeT提供,第一 論 文 網專業寫作教育教學論文和畢業論文以及服務,歡迎光臨DyLW.neT

STC12C5A60S2單片機能監測控制智能家居環境系統的運行與停止,并將監測控制數據顯示在LCD上。當監測智能家居環境溫濕度數值和預設置數值對比不一樣時,單片機將輸出PWM1信號控制風扇(本文用馬達)進行智能調節;當監測室內光照度比較暗時,單片機將輸出PWM2信號控制室內照明,也就是智能調節室燈的照明度。反之亦然。

5 結束語

本文研究開發了集溫濕度、光照度監測控制為一體的智能家居環境系統,采用了高精度的傳感器,并利用C語言編程,實現智能家居環境參數的精準測量。結果表明,該系統測量結果準確,符合智能家居環境的監測控制要求。

篇9

本學期小學英語教科研工作將繼續以國家《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和《英語課程標準》為指導,轉變教學觀念,以課堂教學為陣地,深化教育改革。堅持面向基層學校,面向全體學生,切實抓好英語師資隊伍建設,圍繞提高教師素質、加強教學研究兩個主題開展工作,結合我市小學英語課堂教學實際,為教師服務,為學生服務。進一步提高質量意識,抓住新課程改革的契機,創新教學策略,開創我市小學英語教研工作的嶄新局面。

工作措施

一、理論學習與時俱進

1.精心組織理論學習,提高學習的針對性和實效性,主要圍繞以下專題開展學習活動:

⑴《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和《英語課程標準》(實驗稿)。

⑵有關教學策略和教學評價的理論和經驗。

2.繼續鼓勵教師撰寫教育教學論文,從實踐上升到理論。

二、常規管理常抓不放

1.組織新上崗英語教師學習常規,對照常規,搞好外語教學的每一環節。重點要抓好課堂教學常規的落實,著眼于培養學生綜合語言運用能力。通過創設合理的教學情景,引導學生在模擬或真實交際中理解、模仿和運用語言;要充分運用實物、圖片、手勢、直觀教具和表演等方法,生動活潑地進行外語教學。本學期將繼續組織體現這些導向作用的研究課和示范課,供大家觀摩學習??偨Y經驗,推廣成果。

2.抓好教研組建設。英語教研組要在落實常規方面發揮重要作用。要做到每周堅持集體說課備課,發揮團隊協作精神,用集體的智慧來促進自己的教學。抓好英語教師的“六認真”工作,英語課堂教學力求體現“新、精、活、實”的要求。教師優良課率達100%,優課率達60%以上。

三、教學研究人人參與

1.加強英語學科課程改革課堂教學研討,使英語教師人人明確基礎

教育改革是以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為重點,以學生學習方式轉變為特征,以應用現代信息技術為標志,關注學生體驗,感悟和實踐過程,體現以學生發展為本的教學理念。

2.根據《英語課程標準》對小學英語學科發展的新要求,積極為教師創設接受繼續教育的機會,不斷加強小學英語教師隊伍專業化建設的力度和效度,提高教師自身的專業素質和教學能力。注重實效,抓好“青藍工程”,發現苗子,培養尖子。積極指導青年教師參加小學英語優秀課競賽和展示觀摩活動。

3.組織好教師培訓活動。通過說課、聽課、評課、講座、集體備課、教材分析等活動,讓教師過好大綱關和教材關,盡快明確備課、上課的基本規范,適應小學英語的教學要求,不斷提高自身的業務素質。

4.充分發揮優秀教師的示范作用,組織優秀教師作理論講座、上示范課、研究課。創造機會讓更多的青年教師脫穎而出。并爭取在11月的英語老師基本功比賽中取得好成績。

5.全面提高教學質量。畢業班英語全科合格率達98%以上,良好率達70%以上,優秀率達40%以上。非畢業班英語全科合格率達98%以上,良好率達70%以上,優秀率達40%以上。

6.開展雙語教學,加強英語教學與其它學科的整合。

在一年級實驗班的數學雙語教學實驗的基礎上,鼓勵和要求非英語教師使用英語授課。電腦、自然、體育及藝術類教師要努力做到30%以上的課時使用英語教學。

四、開展課外活動,激發學習興趣

課外活動是重要的教學輔助手段,有利于增長知識、開闊視野。有目的、有組織地開展各種適合學生語言水平和年齡特點的課外活動,可使學生生動、活潑、主動地學習,可以激發他們的學習熱情,培養興趣。我們準備根據不同年級掌握的知識水平,組織一些豐富多彩的課外活動。如:手抄報、對話表演、英語課本劇、英語能力競賽等,組織評委認真評定,評出集體獎和個人獎,給予物質和精神獎勵。給學生充分展示自我,認識自我的機會。

為了幫助學生創設英語語言環境,我們準備除了在課堂上用英語組織教學外,課外也引導學生用英語打招呼、對話。并開展“每日英語”的活動。開辟了學校的“紫藤架下”為英語角,利用學校電視臺播放英語歌曲、營造良好的英語學習氛圍,增加語言實踐的廣度和密度,培養學生交際運用英語的能力。計劃在12月成功舉辦首屆“英語節”。

工作安排:

一、做好“EverydayEnglish”的工作。

負責人:顧憶恩

二、英語早讀規范化。

負責人:顧憶恩

三、做好“英語廣播”的工作。

負責人:英

四、辦好“英語角”。

負責人:沈旦萍

英語活動:

九月:三~六年級的“英語日常用語”比賽。

十月:三~六年級的“英語背頌”比賽。

十一月:四~六年級的“英語百詞”競賽。

英語節活動安排:(12月)

一年級:英語兒歌比賽

二年級:英語繞口令比賽。

三年級:英語書寫比賽

四年級:英語小報比賽

篇10

一、強化師資培訓,教師隊伍質量穩步提高

教育的興衰與成敗,人才是關鍵的因素,建立一支政治思想過硬、業務素質高的教師隊伍是學校發展的根本。我們十分重視教師的培訓工作,一是選拔80余名優秀老師參加了省中職教師培訓;二是組織了全市中職教師大培訓。8月26日在市職教中心精心組織了中等職業學校教師新大綱、新教材的培訓。全市中等職業學校的語文、數學、英語、計算機、德育5科專任教師,職業學校主管教學副校長和教務主任,共1210人參加培訓。幫助一線老師學習領會中職教學改革的新精神、新舉措,盡快熟悉、掌握新教材,把握課本知識和技能結構,能夠指導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本學科本專業的基本題目,做好教學工作,提高教育質量。此次培訓由國家新大綱、新教材主要編審人員直接授課,培訓層次和規模為我市歷年之最。8月27日的《邯鄲日報》和8月28日的都做了專題報導,廣大教師交口稱贊。三是以學校為主體由參加省市培訓的骨干教師組織了全員培訓,通過培訓全體專任教師領會了中職教學改革的新精神、新舉措,盡快熟悉、掌握了新教材,新大綱,為更好的教育教學打下了基礎。

二、落實教學常規,對口升學再創佳績

常規教學管理的好壞,是衡量一個學校教學質量的重要標志,也是職業學校生存和發展的基礎,各職業學校深入貫徹《職業學校教學常規》,規范、完善學校的各項規章制度。學校每學期檢查各學科的教學計劃是否切合學生實際,教學方法和措施是否得力。要求每位教師超周備課,做到備教材、備學生、備教具等。教務處和學科專業教研室定期檢查和隨時抽查教師的備課情況。我們職業教育研究室不定期聽推門課,定期舉辦有關學科示范課。組織語、數、外等學科模擬考試,全市實行統一命題,統一評分標準,統一印制試卷,由各職業學校統一組織考試,從而大大地推動了課堂教學的改革和教學質量的提高。以對口升學為例,二00九年全市職業學校參考人數為4775人,比去年增加1015人,上線人數達到3367人,占全省人數的15%,比去年增加779人。本科上線人數542人,占全省對口升學本科人數的29%,比去年增加238人。對口升學萬人口上線率前三名的學校分別為武安市職教中心、磁縣職教中心、曲周職教中心,特別武安職教中心上線人數達到1556人,占全省計劃的7%,本科上線人數達到385人,占全省本科人數的20%,不僅在我市,在全省也是獨樹一幟。

三、組織開展教師教科研評比活動

為促進我市廣大中等職業教育教學工作者深入開展理論與實踐研究,推動我市中等職業教育的發展并辦出特色,提高職業技術教育理論水平,舉辦了邯鄲市中等職業教育優秀教學論文的評選表彰活動,經各單位層層篩選,共有百余篇論文參評,評定一等獎10篇、二等獎20篇、三等獎40篇。

9月份,鼓勵廣大中青年教師積極探索新的教學模式和教學方法,促進專業教師業務素質和教學質量的提高,中國職業技術教育學會教學工作委員會聯合高等教育出版社舉辦全國中等職業學校教學說課比賽,通過精心選拔,我市有8名教師代表我省參加書法、服裝、英語、動漫、旅游5個專業的比賽。

四、中心教研組活動深入扎實,教研再上新臺階

我市共有11個中心教研組,分布在9所職業學校,它們在全市的教學研究工作中起到了舉足輕重的作用。年初指導各中心教研組制定活動計劃,確定活動的內容,審核計劃的可行性。開展活動中督促各中心教研組嚴格按計劃進行。每個中心教研組今年活動次數都在2次以上,規范處理每個活動階段的中心工作和急需解決的問題。組織豐富的教研活動,聽課、評課、請人做示范課,到外地參觀學習,學習外地的先進研究理念和教學方法等。4月份,做好各學科對口升學的備考工作,考試前精心組織各中心教研組出3~5套模擬試題。

五、校本課程及校本教材建設,全面提高職業教育教學質量

進一步加強中等職業教育課程建設,培育精品課程和地方特色教材,組織開展了中等職業教育優秀校本教材評選活動,經過層層評選我市第二職業中學和曲周職教中心兩所學校去參加全省的比賽。邯鄲市第二職業中學的校本教材《基礎禮儀與語文素養》和《辦公自動化實訓》均榮獲省二等獎。

雖然2011年我市職業教育教研管理工作取得了較大的成績,但也存在一些問題,主要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