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語口試范文

時間:2023-04-05 11:16:39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英語口試,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英語口試

篇1

[關鍵詞]英語教學;中專英語;口試

[DOI]10.13939/ki.zgsc.2015.02.139

1 口試的必要性

1.1 口試的特征

1.1.1 直接

口試是教師與學生面對面進行信息交流的直接的接觸。通過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一問一答,教師會對每個學生的學習情況、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語言表達能力、思維能力、應變能力等方面有一個直觀的了解,并會留下鮮明的印象。

這不同于筆試。筆試內容固定呆板,很少能發揮學生的個人能動性,同時極易將學生的理解限制在一個模式中。對教師而言,通過這種方式無法客觀地評定學生的學習狀況,也無法發現學生的學習長處。

此外,學生在口試中會感受到直接的壓力,這也不同于筆試。面對試卷,有的學生積極作答,有的學生敷衍了事,甚至還會存在對某些試題采取放棄不答的消極方式。這對教師來說很容易造成假象,也極易根據學生的學分來決定學生的優劣。

1.1.2 靈活

口試無須中間媒介,信息反饋快,并可根據設定的需要,教師與學生及時做出反應,發出新的信息。因此,口試具有一定的靈活性。這種靈活性表現在教師與學生的雙方面:一方面教師在口試過程中如發現命題存在缺陷、難度低于學生的實際水平時,可進行及時地修改、彌補;同時教師能及時了解學生掌握內容的真實狀況,對不同學生教師可采取適當調整試題難度,以達到真正掌握學生學習狀況的目的;在審題和解題思路上,學生回答出現偏題,甚至跑題時,教師可以適當提示使之完成試題的解答,這樣可使學生完成試題并了解自己的實際水平;另一方面學生在考試中通過對試題的回答,可直接獲知自己的知識扎實程度、理解文章的深淺程度、記憶特點等多方面的情況,對后期的英語學習也會起到提示作用。

1.1.3 內容深

口試靈活,信息反饋快,教師可隨時提問,因此口試較筆試所涉及內容廣、難度大。筆試中學生只須按照試題的要求,準確無誤地解答試題即可。但口試卻在某一試題上,學生先按一般要求作答,然后教師從不同的角度,就相關問題進行詢問,以便了解學生是否真正掌握所需內容。筆試中學生將要考的內容背熟牢記,考試時一一羅列,往往能取得高分,但進一步詢問,學生則無言以對。而口試可以克服筆試的這一缺點,充分顯現涉及內容廣、難度大的特點。這不僅促進學生的主動思維能力,而且還將內容的掌握與實際應用有機結合在一起。

1.2 口試的地位

口試的特點決定了它的重要地位,以及在教學過程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事實上,在許多教學活動中口試一直被采用,它是諸多考試方式中的一種。每種方式都各有所長、各有所短??谠嚧嬖陂L處,但我們不能忽視它的短處:工作量大,給學生造成較大的心理壓力。有的學生因此而表現失常。口試的長處與短處決定了它必須和其他考試方式相輔相成。

1.3 口試的作用

(1)口試增加了學生的心理壓力,每個學生必須在教師面前考試,這就督促學生考前認真復習,平時努力學習。

(2)要求學生平時學習要加深對所學理論的理解,注重提高自己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用死記硬背、猜題、押題的辦法對待口試,往往是要碰壁的。

(3)在考試中采取口試的方式,更大程度上杜絕了學生作弊,這樣可以讓一小部分對考試抱有僥幸心理的學生能從思想上根本改變。

(4)口試對教師也起到了促進教學改革、提高教學水平的作用。口試能靈活地反映學生對所學內容的理解程度,以及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這要求教師應在培養各方面能力上多下功夫。

(5)口試是通過語言來回答教師所給命題的,中職學校的學生往往口頭表達能力較差,抓住口試這一環節也有益于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2 口試的命題和評分

在探索解決上述問題的同時,我們又遇到了口試的命題和評分等難題。在這方面,我們也做了些探索,積累了一些經驗,初步形成了一些想法。

口試的命題不能完全等同于筆試。因為筆試中最常用的填空、選擇、改錯等試題形式,用于口試則不太合適。在實踐中我們通常采用簡答題、論述題等形式,使用簡答題的目的主要在于增加信息量,盡可能將考試范圍擴大;使用論述題的目的在于加大考試深度,以便了解學生學習狀況和運用能力,論述題的比重遠遠超過簡答題。論述題貫穿許多章節,它要求學生對全書內容融會貫通;綜合分析題會首先讓學生閱讀,然后根據所給文章、資料,提出各種問題,要求學生解答,這對學生提出了較高的要求。

在怎樣出論述題這一點上,我們考慮盡可能地多出一些綜合性的論述題,它貫穿幾個章節,要求學生對于全書內容融會貫通之后,才能正確解答口試相關問題。我們還考慮出綜合分析題,多收集一些有關文章和資料,提出各種有關問題,讓學生作答,這也對學生提出了較高的要求。

篇2

一、形成性口試的評價內容

形成性口試的評價內容要來自課本,如課文的朗讀和背誦,單詞的朗讀和背誦,調查或走訪,topic report 或free talk,唱英語歌曲、做游戲、講故事、演小品,舉行English Party。形成性評價注重口語教學的過程,為培養學生的口語能力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二、形成性口試的操作方式

采用師生合作評價的方式,鼓勵學生參與評價的全過程,使學生從被動地位上升到主動地位,體現學生的主體性,提高學生學習主動性。該評價具體分為課內口語活動評價和課外活動口語評價。每個月統計學生課內口語活動和課外口語活動得到五角星數量,從而評選出某月的“某月之星”,學期末結合總分數評選出“學期之星”。為了激勵中等生與后進生,教師還設立了“進步之星”,讓他們也能體驗成功的快樂。

1.課內活動評價

課堂教學是學生學習英語的主要渠道,也是學生說英語的主要場所。采用教師評價、學生互評、學生自評的合作方式來評價學生參與課堂活動效果及學生的口語表現力。通過當堂評價的方式,學生無論是說英語,還是參與競賽的積極性都提高了。

(1)教師評價

由教師評價的內容包括課堂提問及回答問題、小組對話交流或匯報、小組競賽及游戲等。評價的方式是給學生打:教師準備一張學生的名冊,按照小組座位的順序記錄學生的名字,方便查找名字和記錄成績。有時候一下子找不到名字,或給小組多位成員記錄成績的時候,可以在旁邊做記號,等下課后再登記。

(2)學生互評

有學生評價的內容包括分角色朗讀或表演、調查或采訪、小組游戲等。評價的方式也是打:每個學生在英語書的第一頁貼上統一的口語評價表,由組員互相評價。評價細則如下:只要能參與完成任何一項任務,都能得到一個;如果完成得好或者很有創意,則得到2,通過每單元分散的、有準備的評價,降低了口試的難度,提高了學生說英語的興趣,促進了學生口語水平的提高。

(3)學生自評

學生自評主要是評價自己的學習態度和表現。雖然學生自評的結果并不準確,但若組織到位,其意義仍然不可低估。通過自評,學生可以進行比較深刻的反思和總結,可以更好地認識自己。教師讓學生階段性地評價一下自己的口語表現,自己可以得幾個,寫在當月的口語評價表上。

2.課外口語活動的評價

評價的內容由課文的朗讀和背誦、單詞背誦和英語活動三部分組成。課文的朗讀和背誦由小組長評價;單詞背誦和英語活動由教師和學生合作評價。

(1)課文、單詞的朗讀和背誦

朗讀和背誦是學生脫口說英語強有力的保證。教師要求學生上完新課后到小組長處讀出,簡單的對話要求學生能背出。每單元的單詞也要求到小組長處讀出。小組長將朗讀和背誦的情況登記在貼在墻上的表格上。讀出的打一個,背出的打兩個。

(2)口語活動

篇3

5月29日,貴州省招生考試院獲悉,根據教育部統一安排,2013年貴州高考將于6月7日、8日舉行。我省高考實行“3+文綜”和“3+理綜”的考試科目設置。今年是我省實施普通高中新課改高考方案的第一年,據介紹,今年高考總分為750分,其中,語文考試時間150分鐘,分值150分;數學(文、理)考試時間120分鐘,分值150分;文科綜合和理科綜合考試時間150分鐘,分值各300分。

報考體育類和藝術類的考生還應參加我省組織的專業考試或省外高校組織的專業考試。體兼文、藝兼文科類的考生參加文史類高考,體兼理、藝兼理科類的考生參加理工類高考。

凡填報外語、外貿類院校及外語專業的考生,都應進行口試??谠嚂r間全省統一安排在6月15日進行。外語口試由省招生考試院統一命題制卷,各市(州)招生辦組織考試及評分,并于6月18日前將考生口試成績盤報省招生考試院。

考場設在縣(市、區、特區)級以上人民政府所在地的標準化考點,每個考場安排30名考生。考生的座位必須是單人、單桌、單行。同時,各考點配備電子探測儀和屏蔽設備,各考場配掛電子鐘。

篇4

關鍵詞:雅思口語;測試;英語口語教學

中圖分類號:G71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0568(2012)26-0101-02

當前,大學英語口語教學盡管得到了很大的重視,但實際教學中仍存在不少問題,如教材老化、教法單一、教師隊伍良莠不齊等。英語口語教學改革勢在必行,如何去改仍然是一大難題。根據近幾年的口語教學經驗,筆者發現國外的口語考試對于大學英語教學有一定的啟發。海外考試逐漸升溫,越來越多的考試已經進入人們的視野,如雅思、托福、GRE等。雅思考試即IELTS(International English Language Testing System)的聲勢非常浩大,擴展速度也極快,雅思口語測試的內容和形式對大學英語口語教學改革有很大的啟發。

一、雅思口語測試的特點分析

雅思考試是由劍橋大學地方考試委員會、英國文化協會和澳大利亞教育國際開發署共同舉辦的面向母語為非英語人士的水平考試。整個考試分為聽力、閱讀、寫作和口語四部分。

1. 雅思口語測試形式。雅思口語考試采用一對一的英語面試形式。考試分為三部分:第一部分是基本問答(general questions),口語考官會提一些簡單問題了解考生的基本信息,并初步評估考生的基本英文能力。內容主要涉及名字、家鄉、教育或職業背景及空閑生活話題(4~5分鐘);第二部分是卡片陳述(cue card presentation),考官會給考生出示一張主題卡片,卡片上有主題描述的相關問題。拿到卡片后,考生有一分鐘的時間準備自己要陳述的內容,然后就所給出的話題作出1~2分鐘的陳述;第三部分是深入討論(further discussion),考官會問一些比較抽象且有一定深度的問題,考生應適當拓展問題,時間在4~6分鐘。

2. 測試內容。雅思口語考試是隨機性非常強的考試,不同于托福的人機對話考試系統,雅思考試需要應對的是一個和考生面對面的“活的”考官,因而考試靈活得多。但范圍并非漫無邊際,考官提的問題都是在一定范圍內經過選擇的。基本問答主要是名字、家、婚姻、工作、學習、興趣愛好、運動等十幾個,卡片問題主要為人物、地點、經歷、個人喜好及社會交際等。

3. 評分標準。雅思口語測試與雅思寫作考試一樣,采用了科學的分項式評分系統(analytical scoring system),即考官不是根據考生的口語應試表現打一個整體分數,而是根據具體的評分細則給分(每個單向的評分標準為9分,最低為1分,最高為9分)。雅思口語測試從四方面進行評分:語言流暢程度(Fluency & Coherence)、詞匯應用程度(Lexical Resource)、發音準確程度(Pronunciation)和語法準確程度(Grammar Range & Accuracy)。

二、雅思口語測試在大學英語口語教學中的應用

1. 借鑒雅思口試豐富話題。雅思口語測試內容豐富,話題較多且貼近實際,如學習、工作、飲食、娛樂等。這些話題和大學英語口語教學內容正好相符合,可以借鑒雅思口語測試中的問題來豐富課堂。在實際口語教學中,教材上的問題往往比較落后,而且有些問題難度較大,不易展開討論。如自我介紹時,學生通常覺得沒有展開的內容,但是借鑒IELTS可以打開學生的思路。雅思口試中問到名字的相關問題有很多,如What’s the meaning of your given name;Does your name have any special meaning;Do you want to change your name;Does your name affect your personality等,以這些問題作為引子來引導學生,學生就不會沒話可說了。再如,講到book的話題時,書中的問題只有Do you love reading,what kind of books do you love best?雅思口語測試中的相關問題就很多,如what kinds of books are most popular in your country;Someone says reading can change one’s life,do you believe that;Do you think it is the government’s responsibility to invest money in maintaining public library;introduce one of your favorite book,including title,author,content,meaning等。這些問題可以使學生有更充實的表達內容。

2. 借鑒雅思口試中的文化要素。除了豐富的測試內容之外,作為國際性的語言測試,雅思考試的針對性比較明顯,主要是為今后在以英語為交流語言的國家學習或工作的人設置,因而雅思考試非常注重跨文化交際。考生回答考官問題時,要注重跨文化交際因素,口試過程中也會討論涉及文化的不同話題??傊?,雅思口試的細節體現了跨文化因素的重要性。大學英語口語教學目標與雅思口語測試目標是一致的,都要考查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和跨文化交際能力。大學英語口語教學可以借鑒雅思口語注重跨文化交際的特征,加強文化教學,培養學生的跨文化交際能力。

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可以用雅思口試中的實際案例作為切入點,在分析案例的同時學生就會掌握在應對跨文化交際問題中的技巧,以免今后遇到類似問題會步入雷區。例如,講到food的話題時,筆者以雅思中的一個失敗案例來講解了文化差異。一位考生在口試中被問到她喜歡的食物,她的回答是Chinese dishes。然后被問到喜歡哪道菜,她回答the cat’s ear(貓耳朵,一種山西面食),顯然是直接翻譯的中式英語,考官一愣,沒多追問,馬上轉了話題,最后口試測試結果不是很理想。實際上,這位考生犯了與西方人交流的大忌,談話涉及吃貓肉、狗肉。雖然此“貓耳朵”并非真的貓耳朵,但在沒有解釋清楚的情況下,考官會誤以為是貓的耳朵,這會引起他們極大的反感。在與外國人談食物時,可以談論龍蝦lobster、魚子roe、蝸牛snail等,這些都是外國人的最愛。類似的案例還很多,課堂上可以不斷滲透,有意識地加強對學生進行西方文化常識、風俗習慣及生活方式等方面的介紹。只有這樣,學生在今后的學習工作中才能順利進行跨文化交際。

3. 借鑒雅思口試的科學評分方法。傳統的口語考試評分方式可歸納為兩種,即分析法和印象法。分析法著重評價語言使用的不同側面,在實際操作中,分析法的口語評分方式是將口語表達能力分解為語音、語調、語法、詞匯、流利程度等方面分別打分,然后相加得出口試總分。印象法的口語考試評分方式無須對考生的語言基礎及語言使用情況進行細分,主要通過觀察交際目的達成與否及總體印象打分。這兩種評分方式各有優劣。分析法因分項較細,易給人客觀和準確的感覺,但在實際操作中要求考官在短時間內對各項進行準確評判。印象法讓考官根據自己對考生表達的總體印象打分,具有省時及兼顧整體的優點,但容易因考官的主觀因素而增加評分隨意性,造成誤差。當前高校的英語口語測試評分標準并沒有統一,有的甚至沒有給出評分標準,僅靠考官給學生打印象分。大學英語口語課測試可以結合雅思口語測試的評分標準,不一定要照抄、照搬,因為雅思投入的人力、物力很大,單純效仿肯定做不來。但可以根據學校的具體情況來制定適合本校學生的評分等級和標準,結合分析法和印象法,形成較為科學的評分標準和方式。把考生的口語表達按照整體印象分為從純屬講話者、很好的非母語講話者、好的說話者、基本能講話者、無口語表達能力等若干級,每個等級對應一定分值。并將每個等級的目標能力進行細化,從交際目的,即內容的完整和表達的妥當性上進一步明確規定。讓考官在打分時有依據,這樣打分也會更客觀、準確。

雅思考試不斷革新測試手段,在有效度、可行性等方面做得越來越細致,成為不少語言考試項目改革的參照和標桿,這是雅思考試本身的權威性、科學性、實用性使然。雅思口語對大學英語影響深遠,應借鑒其科學性和交互性的特點,將其與大學英語口語教學結合起來,使大學英語口語教學改革更深入,效果更明顯,考核更科學。

參考文獻:

[1]文秋芳.英語口語測試與教學[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2.

[2]涼月.雅思口語真題分類破解[M].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2008.

[3]譚珍珍.雅思口語測試評分標準探析[J].中國校外教育,2007,(8).

篇5

關鍵詞:口語測試;不利因素;能力測評;訓練途徑 中圖分類號:G633.41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672-1578(2014)10-0119-01筆者連續幾年參加了高中英語口試的測試工作,發現學生口語中存在著一些普遍性問題。

1.學生的口語問題及分析

1.1語音問題

1.1.1發音不準??忌谡Z音方面常出現的問題是音標發音不準,特別是元音中的長短音分。如[i:]與[i],[a:]與[a],[u:]與[u];雙元音不分。

1.1.2不會讀輔音連綴。在輔音連讀時,很多學生出現掉音現象。如將attempt 讀作[tempt]。朗讀以輔音結尾的單詞時有拖音現象,也就是說習慣性的添加尾音。

1.2聽力差。在回答問題部分,考生首先要聽懂考官的問題,然后就考官的問題進行回答,部分考生由于聽不懂考官的問題而答非所問,甚至在回答一般疑問句時也不知道用"yes" 或" no"。如:2008年江蘇省高考英語口語測試中有一問答題, 題目是"Are there many university students working at dotcoms ?" 有一些學生卻由于聽不懂考官的問題而到文章中去找一些無關緊要的信息。造成這種情況的原因是考生平時缺乏聽力訓練,也缺乏與別人交流的機會。

1.3背誦式口語,學生應變能力差。許多考生考前背誦了綱要中的對話和話題簡述,甚至是回答問題的答案。在問答題部分和對話部分,試題與原文稍有變動,但很多考生依然按原來的背誦的答案回答,結果答非所問。如2008年江蘇省高考英語口語測試的有一對話,《綱要》上原來的題目是"假如你是一位來自美國的教師…… ",口試試卷上改為是"假如你是一位來自英國的教師…… "但很多學生還是按照《綱要》中的答案,回答"I am a teacher from USA"。同樣還有一題,試卷上將《綱要》中的"買了一條牛仔褲 "改成"買了一件襯衫",許多同學不知變通,回答"I bought this pair of jeans here."尤其在對話部分,如果考官按照范文的線索展開對話,他們就能比較順利背出范文。如果考官對話題的切入點與范文不同,他們就結結巴巴,甚至難以繼續對話。

2.口語測試題的命題原則

2.1真實性原則。真實性是交際測試區別于其他測試形式的一個重要特征。我們應該從情景真實性和交際真實性來定義測試的真實性。即在命題時,測試任務的特征應與將來目的語使用的情景特征相一致,這樣的測試才算具備了情景的真實性。而交際真實性則強調受試者與測試任務之間的交互關系。我們可以通過四個途徑來實現測試的真實性。一是測試環境的控制。二是測試任務必須基本上和中學教學目標相一致。三是測試任務必須與語言運用任務相一致。四是要考慮語言使用者的特征和受試者的特征。這其中最主要的是雙方的語言能力。

2.2有用性原則。Bachman認為,語言測試的有用性包括六大特征,即信度(reliability)、效度(validity)、真實性(authenticity)、交互性(interactiveness)、影響(impact)和可行性(practicality)。

信度指測試結果是否真實可信。這方面我們除了要對測試的環境即測試的硬件進行有效控制外,還要在測試的軟環境上下工夫。

語言測試的效度是指測試的內容是否就是所要考查的內容,即測試能否達到所考查的目標。所以在實現真實性原則的途徑之中,Bachman強調對難度的掌握要準確。

交互性是交際性測試的另一大特征,它要求學生與口試老師之間,或者學生與學生之間圍繞某個話題進行幾個回合的交流,雙方不時交換聽和說的角色,盡量根據對方的需要提供信息。

影響指測試對周邊環境、教育制度以及處于這個制度內的個體的影響力。

可行性指物力和財力上能否保證測試的順利進行,這具體體現在目前所擁有的師資力量和教學設備上。

3.口語訓練的有效途徑

3.1自主創造語言環境??梢宰灾鞯貏撛煺Z言環境,在不同的環境、不同的場合與不同的人盡可能地多練習,盡可能大膽地說。注意在不同的語言環境中使用適合上下文的詞,使思想連貫、內容完整。

3.2善于模仿,勤于復述。英語口語的能力在于模仿。主動地、有意識地、有目的地模仿其實就是用心揣摩和體會的過程。模仿還要遵循一定的原則:一要大聲模仿,模仿時要大方、清楚,口型到位;二要仔細模仿,模仿時要有耐心、有信心、有恒心,相信自己完全有能力模仿準確。 復述也是一種模仿的好方法。復述有兩種常見的方法:一是閱讀后復述,一是聽磁帶后復述,后一種方法更好些,既練了聽力,又練了口語。

3.3注意句型操練。句子是說話的基本單位, 所以培養口語能力就要狠抓句型操練。可以使用在課堂上所學的句型進行練習,這樣可以加深學生對所學知識的理解和運用, 達到學用結合。

3.4注意肢體語言的運用。手勢、表情等都可用作交流思想的工具。在日常會話中, 這幾種思想交流的工具往往是同時使用的。說話時繪聲繪色, 可以大大增強語言的生動性和感染力。

篇6

一、子項目實施的目的:

1.檢查學生學習英語的情況,以及運用英語進行交際的能力,加深對學生的了解,從中發現問題,改進教學,提高教學效果??谡Z測試能以反饋的方式及時調整老師的教學方法和學生的認知策略,加深師生間的相互認知與交流,使學生更深層次地參與教學過程。

2.英語口試不僅僅是一次考試,而且還是一次語言實踐的活動。它以培養能力、提高全面素質為目標,不僅能夠促進學生創造性思維的培養和學生非智力因素的和諧發展,并能增強學生的相互了解,相互幫助,使之具有良好的群體合作精神和健康的心理素質。

3.本校的實驗年段初一、初二年級各有15、14個班級,每班學生數均達到65人左右,班級多,學額大,具有典型意義。我們希望通過對測試方法和樣式的具體操作的試驗和探索, 努力構建一種適應初中學校大規??谡Z測試的常模,以供參考。

二、子項目實施條件的論證:

有利條件:

1.中學英語學科終結性考試增加口語測試的必要性已經逐漸為人們所認識。新頒布的《英語課程標準(實驗稿)》對終結性評價(如期末考試、結業考試等)提出了以下要求:測試應包括口試、聽力考試和筆試等形式,全面考查學生綜合語言運用能力。而在部分省市(如江蘇?。┮呀浽谟⒄Z學科的中考中加入了口語試題,這說明英語口試是大勢所趨。

2 .學生對英語口試普遍持歡迎態度。學期初對我校初一、初二學生的一項問卷調查表明:有22.5%的學生對口試“非常歡迎”;25.8%的學生“比較歡迎”;38.4%的學生“不歡迎”;13.3%的學生“無所謂”??紤]到我校生源素質及學生學習負擔重、壓力大等等因素,能有將近一半(48.3%)的學生對新增加一項考試內容持歡迎態度,應該說還算比較樂觀。

3.項目辦公室的大力支持。在試驗過程中,項目辦公室為我們提供了題目和操作方面的指導。

4.學校領導的支持??谡Z考試采取的是面試形式,這就勢必調動許多的人力,占用較多時間和空間,協調好各方面的關系,這些都離不開學校行政領導的支持和配合。

不利條件:

1.由于本地區長期以來英語中考無口語測試,導致日常教學當中普遍忽視了對學生口頭交際能力的培養,缺乏專門的口語教學訓練,學生說的能力較差。

2.如上所述,由于本校班級太多,學額過大,使口試組織工作過于繁難,是妨礙口語測試順利開展的一個重要客觀因素。

3.本地區雖地處沿海開放地帶,但與說英語國家的交流極少,學生進行英語口語實踐的機會幾乎沒有,學生缺乏開口講英語的動力。另一個使學生羞于開口的原因是受方言的影響他們的發音普遍不標準。

三、子項目實施情況:

一年來,我們分別在期中、期末進行較大規模的口語測試的試驗,共計四次。

1.口語評價的內容

英語口試的內容主要根據《英語課程標準(實驗稿)》的要求,其中以語言技能二級目標和三級目標關于“說”的要求為依據,結合本年級有關的學習內容、教學進度和學生的實際水平確定。

2.題目的編選:

我們主要采用由課程教材發展中心出的期中期末口試題目,有角色扮演、看圖說話、根據文字提示編故事、朗讀和采訪等幾種類型的題目;在初一上學期,由于擔心學生的詞匯量和水平都很有限,曾采用了要求部分學生背誦或朗讀所學過的課文的方式;此外,根據部分學生的要求,老師們都準備了一些free talk的問題,主要內容是本人經歷、家庭、班級、學校生活、愛好等,如May I have your name, please? Could you tell us the special meaning of your name? Can you say something about your family? Are you often given pocket money? What do you do with it? What?蒺s your favorite hobby?What?蒺s your favorite subject?等等,已便讓學生選用。

以上幾種題型各有優劣長短,朗讀和背誦屬于比較低層次的語言形式的操作,但較適合初學者檢測語音、語調的掌握程度;角色扮演和采訪可檢測學生所能運用的交際策略及語言創造能力,但經常出現由于一方聽不懂另一方的話而出現“冷場”的現象;看圖說話、編故事能從正確性、創造性和流暢度等來檢查學生的語言運用能力,但卻疏忽了交際能力的檢測;free talk倒是能夠測試到學生的綜合能力,但是由于問到的都是一些老生常談的問題,無法真正引起學生的興趣。

在考試過程中,為了培養學生的自主性,提高他們參與口試的興趣,我們讓學生自己決定要考的題型,然后從幾組備選題目中抽出自己的考題;如果選擇角色扮演或朗讀和采訪題型需要兩人配合,由學生自由組合,但必須先把名單送交老師。通過抽樣調查(如下表),我們發現選擇角色扮演(兩人一組)的學生占多數。為了弄清其中的原因,我們與一些學生交談,他們承認口試過程中有人陪伴能“壯膽”,更有利于現場發揮;再者,平時課堂上進行角色扮演的機會也比較多。

3.其他準備工作:

除了編選試題以外,我們還進行了以下幾項準備工作:

①學生熟悉口試的形式、操作規程及其他注意事項。

②加強口語練習,安排模擬訓練,進行排演。

③由于多數學生沒有面試的經歷。我們要求老師做好學生的心理工作,消除學生考前的緊張情緒。

④確定考試時間、侯考室、考試地點、主考人員及協助人員,明確各方職責,擬定考試通知。

4.考試組織形式

在我們所進行的四次較大規模的口語測試中,有三次我們采取的是集中式的口語考試,即在統一的時間里,全體同學先集中在侯考室內,然后由協助人員根據事先公布的名單逐個/組帶入考場,抽考題,準備三分鐘左右,再開始考試,考完后退出考場,主考老師(通常是兩個)負責控制時間、作記錄、評定分數。2005―2006學年度第二學期的期中考試由于時間倉促無法騰出統一的考試時間,我們采用的是松散式的組織方式,即由各班科任老師自己利用早讀、晚自修和其他課內課外的空余時間“見縫插針”地進行口語測試,這種考法每次只能考若干名學生,全班學生都考完要持續好幾天;為防止試題泄露,教師需準備多套考題。

以上兩種考試方法各有其利弊,集中式的考試方法的優點是操作規范、組織嚴密、評分相對較公正、準確,試題保密性好,缺點是對人員、時間、地點的要求較高,學生在快節奏的考試過程中也容易緊張,無法正常發揮水平。松散式的組織方式固然有操作不規范、評分較隨意、試題保密性差等缺點,但這種考試方法老師能夠較靈活的選用考試時間、地點及考題,便于控制節奏,學生在寬松的環境下也能較好的發揮水平。

因此,我們的觀點是:期末考、畢業升學考等較大型的終結性考試宜采用集中式考試;而日??荚?、期中考等宜采用松散式考試。

5.評分原則的制定

在前兩次口語測試中,我們制定了較詳細的評分標準:①語音、語調正確20%;②表達清楚、自然、聲音清晰,表情生動,輔以手勢 30%;③材料組織正確、連貫,有創意 30%;④合作意識好,能相互配合,能使用恰當的交際策略20%。但在具體操作過程中,我們發現要主考教師嚴格遵守如此繁瑣的評分標準是相當困難的,多數情況下這種評分標準只是流于形式,兩個主考老師一般都是憑感覺,商量一下就評分,成績的有效性大打折扣。因此,我們在后兩次考試中就摒棄這種評分標準,改為制定較為合理、可行的評分原則:

①教師對學生的口語表達是否正確、流暢、得體等三個方面進行等級評價,按照3分、6分、9分、12分和15分評分,但不孤立地對每一方面進行評分,然后簡單相加。

②兩個主考教師原則上應先交換意見再進行評分,如確有較大分歧,應折中評分。

③教師適當放寬評分的尺度,目的在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強其信心,力爭使每個學生都從口試中享受到成功的喜悅。

④不贊同在考生中按比例分配各個評分等級的做法,評分堅持實事求是與適當鼓勵兼顧的原則,力求真實反映學生的口語水平。在以上評分原則的指導下,教師們統一了思想,評分做到了客觀、公正;教師自身的業務素質也得到了提高。

四、項目實施結果分析:

通過口語評價試驗,我們發現:

1.英語口試基本上適合學生的認知水平,學生多數積極主動參與,這一點從兩次期末考試到考的學生人數就可以看出來(見下表),這保證了實驗任務順利地完成。

2.從下表中可以看出,盡管口試都是主觀性試題,老師評分主觀因素較大,但成績的分布較合理,基本上反映了學生的真實水平。

3.這兩次英語口試,極大地提高了學生對口語的重視程度和興趣,促進了學生口語水平的提高,也促使老師有目的地加強對學生口語的練習。

4.口試鍛煉了學生的多種能力,提高了他們對英語學習的參與意識??谠囀菍W生難得的一次向老師、同學展示自己能力的機會,他們都格外珍惜這次機會,大多數學生都能積極投入,希望能以最好的表現,獲得各方面的肯定,口試讓學生獲得的成就感使之成為了他們樂于參與的學習活動之一。老師們發現,一些平時上課沉默寡言的學生,通過這兩次口試的鍛煉,有了開口說英語的勇氣,越來越多的學生在課堂上踴躍發言,這不能不說是令人鼓舞的收獲!

5.口試除了能提高學生語言應用能力外,還在健全學生人格方面發揮著積極的作用。英語口語訓練讓學生掌握語言溝通的技巧,學會了在不同的情景下用禮貌語言,養成講文明、講禮貌的習慣。通過組織學生參加英語口試,給了學生實際鍛煉的機會,學生為了能在口試中取得好的成績,平時他們在和同學的相處中,互相調整自己的行為和認知方式,學會接納同學,互相幫助,互相配合,共同完成由準備到口試的整個過程,培養了良好的合作精神。

篇7

[關鍵詞]英語口語考試 反撥效應 英語口語教學

[中圖分類號]H310.4[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9-5349(2011)02-0032-02

一、關于反撥效應的研究

語言測試的反撥效應是指語言測試對語言教學產生的影響。Alderson和Wall是第一組全面系統地對語言測試進行研究的人,他們提出了15種反撥效應的假設,涉及到測試對教學和學習在內容、方法、速度和順序、程度和深度及態度等方面的影響。同時,他們認為語言測試本身可能有正面或負面的雙重反撥效應。Hughes提出了“參與者―過程―結果”的模式。根據這個模式,一個測試會影響參與者對于其教學和學習任務的認知和態度,反過來這些認知和態度會影響參與者完成任務的進程和結果。1995年,Prodromou提出了顯性反撥效應和隱性反撥效應的概念。前者指的是直接的、明顯的以考試為目的的教學和學習;后者指對教學的深層次的、不明顯的影響,這種影響在教學和學習中無處不在、潛移默化。在Prodromou看來,無論是顯性反撥效應還是隱性反撥效應,他們對于教學和學習的總體影響都是消極的。

二、大學英語口語考試的方式

現在大部分的高校都會有自己的一套考察學生口語交際能力的方式,以中南民族大學2009~2010學年第一學期的期末英語口語考試為例。該考試在教學周的第18周進行,考試對象為一年級和二年級以“大學英語”為必修課的全體學生,共有一萬多名學生參加??荚嚥捎米杂蓪υ捫问?,可2~3名學生一組對話,也可師生對話,每組對話時間為3分鐘。考試的試題共有6個主題,學生可事先準備,到時抽簽,隨機考試。所有的考題都與課本內容相關。教師可根據語音語調,流利程度,內容扣題等方面對學生的表現進行評分。期末口試成績占期末總評成績的10%。

三、大學英語口語教學現狀

(一)教學對象語言能力參差不齊,不利于展開教學活動

雖然現在我國的大部分高校實行了分級教學,但是由于學生人數過多,只能分流出去小部分極差或是極好的學生,致使在同一個班學習的學生的英語水平差異也比較大。部分學生語音語調受方言影響嚴重,不能正確區分句子的意群,詞匯和句式表達單一,整個段落也缺乏邏輯性。但也有一部分學生發音標準,能夠熟練使用各種學過的句式和詞匯,能夠就一個話題進行比較深入的討論。面對處于兩個截然不同層級上的學生,教師往往是拆東墻補西墻,不能做到兩頭兼顧。

(二)教學方法落后,口語課堂氣氛沉悶

在現在的英語教學中,教師采用的還是“教為主,學為輔”的教學模式,教師是課堂的核心和控制者,把向學生灌輸知識視為教學的主要任務;而學生在整個教與學的過程中一直被動地接受信息,并非主動地去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并在解決問題中獲取信息,完成學習任務。由于教師的教學內容過于死板和枯燥,遠離學生生活,學生對于老師的提問會反應遲鈍或者完全沒有反應,教師看到學生沒有反應,只能采取“滿堂灌”的形式。有的教師還會用“放羊式”教學,即給學生一個題目,讓學生自己討論,之后不做任何評價,這樣的口語討論練習也是毫無用處的。

(三)教學評價方式單一,難以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現在對課堂活動的評價僅局限于教師對學生的評價,缺乏學生自我評價、老師自我評價和學生之間相互評價等方式。而教師對學生的評價主要通過測試這一方式實現,缺少能提高學生積極性的評價模式。

四、口語考試對大學英語教學的反撥效應

(一)對教師教學的反撥效應

語言測試本身不能提高學生的語言運用能力,但通過口語測試的反撥效應,教師可以發現教學中的長處與不足和學生在學習中的問題,并借此來調整自己的教學內容和方法。同時,口語測試能約束教師,其結果是教師教學技能和教學態度的反映,同時也是學校評價教師的參考,能促進教師提高教學質量。

現在大學英語四級考試已經被認為是衡量學生英語水平的主要尺度,雖然CET考試中也有CET-SET考試(大學英語四、六級口語考試),并且存在了很長一段時間,但是這一考試的社會認可度并沒有CET考試那么高。也就是說,在很多人的理念中口語考試不重要。在這一理念的指導下,很多學校的教師在口語訓練方面所投入的時間相對較少,甚至會把上課有限的時間來幫助學生分析考試試題,很多學生的英語學習也只局限于掌握一些語法知識和一定的詞匯量來應付CET的筆試考試。

然而,應大學英語口語考試的要求,教師對原有的教學模式進行了調整,每個單元共計6個學時的英語課堂時間中會留出2個課時給學生進行口語練習。為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夠參與到練習中來,開展的口語活動主要有如下幾個方面:1.話題討論。話題討論是口語課堂中常見的組織形式,教師應注重選擇話題內容和導入方式,話題最好與學生的專業、生活、學習或者鮮明的時代性相關,避免生僻晦澀的話題,能夠讓學生有感而發;在話題導入的時候最好可以借助多媒體這個載體,這樣可以激起學生的興趣。同時,一次課盡量只選擇一個大的話題,讓學生對這一專門話題的詞匯句型能夠熟練并運用。2.游戲。在課堂組織過程中,可適當穿插各類游戲,使課堂訓練模式豐富多彩,避免枯燥無味的重復練習。比如給出幾個單詞和詞組,讓學生編一個故事,看誰編的故事更精彩,失利的同學需要接受懲罰――表演節目;也可以把班上的同學分為兩個組,用一個詞或句子來形容某種事物或者人,說得越多的一方就是勝利的一方。另外,還可以有繞口令,戲劇表演和給英語電影配音等方式來活躍課堂氣氛,促進師生感情交流。3.造句和課文內容復述。在讀寫課上,教師也可以用一部分時間來讓學生用所學的詞匯、詞組或者句式來進行模仿練習或者要求學生用自己的語言復述課文內容,這種方式既可以讓學生鞏固學過的知識,也可以借機讓學生鍛煉口語。

(二)對學生學習的反撥效應

好的語言測試能激發學生的學習動力。N. Keys 發現,學生一周做一次測試比一個月做一次測試能得更高的分數,因為一周一次可以為學生提供更多的信息。

大部分剛進入大學的學生口語能力比較差,因為他們缺乏學習英語口語的動力,高考只是考察學生的筆試能力,甚至連聽力都沒有涉及。沒有來自考試和教師的壓力,加上缺乏用英語交流的氛圍,學生不會主動說英語,久而久之,就根本不會用英語來與人交流。

現在英語口語作為一個科目被納入期末考試范疇,并且在期末總評成績中占10%,而期末成績又會影響到學生評優和獎學金評定,這會給學生帶來一定的壓力,督促他們在課堂上或者課余時間里有意識地用英語來交流。這種真正意義上的交流給學生以自信,從而讓他們對英語學習的態度發生了變化,認為英語學習不再只是語法和詞匯了,大部分的人會主動地參加口語考試。同時,口語考試也為學生的努力提供了一個檢測的平臺,讓學生有一種學習知識的成就感,這種有規律的口語測試能讓學生覺得取得了進步并對自己充滿信心,從而對學生英語口語的學習起到了一個積極的反撥作用。

五、結語

語言測試與語言教學相互依存,好的語言測試能夠促進教育和社會的發展,并反過來促進語言教學的發展。通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將英語口語考試納入大學英語考試中能夠帶動大學英語教學模式的改革,激發學生學習英語口語的興趣,提高學生的口語能力??谡Z考試與傳統筆試的結合能夠更好地考察學生對英語的綜合運用能力,符合教育部于2007年7月頒發的《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要求》的規定,大力推動了大學英語教與學的健康發展。

當然,大學英語口語考試也存在一些負面反撥效應。學生學習口語的主要目的是為了考試而非提高英語交際能力,他們熱衷于死記硬背一些段落來應付考試,一個班的學生可能對同一話題的闡述用的是同一個稿子,這樣并沒有達到當初設置口語考試的目的。教師可以通過增加主觀測試和不確定測試的比例來避免以考試為中心的訓練,增加關于教材的課程測試使測試更有目的性等方式來保證口語考試的信度和效度,減少其測試的負面反撥效應。

【參考文獻】

[1]Alderson,C.&Wall.D.Does Backwash Exist[J].Applied Linguistics,14/2.1993.

[2]Prodromou,L.The Backwash Effect:From Testing to Teaching[J].ELT 49/1.1995.

[3]雷亞敏,鄔易平.IEDC教學模式下的大學英語口語考試的反撥效應[J].安徽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0(3).

[4]張媛.語言測試對語言教學的反撥效應[J].語文學刊,2010(2).

On the Backwash of Oral English Test on College Oral English Teaching

LU Fan

(South Center University for Nationalities,Wuhan,Hubei,430074)

篇8

【論文摘要】口語測試是英語測試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本文從高職高專英語課程基本要求入手,分析了當前高職高專英語口語教學的現狀及口語測試實施的意義,并就口語測試設計進行了探討。 

 

一、高職高專英語口語教學現狀 

1、英語教學觀念還存在一定的偏差 

我國高職類院校的英語課程教學過程中老師過于強調語法教學,而忽視了對學生聽說等實踐技能的培養。隨著社會對英語綜合應用能力要求的提高,高職類院校的英語教學觀念有所轉變,可是這種轉變較之社會的實際需求還是遠遠不夠的。 

2、由于高職學生生源的多樣化,學生入學時的英語水平出現了群體差異 

而入職業院校后,相當多的學生仍舊遵循中學時養成的學習習慣,死啃語法,沒有對口語能力的培養給予足夠的重視。 

3、缺乏自信,不敢開口 

在課堂上,教師要花很多時間鼓勵學生用英語表達,這樣一來耽誤了時間,完不成教學任務,教師便不再對學生進行鼓勵訓練。久而久之,產生惡性循環,使學生形成心理上的障礙。 

4、教師的口語能力以及教師自身素質參差不齊 

部分教師的口語能力不強,不能自如地進行口語交際,無法勝任課堂交際活動的組織和指導工作。同時,教師授課任務繁重,在職進修培訓較少,口語水平的提高很難有質的飛躍。 

二、口語測試對高職英語教學的意義 

1、高職高專英語教學目標對口語測試的要求 

高職高專院校的教學目標是培養生產、技術、服務、管理等方面的應用型人才。圍繞這一目標,國家對高職高專的英語教學提出了更加重視實用能力的培養要求?!陡呗毟邔=逃⒄Z課程教學基本要求》中提出“實用為主,夠用為度,應用為目的”的方針。特別強調學以致用,學一點,會一點,用一點,加大聽、說訓練,聽說讀寫譯并重,但更突出表達能力的培養,以滿足畢業生到一線工作的涉外交際的需要。因此,只有增設口語測試才能完善現有的測試體系,確保聽、說、讀、寫、譯各項語言技能的協調發展,真正實現高職高專英語課程教學目標。 

2、進行口語測試有助于提高高職英語教學 

考試在中國的教學中經常起著指揮棒作用,考試考什么決定教師教什么,考試考什么就決定學生學什么。由于目前都是筆試測試居多,很多學校的老師在客觀上降低了對學生應用英語能力的要求。如果增設了口語測試,增強正面的反撥效應,一方面能使學生注重口語訓練,提高語言產出能力,避免“高分低能”,另一方面使教師也會在教學過程中真正轉變重知識傳授、輕技能訓練,重應試教學、輕素質培養等現象。 

三、口語測試設計 

口語測試的目的是提高學生對所學語言知識的口頭表達能力和信息交流能力,測試的關鍵是要設計出合理的內容和形式,使其既能科學地反映教學成果,又能產生合理的教學后效。筆者將從以下三個方面來對英語口語測試設計進行探討。 

1、口語測試內容 

評價考生的口語應用能力主要是考慮其語言基礎掌握的扎實準確程度和語言運用的自如程度。對語言基礎的考核可以從語音、詞匯兩大方面入手。在口試中不僅要考單個讀音,而且更要考核在連貫語言中的發音,包括連讀、省音等變音方式的掌握和運用。同時,還要考慮單詞、句子、重音以及語調對比的掌握與使用情況。在高職英語口試中,還須衡量選詞的得體程度,所用的詞語不僅要適應于口頭交際,同時還要適應談話的主題、對象、場景等社交語境因素,要求語言表達流暢、自然,領悟迅速、準確。 

2、口語測試的題型 

第一種:基礎口試。這類口試的主要目的是檢測學生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尤其是能夠考核考生對英語語音、語調的掌握與使用情況,著眼于鼓勵學生開口講話以及初步運用英語的能力。典型的題型為語篇朗讀。朗讀不僅能夠測試語音、語調,還能在一定程度上考核口語的流利程度和語法掌握的扎實程度。 

第二種:基本運用型口試。這類口試主要目的是通過學生的準備,檢測其較高運用英語的能力,要給學生一定的準備時間,要注重過程。基本題型有復述、口頭報告、看圖說話、角色扮演、講故事等。這類口試試題優點是督促學生在活動中逐步提高運用英語的能力。 

第三種:創造運用型口試。這類口試主要目的是在某一情景下檢測學生綜合運用英語的能力,如何創造性地使用語言,增加語言實踐的真實感?;绢}型有簡單面談;即時采訪;商討問題;自由談話等。這類口試試題難度較大,但能夠快速提高口語表達能力,學以致用。 

當然,每一份口試題目都應兼顧這三種題型,由于有限的測試時間和大量的考生人數,每一種題型只選擇一個考核內容就可,并且每一套試題的難易程度試題數量發揮余地等方面都應基本一致。 

3、口語測試標準 

為了提高口語測試的效度和信度,可以采取兼用兩種評分標準:綜合型評分標準和分析型評分標準。綜合型評分又稱總體評分或印象評分,它的評分標準是對考生的口語能力按照不同的等級做出簡短的總體描述,評分人根據自己對考生口語表現的整體印象將其劃入相應的等次,比如可分為優、良、中、差、較差等。分析型評分標準就是針對語言結構的基本要素分別劃分等次。比如,語音語調、語法、詞匯、話語運用、交際互動等,逐項評價考生的表現,然后評定分數,這種評分標準更加關注語音形式與語言結構的準確性,而不是突出強調總體交際效果。一般來說,整體評分標準的效度高,信度低,不容易掌握;分析型評分標準效度低,信度高,容易掌握。 

四、結束語 

從社會效益來講考試不是目的,而是評價和監控教與學效果的手段。因此,搞好教學才是提高考生水平和能力的根本手段。要督促教師在教學實踐中真正重視高職口語教學,提高英語口語應用能力,就必須在考試中對口語教學成果進行檢驗,而且如果沒有口語測試,就不能全面反映學生的口語應用能力和綜合外語水平。因此,我們應加強研究口語測試的可行性,增設口語測試,把高職英語口語教學成果真正納入到考核系統中。 

 

【參考文獻】 

篇9

 

關鍵詞:英語口語 教學質量 

英語是基礎教育階段的重要學科之一。多年來,國家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財力進行英語教育。但是,英語教育的結果卻是很不理想,尤其是初中英語教學的效果更是不容樂觀,兩極分化現象十分嚴重,導致英語教學整體水平低下。究其原因,一方面,大多數教師的教育觀念、教學方法、教學能力與外語水平等還跟不上社會發展的需要。很多英語教師以知識為本,特別注重講解傳授,還屬于封閉型的傳統教學模式。另一方面,雖然我國目前的教育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許多體制還不夠完善??荚嚾匀蛔鳛檫x拔人才的依據。因此,大多數教師受“為應試而教”的影響,教學上重筆頭,輕聽說。把英語僅當作知識來傳授,只重分數,忽視英語口語能力的培養。這樣,極大地影響了學生口語能力的培養,缺乏口語練習的機會。扼殺了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使其英語的學習和應用能力大打折扣。 

要想從根本上改變中學生英語口語水平低下的狀況,就要改革當前的英語考試模式,加強師資培訓工作和教學科研工作,建立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評價體系。評價不僅要關注學生的學業成績,而且要發現和發展學生多方面的潛能,了解學生發展中的需求,幫助學生認識自我,建立自信,并通過評價教育功能的發揮,促進學生在原有水平上的發展。 

一、初中英語口語測試的理論依據 

根據《英語課程標準》,在基礎教育階段應當加強學生口語表達能力,聽說領先,讀寫跟上。說有賴于聽讀,聽說有助于讀寫,寫又可以鞏固聽說和讀。此外,教科書不只是要求學生單純地、機械地重復語言,而是給學生提供機會結合實際運用語言,開展聽說讀寫活動,以便把書中的詞語、句型變成自己的語言機制的組成部分。這樣,學生的語言技能才能發展成為運用語言進行交際的能力,并運用自己有限的語言去應付無法預知的情況;才能通過聽讀來吸取信息,敢于開談,傳遞信息,并通過聽說來加速閱讀,推動書面表達,交流信息。所以,無論從語言的發展、學習語言的自然規律還是從用語言交際所采取的形式來看,說的能力的培養在語言教學與研究中都顯得特別重要。 

二、初中英語口語測試的必要性 

英語口語測試是整個英語教學系統的一個有機組成部分,兩者之間的相互關系,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測試有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有助于為教師的教學提供有益的信息和正確的導向。二是,教學理論、教學改革影響測試理論與手段的更新,而測試手段和測試形式的變化與改革必將導致教學理論與觀念的轉變、教學方法的更新。初中英語口語測試的目的主要在于引導學生積極開口,提高他們的口語表達能力,發揮考試對學生學習行為的導向作用。英語口語測試不僅不會影響學生對語言知識的掌握及其應試能力,而且能有助于提高學生綜合運用語言的能力,使英語真正成為學生的第二交際語言,從而提高英語教學質量。 

總而言之,初中英語口語測試在中學英語教學改革中起著舉足輕重的導向作用,中學英語教學能否真正貫徹素質教育,在某種程度上取決于測試與評價的改革。如何進行合理的、行之有效的口語測試命題與評價,使測試的信度、效度、可行性得到最大的保證,還需要進一步的研討。 

三、初中英語口語測試題型以及形式 

1.口試測試的題型 

口語測試的主要目的之一就是檢測學生的口頭交際能力,檢測其在真實且有意義的交際語境中運用語言的實際能力??谡Z測試的類型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1)朗讀 

從簡寫本英文小說或其它合適的材料中選取適當的段落,供考生朗讀,但不能選用課文??忌诿鎸處熇首x之前,有幾分鐘時間研究一下朗讀材料。想要設計合適的朗讀測試,最有效的方法是設想現實生活的實際環境,要求考生按這種環境朗讀。 

(2)對話 

①口試教師就考生所朗讀的短文內容提出3—5個問題。 

②教師提出3—5個問題與考生進行語言交流。內容可涉及考生的個人信息及其它熟

悉的話題??梢韵忍岢鰕es/no問句、反意疑問句,再接著提特殊疑問句。此外,為保持靈活性,最有效的辦法是針對范圍廣泛的主題準備一系列問題。 

(3)角色扮演 

考生通過抽簽方式得到一張卡片,卡片上描述某一特定的情景,可由兩個考生或考生與主考教師分別扮演不同的角色,進行對話,可先準備一至兩分鐘。 

這種測試方法改變了“教師問學生答”的模式,創設多種情景讓考生提問或做出反應,考查其能否用恰當的方式與他人開始并維持對話或傳遞信息、解決問題的能力,并且具有較高的信度和效度。但操作中要注意考生的匹配,如水平差異過大,能力強的一方就可能控制交際的主動權,而能力弱的一方容易產生膽怯、自卑的心理,造成交際失敗。 

(4)圖片描述 

這是口語測試較為普通的一種方法,既要求考生對圖畫、地圖或示意圖進行描述、敘述,也包括對圖中內容進行討論。 

①給考生一圖片系列,允許其準備幾分鐘,然后在規定時間內完成相關要求。命題人應仔細選擇測試用的圖畫,要能控制所需要的基本詞匯及句子結構。 

②另一種用圖片進行測試的方法是:考生和口語教師面前擺有5幅圖畫,每幅圖畫只有一個方面與另外4幅有所不同。首先給學生一張帶有一個字母(a,b,c,d或e)的卡片,教師不能看見該字母,要求考生描述與字母相對應的圖畫,然后,教師根據描述內容找出那幅圖畫。教師要根據考生描述的正確與流利程度、描述所花的時間長短來評價學生的能力。最后核對卡片。 

(5)話題談論 

教師提供一個話題,要求考生就這個話題展開陳述或表達觀點和意見,談一至兩分鐘??忌幸环昼姷臅r間做準備,也可做筆記。此項測試考查的不是知識,而是口語表達能力,所以命題人選擇的話題要符合初中學生的興趣及知識水平,并且盡量與上一部分測試內容相關。

(6)小組討論或辯論 

由考生自由組合成3人小組,就熟悉的話題或所讀的故事進行討論或辯論。這種形式考查學生能否用正確的語音、語調和語速進行辯論,并發表個人觀點和見解??忌g必須有積極的交流,不是一人說一段,另一人再說一大段。 

設計口語測試時,不必所有形式都采用,可根據不同年級學生的實際水平,采用兩至三種。 

2.口語測試的形式 

(1)直接型口試 

直接型口試以口語在真實語境中的使用為藍本,通過考生的口頭表達來考查其口語能力,具有較高的卷面效度。但是,直接型口試的評分具有很大的主觀性,考試過程很難統一標準,信度不高且耗時費力。常見的直接型口試形式有:①由考官面試考生,每次只測試一名考生。②根據考生的語言水平和性格差異,把考生配對成兩人或兩人以上的小組,再讓他們對話、扮演角色或討論某一個話題。 

(2)半直接型口試 

隨著計算機技術的飛速發展,利用計算機輔助口語測試必然是今后語言測試發展的主要方向之一。在計算機輔助口試中,可控制的變量相對增加,考試的信度也可以得到保證。但計算機輔助口試中也存在一些弊端。因為,口試的整個過程都被刻錄在光盤上,這種口試必須在語言實驗室進行,對錄音設備要求比較高,不利于在經濟落后的邊遠地區推廣。 

為了體現口語測試公平、公正,測試中考官應有筆試記錄,對考生的測試內容也應有錄音記錄或光盤刻錄。學校和教師對各年級口語測試應有專門的檔案收藏。 

四、初中英語口語測試應試策略 

英語口語測試的目的就是檢測學生的口頭交際能力,檢測其在真實且有意義的交際語境中運用英語的實際能力,其中包括對語音、語調、詞匯、語速、語感、理解的考查。這就要求學生在日常英語學習中應不斷積累和儲備,應在長期學習的過程中養成動手、動口、動腦的良好習慣。聽說是語言運用的重要方面,聽說訓練直接關系到英語口試的成敗。因此,平常的口語教學需注意以下幾方面。 

1.強化語音語調,加大朗讀訓練 

語音語調的考查主要是考查學生發音是否準確、清晰,語調是否自然、流暢,學生朗讀時能否恰當地運用意群斷句,連讀自然、正確。因此,在平時訓練中要多聽錄音或其它音像制品,內容可以多種多樣,可以聽單詞辨音,也可以聽一些連貫的詞組,聽短文、對話等,然后要一句一句地模仿。而朗讀短文的選讀應以學生易接受、好理解的材料為主,要求學生一方面要迅速看懂短文內容,同時對朗讀的語音、語調、語速和語感進行準備,語音、語調只有通過朗讀完整的短文才能得以全面的體現。 

2.創造良好環境,加強情景交流,增加語言輸入 

聽和說作為語言交流的兩個方面,在自然狀態下是不可分離的,沒有一定的聽說氛圍,只靠悶頭學習,很難在聽說方面有所收獲。因此,要有意識地、積極地營造英語學習環境,以彌補自然條件的不足。應多形式、多渠道地進行訓練,平時盡量讓學生用英語參加課堂活動,用英語回答問題,用英語與同學進行交流。課外,組織興趣小組、創辦英語角,定期開展第二課堂活動,讓學生時時處在英語氛圍中,使學生心情放松、耳濡目染,在娛樂中得到英語聽說的訓練。教學中,應注意語言的輸入,正確處理好“輸入”與“輸出”的關系。輸入不是灌輸,要創造良好的物質環境和心理情境使學生主動地通過聽讀接受信息,可以用朗讀、背誦、復述課文內容的照本訓練法;還可以運用課前三分鐘的說話法;師生、同桌間的對話法、比賽法等,以大量的語言實踐活動和多樣的形式來加強說話訓練。教師要發揮主觀能動作用,應用創造性的教學法思維,將教材內容激活并還原為活生生的交際現實,真正做到“圍繞教材,拋開教材,返回教材,不要教材”,活教活學,學以致用。 

英語課程主要目標是激發學生學英語的興趣,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培養學生用英語進行交際的能力。作為一種教學手段,口語訓練是學習語音語法詞匯、培養閱讀和寫作能力的重要方法。英語學習中的聽、說、讀、寫的發展是相輔相成的,加強英語口語能力的培養是當代外語教學的必然趨勢,也是提高我國外語教學質量的主要元素。英語口語考試改革是一項復雜而長期的工作,只有完善現行考試制度和改革現行考試模式,在中學階段增加英語口語測試,中學生英語口語交際能力定能“百尺竿頭,更進一步。 

 

【參考文獻】 

1.王景和:《英語教學名家談》,吉林教育出版社,1998年 

2.《中小學英語教學與研究》,2007 

3.《基礎教育新課程師資培訓指導》,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3 

4.《英語課程標準》(實驗稿),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 

篇10

關鍵詞:大學英語四、六級考試口語考試 大學英語口語教學

一、引言

測試是語言測試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但由于其自身的特點及要求,口語測試一直被視為很難保證信度和效度的測試手段,從而一直為人們所忽略,導致其發展滯后??谡Z測試在大學英語中同樣是最薄弱的環節,由于大學英語口語考試參加人數多、涉及面大,加之口語考試的操作有一定難度,很少被納入英語測試的要求;又由于長期以來大學英語教學為傳統教學方法所束縛,偏重語法、閱讀知識的講解,忽略學生語言綜合運用能力,尤其是英語聽說能力的培養;加之原四、六級考試不設口試,教師和學生為了提高通過率,大量采用題海戰術,不同程度地忽略口語的訓練和提高,從而導致高分低能,有些學生雖然四級證書在手,但其英語實際應用能力遠遠不能滿足實際工作的需要。

針對這一現實,全國大學英語四、六級考試委員會自1999年5月起開始舉行大學英語口語考試(CET-SET)。大學英語教學界對此反應強烈??偟膩碚f,幾年來,的口試推動了大學英語課堂教學改革,有利于遏制應試教學和片面追求單純通過率,使廣大師生更重視提高實際使用英語的能力。大學英語口語考試為大學英語交際性口語教學提供了可借鑒的模式。

本文旨在通過對CET-SET的考試形式和內容及評分標準的分析,探討如何設計并組織好大學英語口語教學。

二、對CET-SET的分析

1.CET-SET的形式和內容。全國大學英語四、六級考試口語考試形式由三部分組成:第一部分主要是熱身練習(warming-up exercises),先由每位考生作一個簡短的自我介紹,目的是使考生進入良好的應考狀態;然后,主考對每位考生一一提問,所提問題根據考試的話題而定,每位考生回答一個問題。時間約5分鐘。第二部分是考試的重點部分,主要考核學生用英語進行連貫的口語表達的能力,以及傳達信息、發表意見、參與討論和進行辯論等口頭交際能力。主考先向每位考生提供文字或圖片等形式的提示信息,讓考生準備一分鐘,然后要求每位考生就所給信息作一分半鐘的發言,此后,主考要求考生根據發言的內容,就規定的話題進行小組討論,時間大約十分鐘。第三部分由主考再次提問以進一步確定考生的口頭交際能力,給前兩部分中表現不充分的考生以進一步展示自己口語交際能力的機會。時間為5分鐘。大學英語四、六級考試口語考試主要考查以下幾方面的英語口語表達能力。

⑴友好往來(包括問候,介紹,告別和告辭,祝愿和祝賀,感謝和應答,道歉和應答,提議、邀請和應答等)。

⑵相互交流(開始交談,繼續交談,改變話題,停止交談)。

⑶態度(希望,意想,決心,責任,能力,允許,禁止,同意和不同意,否定,喜歡和不喜歡,偏愛,責怪和抱怨,判斷、決定和意見)。

⑷時間及空間描述。

⑸發表意見和看法(詢問意見和看法,發表意見和看法,對意見和看法的反應,同意,不同意,要求澄清,澄清意見和看法)。

⑹爭辯(討論,討論觀點,反駁論點,提出進一步論證,勸說和對勸說的反應)。

CET-SET既考查學生的語言能力(linguistic competence),即:語音、語調、詞匯,也考查交際能力(communicative competence)即功能意念和語用知識。

2.CET-SET的考試評分標準。CET-SET的評分標準主要有三項:語言的準確性和范圍;話語的長短和連貫性;語言的靈活性和適切性。

語言的準確性和范圍即學生的語音、語調及所使用的語法和詞匯的準確程度、復雜程度和范圍;話語的長短和連貫性即學生能否進行較長時間的語言復雜、連貫的發言,并能與其他同學就某個話題展開討論;語言的靈活性和適切性即學生能否根據不同場合選用得體的語言應對不同的場景和話題。

三、CET-SET對大學英語口語教學的啟示

1.強化交際性訓練,提高口語交際策略。Canale 和Swain(1980)認為,交際能力包括四個方面:一是語言能力,指正確理解和表達話語(utterance)和句子意義所需的語音、詞法、句法、詞匯等語言知識系統;二是社會語言(sociolinguistic)能力,指語言使用的規則,即在人際交際中合適理解和使用話語的能力;三是語篇(discourse)能力,指在超句子水平面上理解和組織各種句子構成語篇的能力;四是語言策略能力,指說話者在遇到交際困難時運用的一套系統的技巧,用于補救交際中因缺乏應有的能力而導致的交際中斷。從以上分析可以看出,語言能力只是交際能力的一個組成部分,缺乏語用能力,即:社會語言能力、語篇能力和語言策略能力,交際能力只是紙上談兵。因此,大學英語口語教學應注重在交際性訓練中培養語用能力,提高口語交際策略。

一要創造語言環境,營造與學生為中心的課堂交際場景。語言學家Heaton曾說過“課堂中的交際越真實、越頻繁,自然環境和課堂環境的界限就越模糊。”因此教師應聯系社會生活設計真實的任務情景,將語言知識的學習融于語言使用的活動中,使語言能力和語用能力的發展緊密結合起來。另外,策略能力也是交際能力不可忽視的一部分。當學生語言知識和語言能力有限,不足以充分和合適地表達自己的思想時,可利用轉述、借用、手勢與回避等策略保持交際渠道暢通。

二要發揮教師的指導作用,調控與激勵學生的學習動機。根據Good 和Brophy的動機理論(引自Bridges & Hallinger,1992),動機策略包括激發和調動學生的外部動機和內部動機。外部動機指學習活動的表現與活動結果之間的聯系,如:出色的表現所帶來的知識積累及其在今后學習中的價值;內部動機指學生在活動中花費努力而獲得的自我愉悅和成就感。因而教師應充分調控與激勵學生的學習動機,為他們提供必要的資源和幫助。

三要充分利用多媒體輔助教學,享受純正的現場語言交際情景。多媒體信息量大、速度快,可幫助教師傳遞大量信息,給學生提供多種形式的訓練方法及更多的語言實踐機會,有利于語言應用能力的提高。同時,它具有語言、畫面、音響三結合的特點,把學生帶進真實的社會語言交際場所,視覺、聽覺沖擊力強,效果得以優化。

2.加強口語流利性,兼顧語言準確性。大學英語教學在加強口語能力培養的同時,不能放松語言基礎的教學。我們知道,只有在學生的口語能力建立在扎實的語言基礎之上,學生的口語交際才能做到既準確又流利。準確即語音、語調基本正確,語法、用詞得體,流利即在交際過程中能流利交談,不影響理解。因此在課堂口語教學中,教師應盡量使提高學生口語的準確度與提高其流利度保持平衡,同步發展。教師不應過多地打斷學生講話,糾正他們的口語錯誤,這樣不利于他們口語流利度的提高。對于學生表達中出現的問題和錯誤,教師可隨時記下來,在適當時間加以糾正和講解。

3.增加文化輸入,提高語言適切性。語言是文化的載體,由于我國與西方社會文化與習俗知識有著巨大的差異,因此,在語言表達上也存在著不同。正像戴煒棟所說的,“學習語言時我們不僅要學習發音的模仿、語法、詞匯和習語,而且還要學會像本族語者一樣看世界,也就是說學會外語所反映的那個社會的思想、風俗和行為的方式,學會理解他們的‘思維語言’或同化過程?!币虼?,在口語教學中,讓學生了解文化背景知識,培養學生認識并接受外國人思維方式是非常必要的,是語言交際準確、得體的前提,是培養學生語用能力的關鍵所在。

四、結語

學習一門語言并不是為了了解該門語言,而是為了很好地使用該門語言。尤其是國際交流越來越頻繁的今天,學生的交際能力的培養和綜合素質的提高也越來越受到重視。大學英語口語教學應強化交際性訓練,把培養語言準確性、流利性、適切性作為基本目標,提高學生的英語綜合運用能力。

[本文為河北省教育廳課題《提高英語口語交際能力的方法研究》的階段性成果,項目編號為:SZ070341]

參考文獻:

[1]Heaton, J.B. 1988.Writing English Language Tests(2nd ed.) New York: Longman.

[2]戴煒棟、何兆熊:《新編簡明英語語言學教程》,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