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語術語范文
時間:2023-03-21 13:27:33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英語術語,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20世紀科學發展史上最為重要的事件之一,可以認為是認知科學的出現,這一過程甚至被稱為“認知革命”。作為認知科學的主要分支,產生于80年代末90年代初的認知語言學在短短的十幾年內即得到了日趨廣泛的關注和普遍認同,成為21世紀最有前景的語言學科。認知語言學把語言看作組織、加工和傳遞信息的工具和人的一種認知能力,致力于解釋(而非描寫)語言與現實的關系,構建知識結構并闡釋語言信息理解和形成過程中知識的概念化組織方式,很多語言現象在認知語言學框架內部都可以獲得全新的、更為接近其本質的解釋,術語的認知功能被看作是它的最重要的特征之一。在認知語言學框架內研究術語既為術語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也為認知語言學開辟了新的應用空間。
術語是“用來表示專門的知識或活動領域中的概念的詞或詞組”。術語有著更為清晰、準確的認知結構,這使得術語研究中的認知途徑自然會引起人們特別的興趣。但是,這方面已做的工作顯然是不夠的,且不說將術語學與認知語言學這兩門都年輕的學科結合起來研究的工作是否有人做過,單就這兩門學科自身而言,也都還處于讓人們認識和了解的階段,其中以術語學尤甚。
1.英語術語的認知心理研究。詞的意義是包括哲學、語言學、心理學在內的各門學科的研究對象,也是認知語言學必然涉及的課題。認知語言學研究的核心問題――范疇和范疇化以及概念模式和認知模式等均引自于認知心理學,但已將其與語言學的研究聯系起來,將模式在語言學層面上具體化,借助于語言揭示其實質。以認知心理學基礎理論為指導剖析英語術語的形成與應用也是本課題將要研究的內容之一。
2.英語術語的認知語義研究。從認知角度看,術語的語義結構中占據主導地位的就是術語的隱喻生成。隱喻在科學認知中的作用是多方面的。對術語的系統生成的分析表明,隱喻實際上是開辟了一個將專門詞匯劃分出來的時期,并且預示著劃分專門知識領域過程的開始。由通用詞構成術語的隱喻方式的出現,不僅揭示了思維的聯想關系,而且由于日常概念與專門概念的假想的類質同源而進行著從日常經驗向專門活動領域的過渡。
3.英語術語的構詞認知研究。隨著語言學中交際――認知研究方向的發展,構詞理論獲得了新的發展空間,其中包括術語構詞。在對知識結構進行認知操作的同時,人也在完成著交際功能,因為人研究知識結構的主要目的就是要把這些知識傳給他人。傳統的構詞學研究局限于純語言學范圍內,注意力集中在對詞的構成和派生規則的歸納整理上,沒有從更深層次去挖掘其潛在的認知理據和交際價值。然而,“構詞理論中也要考慮到人的交際需要”,“(構詞理論中的)所有概念都應賦予認知依據?!毙g語的構詞較日常詞有著更為明顯的形式標志和更為清晰的語義結構,從認知角度重新研究術語結構對整個構詞學的發展都將具有重要作用。
4.英語術語的形態認知研究。從認知角度講,參與術語的形態構成,一是承載關于思維運作的最小信息量的術語組成成分;二是能在語言形式中重建該科學領域邏輯-概念范疇的術語模式。對術語成分承載的信息量和術語模式反映邏輯概念范疇的方式和手段進行研究,無論是對于探究學科的本質與內涵,還是對自動化系統中語義生成的研究等應用領域的發展,都會起到極大的促進作用。
三、英語術語認知研究的基本思路和方法
針對英語術語的認知研究,首先需要解決兩個基本問題,一是如何將國內外已有的研究方法加以借鑒、為我所用;二是在充分考慮到英語特點的情況下,如何初步形成術語認知研究的新的體系。從認知角度研究術語是語言學研究中一個全新的領域,可供借鑒的成果十分有限,這是英語術語認知研究面臨的主要困難之一。從內容來說,重點和難點有如下幾點:1.如何正確理解術語的認知功能;2.不同類型思維活動之間、某一知識領域概念的不同發展階段之間存在哪些對應關系;3.能否從認知角度對術語的同義與多義現象給以更好詮釋;4.如何在術語中復原認知語義框架;5.術語的認知模式與日常詞的認知模式有何不同;6.不同語言思維特點對術語認知的影響。
四、英語術語認知研究的學術價值、理論意義和實踐意義
我們的主要觀點是:術語是高度凝練的語言,是對人類認知結果的概括和濃縮,同時也是認知成果得以保存和交流的主要媒介。通過認知過程探究術語的意義是認知語言學與術語學的極佳契合點。
把術語學與認知語言學兩門均相對“年輕”的學科結合在一起,為術語研究和語言的認知研究均開辟了新的領域。語言的認知作用是哲學著作中探討已久的話題,而術語的認知作用卻很少被人提起,盡管術語所執行的認知功能被看作是術語最為重要的特征之一,因為術語的最重要特征就是表達概念。結合認知語言學研究術語,能夠幫助我們有效的概括、增加和傳遞科學知識,并對促進語言、文化交流,提高外語教學質量具有理論價值和實踐意義。同時,研究成果能解決外語學習、文化交流的認知心理、認知語義、構詞認知和形態認知問題。
參考文獻:
[1]梁愛林.關于術語學概念體系研究的發展狀況[J].標準化與信息技術.2005(4).
篇2
中國對外開放的進程不斷發展,中外在各方面的交流也日益增多,尤其在學術交流方面取得了長足進展。中外科技和信息交流對于促進中國科技和文化水平的提高有重要意義。在科學文化交流上一個重要的障礙就是語言障礙。近年來國外在預防醫學研究方面也取得了很大的突破,發表過許多文章,對于我國預防醫學的發展有很好的借鑒作用。但是要獲得知識方面的交流一個最主要的一個途徑就是外文文獻的閱讀,而外文文獻的理解和翻譯則是這個過程中無可避免的一個環節。預防醫學文獻在漢譯英的過程中會出現許多問題,尤其在專業術語翻譯方面,一些小的偏差很可能導致很大的錯誤。因此,預防醫學常見術語的翻譯是中外醫學交流的重要方面,正是基于這樣的作用,文章就預防醫學英語術語翻譯的問題作出相關探討。
2預防醫學常見英語術語翻譯中存在的問題
2.1原文理解誤差
原文理解偏差是指在預防醫學相關文獻漢譯的過程中,不能夠根據整句話或者正片文章的語境去正確理解文章中所涉及的術語的正確意思。從我們歷來文章翻譯的統計情況來看,“逐詞逐字”翻譯是英文文獻翻譯的過程中的一個通病,當然這個問題也存在于預防醫學文獻翻譯中。因此,在閱讀或翻譯預防醫學相關文獻時,要結合具體的語境,反復推敲,得出文章中術語的正確含義。
2.2術語漢譯的偏差
在英語翻譯中一個關鍵問題就是用詞表達,即能夠將英文原文中所表達的意思用漢語恰當、準確地表達出來。一般情況下,預防醫學專業人員能夠清晰地理解英文文獻所要表達的實際內容,但是在將英文翻譯成漢語使之連貫地表達一句話時卻經常出現表達不清晰、原文漢譯不明確等問題。因此,在術語漢譯的過程中,既要能夠準確地理解短語或句子所表達的內容,還要能夠選擇合適的漢語詞將之表達出來。
2.3術語翻譯專業性偏差
預防醫學所涉及的專業廣泛,因此要求預防醫學專業人員所要掌握的專業術語的詞匯量要十分豐富。在預防醫學術語英語翻譯的過程中,許多專業詞匯可能在英語層面上有多層含義,即一詞多義。這就要求預防醫學專業人員對詞匯有很強的甄別能力,能夠第一時間將英語術語與中文詞匯的預防醫學專業術語相對接,正確地理解詞匯所要表達的專業內容。因此,預防醫學專業術語英語翻譯要求對中文專業術語有廣泛的積累,同時需要對專業術語的具體含義有明確的理解和掌握,以防在遇到一些生僻的專業術語時能夠根據語義的解釋實現中英文術語的正確匹配。
3預防醫學常見英語術語翻譯實例
3.1流行病學術語英語翻譯
流行病學在預防醫學英語翻譯方面涉及的內容較多,因此對于這一方面英語術語翻譯問題得到眾多學者的關注。現介紹實例如下:Across_sectionalstudyreportedthatthelikelihoodofbeingobesecouldbereducedbyasmuchasonehalfwithaphysicallyactiveoccupation.在上面例句當中,有人就可能對“cross_sectional”翻譯上出現偏差。在英文單詞本義來講,“cross_sectional”是“交叉部分研究”的意思,但是放到預防醫學的流行病學科中則不能僅依據表面意思進行翻譯。根據我們所知道的流行病學知識結合具體的語言環境可以得出,這里的“cross_sectional”實際上是“橫斷面研究”的意思,是描述流行病學的一種研究方法。另外,在流行病學研究方法中還有許多要注意的問題,如“case_controlstudy”按照英文字義解釋為“案例控制研究”,在預防醫學中流行病學科具體的語言環境來講則應該翻譯為“病例對照研究”,也是流行病學研究方法的一種。
3.2關于Exposure的翻譯
“Exposure”是預防醫學期刊或文章中經常出現的一個詞匯,在與不同的學術名詞搭配中期解釋也有所差異,如pollenexposure、chemicalexposure、exposuretoharmfulcontaminant等。對于“expo-sure”的解釋,世界衛生組織出版的EnvironmentalHealthCriteria214中給出了明確的定義:Exposureisdefinedascontactovertimeandspacebetweenapersonandoneormorebiologic,chemicalorphysicalagents.即翻譯為“exposure被定義為基于人與一種或更多生物的、化學的或者是物理的超越時空概念的接觸”。對于“exposure”在預防醫學中的具體應用選擇其中兩個實例解釋如下:Exposureassessmentistoidentifyanddefinetheexposuresthatoccur,orarcanticipatedtooccur,inhumanpopulation.此句中,“exposureassessment”是“暴露評估”的意思,是預防醫學中一個專業名詞。Chronicarsenicexposurefromdrinkingwater(groundwater)wasassociatedwithincreasedincidenceofskinlesions,evenatlowlev-elsofarsenicexposure.“arsenicexposure”是指“砷暴露”,這個名詞在一般英語日常用語是不常見的,僅僅可能會在預防醫學或衛生醫學中可能會出現這樣的詞匯,專指程度很高,因此需要在翻譯時尤其注意。
3.3病原微生物英語翻譯示例
病原微生物在預防醫學英語翻譯中出現的也比較多,尤其要注意病原微生物這些專業名詞在語句中的特殊用法,現將病原微生物的具體翻譯實例列舉如下:Polymerasechainreactionanalysisisamplifiesnucleicacidsexponentiallyandisparticularlysensitivetothedetectionofinfec-tiousagentssuchasmycobacteriumtuberculosiscytomegalovirus....在上面例句中,對于“mycobacteriumtuberculosis”多數情況下人們會忽略其中的語法結構將其翻譯為“分枝桿菌肺結核”,實際上在英語語法結構和語言結構中有涉及病原體名稱的詞語通常情況下要后置,因此在這一方面要尤其注意,以免出現嚴重偏差導致整個語言結構理解的失誤。
4結論
篇3
【關鍵詞】 醫學英語 術語 特點 構詞方法
Abstract:This article dicusses the charicteristics of the English medical terms and its approaches of the wordformation. The present author thinks that having a good command of these,the medical workers can rapidly learn the latest international medical trends ,correctly understand the medical materials in English ,promote the international communication and do their jobs better.
Key words:medical English;terms;charicteristics;wordformation
醫學英語術語主要來自希臘源,希臘源術語占48.2%,拉丁源占38.3%,英語源占12.2%[1]。由于希臘源和拉丁源的構詞比較固定,意義明確,所以從古至今醫學術語大多采用希臘源和拉丁源的構詞形造新詞。因此,了解醫學術語的構詞原則和方法是掌握醫學英語術語的非常便利的途徑。
1 醫學英語術語的特點
由于政治與歷史的原因,醫學英語具有多國成分,因而英語醫學術語具有同義詞現象,即同一個詞義有多種表達方法,這些主要是英語、希臘源和拉丁源的術語,因此,醫學英語術語具有“一語三式”的特點。例如,“體”這一詞英語為body,拉丁源為corpus,希臘源為soma。但是有些醫學術語有一種或多種表達方式,如,“倍體”只有“ploid”一種表達方式,而“臀”這一詞就有“buttock,breech,rump,clunis,natis,gluteo,pygo”七種表達方式。上述現象給非英語民族在學習醫學英語方面帶來很大的困難。
總體來看,現代醫學英語術語存在希拉詞素的英語化和拉丁語的英語化現象。醫學英語術語中的希臘詞均已英語化,如希臘源詞kolon轉化為英語詞colon(腸),pharmaco意為drug(藥),rrhaphy意為sew(縫合術)等。拉丁語的英語化有如下幾個方面:首先,大部分化學元素的名稱大多數與拉丁語相同,如argentum(銀),aliminium(鋁)等,少數有所不同,如希臘源詞為oxygenium但英語詞為oxygen(氧)。其次,以um結尾的全部抗生素和其他拉丁藥名去掉此結尾就為英語詞。如拉丁語為acidum,去掉um,就為英語詞。第三,以um結尾的多數堿、激素、氯化物和鹵化物名等,去um加e,即可為英語詞,如atropinum—atropine(阿托品)。第四,以s結尾的含氧酸鹽的酸根名稱,去s即可,如nitris—nitrate(亞硝酸鹽)。從上述看,醫學英語術語的構詞特點具有一定的規律性和特殊性[1]。
大多數醫學英語術語的構詞都較為復雜,它們除了以拉丁或希臘成分作為詞根外,還需要加上前綴和后綴。面對許多復雜的術語,學習者可以通過分析其結構來了解其含義。例如,electr/o/cardi/o/gram這一詞有兩個詞根electr(electricity電)和cardi(heart心),有兩個連接性元音o,一個后綴gram(record紀錄圖),因此,整個單詞的意思為the record of the electricity of the heart (心電圖)。連接性元音除o以外,還有i。醫學英語術語大多數都由o連接,極少數詞由i連接而成,例如,acidimetry(acid/i/metry酸定量法),cervicodynia (cervic/o/dynia頸痛)等。有些詞同時用o或i作連接元音,如renopuncture(或renipuncture腎穿刺術)。
2 醫學英語術語主要的構詞方法
2.1
綴合法(或派生法)(Derivaion) 綴合法是利用原有的詞在其前面加上前綴或加上后綴來構成新詞的方法。英語中的前綴、后綴大多來自希臘語、拉丁語、古法語等。在新詞不斷涌現的情況下,掌握大量的前綴、后綴,對于掌握醫學英語詞匯和進行醫學文獻的翻譯是很有必要的。(1)前綴(Prefix),前綴常位于一個詞的前部,又稱詞頭或詞首。加在詞前時,本身具有一定含義,可改變原詞的意思,但一般不改變其詞類。專門用于醫學上的前綴數量很大,通常醫學詞首表示“否定”、“低于、次于”、“內外、大小、程度、前后”、“數字”等含義。表示否定的前綴有a、an、anti、de、dis、im、in、il、ir、non、un等,意為“非”、“不”、“無”等;表示低于、次于的前綴有sub、hypo、infra等,意為“亞”、“下”、“外”等;表示內外、大小、程度、前后的前綴有inter(中間),endo、intra(內),extra、exo、ex(外),macro(大),re(再次、重復),super、ultra、hyper(多、次、超),proto(原始),pro(前、先)等;表示數字的前綴有demi、semi、hemi(半),mono(單),tri、ter(三),mult(i)、poly(多)等;表示異同、真假的前綴,如homo(同)、hetero(異)、quasi(準、擬)、pseudo(偽、假)等[3]。(2)后綴(Suffix),后綴常位于一個詞的尾部,加在詞后,一般不改變詞根的含義,只轉變詞類。后綴可以改變詞匯的意思,不同的后綴給詞匯賦予不同的含義。醫學英語術語后綴主要可分為簡單后綴(simple suffix)和復合性后綴(compound suffix)。簡單后綴為構成形容詞或名詞的幾個字母,如ism,itis,ia,ic,,oma,osis等。例如,hyperparathyroidism(甲狀旁腺功能亢進),inflammation(炎癥),bronchitis(支氣管炎)等。大多數醫學英語術語由復合性后綴如graphy,logy,stomy,lysis,scopic/scopy,tripsy,uria等構成,例如,ultrasonography(超聲檢查),radiology(放射學),ureterostomy(輸尿管造口術)等[4]。
2.2 轉化法(conversion) 轉化法是使一個詞由一種詞類轉化成另一種詞類的方法,詞轉化后的意義與未轉化前的意義仍保留若干關系[5]。醫學英語中有些動詞可以轉化為名詞,例如:wash v.(洗滌)wash n.(洗滌),acupuncture v.(對…施行針療)acupuncture n.(針刺、針刺療法)等。醫學英語中名詞轉化為動詞較為常見。例如:blood n.(血)bleed v.(出血)。形容詞也可以轉化為動詞,例如:better adj. better v.(改善)等。
2.3 合成法(composition) 將兩個或兩個以上的詞合在一起構成的新詞的方法叫合成構詞法,這類詞叫復合詞。合成詞可以將兩個詞干連寫在一起,可以加連字符,也可以分開寫。例如,sickbed(病床),lifelong(終生),up take(攝取),mouthpiece(口罩)等。這種方法在醫學文獻中應用廣泛,是一種產生新詞,表達新的概念的方法。
2.4 減縮法(shortening) 醫學英語術語中,將完整的單詞中略去一部分相連的字母,保留下來的部分作為一個獨立的單詞來看,即為縮略詞,使術語簡單化,例如,doc(doctor)醫生,polio(poliomyelitis)小兒麻痹,flu(influenza)流行性感冒等。
2.5 首字母縮寫法(initial letters) 取單詞的前幾個字母作為代替該單詞的縮寫形式構成縮寫詞,這是一種較為流行的簡潔的構詞法,例如,ab(abortion)流產,alcoh(alcohol)酒精,diag(diagnosis)診斷,R/Rp(recipe)處方、取,Tab.(tablet)片劑,Syr.(Syrup)糖漿,liq.(liquid)液體,pil.(pill)丸劑等等。
2.6 首字母縮略法(acronyms) 這種方法是有一個單詞中構成該詞的各部分的首字母而形成的縮略語,或取詞組組成的術語中各詞首字母構成的縮略語,這些字母一律大寫,按字母的名稱讀出,例如:RT(radiotherapy放射治療),SP(sulfapyridine磺胺吡啶),APH(anterior pituitary hormone垂體前葉激素)等。另外,少數由詞組組成的術語中的每個詞中的首字母所構成的縮略語,可以作為但此進行拼讀,如:laser(light amplification by stimulated emission of radiation激光),radar(radio detecting and ranging雷達),sonar(sound navigation ranging聲納)等。
2.7 逆序造詞法(back formation) 有些英語詞語由于后綴的原因看似是由一個主干詞派生出來,成為一個獨立的詞,例如:televise來自television,destruct來自destruction,moxibust來自moxibustion等[6]。
3 結語
掌握了常用的詞根、前后綴,了解了醫學英語術語的基本構詞方式,對于醫學英語術語的詞義、拼寫的識別與記憶將對學習者有很大的幫助,這也是學習者擴大醫學英語詞匯的一個有效的學習方法。在醫學知識國際化和全球化的形式下,掌握醫學術語的基本構詞特點和方法,可以使醫學科學工作者快捷和迅速地掌握國際最新的醫學動態,準確理解醫學英語文獻資料,促進國際間交流,更好地從事本職工作。
【參考文獻】
[1] 楊明山.醫學英語術語教程[M].上海:上海中醫藥大學出版社,2000:68.
[3] 王秀文.醫務英語翻譯[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5:1421.
[4] 張銀河.醫學英語速記[M].北京:中國科技醫藥出版社,2005:124.
篇4
1、觀察與比較,引導孩子們找發音規律。
對于元音字母的發音是語音教學中的重點,也是難點。它們的發音用專業性很強的術語來講的話,孩子們是難以理解的,所以對于它們的發音一般我通過描述它們的特點來代替術語,比如bike,rope,cute,cake等單詞,我就這樣來引導:
師:大家看一下這些單詞有什么共同點?
生:都有個e。
師:那這個e在什么位置?
生:在末尾。
師:好了,我們再來看一下它們的發音。(把i,o,u,a發音加重)它們的發音是不是與它們作為字母的時候的發音是相同的?
生:是!
師:那么我們看一下這些單詞末尾的e參與發音了嗎?
生:沒有!
師:好了,我們來總結一下:一般情況下,當單詞末尾是以不發音的字母e結尾的時候,前面的元音字母發它的字母音,當然這只是針對于較短的單詞(單音節詞)來說的!
以后再遇到類似單詞,只需要引導孩子們描述單詞特征,讓他們自己讀出單詞即可。
對于閉音節單詞,通過比較更能使孩子們印象深刻。比如:bite和bit,hope和hop,cute和cut,我們可以簡單地把它們稱為單詞末尾有不發音的字母e和單詞末尾沒有不發音的字母e的單詞來代替開音節和閉音節兩個術語,讓它們通過觀察找到元音字母最一般的發音情況。
2、用舊知引導新知。
孩子們單獨記憶一些字母或字母組合的發音可能有難度,我們可以用以前學過的簡單的單詞來幫他們領會新單詞的發音。比如:在學習單詞card時,先出示car,并用下劃線作一下標記,孩子們很容易就知道怎么讀了,同樣也可以用bus來學習hurry,but,類似的單詞還很多。當他們對于大部分的字母組合都已經了解,再學習新單詞時就可以問:這個單詞里邊應該給誰和誰下面劃線?。孔寣W生自己標記并讀出單詞,我們在這其中只起一個引導的作用。
3、以音節為單位化整為零,減小記憶難度。
多音節詞對于孩子們來說記憶起來難度較大,我們可以把它們以音節為單位劃分開,各個擊破。比如supermarket這個單詞,我們可以這樣劃分:su/per/mar/ket,引導孩子們一部分一部分的讀出來,然后讓他們自己把整個單詞讀出來。這樣他們自己讀出來的單詞記憶深刻,同時引導他們在記憶忘記的拼法時只需將記憶讀音的思路逆推回去即可。
4、標標劃劃,幫助理解,便于記憶。
我們可以有自己的標記方法,對于ride,rope等單詞末尾的字母e不發音,我讓孩子們在e下面畫個小圓圈,表示它沒有發音;字母組合一般用下劃線來標記,而音節用斜線隔開,不發音的字母用斜線劃掉(比如when就用斜線把h劃掉)。這樣孩子們在學習新單詞時跟著標標劃劃,在他們自己記憶單詞時很容易就能回憶起當時上課的情形。
5、發揮想象,讓單詞變可愛。
比如單詞eye,兩個字母e像兩只眼睛,而y就像鼻子托著兩只眼睛,這樣一講孩子們就很容易就記住了它的形和義。再比如museum,我把mu下面向右劃一箭頭,后邊的um下面向左劃一箭頭,然后告訴學生:兩個mu前后夾擊se呢!孩子們笑了,下節課這個單詞寫的最正確。還有對于字母組合,我一般會告訴他們,這個“活”(這個音)是這兩個或三個“人”合伙“干”(發)的;對于wh的發音,我會這樣告訴他們,w和h比較謙讓,從來不爭,從來都是一個“表現自己”(發音),另一個“休息”(不發音),所以它只有兩種讀音/w/和/h/;對于s在變復數時的作用時,這樣告訴學生,s具有神奇的“魔力”,它在單詞末尾一出現,一只鴨子就變成了一群鴨子(duck―ducks)!它在詞前出現的時候還會讓原來的音向相反的方向走呢,比如student,sport等。以上只是幾個小小的個案,還有更多的知識可以轉化為孩子感興趣的話題,這就要求我們做一個有心人,放飛我們的想象,讓每個單詞都變得活潑靈動起來!
6、遇見“熟人”“打招呼”,幫助理解并記憶詞義。
在學習新知識時,不可避免會遇見以前學過的單詞,這時我們可以讓孩子們告訴我們在哪里見過這個單詞,讓他們把包含這個單詞的句子說出來,隨時復習。經常這樣縱向聯系,讓學生有意無意鞏固了舊知,學習了新知,同時也培養了他們良好的學習方法,“溫故而知新”“學而時習知之”!
7、關于聽寫,我認為適當的聽寫還是必要的。
篇5
一、忠實性原則
從語內因素的情況來看,翻譯要求最大限度還原原文意思,這是翻譯最基本的原則,特別是在對相關概念術語翻譯以及行業用語翻譯的時候,翻譯者必須要客觀分析,不能夠用“自以為、自認為”的想法翻譯,翻譯切記主觀臆斷。譯文必須要意思完整,表達清晰、準確。翻譯者在翻譯的時候,必須要細致認真,每個詞匯、句子的翻譯基本功都要扎實,要秉持精益求精、細致認真的態度對待翻譯工作,最大限度減少信息流失以及出現錯誤,最大限度還原原文意思。比如:He is poor like a church mouse.直譯是“他很窮就像教堂里的老鼠”,意譯是“他窮的像叫花子”。兩者相比較,顯然意譯比較好。因此,翻譯要依據不同的語境,采用不同的表達方式。
二、時代性原則
一部文學作品必然是在一定的時代背景下產生的,這就使它們都會被烙上時代的特征,因此從一個時代的文學作品中,就可以看到這個時代的人文氣息、經濟狀況以及生產方式等等。在進行英語文學翻譯的時候,翻譯工作者為了能夠達到良好的藝術處理效果,在確保原文內涵的基礎上,必須要對文學作品所處的時代背景和文化背景有所了解,并且結合當時的時代語言特征與語氣、語境,充分展現出那個年代的藝術語言特征。培根于1653年發表的《培根隨筆》中的《論讀書》可謂家喻戶曉,王佐良先生漢語文言文的譯法,具有簡潔、莊嚴、嚴謹的格調,與原文正式的論說性散文文體風格正好相符,達到了異曲同工之妙,譯文通過采用文言虛詞諸如“之,則,然,亦”等,營造了濃厚的文言文氣氛,契合了這位被馬克思稱之為“英國唯物主義和整個現代實驗科學的真正始祖”的文學家的時代氣息和藝術氣息,也符合原文帶有諸多古英語拼寫的古典特色,因此他所翻譯的《論讀書》可謂英語文學翻譯領域的佳作。
三、流暢性和美學原則
英語文學翻譯與一般的翻譯有很大區別,其中涉及很多文學性的語言,要求翻譯者能夠最大限度的展現語言的流暢性絕非易事。文學作品是供人們閱讀、享受、陶冶情操的,如果翻譯過來的作品晦澀難懂,語言機械生硬,可想而知,人們的閱讀的時候,會很難體會到原著的精彩和深刻內涵,也很可能不愿意再閱讀下去。流暢性原則,就是要求翻譯者應該在忠于原著的前提下,擴展自己的思路,既能夠展現原著的魅力,又能夠具有自己的特色,讀者在閱讀的時候,仿佛在閱讀原本就是用自己母語寫出的作品,不會感到思考的生澀。再拿培根的《論讀書》翻譯來加以例證:Studies serve for delight,for ornament,and for ability. 王譯為“讀書足以怡情,足以博采,足以長才?!边@樣的翻譯可謂傳神。讀者如果不知道有培根寫的原文存在,肯定會覺得王佐良的譯文是原創,因為文章的思路、句法、文筆完全不輸于原創者。在翻譯中,對于那些不容易被理解的語句,需要盡可能地翻譯成為一個通俗易懂的語言文本。在進行L句的翻譯時,有時候需要進行合理的分解。
總之,英語文學作品翻譯是一項極為復雜的工作,翻譯過程中對語言的藝術處理非常重要,作者必須要遵守原著的內涵與意思,同時又要兼顧時代性、流暢性和美學價值,翻譯出來的作品不但能夠展現出創作時代的特征與風采,又能夠具備自己的個性與特色,這樣的文學翻譯才能夠更具影響力與感染力。
參考文獻:
[1]陳克偉.英語文學中的典故及其翻譯策略[J].文化學刊,2016(07).
[2]王存才.英語文學中的隱喻探析[J].明日風尚,2016(10).
篇6
關鍵詞: 高職高專商務英語課程貿易術語教學方法
1.引言
由于從事國際貿易的買賣雙方相距較遠,一般情況下,不能當面交接貨物和單據,這就需要雙方通過一定的方式
確定交貨地點,以及貨物交接過程中有關風險、責任和費用的劃分,通常將這些稱為交貨條件。買賣雙方在談判和簽約時往往通過使用的貿易術語來確定成交條件。
貿易術語(trade terms),又稱為價格術語,它是一個簡短的概念(例如,“Ex Works”)或三個英文字母的縮寫(例如,“EXW”),用來說明國際貿易中商品價格的構成,以及買賣雙方交接貨物地點及有關費用、風險和責任的劃分,以確定買賣雙方在交接貨過程中應盡的義務。
與有關貿易術語的國際慣例包括三種,《1932年華沙―牛津規則》、《1941年美國對外貿易定義修正本》和《2000國際貿易術語解釋通則》。在國際貿易實踐中,《2000年國際貿易術語解釋通則》(INCOTERMS2000)應用最為廣泛,其他兩種慣例較少使用。所以,在教學過程中,我們應著重講解《2000年國際貿易術語解釋通則》。以下幾點是我在教學過程中總結的一些方法,和大家一起探討。
2.讓學生理解貿易術語的含義和作用
2.1掌握貿易術語的英文名稱
作為商務英語專業的學生,首先應掌握相關術語的英文名稱。因此,教師應首先介紹貿易術語的英文名稱。貿易術語Trade Terms,又稱為價格術語Price Terms,或交貨條件Terms of Delivery。這幾個名稱的含義是相同的,都經常出現在商務英語相關的教材、資料或認證考試中,要求學生記憶。
2.2理解貿易術語的含義
在教學中,教師可以先引入話題,用提問的方式進行。如,在國際貿易中,為什么會出現貿易術語?并引導學生思考:在每一筆國際貿易中,買賣雙方都要談判,確定誰來承擔報關、報檢、運輸、保險等責任及相關的費用,這將使得國際貿易相關更加繁瑣。然而,有了貿易術語,我們就可以用簡短的概念甚至三個英文字母的縮寫來說明買賣雙方各自承擔哪些責任及相關的費用。
其次可介紹貿易術語的概念。教師可以先用中文敘述并講解,然后在黑板上寫下貿易術語的英文概念。如Trade terms:They are abbreviation to explain the price composition,to define the method of delivery,to indicate who pays for what,to assume the liability.對以上概念中的重點詞匯,如abbreviation,price composition,method of delivery,indicate,assume,liability進行詳細解釋,并結合前面提到的中文概念對整個概念進行講解,讓學生全面理解貿易術語的含義。
2.3理解貿易術語的作用
在介紹理解貿易術語的作用,我們可以接著引入話題時所提問題的答案進行,讓學生很自然就理解了貿易術語的作用。由于貿易術語是用簡短的概念代表特定的含義,因此,買賣雙方只要商定按哪種貿易術語成交,即可明確彼此在貿易的過程中應該承擔的責任、費用和風險,這就簡化了交易手續,縮短了洽談交易的時間,從而有利于買賣雙方迅速達成交易和訂立合同。
3.學習《2000年國際貿易術語解釋通則》(INCOTERMS2000)
3.1介紹《INCOTERMS2000》的相關知識
INCOTERMS的全稱是:International Rules for the Interpretation of Trade Terms,中文意思是“國際貿易術語解釋通則”。它是由國際商會提出的,最早的是《1936年國際貿易術語解釋通則》,隨后,為了適應國際貿易實踐的不斷發展,國際商會對INCOTERMS作了5次修訂和補充。最后,于1999年9月國際商會對INCOTERMS1990進行修訂,產生了新的版本《INCOTERMS2000》,并于2000年1月1日起生效。
3.2學習INCOTERMS2000中的13個術語
INCOTERMS2000中的13個術語被歸納為E、F、C、D四個組,每一個組都有自己的特點。所以,在教學的過程中,我們可以分組進行講解。E組只包含一個術語:EXW。F組只包含三個術語:FCA,FAS,FOB。C組只包含四個術語:CFR,CIF,CPT,CIP。D組只包含五個術語,DAF,DES,DEQ,DDU,DDP。
3.2.1讓學生理解每一個術語的含義
在講解術語的過程中,教師可分組逐個進行講解。首先,應該讓學生記住每個術語的英文全稱。然后,對每一個英文單詞進行講解,并逐步引出這個術語的含義及買賣雙方應承擔的責任。接下來我將用兩個例子說明:
例1:講解EXW。首先讓學生記住EXW的英文全稱,Ex Works。然后,結合每一個的單詞的意思對這個術語進行講解。“Ex” means “from”,“Works” means “factory”,結合起來的意思就是在工廠交貨。所以,這個術語的中文翻譯就是“工廠交貨”。因為所有這13個術語都是針對賣方說的,所以,我們就可以這樣理解:賣方在自己的工廠把貨物交給買方就履行完他的義務,從這個時刻開始賣方就把風險、責任和費用轉移給了買方。因此,買方就要負責從賣方工廠收貨開始的一切的事宜如出口報關、報檢、租船訂艙、辦理保險等,并承擔相應的費用。
例2:講解FOB。首先,讓學生記住的FOB英文全稱,Free on board。然后,講解每一個詞匯的意思,以便對讓學生理解術語的含義?!癋ree”意為“without obligation”,表示“沒有責任、義務”。“On Board”意為“Put the goods on board the ship”,表示“放到船上”。因此,Free on board的中文翻譯就是“船上交貨”,意思是當賣方把貨物交到指定裝運港的船上就履行完他的義務,從這個時刻開始賣方就把風險、責任和費用轉移給了買方。賣方負責把貨物運到裝運港船上的費用和出口報關、報檢等事宜。買方則負責租船訂艙、辦理保險等,并承擔相應的費用。
3.2.2總體把握,讓學生理解INCOTERMS2000的特點
E組的特點是“Departure”意思是“發貨起運”,表示賣方只負責在自己的工廠發貨就可以了。F組的特點是“Main Carriage Unpaid”意思是“主運費未付”,表示賣方不承擔貨物從起運港到目的港的運費。C組的特點是“Main Carriage Paid”意思是“主運費已付”,表示賣方承擔貨物從起運港到目的港的運費。但是,需要注意的是,賣方并不承擔運輸途中的風險,買賣雙方的風險劃分界線是裝運港越過船舷或在出口國貨交第一承運人,所以,C組的術語又有一個特點――象征貨。D組的特點是“Arrival”意思是“到達”,表示賣方承擔把貨物運到目的港或目的地的運費并承擔運輸途中的風險。
INCOTERMS2000中13個術語排列的特點是賣方的責任、風險和費用逐漸增加,賣方的責任、風險和費用逐漸減少。
4.結語
對商務英語專業的學生來說,理解并掌握國際貿易術語的知識是非常重要的。因為,學生掌握了貿易術語的知識,可以幫助學生學習商務英語相關的一些其它課程,如外貿函電、外貿單證實務、進出口報關等。作為專業課教師,應該不斷改進自己的教學方法,讓學生能夠更好地理解并掌握國際貿易術語的相關知識。
參考文獻:
篇7
關鍵詞: 中醫術語英譯翻譯原則翻譯策略
1.引言
中醫術語英譯是科技翻譯,但又不同于一般意義上的科技翻譯,翻譯時要根據中醫語言的風格和讀者對象,實現內容準確完整,語言簡練規范。要達到中醫英譯標準化,就必須先從中醫語言特點著手。
2.中醫術語英譯的困難
2.1醫哲交融導致中醫語言模糊。中醫是以哲學思想為理論基礎的學科。一方面,中醫從哲學的角度探索人生、生命,蘊涵了豐富的哲學思想。如中醫學上的“陰陽”和“五行”學說原本就是中國古代哲學概念,其中“相生相克”的學說包涵了樸素的辯證唯物主義思想,后被中醫學用來闡釋人體的結構、生理和病理狀況。另一方面,中國哲學使得中醫語言變得模棱兩可,晦澀難懂,如陰陽、五行很難找到對等的英文翻譯。
2.2文學性強導致中醫英譯文化障礙。醫學語言文學化是中醫語言特點之一。許多中醫經典著作都以文言寫成,其文體包含歌詠、詩賦等,語言具有濃厚的古典文學特點。因此,中醫英譯時常面臨以下兩方面困難:一方面中醫和西醫的文化背景有很大區別,另一方面中醫中的一些治療方法和技巧很難讓西方人理解,甚至造成誤解。
3.中醫術語英譯的翻譯原則
針對中醫英譯的困難,中醫英譯時應遵循忠實、準確、統一的原則。
3.1“忠實”原則。這指正確地將原文語言的信息用譯文語言表達出來,不苛求語法與句子結構的一致,卻要求信息內涵的對等。奈達關于順乎自然的對等的論述,同樣適用于中醫英譯。中醫理論中有一些概念,如陰陽、五行、藏象等,具有典型的中國文化特色。因此,中醫術語英譯是向讀者傳達的是中國古老的醫學科學知識,譯者應遵循實事求是的原則。如“上古圣人之教下也,皆謂之虛邪賊風”的“賊風”是指引起人傷風感冒的致病因素,即可翻譯為現代的醫學術語pathogen,無須為了保持外國人并不能欣賞的古典文學及哲學而生硬地翻譯為thief wind。
3.2“準確”原則。這指譯者在將原文語言內容轉換到譯文語言內容的過程中選詞準確,概念表達準確。準確地選用譯文詞語是以正確理解原文為基礎的。選詞絕不僅僅是從醫學英語詞典上找到相應的詞而已。它體現了譯者的中醫知識和對漢英醫學詞典詞匯理解的深度。如“胸脅苦滿”中的“苦滿”形容胸脅脹滿的不適之感,概念模糊,可翻譯為stuffiness。而概括性地翻譯了這一概念,使模糊的原文得到了準確翻譯。因此,中醫英譯的準確原則主要是指原文與譯文術語概念上的準確傳遞,而并不要求表面用詞和結構的對等。
3.3“統一”原則。這指在中醫術語英譯的過程中,中醫術語譯名在任何時候都應該保持統一,同一術語不應隨意變換譯名。當然,中醫術語英譯統一化需要廣大譯者和權威部門共同努力。如中醫術語“三焦”最初翻譯為triple energizer,tri-energizer,the Sanjiao,the warmers,the heaters等。術語英譯不統一使讀者耗費更多精力弄清楚各種譯名之間的關系。世界衛生組織頒布的《針灸經穴的國際標準化方案》將“三焦”譯為triple energizer,譯者就應該按照這一國際統一的標準進行翻譯。譯名統一化方便讀者理解,更能順利傳遞信息。
4.中醫術語英譯的翻譯策略
分析了中醫英譯的困難后,在以上翻譯原則的指導下,中醫英譯應靈活地采用音譯注解、直譯和語境譯名等多種翻譯策略。
4.1音譯注解法。對于中醫理論中具有典型的中醫文化特色、含義抽象且又無法用英語作簡短解釋的術語如“陰陽”、“五行”、“經絡”等,無論直譯還是意譯都無法準確地再現原文的內涵。為了在翻譯中體現出中醫的整體觀和辯證思維模式,可以采用音譯法。如陰Yin、陽Yang、氣Qi。再如“失笑散”一方具有行血止痛祛瘀、推陳出新的作用,前人用此方,每于不覺中病悉除,不禁欣然失聲而笑,故名失笑散。如果譯成“對應”的英語,則不但表達不清楚,反而使讀者誤解,以為失笑散是治療表情肌麻痹或心情抑郁的藥物。因此,英譯時,應采用音譯法。把“失笑散”譯為Shixiao Powder,避免誤解。為了使讀者更好地理解這個方子的概念,可加注解:“a powder for dissipating blood stasis to promote blood circulation.”
4.2直譯法。同樣都是以疾病為研究對象,以防病治病為社會功能,中醫和西醫之間存在交叉共同的通約性,術語之間也存在意義對等的關系,以此為基礎,可以將晦澀難懂的中醫術語用西醫術語翻譯出來,使其變得通俗易懂。也就是說,如果中醫術語存在意義上對應、語法形式上相同的西醫術語,就可以采用這種方法。如中醫病名“風火眼”譯為“acute conjunctivitis”(急性結膜炎),“白虎歷節”譯為“severe and migratory arthralgia”(嚴重游移性關節疼痛),“鵝掌風”譯為“unguium in hands”(手癬)等。但是翻譯中醫術語時切忌生搬硬套,因為譯過了頭,會讓人哭笑不得,如把中醫的“生氣”(生命力)譯為“發怒”,把“五臟六腑”譯為“5個倉庫和6個宮殿”。
4.3語境譯名法。中醫術語的語義豐富,一詞多義的現象很常見。應根據不同語境,對原文進行適當的調整,改變與原文形式上的對等而注重功能對等。如“腎藏精,精舍志”中的“精”指精氣,應譯為“essence”,整句應譯為“The kidney stores essence and the essence maintains activities.”而“脈理精微,其體難辨”中的“精”指精深,應譯為“profound”,整句應譯為“The theory of pulse is very profound and the conditions of pulse are difficult to differentiate.”
5.結語
本文對中醫語言的特點進行了剖析,并探討了中醫英譯的翻譯原則,同時提出了相應的翻譯策略。中醫英譯重要的是有效轉換原文意義,使譯文具有相當的信息運載力,因而必須對原文的結構形式進行調整,對內涵進行準確理解和分析,做到重神似而不重形似。
參考文獻:
篇8
關鍵詞:術語,語言學,翻譯,德語,英語
中圖分類號:N04;H083;H05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8578(2012)01-0007-07
Chinese Translation of Several Linguistic Terms
CHEN Hui
Abstract: Twenty linguistic terms are chosen as examples for this paper. Their German,English and Chinese meanings are given an in-depth analysis and comparison from the perspectives of linguistics, translation studies and terminology science. The micro- and macro-strategic problems emerging in the translation processes are indicated, and some comprehensive proposal of improvement is put forward. On this basis, some terminology translation problems are discussed.
Key words: terminology, linguistics, translation, German, English
引言
根據筆者在撰寫《漢字學的中文及德文術語》[1]過程中接觸到的資料,選取了20個語言學術語作為研究對象,從語言學、翻譯學和術語學的角度分別對其德語、英語、漢語含義進行比較分析,從微觀和宏觀兩個方面探討其中的問題。這20個語言學術語的釋義主要參考《語言學詞典》(中譯本)[2]、《新德漢詞典》[3]、商務印書館出版的《現代漢語詞典》[4]和H.BUβMANN的《勞特利奇語言與語言學詞典》[5]。本文在引用相關辭書的過程中,對中文術語括號內的說明忽略不計。同時,詞形與本文所選術語相關但并非語言學范疇的術語(如Gramm-gram/gramme①),或者非嚴格意義上語言學范疇的義項(如Graph-graph的部分語義②),也忽略不計。
為了便于分析比較,筆者將這20個術語的德漢稱謂對照和英漢稱謂對照分成兩個表,每個表又分為相互對應的兩列,每列共14組。
一 所選術語德漢翻譯問題分析
如表1所示,左邊一欄是這20個術語對應的德語稱謂,中間兩欄是當代主要辭書給出的中文稱謂,最后一欄是筆者建議的中文稱謂。通過比較分析,提出問題如下:
(1)德語稱謂同其漢語稱謂往往不是一一對應的。主要有兩種情況:第一種是同一漢語稱謂對應兩個以上德語稱謂,比如漢語“法位”對應德語Grammem、Tagmem,漢語“詞素”對應德語Lexem、Morphem,漢語“義素”對應德語Plerem、Semem,漢語“語符”對應德語Glossem、Monem,漢語“語素”對應德語Monem、Morphem,漢語“義位”對應德語Glossem、Noem、Semem;第二種情況是同一漢語詞素對應兩個以上德語稱謂中的相應詞素,比如漢語詞素“詞”對應德語詞素lex-、morph-,漢語詞素“法”對應德語詞素tagm-、tax-,漢語詞素“音”對應德語詞素ken-、phon-,漢語詞素“語”對應德語詞素gloss-、mon-、morph-,漢語詞素“義”對應德語詞素gloss-、no-、pler-、sem-。
(2)德語稱謂構詞形式有共性,但對應漢語稱謂的構詞形式卻不然。比如,語言學詞典給出的漢語稱謂中,選用“子”的最多,但是還有“符”和“素”,甚至還有兩個雙音節詞“特征”和“形式”。新德漢詞典給出的漢語稱謂中,中心詞以“素”和“位”為主,二者經常作為同義詞出現,但也有使用“符”甚或雙音節的“單位”和“意義”的情況。
(3)從構詞上看,漢語術語中總共有5個偏正詞組(如:詞匯單位、義位意義等)及1個短語(一個詞擔當詞義的部分),而原文術語全部屬于成詞術語。如果同一原文術語所對應的同形翻譯不重復計算,則不成詞術語占全部41個中文稱謂的約17%。
(4)從詞義上看,充當漢語稱謂中心詞的詞素存在很多問題:首先,對應-em的詞素“位”不具備“最小單位”的含義,筆者認為這個“位”是由“單位”簡化而來的。漢語中多音節詞的詞義往往是由所有組成該詞的漢字的字義合成的,因而可以由每個漢字的字義推斷整個詞的詞義,但是其逆命題卻不一定成立,因此,以“位”來充當第二列術語漢語的中心詞顯然欠妥。其次,“符”字只能體現“符號”的意思,而無法體現“單位”的意思,更何況“最小單位”。所以,出現“符”也是有待商榷的。最后,“子”字沒有“(最小)單位”的含義,但卻有諸如“分子”“原子”“電子”等用法,筆者認為這里的“子”應理解為“小而硬的塊、粒狀物”[3]或由該意思引申而來。可是,即便這些詞匯中的“子”經引申而具備“(最小)單位”的詞義,這些詞語也都是自然科學中的具體概念,而非抽象概念。
(5)從詞義上看,用以充當漢語稱謂限定詞的詞素也存在很多問題。首先,gloss-、no-、pler-、sem-這四個詞干雖都與“詞義”“語義”“含義”有關,但都是從不同的角度進行命名的,其所屬的理論側重也有所不同,但是對應的漢語卻基本上都是“義”字。類似的還有“語”對應gloss-、mon-、morph-。其次,gramm-、tagm-和tax-這三個詞干盡管都與語法有關,但是單個“法”字卻不能等同于“語法”。這與前文“位”字的使用問題類似。
(6)一個漢語稱謂對應多個德語稱謂的一詞多義現象嚴重,比如前文提到的“義位”“義素”和“語素”等詞。此外,諸如“義子”“法子”“音符”之類的詞語,還有其他意思,容易造成誤解。筆者在表1中給出了建議使用的漢語稱謂。
(7)一個德語稱謂對應多個漢語稱謂的一詞多義現象嚴重。德漢翻譯在參考《新德漢詞典》和《語言學詞典》兩部辭書中,同一術語最多總共對應三個不同的漢語稱謂;對應兩個不同漢語稱謂的情況在兩部辭書總共35個詞條中出現了17次之多,僅有約51%的詞條沒有同義詞。④
(8)在這20個概念中,有5個沒有在《新德漢詞典》里作為詞條收錄,因而無法與《語言學詞典》中的翻譯進行對比。在其余15個概念中,兩本辭書給出的漢語稱謂在不考慮多種稱謂順序的情況下,完全一致的僅有6例(在表格中以淺灰色網狀底紋標注),占全部概念的40%。
二 所選術語的英漢翻譯問題分析
如表2所示,這20個術語的英漢翻譯引自《英漢語言學詞典》[6]、《語言與語言學詞典》[7]、《英漢俄漢現代語言學詞匯》[8]、《牛津英漢雙解語言學詞典》[9]四部語言學專業詞典和《21世紀大英漢詞典》[10]、《英漢大詞典》[11]兩部英漢大詞典。以下同樣從8個方面進行分析,與德漢翻譯的分析相對應。
(1)英語稱謂和其漢語稱謂往往不是一一對應的。主要有兩種情況:第一種是同一漢語稱謂對應兩個以上英語稱謂,比如漢語“義素”對應英語morph、plereme、semanteme、seme、sememe,漢語“義位”對應英語glosseme、noeme、sememe,漢語“語素”對應英語moneme、morpheme,漢語“詞素”對應英語lexeme、morpheme。第二種情況是同一漢語詞素對應兩個以上英語術語中的相應詞素,比如漢語詞素“義”對應英語詞素gloss-、no-、pler-、sem-、seman-,漢語詞素“詞”對應英語詞素graph-、lex-、morph-,漢語詞素“語”對應英語詞素gloss-、mon-、morph-,漢語詞素“音”對應英語詞素phon-、ken-,漢語詞素“法”對應英語詞素tagm-、tax-。
(2)20個術語的英語稱謂在構詞形式上有共性,但對應漢語稱謂的構詞形式卻不然。比如右側一列中,漢語稱謂的中心詞以“位”(出現46次)和“素”(出現39次)為主,二者也經常作為同義詞出現,同時也有使用“符”的情況,甚至還有雙音節詞“單位”等。左側一列的6個術語對應的漢語稱謂中心詞問題上,英漢翻譯與德漢翻譯的問題相近。
(3)從構詞上看,表2中的英語稱謂全部為單詞,但是對應的漢語稱謂卻有44個短語,(偏正短語如:書寫符號、表達單位、詞素變體、語法功能段、文法特性素等;其他短語如:詞的拼法、詞素的意義、書寫單位的變體等)。如果同形重復計算,約占全部178個漢語稱謂的25%;如果同一英語稱謂所對應的同形漢語稱謂不重復計算,則有26個不成詞稱謂,占全部66個漢語稱謂的近40%。
(4)英漢翻譯在漢語稱謂中心詞的選擇方面涵蓋了德漢翻譯中的問題。此外,英漢翻譯還出現了諸如“特點”“成分”“功能段”等漢語稱謂。
(5)漢語稱謂限定詞的選擇方面,英漢翻譯也比德漢翻譯問題突出。例如:漢語稱謂充當限定詞的詞素“義”除對應前文提到的德漢翻譯中涉及的四個德語詞素以外,在英漢翻譯中,有三部英漢翻譯詞典還將之與英語詞素seman-對應。
(6)從詞義上看,一個漢語稱謂對應多個英語稱謂的一詞多義現象也比德漢翻譯更為普遍。除前文提到的“義位”“義素”和“語素”等詞之外,還有“形素”“形位”等。
(7)英漢翻譯由于一詞多譯而導致的同義詞問題更為突出。英漢翻譯在參考了六部辭書的情況下,同一概念最多總共有8個不同的漢語稱謂(graph),其次是6個(grapheme與morph)。六部英漢辭書總共95個詞條中,有2個詞條分別收錄了5個和4個不同的漢語稱謂;有9個詞條收錄了3個漢語稱謂;只有33個詞條沒有漢語同義詞,僅占全部詞條的約35%。
(8)在這20個術語的英語稱謂中,有8個在六部辭書中都有收錄,在不考慮多種稱謂的順序及括號內加注的情況下,沒有一個對應的漢語稱謂是完全一致的。即便是在五部辭書中對應的漢語稱謂完全一致的也僅有2個。
從以上分析不難看出,這20個術語的德、英、漢稱謂并沒有做到術語翻譯界普遍主張的“準確”“單一”“規范”和“簡潔”等原則[12-14]。
三 解決以上問題的思路
根據術語翻譯界普遍依據的標準,筆者提出解決上述20個語言學術語漢譯問題應掌握的原則:首先,無論是表1還是表2,左右兩列之間構詞形式相異,而每一列內部的構詞形式相同,所以對應的漢語稱謂在構詞形式上也應具有同樣特征。其次,漢譯過程中應盡可能選擇與原文術語的語義吻合的稱謂,這樣一方面避免一字或一詞多用導致的同義詞現象,另一方面有助于實現中外術語間的一一對應。具體闡釋如下:
(1) 表達“(最小)單位”的單音節詞只有“子”“元(構成一個整體的單位)”“素(帶有根本性的物質)”。從實際語用上看,以“子”構成的詞語通常用于指具體事物,而后兩者構成的詞語一部分指具體事物,比如單元、化學元素等,一部分指抽象事物,比如因素、要素等;而且,以“子”構成的詞語有一部分存在一詞多義現象。因此,筆者建議淘汰“子”以及“位”等其他一系列中心字,保留“元”和“素”。
那么,為什么要保留這兩個中心字呢?此二者又如何分工呢?一方面是因為右列中已經較多使用“素”字,保留“素”字且推而廣之,這樣既尊重了約定俗成的原則,又使進行規范的社會成本相對較低。另一方面則是因為左列詞匯在語義方面普遍是指“(語言)現實中的最小單位”,而右列是指“抽象的(即語言學總結出來的)最小單位”,按照邏輯順序,當然是先有語言現實,后有語言學理論。此外,漢語“元素”一詞,恰好是“元”字在前,“素”字在后,盡管在這個詞中“元”字的語義應理解為“重要的”,這樣安排便于記憶,依然是毋庸置疑的。
(2) 有關graph-和morph-兩個詞素。graph-本義是“字”,指的是文字三要素(“形”“音”“義”)之一的“形”。因而,選擇“字”來翻譯這個詞素屬于直譯,而并沒有體現實質。morph-的本義是“形”,但graph-指的是文字的外形,而morph-指的是語言的外形,此“形”非彼“形”。因此,無論用“字”“語/詞”還是“形”都不能準確地、恰如其分地說明問題。筆者建議的“字形”和“語形”則可以解決這個問題。
(3) 有關ken-和pler-兩個詞素。這兩個詞素強調“語音是外殼、語義是核心”,所以在漢譯過程中也應有所體現。按照筆者提出的建議,“音殼”可以與phon-對應的“音”有所區別,“義核”可以與gloss-、no-、sem-、seman-等所對應的“義”有所區別。
(4) 如果就其整體詞義,原文術語無法找到成詞的漢語稱謂,或因與其他術語近義而漢語稱謂同形,則可以嘗試從原文詞素的詞源著手,對相關詞素進行翻譯后再組合成整個漢語稱謂。具體而言:
gloss-、no-、sem-、seman-這四個詞素雖都與“詞義”“語義”“含義”有關,但皆以不同的角度進行命名,且所屬理論側重亦有所不同,故在漢譯定名時應避免雷同而產生混亂。gloss-源于希臘語glssa(Zunge; Sprache――舌頭;語言),宜保留“語”字;no-源于希臘語nóēma(Gedanke――想法、念頭、思想),建議用“意”字表示;seman-源于希臘語sēmaínein(bezeichnen――標記、稱謂),諸多表達該詞語義的漢語詞素中只有“謂”字兼有“意義”的語義,故以“謂”表示;只有sem-保留原有的“義”。這樣,所有與“義”相關的術語都有了不同的漢語稱謂。
gramm-、tagm-、tax-都用“法”字來翻譯顯然欠妥。gramm-最初源于希臘語grámma(Geschriebenes、Schrift(zeichen)――書(寫出的東西)、文、字),以“書”表示最為貼切;tagm-源于希臘語tágma(Aufgestelltes――豎立起來的、放置好的),又源于動詞táttein(ordnen; stellen――整理;放置),以“立”字對應;tax-源于希臘語táxis(Gestaltetes――塑造出來的、被賦予形態的),以“塑”字表達。
Monem和Morphem的語義雖有部分相同,但其外形或者說其所用的“語形素”(表1中筆者建議稱謂)也不相同,故不宜使用相同漢語稱謂。mon-源于希臘語mónos(einzeln、einmalig――單個的、一次的),建議使用“單”字表示。
四 總 結
術語翻譯與一般翻譯之間盡管有許多共同點,但由于術語翻譯是一種特殊的翻譯,二者之間還是有一些區別的,而這些區別恰恰會加劇術語混亂問題。比如,某一學科的全部術語往往由許多翻譯人員參與翻譯,這些術語的不同部分或同一部分不同版本的翻譯之間時常會有較大的時間跨度[14-15];術語翻譯經常存在“語境缺位”的問題,普通翻譯往往是針對具有一定篇幅的語篇,他們包含較多的詞語或其他符號,能夠為大部分所含詞語或符號的翻譯提供最直接的背景信息,即語境,而單純術語翻譯中,單個的專業詞語本身可以說就是一則獨立的待譯的“語篇”,這種語篇往往無法提供任何背景信息[16]。這些問題造成參與翻譯的人員之間僅在有限的程度上相互協調,導致同一概念經翻譯形成多種表達方式,造成術語的混亂。
在這些情況下做術語翻譯時,翻譯人員首先要有足夠的專業知識,以彌補語境缺位造成的困難,同時翻譯人員和專業人員對翻譯質量要承擔更多的責任,再配合不斷跟進的有組織的術語建設,逐漸完善術語翻譯的準確性。
注 釋:
①這是由其語義決定的,因其義為“克”,屬物理學范疇。當然,德語某些合成詞(如Telegramm,譯為電報,Kardiogramm,譯為心電圖)中也有該詞,此時在詞源上確與書寫有關,但就整詞語義而言也非真正意義或狹義上語言學范疇。而且,此時的“-gramm”實非該詞,而是與該詞有共同詞源并且同形的語素。
②請見H.BUMANN Lexikon der Sprachwissenschaft相關詞條:第三項語義是屬數學和邏輯學范疇的。
③兩個表格中的雙斜線表示空白?!暗抡Z”(“英語”)一欄中的空白,表示原文中不存在該詞形的術語或該詞形的術語非語言學范疇,不予考慮。此種情況,“當代主要辭書翻譯”“筆者建議”兩欄也為空白。如果僅“當代主要辭書翻譯”一欄中有空白,表明相關辭書中未收錄該詞。
④筆者將《新德漢詞典》對Semantem的處理視為三個詞條。因其中前兩條義項分別等于Sem和Semem,故只將第三條義項視作對Semantem本身的注釋及翻譯。在相關的數字統計中前兩條義項不做重復統計。
⑤同一個概念對應的漢語稱謂中(在不考慮多種稱謂順序的情況下)完全一致的部分以淺灰色的橫線底紋和網狀底紋兩種形式標明。在確定其中部分英文術語的書寫方式過程中,承蒙南京大學魏向清教授提供幫助,特此鳴謝!
參 考 文 獻
[1]CHEN H.Chinesische und Deutsche Terminologie der Sinogrammatologie [M]. Bochum: Europischer Universittsverlag, 2007.
[2]陳慧瑛.語言學詞典[Z].北京:商務出版社, 2003.
[3]潘再平.新德漢詞典[Z].上海:譯文出版社, 2000.
[4]中國社科院語言研究所詞典編輯室.《現代漢語詞典》(修訂本)[Z].北京:商務印書館, 1996.
[5]BUMANN H.勞特利奇語言與語言學詞典(Routledge Dictionary of language and linguistics)[Z].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 2000.
[6]勞允棟.英漢語言學詞典[Z].北京:商務印書館, 2004.
[7]HARTMANN R R K, Stork F C.語言與語言學詞典(Dictionary of Language and Linguistics)[Z].黃長著,等譯.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1981.
[8]王福祥,吳漢櫻.英漢俄漢現代語言學詞匯[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 2008.
[9]MATTHEWS P H.牛津英漢雙解語言學詞典(Oxford concise dictionary of linguistics with Chinese translation)[Z].楊信彰,編譯.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 2006.
[10]李華駒. 21世紀大英漢詞典[Z].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2003.
[11]陸谷孫.英漢大詞典[Z].上海:上海譯文出版社, 2007.
[12]戎林海,戎佩玨.術語翻譯芻議[J].中國科技術語,2010(6):39-43.
[13]石春讓,趙巍.科技術語翻譯:歸化是正途[J].山東外語教學,2010(1):81-87.
[14]尹洪山.應用語言學中的術語翻譯問題[J].語言與翻譯,2009(1):47-50.
[15]黎土旺.術語的翻譯現狀及其規范化[J].中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7(4):491-495.
[16]朱小雪,高立希,劉學慧,等.翻譯理論與實踐――功能翻譯學的口筆譯教學論[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2010.
[17]KAUTZ U. Handbuch Didaktik des bersetzens und Dolmetschens[M]. München: indicium Verlag, 2000.
篇9
【關鍵詞】經濟學 術語 翻譯策略 教科書
一、引言
1.經濟學術語的概念界定。隨著世界不斷向前發展,關于經濟學的概念的理解也在不斷地改變著。就當前來看,大多數國家普遍對經濟學的理解主要是基于美國經濟學家薩繆爾森1948年在《經濟學》一書中所給的定義,即經濟學是一種用來研究人和社會選擇的科學,并在將來把商品分配給各類成員的一種科學。根據該定義,我們發現經濟學是一門研究如何對稀缺資源生產產品和提供服務進行利用,同時研究分配和消費的科學。
2. 經濟學術語的主要特點。 經濟學術語除有專業性、單義性這些術語通性之外,還具有以下特點:
(1)專名命名。經濟學首先是源自于西方,然后從西方引入我國的,所以大多數經濟學的教科書采用的仍然是西方經濟學教材漢譯本。而中國的大多數譯本仍然是以西方作品中國化為根本的發展途徑,所以作品大多數是改編而成的??紤]到很多經濟學概念都是通過西方學者提出的,所以相關術語在進行翻譯時,很可能就是直接使用提出者的名字進行命名。
(2)對義性。詞語的對義性主要是指詞語的意義的互相矛盾、互相對立,也就是在詞語的表達概念在邏輯上具有一種矛盾或對立的關系?!痹诮洕鷮W中,經常會使用一組矛盾、對立的事物或對立的行為來表達相應的經濟關系,所以術語往往是成對出現的。比如:law of demand(需求定理)與law of supply(供給定理)、explicit cost(顯性成本)與implicit cost(隱性成本)、loses of exporting countries(出口國損失)與loses of importing countries(進口國損失),這些術語意思都相反或相對。
(3)系列性。一個新詞進入經濟學術語之后,發生連鎖反應,產生了一些列與該中心詞相關的詞。如marginal(邊際)一產生,帶出了一系列經濟學術語,Marginal benefit(邊際利益)、marginal changes(邊際變動)、marginal cost curve(邊際成本曲線)、marginal product(邊際產量)。
二、不規范現象歸類分析
1.字面翻譯。經濟學術語不同于普通的詞語的翻譯,它們總是經濟學領域中的許多概念的稱謂。譯者在翻譯時,如果不考慮到詞語的真正含義,而是根據詞典的表面意思來一個字一個字地翻譯,就會出現錯譯。如lump-sum tax,曼昆中譯本譯為“定額稅”,薩繆爾斯中譯本譯為“一次性總付稅收”。 income distribution,曼昆中譯本譯為“收入分配”、而薩繆爾斯中譯本譯為“收入分布”。而具體地,可以根據文本來定,例如下面的實例:
Suppose the government imposes a tax of $4,000 on everyone. That is, everyone owes the same amount, regardless of earnings or any actions that a person might take. Such a tax is called a lump-sum tax.
可以翻譯成:假如政府向每個人征收4 000美元稅。這也就意味著無論收入多少,也無論每個人將要采取怎樣的行為,每個人都要交納等量的稅。所以把這種稅稱為定額稅(lump-sum tax)。
2.選詞不嚴謹。術語和概念唇齒相依,在科學研究中很多術語都是由概念而來,反過來術語又用在傳播科學。有時,譯者理解原文意思,但在選擇譯詞時,沒有斟酌詞語的細微差別,從而導致譯名不準確。如:rent control, 分別翻譯成“租金控制”與“租金管制”;medicaid分別翻譯成“醫療援助”與“醫療補助”。
3.語言欠簡練。翻譯科學術語,不僅要從科學概念體系出發,又要采用精煉的語言來描述,達到簡單明了的目的。術語翻譯時,要對語言進行錘煉,從而保證術語譯名簡潔。然而在經典教科書漢譯本中還是會出現不簡潔現象。
三、經濟學術語漢譯名不規范的原因
1.譯者缺乏術語意識。術語意識是以對術語的性質與功能的認識而形成的嚴謹、科學地對待本專業術語,小心慎重地對待其他專業術語的自覺性。如果術語對人類認識客觀世界的作用而不夠了解,就很難可能會對術語產生一種嚴謹甚至敬畏的科學態度,而取而代之的是草率、隨意。具備術語意識,才有可能去遵守術語翻譯的相關規范,再依據術語定名規則翻譯。
2.譯者缺乏經濟學知識。每一次出現了一個新的概念,就要定義一個新術語來表達這一概念,經濟學是一門有較強的專業性的學科,如果只是知道語言知識,而缺乏經濟學知識,往往很難準確地進行翻譯。例如:business cycle有些經濟學教科書譯成“商業循環”,這是根據普通詞語字面意思來翻譯的,在微觀經濟學著作中顯然是不準確的。在經濟學中,business cycle應該譯為“經濟周期”,是指經濟活動的波動,而不是指商業活動的循環進行,要準確翻譯該詞,就要全面了解經濟學的概念。
3.譯者缺乏嚴謹態度。經濟學家考慮到教科書的特殊性,通常會通過例子、定義、圖標等各種方式來說明術語的含義。譯者翻譯時,結合上下文通??梢岳斫庑g語含義,但在選擇詞義時,沒有區分詞語的細微差別,而造成選詞不當的問題。
四、經濟學術語的漢譯有效性策略
1.專名命名法。經濟學中很多術語的譯名直接以概念創造者的名字命名。在翻譯時,筆者也直接使用經濟學家姓名作為術語譯名的一部分。舉例如下:
Pigouvian subsidy 庇古補貼
1a. A Pigouvian subsidy is a payment designed to encourage activities that yield external benefits. (Krugman 2010)
1b. 庇古補貼是用來鼓勵產出外部效益行為的支付補償。
分析:庇古是英國著名經濟學家,劍橋學派的主要代表之一。詞典中收錄的以庇古命名的術語分別有“庇古稅”、“庇古均衡”、“庇古效應”。在翻譯此新術語時,也以該經濟學家名字命名,翻譯成“庇古行為”。
2.習慣表達法。術語翻譯過程中,詞語表達盡量選擇符合交際語言習慣的詞。舉例如下:
depository bank 儲蓄銀行
2a. The Glass-Steagall Act of 1933 separated banks into two categories, commercial banks, depository banks that accepted deposits and were covered by deposit insurance. (Krugman 2010)
2b.1933年的《格拉斯-斯蒂格爾法案》將銀行分成兩類:商業銀行和儲蓄銀行。儲蓄銀行接收存款,并購買儲蓄保險。
分析:翻譯成“存款銀行”,意思也清楚,但不符合日常語言表達習慣,所以譯成儲蓄銀行。
3.逆序翻譯法。中文與英文盡管在語序上有所不同,中文通常將修飾語置于中心詞前面。而英文,當修飾語較長時,就會把一部分修飾語變成介詞短語、不定式置于中心詞后面。就算英語修飾語全部前置,有時還要對其進行重新排列,符合中文的習慣。
4.類比借用法。經濟學在發展的過程中,大量新概念通常使用日常詞語表達,且部分詞語在其它的領域還有類似的意義。這時,可以采用類比借用的方法來命名,由此得出的術語易于傳播,且不失專業性的特點。
5.信息補償法?!胺g是指在接受語再現原語信息并實現最近似的自然等值”, 所以翻譯主要作用就是傳遞信息,實現源語功能。術語翻譯的信息補償是指術語翻譯過程中,譯者有意識的運用某些譯語手段或符合譯語規范或規約的其他語言手段補償損失信息,將信息的損失最小化。在簡短的術語中,盡量地把術語的含義表達出來。舉例如下:
the arc method 弧段正切法
3a. The Arc Method of Calculating the Slope An arc of a curve is some piece or segment of that curve. For example, panel (a) of Figure 2A-4 shows an arc consisting of the segment of the curve between points A and B. To calculate the slope along a nonlinear curve using the arc method, you draw a straight line between the two end-points of the arc. The slope of that straight line is a measure of the average slope of the curve between those two end-points.
3b. 弧段正切法測斜率 弧段就是曲線上一部分或一段。比如:圖2A-4中(a)板塊顯示的弧段是由曲線A點與B點之間的部分組成。沿著曲線使用弧段正切法測量斜率,可以在弧段的端點畫一條直線。直線的斜率是就是兩端點之間曲線的平均斜率。
五、結束語
關于經濟類術語的翻譯,我們僅僅要掌握好翻譯的通用原則,更為重要的是對儲備大量的經濟學術語和盡可能地學習一些基本的經濟學知識。只有了解了經濟學知識以后,我們才能夠根據自身已有的英文知識,翻譯出更加精準的譯文,從而達到不僅準確,而且流暢的翻譯效果。
參考文獻:
[1]王少爽.翻譯專業學生術語能力培養:經驗、現狀與建議[J]. 外語界.2013(05).
篇10
關鍵詞 隱喻 隱喻教學 輸入模式
中圖分類號:G424 文獻標識碼:A
The Input Mode of Cognitive Metaphor in the Secretary English Teaching
XIAO Yaoyao
(Guangzhou International Economics College, Guangzhou, Guangdong 510000)
Abstract The metaphor is a fundamental way of human cognitive things, there are a lot in life, and played a significant role in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The multiplicity of the Secretary of the role of the Secretary of the English language contains numerous metaphors. In this paper, the teaching practice of teachers in teaching how clever input metaphor, to get interesting in learning this course, in order to achieve the purpose of increasing knowledge.
Key words metaphor; metaphor teaching; input mode
0 引言
“隱喻狂熱”在國際學術界出現在上世紀70 年代,近年來國內學術界也受到波及。盡管隱喻一直被傳統修辭學視為語言現象,由于不斷深入的語言研究,認知隱喻學已將這一術語引入其范疇。英國修辭學家理查茲認為隱喻是“語言無所不在的原理”,萊考夫和約翰遜也指出: 我們進行思考和行動的日常概念系統,在本質上是隱喻性的。秘書扮演的角色紛繁復雜,且人們在定義和形容秘書角色時使用的語言往往是隱喻性的。如形容秘書角色時常用“4M”,即 like a mother , a manager,a maid and a model 。秘書是“母親、管理者、女仆和模特”,像母親一樣照顧好上司,像管理者一樣管理好上司的日常時間和工作,像女仆一樣隨傳隨到,衣著舉止像模特一樣得體。①于是,隱喻思維參與了人們對秘書角色意識的構建,這使得專門為商務英語專業大學生開設的秘書英語課中隱喻也具有多樣性。那么,教師教學中如何正確有效地運用隱喻教學法則成為創新點和難點。
1 隱喻教學法
隱喻作為極普遍的語言現象,與人類認知、思維關系密切。Randal Holme②的《隱喻、語言學習與情感》中提到隱喻這種學習機制使得我們通過類推已有知識來學習和掌握新知識。隱喻教學法的本質是通過對兩種事物感知交融來實現對未知的認識,在新舊事物間通過相似聯想,把兩種不同范疇的事物相提并論。在外語教學過程中,特別是教授新知識、新事物時,只有通過隱喻已經建立起了聯系的新舊知識,我們才能更容易接受。萊考夫和約翰遜得出統計,70%的英語都來源于隱喻。理查茲③認為,“日常會話中幾乎每三句話就可能出現一個隱喻?!盕riqueguon說過 :“知識就是使用隱喻”;④由于目前影響深遠的隱喻認知理論,已有不少國內外學者提出要注意在教學中培養學生的“隱喻能力”,并將這種能力與語言、交際能力并列為三大能力,即將“隱喻能力”單獨列出來。⑤教育學中有隱喻認知理論的運用,也是近30年的事情。而開展外語教學教師在培養學生隱喻能力重要性的認識和行動上也亟須更新觀念并付諸實踐。雖許多教育專家和外語教師在解讀隱喻在英語學習中的重要性上,付出了艱辛努力,但主要探討的是隱喻教學法與英語詞匯、習語、精讀、閱讀、寫作教學及文化思維能力培養等之間的關系,尚未有學者對秘書英語教學中隱喻教學法的運用進行專門研究。因此,本文研究具有深遠的理論和現實意義。
2 秘書英語教學中認知隱喻輸入模式
秘書英語教學過程中隱喻輸入模式,筆者根據實際教學經歷,總結為兩大類,即課內輸入與課外輸入。
2.1 課內輸入
秘書英語教學過程中,課堂知識學習是主要的語言輸入形式。秘書英語隱喻習得的主體是課內隱喻輸入與認知。課內隱喻輸入的有效方法主要有三,即教師教學用語與隱喻結合;媒體教學中隱喻與語言輸入結合;教材中的隱喻表達。
學生習得隱喻最直接、最普遍的途徑是教師課堂用語。比如教師經常會對遲到的學生說:“You are a late bird.”在鼓勵學生到教室進行英語晨讀時說:“Early birds get early worms.”這樣的隱喻表達既能快速引起學生的好奇,又給人深刻印象,與直接向學生下命令相比,這樣的方法更高效。
多媒體在英語教學中的應用有著多種形式,在提高學生學習興趣上有著積極作用。秘書英語課上,教師常常利用多媒體向學生展示視頻聽寫、音頻聽力、圖像、講義等教學材料,而通過多媒體展示給學生的視聽語言隱喻為學生的學習提供了更寬廣的途徑。用視頻、圖像、多媒體講義進行秘書英語教學中,教師講到怎樣才是秘書接待客人的正確眼神、儀容和面部表情等時,教師會給學生展示一些相關的人物圖片,讓學生根據所學秘書知識去猜測和區分各個圖片代表的含義。不同的圖片都具有隱含意義,如見客時眼球向上表示“傲慢”,眼球向下表示“屈服”,眼球居中表示“客觀”。音頻聽力中隱喻也比比皆是,如由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的《涉外秘書英語實訓教程》中的聽力材料中有這樣的句子:
Mr. Stone is engaging now.(working)
Mr. Stone is expecting you now.(waiting for)
秘書英語教材是對與秘書角色密切相關專業知識的系統講述。由于人們在給秘書角色定位時使用的語言向來就是隱喻性的,這就決定了秘書英語教材中的語言也富含隱喻。但是在實際教學中,教師往往忽視教材中這一語言特色,更談不上利用現有資源中的隱喻精華,在學生知識學習中進行有效輸入。如由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的《涉外秘書英語實訓教程》中:
Etiquette may be wielded as a social weapon.(making the social relation harmonious)
Poor telephone etiquette equals lost revenue.(something can’t be won back)
有研究者認為輸入必須能夠被注意,才能發揮作用( Wynne Wong,2007: 28)。⑥Schmidt 也認為,輸入的語言特征只有在能夠被學習者意識到時才是有價值的( Schmidt,1990,1993) 。教師作為語言輸入載體,必須仔細鉆研教材,善于發現并靈活輸入隱喻于教學中,有意識培養學生對隱喻語言的敏感度,才能為學生對目標語樹立更好隱喻思維起促進作用。
2.2 課外輸入
秘書英語中隱喻的課外輸入主要是通過秘書這一角色在社會行為規范中的言行舉止而習得。秘書的角色是多姿多彩的。秘書像管理者,與領導相處時,必須要做到領導在下達命令前,或即使領導不直接下達命令,也要能揣測到領導的所思所想。秘書衣著舉止像模特一樣得體,這決定了秘書的形象代表公司的品牌,公司來訪者和業務往來者由秘書的第一印象會判斷值不值得與對方做生意。秘書合理得體的身勢語也是隱喻輸入的一個重要途徑。與人談話中,提到人名時即使不指明地位上孰重誰輕,最先被談及的總是最重要的人。見面握手時,隱含規則一般是男士先向女士伸手。此外,秘書不同的著裝、坐姿、手勢、表情等身勢語都傳達著不同的隱喻含義,只有將不同的隱含意義弄清楚,才能勝任秘書角色。總之,由于課外隱喻語料多具現時性,對于語言學習者課堂外隱喻意識的培養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
3 結語
總之,隱喻認知需要從一個心理認知空間轉換到另一個心理認知空間。秘書英語教學中,應用隱喻的認知功能指導教學具有特殊的意義。教師在實踐教學中既要善于發現隱喻,又要能夠將隱喻靈活地運用于教學之中。由于有了隱喻教學法的參與,在構建新舊知識之間相似聯系上則更加水到渠成,新舊知識間的過渡更加自然,學生學起來不僅更加容易,而且也感受到了隱喻語言的魅力,同時使他們逐步培養起隱喻思維能力,從而達到提高教學效果的目的。此外,秘書英語中隱喻教學法的應用是教師教學中的創新點,能夠幫助教師更好地總結教學經驗,在教學法上再創新法。
注釋
① 朱欣文.“秘書角色定位之我見” [J].職業圈,2007(9).
② 朱曉琴.隱喻認知理論在英語作為第二語言學習中的運用[J].湘潭師范學院學報,2006(1).
③ Richards, I.A.The Philosophy of Rhetoric[M].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