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名句范文
時間:2023-03-13 21:49:45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古詩名句,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1、不薄今人愛古人,清詞麗句必為鄰。——杜甫《戲為六絕句》
2、知我者,謂我心憂,不知我者,謂我何求。——《詩經·王風·黍離》
3、作詩火急追亡逋,情景一失后難摹。——蘇軾《臘日游孤山訪惠勒思二僧》
4、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劉希夷《代悲白頭翁》
5、古來青史誰不見,今見功名勝古人。——岑參《輪臺歌奉送封大夫出師西征》
6、只看后浪催前浪,當悟新人勝舊人。——釋文向《過苕溪》
7、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8、城中好高髻,四方高一尺——漢樂府民歌《城中謠》
9、李杜文章在,光焰萬丈長。——韓愈《調張籍》
10、高岸為谷,深谷為陵。——《詩經·小雅》
11、相知無遠近,萬里尚為鄰。——張九齡《送韋城李少府》
12、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緣身在最高層。——王安石《登飛來峰》
13、巧笑倩兮,美目盼兮。——《詩經·衛風·碩人》
14、近水樓臺先得月,向陽花木易為春。——蘇麟《斷句》
15、少年樂新知,衰暮思故友。——韓愈《除官赴闕至江州寄鄂岳李大夫》
16、一寸光陰一寸金。——王貞白《白鹿洞二首》
17、萬物興歇皆自然。——李白《日出行》
18、汝果欲學詩,工夫在詩外。——陸游《冬夜讀書示子聿》
19、春江秋月冬冰雪,不聽陳言只聽天。——楊萬里《讀張文潛詩》
20、舉手長勞勞,二情同依依。——漢樂府民歌《孔雀東南飛》
21、人生結交在終結,莫為升沉中路分。——賀蘭進明《行路難五首》
22、人事有代謝,往事成古今。——孟浩然《與諸子登峴山》
23、一日不見,如三秋兮。——《詩經》
24、須教自我胸中出,切忌隨人腳后行。——戴復古《論詩十絕》
25、靡不有初,鮮克有終。——《詩經·大雅·蕩》
26、從此無心愛良夜,任他明月下西樓。——李益《寫情》
27、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陸游《冬夜讀書示子聿》
28、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杜甫《偶題》
29、吟安一個字,拈斷數莖須。——盧延讓《苦吟》
30、盈盈一水間,脈脈不得語。——古詩十九首《迢迢牽牛星》
31、一語天然萬古新,豪華落盡見真淳。——元好問《論詩三十首》
32、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柳永《鳳棲梧》
33、蚍蜉撼大樹,可笑不自量。——韓愈《調張籍》
34、投我以桃,報之以李。——《詩經》
35、友如作畫須求淡,山似論文不喜平。——翁照《與友人尋山》
36、東邊日出西邊雨,道是無晴卻有晴?——劉禹錫《竹枝詞》
37、芳林新葉催陳葉,流水前波讓后波。——劉禹錫《樂天見示傷微之敦詩晦叔三君子皆有深分因成是詩以寄》
38、言者無罪,聞者足戒。——《詩經·大序》
39、一日不作詩,心源如廢井。——賈島《戲贈友人》
40、一灣死水全無浪,也有春風擺動時。——戴善夫《陶學士醉寫風光好雜劇》
41、丈夫志四海,萬里猶比鄰。——曹植《贈白馬王彪》
42、欲加之罪,何患辭。——《左傳》
43、何意百煉鋼,化為繞指柔——劉琨《重贈盧諶》
44、嚶嚶鳴矣,求其友聲。——《詩經》
45、不求好句,只求好意。——歐陽修《吊僧詩》
46、身無彩鳳雙飛翼,心有靈犀一點通。——李商隱《無題二首》
47、我手寫我口,古豈能拘牽。——黃遵憲《雜感》
48、它山之石,可以攻玉——《詩經》
49、假金方用真金鍍,若是真金不鍍金。——李紳《答章孝標》
50、瓜田不納履,李下不正冠——漢樂府民歌《君子行》
51、杜詩韓集愁來讀,似倩麻姑癢處抓。——杜牧《讀韓杜集》
52、人生七十古來稀。——杜甫《曲江》
53、愛好由來落筆難,一詩千改始心安。——袁枚《遣興》
54、功高成怨府,權盛是危機。——王邁《讀渡江諸將傳》
55、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王之煥《登鸛雀樓》
56、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后。——歐陽修《生查子》
57、人生交契無老少,論交何必先同調。——杜甫《徒步歸行》
58、以文常會友,唯德自成鄰。——祖詠《清明宴司勛劉郎中別業》
59、在天愿作比翼鳥,在地愿為連理枝。——白居易《長恨歌》
60、滿招損,謙受益。——《尚書·大禹謨》
61、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李紳《憫農》
62、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白居易《琵琶行》
63、一日不思量,也攢眉千度。——柳永《晝夜樂》
64、手如柔荑,膚如凝脂。——《詩經·衛風·碩人》
65、預支五百年新意,到了千年又覺陳。——趙翼《論詩五絕》
66、天籟自鳴天趣足,好詩不過近人情。——張問陶《論詩十二絕句》
67、莫將死句入詩中,此訣傳來自放翁。——袁枚《仿元遺山論詩》
68、挽弓當挽強,用箭當用長。射人先射馬,擒賊先擒王。——杜甫《前出塞九首》
69、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蘇軾《題西林壁》
70、人生到處知何似,應似飛鴻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鴻飛那復計東西。——蘇軾《和子由澠池懷舊》
71、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杜甫《奉贈韋左丞丈二十二韻》
72、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劉禹錫《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
73、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李商隱《無題》
74、二句三年得,一吟雙淚流。——賈島《題詩后》
75、春花無數,畢竟何如秋實。——陳亮《三都樂》
76、草木本無意,榮枯自有時。——孟浩然《江上寄山陰崔少府國輔》
77、論文期摘瑕,求友惟攻闕。——黎志遠《漢陽舟次》
78、物情無巨細,自適固其常。——杜甫《夏夜嘆》
79、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詩經·小雅·車轄》
80、皮之不存,毛將焉附。——《左傳》
81、人而無儀,不死何為。——《詩經·鄘風·相鼠》
82、從善如登,從惡如崩。——《國語》
83、片言可以明百意,坐馳可以役萬里。——劉禹錫《董氏武陵集記》
84、輔車相依,唇亡齒寒。——《左傳》
85、所謂伊人,在水一方。——《詩經·秦風·蒹葭》
86、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詩經·周南·關雎》
87、郎騎竹馬來,繞床弄青梅。——李白《長干行》
88、多行不義必自斃。——《左傳》
89、天若有情天亦老。——李賀《金銅仙人辭漢歌》
90、采得百花成蜜后,為誰辛苦為誰甜。——羅隱《蜂》
91、天作孽,猶可違,自作孽,不可活。——《尚書》
92、如切如磋,如琢如磨。——《詩經·衛風·淇奧》
93、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詩經·小雅·鶴鳴》
94、紅豆生南國,春來發幾枝。愿君多采擷,此物最相思。——王維《相思》
95、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秦觀《鵲橋仙》
96、青青子衿,悠悠我心。——《詩經·鄭風·子衿》
97、從來好事天生儉,自古瓜兒苦后甜。——白樸《陽春曲。題情》
98、上窮碧落下黃泉,兩處茫茫皆不見。——白居易《長恨歌》
99、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詩經·小雅·采薇》
100、他人有心,予忖度之。——《詩經·小雅》
101、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國語·周語》
102、屈平詞賦懸日月,楚王臺謝空山丘。——李白《江上吟》
103、奇文共欣賞,疑義相與析。——陶淵明《移居二首》
104、投我以木瓜,報之以瓊琚。()
105、投我以桃,報之以李。——《詩經·大雅·抑》
106、爾曹身為名俱滅,不廢江河萬古流。——杜甫《戲為六絕句》
107、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云。——元稹《離思五首》
108、文章自得方為貴,衣缽相傳豈是真。——王若虛《論詩詩》
109、結交在相知,骨肉何必親。——漢樂府民歌《箜篌謠》
110、為人性僻耽佳句,語不驚人死不休。——杜甫《江上值水如海勢聊短述》
111、不是一番梅徹骨,怎得梅花撲鼻香。——高明《琵琶記》
112、縱橫正有凌云筆,俯仰隨人亦可憐。——元好問《論詩三十首》
113、去年今日此門中,人面桃花相映紅。人面不知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崔護《題都城南莊》
114、請君莫奏前朝曲,聽唱新翻楊柳枝。——劉禹錫《楊柳枝詞》
115、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李白《憶舊游書懷贈江夏韋太守良宰》
116、天機云錦用在我,剪裁妙處非刀尺。——陸游《九月一日夜讀詩稿有感走筆作歌》
117、蒼龍日暮還行雨,老樹春深更著花。——顧炎武《又酬傅處士次韻》
118、寅父猶能畏后生,丈夫未可輕少年。——李白《上李邕》
119、一日不見,如三秋兮。——《詩經·王風·采葛》
120、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領數百年。——趙翼《論詩》
篇2
關鍵詞:古詩名句;引用;作文;創新
中圖分類號:G633.3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992-7711(2016)02-0035
古詩詞是中華民族最寶貴的精神財富,它凝聚著五千多年璀璨文化的精華,也是中華民族的文化精髓??v觀多年的學生作文及優秀的文章,很多文章的成功是靈活巧妙地運用了古詩名句。在作文中加古詩名句以點綴,才能使文采斐然,典雅蘊藉,神韻俱臻。所以在語文作文教學中,需要把古典詩詞的精髓轉化為學生人文素質的重要組成部分,轉化成學生寫作時源源不斷的靈感與素材,轉變成詩意橫溢的華麗精美篇章,讓學生對古典詩詞能學以致用,這才是古典詩詞教學的目的。因此在平時的教學中要注意培養學生引用古詩詞的能力,使古詩名句走進學生的寫作中,作為隨取隨用的作文素材,點亮文章。為此,筆者認為應著力做好以下幾個方面:
一、提高教師的職業素養
教師是知識與學生之間的橋梁,教師的水平會直接影響課堂教學效果。在培養學生如何巧妙地引用古詩詞和名句的能力時,需要教師具有較高的職業素養,只有這樣,教師才能更好地引導學生運用具有非常豐厚的文化底蘊的古詩詞進行寫作。在語文作文教學中教會學生靈活地運用古詩、諺語、古詞等,必須加強教師教學能力培訓,提升教師專業水平和課堂組織能力。教師要加強個人的文化修養,提高自身的道德修養,學會寬容,使自己成為一個更有個性魅力,富有內涵,心胸寬廣的教師。這樣,有助于學生形成正確的人生觀、道德觀和價值觀等。學生很喜歡模仿教師,因此,教師要從言行舉止等方方面面給學生樹立榜樣,嚴格要求自己,率先垂范,用實際行動教育學生。在引用古詩詞時,教師可以先給學生欣賞一些成功引用古詩名句的文章,還有從自身做起,當堂給學生造一段引用古詩詞的小段落,讓學生有一些思路。
二、積累古詩詞
古詩詞是中華民族最寶貴的精神財富,是中華五千年的文化的凝聚,它以高度凝練的語言,豐富的想象,強烈的節奏感和韻律美集中地反映當時的社會生活,抒發了作者內心的情感。詩歌作為世界上最古老、最基本的文學形式。詩詞中的名言警句更是出類拔萃的文學精華,極其凝練地表達和傳授許多人生道理。在五千年的歷史長河中依然廣為流傳的古詩詞名句,是經過了無數個朝代磨練的,經得起考驗的,為人們所接受的文化的典范。古詩詞能夠作為中華文化傳承至今,不僅因為精練的語言,協調的韻律美,還因為它在材料的選擇,寫作的方法和技巧上也極有值得借鑒的地方。在社會快速發展的時代,文章缺乏內容,語言平淡是大部分學生的通病。究其原因是學生缺乏積累。學生腦海里沒有掌握足夠多的古詩、古詞以及其他作為素材,無法寫出具有豐富內涵的文章來。詩詞名句不僅語言經過了千錘百煉,而且也有華麗的辭藻和豐富的內容,有寫景的、有記事的、有說理的等等,是學生語言積累的最好素材。有了豐富的積累,有了大量的作文素材,才會有言可發,有情可抒。因此,教師在作文教學中,要注重學生對古詩詞的積累,擴大學生學習古詩詞的范圍,可以每天讓學生抄寫一些詩詞名句,讓學生進行吟讀和背誦。日積月累,學生慢慢地掌握了不少名句,這為習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礎。學生經常朗誦并積累古詩詞,在這個過程中,學生會受到潛移默化的影響,會自然地消化古詩詞的寫作技巧,并慢慢轉化為實際的寫作能力。
三、進行“化用”練習
很多學生雖然積累了相當的古詩詞,卻不懂如何引用到作文中。在進行作文教學中,教師可以搜集一些優秀散文,特別是歷屆中、高考中的滿分作文讓學生欣賞其中最精彩的文句、片段,并以小組合作的形式討論出化用了哪些古詩,并談談為何這里適合化用這句古詩,化用的好處。如:“樂觀就是那直上青天里的一行白鷺;樂觀就是那沉舟側畔的萬點白帆;樂觀就是那鸚鵡洲頭隨風拂動的萋萋芳草;樂觀就是那化作春泥更護花的點點落紅?!苯又?,要對學生進行一些關于“化用”古詩基本技巧的介紹,并讓學生模仿例句,即興抒情寫出一句話。比如:“那飄逸的太白,可愿為我拉來九天的銀河,千尺的飛流。”“窗前明月光永遠是思鄉的霜露。”模仿例子寫出一句話,如寫夏景,可供使用的詩句如:“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那大家怎么將詩句化成一句類型例子的話呢?
四、準確把握詩詞的意思
中國的詩詞,浩如煙海。這些詩歌從內容和材料上分有敘事的,寫景的,抒情的,明志的,說理的等等,從寫作方法和技巧上分有借物喻人,托物言志,借景抒情,夸張寫實等。所以,要合理地嵌入詩詞,除了掌握一定量的古詩詞之外,還必須要準確把握詩詞的意思,只有這樣,才能在自己寫作的內容與詩詞內容發生意義上的關聯時嵌入實詞或化用古詩詞、名言警句。在給學生講解古詩詞的意思時,首先要結合古詩詞出產的時代背景進行講解,要強調學生注意古今詞義的區別,還要結合內容風格講解,讓學生了解古詩詞表達的深刻思想情感。
篇3
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
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
尺有所短,寸有所長。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
賣炭得錢何所營,身上衣裳口中食。
秦時明月漢時關,萬里人未還。
臨淵羨魚,不如退而結網。
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
七八個星天外,兩三點雨山前。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寧為玉碎,不為瓦全。
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良藥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
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領數百年。
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朔氣傳金柝,寒光照鐵衣。
山回路轉不見君,雪上空留馬行處。
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
窮且益堅,不墜青云之志。
篇4
人而無儀,不死何為。 (詩經風相鼠)
言者無罪,聞者足戒。 (詩經大序)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詩經小雅鶴鳴)
投我以桃,報之以李。 (詩經大雅抑)
天作孽,猶可違,自作孽,不可活。(尚書)
滿招損,謙受益。 (尚書大禹謨)
從善如登,從惡如崩。 (國語)
多行不義必自斃。 (左傳)
居安思危,思則有備,有備無患。 (左傳)
人非圣賢,孰能無過?過而能改,善莫大焉。(左傳)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老子)
信言不美,美言不信。(老子)
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 (老子)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層之臺,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老子)
篇5
2、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K軾《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記夢》
3、玲瓏骰子安紅豆,入骨相思知不知?!獪赝ン蕖赌细枳釉~二首/新添聲楊柳枝詞》
4、入我相思門,知我相思苦,——李白《三五七言/秋風詞》
5、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負相思意。——李之儀《卜算子·我住長江頭》
6、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赜^《鵲橋仙·纖云弄巧》
7、山無陵,江水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與君絕?!渡闲啊?/p>
8、平生不會相思,才會相思,便害相思?!煸偎肌墩酃鹆睢ご呵椤?/p>
9、愿得一心人,白頭不相離?!课木栋最^吟》
篇6
2、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堅忍不拔之志?!K軾《晁錯論》
3、鞠躬盡瘁,死而后已?!逗蟪鰩煴怼?/p>
4、窮且益堅,不墜青云之志。——《滕王閣序》
5、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对狸枠怯洝?/p>
6、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畎住赌狭陝e兒童入京》
7、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畎住秹粲翁炖岩髁魟e》
8、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懿佟洱旊m壽》
9、青山遮不住,畢竟東流去?!翖壖病镀兴_蠻·書江西造口壁》
10、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踔疁o《登鸛雀樓》
篇7
例將“楊柳岸,曉風殘月”(柳永《雨霖鈴》)擴寫成100字左右的短文。要求不改變原詞意境。
答題分析:
1. 還原情境
“楊柳岸,曉風殘月”一共才七個字,乍一看,給人無從下手的感覺。其實,要求擴寫的詩詞名句一般都出自同學們非常熟悉的課本,題目本身已經給了同學們解題的隱性已知條件――詩句的情境因素。
做題時首先應該還原詩句的情境,通過回憶全詩或全詞弄清該情境包含的三項內容:時間、地點、人物,然后就可以確定解題的切入點,根據自身的愛好和特長擴寫了。
此外,還原情境還可以避免張冠李戴、自相矛盾的錯誤出現。比如,有的同學把“楊柳岸”擴寫得春光旖旎、春意盎然,如果在還原情境時,想到詞中寫的是深秋清晨的景物,就能避免這樣的失誤了。
本題在還原情境后可得出如下結果:時間――深秋清晨;地點――某個泊船的渡口;人物――離別情人的“愁人”。
2. 構設畫境
古詩詞中的很多名句,如“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日暮蒼山遠,天寒白屋貧”等都具有強烈的畫面感。“楊柳岸,曉風殘月”雖僅七字,但七字中包含一近一遠兩個畫面,極有層次,且符合情理。作者由近及遠,先描摹岸邊“楊柳”,后繪寫天際“殘月”,完全符合人視物的順序及習慣。
擴寫時,應充分尊重作者的構設,將畫面一個個有序展開,突出景物描寫的順序感、方位感、畫面感。依據作者思路來布設寫景的順序和畫面,不僅可以減少答題構思的時間,而且能使答題更準確更到位。
3. 表現意境
古詩詞非常強調意境。要使詩歌有意境,就要在詩中的景物描寫中融入或明或暗、或隱或顯的感情。而擴寫題往往都有“不得改變原詩(詞)意境”的要求,因而首先要體會原詩所蘊涵的感情,然后將這種感情融入擴寫中。原詩感情為悲;擴寫文字感情即定調為悲;原詩感情為喜,擴寫即定調為喜,二者絕對不能沖突、矛盾。
對例題,同學們應該細心體會“殘”字所蘊涵的豐富情感,挖掘出作者借此表達的情愫,并在擴寫中表現出來。
篇8
原文:
《送徐石東僉憲潮南分韻得瀟湘》朝代:明 作者:杭淮
瀟湘他日夢,今上合江亭。
天闊浮吳楚,山青入洞庭。
篇9
關鍵詞:名人故居;保護利用;青島
DOI:10.16640/ki.37-1222/t.2017.08.214
0 前 言
名人故居為在近現代歷史上做出過重大貢獻,在某個領域、行業內產生過較大影響,在國內外具有較高知名度,已故的各界知名人士的住宅建筑。青島雖建制百年,但在中國近現代史上,許多影響中國社會發展的重大事件和歷史名人都與青島緊密相連,大量歷史名人先后在青島定居,為中國政治文化社會發展做出巨大貢獻,同時也留下了頗具歷史價值的名人故居,成為青島獨有的珍貴文化遺產資源和城市文化名片。保護好、開發好、利用好青島市名人故居意義重大,備受社會各界的高度關注。為促進青島市名人故居合理利用,本文借鑒國內外名人故居保護利用經驗,從文化旅游的角度對青島名人故居合理利用進行研究。
1 青u市名人故居基本概況
青島為國家歷史文化名城,諸多方面典型反映了近代以來中國歷史的演變軌跡。其中,文化名人故居是歷史文化名城的一個重要載體,凝含并昭顯著城市的基本文脈。根據《青島德式建筑》、《青島城市老建筑》、《老樓故事》、《三普新發現輯錄》,青島市現有名人故居57處,總建筑面積約24000平米,故居居民戶數約480戶,主要聚集分布于市南區。其中,列入《青島文化故居》名錄(2003年公布)并掛牌名人故居20處、省級文保單位1處、市級文保單位14處、區級文保單位1處、歷史優秀建筑13處。目前,已對外開放故居2處,其他仍處于個人居住、軍產或單位使用狀態中。作為我國近代文化名人故居分布最為集中的城市之一,在青島歷史城區范圍內,主要分布在小魚山、信號山、觀象山、觀海山、中山路及關一帶。
2 青島市名人故居資源特點
(1)名人身份多樣。名人身份包括作家、教育家、科學家、政治家、實業家以及域外人士等,故居名人身份類型多樣。
(2)居住年代集中。故居的居住使用年代主要集中于20 世紀20 年代至40 年代,伴隨“五四”與國立青島大學成立時期。
(3)地理分布聚集。空間聚集分布于市南區西部老城區,少量位于市北區,為解放前青島環境優美居住區域。
(4)建筑風格迥異。多采用歐式建筑風格,尤以德式居多,部分采用了中西合璧建筑風格。
3 名人故居利用原則
(1)保護為主、合理利用。保持故居傳統格局和歷史風貌,維護故居原真性和完整性,加強周邊規劃建設控制,建立健全故居保護體系;堅持保護與利用相結合,創新故居保護利用模式,拓展故居發展空間與發展思路,突出青島市文化特色,結合旅游、服務、文化產業,積極樹立經營理念,增強教育宣傳、文化交流、旅游觀光、休閑服務等功能,釋放故居發展活力,實現故居保護利用可持續發展。
(2)以人為本、史物并重。堅持尊重歷史、尊重名人,以歷史文化名人為核心,以近代歷史事件為特色,以故居文化價值為重點,以故居建筑設施為載體,注重故居保護和史料整理相結合,加強名人學術研究與社會宣傳,通過名人史料發掘與文獻保護,豐富故居文化內涵與文化價值,突出青島市名人故居地域歷史特色。
(3)整體規劃、分步實施。堅持整體規劃觀念,加強與文物保護、交通建設、環境保護、風景名勝等專項規劃銜接。堅持總體部署、分步實施,根據故居實際分清輕重緩急,按照分類分期實施。前期主要針對一般保護類名人故居,通過多種模式保護利用,發揮示范帶動效應;缺失保護類故居前期以修繕保護為主,后期借鑒一般保護類故居措施手段,實現青島市名人故居保護利用的全面發展。
(4)政府主導、社會參與。充分發揮政府主導作用,落實各級職能部門保護責任,依據法律法規,建立健全完善的故居保護監管機制,加強名人故居管理工作。通過政府引導、資金扶持、政策優惠,借助社會資源的資金優勢與市場優勢,形成以政府為主導、社會共同參與、市場有效運作的名人故居保護利用模式。
4 青島市名人故居利用模式
保持時代性、真實性、原汁原味的視覺效果,豐富故居人文內涵,突出名人故居的原生態生活風貌,增強故居休閑服務及文化產業功能,帶動區域的經濟社會發展。按照故居現狀實際與產權置換意向,對故居的開發利用從開發主體、物權轉移形式以及后期運營等方面提出以下模式。
4.1 主體模式
(1)政府主導。由政府投入保護資金對故居進行房屋置換,將名人故居所有權收歸政府所有,同時設立管理部門并組織工作人員及研究人員,進行故居保護和日常維護,修繕維護經費由政府撥款。政府主導模式注重故居社會效益,可充分發揮故居教育宣傳及服務社會作用;同時,依靠管理部門業務技術力量,可深入完善史料研究,合理科學實施故居保護。
篇10
描寫春天的古詩和描寫春天的名句:
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小樓一夜聽春雨,深巷明朝賣杏花。惆悵東欄一株雪,人生看得幾清明。更深月夜半人家,北斗闌干南斗斜。春水碧于天,畫船聽雨眠。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等閑識得東風面,萬紫千紅總是春。春潮帶雨晚來急,野渡無人舟自橫。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
(來源:文章屋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