寓言故事范文
時間:2023-03-17 05:58:59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寓言故事,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寓言故事:是文學體裁的一種。含有諷喻或明顯教訓意義的故事。
特點:結構簡短,多用借喻手法,使富有教訓意義的主題或深刻的道理在簡單的故事中體現。寓言的故事情節設置的好壞關系到寓言的未來。
中國著名的寓言故事:《揠苗助長》《自相矛盾》《鄭人買履》《守株待兔》《刻舟求劍》《畫蛇添足》等。
古希臘《伊索寓言》中的名篇《農夫和蛇》在世界范圍內享有很高的知名度。其成功之處在于故事的可讀性很強,無論人們的文化水準高低,都能在簡練明晰的故事中悟出道理。
(來源:文章屋網 )
篇2
2、從前有只羊,每天干活8小時。一天,主人告訴它,多干活有獎勵,于是它每天干10個小時。接下來,主人每月把它身上的羊毛剪下三分之一。年底到了,主人給它織了件毛衣,然后告訴它:“諾,這是你的獎勵,明年繼續努力吧!” 羊很生氣,把它的故事寫成童話,起了個名字叫“績效工資”。
3、愚公家門口有座大山,愚公嫌它礙事,帶著子孫,想把山移走。河曲智叟制止他說:“不能移,會有大災禍?!庇薰宦牐J為只要堅持不懈,就能把山移走。有志者事竟成,終于到了山被徹底移走的那一天,愚公眼含熱淚。突然一聲爆響,一條蛇從地底鉆出,大笑:“哈哈哈,該死的葫蘆娃,老娘出來啦!”
4、公主吻了青蛙,青蛙變成了王子,王子向公主單膝跪下,說:“謝謝你救了我,美麗善良的公主,我還有一個愿望?!?公主的臉紅了:“你說吧,我會滿足你的要求?!苯Y果,王子從口袋里掏出了另一只青蛙……
5、白雪公主結婚后,身體一直不太好。王子請來醫生診斷,發現她居然只剩下一個腎。王子悲傷地捧起她的臉:“親愛的,你到底遭遇了什么?”白雪公主勉強露出一個微笑:“我在森林隱居時,有一天,一個巫婆敲開門對我說,‘孩子,想要個蘋果嗎?’”
6、如來制服了悟空,打算把他壓在五行山下。觀音急忙制止道:“萬萬不可!”如來問:“為什么?”觀音道:“難道你沒聽過民間流傳的一首歌嗎?猴哥猴哥,你真了不得,五行大山壓不住你,蹦出個孫行者?!?/p>
7、“明年桃花開時,我就來找你?!彼麑λf,然后離開。一年后,桃花開了很久,他都沒有來。她要去找他,被父親制止。她不聽,毅然離開。他終于修好小船去找她,卻尋她不見。第三次再去時,連那個村莊也消失了。他記載了這次旅行,卻對她只字未提,仿佛她從來都沒出現過。游記是這么寫的“晉太元中,武陵人捕魚為業……”
篇3
元·康進之《李逵負棘》第二折:“則為你兩頭白面搬興廢,轉背言詞說是非,這廝敢狗行狼心,虎頭蛇尾?!?/p>
頭大如虎,尾細如蛇。比喻開始時聲勢很大,到后來勁頭很小,有始無終。
古代寓言故事是文學體裁的一種,含有諷喻或明顯教訓意義的故事。它的結構簡短,主人公可以是人,可以是動物,也可以是無生物。多借用比喻手法,使富有教訓意義的主題或深刻的道理在簡單的故事中體現,還需要自己去理解,思考,這是和西方寓言的不同之處。
(來源:文章屋網 )
篇4
1、寓言故事的特點是:寓言的篇幅一般比較短小,語言精辟簡練,結構簡單卻極富表現力。鮮明的諷刺性和教育性。多用借喻手法,使富有教訓意義的主題或深刻的道理在簡單的故事中體現。主題思想大多借此喻彼、借遠喻近、借古喻今、借小喻大。故事情節的虛構性,主人公可以是人,也可以是物。常用手法:比喻、夸張、象征、擬人等?!霸ⅰ笔恰凹耐小钡囊馑?,即把作者的思想寄寓在一個故事里,讓人從中領悟到一定的道理,本質上屬于一種類比想的間接表達。
2、寓言是用比喻性的故事來寄托意味深長的道理,給人以啟示的文學體裁,字數不多,但言簡意賅。故事的主人公可以是人,也可以是擬人化的動植物或其它事物。該詞最早見于《莊子》,在春秋戰國時代興起,后來成為文學作品的一種體裁。
(來源:文章屋網 )
篇5
蘇聯教育學家蘇霍姆林斯基說:“任何一個優秀的教師,他必須是一個善于激起學生對自己課堂感興趣,確立自己課程吸引力的教師?!睅啄陙?,我將寓言故事巧妙地運用于教學過程當中,有效激活了思品課堂,取得了很好的教學效果,使思想品德課成為同學們喜歡的一門課程。下面本人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談幾點淺見。
一、巧用寓言故事導入
“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一堂成功的思品課與恰當的導入是分不開的。有的寓言故事言簡意賅,若能巧妙地運用它引導入題,就可以設置懸念,激發學生興趣和求知欲望,一掃課堂的沉悶氣氛,為圓滿完成教學任務奠定基礎。例如,八年級思品課《戰勝挫折》的教學中,我先給學生們講了《老驢自救》的故事:一頭老驢子不小心掉進一口枯井里,農夫絞盡腦汁想要救出驢子,但幾個小時過去了,驢子還在井里哀號。最后,這位農夫決定放棄老驢,便請來左鄰右舍幫忙一起將井中的驢子埋了。農夫的鄰居們左一鏟子右一鏟子開始將泥土鏟進枯井里。這頭驢子了解自己的處境,開始哭得很凄慘,但出人意料的是,一會兒之后這頭驢子就安靜下來了。農夫好奇地探頭往井里一看,眼前的景象令他大吃一驚:當鏟進井里的泥土落在驢子的背部時,驢子的腦瓜令人稱奇――它將泥土抖落一旁,然后站到鏟進的泥土堆上面。就這樣,驢子竟然慢慢地上升到井口,然后在眾人驚訝的表情中快步跑開了!這則寓言故事蘊含的道理是什么?給予我們什么啟示呢?一石激起千層浪,學生們在激烈的討論中不僅切入主題,而且還得出了戰勝挫折必須冷靜看待挫折、樂觀對待挫折、堅強戰勝挫折的結論。這樣的導入,使學生很快處于學習知識的最佳狀態,收到了事半功倍的課堂效果。
二、巧用寓言故事釋疑
有的寓言故事通俗易懂,巧用可以使抽象問題具體化,枯燥問題趣味化,以加深學生對疑難觀點的理解。例如,在七年級思品課《認識自我》的教學中,關于“全面的、一分為二的評價”觀點,我選擇了《長頸鹿和小山羊》的故事:一天,一只美麗的長頸鹿和一只機靈的小山羊在比高好還是矮好。它們來到一棵樹下,長頸鹿一抬頭就可以吃到大樹上又鮮又嫩的樹葉,可小山羊趴在樹干上,脖子伸得老長,也吃不到樹葉。“哈哈,還是長得高好吧!”長頸鹿高傲地說。小山羊不肯認輸。它們又往前走,看到了一個果園,果園周圍都是高高的圍墻,只有一扇又小又矮的門。小山羊大搖大擺輕捷地進去了。小山羊見到了遍地青草,就津津有味地吃了起來。長頸鹿見狀,伸長了脖子,使勁往里鉆,可怎么也鉆不進去。小山羊神氣地說:“看見了吧,還是長得矮好?!彼鼈兌疾豢险J輸,于是去找大象伯伯評理。大象說:“你們要看到別人的長處,也要看到自己的短處。要學會取長補短,我相信你們會越來越棒的?!睂W生們在富有趣味性的寓言故事中掌握了正確認識自己的方法,從而明白了要“全面的,一分為二的評價自己”。
三、巧用寓言故事收尾
篇6
畫龍點睛既是一個寓言又是一個成語,既有寓意也有詞義。
寓言故事:南北朝梁武帝命令張僧瑤在金陵安樂寺壁上畫四條龍,但他卻沒有給龍點眼睛,說如果點了,龍就要飛走。聽到的人不相信,執意讓他點上,張僧瑤剛點了兩條,不一會就雷電大作,震破墻壁,兩條龍乘云飛而去,只剩下沒有點眼睛的兩條。
成語意思:畫龍之后再點上眼睛。比喻在關鍵地方簡明扼要地點明要旨;使內容生動傳神。也比喻在整體中突出重點。
(來源:文章屋網 )
篇7
關鍵詞:寓言故事;課堂教學;能力提升
中圖分類號:G427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992-7711(2013)02-087-1
寓言故事教學對學生語文能力的培養有著重要影響。針對寓言故事的特點,結合小學生的語言發展規律和心理特征,在寓言故事教學中培養小學生語文能力可以有如下幾種方法:
一、創設情境,感悟寓意,培養學生的聽說能力
正如俄國寓言作家陀羅雪維夫所說的那樣:“寓言是穿著外衣的真理”。學生只有具體而全面地感受寓體形象和理解故事內容后,才能真正領悟它的寓意。引導學生讀懂寓言故事才能理解寓意,寓言故事教學的第一步就是指導學生理解故事內容,感受故事形象。我們要運用各種方法去加深學生對寓體形象的感受和故事內容的理解。如利用圖畫再現和繪聲繪色的語言相結合的方法,讓學生復述寓言故事、培養小學生的聽話能力和說話能力。例如《揠苗助長》教學:
師:剛才有同學說,讀書要讀出感情,我很贊同。那么知道怎樣就能讀出感情嗎?就是要走進農夫的心里!
師:現在我教你一絕招,那就是——察—言—觀—色!
師:現在我們就來找找,哪些詞可以讓我們察言觀色。讀一讀,畫一畫,好嗎?
生快速默讀課文,邊讀邊畫。
(集體交流,教師板書:巴望著十分焦急終于想出了辦法筋疲力盡)
師:靜靜地讀這些詞,想一想,這個農夫心里在想些什么?(教師貼出相應的農夫表情圖)
生:我由“巴望著”一詞猜想他的心里會想,苗啊苗啊,快快長吧!
生:我由“十分焦急”一詞猜想他心里在想,苗啊苗啊,我已經陪你十幾天了,你怎么一點也沒有長呀,你真是急死我了!
生:我由“十分焦急”一詞猜想他心里會想,我天天來看你,怎么看不到你長呀!
生:由“終于想出了辦法”,我猜出農夫心里想,哎呀!我把他們往上拔一截不就長高了嗎?
生;由“筋疲力盡”我猜想農夫心里想著,唉!真累呀!我都走不動路了!
……
老師要想通過語言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也有絕招,語言的絕招!這一“絕招”讓學生學會了透過語言文字去察言觀色,讓學生學會了透過詞語去猜測人物心里,讓學生學會了自己解讀語言文字。學生的閱讀能力,語言能力在老師的這一“絕招”中得到了訓練,語文水平在這一“絕招”中提升。
二、利用寓意的哲理性,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
小學語文課本中的寓言故事篇幅短小,往往只有幾百個字,但幾乎每個故事都是生動有趣、情節富于變化的故事,這樣的故事深受小學生的喜愛,也激發了他們閱讀的興趣。然而寓言故事中蘊涵著深刻的生活道理和人生哲理,需要小學生去推敲、感悟言外之意。由于小學生思維的具體性較強,揭示和理解深刻的寓意具有一定的難度,所以我們可以創設故事情境,走進故事,培養閱讀能力。再看《揠苗助長》的教學。
師:故事的主人公怎能沒有名字呢?讀讀課文,思考一下,你想給他起個什么名字比較好?
(生默讀思考,教師巡視。)
生:急性子!因為他是個非常想得到結果的人!
生:急于求成!他想讓他的禾苗在一瞬間長高!
生:雷厲風行!因為他一下子就想做得很快!
師:雷厲風行是講做事的作風,在這里還是急于求成比較恰當!
生:欲速則不達!
生:貪吃嘴!他想讓禾苗長得快些,早點吃到糧食。
生:不!他巴望自己田里的禾苗長得快些并非貪吃!
師:是呀他巴望禾苗長得快些有錯嗎?說他是貪吃嘴,這樣對待農夫可不公平!
生:心急吃不了熱豆腐!
生:等不及!禾苗不可能一天長好,他等不及!
師:他的急有什么錯呢?他的急到底錯在哪?
生:農夫異想天開,想禾苗一夜長高!
生:他錯在方法上,他不知道禾苗的生長規律,所以鬧得禾苗都枯死了!
師:你們真能干,讀懂了課文,因為他急于求成,違反禾苗的生長規律,所以鬧得是竹籃打水——(生接)一場空!
“故事的主人公怎能沒有名字!讀讀課文,思考一下,你想給他起個什么名字比較好?”一語激起千層浪,給主人公起名,多么有意思的活動!極大地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于是學生根據故事內容便開始展示自己起名字的水平,一個個爭先恐后。不過要想起到點子上,就得讀懂課文,就得找準農夫的特點。這樣就激起了學生積極的閱讀思維,學生們就能非常投入地走進課文,去閱讀,去思考!在理解寓意的同時培養了學生的閱讀能力。
三、利用寓意的教訓性,培養學生的寫作能力
篇8
江蘇省常熟市謝橋中心小學銀杏花文學社 謝怡潔
今天下午,我家準備包餛飩吃。我把剝了皮的大蔥放在砧板上。奶奶剁起了大蔥。屋子里頓時彌漫著辛辣味,沖得人直流眼淚。我好奇地問:“奶奶,為何切蔥會眼流淚呢?”沒想到奶奶也答不上來:“去問你爸吧?!?/p>
爸爸為我解開了這個謎團:
“蔥內含有一種揮發油,揮發油的主要成分是蒜素。蒜素平時被蔥皮嚴密地包裹著,貯存在蔥白里。當你剝去蔥皮,特別是把蔥切碎后,蒜素便揮發出來,向四周擴散,辛辣的蒜素就會鉆進你的眼鼻里,眼睛受到刺激當然就會流淚??! “哎,原來是這個道理呀!還是爸爸知道得多??墒牵鯓硬拍苁骨惺[不流淚呢?”
爸爸說:“這個好辦!在你切蔥時在刀子上蘸點水,那么切蔥時,蔥白斷面上的揮發油就會溶在水中,就不會揮發成氣體刺激你的眼鼻了?!?/p>
篇9
森林?準備舉行才藝比賽,參賽者有螞蟻、猴子、小鳥和孔雀。比賽雖然將於下月舉行,但是動物們都忙於練習。其他不參賽的動物卻七嘴八舌地談論著比賽的事,大家都熱切地期待它的來臨。
比賽前的三星期,孔雀突然照照鏡子,發覺自己很胖,跳起舞來頗難看的。於是,她就不斷地節食和練習跳舞。
比賽當日,參賽者都以最佳的狀態示人。首先,螞蟻一家人雄赳赳地在臺上步操,接著,身手靈活的猴子表演體操,然后,小鳥「吱吱」地唱出悅耳的歌曲,聽得觀眾十分陶醉。最后,是孔雀的表演,大家對她有很大的期望。她走到臺上,隨著音樂的節拍,跳著輕盈的舞姿,誰料她跳了不久,就「砰拍」一聲重重地摔在地上暈倒了。大家不約而同地站起來湊熱鬧,想看看孔雀到底發生了何事。原來孔雀由於過分節食,導致營養不良,需要送院治療呢!冠軍?本來就屬於孔雀的,但在這樣的情況下,只好把它送給小鳥。孔雀醒來后,后悔不已,因為她不但未能順利演出,還把后冠送給了別人呢!
這個故事教訓我們做任何事也不能過分,要適可而止,否則,只會惹來反效果。
篇10
1、這個寓言故事告訴我們,做人一定要腳踏實地,幻想一切不切實際的事情,只會害了自己。
2、《烏龜和老鷹抄》通過一只烏龜非要讓老鷹教它學飛翔,結果從高空中落下來從而摔死的悲劇告訴我們:任何事情都襲有自己的規律性,決不可違背這個規律。
(來源:文章屋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