軸支架課程設計總結范文
時間:2023-04-03 04:49:23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軸支架課程設計總結,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Abstract: The scientific and rational curriculum structure should be built and the old traditional teaching mode should be reformed to achieve the professional training objectives. The curriculum system is constructed through combining the capacity required by the mold professional position and the knowledge and skills needed by the professional qualification certificate. After the teaching practice, the skill is improved significantly.
關鍵詞:模具設計與制造專業;崗位能力;職業資格證書;課程體系
Key words: mold design and manufacturing expertise;post capacity;professional qualification certificate;curriculum system
中圖分類號:G71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4311(2016)21-0167-03
0 引言
隨著2016年全國兩會的勝利召開和十三五規劃綱要及《關于深化人才發展體制機制改革的意見》等文件的出臺,職業教育成為國人關注的焦點??偫碇赋鲋袊松a不了圓珠筆的圓珠,而要造出好的圓珠,就需要好的模具,模具是一切工業的基礎,是中國由制造業大國向制造業強國轉型的重要領域。模具行業的發展崛起需要相關專業技能人才的有力支撐。培養企業所需人才,實現專業的人才培養目標要依賴于構建科學合理的課程體系和改革現有傳統陳舊的教學模式。教育部“關于全面提高高等職業教育教學質量的若干意見”中明確指出“高等職業院校要積極與行業企業合作開發課程,根據技術領域和職業崗位(群)的任職要求,參照相關的職業資格標準,改革課程體系和教學內容”。職業崗位(群)的任職要求即企業對崗位的能力需求,職業資格標準體現為學生要考取的職業資格證書,要尋找一個契合點,滿足企業與學生的雙重需求,就要將專業崗位能力需求與職業資格證書所需知識技能相結合,融入職業素養,重構模具專業崗證結合課程體系。
1 探尋崗位能力需求
依靠山東半島藍色經濟區有利優勢,對本專業主要的工作崗位和工作任務進行深入的調研。在企業生產中,模具整體開發流程如下:客戶資料工程分析模具設計加工工藝規程編制模具制造加工檢測模具組裝試模生產。分析歸納總結本專業主要的崗位群,提取典型工作任務和所需的職業能力要求,根據認知機制及成長規律重構行動領域,轉化為學習領域的相關課程,如表1。
2 構建崗證結合課程體系
查閱國家職業標準,與本專業相關的職業主要有模具工、模具制造工、模具設計師,對這三種職業資格證書有明確的職業資格標準要求。針對模具專業要求知識系統化,能力綜合化的特點,按崗位能力對接職業資格證書的原則,擺脫學科體系的框架,充分考慮知識點和技能點的前后銜接,兼顧學生可持續發展能力的培養,重構崗證結合“三平臺+四模塊”的課程體系,如表2所示。
3 項目化課程設計與實施
從課程體系中我們提取出構成專業核心能力培養和資格證考取所需的課程為模具基礎技術、模具CAD技術、模具CAM技術、模具制造技術、模具裝調技術,這五門課程組成的課程群按照模具開發流程進行學期安排,其教學內容也在原來課程基礎上進行了整合和優化。
按照工作過程對課程群中每門課程進行項目化設計,在此基礎上開發各類拓展資源,將資源上網,建設精品課程群,搭建師生互動平臺,實現線上學習和答疑。按照國家職業技能鑒定機構對模具工、模具制造工、模具設計師等人員職業技能鑒定的具體要求,實行課程標準與職業資格標準的對接,在教學設計上保證了學生職業能力和職業素質的培養。在具體教學中實施“6?2?1”教學模式(所謂6是指六位一體的教學過程控制,2是指整體設計和單元設計兩個設計,1是指一個考核)。以模具基礎技術課程的教學設計為例,這門課程內容上將沖壓模具和注塑模具合并,在沖壓中需要掌握單工序模、復合模、級進模三種基本模具結構以及沖裁、彎曲、拉深三種基本工序,用工程項目作為載體進行教學設計時知識點有重復,很難合理安排。為此選取企業實際工程案例進行知識和技能的重組,形成以E形卡片、電阻支架、軸碗為沖壓模載體,首飾盒為注塑模載體的教學設計,實現以最少的載體容納最多的教學內容,形成5個教學情境,18個學習子情境,如表3所示。
以一次課為一個單元,對每個學習子情境進行單元設計,按照認知規律,由淺入深,由易到難,注重學生自我思考,形成以學生為主,教師為輔的教學模式。隨著項目化課程設計的進行,其對應的考核評價機制也進行相應的改革,由單一的終結性評價改為學習過程考核,結合任務工單、職業素養和安全規范等情況綜合評價。每一個任務形成一個評價,由任務評價形成項目考核,按項目在整個課程中的權重形成課程考核,整個考核采用任務考核、項目考核、課程考核的三級考核。
4 課程改革感悟
從2011年著手進行課程群建設,完成企業調研,崗位匯總及能力分析和學習領域的轉化,并在2014級學生中進行教學實踐,取得了良好效果。
4.1 提高學生的技能水平
通過崗證結合課程群建設,學生對于模具設計與制造的流程有更清晰的認識,在頭腦中形成了一個知識體系,并能在具體的任務實施中靈活運用所學知識,學生的知識技能水平明顯提高,參加省級技能比賽屢獲佳績。表4為改革前后學生技能資格證書考取和技能大賽獲獎對比情況。
4.2 增強教師的雙師素質
在課程群建設過程中,要求教師集體進行課程設計,教師對于知識點和技能點的聯系與銜接有了更深的體會,通過不斷反思,不斷實踐,教學水平和專業技能均得到有效提升,目前專業教師的雙師比例達到95.8%,比原來提高了8%。教師在省級微課教學比賽中獲得一等獎一項,三等獎一項,在山東省信息化設計大賽中獲得二等獎。
4.3 促進專業建設發展
專業建設的主要產品就是課程,結合職業能力需求與職業資格證書標準,創建崗證結合的課程群,促進了專業的蓬勃發展。專業培養學生受到用人單位的好評。與鴻準精密模具有限公司成功開辦三屆定向班,并將進一步探討現代學徒制的合作項目,形成了良好的長效運行機制。
5 結論
高職教育要培養的是技術技能型人才,要真正把技能落到實處,讓學生在未來就業的工作崗位中掌握一技之長,就要將崗位能力需求與職業資格證書的知識技能結合起來,建設崗證結合的課程體系,保證學生學習的系統性和實用性,從而提高我們的專業人才培養質量。
參考文獻:
[1]教育部.關于全面提高高等職業教育教學質量的若干意見(教高[2006]16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