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區范文10篇

時間:2024-01-09 05:32:36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病區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病區

病區護士論文:護士日查房對病區的干擾透析

本文作者:唐晨曦李玲易詩球趙麗工作單位:四川省南充市中心醫院腫瘤防治中心

靜療??谱o士帶領責任護士至床旁逐一查看病人,聽取責任護士匯報當天病人輸液情況,輸液工具、血管的選擇,病員對輸液間題的主訴、需要解決的問題等,導管的維護情況、并發癥的早期識別及干預,評估第二天新起輸液患者的外周靜脈血管等級同時解答病員的疑問,并結合用藥與患者溝通。制定輸液方案。如輸液工具的選擇是否合理,血管的選擇是否科學、并發癥的預防、識別及處理方法。并對第二天的靜脈輸液工作安排,指出需注意的問題,對個別輸液疑難患者進行討論。1.3.4實施護理措施1.4輸液查房記錄由當日責任護士查房時進行記錄,供護士查閱。

分別對查房前、查房后3月、查房后6月護士對靜脈輸液的認知狀況、患者對輸液工作的滿意度化療病人和靜脈高營養患者輸注途徑、輸液并發癥的發生情況進行比較。對護士對靜脈輸液的認知狀況的調查內容主要包括:血管解剖結構與輸液治療的關系,輸液工具的選擇原則、科室常用藥物的滲透壓和PH值、短導管及中長導管的常見并發癥和臨床表現、及預防處理方法、不同輸液患者的心理特點。調查對象為調查時在我科上班的全體護士,考核結果分為合格、基本合格、不合格等三個等次。住院患者靜脈輸液滿意度調查表采用荊花設計的靜脈輸液滿意度調查表,分別對查房執行前后300例出院患者進行調查,了解患者輸液滿意度。該滿意度調查表包括生理需求、安全需求、愛與歸屬需求、自我實現需求5方面共35個條目。根據病人需求程度有n個分值供選擇,分值高則滿意度高,分值低則滿意度低。3統計學方法:等級資料采用秩和檢驗,檢驗水準a==0.05,計數資料采用X2檢驗。

在我國??谱o士的發展尚處于起步階段,多數醫院由于護理人員不足,??谱o士必須參與日常工作,如倒夜班、上責任班、輔助班等,使專科護士不能全心從事專科護士工作。因此無論在工作范疇還是在工資待遇方面都阻礙了??谱o士的發展。而大量的報道表明專科護士在對提高護理質量、減少病人住院時間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通過建立輸液??谱o士日查房制度,在目前護理人員相對不足的情況下,可有效發揮輸液??谱o士的作用。為他們提供一個展示輸液技術水平的平臺,把所學到的專業知識通過結合病房中的實際案例,進行具體分析,及時解決問題輸液過程中的疑難問題,促進了該學科發展,同時更重要的給病人帶來了實惠,體現了專科護士的價值,讓其他護士看到了護理專業發展的趨勢,也為自己的職業生涯作出規劃,如果經過??谱o士培訓后在工作范疇和待遇方面和其他臨床護士沒有什么區別的話難免讓人質疑培訓的意義。通過每日查房變傳統的被動輸液模式為主動治療模式,對輸液質量實施前饋控制,提高了整個病區輸液質量,保障了輸液安全。傳統的輸液模式是護士被動執行醫囑,即在靜脈輸液時完成任務性質的、習J贊勝的器材使用,不對病人做全面、準確的評估,病人從使用外周通道器材,即傳統的套管針(甚至鋼針)開始靜脈治療,結果由于藥物特性(如化療藥物、高濃度、強刺激性的藥物)引發嚴重并發癥,如靜脈炎,藥物外滲引起的皮下壞死等,可能最終喪失外周靜脈穿刺機會,影響治療效果。而實施輸液查房后,借助輸液??谱o士系統的理論知識,在病人第一次靜脈治療前對病人病情、藥物性能、治療時間、血管情況進行全面評估,在此基礎上選擇合理的、適合病人的靜脈通路、輸液器材,以達到保護病人的外周血管,提高病人舒適度和滿意度,減少并發癥,提高臨床治療效果,縮短病人住院時間,節省護理和處置費用及病人的總治療費用的目的。同時輸液??谱o士能早期識別輸液并發癥,如早期靜脈炎、導管纖維蛋白鞘、穿刺局部感染、潛在的導管滑脫危險因素等,及時采取措施并進行連續的觀察和護理,使相關并發癥能及時控制,導管的有效使用和安全留置率大大增加,并發癥發生率下降。將輸液查房作為一種常規制度,提高了患者的滿意度?;颊邼M意度是衡量一切護理工作質量的金標準。通過查房,患者住院后首次輸液前護士針對患者病情、治療方案、經濟狀況、居住地,將輸液的一些新觀念、新信息,可能存在的一些問題與患者一起探討,為其制定個體化的輸液方案。如一患者需行化療、療程半年,最佳選擇為置PICC導管,但考慮到患者因居住地離醫院較遠,出院后導管維護不方便,我們就建議患者置CvC導管,出院時拔管。在使用化療藥和高滲性液體時,由于較早的使用了PICC或CvC導管,減少了滲漏和反復穿刺的痛苦,有的患者實現了治療全程一針穿刺,感到非常滿意。同時在查房的過程中,每天??谱o士都到床旁,及時發現和解決問題;患者受到了尊重,感到了護士對輸液的重視,患者充分認識到輸液不只是“一針見血”如此的簡單,而是一個專業性很強的工作,對護士的認同度大大提高,對輸液??谱o士制定的輸液方案的依從性大大提高。

日查房提高了科室護士整體的輸液技術水平,帶動了整個科室輸液水平的提高。通過查房,輸液??谱o士的語言組織能力、對病員病情的整體評估能力、與患者的溝通能力明顯提高,遇到不能解決的問題促使他們廣泛的查閱資料,與上級醫院的專家溝通,尋求解決的辦法。靜療護士在參與查房的過程中不斷提升自己,教學能力、指導能力、語言表達等綜合能力得到提升,為培養臨床輸液護理專家奠定了基礎。較好的促進了??谱o士的成長,提高了患者和醫務人員對其的認同度??剖移渌o士跟隨靜療護士查房,不斷吸取輸液專業知識,拓展了知識面,還學到了一些書本上學不到的知識,結合實際病例及時輸液中的各種疑難問題。特別是對年輕護士起到了很好的指導作用。綜上所述,實行靜脈輸液??谱o士日查房制度可快速提升病區的輸液質量,保障患者的輸液安全。在我國還沒有統一制定??谱o士的使用和執業范疇的情況下,各病區可根據實際情況開展形式多樣的查房,不失為合理使用??谱o士的有效之舉,也是分層級使用護士的舉措之一。但由于我國護士不能獨立決定患者的輸液工具,特別是PICC和CVC的置人、導管相關性感染的處理等需要和醫生進行溝通并由醫生開寫醫囑方能執行,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輸液技術和輸液??谱o士的發展。

查看全文

兒科病區護理安全探討

摘要:目的分析兒科病區護理安全的影響因素以及對策。方法選取我院2017年3月至2018年9月收治的兒科患兒76例為研究對象,分析影響病區護理安全的因素,并提出相關對策。結果分析可知,影響兒科病區的安全因素為護患溝通、專業能力、病房管理、用藥和家屬患兒等。結論分析影響兒科病區護理安全的主要因素后,依據相關對策一定可以提升護理按安全性。

關鍵詞:兒科病區;影響因素;安全風險

兒科病房主要收治語言以及心理、行為尚未發育成熟的小兒。此種患兒年齡較小,病情變化較快,癥狀也并不典型,因此護理時意外情況較多、護理工作量大,容易出現護理失誤。針對兒科護理特殊性,護理中一定要對影響安全的因素進行分析,同時依據各種不良因素,提出對應防范策略,現將研究結果報道如下。

1資料和方法

1.1一般資料。選取2017年3月至2018年9月收治的76例患兒,其中男42例,女34例,年齡1-10歲,平均(5.64±3.16)歲,病程1-7個月,平均(4.30±2.41)個月。所有患兒均為兒科常見疾病,排除特異性疾病患兒,且所有患兒均接受常規治療。在研究時間內本院兒科護理人員共26例,未出現離職等人員調動,平均年齡(26.15±2.16)歲。1.2調查方法。研究時確保所有患兒均接受常規治療,并對治療方式有充分了解。觀察記錄護理人員在工作中出現的問題,并對出現護理糾紛的事情進行分析,匯總、總結;找出影響安全護理的因素,制定出對應處理方式。在對護理中風險事件進行分析時可在兒科主任同意下進行集體問卷調查,主要分析護理人員自身狀況,主要包括,護理態度以及技能等各種影響因素。1.3問題預測。分析本次問卷可知,首要影響因素為護患溝通問題。出現護患溝通不暢的重要原因為患兒年齡較小,且治療依從性納差。自身不適時無法良好表達,同時對護理人員的操作有一定缺陷。極易因為吃藥、注射等出現哭鬧?;颊呒覍倥惆闀r焦慮、煩悶因此也會遷怒于護理人員,對護理人員產生誤解、懷疑。護理人員在護理過程中缺乏溝通技巧也為重要問題。護理人員專業能力問題。出現此種問題和護理人員工作態度不端正,護理操作未依照操作流程有重要關系。研究中發現,部分護理人員在護理中會因為工作量大簡化操作步驟,并未依照有關程序認真、按時做護理記錄。由于兒科疾病發展較快,因此醫生無法依據患兒病情發展情況,及時提供有效治療。部分護理人員入職時間短,理論知識無法熟練融合到實踐中。由于醫療和護理器械更新較快,因此會出現操作不熟練的問題,均為護理造成較大限制、障礙[1-3]。護理人員意識問題。護理時個人崗位意識、責任意識薄弱為營養兒科護理安全的重要問題。主要體現在交接班不認真、對操作制度執行力度差。治療以及護理時并無嚴格遵循要求流程。巡視不及時,營養患兒搶救實際。病房管理因素,病房為患兒治療疾病的主要場所。但換季時,上呼吸道感染、腸道感染會持續增加?;純憾嘣斐煞块g內擁擠,恢復期、急性期共處一室的情況。消毒和隔離措施執行不嚴則會造成較差感染,此種因素也為兒科病房重要護理安全因素[4]。用藥因素:小兒用藥由其特殊性,藥劑量較小、個體性差異較大,用藥程序較為復雜,新藥多,劑量各異,因此護理中會出現劑量、配藥失誤。兒童血管壁較薄同時通透性高,輸液時采用血管等刺激性藥物會使得穿刺位置發生皮膚蒼白,滲出腫脹以及壞死,為患兒造成較大痛苦。此種問題也為影響病房安全護理重要隱患。同時家屬也會由于失誤出現未遵醫囑用藥的情況。由于家屬醫學知識匱乏,同時對護理配合度差,便會出現治療依從性差的問題。以上各種行為均為影響病房安全護理重要因素。

2結果

查看全文

產科病區護理管理研究

產科病區醫院非常重要的臨床科室之一,主要收治正常分娩和因各種病理因素分娩的孕產婦,護理工作的質量關系著母嬰的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是醫院的高風險科室。隨著社會的發展和人們對健康需求的提高,人們對產科提出來更高的要求;患方的法律意識和維權觀念不斷增強,產科病區的護理風險也越來越高[1]。因此,產科護理人員順應時代的發展,在產科病區實施全程優質的護理服務,不斷提高產科護理質量和工作效率,有效降低產科護理風險,是產科護理管理研究的重要課題。2015年以來,我們在產科病區實施了以優質護理為核心的護理管理活動,取得了較好的效果,現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我院為一家縣市級三級乙等綜合性醫院,產科一病區設置床位45張,實際開放60張;開放產床10張,每年收治孕產婦住院人次約為4530例。目前共有護理人員15名,年齡22~52歲,平均年齡(32.7±4.9)歲;護齡2~28年,平均護齡(11.6±3.7)年;婦產科護齡1~19年,平均護齡(7.1±3.2)年;文化程度:本科4名,大專8名,中專學歷3名;職稱副主任護師1名,主管護師3名,護師8名,護士3名。

1.2護理方法

建立產科護理管理組,由病區護士長擔任組長,負責管理組的組織領導工作;成員為3名具有較強的護理操作技能、責任心和溝通協調能力的、中級以上職稱的護理人員,負責管理組的方案制定、具體實施和監督管理。

1.2.1完善制度。管理小組對產科病區護理工作的現狀進行調研,分析存在的不足之處,提出整改意見。按照醫院管理年的具體要求,制定符合本院產科病區護理實際情況的護理管理方案,主要是產科護理的安全防范管理、護理人員技術操作規程、人員崗位職責制度、人性化護理服務措施、定期檢查整改制度和績效考核管理方案等。醫院給予人力和物力方面的支持,盡量滿足人員崗位充足;各職能科室和后勤部門提供有效的保障措施,為產科開展優質護理服務提供幫助。

查看全文

隔離病區壓力影響論文

摘要:對隔離病區的壓力梯度進行了數值模擬,分析了環境風速、門窗開啟、運行狀態的改變等外界因素對壓力梯度的影響。模擬結果表明,環境風速對隔離病區的壓力梯度不會產生較大的影響,而門窗開啟、運行狀態的改變則會導致壓力梯度的變化,引起交叉感染。

關鍵詞:隔離病區壓力梯度外擾數值模擬

0導言

2003年SARS期間發生在醫院內的超級感染事件給人們敲響了警種,醫院內部無序的氣流組織是發生交叉感染的最大隱患,嚴重影響到了醫患人員的健康安全。特別是病人治療場所-隔離病房區域更是人們關注的焦點,為了防止傳染病源的擴散,需要對單元內的分區進行合理的布置,盡量減少干擾壓力梯度形成的氣流。因此,不僅要保持單元與外部環境之間的合理氣流流向,在單元內部也需要形成合理的氣流流向。切斷致病微生物沿空氣途徑傳播的關鍵在于不同潔凈區域之間形成合理的壓力差,即壓力梯度。目前國內外的相關標準對室內外的壓差值作了相應的規定。但是,這些壓力差值都指是靜態壓力值,但是對于醫院的病房來講,室外風速、開關門、運行狀態的改變、外部電梯運行等動態狀況是不克避免的,這些動作必然會影響到隔離室的壓差和氣流。本文利用CFD對外擾對隔離病區的壓力梯度的影響進行數值模擬研究,為隔離病房的相關工程實際提供理論和應用基礎。

1區域壓力梯度的數值模擬

1.1壓力梯度模擬的對象

查看全文

骨科病區優質護理實踐分析

【摘要】目的觀察網格化管理模式在骨科病區優質護理中的應用效果。方法選擇我院骨A病區中14例護理工作人員,觀察2018年2月~2019年2月未實施網格化管理模式及2019年3月~2020年3月實施網格化管理模式的護理質量及滿意度。結果2019年3月-2020年3月護理人員基礎護理評分、??谱o理評分、病區管理評分(90.15±3.48)分、風險管理評分高于2018年2月~2019年2月,差異性顯著,P<0.05。2019年3月~2020年3月護理人員滿意度為100.00%(14例),高于2018年2月~2019年2月的71.43%(10例),差異性顯著,P<0.05。結論在骨科病區優質護理中實施網格化管理模式,可改善骨科病區護理質量,還能提升護理人員滿意度,利于激發其主動性及積極性。

【關鍵詞】骨科病區;網格化管理模式;優質護理

網格化管理模式的管理機制是將屬地管理、地理布局、管理現狀等作為依據[1],全方位管理各網格單元,既往在企業管理中應用較多,后在各醫院病房中也有所應用。在骨科病區優質護理中,網格化管理模式將護理需求和護理人員作為依據進行劃分,能優化骨科護理資源配置,提高護理工作的安全性、全面性和有效性[2]。故本研究選擇我院骨A病區中14例護理工作人員,旨在觀察網格化管理模式在骨科病區優質護理中的應用效果。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選擇我院骨A病房中14例護理工作人員,觀察2018年2月-2019年2月未實施網格化管理模式及2019年3月-2020年3月實施網格化管理模式的管理質量及滿意度。14例護理人員均為女性,年齡最小為21歲,年齡最大為53歲,平均年齡為(29.22±6.16)歲;工齡最短為3個月,最長為33年,平均工齡為(7.92±4.17)年。1.2方法。網格化管理模式如下:(1)組建管理小組:將14例護理人員分為兩大組,將其護理能級與工作能力作為依據推選出小組長,并與低年資護士進行兩兩結對。各小組分別負責20-30張床位,保確護理過程無縫隙,讓其更具全程性和連續性。護士長每日在綜合分析患者實際情況及護理人員結構的基礎上,及時調整重病人與大手術病人至組長負責;在夜班排班中,兩組護理人員間隔排班,確保為患者提供無縫隙的護理服務。(2)加強護理培訓:由科室組織骨科知識講座,讓護理人員深入了解骨科疾病知識及護理要求,強化操作技能,提高骨科護理服務質量。(3)實施網格化管理:①在具體護理過程中,不僅要完善基礎護理、生活護理,還要深入觀察患者病情,增強護患溝通,完善護理干預。②科室內每周需總結安全事件發生情況及護理服務情況,若護理過程存在不足之處,需相互討論,提出行之有效的整改建議,并在微信工作群中進行通告,組織改進方式培訓,做到持續改進。1.3觀察指標。觀察網格化管理模式實施前后,骨A病區的護理質量及滿意度變化情況。護理質量從基礎護理、專科護理、病區管理、風險管理等方面進行觀察,每項最高100分。滿意度則向護理人員發放骨科科室自制問卷,問卷得分在80分以上為滿意,在60-79分之間為基本滿意,在60分以下則是不滿意。1.4統計學分析。實驗以SPSS20.0進行統計學分析,其中計數資料以(%)表示,使用x2進行統計學檢驗,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表示,使用t值進行統計學檢驗,P<0.05代表研究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查看全文

抗擊肺炎病區的護理管理研究

摘要:目的總結駐地醫院和馳援醫療隊建立聯合病區的護理管理經驗。方法由駐地醫院和馳援醫療隊建立聯合病區,并通過全體人員的動員和準備、組建聯合管理團隊、分工與協作、培訓與管理、強化支持系統等保障聯合病區護理管理高效運行。結果聯合病區共收治病毒肺炎危重癥患者90例,治愈出院73例,未發生醫護人員醫院感染。結論積極探索駐地醫院與馳援醫療隊聯合工作模式,可保障護理質量,保證患者救治效果,同時保障醫護人員安全。

關鍵詞:病毒肺炎;聯合救治;護理人力資源;馳援醫療隊;駐地醫院

病毒肺炎(下稱肺炎)被國家疾病及預防控制中心納入乙類傳染病范疇,并采取甲類傳染病防控措施[1-2]。疫情期間,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附屬同濟醫院作為肺炎定點醫院主要承擔危重癥患者的救治任務,全體醫護人員面臨嚴峻的考驗。其中,光谷院區作為駐地醫院,在醫院醫務處和護理部統籌安排下,積極探索與來自全國各地17支馳援醫療隊的聯合工作機制,以盡快全面開展抗擊疫情的工作。本科室按照醫院的統一部署,與中山大學附屬第三醫院聯合管理1個重癥病區,聯合病區護理管理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本聯合病區設有床位50張,主要收治肺炎危重癥患者。本院護理人員25人,均為女性;年齡21~43(35.2±4.7)歲;均為本科學歷;護士10人,護師11人,主管護師4人;護士長2人(內科、外科各1人),護士20人(內科16人、兒科4人),助理護士3人(婦科2人、內科1人)。馳援醫療隊護理人員100人,均為女性;年齡25~50(36.2±5.3)歲;本科學歷96人,碩士4人;護士32人,護師43人,主管護師24人,副主任護師1人;護理部主任1人,總護士長10人,護士89人。1.2方法。1.2.1動員和準備。組建聯合病區前,醫院護理部和醫務處召開動員會,動員本院醫護人員需主動團結和關心馳援醫護人員:工作中盡力為其創造良好的工作環境,積極協助馳援醫療隊員與患者的溝通;物資上盡力優先滿足馳援醫療隊員;業務上虛心向馳援醫療隊學習,相互合作,共同進步;生活上主動關心,了解馳援醫療隊員在飲食、生活上的困難,及時予以幫助;同時了解其情緒和心理變化,積極給予心理關懷。1.2.2組建聯合管理。團隊管理團隊由馳援醫療隊護理部主任及4名總護士長和本院2名護士長共同組成,護理部主任與本院護士長為總負責,4名總護士長分別負責醫院感染、人力資源管理、質量控制和后勤保障4個方面。1.2.3分工與協作。①馳援醫療隊員。主要負責落實患者的治療和護理工作。馳援醫療隊護理人員分為3個層級:第1層級為護理部主任和護理領隊組成,統籌管理整個馳援醫療隊。第2層級為總護士長,分別負責醫院感染、人力資源、質量控制和后勤保障。第3層級為護士長和臨床護士,對患者實行責任制護理,每4小時1個班次,每班由10名護士分成6個責任護理小組,其中,1名護士長或高年資老師作為組長;6名責任護士分別負責每組患者的治療、護理及生活措施落實,2名輔助護士予以協助;另設2名護士分別負責咽拭子標本采集送檢和藥品核對及擺放。除輪休人員外,另設置1組機動人員在酒店待崗,如臨床值班人員遇到問題或有大批患者入院則隨時進行調換和補充。②本院護士。主要負責對外聯絡事宜及HIS系統處置。1名護士長負責協調物質,幫助患者訂餐等外勤聯絡。清潔區設置3名護士,主班2名,主要負責與藥房、靜脈治療配置中心溝通,落實患者出院手術辦理,落實出院患者與社區對接,對文件書寫進行質控。1名作為醫院感染管理控制員,負責落實清潔區、污染區清潔消毒工作,檢查所有人員防護服穿脫是否規范等。隔離區內每班配備2名本院護士,每6小時一班[3],主要協助馳援醫療隊員在HIS中處置醫囑和書寫護理記錄中的問題,負責與各輔助科室溝通,以及應急解決醫療護理工作臨時出現的各種問題。1.2.4培訓與管理。聯合管理團隊成員共同負責本病區醫護人員的培訓和管理。①培訓。培訓內容包括醫院傳染病管理的各項規章制度與工作流程、肺炎疾病相關知識及護理指南、各項護理操作技術等。采取線上和線下結合的模式[4-5],對相關知識和制度流程,均發送到工作群內,供大家自學和線上交流,除完成線上考核外,由分管質量控制的總護士長和各組組長一起隨機抽查考核,保證人人達標。穿脫隔離衣、手消毒、咽拭子標本留取等操作,實行現場培訓和模擬操作考核,必須考核合格方可進入隔離病房工作。②管理。為保證護理質量,對病區實行三級質控:一級質控由各班次護理組長負責,根據每班每崗職責,查看護士日常治療和護理工作落實情況;二級質控由本病區護士長及馳援醫療隊護理領隊負責,每日對各組工作進行巡查,發現問題除現場督導及時解決外,每日還會對疑難危重癥患者的進行查房,督查高風險人群評估是否到位、警示高風險環節是否處置得當、保證高風險操作安全。每日在晨會交接班時進行工作總結,指出亮點及不足??剖屹|控小組每周在工作群召開例會,反饋本周工作情況,及時進行質量改進。三級質控由醫院護理部督察員不定期對各科室護理工作質量進行督查,發現問題及時提醒病區管理人員,分析原因并進行持續質量改進。1.2.5支持保障工作。①藥品領取和集中配置。所有藥品的領取由本院支助中心輔助護士完成,靜脈治療藥物由靜脈配置中心統一配制。病房護士在HIS完成醫囑后,由靜脈配置中心通知藥房準備藥物,支助中心人員取藥后轉運至靜脈配置中心,藥品配制完成后再由支助中心護士轉運至科室,科室專人核對無誤后收取并落實藥物的擺放。②患者檢查和轉運?;颊咝枰獬鰴z查或轉運,由病房護士聯系支助中心護士,采取相應級別的防護措施后,將患者由專門通道或救護車進行轉運。病情危重患者由病房醫護人員共同完成,以保障患者安全。③后勤支持和保障。由1名馳援醫療隊總護士長和1名本院護士長共同負責整個團隊的后勤保障工作。首先在保障科室各項醫療物資供應充足、完好的基礎上,為馳援醫療隊員提供衣食住行全方位的支持??剖衣撓挡惋嫴拷o馳援醫療隊員配備營養富豐、口味清淡的餐食,醫院特別為馳援醫療隊配備了從醫院至隔離酒店的交通車和應急通勤車,以保障隊員出行安全。各組組長隨時了解并每日上報本組護士身體和心理狀況,隨時了解他們的需求及心理動態,及時向病區護士長反饋,便于及時滿足隊員的各種需求。醫院和各科室建立了醫護人員心理干預工作群,必要時由專業心理咨詢師進行心理干預,及時解決護士的心理困擾,保障其以飽滿的精神狀態投入工作。

2結果

查看全文

藥師在病區的藥學實踐與思考

1臨床藥師的藥學實踐

1.1參與查房、審核醫囑

臨床藥師參與呼吸科晨交接班,通過護士與值班醫師的匯報,了解新入院患兒的病情以及危重或特殊患兒的病情變化;跟隨醫生參加查房,了解患兒的疾病情況,對查房過程中醫生提出的與用藥有關的問題進行解答。臨床藥師查房的重點內容為:藥物的治療效果以及是否出現不良反應,盡可能地減少藥源性疾病的發生,間接地減少醫患矛盾[2]。審核醫囑中藥物應用是否合理、可能引起的不良反應、用法用量、使用療程、藥物間相互作用、配伍禁忌、重復用藥等情況。臨床藥師與醫師一同查房,參與制定給藥方案,并對用藥方案的調整提出建議。當醫囑出現變更時,審核新治療方案的合理性及是否在病程記錄中有說明。積極參與病例討論與會診。我院目前臨床藥師會診主要是為抗菌藥物的使用提供參考意見,如長期使用抗菌藥(超過1個月)療效不佳時抗菌藥物的選擇,特殊使用級別的抗菌藥物在臨床的使用等。臨床實例:患兒,男,10歲,診斷為支氣管肺炎。臨床使用紅霉素靜脈滴注抗炎,氨茶堿口服平喘,鹽酸氨溴索口服祛痰。查房時患兒家長反映其異常興奮,晚上無法入睡。臨床藥師分析:紅霉素為肝藥酶抑制劑,可抑制氨茶堿的代謝,使其血藥濃度升高;而鹽酸氨溴索也可延長氨茶堿的半衰期從而延長其在體內的滯留時間[3]。因此,臨床藥師建議將祛痰藥鹽酸氨溴索改為吉諾通(標準桃金娘油)膠囊,而將紅霉素改為阿奇霉素,阿奇霉素抑制氨茶堿代謝的作用較弱。臨床醫師采納了臨床藥師的意見,避免了三種藥物間相互作用而導致的不良反應。此后,患兒家長反映,患兒無喘息,興奮、煩躁癥狀較前緩解。

1.2血藥濃度及不良反應監測

臨床藥師應對體內個體差異大、毒副作用表現與疾病本身的癥狀相似、治療窗窄、相互作用較多的藥物做好血藥濃度監測工作,并根據血藥濃度監測結果與醫生進行有效溝通,合理調整用藥方案。如氨茶堿和萬古霉素是兒童呼吸科常用的藥物,我們對其進行血藥濃度監測并根據血藥濃度監測結果實時調整劑量。藥物不良反應的監測是藥師的一項重要工作。有些醫生和護士對藥物不良反應缺乏認識,認為上報藥物不良反應會引起醫療糾紛。臨床藥師應主動與醫生、護士溝通,協助臨床處理藥物不良反應并及時上報。

1.3重點病人的用藥監護,撰寫藥歷

查看全文

外科病區儲備藥物規范化管理

摘要:目的:探討外科病區儲備藥物實施規范化管理的成效。方法:成立外科病區儲備藥物專管小組,設立外科病區藥物專管員;按生產批號及日期或藥物失效日期,將外科病區存放的儲備藥物用透明袋分裝,分類排序存放于科室藥物儲存柜,并貼上標有藥名、批號、劑量、有效期等藥物信息的條形碼標簽,實施規范化管理。結果:實施規范化管理后,儲備藥物管理差錯總發生率顯著低于實施前(P<0.05);護理人員檢查儲備藥物所需時間顯著低于實施前(P<0.05)。結論:外科病區儲備藥物實施規范化管理,不僅能提高護理人員的工作效率,還能有效減少藥物差錯的發生率,杜絕藥物使用中的安全隱患。

關鍵詞:外科病區;儲備藥物;規范化管理;用藥安全

藥物治療做到科學、合理,才能將用藥風險降到最低,獲得最佳的治療效果。有文獻報道顯示,在美國,用藥差錯的發生率約為每例住院患者每日1次,其中1%造成藥物不良事件,藥物不良事件中又有50.00%是能夠預防的。藥物保管不善,導致過期或無效,或影響療效都屬于偽劣藥物,一旦用于疾病治療,輕者影響患者健康,重者危及患者生命。外科病區患者病種多、病情復雜,很多時候急需用藥。加上護理人力資源缺乏,為了避免護理人員頻繁領藥,提高護理工作效率,外科病區需臨時儲備較多藥物,以備不時之需。但在儲備藥物管理過程中卻發現諸多安全隱患。為了確保病區用藥安全,醫院自2017年8月起對外科病區的儲備藥物實施規范化管理,經過幾個月的實踐,效果較為滿意。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常山縣人民醫院為集醫療、急救、教學、科研、公共衛生于一體的二級甲等綜合醫院,核定床位500張,實際可開放床位645張,有內科、外科、兒科等14個病區;設心血管內科、內分泌科、消化內科等40余個專家??崎T診及體檢中心。外科有兩個病區,有護理人員30名,均為女性,年齡20~42歲;主管護師5名,護師13名,護士12名;大專9名,本科21名。

查看全文

外科病區儲備藥物規范化管理研究

摘要:目的:分析外科病區儲備藥物實行規范化管理的成效。方法:2018年1~6月于醫院外科病區成立一個藥物儲備管理小組,制定藥物儲備專管人員,要求其將藥物類別一一裝入透明密封袋中密封好,按順序收入專門儲藏藥物的儲存柜中,貼上標簽將柜中所有藥品名稱、生產批號、劑量、生產日期、有效期均貼在上面,實行規范化的藥品儲備管理。結果:實行規范化管理后發生的總缺陷率明顯低于管理前,且實行規范化管理前護士檢查藥品所需時間明顯高于實行后(P<0.05)。結論:對外科病區儲備藥物實性規范化的管理,可以有效縮短護士檢查藥品所需時間,提高工作效率,降低藥物管理差錯的發生概率與藥品使用過程中的安全隱患,對患者安全用藥具有保障作用。

關鍵詞:規范化管理;儲備藥品;外科病區;安全用藥

在臨床上,許多醫院為方便患者取藥治療,專門在每個科室設置一個臨時儲備藥物的區域[1]。該區域儲存許多與病區相關的藥物,如外傷手術藥物、急救藥物、麻醉品等,在該病區中對儲備藥物進行管理的人員雖然是護理人員但是由于其對藥物分類管理工作認知度不足,所以檢查藥品時易發生藥品過期及未及時補齊藥物等情況,若不注意將過期藥品給予患者治療將對患者生命健康帶來嚴重影響[2,3]。因此,醫院為提高藥品管理質量與患者安全用藥性、預防發生惡性醫療事件,特選取醫院胃腸外科病區作為本次實行規范化儲備藥物管理對象。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2017年6~12月醫院外科病區對臨時儲備藥物的區域實行常規管理,為實施前;2018年1~6月醫院外科成立一個藥物儲備管理小組,實行規范化管理為實施后。本院胃腸外科病區總共有護理人員19名,19名女性護理人員。年齡23~48歲;護理職稱:主管護師5名,副主任護師2名,護師4名,護士8名。學歷文化程度:大專畢業1名,本科畢業16名,研究生畢業2名。1.2管理方法。實行規范化管理內容如下:經過科室討論,及臨床藥物使用習慣,我科決定取消口服藥物儲備,減少外科儲備藥,只儲備靜脈、皮下、肌注等注射藥物。(1)于醫院外科病區成立一個藥物儲備管理小組,規定每周檢查外科儲備藥物病區一次,實行檢查登記簽名,要求有雙人對其進行復核,可監督規范化管理的確切實施。并且將每周檢查所發現的問題進行整合后與組員共同分析商討解決方法,不斷完善調整規劃。同時嚴格督促要求護士按照相關規范化管理條規進行使用和儲存藥品。(2)制定藥物儲備專管人員,指定科室內責任心強、有藥物管理經驗的資深人員進行管理,其他組員在旁協助,專管員的主要任務是每周監督檢查儲備藥物的位置擺放、藥品質量、藥物分類與存放,同時將在檢查中發現的問題及已解決的問題每月開會時再進行一次總結和成果匯報。(3)制定相應藥物存放與使用條規,結合疾病種類和藥物的儲藏條件對儲備藥物實行分類歸放,將有避光要求藥物進行避光保存,同一種類別的藥物按其生產時間進行擺放,嚴格按先進先出原則存放;如有需要的冷藏、防潮、規定溫度范圍等要求的,嚴格按其存儲要求進行存放,藥品均置于專門放置的儲存藥柜中,需要冷藏的藥品放于專用藥品冰柜,設立冰柜溫度登記本,每天由專門人員進行檢查登記,確保冰柜溫度在標準范圍內,若檢查過程中發現問題并已解決后才可進行登記。按藥品順序擺放整齊,左進右出,要確保藥品的安全質量,做到先進先用,后進后用,避免發生使用藥品過期不良事件。(4)儲備藥物放置環境必須保持陰涼干燥,將藥物放入大小不同的專用藥物儲存柜中,便于存放且要確保其藥柜內具備避光功能,并對急救藥物單獨設置一個專柜,方便及時救治患者。其他藥物根據其藥物類別一一裝入透明密封袋中密封好,按順序收入專門儲藏藥物的儲存柜中,貼上藥物目錄表,將柜中所有藥品名稱、生產批號、劑量、生產日期、有效期均貼在上面,方便護士查找。(5)加強藥物衛生安全管理,值班護理人員需每周使用消毒后的小毛巾對藥物儲存柜進行保養清潔,若有晚班護理人員在藥柜拿取注射針劑,需在第二日去藥房補領再交給擺藥護士,擺藥護士則使用透明密封袋分裝藥品,在分裝袋外貼上填有藥品有效期標簽與條形碼。(6)藥物條形碼標簽是在院內信息處進行制作,信息處工作人員可設置標簽打印程序打印藥物條形碼,藥物條形碼標簽內容要有針劑藥物名稱、生產批號、規格、劑量、有效期及注意事項等;口服藥物名稱、生產批號、規格、劑量、取藥時間及注意事項等;藥物儲備專管人員負責按時打印藥物條形碼標簽,存放于藥柜中以便隨時取用。1.3觀察指標。據數據統計結果,實行規范化儲備藥物管理前后的差錯發生率和護理人員檢查儲備藥物所需要的時間,實行管理前后各檢查100次。1.4統計學方法對研究數據進行分析時使用SPSS20.0統計學軟件,計量資料應以(χ±s)表示,并采用t對其進行比較,計數資料則采用卡方值進行比較。以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查看全文

試議用藥安全在愛嬰病區管理計策

一、加強護士掌握藥理學知識

1.病區設有藥物說明書文件夾本,里面收集有本病區內常用藥的說明書。新護士或新轉入護士可通過藥物說明書文件夾查閱藥物說明書,掌握愛嬰常用藥物的藥理知識,了解藥物性質、用法用量、副反應或毒性反應、用藥注意事項、適應證和禁忌證以及影響藥物療效的各種因素和注意事項。使護士能正確用藥,從而減少用藥差錯或事故。

2.新藥的掌握當病區使用某一種新藥時當班護士發現使用新藥的醫囑,必須向藥房取回新藥的說明書并仔細閱讀。當班護士根據藥物說明書核對醫囑是否準確,如發現醫囑與藥物說明書中使用方法及劑量等有出入時及時與醫生溝通,確保正確用藥。做好每班交接班,必要時病區組織1次該新藥的業務學習,使每個護士都會正確使用新藥。

二、正確用藥,確保用藥安全

1.按醫囑用藥,且有判斷思維用藥是一項非獨立的護理操作,是護理中一項重要工作。護士執行醫囑時過程中是按醫囑執行,不得擅自更改醫囑,但同時要求護士在執行醫囑要有判斷思維,對于不正確用藥的醫囑應提出質疑,和醫生核實正確后方可執行。

2.嚴格執行查對制度有學者報道,因查對所致差錯占55.55%[3]。進行各種操作時要遵守各項操作規程,嚴格執行查對制度。在愛嬰病區內設有用藥流程指引,具體做法:經雙人核對醫囑后,由1名護士擺藥,另1名護士查對,查對內容有藥名、濃度、劑量、方法、時間、有效期、批號和藥物的質量;加藥時再次進行雙人核對。執行時1名護士到病床前掛藥,另1名護士執行注射,兩者都核對病人床頭卡上的床號、姓名、病人的手腕帶上的姓名、藥物名、濃度、劑量、用法。給藥完后注意觀察用藥后用藥的效果和副反應。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