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部范文10篇
時間:2024-01-24 18:43:52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肺部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肺部疾病治療臨床研究
目前電視胸腔鏡手術(VATS)已成為胸外科主要手術方法之一,其微創和臨床優勢已成為共識[1]。傳統VATS為3~4個切口,也作為臨床應用的“金標準”,但其在胸部某些疾病的應用中也存在一定的問題,因而國外有作者曾對氣胸等行單操作孔VATS,并取得了良好效果[2],且已將其手術方式應用于肺癌肺葉切除術[3-4]。結合我院特點,我科自2008年1月至2010年6月,采用單操作孔VATS治療肺部疾病158例,對其臨床應用價值進行分析,探討單操作孔VATS治療肺部疾病的手術操作方法及臨床應用效果。
1對象與方法
1.1臨床資料
本組共158例,男117例,女41例;平均年齡40.67(15~83)歲。CT顯示肺部病灶為肺部塊影、結節、空洞、肺大泡(均>1cm)、囊腫等;病灶位于右側胸腔104例,左側胸腔48例,雙側胸腔6例(肺大泡4例、結節2例)。術前明確診斷為良性67例,肺癌3例,其余患者為術中冰凍及術后病理檢查確診。全部病種包括:氣胸及肺大泡67例、肺炎性假瘤23例、肺錯構瘤13例、肺硬化性血管瘤3例、肺結核球44例、肺癌8例,158例患者的臨床資料見表1。
1.2手術方式
手術方式采用雙腔氣管內插管、全身麻醉,健側臥位,胸腔鏡鏡孔位于腋中線第7或第8肋間。根據病變部位(在第3、4、5肋間,腋中線與腋前線之間)另作1個約2~3cm切口作為操作孔,純屏幕操作,采用腔鏡切割縫合器完成楔形切除。雙側同期手術時先行右側,重新擺放體位再行左側。術中胸膜腔閉鎖、粘連嚴重及出血者均在第9肋間增加一個切口,應用單向式肺葉切除術的手術切口[5]。本組共行病變局部切除151例,單肺葉切除7例,雙側胸腔同期肺手術6例。局部切除部位:右肺110例,左肺54例。肺葉切除部位:右肺上葉1例,右肺中葉1例,右肺下葉2例;左肺下葉3例。術后引流均一次性使用聚氯氟乙烯(PVC)28號引流管,引流管均置于胸頂(圖1)?;颊咝g后均在復蘇室恢復或在胸外ICU不超過12h,若無禁忌證均回到胸外科病房。
試論肺部感染的臨床探析
【摘要】目的探討上海中醫藥大學附屬普陀醫院呼吸內科病房患者肺部真菌感染發病的易患因素、臨床特征和治療。方法采用回顧性調查方法對年6月~年12月收住內科的經微生物檢查證實54例繼發肺部真菌感染的患者進行分析。結果在呼吸內科病房中,院內肺部真菌感染發生率為38%,慢性阻塞性肺疾?。?18%)是繼發院內肺部真菌感染最常見的基礎疾病,長期使用廣譜抗生素(963%)、低蛋白血癥(593%)、長期使用糖皮質激素(333%)及合并糖尿病是主要易患因素。肺部真菌感染的臨床表現無特異性,確診需結合痰培養,組織病理學和臨床表現來確定,病原菌以白色假絲酵母菌(611%)為主,氟康唑治療有效率922%。結論院內肺部真菌是呼吸系統疾病繼發感染的重要病原體,而白色假絲酵母菌是院內肺部真菌感染的主要致病菌,有效的抗真菌治療外,積極的綜合治療有助于提高真菌感染的治愈率。
【關鍵詞】肺;院內感染;真菌
analysisonnosocomialpulmonaryfungalinfectioninrespiratorydepartmentward
caizhu-ying,tangji-hong,wanglei,etal.departmentofrespiratorydiseases,putuohospital,shanghaiuniversityoftcm,shanghai200062,china
[abstract]objectivetostudythesusceptiblefactors,clinicalfeaturesandtreatmentsofnosocomialpulmonaryfungalinfectioninthewardofrespiratorydepartment.methodsthechartfilesof54patientswithnosocomialpulmonaryfungalinfectionadmittedfromjunetodecemberinthewardofrespiratorydepartmentwerereviewed.resultstheincidencerateofnosocomialpulmonaryfungalinfectionwas38%.copd(518%)wasthemainpredisposingdisease,andcandidiasis(611%)wasthemostcommonpathogen.themainsusceptiblefactorsassociatedwithnosocomialpulmonaryfungalinfectionarelong-termuseofbroad-spectrumantibiotics(963%),hypoalbuminemia(593%),long-termuseofadrenocorticalsteroid(333%),anddiabetesmellitus.thereisnospecificclinicalfeature.fluconazole(922%)binedtherapyaswellastreatingfungusinfectionareimportantmeasurestoincreasethecurerateofnosocomialpulmonaryfungalinfection
[keywords]lung;nosocomialinfection;fungal
肺部疾病治療藥學服務研究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從2014年6月至2016年3月期間在山東省臨清市人民醫院就診的肺部疾病患者中選取164例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所選患者的納入標準:1)經臨床檢查被確診患有肺部疾病。2)了解本次研究的實施方案,并簽署了自愿參與本研究的知情同意書。所選患者的排除標準:1)患有惡性腫瘤。2)患有精神疾病或神經系統疾病。3)患有免疫系統疾病。4)患有嚴重的傳染病。5)患有血液系統疾病。6)患有嚴重的肝、腎等器官的病變。7)處于妊娠期或哺乳期。將這些患者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各82例患者。對照組患者中有男51例,女31例;其年齡為42~81歲,平均年齡(63.29±8.44)歲;其病程為2~15年,平均病程(7.96±3.47)年;其中有慢性支氣管炎患者26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30例、哮喘患者10例、慢性肺炎患者16例。觀察組患者中有男50例,女32例;其年齡為43~82歲,平均年齡(63.51±8.63)歲;其病程為1~14年,平均病程(7.28±3.19)年;其中有慢性支氣管炎患者25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29例、哮喘患者11例、慢性肺炎患者17例。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相比,P>0.05,具有可比性。1.2方法。在治療期間,對對照組患者實施常規藥學服務,包括向其介紹用藥知識、指導其正確服藥、監測其用藥的效果等。對觀察組患者實施標準化藥學服務。實施標準化藥學服務的具體方法如下:1)成立標準化藥學服務小組,成員包括藥師、醫師及護師。以藥師為主導,對患者實施標準化的藥學服務。在實施藥學服務前,對小組成員進行專業化的培訓。2)記錄患者的基本信息(包括年齡、性別、文化程度、職業、經濟收入、常服藥物等),詳細地解答其提出的關于用藥的問題,并為其提供用藥建議。定時記錄患者咳痰、咳嗽、氣喘等癥狀的變化情況、實際服藥情況及服藥期間其不良反應的發生情況。3)對患者進行藥學知識宣教,告知其服藥的方法、用藥后可能會出現的不良反應、藥物的貯存方式等。每周組織患者參加1次常用藥物知識講座。1.3觀察指標。1)比較接受藥學服務后兩組患者對服藥的依從性。判定標準:(1)完全依從?;颊吣軌蛑鲃幼裾蔗t囑服藥。(2)部分依從:患者在藥師的督促或叮囑下能夠遵照醫囑服藥。(3)不依從:患者出現服藥時間錯誤、服藥過量、漏服、停服等情況。對服藥的依從率=(完全依從例數+部分依從例數)/總例數×100%。2)比較接受藥學服務后兩組患者對所服藥物了解程度的評分、減少服藥時不良反應的評分、減少藥物治療費用的評分、正確服藥觀念的評分和對藥學服務滿意程度的評分。1.4統計學處理。采用SPSS18.0統計軟件對本研究中的數據進行分析。計量資料用(sx±)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表示,采用χ²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接受藥學服務后兩組患者對服藥依從性的比較。接受藥學服務后,觀察組患者中對服藥的態度為完全依從的患者有44例(占53.66%),為部分依從的患者有31例(占37.80%),為不依從的患者有7例(占8.54%)。觀察組患者接受藥學服務后對服藥的依從率為91.46%(75/82)。接受藥學服務后,對照組患者中對服藥的態度為完全依從的患者有35例(占42.68%),為部分依從的患者有29例(占35.37%),為不依從的患者有18例(占21.95%)。對照組患者接受藥學服務后對服藥的依從率為78.05%(64/82)。觀察組患者接受藥學服務后對服藥的依從率高于對照組患者,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²=4.719,P=0.030)。2.2接受藥學服務后兩組患者各項臨床指標的比較。接受藥學服務后,觀察組患者對所服藥物了解程度的評分、減少服藥時不良反應的評分、減少藥物治療費用的評分、正確服藥觀念的評分和對藥學服務滿意程度的評分的平均值分別為(83.09±3.18)分、(82.97±3.62)分、(86.11±2.56)分、(80.98±3.24)分、(90.83±2.76)分,對照組患者對所服藥物了解程度的評分、減少服藥時不良反應的評分、減少藥物治療費用的評分、正確服藥觀念的評分和對藥學服務滿意程度的評分的平均值分別為(70.47±5.22)分、(69.87±4.86)分、(73.69±5.13)分、(69.42±4.37)分、(81.47±3.48)分,組間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1。
3討論
臨床調查發現,目前我國不合理用藥的情況較為嚴重,患者用藥前不看藥品說明書、不按時按量用藥的情況普遍存在[3-4]。標準化藥學服務是以促進患者合理用藥、提高其生活質量為目標的一種臨床醫療服務。相關的臨床實踐證實,與實施常規的藥學服務相比,對患者實施標準化藥學服務能夠提高其對臨床藥師的信任度,改善醫患關系,減少醫療糾紛[5]。本研究的結果顯示,與對照組患者相比,觀察組患者接受藥學服務后其對服藥的依從率、對所服藥物了解程度的評分、減少服藥時不良反應的評分、減少藥物治療費用的評分、正確服藥觀念的評分和對藥學服務滿意程度的評分均更高。上述研究結果與陶量等[6]的研究結果相似。綜上所述,標準化藥學服務在治療肺部疾病中的應用效果顯著,能夠提高患者對服藥的依從性。
肺部感染診治困境及策略
1β內酰胺類抗生素的抗菌和耐藥機制
目前臨床上常用于抗肺部感染的β內酰胺類抗生素主要為青霉素類和頭孢菌素兩大類。該類藥物的有效抗菌活性必須具備如下的一些基本條件,即輕易穿透細菌的外膜;能反抗住病原菌所產生的β內酰胺酶(BLA)的水解和滅活;并能和細菌細胞膜上的青霉素結合蛋白(PBPs)結合和相互功能,從而發揮抑菌和殺菌的功能。然而,近代臨床探究表明,病原菌對β內酰胺類抗生素的耐藥日益增多,該類抗生素的抗感染療效遠不如以前。其耐藥機制主要有:(1)病原菌產生BLA,水解破壞β內酰胺類抗生素的核心結構β內酰胺環,從而降低其抗菌活性。近年來,非凡是超廣譜β內酰胺酶(ESBLs)的不斷出現,它不但能水解青霉素,而且還能破壞分解狹、廣譜的頭孢菌素和單環β內酰胺類抗生素,成為當前治療肺部感染的一大障礙。(2)病原菌的PBPs靶位發生改變,使抗生素無法和其結合并發揮其抗菌效能。(3)病原菌的細胞膜通透性降低或菌膜形成,使抗生素難以通過細菌的胞膜進入胞內。(4)病原菌產生對抗生素的外運泵出機制,將進入細菌胞內的抗生素主動泵出胞外。(5)某些細菌缺乏自溶酶,即使被抗生素抑制,病原菌亦難以自溶。以上耐藥機制中,以病原菌產生BLA,非凡是ESBLs最為重要,約占80%。因此,如何對付BLA所引起的耐藥,解決臨床上難治性肺部感染新問題是當今探究的熱點所在。
2BLA分類簡介
根據近年來的文獻報告,BLA已達190多種。目前最佳的分類法是Bush-Jacoby-Medeiros分類(簡稱Bush分類)和Ambler的分子分類兩種?,F以分子分類結合Bush分類簡單介紹如下:A類酶:包括Bush分類的2類酶中的2a為革蘭陽性(G+)菌產生的分解青霉素的青霉素酶;2b為G+菌和流感嗜血桿菌產生的分解青霉素和頭孢菌素的經典廣譜酶;2be為克雷白桿菌,大腸桿菌等產生的分解青霉素,頭孢菌素及單環β內酰胺類抗生素的ESBLs;2br為大腸桿菌產生的分解青霉素的耐酶抑制劑酶;2c為銅綠假單胞菌和卡他莫拉菌產生的分解青霉素、羧芐青霉素的羧芐青霉素酶;2e為普通變形桿菌等產生的分解頭孢菌素的頭孢菌素酶;2f為陰溝腸桿菌、粘質沙霉菌產生的分解青霉素、頭孢菌素和碳青霉烯類抗生素的碳青霉烯酶。B類酶:包括Bush分類的3類酶,為嗜麥芽黃單胞菌、嗜水氣單胞菌等產生的分解β內酰胺類包含碳青霉烯類抗生素的金屬酶。C類酶:包括Bush分類的1類酶,為革蘭陰性(G—)菌產生的分解頭孢菌素的頭孢菌素酶(Ampc酶)。D類酶:包括Bush分類2類中的2d,為G+菌產生的分解鄰氯西林和青霉素等鄰氯西林酶和青霉素酶。Bush分類的4類酶為洋蔥假單胞菌產生的青霉素酶,其分子分類不明顯。了解BLA的分類對把握病原菌的耐藥情況有一定幫助。
3目前病原菌的耐藥概況
鑒于上述BLA耐藥機制的存在,病原菌的產酶率和耐藥率已不斷升高。據報告,我國綠膿桿菌的產酶率已高達96·9%,大腸桿菌和克雷白桿菌的產酶率亦高達77·8%。G—菌的耐藥率為86%,而G+菌的耐藥率亦達到54%。近年來,國內外的探究資料表明,耐甲氧西林的金黃色葡萄球菌(MRSA)、表皮葡萄球菌(MRSE)對萬古霉素中介的金黃色葡萄球菌的不斷出現,以及對萬古霉素耐藥的腸球菌的不斷產生;大腸桿菌和肺炎克雷白桿菌的ESBLs的產酶率持續上升;陰溝、產氣、聚團等腸桿菌屬產生的C類酶不斷出現;銅綠假單胞菌、不動桿菌及嗜麥芽黃單胞菌產生的B類金屬酶的不斷增多,以及對青霉素耐藥的肺炎鏈球菌的不斷發現,提示β內酰胺類抗生素的耐藥已是全球性的新問題,我們正面臨著一場BLA的嚴重挑戰,為了迎接這場挑戰和解決當前肺部感染的治療難點,提出并采取有效的策略和辦法,已經到了刻不容緩的地步。
綜合護理在NICU患者預防肺部感染的應用
[摘要]目的研究綜合護理在神經外科重癥監護室(NICU)患者預防肺部感染中的應用效果。方法采用回顧性分析方法。選取2020年1—12月該院神經外科收治入住NICU的患者156例作為對照組,另將2021年1—10月該院神經外科收治入住NICU的患者131例作為觀察組。對照組采用常規護理進行干預,觀察組采用綜合護理進行干預,統計2組患者肺部感染發生率、平均抗菌藥物應用時間、住院時間、住院費用等。結果觀察組患者肺部感染率為6.10%(8/131),明顯低于對照組的13.46%(21/156),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患者平均抗菌藥物應用時間明顯短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綜合護理措施能夠提高神經外科重癥患者的護理質量,減少抗菌藥物的應用時間,有效預防肺部感染及并發癥的發生,促進患者康復。
[關鍵詞]綜合護理;神經外科;重癥;肺部感染
神經外科重癥患者大多起病急,伴隨意識障礙,以中老年患者居多,合并基礎疾病,在發病過程中多伴有嘔吐,容易引起誤吸,部分患者還伴有呼吸功能障礙。在治療過程中,患者需要臥床休息,容易因無力咳嗽、咳痰或咳嗽反射減弱而發生肺部感染,不利于患者康復。為有效預防肺部感染,作者采用了綜合護理措施進行干預,現將相關應用效果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選取2020年1—12月本院神經外科收治入住神經外科重癥監護室(NICU)患者156例作為對照組,另將2021年1—10月本院神經外科收治入住NICU患者131例作為觀察組。其中,觀察組患者年齡7~90歲,平均(53.63±16.29)歲;對照組年齡8~82歲,平均(55.79±16.56)歲。2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1.2方法1.2.1對照組常規措施:(1)環境管理:病室每天通風,空氣消毒每天1次,出院時終末消毒,儀器停用后終末消毒。(2)預防交叉感染:醫護人員接觸患者前后嚴格執行手衛生,減少人員探視,留陪護1人。(3)病情穩定,按護理常規抬高床頭15°~30°,留置腦室、腰大池引流管患者平臥位。(4)呼吸道管理:每2小時1次翻身扣背,遵醫囑應用化痰藥,按需吸痰,高頻振動排痰儀輔助排痰每天2次;鼻飼前先翻身扣背吸痰,鼻飼后30~60min內避免吸痰、翻身,以免引起嘔吐進而造成誤吸。(5)呼吸機管理:使用一次性呼吸回路,呼吸過濾器每周更換1次,及時傾倒集水杯的冷凝水。(6)營養管理:術后第1天流質飲食,昏迷患者留置胃管鼻飼流質。(7)口腔護理:口腔護理每天2次。1.2.2觀察組在常規護理措施的基礎上改進。(1)環境管理:病室溫度維持在22~24℃,每天通風透氣,病室空氣消毒每天2次,相關儀器設備表面每天用消毒巾擦拭1次,分管護士每月對儀器清潔消毒1次。床單位每天用含氯消毒液500mg/L擦拭消毒,手術當天、由普通病房遷至NICU的病床先用移動式空氣消毒機消毒,再用含氯消毒液擦拭床單位,更換新床單、被套后方可進入NICU。(2)減少交叉感染:不留陪護,每天探視時間30min,限2人探視,每人輪流探視15min;探視時,換鞋、洗手、穿隔離衣后方可接觸患者,探視人員衣物專患專用,每周換洗,鞋子以含氯消毒液浸泡消毒。(3)體位管理:對于生命體征平穩、病情允許的患者,床頭抬高至40°~50°;腦室腰大池引流的患者,床頭抬高15°~30°,開口高于側腦室10~15cm。(4)呼吸道管理:建立人工氣道患者接人工鼻,每班監測氣囊壓保持在25~30mmHg(1mmHg=0.133kPa),高頻振動排痰儀輔助排痰每天3次;霧化后及時拍背,鼓勵排痰,無力排痰者及時吸痰,鼻飼后60min內盡量避免吸痰、翻身。痰液淤積肺部,必要時可配合纖維支氣管鏡吸痰。(5)呼吸機管理:根據痰液黏稠程度調整濕化液量,溫度控制在35℃左右,呼吸回路進氣端高于呼出端。按需吸痰,過濾器隨臟隨換。(6)營養管理:術后6~8h評估無吞咽障礙者,進食清流質,術后第1天早上進流質飲食,循序漸進過度至普通飲食,昏迷患者術后第1天留置胃管。請營養科會診配制腸內營養液,每天4次,每次鼻飼前回抽潴留量大于200mL[1],適當延長鼻飼時間。對于胃排空緩慢或誤吸高風險患者,留置鼻腸管,經腸內給予營養。(7)口腔護理:改用沖吸式口護吸痰管進行口腔護理,每天2次;上呼吸機的患者每天進行3~4次口腔護理。每天更換固定氣管插管膠布或氣切紗布。1.2.3觀察指標觀察入住NICU患者肺部感染發生例數及感染發生率;患者平均抗菌藥物應用時間、住院時間、住院費用。1.3統計學處理采用SPSS21.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處理。計量資料不符合正態分布,以M表示,組間比較采用非參數的秩和檢驗;計數資料以率或構成比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腎移植術后肺部感染護理探討論文
隨亡腎移植外科技術夜利成死,腎移植被更少尿毒癥病接受。腎移植術后由于運用任疫抑止劑,病抵御弱,容易收死感染,若沒及時救治,會收死寬酷并收癥。隱將科護理腎移植術后肺部感染護理體會引見如上:
1、臨床資料:科1999年7月-2000年12月,因腎移植術后收死肺部感染而入院病約25例,年齡最大49歲,最大20歲。其中女性18,女性2。體溫波靜正38.5℃-40.2℃。原收病均為慢腎亡。腎移植術后到收病時間最少4年,最欠2個月。術后感染始期移植腎過用均1般。
兩、護理:1、做佳患者口思護理。腎移植后,患者身曾經花1大筆經濟省用,再減上收溫后啟襲破省,口思上感到易以忍受,收溫后體溫上跌慢慢,繼絕高溫,容易產死煩燥,口境沒波靜等狀況,該給患者做佳意理護理,少巡顧病情,少與患者及野眷停止效溝通,鼓舞患者傾吐己口思,仔粗聽與,針對于患者口思形狀制訂效護理計劃,按護理順序對于病停止評價,制訂護理計劃,采與相該護理措施,使病建坐打成緩病絕計。
2、死命體征觀察。每兩大時測體溫1主,并忘載?;颊呤諟貢r少熱戰,體溫超越38.5℃給于物理落溫。常給于炭塊擱腋窩等處,必要時給于酒粗揩揩或者藥物落溫,如柴胡4ml肌注,落溫半大時后雙測體溫,觀察吸吸急促,口律增速,血壓升高等,覺察合及時給于對于癥處置。
3、協助醫死做佳必要輔助檢查,挑選效抗死素。做佳各項輔助檢查,如擱射拍片、血慣例、血培育、痰培育等。以觀察各圓外狀況,依據血培育、痰培育戰藥敏結因,選用效抗死素,依照醫屬寬厲實施時間醫治,并觀察用藥后療效。
4、挖充營養戰水合,準確忘載入入水質。高溫時,能質代開減速,機體拾失大質水合,再減上患者食欲欠佳,攝入質減少,該給于患者挖充充沛水合,做可口飲食,少量少餐,鼓舞患者由口攝入營養,少飲水,守止腎血淌質灌注缺乏。若由口攝入缺乏,該改為靜脈挖支,并準確忘載患者入入水質,保證機體死理需求質,觀察尿質,依據尿質而絕議入水質。
64層螺旋CT對肺部影像學的應用
【摘要】目的:目的:探索64層螺旋CT對肺部磨玻璃樣結節影像學診斷中對準確率的價值研究。探索對肺部磨玻璃樣結節影像學診斷中對準確率的價值研究。方法:選擇50例肺部檢查結果提示肺部磨玻璃選擇樣結節患者為試驗對象,此次試驗均在2019年1月—2020年11月期間完成。所有患者均接受64層螺旋CT檢查方法;并持續隨訪6個月再次復檢。復檢。結果:64層螺旋CT檢查方法的肺部磨玻璃樣結節檢出率高;64層螺旋CT檢查方法的早期肺癌各個征象(包括毛刺征象、分葉征象、空64泡征征象及胸膜尾征征象)占比率顯著高于良性病變(P<0.05);64層螺旋CT檢查方法的復檢結果的惡性腫瘤檢出率顯著高于初檢(P<0.05)。結論:結論:肺部磨玻璃樣結節影像學診斷中用64層螺旋CT檢查方法能夠起到盡早檢出肺部結節情況,針對早期肺部良惡性腫瘤的有效判斷起到十肺部磨玻璃樣結節影像學診斷中用分重要作用價值,值得臨床加強推廣應用。
【關鍵詞】64層螺旋CT;肺部磨玻璃樣結節;影像學診斷;準確率
肺部磨玻璃樣結節是比較常見的一種臨床影像學檢查診斷表現,該表現多累及及侵犯機體肺部、機體雙肺部的淋巴結以及機體皮膚等器官,其中胸部受侵率高達達到90.00%[1]。在臨床開展胸部影像學檢查過程中,部分檢查者的肺窗可見伴有磨玻璃密度結節,其發生原因主要包括肺腺癌、局灶性纖維化、炎性病灶、局部出血等。一般而言,肺部磨玻璃樣結節或者屬于良性結節,但是也有可能是惡性結節。故此,針對肺部磨玻璃樣結節的良性或惡性如何有效鑒別,對于臨床腫瘤性質的早期判斷具有十分重要作用意義[2-3]。對于早期肺癌而言,如何早期檢查、早期診斷及早期發現肺部磨玻璃樣結節的作用重要[4-5]?;诖耍狙芯窟M行了探索64層螺旋CT對肺部磨玻璃樣結節影像學診斷中對準確率的價值研究。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選擇50例肺部檢查結果提示肺部磨玻璃樣結節患者為試驗對象,此次試驗均在2019年1月—2020年11月期間完成。50例患者中,男33例,女17例;年齡45~83歲,年齡均值為(63.45±5.45)歲;經病理診斷結果顯示,有38例為早期肺癌患者,有12例為良性病變者。本研究符合《赫爾辛基宣言》,且入選患者或患者家屬均自行簽署知情同意書。納入標準:①臨床相關資料均齊全;②為門診患者、住院患者或者常規體檢者;③均伴有長期吸煙史、長期接觸粉塵史等危險因素接觸史者;④配合度良好;⑤依從性良好。排除標準:①臨床資料不完全者;②伴有造影劑相關禁忌癥者;③伴有肺部手術史者;④伴有碘過敏、藥物過敏史者;⑤伴有嚴重重要臟器疾病者;⑥伴有精神障礙疾病者;⑦依從性或配合度不良者。1.2方法64層螺旋CT檢查方法具體操作:檢查儀器均統一選擇機型設備型號西門子1.5TCT掃描機;參數設置:管電壓調整為120kV,低劑量調整為<80mAs(一般用50mAs),層厚調整為為5mm,層距調整為5mm;掃描時間調整為4~5s,薄掃間隔調整為1mm,層厚調整為1mm;完成掃描時間控制7~8s;圖像后處理:將所得數據資料傳送到星云工作站進行處理。本次研究所得的掃描結果分析均統一由兩名高年資、經驗豐富的放射科醫師負責,并嚴格遵照“雙盲原則”進行早期肺癌疾病診斷。1.3觀察指標并持續隨訪定期復檢,進行篩選64層螺旋CT檢查方法的肺部磨玻璃樣結節結果,并比較(1)64層螺旋CT檢查方法的肺部磨玻璃樣結節檢出情況;(2)64層螺旋CT檢查方法的良惡性腫瘤肺部磨玻璃樣結節各個征象;(3)64層螺旋CT檢查方法的初、復檢肺部良惡性腫瘤結果。1.4統計學方法處理數據經SPSS20.0統計學軟件,若存在數據統計差異,用P<0.05替代。
2結果
腎移植術后肺部感染護理論文
隨著腎移植外科技術的日益成熟,腎移植被更多的尿毒癥病人接受。腎移植術后由于應用免疫抑制劑,病人抵抗弱,容易發生感染,若不及時救治,會發生嚴重的并發癥。現將我科護理腎移植術后肺部感染的護理體會介紹如下:
一、臨床資料:我科自1999年7月-2000年12月,因腎移植術后發生肺部感染而入院的病人約25例,年齡最大的49歲,最小的20歲。其中男性18人,女性2人。體溫波動在38.5℃-40.2℃。原發病均為慢腎衰。腎移植術后到發病時間最長4年,最短2個月。術后感染初期移植腎功能均正常。
二、護理:1、做好患者的心理護理。腎移植后,患者本身已經花一大筆經濟費用,再加上發熱后繼續花費,心理上感到難以忍受,發熱后體溫下降緩慢,持續高熱,容易產生煩燥,情緒不穩定等情況,應給患者做好心理護理,多巡視病情,多與患者及家屬進行有效溝通,鼓勵患者傾訴自己的心理,認真聽取,針對患者的心理狀態制定有效的護理計劃,按護理程序對病人進行評估,制定護理計劃,采取相應的護理措施,使病人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心。
2、生命體征的觀察。每二小時測體溫一次,并記錄?;颊甙l熱時多有寒戰,體溫超過38.5℃給于物理降溫。常給于冰塊置腋窩等處,必要時給于酒精擦拭或藥物降溫,如柴胡4ml肌注,降溫半小時后復測體溫,觀察有無呼吸急促,心律增快,血壓升高等,發現異常及時給于對癥處理。
3、協助醫師做好必要的輔助檢查,選擇有效抗生素。做好各項輔助檢查,如放射拍片、血常規、血培養、痰培養等。以觀察各方面的情況,根據血培養、痰培養和藥敏結果,選用有效抗生素,按照醫屬嚴格執行時間治療,并觀察用藥后的療效。
4、補充營養和水分,準確記錄出入水量。高熱時,能量代謝加快,機體丟失大量的水分,再加上患者食欲欠佳,攝入量減少,應給于患者補充充足的水分,做可口的飲食,少量多餐,鼓勵患者由口攝入營養,多飲水,防止腎血流量灌注不足。若由口攝入不足,應改為靜脈補收,并準確記錄患者的出入水量,保證機體生理需要量,觀察尿量,根據尿量而決定入水量。
肺部感染患者藥學監護與體會
【摘要】1例98歲的老年男性患者,因呼吸困難1d入院,診斷為肺部感染,心力衰竭。入院后給予抗感染、抗心衰、祛痰平喘等一系列治療。治療期間患者先后出現了凝血功能異常和白細胞、嗜中性粒細胞減少等藥物不良反應。臨床藥師通過對患者進行藥學監護及時識別出這是頭孢哌酮鈉他唑巴坦鈉導致的凝血功能異常和莫西沙星導致的白細胞、嗜中性粒細胞減少,建議醫師及時停用上述藥物,并采取相關預防措施,避免了不良反應進一步進展造成患者病情的加重。同時推薦更換為哌拉西林/他唑巴坦鈉繼續抗感染治療。經住院治療20d后,患者肺部感染得到控制、心衰控制平穩,病情穩定后出院。
【關鍵詞】肺部感染,老年;臨床藥師;藥學監護
肺炎在老年人中常見,主要由于老年患者身體機能呈生理性減退,加之老年患者常合并多種基礎疾病、免疫功能下降,是肺部感染的易患人群。筆者通過對1例合并多種慢性疾病的老年肺炎患者進行藥學監護,探討臨床藥師在老年肺部感染患者治療過程中及時進行有效的藥學監護的重要性。
1病例資料
患者男,98歲,身高162cm,體質量40kg。因呼吸困難1d于2017年3月1日入院?;颊?d前午睡時無明顯誘因出現呼吸困難,無法平臥,需扶住床邊用力呼吸,大汗淋漓,煩躁,伴咳少量黃白色痰,伴有發熱,體溫超過38℃。患者自起病以來,精神、胃納一般,進食流質、飲水易嗆咳,睡眠可,大小便失禁,常有便秘,有腹瀉,解稀爛便,體質量無明顯增減。既往有10余年便秘史,2年前有腸梗阻病史,4月前頭顱CT提示:考慮右小腦半球及半卵圓中心腔隙性腦梗死,右側基底節區及左側丘腦小軟化灶可能。入院診斷:肺部感染,心力衰竭。體格檢查:T36.4℃,P80次/分,R20次/分,Bp116/58mmHg。神清,精神差,體型消瘦,營養不良。全身皮膚、黏膜未見出血點。雙側肺呼吸音粗,右肺及左下肺聞及濕啰音。腸鳴音4次/min,無氣過水聲。輔助檢查:胸部CT提示雙肺下葉及右肺上葉部分肺組織膨脹不全,雙側胸腔積液,少量心包積液,雙側胸膜增厚、部分鈣化,右上肺陳舊性肺結核。實驗室檢查:入院查D-二聚體4510μg/L,血清天冬氨酸氨基轉移酶20U/L,丙氨酸氨基轉移酶6U/L,血鈉136.1mmol/L,血鉀3.99mmol/L,肌酐80.7μmol/L,尿素氮6.8mmol/l,B型利鈉肽(BNP)2015pg/ml。凝血功能、血常規、降鈣素原(PCT)、C反應蛋白(CRP)等檢驗結果見表1。其余無特殊。
2治療經過及用藥監護
腎移植術后肺部感染護理探究論文
隨著腎移植外科技術的日益成熟,腎移植被更多的尿毒癥病人接受。腎移植術后由于應用免疫抑制劑,病人抵抗弱,容易發生感染,若不及時救治,會發生嚴重的并發癥?,F將我科護理腎移植術后肺部感染的護理體會介紹如下:
一、臨床資料:我科自1999年7月-2000年12月,因腎移植術后發生肺部感染而入院的病人約25例,年齡最大的49歲,最小的20歲。其中男性18人,女性2人。體溫波動在38.5℃-40.2℃。原發病均為慢腎衰。腎移植術后到發病時間最長4年,最短2個月。術后感染初期移植腎功能均正常。
二、護理:1、做好患者的心理護理。腎移植后,患者本身已經花一大筆經濟費用,再加上發熱后繼續花費,心理上感到難以忍受,發熱后體溫下降緩慢,持續高熱,容易產生煩燥,情緒不穩定等情況,應給患者做好心理護理,多巡視病情,多與患者及家屬進行有效溝通,鼓勵患者傾訴自己的心理,認真聽取,針對患者的心理狀態制定有效的護理計劃,按護理程序對病人進行評估,制定護理計劃,采取相應的護理措施,使病人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心。
2、生命體征的觀察。每二小時測體溫一次,并記錄?;颊甙l熱時多有寒戰,體溫超過38.5℃給于物理降溫。常給于冰塊置腋窩等處,必要時給于酒精擦拭或藥物降溫,如柴胡4ml肌注,降溫半小時后復測體溫,觀察有無呼吸急促,心律增快,血壓升高等,發現異常及時給于對癥處理。
3、協助醫師做好必要的輔助檢查,選擇有效抗生素。做好各項輔助檢查,如放射拍片、血常規、血培養、痰培養等。以觀察各方面的情況,根據血培養、痰培養和藥敏結果,選用有效抗生素,按照醫屬嚴格執行時間治療,并觀察用藥后的療效。
4、補充營養和水分,準確記錄出入水量。高熱時,能量代謝加快,機體丟失大量的水分,再加上患者食欲欠佳,攝入量減少,應給于患者補充充足的水分,做可口的飲食,少量多餐,鼓勵患者由口攝入營養,多飲水,防止腎血流量灌注不足。若由口攝入不足,應改為靜脈補收,并準確記錄患者的出入水量,保證機體生理需要量,觀察尿量,根據尿量而決定入水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