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層設計范文10篇
時間:2024-01-25 04:32:22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分層設計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基于分層多級的信息融合設計
仿真系統設計
本仿真系統的模型定義為導彈打擊飛機的過程,導彈從發射起,經過目標定位、目標識別、態勢評估、威脅估計等。JDL三級多源信息融合模型[1,2]為軍事領域的信息融合研究提供了一種較為通用的框架,得到了廣泛的認可與采用。但是位置估計與身份識別無論從研究特點和所采用的方法都有很大的差別,把它們放在一級不合適。因此又提出了另一種信息融合的功能分級模型,如圖1所示。第一級——位置級融合,針對實時獲取的信息進行時間和空間上的融合,建立目標航跡和數據庫,獲得目標位置和速度。第二級——目標識別融合,它是指對來自多個傳感器的目標識別數據進行組合,以得到對目標身份的聯合估計。信源信息融合領域信源預處理第四級威脅估計第三級態勢估計第二級目標識別第一級位置融合人機交互數據庫管理系統支持數據庫融合數據庫圖1多源信息融合四級模型第三級——態勢估計,態勢是一種狀態,一種趨勢,是一個整體和全局的概念。態勢估計是對戰斗力量部署及動態變化情況的評價過程,從而分析并確定事件發生深層原因,得到關于敵方兵力結構的估計,推斷敵方意圖、預測將來活動,最終形成戰場態勢圖,提供最優決策依據。第四級——威脅估計,威脅估計的任務是在態勢估計的基礎上,綜合敵方破壞能力、機動能力、運動模式及行為意圖的先驗知識,得到敵方兵力的戰術含義,估計出作戰事件出現的程度和嚴重性,并對作戰意圖做出指示與告警,重點是定量表示敵方作戰能力,并估計敵方企圖。多源信息融合可以在三個層面上與具體的技術相結合,即數據層融合、特征層融合、決策層融合[1,2]。信息融合的層次化模型如圖2所示。制導武器信息融合系統是應用信息融合的基本知識,如:融合功能模型、層次模型、融合算法、以及融合知識庫,對目標信息進行融合。目標信息這里我們主要考慮目標位置信息和目標身份信息。目標位置信息,包括目標三維坐標、速度等,應用貝葉斯估計、加權平均法、卡爾曼濾波法進行融合,而目標身份識別信息,包括圖像信息和位置特征信息,應用貝葉斯估計、D-S證據理論、BP神經網絡推理得到。多源信息經過數據層、特征層、決策層融合得到準確的目標信息,為態勢評估與決策提供依據。制導武器多源信息融合系統可劃分為三大部分,如圖3所示。圖3制導武器多源信息融合系統框架位置信息融合子系統是對目標位置信息進行融合。通過彈載GPS接收機、雷達、紅外獲取目標的位置信息,經過預處理、配準和數據關聯,應用卡爾曼濾波、加權平均法等得到目標精確地位置信息。圖像信息融合子系統是應用于目標識別部分的,對紅外和CCD獲取的圖像進行融合,經過像素級、特征級、決策級融合,對目標進行準確的識別。信息融合理論有信息融合系統的模型和結果,主要包括功能模型、信息融合層次模型和多源信息融合算法。針對多源、異類數據特點,系統采用分層多級融合結構,將多源信息進行分類,在融合黑板完成多源的信息融合。多源信息獲取由傳感器來完成,本系統采用的傳感器有GPS、雷達、紅外和CCD等。GPS獲取導彈信息,紅外、雷達、CCD等獲取目標信息,導彈與目標信息進行坐標系轉換、濾波等預處理,然后進行航跡關聯、目標識別。通過數據層、特征層和決策層融合得到準確的信息,為制導系統提供決策依據。整個系統的信息流程圖如圖4所示。黑板結構是專家系統常用的結構,也稱為黑板系統,是一種多專家合作系統。適合于多源信息融合。黑板結構一般有知識源,黑板和控制機構三部分組成。黑板結構是系統中的全局工作區。它對于判斷和解決問題提供了一個非常靈活的控制結構,黑板就是要把獲取信息不同過程注解集合寫在黑板上,然后再由黑板讀出,其特征是具有一個共享的數據區,或者說黑板是作為存儲信息數據和知識源集合的相互作用的共同媒體。融合知識庫描述某個獨立領域的知識和知識處理方法,每個融合模型可完成某些特定的解題功能,各融合模型之間相互獨立,通過融合黑板進行交流,合作完成。
目標識別的融合算法分析
作為信息融合的一個重要研究內容,融合目標識別又稱身份融合,根據目標識別理論,應用D-S證據理論在一維距離像和二維圖像聯合對目標進行識別。3.1目標識別概述目標識別理論經過多年的發展,識別方法多種多樣,其中包括經典統計判決、主觀Bayes推斷、D-S證據理論模糊集理論、專家系統理論等。目標識別信息融合通常包含3.2D-S證據理論證據推理最初是由Dempster在1967年提出,用多值映射得出概率的上下界,后來由Shafer在1976年推廣形成證據理論,成為D-S證據理論。下面介紹D-S證據理論基本知識[1,2]。D-S證據推理流程圖如圖6所示。
實例分析
應用紅外成像和CCD圖像融合結果對目標形狀進行識別,同時根據GPS、雷達、紅外等估計的目標速度和高度來綜合識別目標。系統的特征值是目標速度,目標高度和目標圖像邊緣。選擇按歐氏距離度量的方法來實現信任度分配。結合導彈打擊目標的過程,應用D-S證據理論識別目標[5]。假設要識別的目標可能是為導彈和飛機兩種目標類型,U為不確定性,目標識別框架為Θ={飛機、導彈、U}。系統使用紅外和CCD融合后得到目標的圖像信息,得到判斷目標的證據1為圖像。GPS、雷達、紅外得到目標的速度和高度分別作為判斷的證據2和證據3。通過目標匹配,由歐式距離法按照距離大小進行概率分配,得到需要的可信度函數mass函數。圖7為目標庫,圖8為紅外與CCD在相同時刻和空間獲取的目標圖片融合后的圖片。經過與目標庫匹配,得出與飛機相似的占0.6,與導彈相似的占0.2,剩下的分辨不出飛機或導彈。同理可以得出目標速度和高度的匹配概率。如表1所示。和證據2進行組合,然后計算不一致因子:k0.10.240.3412mmm0.696969,0.272727,0.030303第二次應用D-S證據理論,將組合結果和證據3組合,計算不一致因子:。k0.0820.3480.433mmm0.62766,0.36172,0.010638用D-S證據理論算法進行了信息融合。三種證據融合后計算得出的不一致因子K=0.43,可以看出目標為飛機的概率為0.62766,概率值最大,從而可以決策目標為飛機。同時可以看出U即不確定性的概率也下降到0.01638。識別結果不確定性概率從0.1下降到0.01638,同時使融合后的基本可信度函數值比融合前的基本可信度函數值具有更好的可區分性。本實驗所用的機器是一臺Intercore2CPU,2.93HZ,3G內存的WindowsXP系統臺式機[7],本實驗等間隔時間采樣,獲取100組目標數據,試驗中它們的平均識別時間以及準確率見表2。表2可以看出,本算法已經達到實時即識別時間小于67ms的要求,雖然D-S算法的用間稍微多一點,但是對于精確制導武器來說,準確識別是最重要的,所以它在滿足實時的條件下,損失時間換取準確率,這是合理的。
小學語文習作分層設計策略探究
摘要: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習作屬于非常重要的組成部分,也是影響語文教學質量的關鍵,為了更好的提升小學語文習作教學質量,教師還需要更加重視習作分層設計,通過有效的分層設計,更加符合學生需求,也能讓學生積極主動參與到習作教學中,保證習作教學質量。本文首先分析了小學語文習作教學中存在的問題,然后探究分層設計的具體策略,以供參考。
關鍵詞:小學語文;習作;分層設計
語文屬于語言性學科,而語言性學科教學中,培養學生聽說讀寫能力屬于主要的教學內容。因此為了更好的保證課堂教學質量,教師還需要充分認識到習作教學的重要性,并且改變傳統灌輸式教學法,將分層教學引入到習作教學中,對習作教學進行分層設計,從而更好的保證習作教學能夠符合全班各個層級學生的需求,學生參與積極性更高。同時分層設計更加尊重學生個性化差異,能夠有效促進學生個性化發展,對提升習作教學質量意義重大。
一、小學語文習作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其一,學生寫作思維僵化。受到傳統教學模式的影響,當前很多小學語文教師在開展習作教學的時候,都會直接給學生講述如何寫開頭,如何寫結尾,并且給學生布置非常多的練習。而小學生接觸習作的時間不長,久而久之學生就會對教師產生比較大的依賴心,思維也會慢慢僵化,不利于以后的學習[1]。其二,教學形式化。近年來我國大力推行新課程改革,但是很多教師對新課改的理解不深刻,為了響應新課改政策,教師在開展習作教學的時候,喜歡引入一些花里胡哨的教學內容,導致教學形式化,學生難以真正理解寫作的內涵,學生寫作能力也很難得到鍛煉和提升。
二、小學語文習作分層設計具體策略
農村初中數學作業分層設計分析
摘要:提高初中數學作業設計的合理性、科學性是加強學生對所學知識鞏固和提高的有力保障。科學合理、有針對性的作業既可以幫助學生延展課堂的學習成果,又可以幫助教師檢驗課堂教學質量,還可以提升學生綜合的數學素養。當前,還存在一些教師在設計數學作業時,忽略學生的個體差異,給所有學生布置相同的作業,導致作業效果不明顯的現象。因此,本文對現階段農村初中數學作業設計的現狀進行分析,提出設計分層作業的一些具體做法,供大家借鑒與參考。
關鍵詞:農村;初中數學;作業設計;分層布置
新課程改革的實施讓教師通過學習實踐,更新了教學理念,創新了教學模式和手段,取得了嶄新的成果;讓學生通過教師的引導,養成勤于思考、自主學習和刻苦鉆研的好習慣。然而,農村初中教學存在基礎知識積累少、獲取知識的層面窄、語言表述能力弱、學習輔助不到位等現象,經常出現講了許多遍的數學問題,學生還是一知半解。在雙基能力課中,許多學生很難積極地參與到與同學合作的討論中,而自己又不能獨立地進行探索、實驗和發現;更有一部分學生厭學情緒嚴重。隨著年級的升高,學困生的比例越來越大,兩極分化的現象越來越嚴重。為了讓不同層次的學生得到不同層次的發展,教師一方面在教學上要進行分層次導學,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設計出讓他參與的導學任務,使其在課堂上得到不同層次的提高。另一個方面在作業設計上要分層次布置。針對不同學習水平的學生布置難易程度不同的作業,讓不同的學生有一樣的獲得感。因此,教師要抓住農村學生的特點,結合他們存在的差異性,找準當前作業布置的問題,以分層原則來設計作業[1]。
一、當前農村初中數學作業設計的現狀
(一)作業量過大,忽視作業的評價。雖然初中數學作業的要求由知識型向能力型應用轉化,但是許多教師在布置數學作業時還是以多練多寫為原則,在設計作業時不考慮作業的數量和學生完成作業需要的時間和精力,只是一味地布置給學生,認為學生應該能完成,對于作業完成的效果不做評價和督促。超額的作業量,同一種數學題型的重復練習,題目缺乏新穎性和探索性,反復的數學練習會讓學生逐漸產生一種厭煩心理,對數學問題失去思考和探索的積極性。(二)作業內容無新意,完成的積極性不高。一節數學新授課結束后,學生會對課堂學習進行反思,如哪些知識點應用不熟練,需要進一步鞏固;哪些知識點需要進行進一步的拓展延伸等。初中數學教師在設計作業時如果沒有考慮到學生的學習需求,全班的作業設計采用同一種形式,或直接利用課本或者練習冊來布置作業,會導致學生對作業失去完成的積極性。這樣的作業沒有考慮作業設計的趣味性和層次性,作業內容缺乏新意,使學生感到完成作業不具有挑戰性,長此以往,致使學生逐漸養成對作業搪塞、應付的不良習慣[2]。(三)作業質量過低,缺乏針對性設計。所謂因材施教不僅要體現在課堂教學中,還要體現在作業設計上。農村地區的中學,由于城市化的演變而導致生源流失現象極為普遍,學生的整體數學學習素養差異較大,兩極分化現象嚴重。再加上農村教學資源匱乏,就會出現作業設計質量不高且存在缺乏針對性設計的問題;作業設計的選擇僅局限于課本和配套練習,無法使作業真正達到鞏固課堂學習質量的效果。
二、農村初中數學作業設計分層教學的策略
建筑表皮生態化分層設計原則及策略
摘要:文中從生態理念入手,通過對多層建筑表皮進行分層研究,了解其各個構件與材料的性能,做出科學合理的生態分層設計。
關鍵詞:建筑表皮;生態化;分層設計
1建筑表皮生態化分層設計的原則
1.1實現建筑表皮功能的最優化
對于建筑表皮而言,其功能的實現需要依托表皮各層構件系統的共同作用,然而這種共同作用并不是簡單的相加,當這些構件系統共同作用于建筑表皮時,會形成既獨立又統一的關系。這就要求設計者能夠充分發揮各層構件系統的不同功能,使其能夠有機復合。如果處理不好,各個系統之間會產生矛盾,進而難以達到相對理想的效果?;谏鲜龅目紤],設計者在進行建筑表皮分層設計時,應當遵循功能最優化的原則,對各個構件功能做出科學合理的協調,使其實現綜合性能的提升。
1.2符合建造邏輯
小學數學課堂習題分層設計研究
摘要:在新課改的熱潮下,數學教師都能孜孜致力于課堂教學研究。很多教師已經把如何上好課作為自己教學的更高追求,把自身的發展與課堂教學水平的提升緊密地聯系起來。當然,提升課堂教學水平就必須與課堂上的數學習題設計相聯系。小學數學習題設計是一種教學藝術,是體現數學課堂成敗的重要載體,更是展現數學課堂上師生互動的重要環節。本文從課始、課中、課尾三個不同環節入手,對小學數學課堂習題的分層設計策略進行了簡要分析。
關鍵詞:鋪墊;建構;強化
小學數學課堂習題設計,它貫穿于數學教學的始終;它是教師是否深入學生、鉆研教材與研究教法的體現;它也是承接新舊知識、建構新知的重要載體。一節好的數學課堂,它必然呈現出富有層次性、坡度性,能夠面向全體學生的習題設計。從更高教學效果的意義上來說,一節好的數學課堂完全可以從習題設計上來審視。習慣上,很多聽課者也會緊緊抓住教師對于數學課堂練習設計環節進行課堂教學質量評價的;因而,我們數學教師要能夠在課前認真分析一節課的重點和難點內容,并能緊緊圍繞目標設計富有層次的數學課堂習題。那么如何進行有效地小學數學課堂習題設計呢?下面,筆者根據多年數學教學經驗來談談自己的一些看法。
1課始分層設計數學習題,為新知做好鋪墊
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導入新課的方法有很多:有的開門見山式直接導入,直接引領學生進入新課的環節;有的采用游戲激趣式導入,先激發學生學習的熱情,使學生能夠有很高的學習熱情;有的談話式導入,讓學生循序漸入式進入學習狀態;有的采用故事情境式導入新課,讓故事情境勾起學生對于知識的探究欲望;等等。但是課前鋪墊式復習導入的方法在小學數學新課教學中最為普遍、也最為實用。教師在課前能夠很好地鉆研教材、研究教法、了解學生,能夠把握好舊知與新知的緊密聯系,在鋪墊式的練習設計中體現尤為明顯。好的鋪墊練習具有一定的層次性、可操作性和延展性。比如,一位老師在教學《除數是小數的小數除法》時,設計了兩道鋪墊性習題:(1)口算:1.5÷0.5=2.368÷0.02=(2)計算:150÷7.5=這兩道題都為教學新課作下了很好的鋪墊:第一題對商不的性質從整數應用到小數進行復習,并能從被除數與除數分別乘上10、100的不同層面進了復習,為除數從小數轉化為整數提供了方法;第二道題從除數是整數的小數除法入手復習了計算方法,為新課中“除數是小數的小數除法計算方法轉化為除數是整數的計算方法”埋下了伏筆,同時第二題與新課例題的計算“1.5÷0.75”又遙相呼應。教者能夠靈活地將鋪墊復習題轉化為例題,展現了鋪墊習題與鋪墊習題、鋪墊習題與新課習題之間,不同梯度之間的層次性以及習題本身的延展性,從而降低了例題的難度、巧妙地突破了教學難點。
2課中分層設計習題,為理解新知作好建構
小學語文分層作業設計研究與實踐
摘要:好的作業能測量學生的實際水平,能考查學生對基礎知識的掌握程度,為老師的下一步教學打下堅實的基礎。在實際的教學活動當中,我發現有的老師布置作業就是一刀切,而且作業的布置往往是千篇一律,不分學生的能力層次。我想這樣的作業對提高學生的能力是毫無意義的。所以,好的作業應該是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適合學生水平的,能夠提高學生能力的作業。
關鍵詞:小學語文;分層設計;作業
根據學生的不同層次能力,教師只有靈活多樣地設計不同要求的作業,才能使學生在做作業的過程中享受充分的“樂趣”。下面就自己的點滴體會和大家談談小學語文分層作業的研究與實踐。
一、分層作業的設計要加強后進生基礎知識的訓練
眾所周知,后進生是老師重點輔導的對象,按照一般的做法,在課余將后進生叫到辦公室,單獨輔導,說是輔導,其實無非是強迫他們更正錯題或者是背誦相關的知識。這就是說沒有真正研究后進生的實際情況,沒有研究他們為什么學習不好的原因,而是通過大量的做題來填鴨式地教學。如果我們了解了后進生哪些方面欠缺,一點一點地補救,效果應該是非常好的。在這里我要和大家談的是他們的基礎知識問題,后進生其實說穿了哪個方面都差,所以,加強他們的基礎知識的訓練,就可以彌補他們以前沒有學好的內容。語文學科的學習,就是基礎知識的點點滴滴的積累,積累得越多,綜合能力就越強。所以,我們在設計作業的時候,就要考慮后進生的實際水平問題,有針對性地給他們布置一些基礎知識的作業。具體以古詩詞為例來說,要求后進生對全部內容在規定的時間內背誦是比較難的,那么怎么辦呢?根據實際后進生的情況,可以讓他們背誦名言名句就可以了。如《山居秋暝》里的“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能書寫正確,大概的意思明白,就達到了他們的知識層次了,沒有必要說寫出詩句所描繪的山水畫面。曾經看見有個老師布置全班同學,續寫這兩句詩的內容,言下之意是把這兩句詩擴寫成一段散文。像這樣的作業,根據我的經驗,一般的學生是根本寫不出王維的詩句的原意來的,這就是說根本沒有考慮到學生的層次性,設計的作業也沒有突出層次性。
二、分層作業的設計要突出優等生自由發揮的空間
會計人才培養分層實訓模式設計
【摘要】在對學校會計??粕囵B時,根據培養目標,會計專科生除了要具備會計基礎知識以外,還要切實掌握會計實踐操作能力、創新能力和交際能力等。所以在進行會計教育教學時應該實行分層實訓模式,使得學生可以加深對會計知識的系統化認識,并通過實訓鍛煉他們的實際操作能力,培養創新精神等。本文將圍繞學校會計人才培養這一話題,結合現代信息技術實用軟件ERP系統的應用,在對分層實訓人才培養定位和分層實訓模式基本思路探討的基礎上,就如何設計分層實訓模式方案談一些自己的看法。
【關鍵詞】會計人才;分層實訓模式;會計信息化
1引言
關于學校會計專業學生的培養,在制定培養目標時應該根據主要的培養方向來進行明確,然后根據目標制定實訓項目,從而達到培養效果。首先會計人才的培養方向有三個,即會計知識層面、會計技能層面和會計人員的職業素質層面。其次根據這三個培養方向可以確定培養目標為:既要強化學生對于會計專業知識的理解和掌握,還要培養學生的實踐操作能力和創新能力。此外,為了適應社會的需求,會計人才還應該不斷增強職業道德觀念,在開展工作時學會從企業長遠發展的角度有意識地培養自己的職業素質,加強團隊合作能力等。根據培養目標學校可制定單項基礎性實訓或課程綜合基礎性實訓、專業綜合或者學科綜合性實訓以及創新性決策性的實訓。當然,在實際實訓項目開展中還要注意培訓的方法和手段應用。
2分層實訓模式的會計人才培養定位
會計專業學生畢業之后大多數從事和會計有關的工作主要是財務管理工作和供應鏈管理工作方向,這些會計類工作對學生的綜合素質要求很高,不但要求人員有專業的會計領域知識,還要求人員有足夠的實際操作能力,并能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學會使用各種信息化手段來提高會計工作的效率和質量。所以為加深學生對專業知識系統掌握,以及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尤其是實際操作能力,從而更好地適應未來社會工作,學校應設計分層實訓,根據相應實訓要求,強化對學生的實踐教學,尤其是提高學生對信息化會計手段的應用,切實提高學生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首先分層實訓模式下的會計人才應該要有扎實的理論知識,并進一步拓寬知識面,比如也要了解現代會計發展信息;其次學生在實訓中要不斷提升自己的綜合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在未來工作中可以通過信息化的手段來開展會計工作;此外,分層實訓要注重對學生會計職業道德素質的培養,由于會計工作涉及到財務管理和供應鏈方面的管理,涉及企業重要環節,所以學生必須要有嚴謹的工作作風,強化責任意識。
初中政史課內作業分層設計分析論文
一、課題的來源
原蘇聯教育家維果茨基的“最近發展區”理論認為:每個學生都存在著兩種發展水平,一是現有水平,二是潛在水平,它們之間的區域被稱為“最近發展區”。教學只有從這兩種水平的個體差異出發,把最近發展區轉化為現有發展水平,并不斷創造出更高水平的最近發展區,才能促進學生的發展。
美國學者卡羅爾提出的“如果提供足夠的時間(或是學習機會),再具備合適的學習材料和教學環境,那么,幾乎所有的學生都有可能達到既定的目標”。作業分層設計就是以這些理論作指導,根據學生的知識和能力水平,分成不同的層次,確定不同的訓練目標,運用恰當的練習策略,進行不同的訓練和輔導,借助各層本身的力量促進每一層次的學生都得到最好的發展。
國內特級教師顧淑平在《分層作業分層評價實驗研究報告》中指出,實驗前,其原有的學生基礎與對比班無明顯差異,三年后的測試數據則說明了實驗的績效是明顯的。實驗班的平均分和及格率均超過了對比班,實驗班的優分率遠遠高于對比班,而低分率卻遠遠低于對比班,體現了“分層作業、分層評價”實驗在“培優”和“輔差”方面的優越性。實驗班學生學習主動,作業態度、習慣均優于對比班,說明“分層作業”實驗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學生的自主、能動作用得到尊重和發揮,學生的情感、興趣、意志、習慣等非智力因素得到了健康的發展,學生的自主意識、創新意識明顯增強。
特級教師柏躍富在《作業的分層布置在教學中的實踐》中指出:分層布置作業符合學生的能力差異,能夠培養學生優良的學習品質,使他們能夠更加全面的了解自己、正確的評價自己。
劉景蕉老師在實踐工作中探索出幾種簡便的分層作業的設計技巧:如修改數量呈現分層、隱去數字呈現分層巧變圖形呈現分層、增加條件呈現分層、減少條件呈現分層等,這些作業分層設計技巧為相關研究提出很好的啟發。曾做過一項實驗研究,被試為兩班程度相同的學生,實驗班按照個性,因材施教,對照班采取共同目標,統一教學。在實驗班,教師注意每個學生的個性差異,個別問題個別對待。在對照班,教師則對全班學生共同要求,而對個別學生的具體情況則不給予特殊處理。一學期后,兩班接受同樣的測驗,其結果顯示實驗班成績遠優于對照班。
體育分層教學設計視角分析
[摘要]在小學體育教學中,教師應根據具體的教學內容和學生的實際情況,制定科學、合理的教學目標,針對不同的學生分層設計教學,按照學生的個性展開分層訓練和指導,從而提高體育教學的質量,使每個層次學生的運動能力都獲得提升。
[關鍵詞]小學體育;分層教學;設計視角
《體育課程標準》強調:“體育教學要重視學生的學習主體地位,提高學生的心理素質,激發學生的運動興趣,培養學生終身體育的意識?!币虼?,教師要了解學生的學習需求,展開多種形式的學情調查,有針對性地將學生分層,通過教學目標分層制定等策略,激發學生運動的興趣,提高體育教學效率,使每個學生都能夠得到不同的發展。
一、教學目標分層制定
由于學生的性別、年齡、身體狀況等方面都有差異,所以教師要進行全面的學情調查,了解每個學生的運動基礎,對教學目標進行分層制定,實施合理的訓練和指導,從而保證每個學生的訓練品質。分層教學符合體育教學的實際需要,能突出學生的學習主體地位,體現因材施教的原則。因此,在教學目標分層制定時,教師要跟隨學生運動能力和運動技巧的實時變化,靈活運用各種教學方法,實現學生發展的目的。學生的運動素質發展不全面,具有偏向性,因而對于特定的運動項目才能發揮特長,對其他的運動項目則偏弱。如體重偏重的學生,速跑項目為劣勢,教師就要分層次進行跑步訓練,制定不同的教學目標;對于爆發力和力量需求高的項目,如投擲等項目,則屬于其擅長的項目,比其他學生都占優勢。由于學生擅長的運動項目不同,所以教師需要根據不同層次學生的實際情況,對運動訓練的計劃進行調整,以提高體育訓練的效率。同時,教師要深入了解學生,充分調查學生的體育偏好和運動基礎,并對搜集的資料進行分析、整合,為運動基礎相異的學生制定不同的教學目標,設計不同程度的運動訓練,確保體育教學順利進行。
二、教學方法分層實施
高中美術課程分層教學設計探索
【摘要】在核心素養語境下,課程改革正在如火如荼地開展著,在這樣的背景下,提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已經成為所有教育工作者的共識。在高中美術課程教學中,要想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教師應積極采用分層教學的方法,對學生因材施教、因人施教,以滿足不同層次學生不同的美術學習需求。接下來,本文就探究高中美術課程分層教學設計與實踐,以供參考。
【關鍵詞】高中美術;分層教學;設計與實踐
在素質教育理念下,高中美術課程越來越受到廣大學生的青睞,但在教學實踐中,筆者發現大班制教學的效果越來越差,越來越不能滿足學生的個性化學習需求?;诖?,筆者開始采用分層教學的模式,根據學生的興趣愛好及程度差異,將他們分為若干個不同的層次,然后采用針對性的教學方法,促使每個學生都能獲得成功的體驗,得到相應的提高。下面就根據筆者個人的教學經驗,對高中美術課程分層教學的設計和實踐進行闡述。
一、科學劃分學生的層次
在高中美術課程教學中,教師要想順利實施分層教學模式,首先必須科學劃分學生的層次。在劃分層次時,教師必須深入研究學生的心理,詳細了解他們的興趣愛好、學習狀況及學習潛能,然后進行科學分層。在具體劃分中,美術繪畫水平較好、對美術課程感興趣的學生可以劃為第一層次;對于美術成績一般、比較感興趣的同學可以劃分到第二層次;對于成績不好且對美術課程不感興趣的學生,可以劃分到第三層次中。當然,這種層次的劃分只是暫時的、動態的,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美術水平及時進行調整,以促進學生美術能力的提升。
二、合理設計不同層次學生學習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