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纖產業范文10篇
時間:2024-02-02 01:41:22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光纖產業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我國光纖產業現狀論文
一、我國光纖產業發展的概況
1、光纖產業發展的回顧
(1)起步
我國光纖產業起步于上個世紀70年代中期,當時的郵電部、機械、電子部系統和北京市、上海市等地的諸多單位,都投入力量,從事光纖和光纖預制棒的研制工作。并在70年代末80年代初,利用自已研制的光纖(當時為多模光纖)進入到了試驗階段。
但由于受到技術、經濟實力等多方面的因素影響,當時的工作基本上還是限于實驗室研制的范疇。
(2)二次創業期的失敗
我國光纖產業發展論文
一、光通信的發展帶動和激發了國內光纖產業的發展
90年代初期,郵電部確定的不再采用同軸電纜,而全部采用光纜建設通信網和國家對通信采取超前發展的政策,是我國近十多年光纖光纜產業得以快速發展的決定因素?!傲濉逼陂g(81-85年),我國光纖鋪設才300多公里,“七五”期間(86-90年),世界只有7000多公里,當時光纜的芯數又很小,折合光纖只幾萬芯公里??梢姰敃r光纖光纜市場小的可憐。進入90年代,特別是93年之后,由于郵電部確定大力發展光通信和通信建設超前發展的思路,資金的投入逐年大幅增長,使光纖光纜用量也得到大幅度增長。為使大家直觀了解這一增長的趨勢,筆者把“八五”和“九五”期間我國對光纖需求的數字列于下表,供參考。
由上表可見,十年時間,我國對光纖的需求增長了近百倍。由于國內通信建設對光纖需求的快速增長,使國內光纖市場嚴重供不應求,80-90%的光纖要依靠進口,在這種形勢下,市場的力量促使在“長飛”不斷擴容的同時,“上海朗訊”、“南京華新藤倉”、“杭州富通”等光纖企業先后建成投產,這樣也就使我國光纖的產能和產量逐年上升。表二列出了我國近十年光纖的產量數字變化,供參考。
3、我國光纖企業生產設備和產品質量狀況
(1)光纖拉絲設備一流
我國光纖企業使用的拉絲機經歷了一、二、三代的變更。第一代拉絲機塔高6米,空氣冷卻,線速度每分鐘80-120米,目前第一代拉絲機用于生產已被淘汰,大部分卻只安排做試驗性的工作,但有的還在使用。第二代塔高12M,氬氣冷卻,拉絲速度300-400M/min,這一代還有少數在使用,主要用于多模和特種光纖的生產。
我國光纖產業現狀研究論文
一、我國光纖產業發展的概況
1、光纖產業發展的回顧
(1)起步
我國光纖產業起步于上個世紀70年代中期,當時的郵電部、機械、電子部系統和北京市、上海市等地的諸多單位,都投入力量,從事光纖和光纖預制棒的研制工作。并在70年代末80年代初,利用自已研制的光纖(當時為多模光纖)進入到了試驗階段。
但由于受到技術、經濟實力等多方面的因素影響,當時的工作基本上還是限于實驗室研制的范疇。
(2)二次創業期的失敗
我國光纖產業現狀分析論文
一、我國光纖產業發展的概況
1、光纖產業發展的回顧
(1)起步
我國光纖產業起步于上個世紀70年代中期,當時的郵電部、機械、電子部系統和北京市、上海市等地的諸多單位,都投入力量,從事光纖和光纖預制棒的研制工作。并在70年代末80年代初,利用自已研制的光纖(當時為多模光纖)進入到了試驗階段。
但由于受到技術、經濟實力等多方面的因素影響,當時的工作基本上還是限于實驗室研制的范疇。
(2)二次創業期的失敗
我國光纖產業現狀研究論文
一、我國光纖產業發展的概況
1、光纖產業發展的回顧
(1)起步
我國光纖產業起步于上個世紀70年代中期,當時的郵電部、機械、電子部系統和北京市、上海市等地的諸多單位,都投入力量,從事光纖和光纖預制棒的研制工作。并在70年代末80年代初,利用自已研制的光纖(當時為多模光纖)進入到了試驗階段。
但由于受到技術、經濟實力等多方面的因素影響,當時的工作基本上還是限于實驗室研制的范疇。
(2)二次創業期的失敗
光纖光纜產業化發展特點探析論文
摘要:綜述了近期光纖光纜在制造、施工及維護技術上的發展特點,分析了其發展趨勢,并就我國光纖與光纜技術及產業的發展提出了一些值得思考的問題。
關鍵詞:光纖光纜;技術發展
信息通信業是一個充滿生機與活力的朝陽產業,網絡經濟有著強大的生命力,信息技術、網絡技術的發展在如今仍然是推動社會進步的重要動力,信息網絡化仍然是當今世界經濟、社會發展的強大趨勢。因此在全球經濟好轉、通信市場復蘇及我國西部開發等有利條件下,我們應積極了解光纖與光纜技術的發展特點及其產業的發展前景,抓住機遇,促進光纖光纜技術與產業向更大的方向發展。
一、光纖技術發展的特點
1.1網絡的發展對光纖提出新的要求
不管下一代網絡如何發展,一定將要達到三個世界,即服務層面上的IP世界、傳送層面上的光的世界和接入層面上的無線世界。下一代傳送網要求更高的速率、更大的容量,這非光纖網莫屬,但高速骨干傳輸的發展也對光纖提出了新的要求。
我國光纖與光纜技術及產業的發展論文
摘要:綜述了近期光纖光纜在制造、施工及維護技術上的發展特點,分析了其發展趨勢,并就我國光纖與光纜技術及產業的發展提出了一些值得思考的問題。
關鍵詞:光纖光纜;技術發展
信息通信業是一個充滿生機與活力的朝陽產業,網絡經濟有著強大的生命力,信息技術、網絡技術的發展在如今仍然是推動社會進步的重要動力,信息網絡化仍然是當今世界經濟、社會發展的強大趨勢。因此在全球經濟好轉、通信市場復蘇及我國西部開發等有利條件下,我們應積極了解光纖與光纜技術的發展特點及其產業的發展前景,抓住機遇,促進光纖光纜技術與產業向更大的方向發展。
一、光纖技術發展的特點
1.1網絡的發展對光纖提出新的要求
不管下一代網絡如何發展,一定將要達到三個世界,即服務層面上的IP世界、傳送層面上的光的世界和接入層面上的無線世界。下一代傳送網要求更高的速率、更大的容量,這非光纖網莫屬,但高速骨干傳輸的發展也對光纖提出了新的要求。
光纖通信技術構成和發展趨向
摘要:在最近的幾年,伴隨著改革開放程度的不斷深化和推進,中國的通信行業已經取得了巨大的進步,利用光纖通信的技術建設成了現代化的通信網絡,并且通過進一步研究總體國際光纖通信的發展信息和中國的光纖通信發展戰略,有利于了解和分析我國光纖通信的未來發展趨勢。
關鍵詞:光線通信;技術構成;光交換技術;發展趨向
在歷史的發展進程中,我們發現科學技術的創新有利于推動一個行業的發展,尤其是新型的科技,新科技能夠帶來的影響范圍是十分廣泛的,從某個方面來說,一種新型科技的出現會推進整個產業發生巨大的變化和進步,而且還可以影響到人們自身的實際生活,最后會推動整個社會產生極大的改變。正因為如此,作為技術人員需要清醒的認識到有關技術的創新和進步,并且要深刻把握自身行業新技術的發展和變化[1]。
1光纖通信技術的發展背景
在中國,光纖通信技術總共經歷了重要的三個發展階段,這三個階段分別是開始階段、開始研究開發階段和研究開發成熟階段,現如今我國正在逐步進入推廣和深入發展階段。七十年代的初期,這是我國光纖通信技術研究的初始階段,因為我國研究光纖通信技術的工作起步比較早,所以中國有關的科學技術研究單位很早就開始緊密的追隨國際技術水平的腳步,積極進行與光纖通信技術有關的實驗和研究。但是當我們回顧這段時期時,會發現正是由于中國在早期階段取得的成果,雖然在初步階段取得了勝利,但是這也直接導致了研究部門和開發部門沒有辦法做到緊密的結合。因此在研究開發階段的最開始,即使中國光纖通信的研究開發已經取得了進步,但是因為科研方面和開發方面沒有進行實際的結合,最后造成的結果就是沒有后續力量的及時跟進,因此在這段時期取得的成果不夠顯著,進展也是比較遲緩[2]。
2光纖通信技術的發展現狀
光電子技術產業管理論文
論文關鍵詞:世界光電子技術和產業的發展;我國的光電子技術和產業
論文摘要:光電子器件和部件廣泛應用于長距離大容量光纖通信、光存儲、光顯示、光互聯、光信息處理、激光加工、激光醫療和軍事武器裝備,預期還會在未來的光計算中發揮重要作用。本文將介紹國內外光電子技術及光電子產業的發展。
如果說微電子技術推動了以計算機、因特網、光纖通信等為代表的信息技術的高速發展,改變了人們的生活方式,使得知識經濟初見端倪,那么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大容量光纖通信網絡的建設,光電子技術將起到越來越重要的作用。美國商務部指出:“90年代,全世界的光子產業以比微電子產業高得多的速度發展,誰在光電子產業方面取得主動權,誰就將在21世紀的尖端科技較量中奪魁”。日本《呼聲》月刊也有類似的評論:“21世紀具有代表意義的主導產業,第一是光電子產業,第二是信息通信產業,第三是健康和福利產業……”,可以斷言,光電子技術將繼微電子技術之后再次推動人類科學技術的革命。
1世界光電子技術和產業的發展
光纖通信技術的發展速度遠遠超過當初人們的預料,光纖已經成為通信網的重要傳輸媒介,現在世界上大約有60%的通信業務經光纖傳輸,到20世紀末將達到85%,但從目前光纖通信的整體水平來看,仍處于初級階段,光纖通信的巨大潛力還沒有完全開發出來。目前,各種新技術層出不窮,密集波分復用技術(DWDM,在同一根光纖內傳輸多路不同波長的光信號,以提高單根光纖的傳輸能力)、摻鉺光纖放大器技術(EDFA,可將光信號直接放大,具有輸出功率高、噪聲小,增益帶寬等優點)已取得突破性進展并得到廣泛的應用?,F在DWDM系統和光傳輸設備中,光電技術的比例將從過去比重不到10%達到90%。一種全新的、無需進行任何光電變換的光波通信——“全光通信”,由于波分復用技術和摻鉺光纖放大器技術的進展,也日趨成熟,將在橫跨太平洋和大西洋的通信系統上首次使用,給全球的通信業帶來蓬勃生機。為此提供支撐的就是半導體光電子器件和部件。光電子器件和技術已形成一個快速增長的、巨大的光電子產業,對國民經濟的發展起著越來越大的作用。美國光電子產業振興協會估計,到2003年,光電子產業的總產值將達2000億美元。
Internet應用的飛速增長對電信骨干網帶寬提出越來越高的需求,為滿足需求的增長,人們可以鋪設更多的光纖,或靠提高單路光的信息運載量(現在主干網可以分別工作在2.5Gbps和10Gbps,并已有40Gbps的演示性設備)。但更主要的方法卻是靠發展波分復用技術,增加光纖內通光的路數(光波分復用的實驗記錄已經達到2.64Tbps)。波分復用技術的普遍運用為光電子器件和部件提供了廣闊的、快速增長的市場。無限戰略公司的報告指出:“信號傳輸用1.31μm和1.55μm激光器市場1999年達到13億美元,比去年增加23%;1.48μm信號放大用激光器1999年市場份額達到1.6億美元,比去年增加33%;980nm信號放大用激光器銷售額達2.9億美元,比去年增長121%。整個激光器市場的份額1999年達18億美元,預期2003年將達到30億美元”。美國通信工業研究公司(CIR)的研究預測,北美市場光電子部件的市場規模將由目前的28億美元增長到2003年的61億美元,約每年增長18.5%。密集波分復用設備銷售額也將從1998年的22億美元增加到2004年的94億美元。報告稱雖然10年內全光通信還不會全面商業化,但是全光交換將在幾年內成為市場主流,報告也指出盡管光學部件市場被大公司所占據,但仍有創新性公司進入的可能。
光電子產業發展論文
論文關鍵詞:世界光電子技術和產業的發展;我國的光電子技術和產業
論文摘要:光電子器件和部件廣泛應用于長距離大容量光纖通信、光存儲、光顯示、光互聯、光信息處理、激光加工、激光醫療和軍事武器裝備,預期還會在未來的光計算中發揮重要作用。本文將介紹國內外光電子技術及光電子產業的發展。
如果說微電子技術推動了以計算機、因特網、光纖通信等為代表的信息技術的高速發展,改變了人們的生活方式,使得知識經濟初見端倪,那么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大容量光纖通信網絡的建設,光電子技術將起到越來越重要的作用。美國商務部指出:“90年代,全世界的光子產業以比微電子產業高得多的速度發展,誰在光電子產業方面取得主動權,誰就將在21世紀的尖端科技較量中奪魁”。日本《呼聲》月刊也有類似的評論:“21世紀具有代表意義的主導產業,第一是光電子產業,第二是信息通信產業,第三是健康和福利產業……”,可以斷言,光電子技術將繼微電子技術之后再次推動人類科學技術的革命。
1世界光電子技術和產業的發展
光纖通信技術的發展速度遠遠超過當初人們的預料,光纖已經成為通信網的重要傳輸媒介,現在世界上大約有60%的通信業務經光纖傳輸,到20世紀末將達到85%,但從目前光纖通信的整體水平來看,仍處于初級階段,光纖通信的巨大潛力還沒有完全開發出來。目前,各種新技術層出不窮,密集波分復用技術(DWDM,在同一根光纖內傳輸多路不同波長的光信號,以提高單根光纖的傳輸能力)、摻鉺光纖放大器技術(EDFA,可將光信號直接放大,具有輸出功率高、噪聲小,增益帶寬等優點)已取得突破性進展并得到廣泛的應用?,F在DWDM系統和光傳輸設備中,光電技術的比例將從過去比重不到10%達到90%。一種全新的、無需進行任何光電變換的光波通信——“全光通信”,由于波分復用技術和摻鉺光纖放大器技術的進展,也日趨成熟,將在橫跨太平洋和大西洋的通信系統上首次使用,給全球的通信業帶來蓬勃生機。為此提供支撐的就是半導體光電子器件和部件。光電子器件和技術已形成一個快速增長的、巨大的光電子產業,對國民經濟的發展起著越來越大的作用。美國光電子產業振興協會估計,到2003年,光電子產業的總產值將達2000億美元。
Internet應用的飛速增長對電信骨干網帶寬提出越來越高的需求,為滿足需求的增長,人們可以鋪設更多的光纖,或靠提高單路光的信息運載量(現在主干網可以分別工作在2.5Gbps和10Gbps,并已有40Gbps的演示性設備)。但更主要的方法卻是靠發展波分復用技術,增加光纖內通光的路數(光波分復用的實驗記錄已經達到2.64Tbps)。波分復用技術的普遍運用為光電子器件和部件提供了廣闊的、快速增長的市場。無限戰略公司的報告指出:“信號傳輸用1.31μm和1.55μm激光器市場1999年達到13億美元,比去年增加23%;1.48μm信號放大用激光器1999年市場份額達到1.6億美元,比去年增加33%;980nm信號放大用激光器銷售額達2.9億美元,比去年增長121%。整個激光器市場的份額1999年達18億美元,預期2003年將達到30億美元”。美國通信工業研究公司(CIR)的研究預測,北美市場光電子部件的市場規模將由目前的28億美元增長到2003年的61億美元,約每年增長18.5%。密集波分復用設備銷售額也將從1998年的22億美元增加到2004年的94億美元。報告稱雖然10年內全光通信還不會全面商業化,但是全光交換將在幾年內成為市場主流,報告也指出盡管光學部件市場被大公司所占據,但仍有創新性公司進入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