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纖通信就業前景范文

時間:2024-01-05 17:42:38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光纖通信就業前景,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通信技術專業主要課程 主要課程:英語、高等數學、計算機文化基礎、C語言、工程數學、電路、電子技術、信號與系統、通信電子線路、計算機原理與接口、數字信號處理、通信原理、電子設計自動化、電子測量技術、光纖通信技術、程控交換技術、計算機網絡與通信、移動通信系統及終端設備、通信網絡、接入網技術等課程。

主要實踐性教學環節:電子設計自動化(EDA)、微機原理與應用、電子測量技術、數字通信原理、通信網絡、光通信系統、移動通信系統、移動通信終端設備、程控交換原理、電子整機裝配、CATV安裝與調試、通信系統綜合實驗等,以及各校的主要特色課程和實踐環節。

通信技術專業就業前景 通信技術是信息科學技術中發展極具活力的一個領域,尤其是數字移動通信、光纖通信、網絡通信使人們在傳遞信息和獲得信息方面達到了前所未有的便捷程度。通信工程具有極廣闊的發展前景。

本專業畢業生可在通信運營商、現代通信設備制造企業、電子信息類等產業,從事通信與電子技術的開發、研究、應用、管理、設備調測維護、通信工程設計與施工等工作。也可攻讀信息與通信工程和電子信息學科等方向的碩士、博士學位。

隨著通信技術應用的日趨廣泛,和信息化社會的逐漸發展,未來勢必會給中國信息產業帶來更大的發展空間。所以通信技術專業人才成為我國參與國際間競爭的一個重要因素。在未來若干年,我國勢必會更加重視通信專業人才的培養,重視通信技術專業的教育,提高教育水平。

通信技術專業就業方向 本專業畢業生主要面向通信和電子、信息等行業的運營商、生產型企業從事通信設備、電子設備、系統和網絡的研究、設計、開發、運營和技術管理以及通信設備的營銷、裝配、調試、維修和檢驗等技術工作。

從事行業:

畢業后主要在新能源、計算機軟件、互聯網等行業工作,大致如下:

1 新能源;

2 計算機軟件;

3 互聯網/電子商務;

4 通信/電信/網絡設備;

5 電子技術/半導體/集成電路;

6 通信/電信運營、增值服務;

7 計算機服務(系統、數據服務、維修);

8 其他行業。

從事崗位:

畢業后主要從事android開發工程師、硬件工程師、技術支持工程師等工作,大致如下:

1 android開發工程師;

2 硬件工程師;

3 技術支持工程師;

4 ios開發工程師;

5 網絡工程師;

6 項目經理;

7 嵌入式軟件工程師;

篇2

關鍵詞 電子信息工程專業 課程體系 探討

中圖分類號:G64 文獻標識碼:A

作為高校電子信息工程專業教育工作者,如何以國家信息產業發展政策為指針,圍繞我國信息產業發展規劃,從理論和實踐兩方面,研究電子信息工程專業人才培養模式、教育技術創新模式、課程體系及教學內容改革等方面問題,是新形勢下一項緊迫任務,對促進我國信息產業的可持續性發展,將產生重大影響。這是一項系統工程,需要集合各方力量共同完成。本文僅就其中帶根本性的課程體系問題進行探討,旨在起到拋磚引玉作用。

1從國家專業目錄調整看電子信息工程專業設置

國家本科專業目錄調整以后,電氣信息類的專業范圍不斷拓展,涵蓋了通信、電子、計算機、自動化等各個領域的多個學科,形成諸如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自動化、電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計算機科學與技術、電子科學與技術、生物醫學工程等新的專業格局。

2從招生與就業分配形勢看電子信息工程專業建設

如今,在市場經濟形勢下,招生與就業分配成為衡量一所學校、一個專業“熱門”程度的晴雨表。招生與就業分配又被看成是一個蹺蹺板的兩端,兩者之間的動態平衡通過社會發展需求來調節。從高考招生錄取來看,由于電子信息工程專業名字響亮,近年來成為熱門專業,造成許多學生專業選擇的盲目性,部分地區生源甚至好過傳統熱門的通信工程專業和計算機類相關專業,促使該專業的規模逐年攀升。招生規模的急增,對今后的分配就業造成了巨大壓力。因此,近幾年來,這些專業的就業前景并不看好。電子信息工程專業的學生,目前就處于這種境地。相比之下,同屬于“電氣信息類”的通信工程專業學生,具有明顯的擇業優勢。他們在應聘時,可以理直氣壯地說出自己專業主干課程及專業特色,如通信原理、通信系統、移動通信、光纖通信、程控交換,等等。而電子信息工程專業學生的回答,卻難以令人信服,所學的無非也是以上這些課程(大多是為了擇業而選修的課程),或者是一些與其他專業的嫁接課程??梢哉f得稍微具體一些的,可能只有數字信號處理,語音處理、圖像處理、視頻處理等幾門,它們大多也是通信工程或計算機類相關專業的選修課程,或者本身就是通信工程或計算機類相關專業的必修課程。

3從國內外著名高校辦學特色看電子信息工程專業發展

國外發達國家的諸多高校均早已設立電子信息工程專業,并建立了相應的課程體系,專業建設及課程建設已經很成熟。國內許多著名高校(如華中科技大學、電子科技大學、西安電子科技大學等)也設立電子信息工程專業及相應的系列課程,并注重課程體系與專業、學科建設相結合,本科專業、碩士點學科、博士點學科及博士后流動站等協同發展,形成一個合理的層次結構,相互促進,使得這些高校的電子信息工程專業的課程體系各具特色。

4改革與探索

4.1改革的初步成效

桂林電子工業學院是一所以電氣信息類專業為重點的多科性大學。電子信息工程專業1995年設立于電子信息分院(現在的通信與信息工程系),是國家管理的本科專業,立足廣西,面向全國招生。該專業自1996年招生以來,已畢業三屆(2000屆、2001屆、2002屆)約200名本科生,現有在校生(99級、2000級、2001級)約600人,近兩年(如2002級、2003級)將以每年約200人的速度遞增,規模不斷擴大。幾年來,為了辦好該專業,學院有關專家教授、歷屆系領導以及教研室基層教師進行了多次研討,制訂出現有的教學大綱和專業規劃,使該專業步入正常的發展軌道,其成果可概括為“四三二一模式”,即四個方向、三年打通、兩個重點、一條原則。所謂“四個方向”是指,在課程體系建設中,將主干課程分成四個限選方向,即通信網絡、信息傳輸、網絡信息、電子工程等,各方向又設有相應的系列課程。

4.2進一步改革的思路

通過幾年來的專業建設,電子信息工程專業初具規模和特點。能取得如此成績,離不開學院各級領導及有關專家的支持和關心,也凝聚著信息工程教研室全體教師長期不懈共同努力的心血――從電子信息工程專業申報、籌建,發展規劃制訂、師資隊伍培養,直至網絡信息方向系列課程教學計劃的具體實施,等等。

5結束語

與國內外著名高校相比,我校的電子信息工程專業,由于開辦歷史不長,課程體系不夠完備,專業特色尚不明顯。如何面對不斷發展的新形勢,使本專業辦出特色,仍面臨著不斷改革和創新問題。這也正是需要我們仔細研究和探索的一個課題。近年來,我們申報的教育教學研究課題“信息工程專業建設的研究”和“多媒體信息處理課程建設的探索與實踐”,分別于2001年和2002列入廣西教育科學“十五”規劃。我們堅信,借鑒國內外著名高校的辦學經驗,結合我校學科、專業方向及我國信息產業發展規劃,充分利用現有條件,從課程體系建設入手,堅持長期不懈加強課程建設、教材建設、師資建設、實驗室建設及其它方面的改革,可望使本專業上一個新臺階,在全國高校中具有一定影響。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