護患溝通范文10篇

時間:2024-02-07 03:11:33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護患溝通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護患溝通

兒科護理護患溝通技巧分析

【摘要】目的:分析兒科開展護理工作期間靈活運用護患溝通技巧的效果及價值。方法:此次選擇2018年5月至2019年5月本院兒科收治患兒98例作為觀察對象,根據就診時間先后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對照組采取常規護理干預,觀察組在此基礎上靈活運用護患溝通技巧,比較兩組患兒護理依從性情況,評估并計算各組發生護患糾紛概率及患兒家屬滿意情況。結果:觀察組患兒護理依從性明顯優于對照組(P<0.05)。同時,觀察組出現護患糾紛的概率較對照組相比更低。觀察組患兒家屬對此次護理服務滿意度更高(P<0.05)。結論:兒科開展護理工作期間重視護患溝通技巧的應用能夠提高患兒依從性,預防糾紛情況發生,提高滿意度。

【關鍵詞】兒科護理;護患溝通;技巧;分析

護患關系屬于疾病治療期間護理者于患者之間最基礎的關系。然而,最近幾年,護患關系過度緊張,經常出現一些糾紛問題,尤其以兒科最為嚴重?;純菏敲總€家庭的寶貝,患兒家屬經常與醫護人員存在一些誤解與糾紛,由此產生矛盾。因而,在兒科開展護理工作期間,應重視溝通,避免因言語歧義、表述不當等引起糾紛[1]。本文以2018年5月至2019年5月本院兒科收治98例患兒為例,探究護患溝通技巧的具體應用,現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此次選擇2018年5月至2019年5月本院兒科收治患兒98例作為觀察對象,根據就診時間先后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對照組總計患兒49例,包括男童25例,女童24例;最小年齡1歲,最大年齡12歲,平均年齡(6.8±1.3)歲;其中9例患兒患熱性驚厥,13例患兒患腹瀉,20例患兒患支氣管肺炎,7例患兒患其他疾病。觀察組總計患兒49例,包括男童24例,女童25例;最小年齡2歲,最大年齡11歲,平均年齡(6.7±1.4)歲;其中10例患兒患熱性驚厥,12例患兒患腹瀉,21例患兒患支氣管肺炎,6例患兒患其他疾病。經統計分析發現,兩組患兒基本資料差異不存在統計學意義(P>0.05),可對比。1.2方法。對照組患兒輔以常規護理干預,如監測患兒身體指標,對癥用藥治療等。觀察組患兒在常規護理基礎上靈活采取護患溝通技巧,具體為:1)需開展預防性溝通工作,護理人員需在第一時間向患兒家長介紹其疾病的診斷結果,并對疾病可能的發展情況、并發癥、后續治療方法和預后效果等進行介紹,促進患兒家長對疾病的及時掌握,使其進一步了解患兒的發病情況。詳細為患兒家長介紹治療藥物的使用方法、不良反應、緩解措施以及用藥后的注意事項,叮囑家長一定要嚴格遵照醫囑進行治療,在此過程中可適當使用嚴厲的語氣,使家長能夠了解遵醫用藥的重要性[2]。同時對于患兒家長提出的疑問要給予解答,解答過程中要注意語言的流程性和專業性,語氣要柔和,聲音不可太大,以免影響患兒休息,整個過程需要不時面露微笑,對于處于疾病狀態的患兒要給予撫摸安撫。對于部分費用較高或自費的檢查項目,需征求患兒家長的同意才能進行檢查,而對于必須進行的檢查,護理人員需向家長介紹其必要性和意義,耐心勸解。2)對于兒科部分常見疾病還需開展集體溝通方式,以講座的方式將患兒家長集中起來進行宣教,促進其對于季節性的兒童傳染病、多發病等的了解,詳細講解具體的發病原因、預防手段、治療方法等[3]。講座結束后護理人員需在例行巡房過程中了解家長的疑問,并予以耐心的解答。3)開展理解性溝通。即在患兒入院時主動與患兒或家長進行溝通,了解其病癥感受、飲食偏好、生活習慣、耐受度等基本信息。護理人員應通過角色互換的方式進一步理解患兒家長焦急的心理,尊重其提出的部分要求,在不影響治療和護理的前提下盡量滿足。如溝通過程中護理人員遇到無法解釋的問題,則需告知醫生予以解答,絕對不能因不知道就不回答。4)除了進行語言溝通以外,護理人員還需采取書面溝通方式,將兒科內常見的疾病知識編寫成健康宣傳單或手冊,將其發放給患兒家長,這樣也方便語言溝通時不在場的家長閱讀,從而進一步提升健康宣教的力度,使家長與護理人員之間形成更好的配合[4]。1.3觀察指標。比較兩組患兒護理依從情況。十分依從:患兒能夠主動配合護理,無哭鬧、吵鬧等情況;一般依從:患兒偶爾不愿配合護理,經安撫后可緩解;不依從:患兒哭鬧、吵鬧等不止,難以實施護理??傄缽男裕绞忠缽穆剩话阋缽穆?。自制調查問卷評估滿意情況??傆?0分,得分超過8分表示患兒家屬對此次護理服務比較滿意,得分超過6分不足8分表示患兒家屬對此次護理服務一般滿意,得分不足6分表示患兒家屬對此次護理服務不滿意。總滿意度=比較滿意率+一般滿意率。計算兩組發生護患糾紛的概率。1.4統計學分析。通過SPSS20.0軟件對此次護理服務進行統計學分析,通過%表示計數資料,以卡方值檢驗,組間差異經P驗證,P<0.05表示差異存在統計學意義。

2結果

查看全文

護患溝通藝術論文

【關鍵詞】護患溝通

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和進步,生活水平、知識水平的逐步提高,人們對疾病的預防、治療、護理要求也就越來越高。

常言道:“三分治療、七分護理”,越來越多的醫院管理者充分認識到護患溝通的重要性,醫院要求生存、謀發展,除了不斷提高診療水平外,更要轉變護理觀念,為患者提供高水準、全方位的護理服務,以滿足病人的要求。早在19世紀,護理學的創始人南丁格爾就提出護理是門藝術,近代的多數研究者們也認為護理專業的本質是對人類的關懷和照顧。專業人才認識到護理是實踐“為人民服務,為社會主義建議服務”衛生工作方針的重要力量,認識到“以人為本,以病人為中心”整體護理思想維護的是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代表著護理改革和發展的方向,也是醫院改革和建設的崇高理念。要達到這樣的目標,護士除了掌握必備的醫學常識外,還要自學加強社會和人文科學的學習,本文謹對護患溝通藝術的應用做一些初探。

1護患溝通的必要性

護患關系是患者與護士在護理過程中形成和建立起來的人際關系,直接影響著患者的心理變化,與患者的康復有著密切的聯系。護患溝通是護士與患者及其家屬,陪護人員之間的溝通,是處理護患之間關系的主要內容,沒有護患溝通,就不能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病人的滿意就是工作的目的,病人的康復就是護理工作者最大的心愿。住院病人均存在不同程度的身心痛苦,病人的情緒及心理狀態(如緊張、恐懼、焦慮、悲觀失望等),對疾病的轉歸有很大的影響。隨著人們對健康內涵理解的不斷加深,病人既希望從護患溝通中獲得與健康相關的知識以配合治療,也希望從護患溝通中得到心理上的支持和安慰。

2護患溝通的前提――信任

查看全文

敘事教育在護患溝通課程的應用

摘要:目的探討敘事教育在護患溝通課程中的應用效果。方法選取我院2020級某一教學班122名護生為研究對象,調整護患溝通課程的理論與實訓比例為1∶1,開展以護生為主體、以敘事教育為主線的多元化教學,采用護生版杰弗遜共情量表和支持性溝通量表調查護生在課程開展前后共情能力和溝通能力的變化,并按照Colaizzi七步法對護生書寫的反思日記進行分析。結果護生的共情能力得分教學后高于教學前,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1);護生的溝通能力得分教學后高于教學前,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反思日記分析提煉出4個一級主題,16個二級主題。結論敘事教育能夠激發護生的情感體驗,有效提高護生的共情能力和溝通能力。

關鍵詞:敘事教育;護患溝通;共情能力;溝通能力

護理人文關懷教育的核心是培養護生以人為本,學會與他人共情,滿足他人的健康需求[1]。護生對于護理人文關懷的感知大部分來源于書本和教師,缺乏情境感。本研究在護患溝通教學中運用以護生為主體的敘事教育,創建一個合作、分享、信任的教學平臺,通過護生從自身主觀視角帶著自己的理解和情感敘述故事和經歷,將單純傳授教學內容轉向關注學習者的體驗和交流,借助敘事素材的教益性和感召性[2],激發護生的情感體驗,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1對象和方法

1.1研究對象

研究對象是2020級高職護生,隨機抽取一個教學大班,共122名護生,其中女生119名,男生3名,年齡17~25歲,平均年齡(19.25±0.98)歲。有實習經歷者27人。

查看全文

護患溝通在泌尿外科護理的運用

[摘要]目的研究護患溝通及健康教育對泌尿外科患者的臨床效果。方法本次病例為泌尿外科的患者,隨機分成兩組對照組、觀察組,采用SAS、SBA量表測試。結果觀察組SAS、SDS、護理滿意度評分顯著優于對照組,P<0.05。結論護患溝通及健康教育可以減改善泌尿外科患者的負性情緒,提高護理滿意度,適于臨床應用。

[關鍵詞]泌尿外科;護患溝通;健康教育;護理滿意度

泌尿外科疾病包括泌尿結石、前列腺增生等疾病。由于該疾病具有隱私性,一些患者往往拖到病情嚴重時再進行治療,因此手術的難度較大,而且一些患者對手術具有恐懼心理影響了手術的療效[1]。健康教育及互換溝通能夠提高患者的正確認知,同時能夠改善負性情緒,有助于提高手術的依從性。本研究對本院泌尿外科患者進行研究,呈現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2017年3月~2018年3月,泌尿外科病例150例[2]。倫理委員會準許、患者同意,分成對照組、觀察組,各75例。對照組,男33人,女42人;年齡19~72(38.5±11.6)歲。觀察組,男32人,女43人;年齡17~70(36.7±10.8)歲。兩組人口學資料對比無差異(P>0.05)。1.2納入與排除標準。納入標準:具有手術指征。排除標準:①并發心、腦血管、肝、腎和血液系統等較重疾??;②妊娠及哺乳期患者。1.3護理方法。對照組患者采用常規護理,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進行護患溝通及健康教育,具體如下。1.3.1圍手術期健康教育:由于患者對于手術過程不了解,導致存在恐懼心理,因此醫護人員一定要簡短向患者介紹手術的步驟以及大概的時間[2],因此護士一定要密切觀察患者的面部表情和動作了解患者的內心變化,對患者的擔憂進行充分理解。術后要注意使用多樣化的健康教育方式,護士不僅要進行口頭講解還要注重運用集中宣教和一對一健康教育的方式。為了提高接受程度要制作帶有生動形象的健康教育卡片和圖書、播放動視頻等,能夠吸引患者的注意力。1.3.2加強護患溝通:護士要作為合格的傾聽者,對患者進行鼓勵和開導,幫助患者改變心情,抒發出心中的煩悶之情。護士可以借助患者家屬的支持和關愛,讓患者家屬多關心患者,多與患者溝通和互動,從而幫助患者改變心情。對于焦慮情緒的患者,一定要用語言進行安撫,護士要指導患者學習控制過激的不良情緒,將注意力轉移到其他問題上,減少不良問題產生的心理刺激,從而改變人的情緒和意志?;颊呖謶謺r,護士從容不迫的微笑和眼神能夠增加患者自身的安全感。護士可以恰當利用肢體語言,例如當患者感覺不適時,用手觸摸患者的前額表示關心。在傾聽患者傾訴時用手撫摸患者的肢體等,能夠減輕患者內心的焦慮情緒[3]。當患者行動困難時,護士要及時上前輔助;當患者傷心落淚時,護士要及時遞上面巾紙,這些行為都能夠體現出護士的關心關懷,起到很好的心理護理效果。1.4癥狀判斷采用。SAS(焦慮自評量表)、SDS(抑郁自評量表)評價,評分越高癥狀越重。1.5統計學方法。SPSS19.0統計學分析,計量數據均數±標準差分析,計數資料用百分比顯示,分別采用t檢驗、x2檢驗。P<0.05統計顯著差異。

2結果

查看全文

護患溝通性語言在手術室護理的運用

手術室護理中,起著基礎性和決定性作用的因素之一就是護患溝通,其指的是護理人員與患者之間在護理與治療中的交流?,F如今,人們對于護理工作的質量要求越來越高,因此加強護患溝通也成了現如今各大醫院所重視的工作[1]。護患溝通不僅僅能夠有效提高患者對自身疾病的了解,還能夠幫助患者提高治療依從度,促進患者病情的恢復。本次研究通過護患溝通性語言護理應用在手術室護理中,效果良好,以下為詳細內容。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選取2017年5月~2018年4月我院68例要進行手術的患者作為本次研究對象,分為觀察組(n=34)和對照組(n=34)。觀察組男18例,女16例,最大年齡為78歲,最小年齡為22歲,平均年齡為(50.23±2.28)歲,對照組17例,女17例,最大年齡為76歲,最小年齡為21歲,平均年齡為(50.14±2.12)歲。將兩組患者各方面的臨床數據進行比對,差異無統計學意義。1.2方法。常規護理應用于對照組患者中,在常規護理基礎上聯合護患溝通性語言的護理方式應用于觀察組患者中,首先,護理人員要在手術之前認真核對患者的信息資料,并且告知患者自手術過程中要注意的事項以及相關手術流程,使患者做好手術的心理準備。其次,在手術過程中,為了減少患者在手術室中的緊張、恐懼等心理,護理人員要耐心安撫和寬慰患者,針對不同患者的情況給予心理疏導,緩解患者的不良情緒,提高患者治療依從度,促進手術的進一步進行。最后,在手術完成后,護理人員要仔細清理患者身上的血跡,并且要在患者蘇醒之后對患者進行心理輔導,告知他們手術十分成功,有利于患者不良心理的緩解。1.3觀察指標。觀察研究和記錄兩組患者在分別進行兩種護理方式的療效和滿意程度,將兩組要進行手術的患者的臨床效果進行調查,用顯效、有效以及無來表達臨床療效。顯效情況:病情明顯好轉,不良反應消失,患者依從度大大提高;有效情況:病情有所好轉,不良反應狀出現的頻率下降,患者依從度有所提高;無效情況:病情沒有得到好轉,不良反應沒有消失,患者依從度沒有提高。1.4統計學分析。SPSS17.0軟件對數據進行分析,計量資料以“x±s”表示,應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百分數(%)表示,采用x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有意義。

2結果

2.1護理滿意度比較。觀察組的總滿意率(94.12%)高于對照組(67.65%),可以進行對比。見表1。2.2臨床效果比較??傆行蕿?1.18%的觀察組遠高于總有效率為64.71%的對照組,觀察組的顯效率和有效率也均高于對照組,組間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3討論

查看全文

精神科病房護患溝通技巧研究論文

摘要:隨著人類社會的進步,人們文化生活水平日益提高以及健康觀念的轉變,現代醫學模式已逐漸轉變為生物―醫學―心理的全新模式,整體護理的推廣要求以人為中心,而住院患者的自我保護意識日益增強,如果護患溝通不當,容易產生護理糾紛[1,2]。對特殊的住院精神科患者的溝通尤為重要。筆者在精神科病房工作十余年,對護患溝通技巧談幾點體會。

關鍵詞:精神科病房

1對首次入院患者的護理溝通技巧

精神科首次入院的患者常常缺乏自知力,但不能因為這樣就忽視了護患溝通,恰恰相反,正由于患者處于疾病的高峰期,心理很脆弱,又極不情愿地來到一個陌生的環境,常常表現出緊張恐懼、焦慮不安等,護理時應該更為小心,因為此時一個小小的甚至是平時習以為常的動作或語言都會引起患者情緒上很大的波動,給今后的治療和護理帶來相當的負面影響。積極、主動、細心、耐心和恰到好處是順利溝通的手段,要運用適當的語言技巧去了解患者的入院情況和目前所面臨的問題,向患者做自我介紹、管床醫生護士、住院制度、病房環境和其他相關項目,在對患者的病情解釋時,做到恰如其分,既不過于夸大病情,亦不輕描淡寫,讓患者和家屬認識到入院治療的緊迫性和必要性。使之以積極的心態去看待即將開始的治療程序。盡量滿足合理要求,尊重患者的人格與權利,保守醫療秘密和個人隱私。向患者或家屬說明保密原則,讓患者安心入院。

2重視患者家屬和社會關系的溝通

精神病患者需要家庭和其所處的社會環境的長期照料和支持,強大的家庭和社會支持系統對病情的康復至關重要。往往在護患關系的溝通中僅僅重視患者的恢復而忽視了“家”的神奇效果。其實有許多患者的發病病因正是因為家庭和其所處的社會環境才造成的。處理好這種護患關系的溝通最大的技巧就是和患者家屬,社會關系和諧溝通。家庭成員因長期難以忍受患者發作時的精神癥狀或緩解期殘留的人格障礙時,難免會產生厭惡心理。加之外部社會,鄰里對精神患者及其家庭所存在的歧視和偏見,也易使家庭成員將其歸咎于患者,從而導致家庭親密度下降,影響患者的家庭適應性。提高患者的家庭滿意度應從關懷、疏導、支持和鼓勵等方面入手。在溝通中應積極熱情地接待患者及家屬,向他們介紹病房采用的管理模式,告知患者情況,以及病房的環境、規章制度及患者在病房的日常生活,消除患者及家屬對病房的陌生、恐懼感。進行精神衛生知識宣傳,特別是對殘留人格障礙的患者,除要盡量采取精神康復訓練措施外,還要幫助家庭成員解決患者不實際的想法或不良行為。這樣有助于增加家庭親密度。對治療方法及效果、檢查知識等應簡明扼要,重點突出介紹,過于繁瑣不但效果不佳,還可能引起家屬的擔憂,增加不必要的麻煩,可待以后再做詳細介紹。對于那些受精神癥狀支配存有自殺、自傷或傷人風險的患者,更應充分與家屬做好溝通,避免矛盾和糾紛的產生。

查看全文

護患溝通技巧中的骨科護理論文

1資料與方法

1.1效果觀察

參考莊小瑜等的指標[4],采用自編護理滿意度調查表對兩組患者進行調查。調查表分為入院宣教、住院期間護理與出院指導三部分,每部分分為滿意、較滿意和不滿意三等。

1.2統計學處理

采用SPSS19.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處理,計數資料采用卡方分析,以P<0.05作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標準。

2結果

查看全文

兒科護理中護患溝通技巧研究

摘要:目的總結探討合適的護患溝通技巧在兒科護理中的應用價值。方法回顧性分析我院兒科于2015年6月至2016年6月接受診療的患兒共500例。根據護理情況分為觀察組(n=250)與對照組(n=250),對照組采取常規的護患溝通,觀察組采取特定的具有針對性護患溝通技巧。觀察對比兩組患兒接受治療過程中的抵抗度對患兒治療配合度進行記錄,以及通過問卷形式調查家長及患者在接受治療期間的護理滿意度。結果治療過程中,觀察組患兒整體抵抗度弱、配合度高(P<0.001),觀察組護理效果、滿意度明顯由于對照組(P<0.05)。結論對兒科患兒及家屬在常規護理的基礎上聯合特定的護患溝通技巧,有效降低抵抗度提高配合度從而明顯提高護理效果及護理滿意度,極大程度保障治療效果,臨床推廣意義大。

關鍵詞:護患溝通技巧;兒科;護理;臨床觀察

隨著國家實行計劃生育政策,大多家庭孩子都是獨生子女,患兒家長對孩子的保護意識也不斷增強,對護理工作的要求也越來越高,因而,護理糾紛的發生呈上升趨勢。尤其在孩子患病期間因為對病情的模糊認識過度緊張[1],故在兒科就診中極易引發醫患矛盾。據調查,臨床所發生的護理糾紛中有超過85%以上是因為不良的溝通導致,隨著社會的發展,保證診療效果的同時更加側重關注患者精神滿意度[2],盡可能的減少患者就診過程中的醫患護患矛盾。合理的及時的護患溝通可以增加患者在接受治療過程中的舒適感從而極大程度保障治療效果[3]。本院通過加強護理人員的護患溝通技巧,進展良好,現回顧臨床開展情況并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研究對象

選取我院于2015年6月至2016年6月接受診療的患兒共500例。根據護理情況分為觀察組(n=250)與對照組(n=250)。對照組:常規護理操作和溝通,其中,男135例,女115例,年齡(10.1±4.6)歲。觀察組:常規護理+特定的針對性護患溝通,其中,男128例,女122例,年齡(9.7±5.1)歲。兩組患兒基本情況、疾病情況、認知能力均無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可納入研究。

查看全文

護患溝通技巧在骨科的運用

【摘要】目的分析對骨科患者實施臨床護理時應用護患溝通技巧的效果。方法通過雙盲法對本院2018年6月份~2019年6月份收治的72例骨科患者進行組別劃分,對照組實施常規方式的臨床護理,實驗組則借助護患溝通技巧實施護理服務,借助調查問卷對護理服務的滿意度進行比較分析。結果調查數據表明前者患者的滿意度評分要高于后者,二者之間體現出統計差異。結論護理人員借助溝通技巧對骨科患者實施臨床護理能合理改善護患關系,通過實施這樣的護理工作能提升患者的滿意評分,所以能在骨科護理中運用。

【關鍵詞】骨科患者;溝通技巧;護患關系;滿意度;應用效果

在對骨科患者實施臨床護理服務的過程中,護理人員需要對患者提供更高水準的臨床護理服務,這樣利于他們快速恢復身體健康。受到疾病類型和癥狀的影響,骨科患者需要長時間臥床,自理能力也比較差,甚至一部分骨科患者也會出現自理能力喪失的問題,這樣就會影響臨床護理工作[1]。所以骨科護理人員應該分析患者在生理以及心理方面的需求,通過溫和的語言和患者進行溝通,提高患者的護理依從性。所以護理人員可以在護理服務中運用溝通技巧,提高最終的護理服務質量。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以雙盲法為指導對72例研究對象實施小組劃分,依次命名為對照,觀察組,對他們的基本資料實施分析得知前組患者的性別比例是18:18,年齡最低值和最高值分別為19歲、76歲,年齡均值為(46.25±10.27)歲;實驗組有16例男性患者,20例女性患者,年齡最低值和最高值分別為20歲、75歲,年齡均值為(45.86±10.06)歲。可知兩組患者在基本資料上未呈現基本的比較差異,為此能對臨床數據開展對比思考。

查看全文

護患溝通技巧在骨科護理中的應用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隨機抽取我院骨科2013年6月-2014年7月期間收治的108例患者,男性64例,女性44例;年齡20~70歲,平均年齡(48.3±5.3)歲;根據患者就診順序編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54例,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護理方法

兩組患者均予以相應護理,及時向患者講解治療期間注意事項、治療方法、治療目的、治療安全性及有效性等,穩定患者情緒。密切注意患者治療期間生命體征、臨床癥狀變化情況,及時發現異常情況,并有效處理。根據患者病情,制定相應的飲食護理、運動指導等。觀察組護理期間采取護患溝通技巧。

(1)掌握患者心理特征。為了保證護理人員能夠充分發揮溝通效果,需保證護理人員能夠掌握患者的心理特征、資深護士可以向經驗較淺患者講述骨折患者常見不良情緒,多數患者因肢體疼痛、活動障礙、自理生活能力降低等原因,易產生焦慮、抑郁、恐懼等情緒,護理人員在掌握相應情緒后采取針對性護理措施。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