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范文10篇
時間:2024-02-12 17:53:31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疾病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動物疾病病因與防控措施
在畜牧養殖過程中,動物疾病防控工作較為重要,相關養殖人員需要根據普通類型動物疾病、傳染性動物疾病、寄生功能動物疾病等進行分析,制定完善的防控方案,保證可以提升畜牧養殖動物健康性,減少疾病經濟損失。
1畜牧養殖動物疾病類型分析
在畜牧養殖中,動物疾病類型大致分為普通類型、傳染性類型、寄生功能類型,影響著動物的健康生長。具體表現為以下幾點:第一,普通類型動物疾病。普通類型動物疾病,就是在動物養殖中較為常見的疾病,對于動物生長危害較少,但是,養殖人員如果不能對其進行有效的防控,將會出現較為嚴重的經濟損失。普通類型動物疾病主要包括:動物外傷、眼部疾病等。第二,傳染類型動物疾病。對于傳染類型的動物疾病而言,就是在動物生長中,所感染的一些傳染性疾病,對于養殖業的威脅較大,如果不能對其進行預防與治療,將會出現破壞性影響。因此,畜牧養殖戶必須要重視傳染性疾病的防控。第三,寄生功能類型動物疾病。寄生功能的動物疾病,就是動物體內存在的寄生疾病,也是畜牧養殖中常見問題,多數寄生疾病都是寄生蟲引起的,例如:原蟲寄生蟲、蠕蟲寄生蟲等。
2畜牧養殖動物疾病病因分析
在畜牧養殖過程中,動物疾病的病因主要包括人為、環境、動物本身因素。第一,對于人為因素而言,就是在畜牧養殖過程中,相關養殖人員在工作中對動物身體造成損傷,例如:在為動物提供水與飼料的時候,不能保證其清潔性,經常會出現細菌,誘發動物疾病。同時,在日常管理工作中,養殖戶不能科學開展消毒工作,為了節省消毒成本,不重視日常管理與消毒工作,導致動物經常感染一些疾病[1]。第二,對于環境因素而言,就是在動物生長環境中,存在一些污染等現象,無法保證動物生長環境與空氣的清潔性,當動物生存在惡劣環境中,就會引發不同程度的疾病。同時,動物生存環境的綠化程度不能符合相關規定,通風程度較差。第三,對于動物自身因素而言,就是動物的身體素質較差,缺乏一定的疾病抵抗能力。例如:在畜牧養殖中,動物自身存在天生或是后天的某種疾病,如果不能對其進行全面的治療,將會出現惡化的現象,難以保證畜牧養殖戶的經濟效益[2]。
3畜牧養殖中動物疾病防控措施
動物疾病與畜牧養殖分析
1畜牧養殖中動物疾病種類與病因分析
1.1疾病種類。1.1.1傳染病它是由于特定的微生。物病原體造成對動物機體的襲擊而引發的疾病,具有很高的傳染性。就傳染病的發病因素來說,病原是最為重要的一個方面,比如我們??梢越佑|到的真菌、細菌都有可能成為病原引發傳染病。一般來說,動物在感染傳染病之后,都會出現一些不同的癥狀或者生理反應。傳染病可以通過接觸傳染,也可以通過空氣等介質傳染,預防難度極大。1.1.2寄生蟲病寄生蟲病屬于畜牧。養殖中一種非常普遍的疾病,種類一般包括節肢動物、蠕蟲以及原蟲三類,均寄生在畜牧動物的體內或者體外,以動物本身所具有的營養物質作為生長基礎。其中,節肢動物多以體外寄生的方式存在,而蠕蟲與原蟲則為體內寄生。通常寄生蟲都有其相應固定的寄生宿主,且可以通過接觸而傳播。1.1.3普通疾病動物的普通病包括。多種,比如內科、外科或者是產科疾病,而且發病率極高。外科疾病主要包括外傷或者是眼病等等,產科疾病較為復雜,包括孕期、分娩期以及產后的相關疾病等。1.2疾病病因。1.2.1養殖環境導致動物發生疾病。的一個主要外在因素就是養殖環境。在日常的養殖行為中,如果其生活環境中出現阻礙動物生長的不利因素,或是影響到動物機體的正常反應,都會導致動物出現諸多不適,導致其正常的代謝無法進行,損害其生理調節功能,繼而擾亂其機體平衡,形成一定的疾病,并在行為或者生理上反映出來。據相關統計數據分析,在所有動物疾病中,由于像養殖環境這樣的外部因素導致動物發病的比率極高。1.2.2人為因素。(1)管理不規范。在日常養殖工作中,未能配備相應專業的消毒人員或者管理人員,致使養殖現場出現臟、亂、差的問題,引發動物疾病。(2)用藥不當。一般在動物患病期間的治療過程中,由于相關養殖工作者缺乏專業的醫學知識或者技能操作,對患病動物盲目用藥,導致藥效得不到吸收或者反而帶來毒性,無法達到治愈動物疾病的效果,嚴重的甚至會使動物因中毒而死。(3)相關配套設施不夠完善。就當前我國畜牧養殖現狀來看,存在很多養殖場地址選擇不當、相關配套設施不夠健全等問題。在選址的過程中沒能予以實地考察,這樣的后果就會直接導致養殖場的周邊環境惡劣,養殖條件不高,容易滋生細菌,致使動物極易患病。
2動物疾病的控防措施
2.1做好畜牧養殖場的選址確定畜。牧養殖場的選址必須要綜合各方面的因素,比如說地理位置或者氣候條件等等,結合每一種動物獨特的生長、生活環境予以合理選擇。一般來說,應選擇那些通風、光條件較好、地勢較高、排水通暢的地方,以此來保證動物生長、生活環境的健康、安全、舒適。盡量將畜牧養殖場選擇遠離居民區的地方,降低由于動物糞便而造成的污染。2.2強化日常管理加強對動物日常。飼養過程的管理是預防疾病發生的重要所在,在飼養過程中,工作者必須堅持以預防為主、防治結合的原則,加強對動物的日常管理。在飼養時,根據動物的生長及生活特點,制定科學、合理的飼養標準,為動物疾病的預防、控制提供基本保障;另外,尤其是像在夏季空氣不流通,疾病較為多發的時節,必須做好養殖場的消毒與清潔工作,保證動物生活環境的干凈、舒適。2.3做好動物疾病檢查針對在動物。養殖過程中可能會出現的諸多類疾病,事先做出相關的檢疫制度,并通過嚴格遵循檢疫制度進行日常操作,定期對動物進行疾病的檢查,做好消毒處理,對動物予以相應的疫苗注射,從根本上提高動物抗疾病能力;做好對進出程序的嚴格規范,避免在動物進出過程中感染疾病;尤其是在疾病多發季節,加強動物檢疫力度,做好疾病檢查工作。2.4針對疾病發生后的控防對策針。對在畜牧養殖中已經患有疾病的動物,必須采取及時的治療,養殖戶要立足于養殖場的長遠利益,加強防疫力度,做好畜牧養殖場內的消毒、處理工作,對患有疾病的動物及時予以隔離,避免發生更大的感染;同時,對其他動物給予抗感染藥物注射,提高動物的抵抗力,在這個處理過程中必須嚴加監管與記錄,為今后的治理工作開展提供一定的參考借鑒,通過諸多有效措施,盡快消除動物疾病,降低損失。
總之,就我國當前畜牧養殖中動物疾病普遍的現狀來看,必須要加強對疾病病因的分析,并針對性的提出相應的控防對策,從養殖源頭抓起,做好各個環節的防控工作,確保動物食品的安全。
作者:李明星 單位:黑龍江省農墾建三江管理局二道河農場
臨床疾病誤診原因剖析與對策
[摘要]“誤診”這詞,在醫生患者之間產生一股強烈的沖擊波,使得本就面臨信任危機的醫患關系雪上加霜。導致誤診出現的原因,可以是就醫者和醫務人員兩方面的因素造成,但如何減少發生誤診與誤診率,也是值得醫務人員與醫院管理者關注、深思和探討的問題。
據統計,我國的臨床誤診率大約為30%,和國際醫學診斷水平相近,但諸如直腸癌、肺癌等疾病的誤診率幾乎大于50%。造成這么高誤診率的原因,除醫療和診治水平不高以及某些疾病的發病特殊性以外,還有很多人為因素在起作用。本文剖析疾病誤診的原因與對策,點評醫患處置得失,讓讀者提高警惕,關注常見癥狀中可能掩蓋的重大疾病,只要我們稍加注意,其實很多誤診可以避免。
1疾病誤診的原因剖析
最常見的原因是病人及其家屬因缺乏醫學知識,對疾病復雜性認識不足;或個別病人年齡小、文化素質低,或別人代訴病史或敘述病史缺乏準確性,求治心切,或隱瞞病史;夸大病情,誤導醫生;忽視了主要癥狀的描述;使缺乏經驗的醫生急中出錯,要防止個別醫務人員為病人提供服務時的工作草率,甚至不負責任,造成誤診事例的發生。
醫生閱歷較淺,知識局限性,對現代醫學知識了解較少,采集病史不詳,對病人沒有進行認真檢查,又不結合病人的臨床表現,過于自信經驗;或某些疾病平時也需要很長的時間才能明確診斷;依賴輔助檢查診斷不加綜合分析,或者只憑某一表現,就自認為病情見多了憑經驗治病,主觀臆斷也會造成誤診。
疾病的發生發展過程,并不是每種疾病一開始就有典型表現,初期往往表現出類似的癥狀;某些疾病可能在最初幾個小時檢查無異常,只有發展到一定程度,才有可能有其自身的特殊表現,是造成疾病早期不能正確診斷的重要原因,并易被誤診。
畜牧養殖動物疾病防控策略
摘要:畜牧養殖是我國重點發展的行業,并且為我國地方經濟的進步奠定了基礎,整體上的發展效果是比較值得肯定的。但是,畜牧養殖的動物疾病,是比較嚴重的影響因素,為了在養殖水平上進一步的提升,應針對病因和防控策略積極的分析和完善。文章就此展開討論,并提出合理化建議。
關鍵詞:畜牧養殖;動物;疾病;病因;防控
從客觀的角度來分析,畜牧養殖的動物疾病并不是偶然發生的,有些病因有著潛藏的特點,有些病因是因為養殖者沒有高度關注的。病因的多元化,促使畜牧養殖的動物疾病類型不斷的增加,且會受到外部因素、內部因素的綜合影響。為了在日后的工作中取得更好的成績,必須加強畜牧養殖的動物疾病的防控手段,努力在多個層面的工作來努力,提高疾病的防控效果。
1畜牧養殖的動物疾病的病因分析
從現代化的社會發展來看,畜牧養殖業得到了很大的發展,同時在很多地方都取得了卓越的成就。相對而言,畜牧養殖的動物疾病的出現,會給飼養者造成很大的損失現象,對于地方的供應也無法充分的滿足,由此產生了一定的社會效益損失。為了努力在今后的工作中取得更好的成績,應堅持對畜牧養殖的動物疾病的病因做出良好的分析。首先,消毒工作不徹底。畜牧養殖工作實施過程中,飼養者有些表現為專一飼養,有些飼養者表現為多元飼養。飼養的所有物種,如果在消毒方面,沒有達到國家相關標準,或者是在該方面出現了一定的問題,都容易導致疾病的出現,還有可能對人體造成傳染的現象。其次,溫度、濕度沒有積極的把控。對于畜牧養殖的動物疾病而言,其并非是偶然出現的,而是在滿足相關的條件后才會出現。當溫度、濕度沒有得到較好的把控后,空氣流通不足,很容易滋生病菌,再加上飼養者本身的不夠關注,由此導致畜牧養殖的動物疾病的發生概率較大。
2畜牧養殖的動物疾病的防控策略
畜牧養殖與疾病技術探析
摘要:在畜牧養殖中,動物疾病的發生會嚴重阻礙畜牧經濟的發展。基于此,分析了幾種常見的動物養殖與疾病防治技術,如土豬養殖及疾病防治、奶牛養殖及疾病防治、土雞養殖及疾病防治等,提出了豬肺炎支原體治療、紅皮病治療、乳腺炎防治、禽流感防治等措施。
關鍵詞:畜牧養殖;疾病防治;豬牛雞
近年來,養殖業在農業經濟中的比重逐漸上升,各地區的養殖規模持續擴大。在養殖效益提升的同時,動物疫病也呈現高發趨勢,這是不科學的飼養方式所導致的,使各地區養殖產業蒙受了巨大損失。此外,由于專業素質不足或診斷設備欠缺,獸醫人員也經常會錯過動物疫病的防治時機。
1土豬養殖及疾病防治
1.1土豬養殖技術。關于土豬養殖技術,應著手于養殖環境選擇、食物供給管控、水源管控、疾病預防等,具體可參考以下方面:1.1.1養殖環境選擇。要做好土豬養殖,就應注重養殖環境、氣候環境對肉豬品質的影響。若養殖生態豬,可于坡地或草地實行放養管理,采取生態養殖模式。具體而言,做好養殖場的場地地面建設,要選擇綠色材料,保證材料的吸水性及透水性,以便空氣的傳播與流通,營造干燥的養殖環境。1.1.2食物供給管控。在土豬養殖中,飼料來源通常為農田,投喂的飼料要保證綠色環保,如喂養的食物可為粗糧、青菜等。同時,對土豬的糞便進行處理,以之作為飼料場地的肥料。在飼料選擇上,應避免瘦肉精、重金屬、激素、精飼料的投喂,預防豬疾病的發生,提升豬的體質,并保證豬肉的鮮嫩品質。1.1.3水源管控。要做好土豬養殖,就應嚴格管控水源質量。供給養殖場的水資源要確保健康綠色,避免工業污染物及化學物質。此外,還應定時清理水源,在飲用水中添加適量的鹽及礦物質。1.2土豬疾病防治。關于土豬疾病防治,應著手于豬肺炎支原體治療、紅皮病治療、豬口蹄疫治療等,具體可參考以下幾個方面:1.2.1豬肺炎支原體治療。豬肺炎支原體又名豬哮喘,其臨床表現是氣喘與咳嗽,嚴重時會出現肺氣腫及肺水腫,這是由于豬的胸腔及肺部受到了感染,是一種較為常見的豬傳染病。通常情況下,豬肺炎支原體是由飼料質量較差這一原因引發的,土豬在進食后很容易就感染了肺部,且該疾病傳染性強,會嚴重影響豬的進食與生長。為做好疾病治療,首先要隔離病豬,以預防大范圍的感染,并運用土霉素、卡那霉素注射液進行治療[1]。1.2.2紅皮病治療。紅皮病是一種常見的豬疾病,臨床表現為豬皮膚出現紫紅色,即使按壓也不會褪色。紅皮病多于夏季發生,且紫紅色的出現部位多為豬的耳朵、頸下、胸前、腹下、四肢內側等,其體溫約為42℃。在確定病癥后,可注射三氮脒進行治療,且注射量應依據豬的體重,如約6mg/kg的藥量,并配成5%的生理鹽水,每天一次,連續三天。1.2.3豬口蹄疫治療。豬口蹄疫是一種常見的豬疾病,臨床表現為蹄叉、蹄冠出現發紅癥狀,豬蹄部出現水泡,而水泡潰爛會發生繼發性感染,最終豬的蹄殼會脫落。該疾病的防治手段主要為注射疫苗,且為保證防治效果,春秋兩季應注射3至4次以上。具體而言,在夏季,要做好豬舍的防暑降溫工作,每周實行兩次的噴霧消毒。在冬季,要做好仔豬保暖措施,以降低豬的發病率。
2奶牛養殖及疾病防治
胸腔鏡醫治胸部疾病
我院自2004年10月至2010年2月共開展電視胸腔鏡手術(VATS)治療胸部疾病217例,現總結其治療經驗。
1臨床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本組共217例,其中男192例,女25例;平均年齡45.5(16~75)歲。其中自發性氣胸37例,自發性血氣胸28例,肺部包塊18例,縱隔包塊8例,慢性支氣管炎肺氣腫、肺大泡破裂和單側氣胸13例,心包積血4例,胸膜腔感染、反復胸腔積液行粘連分解和胸腔灌洗4例,外傷性血氣胸、失血性貧血105例。所有患者均經臨床病史、體征、胸部X線、胸透或CT檢查、血常規生化、病理病原學檢測等診斷。217例患者中,行肺大泡切除65例,其中行肺粘連帶撕斷端止血28例;肺破損修補8例;肺部包塊楔形切除術18例;縱隔包塊切除6例,其中心包積血行心包開窗引流,取活組織檢查4例;慢性阻塞性肺病、肺氣腫、肺大泡破裂行肺大泡切除13例,其中同期行肺減容術7例;胸腔感染、胸外傷致反復胸腔積液,行胸腔粘連分解、胸腔灌洗4例;外傷性血氣胸行肺修補和/或止血58例;外傷性血氣胸、肋間血管破裂行肋間血管結扎止血47例。
1.2手術方法所有患者均行VATS,除常規鏡孔和操作孔選定外,可根據胸部CT病灶顯示或術中胸腔鏡發現,在胸壁任意部位選擇鏡孔和操作孔,或在胸壁鑿孔間變換胸腔鏡孔和操作孔。使用電鉤、分離鉗分離肺部粘連,剝離胸壁包塊和縱隔包塊。對胸肺束狀粘連應用銀夾夾閉束狀組織后,再用電鉤灼斷。對肺損傷需延長操作孔切口,用小針細線嚴密縫合,對肺外帶包塊、肺大泡(特別是有多個相鄰肺大泡者)、肺氣腫樣變顯著需切除肺組織者使用縫合切割器切除。術后均常規行胸腔閉式引流。
2結果
217例患者手術時間平均1.39(0.5~2.1)h,手術失血量5~30ml,均不需輸血。其中有12例因腔鏡操作困難行輔助小切口,手術效果滿意。術后胸腔引流管置管時間2~3d,拔除胸腔引流管時間平均2.8d。行肺部包塊、縱隔包塊切除,外傷性血氣胸、自發性血氣胸行手術治療者均無并發癥,傷口愈合好,平均住院時間6.3(5~7)d。7例肺大泡切除同期行肺減容術患者,因肺功能較差,感染存在,術后平均住院時間9.7(7~11)d。2例縱隔包塊經活組織檢查為淋巴瘤患者轉上級醫院治療;肺部包塊切除18例中有7例病理檢查為腺癌,行肺癌根治術后痊愈出院。心包積血患者術后癥狀消失,胸腔引流量逐漸減少,病理檢查為心包惡性腫瘤,術后3d轉上級醫院治療。
城鄉貧困疾病醫療救助制度
第一章總則
第一條為了緩解城鄉貧困群眾就醫困難問題,建立健全城鄉社會救助體系,根據民政部、衛生部、財政部《關于實施農村醫療救助的意見》和《湖北省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實施辦法》要求,結合本地實際,制定城鄉貧困群眾重大疾病醫療救助(以下簡稱醫療救助)試行辦法。
第二條城鄉貧困群眾重大疾病醫療救助范圍包括以下四類對象:
(一)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對象;
(二)經縣(市、區)民政部門審批并發給《農村五保供養證》的農村五保戶(包括在各類福利機構集中供養的農村五保戶);
(三)經縣(市、區)民政部門審批確認并發給《農村特困戶救助證》的農村特困戶;
重生兒疾病抽查采血的感悟
重生兒疾病篩查是指經過重生兒血液檢查,對先天性甲狀腺功用低下(CH)、苯丙酮尿癥(PKU)在未呈現臨床病癥行進行篩查,使機體在遭到損傷之前就得到有效治療,是預防兒童殘疾的一項有效措施,對優生優育、進步出生人口素質具有深遠意義。我院自展開重生兒疾病篩查活動以來,不時總結經歷,力圖進步一針采血勝利率和標本合格率,獲得了一些成果,現將采血辦法和領會報道如下。
1材料與辦法
1.1采血對象
在本院出生的活產兒,低體重兒、嚴重感染性疾病、轉院搶救的重生兒均在出生3~20天采血。
1.2采血時間
應在出生72小時后,哺乳6次以上。早產兒,低體重兒或其他緣由當時不能采血者,應告之家人采血時間不得超越20天,20天內跟蹤追訪采血。普通在沐浴,哺乳后20分鐘采血為宜。采血部位:可目測或劃痕肯定部位。穿刺部位在內外踝程度連線的足跟兩側停止。
特殊疾病分析論文
【論文關鍵詞】特殊疾病誤診分析
【論文摘要】目的了解特殊疾病誤診的原因、預防對策。方法通過對6例患兒誤診為肺炎進行分析。結果肺炎是常見病,多發病容易診斷,常常忽略了其他特殊疾病及常規檢查。
TheAnalysisofSeveralSpecialDiseases
【Abstract】ObjectiveTounderstandthecauseofmisdiagnoseandprevensioncountermeasuresforspecialdisease.MethodToanylyse6patientswhichwasmisdiagnosedpneumonic.ResultsPneunoniciscommonailment,frequentlyencountereddiseaseandeasytodiagnose.Otherspecialdiseaseandroutineexaminationareusuallyneglected.
疾病防控工作計劃
一、管理方面
切實加強對本鄉疾控工作的領導和管理,把疾控工作作為一項基本職責,抓緊抓好,明確麻擁軍鄉長為第一責任人,分管領導麻禹副鄉長為直接責任人。以落實《關于疾病預防體系建設若干規定》為重點,抓好疾病預防控制各項工作的落實。
二、主要目標和工作任務
1、繼續抓好目前重點傳染病的預防控制工作。特別要做好對甲型H1N1流感、高致病性人禽流感、手足口病的預防控制工作,確保我鄉不發生人間禽流感疫情和甲型H1N1流感、手足口病的暴發。同時加強對狂犬病、麻疹、艾滋病等其他各類傳染病的監控管理,對各類疫情及時做好疫情分析,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預防和控制各類傳染病的發生和流行。
2、抓好兒童計劃免疫工作,加強疫苗管理,維持無脊髓灰質炎成果,結核、麻疹、乙肝、乙腦等計劃免疫相應傳染病發病率控制在國家規范標準內,掌握本鄉當年出生人數及流動兒童數,要求全鄉出生兒童入冊率達到100%,建卡率100%,“七苗”接種率95%以上。建立定期隨訪制度,及時掌握兒童流入、外出及免疫情況。
3、積極做好傳染病疫情、食物中毒、職業中毒等突發事件的調查、處理工作。報告率和及時處理率達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