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養殖與疾病技術探析

時間:2022-06-23 03:13:27

導語:畜牧養殖與疾病技術探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畜牧養殖與疾病技術探析

摘要:在畜牧養殖中,動物疾病的發生會嚴重阻礙畜牧經濟的發展?;诖?,分析了幾種常見的動物養殖與疾病防治技術,如土豬養殖及疾病防治、奶牛養殖及疾病防治、土雞養殖及疾病防治等,提出了豬肺炎支原體治療、紅皮病治療、乳腺炎防治、禽流感防治等措施。

關鍵詞:畜牧養殖;疾病防治;豬牛雞

近年來,養殖業在農業經濟中的比重逐漸上升,各地區的養殖規模持續擴大。在養殖效益提升的同時,動物疫病也呈現高發趨勢,這是不科學的飼養方式所導致的,使各地區養殖產業蒙受了巨大損失。此外,由于專業素質不足或診斷設備欠缺,獸醫人員也經常會錯過動物疫病的防治時機。

1土豬養殖及疾病防治

1.1土豬養殖技術。關于土豬養殖技術,應著手于養殖環境選擇、食物供給管控、水源管控、疾病預防等,具體可參考以下方面:1.1.1養殖環境選擇。要做好土豬養殖,就應注重養殖環境、氣候環境對肉豬品質的影響。若養殖生態豬,可于坡地或草地實行放養管理,采取生態養殖模式。具體而言,做好養殖場的場地地面建設,要選擇綠色材料,保證材料的吸水性及透水性,以便空氣的傳播與流通,營造干燥的養殖環境。1.1.2食物供給管控。在土豬養殖中,飼料來源通常為農田,投喂的飼料要保證綠色環保,如喂養的食物可為粗糧、青菜等。同時,對土豬的糞便進行處理,以之作為飼料場地的肥料。在飼料選擇上,應避免瘦肉精、重金屬、激素、精飼料的投喂,預防豬疾病的發生,提升豬的體質,并保證豬肉的鮮嫩品質。1.1.3水源管控。要做好土豬養殖,就應嚴格管控水源質量。供給養殖場的水資源要確保健康綠色,避免工業污染物及化學物質。此外,還應定時清理水源,在飲用水中添加適量的鹽及礦物質。1.2土豬疾病防治。關于土豬疾病防治,應著手于豬肺炎支原體治療、紅皮病治療、豬口蹄疫治療等,具體可參考以下幾個方面:1.2.1豬肺炎支原體治療。豬肺炎支原體又名豬哮喘,其臨床表現是氣喘與咳嗽,嚴重時會出現肺氣腫及肺水腫,這是由于豬的胸腔及肺部受到了感染,是一種較為常見的豬傳染病。通常情況下,豬肺炎支原體是由飼料質量較差這一原因引發的,土豬在進食后很容易就感染了肺部,且該疾病傳染性強,會嚴重影響豬的進食與生長。為做好疾病治療,首先要隔離病豬,以預防大范圍的感染,并運用土霉素、卡那霉素注射液進行治療[1]。1.2.2紅皮病治療。紅皮病是一種常見的豬疾病,臨床表現為豬皮膚出現紫紅色,即使按壓也不會褪色。紅皮病多于夏季發生,且紫紅色的出現部位多為豬的耳朵、頸下、胸前、腹下、四肢內側等,其體溫約為42℃。在確定病癥后,可注射三氮脒進行治療,且注射量應依據豬的體重,如約6mg/kg的藥量,并配成5%的生理鹽水,每天一次,連續三天。1.2.3豬口蹄疫治療。豬口蹄疫是一種常見的豬疾病,臨床表現為蹄叉、蹄冠出現發紅癥狀,豬蹄部出現水泡,而水泡潰爛會發生繼發性感染,最終豬的蹄殼會脫落。該疾病的防治手段主要為注射疫苗,且為保證防治效果,春秋兩季應注射3至4次以上。具體而言,在夏季,要做好豬舍的防暑降溫工作,每周實行兩次的噴霧消毒。在冬季,要做好仔豬保暖措施,以降低豬的發病率。

2奶牛養殖及疾病防治

2.1奶牛養殖技術。關于奶牛養殖管理,應著手于日糧搭配、擠奶時間安排、干乳期飼料投喂等,具體可參考以下幾個方面:2.1.1日糧搭配。奶牛的營養來源就在于日糧搭配,應保證精量與粗糧的科學配置,避免奶牛的新陳代謝問題。具體而言,日糧中的粗糧應包含作物秸稈、干草、青草、青貯玉米等,其精糧應包含油餅、麥麩、高粱、大麥、玉米等。通常情況下,日糧搭配的精粗比為30~45:55~70,還要協調鈣、磷、粗纖維等的供給量。2.1.2擠奶時間安排。奶牛的產奶量不僅取決于品種,還會受到遺傳性能的影響。在奶牛泌乳期,要合理安排擠奶時間,具體應依據奶牛的生理特點。例如,在奶牛生產后,前3天的牛奶不能使用,但也不應將牛奶全部擠掉,這是由于奶牛的身體較為虛弱。2.1.3干乳期飼料投喂。在泌乳期后,由于長期擠奶,奶牛身體內的營養元素有著較大的流失,因此干乳期要保證飼料的營養供給。同時,懷孕的奶牛對營養有著更大的需求,養殖者應依據奶牛的體重變化情況,投喂具有針對性營養元素的飼料。通常情況下,粗精飼料的比例為3:1,而奶牛日采食量的標準為其體重的2.0%至2.5%。2.2奶牛疾病防治。關于奶牛疾病防治,應著手于乳腺炎防治、不孕癥防治等,具體可參考以下幾個方面:2.2.1乳腺炎防治。乳腺炎是一種常見的奶牛疾病,其臨床表現是產乳量及品質下降,嚴重時會導致奶牛喪失泌乳能力。經過研究,奶牛乳腺炎應以預防為主,可從以下方面著手[2]。其一,為防止細菌感染,應經常擦拭奶牛乳區。其二,在手工擠奶前,要擦拭乳頭及乳區,若為機器擠奶,則及時進行設備維護、消毒、清洗等操作。其三,日糧要配置合理,保證各類微量元素及維生素的攝入。其四,在最后一次擠奶后,應對奶牛的乳頭進行藥物處理,隨之的7~10天應做好乳頭藥浴。其五,及時隔離患有嚴重乳腺炎的病牛,并加強日常管理,避免牛群打斗刺傷乳房。2.2.2不孕癥防治。不孕癥是一種常見的奶牛疾病,且治愈較為困難。做好奶牛不孕癥的防治,可從以下方面著手。其一,注重飼養管理,保證飼料的營養均衡。其二,針對生殖炎癥,如陰道炎、子宮內膜炎,可運用子宮化瘀散及子宮凈化散治療。其三,當炎癥消除后,可運用催情促孕散提升治療效果。

3土雞養殖及疾病防治

3.1土雞養殖技術。關于土雞養殖技術,應著手于雞舍建設、雞苗選擇、飼養管理等,具體可參考以下幾個方面:3.1.1雞舍建設。土雞的養殖場地要保證干燥性、無污染,且場地的坡度向南為宜,并具備排水性能。為降低土雞的發病率,還應定期對雞舍進行消毒處理,將消毒威、燒堿、石灰水等依據比例調和,隨之對飲水、料筒等設施進行密閉熏蒸。最終,保證雞舍通風,并于2h后放置雞群。3.1.2雞苗選擇。為保證養殖質量,雞苗選擇應側重于體質健壯、品種較純的雞苗,而優質的雞苗通常有身體潔凈、眼睛有神、羽毛光亮等特點,如廣西麻雞、三黃雞、福建青雞等。3.1.3飼養管理。土雞的喂料方式應結合其生長期,育雛階段應投喂全破碎飼料,約40天后可添加部分玉米或稻谷,以適應雞雛的胃部發育規律。在日常管理中,應注意觀察雞群的糞便情況及精神狀態,也可以依據土雞的呼吸情況及雞群氣味判斷其健康狀態。此外,實時記錄雞群飲水及飼料情況,做好疫苗及相關藥量的記錄。3.2土雞疾病防治。關于土雞疾病防治,應著手于禽流感防治、傳染性法氏囊炎防治、馬利克病防治等,具體可參考以下幾個方面:3.2.1禽流感防治。禽流感是一種常見的雞疾病,臨床表現為神經系統、生殖系統、呼吸道、消化道異常,主要癥狀為腹瀉、水腫、流眼淚、打噴嚏等。而該疾病的治療,在高發期可接種類減蛋油苗[3]。3.2.2傳染性法氏囊炎防治傳染性法氏囊炎是一種常見的雞疾病,又名甘布羅病,可發生于一年四季,雞群的發病率在育雛階段較高,主要癥狀為肌肉出血、腎腫大、法克囊腫大、精神抑郁、腹瀉等。而該疾病的治療方案,在種雞產蛋前接種法氏囊疫苗,也可使用弱毒苗滴口。3.2.3馬立克病防治。馬立克病是一種常見的雞疾病,主要癥狀為跛行,嚴重時土雞就不能站立,伴隨頭頸麻痹現象,而尾部及背部羽毛會脫落,眼睛虹膜也會變成灰色等。而該疾病的防治方案,在雛雞出殼后注射馬立克氏病弱毒凍干苗,并對孵化器具進行消毒。

4結語

綜上所述,為促進畜牧經濟發展,就要做好動物疾病防治工作,并在養殖實踐中探究相關措施。本文具體分析了土豬養殖中的養殖環境選擇、食物供給管控等技術,論述了豬口蹄疫治療、豬肺炎支原體治療等相關防治措施,并結合日糧搭配、干乳期飼料投喂等,探析了奶牛乳腺炎及不孕癥的防治措施。此外,著手于雞舍建設、飼養管理等,提出了禽流感、馬立克病等的防治方案。

參考文獻

[1]朱金華.土雞養殖中易發疾病及綜合防治[J].中國畜禽種業,2017,13(11):144-145.

[2]朱瑩.牛適度規模養殖發生疫病的防治分析[J].河南農業,2017,(20):56.

作者:察志永 劉傳寶 單位:鄄城縣畜牧獸醫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