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狀況范文10篇
時間:2024-02-15 13:18:04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經濟狀況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我國煤炭經濟狀況
一、煤炭生產的經濟現狀及影響因素分析
能源是人類賴以生存繁衍、社會得以繁榮進步的重要物質基礎,也是國民經濟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重要基礎資源。中國能源資源的國情是“缺油、少氣、富煤”,能源結構的特點決定了煤炭是主要能源。長期以來煤炭在中國一次能源生產和消費構成中均占2/3以上,煤炭資源是中國能源安全的基石,在國民經濟中具有重要的戰略地位。煤炭市場的供需矛盾會嚴重妨礙了煤炭產業的健康發展,給國民經濟的各個方面造成嚴重的不良影響。隨著市場經濟體制的進一步建立和完善,煤炭資源供需平衡的實現將越來越依靠市場機制的調節作用,但同時又離不開國家對煤炭產業發展的宏觀調控。
目前我國雖然有技術精良、安全完全有保障、年生產規模每1萬t(甚至10萬t)用1個人的現代化企業,但普遍存在著技術落后、人員素質低下、安全得不到保障、年生產規模每1萬t用50人的企業.由于經濟持續快速增長,煤炭供不應求,價格回升.企業經濟情況有一定好轉,其中得益最多的是資源回收率、安全與環境得不到保障的鄉鎮煤礦.但整個煤炭行業距離經濟有競爭力、充分考慮安全與環境保護的健康發展還有很多問題沒有根本解決.事實上若以一定科學發展標準要求,煤炭行業是在超能力生產.煤炭市場的運行特征有這樣幾個,第一,產需量同比增幅回落,鐵路運煤量的增幅是比較高的。運行特征第二,煤炭庫存現在是比較快的增加。目前已經明顯地超過了正常水平。我們有一個指標是庫存正常度,當庫存正常的時候反應供求關系基本是平衡的,庫存偏多的時候市場和供應是面臨了過剩的壓力。煤炭市場的第三個運行的特征,煤炭價格同比有上漲,近期是大幅度回調。煤炭市場運行之所以會有這樣的特征,第一從需求上來看,拉動煤炭需求的動力確實是明顯減弱了。拉動煤炭需求,主要是我們搞投資建設,搞建設需要消耗大量的鋼材、水泥、有色金屬等等,這些東西是高耗能的。房地產開發投資驟然減速,重工業投資增速放緩,高耗能產品出口下降。深究我們能源、重工業及能源整個產業鏈的變化,跟美國的次貸危機有一定關系。另外高耗能產業的出口,這是重工業興旺的原因。影響因素二,耗煤產品產量增長出現大幅度下降。影響因素三,節能降耗、工藝結構的優化,造成了煤耗、油耗指標下降。尤其是在重工業產業鏈發展低迷的時候,落后的生產鏈停下來了,再生產的都是先進的大型的這些是煤耗指標、能耗指標都是非常低的。
二、煤炭行業市場預測及措施建議
1.煤炭市場預測
目前來看,我國經濟發展總的形勢是好的,經濟保持較快增長,金融業穩健運行,我國經濟發展的基本態勢沒有改變。近期國家連續出臺了一系列政策和措施,必將對我國國民經濟保持又好又快發展產生積極的推進作用。從我國煤炭工業發展的特點分析,煤炭行業自2003年實現整體盈利以來,經濟運行質量不斷提高,煤炭企業特別是大型煤炭企業的抗風險能力顯著增強。隨著我國經濟繼續保持增長,煤炭作為我國的主體能源,需求總量還有一定的增長空間。預計2010年全國煤炭需求總量將達到30億噸。
探究汽車業規模經濟狀況以及緣由
2009年國產汽車產銷突破1300萬輛,同比增長創歷年最高,乘用車產銷首次超過1000萬輛,商用車總體呈良好表現。2009年汽車工業的迅猛發展,使我國成為世界第一汽車生產和消費國。汽車工業是一致認為的最為典型的規模經濟的行業,汽車業的生產規模和長期平均成本呈很強的相關性。那么,我國產銷規模迅速擴大成的同時,汽車工業規模經濟狀況如何呢?
一、文獻綜述
汽車工業作為國民經濟發展的重要產業,對其它產業具有強力的帶動作用,其規模經濟實現情況受到了國內外學者共同的關注和研究。
19世紀60年代時,馬克斯和斯爾博斯在他們所著的《汽車工業》一書中,結合當時英國企業狀況,提出了“馬克斯和斯爾博斯”曲線,來描述汽車產業中的規模經濟產生過程:汽車業的長期平均成本曲線是一條變形了的U型線,開始時隨著生產量的增加,成本會急劇下降,但下降的幅度漸小,到達最低點(最優經濟規模)后,會經歷一段產量增加但成本不變的時期,再隨著規模的擴大,產量的增加,會帶來成本緩慢上升,即規模不經濟。美國哥倫比亞大學的一份研究報告認為,對于汽車工廠最低經濟規模(即MES),排氣量為1-2升的單系列生產轎車制造廠為25-30萬輛,中型貨車制造廠為6-8萬輛,輕型貨車總裝廠為10-12萬輛。中國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1990年測算出轎車的MES為年產30萬輛。但是隨著社會經濟環境、生產技術,要素配置等因素的變化,這些測算的MES已經不符合現有的情況了,現在的MES應該大于這一標準。
楊志明(2006)認為我國汽車企業處于長期成本遞減的階段,即馬克斯—斯爾伯斯線的f(x)段;鄒田?x(2007)分析了中國汽車行業的市場結構的狀況,認為汽車工業中小企業眾多、達不到規模經濟,主導企業“大而全”、國際競爭力不強;何元貴、張捷(2009)采用多重回歸分析法對影響中國汽車生產企業規模經濟的因素進行了實證分析,認為中國汽車企業最優規模經濟較小是因為受制于比較低的研發投入以及需求等因素的影響。
二、2008年、2009年中國汽車產業規模經濟狀況
計量標準和經濟狀況分析論文
【摘要】西方國家尤其是美國,在老齡經濟學研究上積累了豐富的研究成果,對我們具有一定的借鑒意義。筆者翻閱了大量國外老齡經濟學文獻,重點對計量標準和經濟狀況兩個方面的研究進行綜述,以饗國內學者?!娟P鍵詞】計量標準、經濟狀況AnalysisonEconomicsofAging:MeasurementandEconomicStatus【KeyWords】Measurement,EconomicStatus前言目前我國老齡經濟學研究還處于起步階段,我們對老齡經濟學的理論、方法和數據的收集,以及研究中碰到的難題和結癥等問題還沒有充分的熟悉,老齡經濟學的研究遠遠不能滿足社會經濟發展和政府決策的需要,因此,加強老齡經濟學的研究迫在眉睫。在過去半個多世紀里,西方國家尤其是美國,在老齡經濟學研究上積累了豐富的研究成果,筆者將其中具有代表性的研究成果介紹給國內學者。一、老人經濟福利的計量我們做研究,首先要搞清楚所使用的計量單位和概念問題。克雷斯托對老齡經濟學研究中碰到的計量問題進行了細致的梳理。他認為,從已經公開發表的研究成果來看,對老年人以及比較老年人與其他年齡人口所擁有的經濟資源的估計量存在很大的差異,這種差異主要是由于選擇使用的概念和方法的不同造成的。必須考慮的計量問題包括:計量收入積蓄的層面概念,即是用個人、家庭還是用家庭戶為計量單位。分析單位和對“老年人”單位的界定,即老年人為戶主的平均家庭戶收入與只有老年人的平均家庭戶收入是不同的。調查數據來源的選擇。按家庭或家庭戶規模、資產對老人經濟福利的貢獻,以及實物收入,對在可使用的調查數據中,一些收入類型的低進行調整。集中趨勢計量單位的選擇,即用平均數還是用中位數。橫截面視角對縱向視角,即用橫截面數據還是用縱向數據。1.分析單位和收入概念美國大多數消費收入和資產統計基于普查局調查的數據,如每十年一次的人口普查和SIPP調查等,在分析這些數據時,分析單位可以是家庭戶、家庭或個人。這同樣適用于分析老年人收入時所使用的概念,例如,個人層面的分析可以側重于個人收入、家庭收入或家庭戶收入的分析。由于相對少量的老年人家庭包括非家庭成員,家庭戶和家庭收入計量非常相似。許多研究使用家庭戶作為分析單位,比較老年人為戶主和非老年人為戶主的家庭戶資產,因為,在這種分析中,以老人為戶主的家庭戶權數是相同的,不管這樣的家庭戶是否包含一個、兩個或更多的老人。與有配偶老人相比,關于獨居老人的數據被大大地加權。而那些住在非老人戶主家庭戶中的老人則沒有被體現出來,因此,這樣的數據在統計上不能代表老年人口。家庭戶收入作為簡明扼要的計量單位僅僅反映部分情況:關于個人收入的信息同樣重要,因為,用家庭戶或家庭為計量單位的關于“經濟資源共享”假設充其量只是對復雜現實的粗略估計。為了比較不同老年亞群體以及老年人群與其他年輕人群的經濟福利,我們必須根據不同家庭戶收入差異和消費這些收入的人數的差異,確定可以比較的家庭生活水平。通常按照未調整的家庭戶收入,用戶主的年齡對家庭戶進行比較:這種比較非凡指出,老年戶主家庭戶顯然不如非老人戶主的家庭戶富有。2.貧困計量一些研究者認為,試圖按照一個絕對的、不隨時間和收入分配的變化而變化的計量標準測量貧困是不適當的,而且會夸大老年人經濟改善情況。他們建議使用一個相對計量標準,如收入中位數的50%為貧困線。另外,官方的貧困統計以現金為基礎,沒有反映實物補助的變化,因而可能低估了改善情況。爭論的結果建議貧困計量標準使用更寬泛的收入概念,例如在收入中包括醫療補助等【3】。由于許多老年人聚集在接近按官方定義的貧困線區域四周,有關低于貧困線的老人和非老年人的比例變化趨勢的研究,為我們提供了一個過分樂觀的老年人經濟狀況改善的畫面。盡管研究者對使用官方貧困線尚存在相當大的不滿,但對于使用一個恰當的貧困概念還沒有達成共識。然而研究結果證實,在現有的貧困標準框架內,運用不同的貧困線進行比較為我們提供了更廣闊的視野。3、資產對經濟福利的貢獻像現金收入一樣,對資產的所有權代表著對經濟資源的支配權,即使這些資產在即定的年份沒有兌現成現金的收入。有研究者采用幾種方法來分析資產對經濟福利的貢獻,非凡是探討了資產的全部或部分凈值,因為它是在個人晚年生活中可以分配的年收入。住宅資產受到非凡的關注,因為它是一種相對固定的資產。住宅資產提供居住資源,在西方國家它的價值可以被折算為“估算的房租”。顯然,在比較經濟福利時,完全忽視住宅資產是說不過去的。萊德勒【4】也將財富納入分年齡別的經濟福利比較之中??紤]到在計量方法上缺少共識,他提供了幾種可供選擇的估計方法,其中一些方法將財富定義為全部凈價值,其它僅按金融資產概念來定義財富。調整后的收入概念包括非財產收入加上1/3財富。通過這種方法,將資產適當考慮進來后,老年人的經濟狀況相對改善了。這反映了這樣一種事實:老年人的財富遠遠超過了非老年人,不管其凈值或金融資產是否被用來定義財富概念。4、其它概念問題在計量經濟福利當中,老年醫療保險是一個有爭議的問題,另一個分析問題是集中趨勢計量方法的選擇,因為晚年收入存在偏態分布,平均數受到高收入人口分布的影響很強。一些分析家認為,分年齡組進行比較時,應當主要使用中位數而不是平均數作為比較的基礎。假使老年人收入分布不均勻,集中趨勢的任何單個計量方法都不足以為比較不同群體收入提供根據。因此,必須用其它有關收入分布的信息補充集中趨勢的計量分析的不足。二、經濟狀況在過去幾十年里,老年人的經濟福利一直是公眾爭論的焦點。赫德【5】認為,抱著眾多目的,分析老年人經濟狀況的研究結果發現,測量經濟福利比只測量收入統計數據效果要好,用這種計量方法能確定老年人的經濟狀況是否得到改善,是否比非老年人的經濟狀況改善得更快,是否比非老年人的經濟地位更高。這些研究最終的社會目標是評價非老年人對老年人的轉移支付是否充足,以及是否有現實的政策意義。1、收入的來源克拉克、克瑞普斯和斯潘格勒【6】認為,在美國,隨著社會保障制度的健全,社會保障金已經成為老年人收入最主要的來源,但隨著社會保障受益人其它收入的增加,社會保障金在收入中所占的份額急劇下降。舒爾茲【7】分析了1996年65+老人的收入來源構成:社會保障是主要來源,占40%,資產收入占18%,養老金占19%,工資占20%。西方學者指出老年人通常是通貨膨脹的受害者。舒爾茲列舉了老年人可能受到通貨膨脹不利影響五個主要方面。沒有隨通貨膨脹調整的資產價值會貶值。轉移支付的收入或其它收入的調整滯后于通貨膨脹,其實際收入會減少。工資水平的調整滯后于通貨膨脹,實際工資會減少。實際稅收負擔的增加。假如通貨膨脹針對構成老年人預算支出的大部分項目,非凡是用于計量和調整各種收入來源的指數不能準確反映老年人購買模式,那么老年群體也會受到不同程度的影響。2、收入趨勢赫德認為,沒有一項的調查或研究能夠得到對家庭戶規模和收入進行調整后的令人滿足的收入結構。他首次運用一種規模調整方法,然后將這種調整方法應用于某一個年份,假定調整的結果具有穩定性,把這兩種方法合并,就可以看出完全調整后的收入趨勢。表1顯示稅前貨幣收入的年增長率和1984年按照官方貧困指數進行調整以后的家庭戶規模的收入水平。在這種按比例測量中,給一個非老年人的權數為1.024,兩個非老年人的權數為1.322,三個人的權數為1.568等等。給老年人的權數比非老年人少些,規模調整后的收入等于家庭戶收入除以家庭戶權數。這種按比例測量體現了家庭戶消費的實際規模收益假設:兩個人的非老人家庭戶比一個人的家庭戶只需要29%多些收入。這種測量得到的收入數量更接近人均家庭戶收入,而不是人均收入。老年家庭平均人數比非老年家庭平均人數少,因而,相對于非老年人來說,規模調整將提高老年人的收入數量。1984年未做規模調整的非老人對老人的收入比為0.67,規模調整后的比率為0.87。平均家庭規模一直在下降,但非老人比老人家庭規模下降得更快,因而,規模調整后會出現非老年人收入比老年人增加很多。例如,從1979到984年,規模調整使得非老年人年收入增長率增加0.9%,而老年人只有0.3%。不管使用調整的還是未調整的計量方法,老年人比非老年人有更高的收入增長率。表1還表明,對規模進行調整后,在大多數情況下,收入增長伴隨著年齡增長,部分原因是存在較富有的同批年輕老年人效應,部分原因是社會保障的增加。表1:平均家庭收入的增長年收入增長1984年收入1967-19791979-1984未調整65歲以下1.0-0.427,46465+1.53.418,279調整65歲以下1.70.516,29365+2.23.714,16065-691.83.816,49670-742.14.214,40175-793.03.112,61780-842.93.311,46985+2.75.511,825來源:見參考文獻【8】3、收入分配舒爾茲分析了美國老年人家庭的總貨幣收入情況,另外,還分析了1998年不同年齡戶主的中位數家庭收入,45-54歲為61,833美元,55-64歲為52,577美元,65-74歲為34,719美元,75+歲為27,717美元,可見,中位數收入變化還是很大的。盡管美國的社會保障是老年人收入重要來源,并且通過社會保障累進制減少了收入不平等,但老年人的收入分配比非老年人更加不平等。表2顯示了收入的吉尼系數和將收入劃分為五組中最高一組收入所占的百分比。表2:收入分配
克雷斯托分析了老年人收入不平等現象,早年經濟機會和經濟資源是導致晚年經濟不平等的因素,猜測退休后影響經濟福利的要素與猜測退休前影響經濟福的利要素是一樣的。福切斯【9】認為,65歲以上的收入狀況比65歲以下的要平等得多,65歲以上的收入差距減少的主要原因是社會保障金的作用越來越重要,而勞動性收入明顯減小,前者的分配比后者更平等。經驗研究結果取決于所使用的方法。例如,克雷斯托和希爾用吉尼系數比較1984年SIPP調查中不同年齡組的不平等狀況,使用的收入概念是家庭戶收入,并對家庭戶規模、低和資產等數據進行了調整。結果顯示,65-74歲的收入不平等比之前的任何年齡組都高,而75+歲最高??死姿雇泻拖柼嵝颜f,這種分析沒有告訴我們退休前處于有利經濟地位的人和退休后處于有利的地位的人是不是同樣的人。這樣的分析則需要使用縱向數據而不是橫截面數據。他們還認為,生命事件如健康狀況變化或喪偶可能引起老人經濟狀況的改變,未來研究老年人經濟狀況一個主要的挑戰,是深入理解這種事件的財政金融影響以及退休計劃項目能否為避免這些影響提供保護的程度。受教育程度也是研究老年人經濟狀況一個社會經濟指標。一項研究表明,與中青年相比,受教育程度更好地解釋了65歲以上人的經濟資源的變化情況【10】。4、貧困老年人貧困一直是老齡研究的一個重點和熱點,因為貧困問題給老年人造成很大的麻煩,老年人陷入貧困的時間比非老年人更持久,解決的辦法也很有限。在美國65歲以上的老人中,收入低于官方貧困線的人數從1959年的550萬下降到1976年330萬,比例從35.2%下降到15.0%,老年家庭的貧困率下降得尤為顯著,從27%下降到8%。萊德勒認為,伴隨者收入增加,老年人貧困率急劇下降。美國普查局1988年的一項研究表明,假如考慮非貨幣收入等因素,貧困率會顯著降低。美國勞動統計署【11】在1998年做了一項研究表明:用一般通用的方法計算1995年美國65歲以上老人貧困比例為10.5%,用美國科學院建議的方法計算為24.2%,兩個結果相差很大。女性喪偶老人的貧困率也下降了,但比起總人口和其他老年人的貧困率還是高,原因很復雜。一種解釋認為,不同收入水平的死亡率存在差異,貧困家庭丈夫比富有家庭的丈夫死得早,經常的情況是貧困家庭的女性喪偶老人繼續遭受貧困。另一種解釋是,當丈夫死后,一些收入來源中斷了,一些財富減少了。第三種解釋是,死亡率與財富水平有影響,丈夫死亡時財富構成的變化為女性喪偶老人的高貧困率提供一些解釋。由于橫截面的貧困數據存在同批人效應,目前還不清楚貧困究竟在多大程度上是由于作為個人年老時花費的資產造成的。5、財富赫德認為,盡管收入實際上是計量老年人經濟狀況唯一使用的標準,但生命周期理論告訴我們,至少對于老年人來說,財富卻是測量消費機會更好的計量標準?;谑杖氲拇H比較要改成用財富來比較不是件輕易的事情,因為在職人員大部分財富是觀察不到的未來的收入。由于預期壽命的變化,我們甚至不能直接比較不同年齡的退休老人的財富。盡管存在這些問題,但財富數據對收入數據是一種有意義的替代和補充。表3【12】給出了老人平均可遺贈財富。需要說明的是,SCF以家庭為單位,SIPP以家庭戶為單位。財富包括金融資產、不動產、住宅資產、所有凈負債。不包括養老金和社會保障財富,人生保險和家庭戶耐用消費品的現金價值。SCF不包括在小企業和農場的汽車和股票面值。SCF樣本規模為3,824,SIPP為18,700,包括所有年齡。表3:老年人平均可遺贈財富1983年沒有1983年有補1984年SIPP補充的SCF充的SCF平均數90,800118,700250,000中位數59,50051,00051,900注釋:SCF:theSurveyofConsumerFinances.SIPP:theSurveyofIncomeandProgramParticipation.如前所述,單獨的收入數據只能部分地理解老年人經濟資源的擁有量,財富也是一項極為重要的資源。所以,有必要研究老年人的財富分配。由于財富分配比收入分配的偏態分布更嚴重,在分析中忽視老年人持有的財富會低估晚年生活實際的經濟不平等程度。三、評論老齡經濟學是一門交叉科學,需要有經濟學、人口學、統計學等多種學科背景,并將其融會貫通,國外學者做得很好,這是需要我們學習的。另外,國外老齡經濟學研究非常重視數據的開發和經驗分析。雖然在美國已經有了幾項大型的老齡經濟調查,但仍然不能滿足研究的需要,有些分析和比較受到數據的限制,無法再深入下去或者擱淺。這是我們今后研究需要注重的。再次,從美國的研究來看,老齡經濟學研究和數據開發的政策意義還沒有完全展示出來,還有很大的伸展空間。這對我們也是一個很好的啟示。
參考文獻Crystal,Stephen.EconomicStatusoftheElderly.InR.H.BinstockL.K.George,Handbookofagingandthesocialscience.AcademicPress.1996.Rainwater,L.Whatmoneybuys:Inequalityandthesocialmeaningsofincome.NewYork:BasicBooks.1974.【3】U.S.BureauoftheCensus.Measuringtheeffectofbenefitsandtaxesonincomeandpoverty:1986.Washington,DC:GovernmentPrintingOffice.1988.【4】Radner,D.Theeconomicstatusoftheaged.SocialSecurityBulletin.1992;55:3-23.【5】Hurd,MichaelD.Researchontheelderly:EconomicStatus,Retirement,andConsumptionandSaving.JournalofEconomicLiterature1990;28:565-637.【6】Clark,RobertL.;Kreps,JuanitaandSpengler,JosephJ.EconomicsofAging:ASurvey.JournalofEconomicLiterature1978;16:919-962.【7】Schulz,JamesH.TheEconomicsofAging.AuburnHouse.2001.【8】Radner,D.MoneyIncomeofAgedandNonagedFamilyUnita,1967-84.SocialSecurityBulletin.1987;50:9-28.【9】Fuchs,V.R.Thoughmuchistaken:Reflectionsonaging,health,andmedicalcare.MilbankMemorialFundQuarterly:HealthandSociety,1984;62:143-166.【10】Crystal,S.,Shea,D.Krishnaswami,S.Educationalattainment,occupationalstatus,andeconomicwell-beingamongtheelderly.Journalofgerontology:socialscience,1992;47:S213-S221.【11】Garner,T.,K.Short,S.Shipp,C.NelsonandG.Paulin.ExperimentalPovertyMeasurementforthe1990s.MonthlyLaborReview.1998,March:39-61.【12】Radner,D.TheWealthoftheAgedandNonaged,1984.LipseyandTice.1989:645-684.
農村經濟狀況對高血壓療效思考
【關鍵詞】高血壓
目前我國已有1.7億高血壓患者,高血壓的治療對大多數高血壓患者來說是終生的,因個人家庭經濟收入的不平衡性,決定了經濟狀況將明顯地影響著高血壓的治療,我國高血壓控制率為6.1%。本調查就我鎮近幾年內科門診的高血壓患者的經濟狀況對高血壓治療的影響情況進行分析總結,以了解治療費用對高血壓療效的影響。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對我院內科門診2005年1月~2007年12月就診的高血壓患者,隨訪資料完備的954例中的762例高血壓未控制患者作為隨訪對象,男416例,女346例;年齡35~75歲,平均49.5±9.6歲,年齡>60歲196例;文盲406例,小學218例,初中以上138例。
1.2方法對血壓已達標準患者(<140/90mmHg)維持原降壓治療方案,未達標者,原使用的降血壓藥物劑量未足者,按個體化治療原則,予以增加原藥物劑量或加服另一種降壓藥物,原藥物已足量者,增加另一種降壓藥物,種類可達2~4種。
2結果
農民經濟狀況的調查與思考的調研報告
根據杭州市委組織部的部署和市農業局、余杭區委組織部的安排,我于2005年7月到余杭區余杭鎮中南村任指導員。在余杭鎮黨委和中南村“三委會”的大力支持下,我按照指導員工作的六項責職開展工作的同時,著重對中南村農民的經濟狀況進行了調研。通過查閱資料、實地考察和走訪農戶,了解了中南村農民的經濟結構、收支狀況和所盼所想,經過一段時間的思考,提出了建議。
余杭鎮中南村位于東苕溪上游、南湖北岸,臨近余彭公路、余永公路,水陸交通便捷。地形屬丘陵河谷平原,土壤肥沃,溫光良好,空氣潔凈,被省農業廳確定為無公害稻米生產基地。全村共有七個村民小組,2004年耕地面積1254畝,總戶數394戶,總人口1224人,人均收入8098元。歷史上因楊畢案中的準堤庵、燕子洞被人們熟知,二十世紀八十年代,因水稻高產而聞名,今天又因南湖開發倍受關注,是一個在余杭鎮西很有發展前途的城郊結合村。
一、十年來農村經濟基礎的新變化
與十年前的1994年相比,2004年全村總戶數增長比例為7.1%,大于總人口的增長比例(4.1%),說明農村戶型(每戶的人口數)在縮小。一般一戶農戶有2個勞動力,全村總勞動力為806個,比1994年減少1%,與總人口的正增長比例形成明顯的反差,說明有部分青壯年已轉移到城市。男女比例從1994年的1:1.18轉變為2004年的1:1.14,女多男少的程度略有改變,但還是與一般的報道“農村男多女少”相反。究其原因是外地女青年喜歡嫁到中南村,并且女者壽命比男者長。第一產業、第二產業、第三產業的勞動力比例,從1994年的1:2.92:1.82轉化為2004年的1:2.17:3.33,說明從事第三產業的勞動力顯著增加,黨和政府產業結構調整的政策得以體現。
全村經濟收入已從1994年的3814萬元增加到2004年的19897萬元,增長4倍多。2004年各產業經濟收入比重的大小依次為工業??種植業??餐飲業??漁業??牧業??運輸業??林業,除林業收入比1994年減少外,其他各業比1994年增長11倍至93%(表2)。此外,還有1994年未作統計,而2004年新增的項目:建筑業收入53.5萬元、農民外出勞務收入51.9萬元,外來人員帶走勞務收入337萬元,企業各項留利267萬元,村集體所得4.4萬元,農民經營所得927.1萬元。
2004年全村人均收入8098元,比1994年3020元翻了一番多,人均增加5078元。在中南村10年經濟發展過程中,1994年至1996年為快速發展階段,人均收入迅速上升;1996年至1998年是調整階段,經濟收入略有回落;1998年至2004年是穩步推進階段,經濟收益穩步增長。
社區干部任期經濟狀況總結報告
今年以來,社區主要干部認真貫徹落實上級部門指定的工作要點和年初確定的重點工作目標,在為保增長、渡難關、上水平而努力的大環境下,立足街道自身實際,把開展招商引資作為全街經濟工作的重點,強化工作措施,狠抓工作落實,成立了由社區主要領導牽頭的經濟工作班子,加大經濟工作人員的業務培訓力度,掌握相關業務知識、吃透相關政策文件,并制訂了加快街道經濟發展的辦法,充分調動全街廣大干部、職工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充分利用各種資源讓社區經濟狀況得到良好發展。
一、不斷優化社區經濟結構
利用好現有存量資源,在鞏固優化中心商貿集聚片的基礎上提早謀劃,圍繞社區生態布局及周邊樓盤開發調整完善配套設施,提升社區品味,打造“功能完善,便利宜居”的配套式小區。優化產業結構調整,采取末位淘汰機制,對“低、小、散、弱”的加工類企業騰籠換鳥;整合資源,清巢引鳳,吸引科技含量高,發展前景大,產群效益明顯的優質企業入駐發展,從而促進企業產業升級,增強發展動力。此外,我們積極提升企業優質服務,深入推進出租私房等級化管理,探索環境衛生市場化運作,同時利用社區工會、志愿者服務站等載體做好轄區企業及職工溝通幫扶工作,營造溫馨舒適的企業發展環境,解決他們的后顧之憂,鼓勵企業做大做強。
二、穩步提升與企業的關系
穩定的社會關系是保持社區集體經濟良好發展的前提和基礎,只有緊緊依靠轄區群眾和企業的力量,團結一心擰成一股繩,才能保持經濟發展腳步走得好,走得穩。轄區企業是實現各項經濟指標的主力軍,我們做好了與轄區企業的管理和服務,從而確保入駐企業及職工放心發展、安心工作:一方面是通過經常走訪,及時溝通,主動宣傳,傾聽企業意見,幫助企業破解發展難題,定期組織消防及安全生產檢查,排查企業安全隱患,創造良好環境;另一方面以社區工會及新杭州人志愿者服務站為平臺,深化拓展“關心企業、關愛職工”服務活動,開展向企業職工“送溫暖,送培訓”活動,組織豐富多彩的務工人員文體活動,從而提高企業及職工的歸屬感,實現社區企業的共榮互促。
三、加強信息員隊伍的建設
農村經濟狀況調查研究報告
編者按:本文主要從**鄉的基本情況;農業及農村經濟發展狀況;農村經濟運行中存在的主要矛盾和問題;發展經濟的思路與政策進行講述。其中,主要包括:屬中等農業鄉鎮,支柱產業為農業和畜牧業、農村經濟穩步發展,農民收入繼續增加、農業科技含量明顯提高,農業結構調整初顯成效、農村基礎設施建設進一步加強、非公有制經濟快速發展,結構趨于多元化、勞務輸出不斷擴大,勞務經濟成為新的增長點、黨在農村的基本政策得到較好落實,農民負擔明顯減輕、農村各項社會事業投入力度加大,促進了農村經濟、社會協調發展、農村和農業結構矛盾依然突出,農業產業化程度不高、基層債務負擔重,是制約經濟發展的一個重要因素、農資漲價過快,幅度過高,延緩了農民致富進程、勞務輸出整體素質不高,農民工就業增收能力不高、農村社會事業投入不足、加快農業結構調整步伐,推進農業產業化進程、加大招商引資力度,推進工業化進程、強力推進城鎮化,加快城鄉一體化進程、做好對外勞務輸出工作,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落實中央在農村的各項政策,促進經濟發展,農民增收等,具體材料請詳見:
近年來,我國政府對農業的支持力度不斷加大,在產業結構調整和農業產業化、農村城鎮化等方面做出了很大努力,特別是在**年初,《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農村工作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若干政策的意見》作為中央一號文件正式公布,“三農”問題再次成為全黨、全國工作的重中之重,在農村經濟獲得長足發展的同時,農民增收、經濟發展、提高農業生產能力也再次獲得新的機遇,但是農業扶持政策給農村帶來了什么變化?農村經濟總體狀況如何?制約經濟發展的瓶頸在那里?需要怎樣的發展思路和觀念等?是需要我們深入調查研究和分析的。
帶著這些疑問,筆者進行了一項農村經濟狀況調查,由于各地農業狀況千差萬別,調查只能從一個局部反映農村實際情況,由點及面,所以這次調查選擇了一個本地區具有一定代表意義的調查點---郟縣**鄉,希望這次調研能對了解農村經濟情況提供一定的參考,有助于本地區農業的進一步發展。
一、**鄉的基本情況
**鄉位于郟縣城以西6公里,廣闊渠、北汝河、洛界公路穿境而過,地勢北高南低,總面積44平方公里,轄25個行政村、47個自然村、8068戶、3.2萬口人,(數字統計至**年6月底,以下同)人均耕地1.2畝,屬中等農業鄉鎮,支柱產業為農業和畜牧業。
二、農業及農村經濟發展狀況
發展旅游經濟狀況及策略
21世紀以來,旅游經濟已發展成為一個高增值、高就業、高創匯、高效益的新興產業,現代旅游經濟的發展也呈現出大眾性、全球性、規范性和發展持續性的特點。因此,大力發展旅游經濟對于貧困地區來說,無疑是發展經濟、脫貧致富的最好契機。沽源縣作為河北省的貧困縣之一,旅游經濟起步較早,已運行了20年,但發展緩慢,在旅游經濟結構、旅游產業合理化、旅游產品開發及促銷等方面還有待于進一步規范和完善。本文結合該縣旅游資源的優勢、旅游經濟發展現狀,就其發展旅游經濟的對策進行探討。
1沽源縣發展旅游經濟的資源優勢簡介
1.1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
沽源縣地處河北省西北部的壩上地區,平均海拔1536米。地形大勢南高北低,東高西低,中部平坦,河淖濕地廣布是該地貌一大特色。該縣屬于中溫帶亞干旱大陸性季風高原氣候,年平均氣溫1.4℃,一月平均氣溫-18.4℃,湖淖結冰厚度1.2米以上,適宜開展冰上活動。夏季平均氣溫17.9℃,為理想的度假避暑勝地。沽源的生態環境優良。
(1)水資源極為豐富。境內河流有灤河、潮白河、內陸河三個水系,包括大小河流15條,水庫5座,天然淡水湖泊12處,水域面積6.1萬畝。
(2)全縣草場202萬畝,高原溫帶干草原和濕地草甸草原交錯分布。遼闊的草原和河川湖淖交錯,形成了美麗而壯觀的濕地草原風光。
過去一年的經濟狀況講話
各位代表:
我代表區人民政府向大會作政府工作報告,請予審議,并請各位政協委員和其他列席人員提出意見。
一、去年經濟社會發展基本情況
去年,在市委、市政府和區委的正確領導下,我們堅持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以科學發展觀統領全局,按照“效益深圳”指標體系和深圳市民生凈福利指標體系的要求,繼續集中人力物力財力精力向基層基礎、民計民生、重點支柱產業傾斜,深入開展“基層基礎年”、“城市管理年”活動,全面推進“功能”建設,順利完成了區五屆人大二次會議確定的各項任務。預計全年實現本區生產總值(GDP)675億元,同比增長10.5%;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423億元,增長14.0%;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70億元,下降8.1%;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收入28.3億元,增長43.0%;外貿進出口總額231.2億美元,增長30.3%,其中,出口總額172.6億美元,增長43.0%。
(一)經濟發展又好又快,效益和功能進一步提升。
——科學發展初見成效。萬元GDP建設用地、水耗、電耗分別為5平方米、21立方米和533千瓦時,分別下降9.5%、8.6%和4.3%,超額完成下降7%、5%和2%的預期目標。在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連續4年負增長,而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連續11年、出口總額連續6年超過GDP增長的情況下,GDP仍然保持兩位數增長。經濟發展實現由投資、出口、消費拉動向以消費拉動為主、投資和出口拉動為輔的轉變,擺脫了依靠土地、能源、資源等物質消耗的增長方式,軟資源成為發展的主要動力,內涵式、效益型發展方式初步確立。
縣人才經濟狀況調查報告
隨著知識經濟的到來,高新技術產業的迅猛發展,以知識為基礎的產業已上升為社會的主導產業,人力資源已經成為第一資源。特別是我國入世以后,國際間、地區間的經濟競爭日趨激烈,競爭的實質是人才的競爭,誰擁有和保持一支規模宏大的高素質人才隊伍,誰就能在競爭中取勝。就我縣而言,實施“農業立縣、工業強縣、市場興縣”的發展戰略,實現建設承德經濟強縣的目標,迫切需要加強人才隊伍建設。而加強人才隊伍建設,必須對人才隊伍狀況進行分析,找出存在的問題,才能采取相應的措施,搞好人才的綜合開發和合理配置。為此,縣委組織部針對全縣人才工作,開展了專題調研,基本摸清了全縣人才底數,找出存在的問題并進行了綜合分析。
一、全縣人才隊伍現狀
1、人才總量情況。全縣擁有各類人才(中專以上學歷或初級以上職稱者)10526人。其中男性6147人,占人才總量的58.4%,女性4379人,占人才總量的41.6%;漢族5219人,占49.6%,少數民族5307人,占50.4%;中共黨員3461人,占32.9%,非黨7065人,占67.1%。
2、人才結構情況。從學歷上看,高中和高中以下學歷172人,占1.6%,中專學歷4220人,占40.1%,大專學歷5023人,占47.7%,本科和本科以上學歷1111人,占10.6%。從職稱上看,初級職稱3470人,占33%,中級職稱3341人,占31.7%,高級職稱271人,占2.6%,無職稱或未參予職稱評定3444人,占32.7%。
3、部門分布情況。黨群系統315人,政府各部門8713人,鄉鎮869人,垂直管理部門629人。政府各部門人才比例較大的是:教育系統5571人,衛生系統779人,涉農系統734人,工商企業系統420人。
二、人才隊伍存在的主要問題
相關期刊
精品范文
10經濟效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