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展旅游經濟狀況及策略
時間:2022-05-24 11:10:00
導語:發展旅游經濟狀況及策略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21世紀以來,旅游經濟已發展成為一個高增值、高就業、高創匯、高效益的新興產業,現代旅游經濟的發展也呈現出大眾性、全球性、規范性和發展持續性的特點。因此,大力發展旅游經濟對于貧困地區來說,無疑是發展經濟、脫貧致富的最好契機。沽源縣作為河北省的貧困縣之一,旅游經濟起步較早,已運行了20年,但發展緩慢,在旅游經濟結構、旅游產業合理化、旅游產品開發及促銷等方面還有待于進一步規范和完善。本文結合該縣旅游資源的優勢、旅游經濟發展現狀,就其發展旅游經濟的對策進行探討。
1沽源縣發展旅游經濟的資源優勢簡介
1.1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
沽源縣地處河北省西北部的壩上地區,平均海拔1536米。地形大勢南高北低,東高西低,中部平坦,河淖濕地廣布是該地貌一大特色。該縣屬于中溫帶亞干旱大陸性季風高原氣候,年平均氣溫1.4℃,一月平均氣溫-18.4℃,湖淖結冰厚度1.2米以上,適宜開展冰上活動。夏季平均氣溫17.9℃,為理想的度假避暑勝地。沽源的生態環境優良。
(1)水資源極為豐富。境內河流有灤河、潮白河、內陸河三個水系,包括大小河流15條,水庫5座,天然淡水湖泊12處,水域面積6.1萬畝。
(2)全縣草場202萬畝,高原溫帶干草原和濕地草甸草原交錯分布。遼闊的草原和河川湖淖交錯,形成了美麗而壯觀的濕地草原風光。
(3)全縣的森林覆蓋率高達19.39%。其中在西部地區,有農業林網達172萬畝,與良田交錯,形成了波狀高原面上富有曲線和色彩變化的壯觀的“井”字型農田林網觀光帶;在南部地區,有原始次生林50多萬畝,加上人工栽種的落葉松等,形成了全長120多公里的“塞北綠色長城”。
1.2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
早在距今6000年前,這里便有了人類活動,歷史上長期是北方游牧民族的優良牧場,尤其遼、金、元時期,還是皇室避暑狩獵之處。現存歷史遺址遺跡很多,西部有金、元時期的九連城遺址;南部有明長城遺址;在東部的金蓮川濕地草原上,遺址更多。據史料記載,遼蕭太后夏季多次到沽源避暑行樂,遼代將這里作為四季“納缽”之地。現存的大宏城遺址被考證是金代景明宮遺址,還有金界壕(金代土長城)遺址。元代沽源曾是元大都(北京)、元中都(在張北縣)與元上都(內蒙正藍旗境內)往來必經之路,現有小宏城遺址是元代察汗淖兒行宮遺址,附近還有梳妝樓元代貴族墓葬群等歷史古跡。至清代雍正初年,招民墾種;光緒末期,倡議實邊,內地移民涌入沽源,農耕發展,其后成為農業和牧業交匯過渡地區。從歷史文脈上分析,沽源縣應是以遼、金、元草原游牧文化為底蘊的地區。至今從當地人們的生活習慣和飲食文化上看,依然帶有明顯的北方游牧民族文化的痕跡。
2沽源縣旅游經濟運行的現狀
2.1縣委縣政府高度重視
早在1998年沽源縣就把旅游業作為全縣主導產業培育,在2007年《政府工作報告》中把旅游業作為重點產業。盡管該縣經濟不發達,但政府投放在旅游業中的財政資金逐年增加,為沽源旅游經濟的發展提供了強有力的政策支持和財力支援。
2.2旅游產業結構有待優化
用于滿足“食、住、行、游、購、娛”的旅游產業結構不盡合理,主要問題是缺少高檔次的旅游飯店,4A級景區有3家、2A級景區有1家比例不合理,旅行社只有2家,通向景區的道路較窄需要改建拓寬,缺少規模較大的旅游購物網點,個別景區雖有娛樂設施但缺乏吸引力利用率不高。
2.3濕地草原旅游為特色的生態旅游已初具規模,并成為該縣的旅游品牌
該縣有濕地草原60多萬畝,休閑觀光、避暑度假、濕地草原生態旅游是其旅游產品的主要特色。這里有國家4A級度假村3家、國家級水利風景區1處、國家級濕地公園1處及其他幾個度假村,還有“灤河神韻”和“五花草甸”兩個分景秀麗、獨具特色的風景區。此外南部山區還有開發最早的國家2A級景區“金蓮山莊”,也是河北省森林公園。
2.4旅游接待能力逐年增強
供游客住宿和餐飲的設施主要分布在縣城、閃電湖、天鵝湖、金蓮山莊等地,住宿、餐飲接待能力已由2007年的6000人次/日增加到2011年的10000人次/日。
2.5旅游商品開發初見成效
目前該縣已有個體企業生產加工的旅游商品,主要是一些土特產品和特色農副產品,如金蓮花茶、蘑菇、韭菜花、柴雞蛋、木耳、山野菜等,還需要進一步增加種類和品種、擴大規模、提升檔次。
2.6其他方面勢頭良好
加大了旅游宣傳和促銷活動的力度,旅游教育培訓受到了重視,濕地草原生態旅游的知名度得到了提高,京津冀主要客源市場穩定。
3發展沽源旅游經濟的對策
3.1合理調整旅游產業結構,促進旅游業快速發展
(1)招商引資,提高旅游接待設施的檔次。2011年沽源縣旅游者人次已達80萬,現有的幾家賓館和度假村,大多數是個體或合伙投資經營,規模小且檔次低,至今沒有星級賓館。而政府沒有足夠財力投資建高檔酒店,這就需要廣開門路,招商引資,依靠外來資金興建高檔次的旅游星級飯店,彌補現有接待能力不足以及高、中、低檔結構不合理的現象。
(2)增設地方接待旅行社。旅行社是旅游業的“龍頭”,既是旅游產品(線路)的設計、組織者,也是旅游產品的營銷者,在旅游經濟活動中發揮著極為重要的作用。目前該縣只有兩家個體經營的且剛剛掛牌營業的旅行社,這顯然是不夠的。擁有多家規模較大、接待服務能力強的地接社,才是旅游產業結構合理化的標志,也是旅游經濟發展的必備條件。
(3)建立旅游定點購物商店和大型購物網點。旅游購物是旅游活動的重要內容,凡是旅游發達地區,都不乏有大量的定點購物商店,當然這要依賴于當地具備豐富的旅游商品經營和開發的條件,以及有地接社的引導。沽源旅游業收入低的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游客消費少,尤其是在購物方面有些游客幾乎不花一分錢,這與當地缺少具有吸引力的購物場所有關,這種情況對于促進旅游業和地方經濟的發展是及為不利的。
3.2大力開發具有地方和蒙元文化特色的旅游產品
(1)結合本地情況,開發種類齊全、功能多樣的旅游產品。沽源現在的休閑度假旅游和生態觀光旅游已成為極具吸引力的招牌,在此基礎上,應進一步開發主題型旅游產品、參與型旅游產品、體驗型旅游產品及特種旅游產品。主題旅游產品,如利用歷史遺址遺跡,開發蒙元文化主題公園、北方少數民族風情園等;參與型旅游產品,如以農業采摘和“農家樂”為主的鄉村旅游、蒙古族風情的那達慕等;體驗型旅游產品,如冬季冰雪旅游、夏季登山旅游、森林探險、空中熱氣球或滑翔等;特種旅游產品,如森林或草原觀鳥、生態科學考察、專業考古、專題夏令營等。
(2)發揮資源優勢,加大特色旅游商品的開發力度。旅游商品也稱為旅游購物品。目前沽源的旅游商品主要是自主加工生產的土特產品和特色農副產品,以及從內蒙或臨縣采購的特色食品及種類稀少的紀念品,總體種類較少且規模很小。
事實上,深厚的歷史文化積淀、天然無公害、豐富的生態資源、淳樸而獨特的農牧文化交織的民風民俗,都可以衍生出具有地方特色的多種旅游商品,具有很大的開發潛力。比如:
(1)對現有的土特產和農副產品進行深加工,增加新產品生產基地,并擴大現有生產規模。
(2)廣開渠道,增加旅游商品的品種和種類。例如:以農副產品為原材料(如莜面、土豆、蔬菜等),開發特色食品;成立民間手工藝品作坊,制作帶有地方特色和蒙元文化圖案的手工藝品、日用品和紀念品(可從麗江帶有東巴文字圖案的衣服、圍巾、飾品和紀念品上尋找啟示);生產蒙式風格的系列奶食品和牛羊肉風干食品;對本地特有的中草藥和具有保健功效的野花進行加工、整理,做成精致包裝的小型保健品禮品盒;制作精美的景點紀念品等。
(3)旅游商品的開發、生產、加工以及包裝,一定要由專門的機構認真調研、精心設計、統一管理,合理制定高、中、低檔旅游商品的比例,美觀實用、攜帶方便。切忌粗制濫造、無特色和個性,不成規模,缺乏藝術性、實用性、紀念性和禮品性。
3.3進一步開拓客源市場
目前沽源的客源市場主要是京津冀核心市場,也稱為一級市場。今后還應不斷擴大客源市場,開發二級市場和三級市場。二級市場即有待開發的市場,應把其定位在相臨的山西大同市和內蒙古周邊旗縣。大同地處黃土高原,地形地貌、生態資源、歷史文化和民風民俗均與沽源有很大的差異;而北邊的太仆寺旗、正藍旗和多倫縣雖與沽源同處于內蒙古高原,但生活習慣、文化背景、生態環境也不完全相同,最主要的是,沽源是這三個旗縣去北京和張家口的必經之地,另外近鄰關系也會成為“一日游”客源市場的有利條件。三級市場又稱為機會市場,可以將一、二級市場以外的來沽源探親訪友、會議考察、從事商務或勞務活動的人員作為開發對象,使他們成為潛在的客源市場。
3.4積極發揮旅游產品的宣傳和促銷作用
旅游產品能否大量銷售,關鍵在于是否有效宣傳和成功促銷。而且如果宣傳到位、促銷成功,不僅能夠滿足游客的消費需求,也會促進產品內銷,從而增加政府、企業、個人的收入,且帶動相關行業的發展。因此,此項工作任務艱巨,要凝聚多方面的力量共同完成。除了政府和企業做一些具有影響力的宣傳活動外,也要發揮導游和民眾的人員促銷作用。
3.5加強教育和培訓,擁有一支高素質的旅游從業隊伍
旅游經濟的發展,離不開一支高素質的旅游從業隊伍,他們既是地方的形象大使,又是文化和文明的傳播者;既是旅游經濟的主體之一,又是旅游產品的代言人。縣政府及旅游行政部門應將每年的旅游教育培訓列入工作計劃,撥專款聘請行業專家和高水平的專業教師培訓、指導,培養一批具有良好職業素養、懂管理會經營的中高層管理者,以及高素質、知識技能型服務人員。
3.6發揮政府的宏觀調控和監管作用。
我國的旅游經濟發展模式是在政府主導下的非常規發展模式,因此對于沽源旅游經濟的發展來說必須在政府對旅游業的總體規劃和指導下進行,發揮政府的宏觀調控和監督管理作用,這樣才能使旅游經濟在規范、合理的軌道上快速運行。
總之,發展沽源旅游經濟,必須依靠縣委縣政府的得力領導和大力支持,以及旅游企業、個體經營者、旅游相關人員和當地民眾的積極配合和參與,立足本地資源優勢,遵循旅游經濟發展規律,合理調整產業結構和產品結構,開發具有地方特色和滿足旅游者需要的旅游產品,加大宣傳和促銷力度,才能促進沽源旅游經濟健康、快速、有序地發展,以便早日實現旅游強縣的戰略目標。
- 上一篇:區府辦強化安全生產緊急通告
- 下一篇:市交通事故上報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