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酒精中毒范文10篇
時間:2024-02-18 05:58:33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急性酒精中毒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納洛酮急性酒精中毒分析論文
【論文關鍵詞】納洛酮;急性酒精中毒;治療
【論文摘要】目的:探討納洛酮治療急性酒精中毒的療效及安全性。方法:對68例急性酒精中毒患者在常規治療的基礎上給予納洛酮治療,觀察其神志清醒的時間。結果:47例患者在1h內清醒,21例在4h內清醒,總有效率100%。結論:納洛酮治療急性酒精中毒患者療效顯著,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本院從2005年1月~2008年1月共收治急性酒精中毒68例,我們應用鹽酸納洛酮注射液治療收到較好的效果,現總結如下。
1臨床資料
1.1一般資料:急性酒精中毒68例患者中,男50例,女18例,年齡19~47歲,平均33歲。飲酒量相當于52度白酒200~800ml。中毒至就診時間0.5~5h,就診時處于興奮期20例,共濟失調期21例,昏睡昏迷期27例。
1.2診斷標準[1]:(1)發病前有過量飲酒史;(2)呼吸、嘔吐物中有酒精氣味;(3)中樞神經系統興奮或抑制,有共濟失調或昏睡等癥狀,重度中毒者呈昏迷狀態;(4)排除藥物、化學性氣體及其他原因所致的昏睡、昏迷,無其他合并癥。根據酒精中毒的程度,在臨床可分為輕度、中度和重度。輕度:患者興奮,出現頭痛、頭昏、乏力、自控力喪失,自感欣快,言語增多,繞舌,有時粗魯無禮,易感情用事,顏面潮紅或蒼白,呼出氣帶酒味。中度:患者動作不協調、步態蹣跚、動作笨拙、語無倫次、眼球震顫、躁動、復視等。重度:患者沉睡、顏面蒼白、瞳孔散大、體溫降低、皮膚濕冷、口唇微紺。嚴重者深昏迷、陳-施氏呼吸、血壓下降、心跳加快、二便失禁等。
急性酒精中毒治療研究論文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工作壓力的不斷增大,酗酒、酒精中毒的人數也不斷增加,并且有發病年齡越來越小、女性不斷增多的趨勢。飲酒是人們表達友誼宣泄情感的常用方式,它既可給人們帶來歡快,又可帶來一系列社會問題及醫學問題。
1病因
醉酒的發展決定于酒精在血液中的濃度。當血液中酒精的濃度達到0.05%時,出現微醉,感到心情舒暢、妙語趣談、詩興發作,但這時眼和手指的協調動作受到影響;如果繼續飲酒,血液中酒精的濃度升至0.1%以上時,表現為舉止輕浮、情緒不穩、激惹易怒、不聽勸阻、感覺遲鈍、步態蹣跚、這是急性酒精中毒的典型表現;血液中酒精的濃度升到0.2%以上時,平時被抑制的欲望和潛藏的積怨都發泄出來,表現為出言不遜、借題發揮、行為粗暴、滋事肇禍;如果繼續飲酒,血液中酒精的濃度達到0.3%以上時,表現為說話含糊不清、嘔吐狼藉、爛醉如泥;當血液中酒精的濃度升至0.4%以上時,則出現全身麻痹、進入昏迷狀態;當血液中酒精的濃度升至0.5%以上時,可直接致死。當然并不是每個醉酒者發展過程都會如此界限分明的一步一步進行,癥狀的強度如何,還取決于個體對酒精的耐受性。
2診斷
飲酒史結合臨床表現如急性中毒的中樞神經抑制癥狀,呼氣酒味、戒斷綜合征的精神癥狀和癲癇發作,慢性中毒的營養不良和腦病等,以及血清或呼出氣中乙醇濃度測定等可以作出診斷。實驗室檢查(血常規、尿常規、大便常規,肝功能、腎功能,電解質及無機元素檢測,心血管檢查,腦電圖、肌電圖,胃腸疾病其他特殊檢查,CT檢查):(1)血清乙醇濃度:急性中毒時呼氣中乙醇濃度與血清乙醇濃度相當。(2)動脈血氣分析:急性中毒時可見輕度代謝性酸中毒。(3)血清電解質濃度:急慢性酒精中毒時可見低血鉀、低血鎂和低血鈣。(4)血清葡萄糖濃度:急性酒精中毒時可見低血糖癥。(5)肝功能檢查:慢性肝病時可見肝功能異常。(6)心電圖檢查:可見心律失常如心肌損害。鑒別診斷包括:(1)急性中毒:主要與引起昏迷的疾病相鑒別,如鎮靜催眠藥中毒,一氧化碳中毒、腦血管意外,顱腦外傷等。(2)戒斷綜合征:主要與精神病、癲癇、窒息性氣體中毒、低血糖癥等相鑒別。(3)慢性中毒:智能障礙和人格改變應與其他原因引起的癡呆鑒別,肝病、心肌病、貧血、周圍神經病也應與其他原因的有關疾病相鑒別。
3治療
急性酒精中毒合并創傷護理論文
【關鍵詞】酒精中毒
飲酒過量稱酒精中毒,俗稱酒醉,就是攝入了過多含有乙醇(酒精)的飲料。乙醇具有脂溶性,易透過血腦屏障和細胞膜迅速引起中樞神經系統先興奮后抑制,并抑制呼吸中樞使皮質下中樞和小腦受累,最后導致抑制延腦血管運動中樞和呼吸中樞出現休克。由于對酒精的耐受性、中毒癥狀出現的早遲與輕重不同,個體差異頗大,一般在空腹狀態飲酒極易中毒。由于酒精中毒后的患者記憶力與自控能力差,往往在酒后開車肇事、行走摔倒或與人發生沖突、打架、斗毆而發生酗酒事故。酒后的患者一般表現為興奮或昏睡等精神狀態,當事故發生后,往往是由旁人送入醫院,一時難于準確判斷受傷的時間、程度。筆者對其采取以下一系列急救護理措施。
1迅速了解病因和準確評估病情
檢查受傷的部位,協助醫師搶救患者,測量生命體征、神志、瞳孔及四肢活動情況并做好記錄;同時通過詢問陪送人詳細了解患者飲酒量、飲酒后受傷的情況、受傷的時間、傷后是否清醒,有無中間清醒期,嘔吐次數、嘔吐物性質及數量。對有昏迷半小時以上的患者,常規送CT檢查,對準確判斷腦挫裂傷、顱內血腫、顱骨骨折有重要意義。
2保持呼吸道通暢,保證有效的供氧
患者傷前有過量飲酒和飲食,顱腦損傷后嘔吐較頻繁且量多,由于酒精和腦損傷直接抑制呼吸中樞,咳嗽和吞咽反射減弱,意識障礙者不能主動排出呼吸道分泌物,嘔吐物反流,造成呼吸道梗阻。護理時將患者頭偏向一側,及時清除目、鼻腔分泌物及嘔吐物,對呼吸困難、呼吸暫停者,行氣管插管,呼吸機輔助呼吸,靜脈使用呼吸興奮劑。
剖析納洛酮在救護中的用途
納洛酮是合成的氧嗎啡酮17N—丙烯基衍生物。本品水溶液為酸性,PH為3.0---4.5,遇三氯化鐵顯淡紫色?;瘜W結構與嗎啡相似,僅在嗎啡結構17N上以丙烯基取代甲基。6位羥基變為酮基和14位上增加一個羥基。是阿片受體特異拮抗劑。對抗4種阿片受體亞型。小劑量阻斷μ受體,大劑量能阻斷K受體。無內在活性,血漿半衰期短,45~90min,能通過血腦屏障,經肝代謝,主要代謝產物是納洛酮—3葡萄醛酸化物,由尿排出體外。合成后的納洛酮鎮痛藥的理論研究中是重要的工具藥。近來臨床上救治酒精中毒、藥物中毒、一氧化碳中毒、休克效果較好,越來越受到重視。
1納洛酮急性酒精中毒的治療
關于納洛酮治療急性酒精中毒獲得明顯臨床療效,國內外已有較多的報道。筆者也用納洛酮治療急性酒精中毒獲得滿意效果。納洛酮0.4~0.8mg靜推或靜點,需要時再次靜注,療效顯著,一般10~25min后,輕度中毒者興奮和共濟失調癥狀明顯減輕;重度中毒、昏迷病人開始清醒;15~35min后,中毒癥狀明顯減輕,能正確回答問題,完全清醒;25~45min后,中毒癥狀完全消失。與對照組比較,有統計學意義(P<0.01)。重度中毒伴有昏迷,血壓不穩及呼吸抑制的效果更顯著。
酒精中毒的機制為大量飲酒后,經胃腸進入血液循環,不能在肝內被及時氧化分解成乙酰輔酶A,二氧化碳和水。血中乙醇濃度超過一定數量,機體處于應激狀態,內源性阿片肽主要是β—EP釋放增多而引起。納洛酮是內源性阿片阿片樣物質特異拮抗劑,可阻斷阿片受體而逆轉酒精中毒。目前酒精中毒救治均用納洛酮注射劑。但有人研究表明納洛酮舌下含片的效果也確切[1]。
2納洛酮對急性重度安定中毒的治療
急性安定中毒是急診常見病,我們救治安定中毒,患者來診時以服藥30min~5h,昏迷狀態,服用量為30~300片不等,女性較多。對照組為常規綜合救治,治療組為對照組的救治基礎上再用納洛酮,劑量為根據中毒情況選用8~15mg。蘇醒時間和血漿中毒藥物濃度下降時間與對照組比較有明顯差異(P<0.01)。說明納洛酮能明顯縮短安定中毒蘇醒時間和快速降低血中毒物濃度。作用機制專家[2]提示:急救藥物中毒等應激狀態下,β—EP釋放增多,而納洛酮阻斷阿片肽的毒性作用。許多學者認為重度安眠藥中毒血液凈化和納洛酮聯合用效果更佳3。
探求高校教師亞健康狀態轉化為健康狀態的途徑
摘要:目前高校教師中處于亞健康狀態的人數較多,對其健康構成了潛在的威脅。通過分析高校教師亞健康狀態的特點和產生的原因,探索高校教師亞健康狀態向健康狀態轉化的措施:加強健康教育,普及亞健康知識;調整個人心態,減輕生活壓力;均衡營養,合理膳食;遵循生物鐘,改變不良的生活方式和習慣;合理科學運動;重視健康體檢等。
關鍵詞:高校教師亞健康干預措施
亞健康概念最早由前蘇聯學者N.布赫曼教授于20世紀80年代中期提出,我國于1996年5月正式提出。是指人體除了健康和疾病狀態外,還存在介于兩者之間的第3種狀態,也稱潛病狀態、病前狀態、亞臨床狀態、灰色狀態等[1]。進入亞健康狀態的人群主要表現為失眠或睡覺障礙、心理疲勞、便秘、性功能障礙、時差綜合征、神經衰弱、焦慮抑郁等多種心身障礙。除了這些不適外,現代醫學的理化檢查往往沒有異常發現,這就是亞健康的危險所在,使人們往往忽視了這些身體的不適。進一步發展可導致疾病。如果對亞健康狀態給予及時、恰當的干預處理,身體則可以向健康方向轉化,這正是重視亞健康狀態的意義所在。
1高校教師亞健康狀態具有普遍性
據世界衛生組織(WHO)的一項全球性調查表明,真正健康的人僅占5%,患有疾病的人占20%,而75%的人處于亞健康狀態。中國國際亞健康學術研討會有人指出:中國人口中健康人群占15%,非亞健康者占15%,亞健康人群占70%。北京市的一項調查顯示[2]:接受體檢的1866名知識分子中,不同人群的亞健康狀態率不同,最高達到96%,且與職稱成正比,正教授為95%,副教授為89.4%,其中40~50歲組亞健康狀態率高達90.4%。暨南大學醫學院對廣東省19所高等學校教師進行亞健康狀態調查結果[3]:從年齡分布來看,30歲組亞健康發生率為79.17%,小于40歲組發生率為男性為71.3%,女性為82.49%,女性明顯高于男性。中國科學院和北京大學的一項調查更令人吃驚:近5年中,中國科學院所屬的7個研究所和北京大學的專家教授共134人謝世,平均年齡僅為53.5歲。國家體改委公布的一個專項調查表明,我國知識分子平均壽命僅58歲,比全國人均壽命低10歲左右。筆者2007年曾對河池學院226名教師亞健康狀況進行過調查,結果顯示[4]:有77.50%的女教師和69.81%的男教師處于亞健康狀態,其中有34.96%具有5種以上亞健康癥狀。
2高校教師亞健康狀態的成因分析
剖析目前高校教師亞健康狀況
摘要:目前高校教師中處于亞健康狀態的人數較多,對其健康構成了潛在的威脅。通過分析高校教師亞健康狀態的特點和產生的原因,探索高校教師亞健康狀態向健康狀態轉化的措施:加強健康教育,普及亞健康知識;調整個人心態,減輕生活壓力;均衡營養,合理膳食;遵循生物鐘,改變不良的生活方式和習慣;合理科學運動;重視健康體檢等。
關鍵詞:高校教師亞健康干預措施
亞健康概念最早由前蘇聯學者N.布赫曼教授于20世紀80年代中期提出,我國于1996年5月正式提出。是指人體除了健康和疾病狀態外,還存在介于兩者之間的第3種狀態,也稱潛病狀態、病前狀態、亞臨床狀態、灰色狀態等。進入亞健康狀態的人群主要表現為失眠或睡覺障礙、心理疲勞、便秘、性功能障礙、時差綜合征、神經衰弱、焦慮抑郁等多種心身障礙。除了這些不適外,現代醫學的理化檢查往往沒有異常發現,這就是亞健康的危險所在,使人們往往忽視了這些身體的不適。進一步發展可導致疾病。如果對亞健康狀態給予及時、恰當的干預處理,身體則可以向健康方向轉化,這正是重視亞健康狀態的意義所在。
一、高校教師亞健康狀態具有普遍性
據世界衛生組織(WHO)的一項全球性調查表明,真正健康的人僅占5%,患有疾病的人占20%,而75%的人處于亞健康狀態。中國國際亞健康學術研討會有人指出:中國人口中健康人群占15%,非亞健康者占15%,亞健康人群占70%。北京市的一項調查顯示[2]:接受體檢的1866名知識分子中,不同人群的亞健康狀態率不同,最高達到96%,且與職稱成正比,正教授為95%,副教授為89.4%,其中40~50歲組亞健康狀態率高達90.4%。暨南大學醫學院對廣東省19所高等學校教師進行亞健康狀態調查結果:從年齡分布來看,30歲組亞健康發生率為79.17%,小于40歲組發生率為男性為71.3%,女性為82.49%,女性明顯高于男性。中國科學院和北京大學的一項調查更令人吃驚:近5年中,中國科學院所屬的7個研究所和北京大學的專家教授共134人謝世,平均年齡僅為53.5歲。國家體改委公布的一個專項調查表明,我國知識分子平均壽命僅58歲,比全國人均壽命低10歲左右。筆者2007年曾對河池學院226名教師亞健康狀況進行過調查,結果顯示:有77.50%的女教師和69.81%的男教師處于亞健康狀態,其中有34.96%具有5種以上亞健康癥狀。
二、高校教師亞健康狀態的成因分析
醫學教學中急診方法探微
1急診醫學的特點與教學現狀
(1)理論教學:急診醫學課程并沒有作為一門獨立的課程展開,在大多數教學醫院仍是選修課或僅占用內外科理論教學中的幾個學時;
(2)臨床見習:目前對于大部分醫學院校和教學醫院,急診見習目前還是空白;
(3)臨床實習:首先是院前急救未開展,僅有極少數的教學醫院試驗性的展開過[3]。其次在急診科的教學計劃安排,多分插至內科和外科的實習,時間短,多未結合急診醫學的臨床特點;
(4)特色教學:急診醫學的特點使急診對醫患溝通、醫德醫風有特殊的要求,但現有的教學中,雖一直強調,但鮮有實施;
(5)其他:因急診科特殊的輪班倒休制度,在教學上主要依靠醫學生的自覺性,加之不少醫學生面臨著考研、尋找分配單位等壓力,急診醫學的教學質量難以有保障。
科技創新科普知識競賽試題
1、2005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勵獲獎項目于什么時間揭曉?誰獲得了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2006年1月9日,中科院院士葉篤正、吳孟超兩位專家)
2、2005年,反映國家科技原始創新能力的國家自然科學獎和國家技術發明獎的獲獎項目總數分別達到多少項?兩個獎總數比去年增加了近多少?(38項和40項,40%)
3、我國自行研制的神舟六號宇宙飛船在于何時成功發射?(2005年10月12日)
4、先進生產力的集中體現和主要標志是什么?(科學技術)
5、今后15年,我國科技工作的指導方針是什么?(自主創新,重點跨越,支撐發展,引領未來)
6、什么是自主創新?(就是從增強國家創新能力出發,加強原始創新、集成創新和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加強自主創新是我國科學技術發展的戰略基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