勞動合同制度范文10篇
時間:2024-02-21 22:00:43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勞動合同制度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勞動合同制度安排意見
為了進一步加強勞動合同管理工作,規范用人單位用工行為,依法保障勞動者與用人單位雙方合法權益,促進勞動關系和諧穩定,構建和諧黃陵,根據省市《全面推進勞動合同制度三年行動計劃實施方案》的通知精神,按照《黃陵縣全面推進勞動合同制度三年行動計劃實施方案》(黃政辦發〔*〕118號)的總體要求,現就我縣全面推行勞動合同制度工作提出以下安排意見:
一、加強領導,強化宣傳
全面推進勞動合同制度工作在縣政府的統一領導下,由黃陵縣勞動關系三方協調委員會統一組織實施,勞動關系三方協調委員會組成單位要各負其責,按照《實施方案》的要求,認真履行各自職責,使勞動合同推行工作按要求整體推進。政府各工作部門要共同努力,強化領導,落實責任,相互配合,加大工作力度。
切實加強推行勞動合同工作的宣傳和動員,協調委員會辦公室(縣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辦公室,電話***)要組織好推行工作的指導和協調工作;各相關單位要切實加強簽訂勞動合同法律法規的宣傳和培訓,要通過電視、報刊、網絡等媒體加強對各行業推行勞動合同的宣傳,增強企業和用工單位依法簽訂勞動合同的意識??h廣電局要把推行勞動合同作為長期宣傳報道內容之一,定期播報,進一步提高全社會對依法簽訂勞動合同的認識,為開展推行勞動合同工作創造良好的輿論氛圍。
二、明確職責,組織實施
推行全員勞動合同是一項長期性的工作,涉及面廣,牽扯到各行各業和各級組織,因此,各級各部門要結合自己的工作職能扎實做好各自工作。
勞動局勞動合同制度實施計劃
勞動法施行以來,勞動合同制度在全國的實施工作取得了很大進展,對于深化企業勞動用工制度改革,建立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相適應的新型用人機制,維護勞動者與用人單位雙方的合法權益,促進勞動關系和諧穩定,發揮了重要的作用。但隨著所有制形式和用工方式的多樣化,在實施勞動合同制度過程中出現了一些新情況、新問題。為進一步加強勞動合同管理,從源頭上規范勞動關系,現制定全面推進勞動合同制度實施三年行動計劃。
一、指導思想
(一)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黨的十六大和十六屆五中全會精神,以科學發展觀為統領,以維護勞動者與用人單位合法權益、促進勞動關系和諧穩定為目標,不斷改進和加強勞動合同管理,依法規范,加強指導,改進服務,強化監督,綜合運用法律、經濟和必要的行政手段,推進勞動合同制度全面實施,為規范企業用工行為,建立規范有序、公正合理、互利雙贏、和諧穩定的社會主義新型勞動關系作出貢獻。
二、目標任務
(二)從20**年至20**年,用三年時間實現各類企業與勞動者普遍依法簽訂勞動合同。其中,20**年力爭各類企業勞動合同簽訂率達到80%以上,20**年力爭各類企業勞動合同簽訂率達到90%以上。勞動合同管理水平明顯提高,勞動合同內容趨于規范,勞動合同得到較好履行,基本實現勞動合同管理的規范化、法制化。
三、行動措施
關于我市勞動合同制度調研報告
x一、我市勞動合同制度的基本情況
我市自1995年《勞動法》頒布以來,我市積極推行勞動合同制度,使之健康發展,目前勞動合同制度在我市已經基本確立。以勞動合同為契約確立勞動關系的新型用人機制為我市企業適應市場經濟的發展,發揮了重要作用。勞動合同制度的實施,對加強勞動管理,減少勞動糾紛,促進經濟發展發揮了積極作用。根據調查顯示全市在崗職工131488人,已簽訂勞動合同的職工119912人。其中女職工62156人,已簽訂勞動合同的職工54603人;35歲以下的職工49201人,已簽訂勞動合同的46865人。其中女職工26991人,已簽勞動合同的25139人;36—39歲的職工29884人,已簽勞動合同的25821人。其中女職工11502人,已簽勞動合同9709人;40—44歲的職工26435人,已簽勞動合同23767人。其中女職工11264人,已簽勞動合同9413人;45歲以上的職工25968人,已簽勞動合同23459人。其中女職工12399人,已簽勞動合同10342人。
二、我市勞動合同制度推進情況。
勞動合同是勞動者和用人單位確立勞動關系,明確雙方權利和義務的協議。我國《勞動法》明確規定勞動合同是勞動者與用人單位之間確立勞動關系的協議。我市的勞動合同制度的建立始于1995年勞動法頒布以后,10年來勞動合同制度經過了從不被人們了解到現在自覺執行的階段。
一是宣傳《勞動法》提高對勞動合同制度的認識。借宣傳“勞動法”之機,積極組織宣傳車,制作宣傳板面,設立咨詢臺,印發宣傳品、宣傳勞動合同的意義,使廣大職工群眾逐漸認識到勞動合同制度的建立是社會化大生產的需要,社會化大生產要求勞動力隨著生產發展的變化,在各行業各部門之間合理流動,同時又要在一定時期保持相對穩定性,勞動合同制的建立有利于企業自主權的實現、有利于勞動者全面提高和實現自己的價值、有利于勞動生產力的提高、有利于勞動關系的和諧穩定。
二是積極參與工作,指導職工簽訂勞動合同。在推行勞動合同制度初期,工會組織認真落實全國總工會《關于工會幫助,指導職工簽訂勞動合同的意見》,積極配合市勞動部門就把加強和規范企業勞動合同管理作為一項重要工作來抓,采取了點帶面的形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先在基礎工作較好的國有企業、國有轉制企業及集體企業。選擇試點指導企業專門制訂了勞動合同管理的配套制度。如我市的3515工廠、漯河卷煙廠、冶金設備有限公司、雙匯集團、漯河直屬庫、銀鴿公司等企業先后制定了勞動合同管理規章制度。3515工廠先后制訂了《全員勞動合同暫行規定》、《上崗(聘用)合同管理辦法》、《未簽訂合同職工管理辦法》等規定,在此基礎上建立了一套與勞動合同制度相配套的人力資源管理制度,規范了企業勞動合同的管理。該廠自實行勞動合同制度以來,共終止解除勞動合同296人,未發生一起爭議。漯河卷煙廠在1995年7月通過了《漯河卷煙廠全員勞動合同制度實施細則》,并多次修改和補充,最新一次修訂是在2004年10月6日,又一次修訂并指定專人對勞動合同進行管理,依法履行訂立、終止、解除、變更勞動合同的工作。同時還利用計算機現代手段建立勞動合同臺帳。世林(漯河市)冶金設備公司于1998年11月轉制后,公司新出臺《勞動合同管理制度》并下發了《關于重新簽訂勞動合同的通知》,公司與職工重新簽訂了勞動合同。職工中簽長期合同的(10年以上和無固定期)占70%,5年以下的占30%。建立了勞動合同臺帳,利用計算機進行動態管理,以隨時掌握勞動合同情況,及時辦理有關手續。
社保局勞動合同制度調研報告
一、開展勞動合同制度執行情況調研所取得的成效我市在接到省廳的通知后,及時對全市八縣(區)的調研工作進行安排布置,通過調研,共調研用人單位90戶,涉及勞動者5400多人。在調研中督促用人單位簽訂勞動合同200多人,涉及被調研單位的勞動合同簽訂率達93%,采取了多種形式宣傳勞動保障、法規,共發放各種宣傳資料4523份。提高了用人單位和勞動者知法、守法的意識。
二、開展勞動合同制度情況調研的方法和措施
(一)高度重視,加強領導。開展勞動合同制度執行情況調研是全省統一開展的勞動合同的一次調研活動,為了保障此次調研工作的按期完成,結合我市實際,市、縣(區)勞動和社會保障部門均成立了由分管領導任組長、勞動保障法制監察機構為主、各相關科、室(局)、中心參加的調研領導小組,抽調了相關部門的工作人員,召開相關會議,研究布置調研工作,明確調研范圍、內容和重點,做到任務明確、責任到人。確保了調研行動的順利進行。
(二)認真調研,突出重點。開展勞動合同制度執行情況調研工作非常必要,通過調研,可以掌握各用人單位貫徹執行勞動
保障法規的基本情況,特別是對當前企業深化改革中勞動關系的調整和規范工作具有積極的促進作用。因此,我市深入各用人單位以開展勞動合同制度執行情況調研為契機,采取召開座談會與職工訪談,查看勞動合同書以及問卷調查等方式對各類用人單位貫徹執行勞動保障、法規的情況進行全面分析,在全面分析的基礎上,重點突出了用人單位勞動合同的簽訂、續訂、終止、備案情況進行調查。調研中,要求用人單位報送材料,調研人員實際翻閱用人單位勞動合同、勞動合同鑒證名冊、終止或解除勞動關系備案報送情況等,現場詢問勞動者是否簽訂了勞動合同等情況。并對發現問題較多的用人單位,進行重點分析,同時采取召開部分企業行政領導、工會負責人、勞資人員、職工代表等人員參加的座談會等方式,對勞動合同的簽訂、續訂、終止、備案情況及有關勞動保障法規等進行廣泛的宣傳和講解,促使用人單位完善和規范勞動合同的簽訂工作。
(三)督促用工單位規范勞動合同制度,保護勞動者合法權益。在調研過程中,我們做到熱情服務、耐心解釋,對在調研中發現的問題,耐心幫助其解決完善。如對于發現沒有簽訂勞動合同的用人單位,首先應通知補簽,在規定期限內沒有及時補簽的,做
勞動合同制度的問題及其對策綜述
摘要:勞動合同制度在事實勞動關系、勞動合同的解除、期限等方面仍然存在著法律規定不明確和實踐上執行困難等一系列問題。本文擬對以上問題進行分析,并提出相應的解決方案。
關鍵詞:勞動合同勞動關系解除權履約
勞動合同制,指用人單位與勞動者在平等的基礎上,通過簽訂勞動合同的形式,明確規定雙方的權利義務,并依法根據合同處理勞動關系的用工制度。勞動合同制對于促進市場經濟條件下勞動力的流動起到了積極作用,但其中也存在一些問題。
一、關于事實勞動關系
1、現行規定相互矛盾?!秳趧臃ā返?6條規定:“建立勞動關系應當訂立勞動合同?!钡?9條規定“勞動合同應當以書面形式訂立?!备鶕鲜鲆幎ǎ瑫鎰趧雍贤请p方當事人建立勞動關系的唯一合法形式。然而實踐中很多勞動關系的當事人之間并不訂立書面的勞動合同,因事實勞動關系引起的勞動爭議案件,成為勞動爭議處理機關的棘手案件。所謂事實勞動關系是指用人單位和勞動者就某些權利和義務達成口頭協議,形成勞動者向用人單位提供勞動,用人單位向其支付勞動報酬的事實上的勞動用工關系。勞動部《關于貫徹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若干問題的意見》第2條規定:“中國境內的企業、個體經濟組織與勞動者之間,只要形成勞動關系,即在事實上已成為企業、個體經濟組織的成員,并為其提供有償勞動,適用勞動法?!笔欠癯姓J事實勞動關系,該意見與《勞動法》的規定存在矛盾,對于事實勞動關系的效力問題,需要解決。
2、違法責任不明確。目前我國勞動合同制度對用人單位故意拖延、不與勞動者簽訂勞動合同,應承擔什么責任規定不明確。在這種情況下,用人單位可能規避法律,甚至不惜違反法律的規定,不與勞動者簽訂勞動合同,以減少成本,從而導致事實勞動關系大量存在。我國《勞動法》第98條規定,用人單位“故意拖延、不訂立勞動合同,由勞動行政部門責令改正;對勞動者造成損害的,應當承擔賠償責任?!?995年勞動部《關于違反(勞動法)有關勞動合同規定的賠償辦法》第2條規定:“用人單位故意拖延不訂立勞動合同,即招用后故意不按規定訂立勞動合同以及勞動合同到期后故意不及時續訂勞動合同,用人單位承擔賠償責任?!边@兩個規定的不足之處在于:一是沒有規定用人單位應在什么時間內和勞動者簽訂勞動合同,在實踐中難以認定用人單位是否構成拖延;二是對于賠償范圍沒有規定。在這樣的規定下,如果勞動者尋求法律救濟,將難以獲得如期的賠償,以彌補自己的損失。
勞動合同制度健全措施論文
摘要:文章通過對廣州某高校勞動法規執行狀況的抽樣調查,針對勞動者權益保障等熱點問題,就如何完善勞動合同制度進行了初步探討和研究。
關鍵詞:勞動合同調查探討
勞動合同是勞動關系確立的普遍性法律形式,亦是勞動關系當事人雙方權利義務的依據。研究和完善勞動合同制度,具有重要的理論和實踐意義。為此,筆者對廣州某高校勞動法規執行狀況展開了一次抽樣調查,并將調查結果進行了分析和探討。
一、調查對象基本情況
1.本次調查范圍包括該高校所屬巧個不同類型單位。調查采取無記名問卷方式進行。由各單位人事勞資部門主管作答,資料來源真實、可信。
2。被調查對象涵蓋上述單位實行勞動合同制、聘用合同、人事合同以及其他雇傭方式的人員。被調查者主要從事教育、科研、醫療衛生、后勤服務等崗位工作。個人身份分別為專業技術人員、行政干部、工人等,大部分具有高學歷、有專長等特點。
無固定期限勞動合同制度探索
摘要:《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中提出的無固定期限勞動合同引起社會的廣泛關注,爭議之聲不斷。本文從爭議的主要問題切入,從無固定期限勞動合同的含義、特征、訂立及解除四個方面闡述了無固定期限勞動合同制度的基本理論,并對爭議做出回應。最后在前幾部分的基礎上,指出無固定期限勞動合同制度的價值
關鍵詞:無固定期限勞動合同固定期限勞動合同用人單位勞動者
一、無固定期限勞動合同的基本含義及特征
(一)含義
無固定期限勞動合同,是指用人單位與勞動者約定無確定終止時間的勞動合同?!盁o確定終止時間”表明勞動合同的終止是不確定的,但并不是說沒有終止時間,更不存在所謂的“終身制”、“鐵飯碗”。
(二)特征
勞動合同制度工作計劃
《關于印發全面推進勞動合同制度實施三年行動計劃的通知》下發以來,各地周密部署、精心組織,成立了工作機構,細化了工作方案,實行了目標責任制。通過制定勞動合同示范文本、組織摸底調查、加大輿論宣傳、強化勞動保障監察執法等一系列措施,三年行動取得良好開局,實現了2006年的工作目標。
20*年是實施三年行動計劃承上啟下的關鍵一年,任務十分艱巨。各地要按照突出重點,分類推進的工作方針,進一步創新工作方式,綜合運用指導、服務、監督等手段,將農民工作為重點人群,將非公有制企業作為重點單位,將建筑業、餐飲業等作為重點行業,大力推進勞動合同簽訂工作,力爭使勞動合同簽訂率明顯提高。同時,要鞏固國有、外資企業的勞動合同簽訂率,指導其進一步提高勞動合同管理水平,基本實現勞動合同管理的信息化、規范化、制度化。
一、加強對企業的指導和服務
(一)大力推進勞動合同簽訂工作。進一步分類制定、完善勞動合同示范文本并向社會公布。勞動保障部統一制訂餐飲、建筑等行業的勞動合同范本,各級勞動保障部門免費印發供用人單位和職工使用,縣(區)勞動保障部門、街道(鄉鎮)、社區勞動保障工作平臺要逐戶指導、督促轄區內餐飲和建筑企業與職工依法簽訂勞動合同。
(二)完善勞動合同管理規章制度。根據不同行業的用工特點,制定和公布勞動合同管理制度及配套規章制度的示范文本,促進勞動合同管理的規范化。各省研究編寫1-2個行業勞動合同管理規章制度范本,提供給企業參考。
(三)推進勞動合同制度實施示范點建設。開展“百市示范點”活動,各省要選擇3-4個地市級城市,培育勞動合同制度實施示范市。各地勞動保障部門要選擇若干企業,培育勞動合同制度實施示范企業。通過培育勞動合同制度實施示范城市和示范企業,發揮典型引路作用。結合各地進行的統籌城鄉就業試點工作,抓住機遇,推動試點城市企業勞動合同簽訂率大幅提高。
無固定期限勞動合同制度完善措施論文
摘要:無固定期限勞動合同制度具有保護勞動者合法權益的重要價值,但相關規定的缺陷使該制度的價值無法實現。為了維護穩定的勞動關系,保障經濟秩序的良好運作,必須完善我國的無固定期限勞動合同制度。
關鍵詞:勞動合同制度完善
無固定期限勞動合同,是指勞動合同雙方當事人只約定合同的起始日期,不約定終止日期的勞動合同。無固定期限勞動舍同制度的建立扣完善,能夠有效地保護勞動者的合法權益,提高企業的經濟效益,保障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秩序的良好運行。但由于我國對無固定期限勞動合同制度的相關規定過于簡單粗糙,缺乏可操作性,難以實現立法目的。本文擬從探討無固定期限勞動合同制度的價值入手,分析我國現行無固定期限勞動合同制度的缺陷,重構我國的無固定期限勞動合同制度。以期對中國無固定期限勞動合同制度的完善有所裨益。
一、無固定期勞動合同制度的價值
(一)無固定期限勞動合同制度能夠更有效地保護勞動者的合法權益
勞動法的重要目的之一就是保護勞動者的合法權益,具體的勞動法律制度的設計都要符合這一立法目的。同樣。無固定期限勞動合同制度也不例外,它則更多地表現出對勞動者的關懷。勞動關系具有平等關系、隸屬關系的雙重屬性,勞動者和用人單位在確立、變更或終止勞動關系時,二者是平等的,但一旦勞動關系確立,勞動者就從屬于用人單位,聽從用人單位的指揮和調度,具有管理和被管理、支配和被支配的隸屬關系。不僅如此,單個的勞動者和用人單位的人力、財力相比較,勞動者始終是處于弱者的地位,而弱者合法權益又往往更容易受到侵害。鑒于此,必須從立法上改變這種不均衡的地位,從立法上扶助弱者,使勞動者有更多的手段抗衡用人單位,避免合法權益受到侵害?!傲⒎ㄕ呓o予一種利益的保護就在于確立某種重大意義的法律規則”。完善的無固定期限勞動合同制度則更具有這一價值,其制度設計的初衷就是保護勞動者合法權益,限制用人單位對勞動者合法權益肆意侵犯,如《勞動法》第20條第2款規定:“……如果勞動者提出訂立無固定期的勞動合同,應當訂立無固定期限的勞動合同”,也就是說,把訂立無固定期限勞動合同的主動權授予了勞動者,而用人單位則無此權利。同時,該法還規定應當訂立無固定期限的勞動合同是一種強行性、義務性法律規則,用人單位必須履行義務規定。同樣,《關于貫徹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若干問題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第2O條第2款規定:“無固定期限的勞動合同不得將法定解除條件約定為終止條件,以規避解除勞動合同時用人單位應承擔支持給勞動者經濟補償的義務,”亦是純粹地從保護勞動者合法權益、制約用人單位考慮的,勞動者從此規定中只能獲得利益,而用人單位無從獲得任何利益。只能就此承擔義務和責任。
規范勞動關系要求勞動合同制度與其他法律制度銜接配套
2008年1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將正式實施。該法的頒布實施,是貫徹以人為本的科學發展觀的具體體現,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必然要求,是落實黨的十七大提出的規范和協調勞動關系要求的一項重大舉措?!秳趧雍贤ā肥抢^《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之后調整勞動關系的又一部重要法律,無疑將對我國勞動關系乃至整個社會關系的發展產生基礎性的影響。但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至今天,勞動關系在經濟全球化和企業市場化改革背景下,呈現出前所未有的變化,這就要求作為勞動關系載體的勞動合同制度應當與其他法律制度銜接配套。
勞動合同法的實施推行面臨勞動關系變革的挑戰
我國的勞動合同制度始于20年前,其標志是1986年國務院出臺的《國營企業實行勞動合同制暫行規定》。在當時的歷史條件下,我國的勞動關系主要以國營和集體所有制企業的勞動關系為基本類型,勞動合同制度的適用范圍主要限于國營企業。此后,伴隨國營企業勞動用工制度的改革和各類非公有制經濟的發展,勞動合同逐步走向全員制且適用范圍不斷擴大。20年后的今天,我國勞動關系的發展現狀已不能同日而語,其結構類型、覆蓋領域和表現形式等都發生了深刻變化。整體上看,我國勞動關系的現狀呈現出如下基本特征:
勞動關系多樣化。表現為勞動關系已由國有企業的單一類型,呈現為不同所有制企業勞動關系的多重類型。這一變化的深刻原因在于,市場化改革進程,培育并形成了不同所有制企業競相發展的多元格局。整體上看,我國勞動關系可粗略劃分為國有經濟組織、外商投資企業、私營經濟組織、非正規就業部門和社會公共機構五大基本類型。多樣化的特征,不僅意味著勞動關系的結構愈益復雜化,同時也表明勞動關系覆蓋經濟社會的領域愈益擴展。
勞動關系層次化。盡管勞動合同法的調整對象主要著力于用人單位層面的勞動關系,但是勞動關系的自身發展已不局限于這個層面。也就是說在企業層面,雖然勞動者與用人單位之間的權利義務關系構成勞動關系存在的基礎,然而在行業、產業和社會層面,日漸成熟的工會和經營者代表組織的變往互動以及勞動關系三方協商機制的形成,使得勞動關系成為一種基本的社會關系,使得企業層面的勞動者與經營者之間的權利義務關系,愈益受到勞動關系雙方代表組織以及三方機制直接或間接的影響和制約。
勞動關系市場化。所謂勞動關系的市場化,表現為勞動關系的運作已由政府行為向市場行為轉變。無論在企業、行業、產業還是在社會層面,許多直接關乎勞動者和經營者權益的重大事項,主要由勞動關系雙方或雙方代表組織通過自主交涉的方式得以解決。這表明,勞動關系行為及與之關聯的勞動資源主要由勞動力市場機制進行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