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線范文10篇

時間:2024-02-25 13:23:40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路線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路線

論堅持黨的群眾路線

“始終代表中國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同志“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出發點和根本點,反映了我們黨的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黨的群眾路線是根據這一宗旨形成的黨的領導方法和工作方法。在紀念建黨80周年的時候,認真學習、鄧小平和同志關于群眾路線的論述,對于我們總結歷史經驗,深刻理解和深入實踐“三個代表”的重要思想,改進黨的作風,具有重要的意義。

一、群眾路線是我們黨的根本路線

群眾路線是思想活的靈魂的三個基本方面之一,是我們黨長期歷史經驗的總結。從建黨初期,經過井岡山時期到抗日戰爭時期特別是在期間,同志形成了黨的群眾路線的完備的科學形態和理論內容。1943年,他在為黨中央所寫的《關于領導方法的若干問題》一文中,科學地闡述了群眾路線的基本內容和實施的步驟,強調一切為了群眾,一切依靠群眾,分析了“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集中起來”、“堅持下去”這樣一種正確的領導方法的全過程及其各個環節,并指出這個過程的無限循環一次比一次更正確、更生動、更豐富,這就是馬克思主義的認識論。1945年黨的七大把群眾路線的基本精神明確載入了黨章的總綱,強調指出:群眾路線是我們黨的根本的政治路線,也是我們黨的根本的組織路線。

鄧小平同志對黨的群眾路線作出了很大的貢獻。鄧小平同志在八大作修改黨章的報告時,結合執政黨面臨的新情況,對此作了系統和深刻的闡述。指出,群眾路線是黨章中的根本問題,是需要在黨內反復進行教育的,黨的全部任務就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后,鄧小平同志根據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新形勢、新任務,強調指出,群眾路線是我們的傳家寶,要發揚黨的密切聯系群眾的優良作風,堅決反對官僚主義和形式主義,要尊重群眾的首創精神,充分調動人民群眾的積極性。他還提出了執政黨的黨風是關系黨的生死存亡的問題,在整個改革開放的過程中都要反對腐敗等重要思想,強調黨的各項政策和工作,必須以人民擁護不擁護、贊成不贊成、高興不高興、答應不答應,作為出發點和歸宿。

以同志為核心的黨的第三代中央領導集體繼承了思想、鄧小平理論中關于群眾路線的思想。黨的第三代中央領導集體成立不久,就作出了《關于近期做幾件群眾關心的事的決定》,隨后又作出了《關于加強黨同人民群眾聯系的決定》。以后,同志反復強調這個問題,特別是近年來論述得更多,在這個問題上提出了一系列新觀點新要求。他認為,黨的三大作風的核心就是向人民負責、為人民服務。對執政黨來說,最大的危險就是脫離群眾,全黨干部尤其是高中級干部,對此必須保持高度警惕。各級領導干部時刻都要把人民群眾的安危冷暖放在心上,關心群眾疾苦,努力為群眾辦實事、辦好事;要正確地行使人民賦予的權力,絕不能以權謀私;要把對上級負責和對人民負責統一起來,絕不能把兩者割裂開來或對立起來;要堅持群眾路線,深入調查研究,絕不能搞官僚主義、形式主義、強迫命令;要大力發揚艱苦奮斗的精神,與人民同甘共苦,堅決反對揮霍浪費,貪圖享受。

群眾路線是歷史唯物主義原理在無產階級政黨實踐中的具體運用和展開。歷史唯物主義認為,人民群眾是創造歷史的決定力量,是真正的英雄。工人階級必須依靠本階級的群眾力量和全體勞動人民的力量,才能實現自己的歷史使命。作為中國工人階級的先鋒隊,中國共產黨只有牢牢堅持群眾路線,從人民群眾中汲取智慧和力量,才能生存、發展和壯大。因此,群眾路線既充分體現了黨的性質和宗旨,又是實踐黨的宗旨的根本途徑。同志概括得好:“共產黨的路線,就是人民的路線?!?《文集》第2卷第409頁)

查看全文

群眾路線怎么走

選拔干部要走群眾路線,注意群眾公認——這是誰都明白、

誰都擁護的道理。然而,實際工作中落實得怎么樣呢?在一些

部門和單位恐怕就很難令人樂觀了。個中原因,除了學風不正、

言行不一之外,很重要的一點,就是如何走群眾路線缺乏可操

作性,既無硬指標衡量,又無必不可少的程序約束。

歷史的經驗表明,無論是實現戰略宏圖,還是完成戰役目

查看全文

黨思想路線啟示論文

中華人民共和國從1949年10月1日誕生以來,已經走過了整整50年的旅程。新中國的50年是輝煌的,但她走過的道路卻不是一帆風順的?;仡?0年歷史,我們在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中所創造的每一個奇跡以及所遭受的每一個挫折,無不與新中國的執政黨——中國共產黨的思想路線的曲折發展有著密切的聯系。因此,認真探索黨的思想路線曲折發展的軌跡,并從中吸取經驗和教訓,對于進一步振興中華,把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事業不斷推向前進,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

一、黨的思想路線的曲折發展

黨思想路線,是指一切從實際出發,理論聯系實際,實事求是,在實踐中檢驗真理和發展真理。這四個方面是相互聯系的,其核心是實事求是。所以,黨的思想路線通常又稱為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實事求是思想路線所要解決的根本問題,是主觀和客觀的關系問題。其實質在于用什么樣的世界觀和方法論去觀察和分析問題,指導改造世界的實踐活動,以保證實踐活動的科學性和有效性。堅持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就是要求用辯證唯物主義的世界觀和方法論作為自己思想和行為的指南,反對形形色色的唯心主義和形而上學,反對實際工作中的主觀主義。

理論研究和實踐活動早已證明: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是唯一科學的思想路線。堅持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是我們正確地觀察、分析和認識問題,制定正確的綱領、路線、方針、政策的基本前提,也是我國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事業順利發展的根本保證。但是,在實踐活動中要真正貫徹執行實事求是是的思想路線則不是一帆風順的。新中國成立50周年以來,在堅持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方面就經歷了一個曲折的發展過程。

(一)堅持實事求是思想路線的良好開端。

1949年到1957年上半年,黨的實事求是思想路線得到了較好的堅持和貫徹執行。在這期間,黨中央和同志十分重視堅持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堅決反對主觀主義和官僚主義。一是強調新中國的革命和建設必須從當前的基本國情出發。在七屆二中全會上,明確指出,中國的工業和農業在國民經濟中的比重,就全國范圍來說,大體是現代性的工業占百分之十左右,農業和手工業占百分之九十左右。這也是在中國革命的時期內和在革命勝利以后一個相當長的時期內一切問題的出發點,從這一點出發,產生了我黨一系列戰略上、策略上和政策上的問題。依據其基本國情來制定新中國的路線、方針和政策。二是十分重視在全黨開展反對主觀主義、官僚主義的整風活動。三是堅持理論和實際相結合的原則,反對照抄照搬別國的東西。指出,一切民族、一切國家的長處都要學,政治、經濟、科學、技術、文學、藝術的一切真正好的東西都要學。但是必須有分析有批判地學,不能盲目地學,不能一切照抄,機械搬運。四是大力倡導調查研究。要求中央的同志,各省、市、自治區、各部的主要負責同志,一年總要有一段時間到工廠、合作社、商店、學校等基層單位去跑一跑,進行調查研究,以做到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地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適合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改造道路,社會主義建設中的十大關系處理,社會主義社會中的各種矛盾解決,使我國順利完成了由新民主主義向社會主義過渡的復雜而艱苦的任務,促進了我國政治、經濟、文化等各項事業的快速、健康發展。

查看全文

黨政路線服務交流

正確認識并自覺貫徹執行組織工作為黨的政治路線服務的根本指導原則,是組織工作者義不容辭的責任。新時期組織工作如何為黨的政治路線服務,尤其是高等學校的組織工作怎樣更好地為黨的政治路線服務,這是本文要探討的問題。

一、組織工作必須服務于黨的政治路線。

政治路線和組織路線是密不可分的,黨的正確的政治路線是確立正確的組織路線的前提,黨的政治路線的實現要靠正確的組織路線來保證。這是我們正確認識組織工作在黨的事業中所處地位和作用的一把鑰匙。

列寧曾經說過:在正確的路線提出以后,在對問題作出正確的決定以后,事情成敗就取決于組織工作,取決于組織實現黨的路線的斗爭,取決于正確的挑選人才,取決于檢查決議的執行情況。在我黨歷史上,同志多次指出,黨的組織路線,是同黨的政治路線密切聯系在一起的。沒有正確的組織路線,革命事業的勝利是不可能的。他有一句名言:“政治路線確定之后,干部就是決定的因素”。[1]我們黨正反兩方面的歷史經驗告訴我們,政治路線決定組織路線,組織路線必須服務于政治路線,保證政治路線的貫徹落實。政治路線是正確的,組織路線也會是正確的,黨的事業就能順利發展,黨的組織就會不斷發展壯大;反之,政治路線錯了,必然會產生錯誤的組織路線,黨的事業就遭受挫折,黨的組織也會受到削弱和破壞。在民主革命時期是這樣,在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時期也是如此。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經過撥亂反正,我們黨確立了一條正確的政治路線,這就是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堅持改革開放的基本路線。這條路線確立之后,鄧小平同志一再強調要解決好組織路線問題。他深刻指出:“中國的穩定,四個現代化的實現,要有正確的組織路線來保證,要有真正堅持馬克思列寧主義、思想和黨性強的人來接班才能保證?!盵2]他還語重心長地說:“政治路線確立了,要由人來具體的貫徹執行。由什么樣的人來執行,是由贊成黨的政治路線的人,還是由不贊成的人,或者是由持中間態度的人來執行,結果不一樣?!盵3]他在1992年視察南方的談話中再次強調:“正確的政治路線要靠正確的組織路線來保證。中國的事情能不能辦好,社會主義和改革開放能不能堅持,經濟能不能快一點發展起來,國家能不能長治久安,從一定意義上說,關鍵在人。”[4]他還說:“中國要出問題,還是出在共產黨內部。對這個問題要清醒,要注意培養人,要按照‘革命化、年輕化、知識化、專業化’的標準,選拔德才兼備的人進班子,我們說黨的基本路線要管一百年,要長治久安,就要靠這一條。真正關系到大局的是這個事?!盵5]這些精辟論述,是實踐經驗的科學總結。以同志為核心的第三代領導集體,繼續高度重視解決好組織路線問題。同志多次強調,組織工作必須為黨的基本路線的貫徹執行提供堅強有力的組織保證。他在1994年召開的全國組織工作會議上指出:“確立了正確的政治路線之后,建設一支堅決而有效地執行黨的路線的干部隊伍,是事業順利發展的決定性因素。領導干部的培養、選拔和領導班子建設,是新形勢下推進黨的建設偉大工程的關鍵性工程。”他在1994年召開的全國基層組織建設工作會議上指出:“加強黨的基層組織建設,是新形勢下推進黨的建設偉大工程的基礎性工程?!币粋€是“關鍵性工程”,一個是“基礎性工程”,這既高度概括了當前組織工作必須辦好的兩件事,又準確表明了黨的干部工作和組織建設工作在新時期黨建偉大工程中的重要地和作用。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在黨的基本路線指導下,我國社會主義社會的生產力有了很大發展,國家的綜合國力有了很大增強,人民生活水平有了顯著提高。黨的基本路線是強國富民的生命線,毫不動搖地堅持黨的基本路線,是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能夠經受各種風險考驗、順利達到目標的可靠保證。新時期組織工作的根本任務,就是保證黨的基本路線的順利貫徹落實,保證堅持這條路線一百年不動搖。

二、組織工作服務于黨的政治路線必須找準工作的著力點。

查看全文

論的群眾路線思想

群眾路線

論的群眾路線思想

“一切為了群眾,一切依靠群眾,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的群眾路線,是以為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運用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和方法,結合中國實際所作出的獨特創造。它鮮明地反映出了中國共產黨人的世界觀和方法論。對群眾路線思想的探究,有助于我們樹立牢固的貫徹執行群眾路線的自覺性。

一、群眾路線是以為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的偉大創造

中國共產黨的群眾路線,是在土地革命戰爭時期,逐步形成和發展起來的。年月,在他所主持起草的《中央給紅軍第四軍前委的指示信》即九月來信中,提到了運用群眾路線的工作方式,并賦予了群眾路線概念以比較明確的含義。其中提到:“關于籌款工作,亦要經過群眾路線,不要由紅軍單獨去干”,“沒收地主豪紳的財產是紅軍給養的主要來源,但一定要經過群眾路線”?!包h的指導絕不要忽略群眾日常生活上許多未解決的問題……應該細心去了解群眾日常生活的需要,從群眾日常生活斗爭引導到政治斗爭以至武裝斗爭。這種斗爭才是群眾本身所需要的,才不是單純軍事力量的發動,才不是少數個人英勇的硬干,才會團結廣大群眾在黨的周圍”。

群眾路線這個新概念很快就被所采用。年月,根據“九月來信”精神起草了《古田會議決議》,其中也使用了“群眾路線”這一概念。這個決議的核心內容、中心思想就是解決“以農民為主要成分的革命隊伍如何建設成為一支無產階級性質的、具有嚴格紀律的、同人民群眾保持緊密聯系的新型人民軍隊”的問題。圍繞這一中心問題,指出:“紅軍除了打仗消滅敵人軍事力量之外,還要擔負起宣傳群眾、組織群眾、武裝群眾、幫助群眾建立革命政權以至于建立共產黨的組織等重大任務?!蓖瑫r提出了“一切工作,在黨的討論和決議之后,再經過群眾去執行”的工作方法。在這里,把群眾觀點、群眾路線進一步在黨內、紅軍中加以深化,完善和豐富了“群眾路線”的含義和內容。由于古田會議決議在紅四軍黨內得到貫徹執行,黨的群眾路線很快在廣大紅軍指戰員中形成,這樣就為建立一支與人民群眾保持血肉聯系的新型軍隊奠定了良好的思想基礎。

查看全文

抄表員抄表路線的優化設計

一、優化問題的求解

此優化問題包含兩個方面:①對頂點進行分組;②在組中求最佳抄表回路。由于此問題屬于NP-hard問題,所以只能尋求一種較合理的劃分準則,經過初步劃分后,求出各部分的近似最佳抄表回路的權,再進一步進行調整,使得各部分滿足均衡性條件(3)。此優化問題的求解過程具體分為3步,具體如下。Step1:采用一定的分區原則,將加權圖分成n個區。Step2:按區尋找最小生成樹,并在其基礎上求解最短回路。Step3:求出每條回路的長度,代入均衡度函數,如果滿足條件則終止;否則按調整原則將區域進行調整,返回Step2。1)分組原則首先,以O點為起點,采用Kruskal方法,得到一個基于整個加權圖的最小生成樹,將其分解,以得到n個子圖,使得分解結果盡量均衡。由于在最小生成樹上,邊權(相鄰兩頂點之間的距離)接近,可略認為均衡是指各子圖包含的頂點數接近。綜上所述有以下分區原則:①分解點為O點,或盡可能接近O點;②分解所得的n個子圖所包含的頂點數盡可能相等;③盡量使每一個子圖為連通圖;④盡量使每一個子圖中與點O的最短路上的點在該子圖內。盡量使各子圖的點在子圖內部形成環路。(2)調整原則該研究采用邊界調整法,其主要目標是在邊界對各區域進行調整,以提高各組的均衡程度。具體調整步驟為:①為增強相鄰區域的可調整性,規定首先對相鄰邊界點較多的兩個區域進行調整;②優先對均衡度最小的區域和均衡度最大的區域之間進行調整,若這兩個區域之間的相鄰點相對較少,則對每個區域逐級進行調整。

二、應用實例

以天津市自來水集團有限公司營銷抄表管理為例,集團公司下屬多個營銷分公司,管轄范圍內貿易結算地表總具數約為7.5萬具,需入戶抄收的戶表總具數約為160多萬具,抄收路線的不均衡勢必給企業的工作效率和經濟效益帶來一定的影響,各營銷分公司可根據自己所轄范圍的地理特點和表位分布建立適合自己的優化路線抄表數學模型。管轄范圍內地表或樓房小區分布示意。以其中一個營銷分公司為例,將該營銷分公司所在的地理位置看做中的S點,圍繞這個中心點分別按地表抄收管理和戶表抄收管理建立兩個管理模型:一是把各營銷分公司管轄范圍內在裝分布的地表看的各個頂點,邊上的數字代表地表營銷員抄收的距離;二是把各營銷分公司管轄范圍內戶表所在的樓房小區看做的各個頂點,邊上的數字代表地表戶表營銷員抄收的距離。共有3個抄表員,。以點S為起點,采用Kruskal方法,得到一個基于整個抄表線路的最小生成樹??梢钥闯?,從S點出發到其他點共有6條干枝,它們的名稱分別為:①、②、③、④、⑤、⑥。根據實際經驗,在分組時應遵循以下原則。原則一:盡量使同一干枝上及其分枝上的點分在同一組。原則二:應將相鄰干枝上的點分在同一組。原則三:盡量將長的干枝與短的干枝分在同一組。由上述分組原則,找到一種分組形式,即{①、②},{③、④},{⑤、⑥}。其近似解。由于該分組的均衡度α0=w(C2)-w(C3)w(C2)=80.63-41.8380.63=48.12%,故該分組的均衡性很差,為改善均衡性,將第Ⅱ組中的頂點38,2,3,39和4劃歸第Ⅲ組,重新分組后的近似最優解,各組的近似最優抄表線路見圖4。由于該分組的均衡度α0=w(C2)-w(C3)w(C2)=68.8-65.168.8=5.38%,故該組的均衡性很好。3名抄表員路程、抄表數目相差不大,因此該抄表路線設計是合理的。

三、結論

計算結果表明,采用城市供水系統抄表員抄表路線的優化方法能夠在保證每名抄表員工作量大致相等的情況下,合理地安排抄表員的抄表線路,提高了抄表員的工作效率。

查看全文

企業成功路線分析論文

理論研究財政部在2007年關于內部控制的征求意見稿中,把內部控制環境放置在十分重要的地位,并將企業文化納入其中,這是我國企業內控研究上的一個創新點,值得深入探討企業內控文化初探甘林君前CEO杰克·韋爾奇說過:“健康向上的企業文化是一個企業戰無不勝的動力之源”??梢?,隱性的企業文化和顯性的組織制度都屬于企業管理體制,應將兩者有機地結合,來增強員工對企業的凝聚力與認同感,從而建立起一支高效能團隊。

一、跨國公司的內控文化實踐現代企業的競爭已經深入到了文化層面。作為一種重要的管理手段,企業文化是一種價值觀,它是由一個企業所固有的傳統和風氣所構成,是公司員工活力、意見和行為的模范,管理人員通過身體力行,把這些理念灌輸給其員工并使之傳承下去。美國企業文化專家勞倫斯?米勒在《美國企業精神——未來企業經營的八大原則》一書中指出:幾乎美國的每個大公司,都在發生企業文化的變化:老的企業文化在衰退,新的企業文化在產生。這就是跨國企業具有強烈競爭意識的體現,而這種精神可以用米勒所述的目標原則、共識原則、卓越原則、一體原則、成效原則、實證原則、親密原則及正直原則等八個原則來表現。許多跨國企業在堅持各自獨特企業文化的同時,都能充分體現出這八個基本價值原則,并擁有一個構思良好的遠景規劃和員工一起分享。

一個出類拔萃的企業,必定有自己的核心經營理念、核心價值觀,它是企業發展的指導原則和宗旨體系,是企業存在的最根本理由,這個指導原則又是不隨時間而改變的,對于企業內部成員有著內在的價值。在勞倫斯·米勒指出八項基本價值中,正直原則是絕對不能妥協的一個原則。秉承正直的企業理念是許多跨國公司企業文化的磐石,它是企業成為優秀組織的重要標志。在這方面做得最好的公司,總體經營成果往往也能長期保持最佳紀錄,如強生、、惠普、寶潔等。誠實正直意味著公司上下都守諾辦事、言而有信,高質量的產品和服務要求絕對的誠實正直,提供一種優質產品或優質服務不只是一種“嚴格按規格說明書辦事”的行動。寶潔公司的客戶業務發展與服務副總監陳東鋒先生闡釋寶潔公司的核心價值觀時指出,寶潔核心價值觀就是寶潔人的領導才能、主人翁精神、誠實正直、積極求勝和彼此信任。公司尊重每一位員工,堅信寶潔的所有員工始終是公司最為寶貴的財富,是價值觀的核心,做到集體與個人的利益休戚相關。此外,寶潔還重視公司外部環境的變化和發展,珍視個人的專長,力求做到互相依靠、互相支持的生活方式。在其全球的任何一個分公司,這個核心價值觀都被一致地秉承了下來,這樣的企業文化吸引和造就了一批持相同價值觀的優秀人才全身心地為其工作,員工積極性高、工作開心,人才流失率遠低于同類型企業。由此不難看出,企業的成功就是建立在堅實的道德準則上,公司的價值觀成為積聚人才和留住人才的生命線。

在獨特的企業核心價值觀之外,許多外資企業還規劃出引人入勝、清晰明確的公司未來前景,即今后10—30年的大膽目標,來鼓勵員工為實現這個目標而奮斗。這種宏偉的承諾可以使員工直接明朗地看到實現目標后的收益。以寶潔中國有限公司為例,其目標是展望2020年,寶潔產品進入中國的家家戶戶,遍布各式各樣的銷售網絡,成為中國首屈一指的消費者用品公司。知名跨國公司成功的重要原因應歸功于它獨特的、有效的企業文化,他們大都擁有能讓員工“虔誠”信仰的企業核心經營理念,使得背景不同、性格各異的員工能依照公司的核心價值觀精誠團結、有效合作。在新員工進入公司之后,又源源不斷地向其灌輸這種有效的企業文化,并讓企業的核心價值觀內化為員工個人的工作信條,自覺地作為日常工作、生活的指導原則。最后加以描述出一幅令人向往的未來圖景,企業于是就從內控文化上完成了員工“向心力”的凝聚,使大家有了共同追求的明確目標。

二、科學規劃企業內控文化遠景許多在跨國公司工作過的中國員工,雖然因地域、薪酬、移民等原因而離開這些大公司,但都十分珍惜他們在這些企業中所秉承的價值觀。有不少在寶潔公司工作多年的人跳槽去民營企業,竟有移民般的感覺,覺得一切都那么陌生,可見企業文化之深入人心。現代管理實踐證明,企業實現有效管理目標的關鍵,在于人力資源體系的開發利用。企業文化建設并不是一種隨意性的文化活動,同樣要制定科學規劃,把員工生涯規劃與企業長久規劃結合起來,很多外資企業的企業文化就體現了以人為本和以科技為本的管理理念。企業在中國總會計師·月刊理論研究建立優秀文化時要有效地做好以下幾方面的工作:

首先,尋找和培養高素質的領導人。領導人的素質對于一個企業至關重要,領頭羊對于員工的榜樣作用非常關鍵,企業領導一個首當其沖的任務就是在企業內部培養和灌輸一種清晰的價值觀、目標感,創造激動人心的工作氛圍。

查看全文

群眾路線是中國共產黨根本的工作路線

群眾路線是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南的共產黨的生命線。黨生存和發展的每一時刻,黨取得的每一成就,都離不開群眾路線。同志是我們黨的群眾路線的倡導者、推進者和實踐者。同志一生的思想和業績集中到一點,就是喚起群眾、組織群眾、服務群眾。群眾路線是貫穿思想全部內容的一條主線,具有持久的價值。認真學習同志群眾路線的光輝思想,忠實繼承我們黨群眾路線的優良傳統,并不斷發揚光大,既是保持黨的先進性、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新局面的迫切需要,也是對同志的最好紀念。

“群眾路線”這個概念,在我們黨的文獻中,最早出現于1928年11月李立三同志根據中共六大一的路線同江浙地區黨的負責人的談話之中,他說,“在總的爭取群眾路線之(下),需要竭最大的努力到下層群眾中去”,[1](p565)但用語不大明確。1929年9月,同志主持起草的《中共中央給紅軍第四軍前委的指示信》(即“九月來信”)不僅使用了“群眾路線”的概念,而且賦予比較明確的含義。這封指示信專節論述了紅軍與群眾的關系,指出紅軍所到地區,“群眾在軍事力量掩護下勇氣倍增,一切行動自然是政治的或軍事的,但黨的指導絕不要忽略群眾日常生活上許多未解決的問題”,“紅軍四軍經過許多群眾未曾發動的地方,不要只是提出一般的政治口號,應該細心去了解群眾日常生活的需要,從群眾日常生活斗爭引導到政治斗爭以至武裝斗爭。這種斗爭才是群眾本身所需要的,才不是單純軍事力量的發動,才不是少數個人英勇的硬干,才會團結廣大群眾在黨的周圍”。在論述籌款工作時,提出“要經過群眾路線,不要由紅軍單獨去干”;論及沒收地主豪紳財產問題時,又提到“一定要經過群眾路線”這一工作方式的運用。[2](P35、36、39)這里已包含了我黨群眾路線的一些基本思想:無產階級政黨及其領導的紅軍不能單純地打仗、從事軍事斗爭,而要把幫助群眾解決日常生活上的問題作為重要的任務;文產階級政黨應當通過細心的群眾工作,使群眾親身感受到黨的事業就是他們自己的事業,從而自覺地團結在黨的周圍,積極投身于黨領導的政治斗爭和武裝斗爭;無產階級政黨從事任何工作,都必須依靠群眾,而不能“單獨去干”。

對我們黨的群眾路線作了準確、完整的論述,為它的牢固確立和全面執行作出最大貢獻的,是同志。早在1929年12月,同志起草的《中國共產黨紅軍第四軍第九次代表大會決議案》,論及糾正單純軍事觀點的方法時就指出:“黨對軍事工作部分要有積極的注意和討論,一切工作在黨的討論和決議之后,再經過群眾路線去執行?!盵3](p548)1933年至1934年間,同志寫的一些關于經濟工作的文章和農村調查報告,反復闡述了在革命工作中關心群眾利益、改善群眾生活的重要意義;反復論證了只有通過切實地為群眾謀利益,并且對群眾進行宣傳教育,才能把群眾發動起來,組織起來,使他們聚集在革命政黨的周圍,形成一道任何反動勢力都打不破的銅墻鐵壁的道理。他說,“革命戰爭是群眾的戰爭,只有動員群眾才能進行戰爭,只有依靠群眾才能進行戰爭”。而要動員群眾投入革命戰爭,就得和群眾在一起,關心群眾的痛癢,真心實意地為群眾謀利益,解決群眾的生產和生活的問題,鹽的問題,米的問題,房子的問題,衣的問題,生小孩子的問題,解決群眾的一切問題。使群眾從這些事情出發,了解我們提出來的更高的任務,革命戰爭的任務,從而擁護革命,“把革命當作他們的生命,把革命當作他們無上光榮的旗幟”。[4](p59、62)從這些論述可以看出,他已經把群眾路線看作我們黨在革命活動中應當普遍實行的方式與方法。在《必須注意經濟工作》一文中,他批評了官僚主義的領導方式,說無論是革命工作還是經濟建設工作都來不得官僚主義,“要把官僚主義方式這個極壞的家伙拋到糞缸里去”,主張實行每一個工人、農民所喜歡接受的“群眾化的方式”。[5](p124)在《查田運動的群眾工作》一義中,他指出:“查田運動是一個劇烈的殘酷的階級斗爭,必須發動最廣大群眾熱烈起來參加斗爭,形成群眾運動,才能保障階級路線的正確執行,才能達到消滅封建殘余勢力的目的。一切脫離群眾的官僚主義命令主義工作方式,是查田運動最大的敵人。”“一切不做宣傳或宣傳不正確、不認真、不普遍,查階級、通過階級與沒收分配不按階級路線與群眾路線,不得群眾贊助與同意,都不能使查田運動收到成績,反會使群眾不滿,阻礙查田運動的進行?!盵6](p269、274)這些論述表明,我們黨經過10多年的實踐,對于各項工作中的一般方法問題有了一個初步總結,認識到存在著兩種相反的基本工作方法,錯誤的是官僚主義、命令主義,正確的就是群眾路線??谷諔馉幹泻笃谶\動的深入展開,對黨的歷史經驗的系統總結,使黨的群眾路線得到了重大發展,同志深入淺出地闡釋了一系列重要觀點,如群眾是真正的英雄的觀點,為群眾謀利益是共產黨員革命的出發點和歸宿的觀點,群眾的意見和經驗是黨制定政策的基礎的觀點,發動群眾自己解放自己的觀點,只有做群眾的學生才能做群眾的先生的觀點,既反對命令主義又反對尾巴主義的觀點,等等。1943年6月,同志為黨中央起草的《關于領導方法的若干問題》的決定,精辟地闡述了群眾路線的基本內容和實施步驟,透徹地說明了“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集中起來”、“堅持下去”這樣一種正確的領導方法的全過程及其各個環節,并且指出,這個過程的無限循環,一次比一次地更正確、更生動、更豐富。這就是馬克思主義的認識論。[7](p569)同志把群眾路線提到馬克思主義認識論的高度作出理論概括,或者說,把馬克思主義認識論原理化為領導方法,這是馬克思主義哲學發展史上的一個創舉。這個重要文件的誕生,標志著我們黨的群眾路線具備了成熟的理論形態。從此,黨的群眾路線獲得了清晰明確的科學內涵,有了鮮明準確的表述形式,這就是:一切為了群眾,一切依靠群眾,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8](p834)在黨的七大上,同志用鮮活凝煉、鏗鏘有力的語言說明了群眾路線的威力,道出了我們黨無往不勝的奧秘:“只要我們依靠人民,堅決地相信人民群眾的創造力是無窮無盡的,因而信任人民,和人民打成一片,那就任何困難也能克服,任何敵人也不能壓倒我們,而只會被我們所壓倒?!盵7](p592)解放戰爭時期,同志把宣傳群眾、組織群眾作為一個突出的問題提到全黨面前,要求黨的各級組織及其領導人努力做好這項工作。他說:“我們的政策,不光要使領導者知道,干部知道,還要使廣大的群眾知道?!罕娭懒苏胬?,有了共同的目的,就會齊心來做?!罕婟R心了,一切事情就好辦了。馬克思列寧主義的基本原則,就是要使群眾認識自己的利益,并且團結起來,為自己的利益而奮斗?!盵7](p644)新中國成立后,面對黨成為國家的領導者的新情況、新要求,面對社會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建設的新形勢、新任務,同志致力于群眾路線的貫徹執行,同時在實踐中繼續深化對群眾路線的認識。他認為,群眾中蘊藏了極大的社會主義的積極性,有無限的創造力,黨的領導機關要善于從本質上發現群眾的積極性,尊重群眾的創造精神,組織群眾向一切可以發揮自己力量的地方和部門進軍,向生產的深度和廣度進軍,替自己創造日益增多的福利事業。我們在工作中采取了群眾路線,可能也會發生毛病,但毛病會比較少一些,錯誤比較容易糾正些。1957年春天,同志提出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的問題,是群眾路線的進一步發展。他說:“所謂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問題,就是我黨從來經常說的走群眾路線的問題?!盵9](p459-460)1958年的“”運動,嚴重敗壞了我們黨長期形成的群眾路線的優良傳統,大大損害了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同志在領導全黨糾正“左”的傾向過程中,再次強調了堅持群眾路線的問題。他在1959年3月29目的黨內通信中指出:凡屬大政方針的制定和執行,一定要征求基層干部和群眾中的積極分子等人的意見。一定要有他們占壓倒多數的人到會發表意見,對立面才能樹立,矛盾才能揭露,真理才能找到。信中批評一些單位的領導干部“幾乎完全脫離群眾,獨斷專行”,“在許多問題上,僅僅相信他們自己,不相信群眾,根本無所謂群眾路線”。[10](p167)同年夏天召開的廬山會議的前期分析“”的教訓時,同志把“群眾路線有沒有?有多少?”列為會議討論的十八個問題之一。[11](p80)可惜由于隨后錯誤地開展了“反右傾”運動,這些正確認識沒能堅持下來。到了1961年黨中央大興調查研究之風時,同志重新提出貫徹群眾路線的問題。這一年4月,他在給鄧小平同志的信中,把“反對恩賜觀點、堅決走群眾路線問題,向群眾請教、大興調查研究之風問題”,列入應當進行重點調查的“農村中的若干關鍵問題”之中,并且提出要“向群眾尋求真理”,端正黨風。[11](p268)在1962年初召開的七千人大會上,面對當時嚴重困難的形勢,同志提出:“不依靠群眾,不發動群眾和干部的積極性,就不可能克服困難。但是,如果不向群眾和干部說明情況,不向群眾和干部交心,不讓他們說出自己的意見,他們還對你感到害怕,不敢講話,就不可能發動他們的積極性。”他疾呼,共嚴黨員和黨的領導干部不應該怕群眾,怕群眾講話,怕群眾批評?!澳挠旭R克思列寧主義者怕群眾的道理呢?”他諄諄告誡與會的從中央到省、地、縣的領導干部:“同志們,我們是干革命的,如果真正犯了錯誤,這種錯誤是不利于黨的事業,不利于人民的事業的,就應當征求人民群眾和同志們的意見,并且自己作檢討。”他率先坦誠地檢討了自己的缺點和錯誤,并對1958年以來黨的工作中的錯誤及由此給人民群眾造成的損失承擔了“第一”責任,為全黨樹立了向人民高度負責的榜樣。同(㈣螄∞s刪同志即使在晚年,在他錯誤地發動了“”,群眾路線完全為破壞性的群眾運動(稱之為“運動群眾”更確切)所代替的情況下,仍然闡述了一些正確體現黨的群眾路線的觀點,例如要信任群眾,依靠群眾,尊重群眾的首創精神,要讓群眾自己教育自己,自己解放自己,在游泳中學會游泳,不要搞恩賜,不要采用任何包辦代替的辦法,等等??傊?,同志為形成、發展和貫徹執行黨的群眾路線進行了長期的、堅持不懈地努力,付出了畢生的精力。而這個過程,正是思想從醞釀到形成、到成熟,又不斷發展的過程。完全有理由說,同志運用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解決中國革命和建設的一個一個實際問題,從而創立和推進思想的活動,在很大程度上是圍繞著確立和貫徹群眾路線這個根本問題展開的,思想是群眾路線的載體,群眾路線是思想的靈魂。

當然,群眾路線同思想的其他組成部分一樣,是全黨集體智慧的結晶,我們黨的其他領導人,尤其是、劉少奇、鄧小平等同志,都為它的形成、發展和貫徹執行作出貢獻。這里特別要提到劉少奇同志和鄧小平同志關于群眾路線的若干精彩論述。1945年5月,劉少奇同志在黨的七大上作的修改黨章的報告指出:黨的群眾路線,“就是要使我們黨與人民群眾建立正確關系的路線,就是要使我們黨用正確的態度與正確的方法去領導人民群眾的路線,就是要使我們黨的領導機關和領導人與被領導的群眾建立正確關系的路線”,因此,它“是我們黨的根本的政治路線,也是我們黨的根本的組織路線”。他還詳細地闡述了為貫徹群眾路線必須堅持的幾個群眾觀點,即:一切為了人民群眾的觀點,一切向人民群眾負責的觀點,相信群眾自己解放自己的觀點,向人民群眾學習的觀點。他認為,只有具備了這樣的群眾觀點,“才能有明確的工作中的群眾路線,才能實行正確的領導”。[12](p348、342、348-354)1962年1月,在擴大的中央工作會議上,劉少奇同志聯系1958年以后覺的工作的經驗教訓,進一步從理論上論述了群眾路線問題。他說:“群眾路線的基本點就是:第一,信任人民群眾,相信他們能夠自己解放自己,相信他們是歷史的創造者。第二,黨必須根據群眾的實踐來檢驗自己的工作,黨的方針、政策、措施都必須‘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彼€指出:1958年以來,黨的群眾路線受到了歪曲,不少同志不懂得或不完全懂得什么是群眾路線,把一些體現群眾路線的方式和方法變成了反群眾路線的東西,違背了群眾路線的精神實質。他批評了那種“把群眾運動當作是群眾路線的唯一方式,好象不搞群眾運動就不是群眾路線”的錯誤看法,指出:群眾運動的內容是多種多樣的,“形式主義的東西,決不是真正的群眾運動,更不是群眾路線”,“違反群眾路線的所謂‘群眾運動’,不僅不能真正反映群眾的意見和要求,而且損害了群眾的積極性,損害了黨的威信”。[13](p400-401、404)1956年9月,鄧小平同志在黨的八大上作的修改黨章的報告,深刻闡明了黨的群眾路線的涵義,他說:“什么是黨的工作中的群眾路線呢?簡單地說來,它包含兩方面的意義:在一方面,它認為人民群眾必須自己解放自己;黨的全部任務就是全心全意地為人民群眾服務;黨對于人民群眾的領導作用,就是正確地給人民群眾指出斗爭的方向,幫助人民群眾自己動手,爭取和創造自己的幸福生活?!诹硪环矫?,它認為黨的領導工作能否保持正確,決定于它能否采取‘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的方法?!彼貜娬{了處于執政地位的我們黨實行群眾路線的意義:“由于我們黨現在已經是在全國執政的黨,脫離群眾的危險,比以前大大地增加了,而脫離群眾對于人民可能產生的危害,也比以前大大地增加了。”因此,在全黨認真地宣傳和貫徹執行群眾路線,反對黨的組織和國家機關工作人員中正在滋長的形形色色的官僚主義的傾向,有著特別重大的意義。[14](p217、221)劉少奇同志和鄧小平同志對群眾路線理論的精確闡述和創造性運用,大大豐富了思想關于群眾路線的理論寶庫,成為我們黨最可寶貴的精神財富和代代相傳、不斷發揚光大的優良傳統。這一切清楚地表明,思想的形成和發展,經過了怎樣艱難曲折的歷程,毋庸置疑是黨和人民集體奮斗的產物,這本身就是群眾路線的具體實踐及其豐碩成果,充分顯示了群眾路線的科學性和強大威力。

查看全文

正確認識黨的思想路線和群眾路線的一致性

黨的思想路線和群眾路線是對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基本精神的精辟概括,體現著馬克思主義的世界觀和方法論的辯證統一。在現實的社會實踐中,只有把二者統一起來加以貫徹,才會有效地發揮其巨大的指導作用。

堅持黨的思想路線和群眾路線的一致性,是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客觀要求。社會主義制度的建立和發展,以無可辯駁的事實說明中國選擇走社會主義道路,這是歷史的必然。但是在世界歷史上,任何一種新生的社會制度的確立和完善,必然要有激烈、反復斗爭.要經歷長期的、曲折的發展過程。尤其我們正處于社會主義歷史進程的初始階段,更需要我們從中國實際出發,堅持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鄧小平同志指出:“現在搞建設,也要適合中國情況,走出一條中國式的現代化道路。”這就告誡我們,中國所進行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事業,馬列主義的經典著作中并未給我們描繪出具體的藍圖,國際共產主義運動的實踐也沒有給我們提供現成經驗。這就需要我們根據中國的具體國情,全面認識我國政治、經濟、思想、文化等實際情

況,深人了解人民群眾的根本要求和愿望,開創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道路。同時,又必須全心全意地依靠群眾、發動群眾,因為,“生氣勃勃的創造性的社會主義是由人民群眾自己創立的”。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我國杜會主義改革的巨大成就雄辯證明:沒有實事求是思想路線的指導,就不會沖破落后、保守思想束縛,進行全面的社會主義改革;沒有人民群眾所迸發出來的改革熱情和創造力,改革也不會取得巨大成就。

堅持黨的思想路線和群眾路線的一致性是實現黨的宗旨的根本保證。同志指出,我們黨要始終代表中國先進生產力的發展要求,始終代表中國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始終代表中國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叭齻€代表”是統—的整體,互相聯系,互相促進。發展先進生產力是發展先進文化,實現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基礎條件。人民群眾是先進生產力和先進文化的創造主體,也是實現自身利益的根本力量,不斷發展先進生產力和先進文化歸根到底都是為了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生活需要,不斷實現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叭齻€代表”集中體現了中國共產黨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立黨宗旨。這就決定了黨在履行她的義務和責任過程中,一刻也不能脫離人民群眾。一方面,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就必須一切從人民的利益出發,而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又總是與社會發展進程、趨勢相一致的。這樣,黨就要不斷揭示社會發展的規律,集中反映人民群眾要求,指導人民群眾正確實踐從而帶領人民群眾不斷創造物質和精神的財富。另一方面,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就必須克服主觀主義和官僚主義。人們在認識上的主觀主義和工作中的官僚主義是與黨的思想路線和群眾路線相對立的,它直接阻礙黨的宗旨的切實貫徹。盡管造成主觀主義和官僚主義有諸多的客觀原因如事物發展過程的曲折性、社會現象的復雜性等,但是從主觀上來分析,割裂黨的思想路線和群眾路線的有機聯系則是一個主要原因。由于狹隘、片面地理解實事求是的原則和群眾路線,往往把個別事實、局部現象、主觀經驗等作為求是的依據,并把在這一基礎上獲得的認識視為真理,盲目引導人民群眾違背自身的利益去行事,使人民群眾的利益受到重大損失。所以說,實現黨的宗旨,從根本上要保證對思想路線和群眾路線的正確理解和貫徹。解決了這一問題,才會使我們黨的干部把黨和人民利益統一起來,才會全心全意依靠群眾,向群眾學習,關心群眾疾苦,把黨的宗旨落實體現在各項具體活動中。

堅持黨的思想路線和群眾路線的一致性也是科學決策的根本原則和正確方法。我們黨在長期的革命和建設的社會實踐中,由于制定和執行了符合中國實際的路線、方針和政策,才使我們的事業得到重大發展。同時我們也承認,在具體工作指導和某些政策措施上也出現過缺點和失誤,造成了嚴重的損失。為此,要保證決策正確,執行有效,必須堅持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建立和健全民主、科學的決策和執行程序。那么如何才能保證決策的科學化呢?“馬克思主義要求我們在確定任何重大政策的時候,必須以經得起精確的客觀檢驗的事實作為政策的基礎和依據。”同時,“政策應當是從千百萬人著眼,而不是從幾千人著眼。只有從千百萬人著眼才會有實事求是的政策?!边@再明白不過地表述了科學的決策,必須符合客觀實際情況,必須符合最大多數群眾利益,得到最大多數群眾的擁護。在進行決策過程中,決策的主體必須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從客觀實際出發、深入到群眾中廣泛進行調查研究,全面傾聽群眾意見,經過民主地研究、討論加以比較、歸納和概括,初步提出可供選擇的各種決策方案最后,從中篩選,作出最佳決策。可見從決策的依據、方法來看,做到決策科學化,絲毫離不開黨的思想路線和群眾路線的指導和貫徹。在貫徹執行決策過程中,同樣離不開黨的思想路線和群眾路線的指導。為了使正確的決策達到最佳效果,不僅要對決策內容有深刻、全面的理解,而且,要從客觀實際出發,結合本地區、本單位和本部門的特點,制定出切實可行的實施計劃,堅決加以貫徹。同時,又要扎扎實實地做好群眾的宣傳教育、組織發動工作,把決策的內容要求變為群眾的自覺行動。對于決策實施效果的檢驗和反饋也是實施科學決策程序的重要環節。因為客觀實際情況是極其復雜和多變的,人民群眾的社會實踐活動深度和廣度也是不平衡的。這樣,就會使決策的預期目標和現實的實際結果總是存在著不一致之處,總要反映出一些新的問題和情況。這就要求決策主體深人實際,深人群眾,追蹤調查,試點分析,認真總結,并以人民群眾的社會實踐為標準加以衡量檢驗,以便對決策的內容及實施過程進行修改、完善以及糾正偏差,避免在社會實踐中造成重大的失誤。

查看全文

群眾路線是油田發展的生命線

一、群眾工作的相關介紹

群眾工作包括三個部分:工會、婦聯、青年團。企業黨群工作是指企業的黨務工作、工會工作和群團工作,是企業管理工作的一個重要組成部份,是為企業改革發展和經濟效益服務的。從管理角度來講,企業黨群工作做好了,也是一種生產力,因為黨群工作擔負著企業思想政治工作的主要任務,是做人的工作的,由此可見,在企業管理中,黨群工作具有重要意義。在油田企業中,必須加強黨群工作,在選擇干部職工時,要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從科學發展觀角度出發,不斷統一思想,在油田企業的改革發展中,不斷建設工作隊伍,凝聚廣大油田職工的力量與思想,更好地服務于油田的創新性發展。在培育職工時,要注意創新精神和艱苦不懈精神的培養,時刻以企業的發展目標為動力,對廣大職工的基礎思想工作不斷鞏固,建立相應的精神支柱,以油田發展、構建和諧為理想。同時,為了推動油田企業的可持續發展,一定要堅持和繼承優良的傳統,從各個方面改進和創新油田企業的黨群思想工作,比如機制、方式、內容等,總之,所建立的黨群思想工作體系一定要與油田企業的內外發展相適應,有實效性和針對性的進一步開展黨建工作,促進油田企業的發展。

二、群眾路線是助推油田發展的生命線

隨著全面深化改革的不斷推進,進一步推動了油氣能源需求的增長,多數油田企業都實現了穩步增長,因此,油田企業正處于發展的上升期和挑戰期。實踐證明,油田企業的發展壯大,離不開廣大油田職工的信任與支持,只要建設好干部隊伍,為廣大職工解決好利益問題,使廣大油田職工充分融合在油田的發展中,發揮最優化工作潛能,才能實現油田的可持續發展,達到質量與效益并存的目的,為了達到這一目的,應該做好以下工作。

1.建設良好的干部隊伍

在油田企業的發展中,建設良好的干部隊伍,不僅是實行群眾路線的基礎,還是促進油田企業穩定發展的基礎。在各項政策實施方面,領導干部屬于監督者、執行者和制定者,各個部門、單位都要遵守。黨員領導干部具備良好的干部作風,對整個隊伍和整個油田的建設具有促進作用,干部隊伍的良好建設,有利于反腐倡廉和和諧油田的構建,也是實現穩定油田的需要。在實踐教育活動中,青海油田始終堅持的活動重點就是局級領導班子和處級領導班子,領導干部應該深入到隊站、班組及基層中,切實做好調研工作,通過一切形式,比如發放調查問卷、群眾座談等,積極征求群眾意見,對領導干部的四風問題進行查擺,均在10條或15條。在這次教育實踐活動中,徹底清查了一遍各級領導干部的內心深處,在油田企業中,促進了務實風氣的扎根。各級領導干部應該積極做好作風轉變工作,始終堅持貼近一線工作,做好指揮,積極落實和解決相關問題,使群眾可以清楚看到領導干部的改變,不斷激發廣大油田職工的工作熱情,積極主動的為油田的發展謀利益。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