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化環境范文10篇
時間:2024-02-25 15:53:27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綠化環境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綠化環境 美化家園
綠化環境美化家院
——某某鎮政府申報“花園式”單位材料
某某鎮政府坐落于某某鎮中溝村,占地平方米。近幾年,鎮政府認真貫徹市委、市政府及市綠化委員會關于城市綠化的指示精神,在市郊區工委、郊區工作辦領導的高度重視和支持下,某某鎮政府不斷加大政府基礎設施建設和改造力度。按照“普遍綠化,重點提高”的原則,鎮政府把環境綠化美化納入建設整體規劃,設計了綠化方案,積極籌措了綠化資金?!痢聊晖顿Y萬元改造了政府大院,新建了草坪、花壇、假山、涼亭、噴泉等?!痢聊暧滞顿Y萬元,在鎮區公路兩側鋪設了花磚,架設了路燈,并在公路沿線植樹余株。建設草坪平方米,花壇平方米,植樹株,花草錯落有序、庭院容貌整潔美觀,綠化面積達到平方米,綠化覆蓋率達到。為了節約資金,每年開春植樹時節,鎮政府機關全體干部義務參加勞動,修整草坪,平整花壇,種植花卉,為鎮政府大院環境的綠化美化作出了應有的貢獻。為了保證政府大院花壇、草坪、樹木成活,鎮政府制定了管護制度,并指定專人負責修整草坪、灌溉樹木,林木成活率達到。
在美化政府環境的同時,每年鎮政府積極響應市委、市政府的號召,組織農民,在全鎮范圍內積極開展義務植樹活動,三年來全鎮新增林地面積萬余畝。為全市的綠化工作作出了一定的貢獻。
同時,鎮政府把改善全鎮生態環境作為各項工作的重中之重,抓好抓實,組織進行義務植樹。主要實施了野麻灣村——某某村——泥溝村沿風沙線治理工程,某某村——泥溝村防護林帶綠化等退耕還林(草)及封灘育林任務。近幾年,累計完成植樹造林余畝,完成退耕還林(草)余畝。由于造林綠化工作成績突出,××年某某鎮被市綠化委員會評定為全市綠化先進單位。
搞好造林綠化,改善生態和居住辦公環境是事關全局的社會公益事業,是促進全鎮經濟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內容,保護和進一步改善環境需要大家的共同努力。我們一定總結經驗,振奮精神,克服困難,真抓實干,力爭通過努力,使全鎮的生態環境和政府大院的辦公環境得到進一步的改善。
高校校園建筑環境綠化
1大學校園建筑環境的分類
建筑環境,是指廣義的人造景觀及其環境,它不僅包括了建筑、構筑物環境,也包括園林中的假山、置石及道路、鋪裝等。在大學校園中其建筑環境包括了校園建筑、校園構筑物環境和校園中的建筑小品及校園道路、鋪裝等。大學校園建筑環境綠化是對大學校園建筑環境的組成部分進行綠化。
1.1校園建筑綠化
從校園建筑與綠化的關系來說,可將校園建筑分為2類:①建筑體占絕對的主體地位,這類建筑的綠化以建筑體本身為主景,植物綠化為配景②校園小型建筑,這類建筑把綠化看成是其景觀或功能的一部分。從校園建筑的功能與綠化的作用關系來說,可將校園建筑分為4個不同類型的功能區:①學習辦公區,主要由教學建筑、圖書館、科研實驗建筑、行政辦公建筑組成。該區域安靜和清潔以及美觀的功能要求相對較高,其綠化應該發揮減少噪音,凈化空氣,美化環境的作用。②生活區,主要由學生生活建筑組成,該區域人口密集,使用強度大,其綠化應體現豐富多彩、生動活潑的特點。③休閑運動區,主要由各類體育場館、設施組成,該區域對隔音、吸塵、耐踐踏方面的要求較高,其綠化在滿足其功能特點外,還應該考慮以鮮艷的色彩烘托體育運動熱烈的氣氛。④產業園區,主要由校辦工廠,生產基地等組成,該區域抗污染、隔音的功能要求較高,其綠化應該考慮滿足隔離和防護的作用l_2]。
1.2校園建筑小品
校園建筑小品根據其功能的不同大致可分為5類:①建筑小品:如學校大門、讀報欄等。②綠化小品:如花壇、花架等。③裝飾小品:如假山、校風標牌等。④公共設施小品:如桌椅、垃圾桶、車棚等。⑤工程設施小品:如擋土墻、護坡、圍墻等。校園建筑小品在整個校園環境中起到點綴、陪襯、烘托、分隔、延伸、組織空間和空間過渡的作用。其綠化應重點考慮如何使校園建筑小品與周邊的整體建筑環境協調和融合,以及發揮小品本身的功能。
生態環境意識在城鄉綠化中作用
[摘要]隨著城鄉一體化進程和經濟社會發展步伐的加快,城鄉建設中的綠化工作正在相應開展。如何做好城鄉綠化工作,進一步改善生態環境,服務美麗鄉村建設,滿足人們對環境質量的時代要求,已經受到各方重視。因此,加強城鄉綠化工作至關重要。本文從改善生態環境和景觀設計角度,探索新時期做好城鄉綠化工作的新思路。
[關鍵詞]城鄉建設;綠化工作;生態環境;景觀設計
1城鄉建設發展中人居環境的重要性
隨著我國社會經濟建設的大發展,人們的物質生活水平逐步提高,對健康與環境的要求越來越高,環境因素在城鄉建設過程中越來越受重視,為改善生態環境的園林綠化工程得到了前所未有的發展,并且受到了方方面面的關注。城鄉居住區的綠化工作與環境景觀設計密切結合,不僅要體現溫馨、美觀、怡人,更主要的是改善生態環境,提高人居環境質量。綠化工作是城鄉經濟建設過程中生態系統建設的極其重要部分。住宅區的綠化環境景觀設計既要體現人性化的內涵,又要給人們親近大自然的感覺,而且不同于城市園林景觀設計,也要區別于廣場、道路的綠化工作。因此,為適應時展要求,必須提高服務意識,以改善城鄉人居環境為根本,積極配合新時期的城鄉一體化建設工作,進行現代化的綠化工作探索。我國目前正處于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關鍵時期,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是城鄉統籌發展的一個重要戰略。綠化工作對維持城鄉生態平衡、改善生態環境,提高居民生活質量具有重要意義。當前,很多城鄉建設項目已經把綠化工作、景觀設計提到重要環節,聘請高水平的景觀設計師和有資質的正規綠化單位實施。特別是近年來隨著“西部大開發戰略”的深入實施,內蒙古的經濟得到了迅猛發展,小城鎮建設步伐正在加快,城鄉一體化工作有力推進,新的發展空間需要新的環境建設,城鄉綠化工作進入了高速發展期。做好綠化工作,強化生態意識,改變自然景觀風貌,嚴防環境惡化具有極其重要的現實意義。
2實施居住環境區的綠化工作與景觀設計結合
當前,重視居住區的綠化工作,把園林綠化工作中的景觀設計理念運用到城鄉綠化建設中,受到老百姓的普遍關注,有利于提高居民生活環境質量,有利于增進居民的身心健康。居住區的綠化水平,是體現現代化城鄉新風貌的重要標志,是城鄉生態環境建設中的重要組成部分。人居環境建設離不開綠化和植物景觀設計,優質的綠化植被能夠有效調節居住區的陽光、溫度和濕度,有利于改善空氣環境質量,能夠美化環境,有益于居民的身心健康。科學設計的植物景觀方案,在美化居住區環境、改善城鄉小環境氣候、調節人們的身心方面具有很好的促進作用。因此,一定要改變傳統觀念,摒棄過去認為內蒙古的自然環境和氣候只適合種植一些楊樹、柳樹、榆樹等耐干旱的樹木的觀念,拓寬思路、深入研究,一定要讓城鄉建設中的植物景觀體現出生態效益。在進行綠化和植物景觀設計時,要充分保護場地現有的自然生態系統,趨利避害,要讓綠化后的景觀與原有自然環境的生態特征相得益彰。這樣既能降低投資成本,又能避免為了過分追求形式和美感而對原有生態系統造成永久性的破壞。根據生態環境建設理念,用整體設計美化人居環境的綠化植物,為城鄉建設中景觀與環境創設服務。綠化與景觀設計不是植物個體的簡單拼湊,而是基于改善生態環境目標的有規律的科學組合。鑒于可用綠化的植物品種的特征,可組合成空間層次豐富、整體美觀的生態綠化區域。在平面構圖方面,應將喬、灌、地被相結合,盡可能與大自然生態環境遙相呼應,讓人們在綠化后的人居環境中感受到自然美和魅力。綠色植物景觀的塑造要與城鄉居住環境的整體布局一致,盡可能做到和諧而新穎別致,實現景觀空間構造的生態功能和美感體驗,為居住者創造和諧自然的活動、休息空間,精心選擇適合城鄉地理環境和氣候的植物種群,進行優化組合,注重季節、色彩和美觀的搭配,盡可能做到居住區春天有綠色、夏天有鮮花、秋天有果實、冬天有特景,保證一年四季有花有景,生態環境宜人,保障居民身心健康[1]。
淺析住宅生態環境中垂直綠化探索
【論文摘要】通過研究垂直綠化,以達到對生態住宅環境進行改善。研究基于中國風水理論,生態建筑學和整合生態氣候建筑理論。從四個方面對住宅建筑及其環境進行研究評測,運用科技手段使垂直綠化得以運用實施,達到預期目標。
【論文關鍵詞】環境理論垂直綠化生態環境風水理論生態建筑學整合生態氣候建筑理論
垂直綠化是與地面垂直相對應,在立體空間進行綠化的一種方法。它是在建筑物的檐、墻、桿、欄等處栽植藤本植物、攀緣植物和垂吊植物,以達到防護、綠化和美化等效果。它不僅能增加建筑物的藝術效果,使環境更加整潔美觀、生動活潑,而且占地少、見效快、綠化率高。在居住區綠化建設中,精心設計各種垂直綠化小品,如藤廊、拱門、籬笆、棚架、吊籃等,可使整個住宅更有立體感,既增強了住宅的生態效果,又提高了人們的生活空間的品質。近年來,由于全球呼吁可持續發展,對于建筑這個耗能大行業的改善研究顯得尤為緊迫。而占據建筑大半的住宅建筑的可持續發展研究更是當務之急。在我國,住宅建筑中平地綠化面積越來越少,因此進行垂直綠化勢在必行。
1理論基礎
1.1中國風水論
風水是中國古代產生流傳的一種樸素的環境觀。它在很長時間內指導人們審慎周密地考察自然、順應自然、創造良好的居住環境,以便達到人和環境相協調的境界。從現代科學理論來看,風水學是地球物理學、水文地質學、環境景觀學、生態建筑學、宇宙星體學、地球磁場方位學、氣象學和人體信息學合一的綜合性科學。風水的產生是與人們擇地而居密不可分的,有“先民定而風水生”的說法。風水思想從根本上說是在人類長期與自然作斗爭的過程中逐步形成的。它從先民的定居而來,與人居環境有密切關系。因此,從風水術中的地理層面來討論人居環境是必要的。在風水術的核心理論中與人居環境相關的大致有三個,即:地形、地貌理論;山水城市理論;建筑的朝向、藏風聚氣理論。在這三個核心理論中,地形、地貌理論總攬了人居環境。
林業生態環境園林綠化研究
摘要:中國經濟在改革開放后特別是進入21世紀以來保持了高速發展,基礎設施建設及居民居住條件均得到了明顯改善,這充分展現了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寶貴成果。但與此同時,我國生態環境破壞問題日益突出,自然環境的承載能力逐漸下降,越來越多的人已經認識到生態環境改善的重要性及必要性。林業建設與總體生態環境之間存在密切聯系,而如何改善林業生態環境也成為林業可持續發展關注的重點問題。城市化進程的加快要求園林綠化工作必須做出有效轉變,為城市居民生活環境改善及生態環境發展作出積極貢獻。
關鍵詞:林業生態環境;改善;園林綠化;發展
林業產業在市場化經濟及全球化浪潮下保持了高速發展態勢,我國森林覆蓋率近年來保持了持續增長,這不僅帶來了充足的經濟效益,同時也改善了自然環境。林業行業的可持續發展與人民生活息息相關,這既關系到經濟利益,同時也關系到生態效益,必須要圍繞林業建設展開深度研究。
1林業及園林綠化的可持續發展重要性分析
中國經濟在經過長達20多年的發展后,已經逐漸進入瓶頸期,必須要積極調整經濟發展模式,落實生態文明與經濟文明的協調可持續發展,在保障人民生活質量及生態環境平衡的條件下發展經濟,并逐漸改善和提高生態環境轉光。林業與園林綠化之間存在密切關聯性,林業環境的改善將有助于生態環境得到全面改善,而園林綠化同樣可以作為林業產業的重要構成為整體生態環境提供有效支撐,同時也將人與自然更加緊密聯系起來,引導人們融入自然,感受自然帶給他們的身心享受,同時也鼓勵人們更加尊重自然、熱愛自然,實現人與自然的和諧發展及城市與生態的高度統一。
2林業生態環境與園林綠化的發展現狀
園區環境整治暨綠化意見
為切實加強臨港區環境綜合整治和綠化工作,營造良好的人居環境,打造環境更加優美的臨港新區,改善園區環境,提升臨港形象,根據市委、市政府的戰略部署,結合我區實際,制定本意見。
一、指導思想和基本原則
(一)指導思想
深入落實科學發展觀,以實現“改善居住環境,建設臨港新區”為目標,以“解放思想,勇爭一流”主題實踐活動為動力,按照“統一領導、分工負責、屬地管理、綜合治理、全民動員、社會參與”的原則,大力推進環境綜合整治工作,努力把臨港區打造成“宜居之區、暢通之區、潔凈之區、靚麗之區”,實現環境與經濟社會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
(二)基本原則
1、堅持源頭治理的原則。按照治標和治本相結合的思路,認真調查分析園區環境存在的根本問題,從源頭上有針對性地開展園區環境整治,從根本上解決影響園區環境的深層次問題。
全區村莊綠化及環境整治意見
為深入貫徹市、縣村莊綠化及環境整治工程實施意見的通知精神,大力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現就實施村莊綠化及環境整治工程,提出如下實施意見。
一、指導思想
堅持以黨的十七大和十七屆三中、四中全會精神為指導,以科學發展觀為統領,以國省道、鐵路等主干道沿路村莊為重點,以綠化美化村莊、清理“三大堆”(草堆、糞堆、垃圾堆)、改善農民群眾生產生活環境為內容,全面實施村莊綠化及環境整治工程,不斷改善農村人居環境和生態環境,全力打造糧豐林茂、北國江南、和諧文明、生態優美新。
二、目標要求
自7月份開始,按照“總體規劃、全面啟動,分步實施、整體推進”的原則,以國省道、鐵路及其它主干線公路兩側1公里范圍內的村莊為重點,集中開展村莊綠化及環境整治工程,積極創建“綠化文明示范村”,力爭三年完成全區村莊綠化及環境整治的任務目標。今年全縣共涉及村莊44個,其中開發區涉及村莊5個,包括霍家村、北八里村、張官村、相公堂村、西上疃村。
三、主要任務
林業生態環境改善與園林綠化研究
近年來,隨著人們對生態環境的不斷破壞,自然環境的協調能力越來越低,對人們帶來的影響越來越明顯?;谶@種原因,相關行業和很多社會公眾越來越重視對生態環境的保護工作,做好生態環境的建設工作,少不了對林業的發展,對林業生態環境進行改善,對園林綠化進行發展,能夠有效推進城市化進程的發展。
1林業生態環境改善和園林綠化的發展現狀
對園林綠化進行重視也只是近幾年才開始發生的,在傳統的發展過程中,并沒有引起人們的高度重視,在林業技術以及園林綠化技術方面也沒有進行深入研究。改革開放以來,隨著城市化進程的不斷發展,人們越來越關注園林綠化的作用,觀察其在經濟發展和環境發展過程中所扮演的角色。我國是最大的發展中國家,為了獲得更大的發展,經常將經濟建設建立在破壞環境的基礎之上,對林業生態系統不加重視,人們的環保意識不高。這種情況造成的現象就是在我國的某些地區,確實獲得了經濟上的顯著發展,但是在林業生態環境方面卻比較差,這種破壞已經遠遠超過了自然環境自身的平衡能力,如果長此以往,人類將會受到反噬,經濟發展也不可能以長遠的姿態進行。因此,在林業生態環境問題越來越受重視的今天,很多地區提出了各項政策,開展全面的園林綠化工程項目建設,對其發展進行優化。但是,在目前看來,這也僅僅起到了一部分的改善作用,存在的問題還是很明顯。比如,各個管理部門沒有對政策進行很好的實施等。
2如果對林業生態環境進行改善并對園林綠化進行發展
2.1對各種科學技術進行合理運用。近年來,隨著我國相關行業對林業生態環境和園林綠化工程的重視,投入的資金力度明顯擴大,在園林規劃設計方面的要求也有所提高。為了推動我國的社會發展,對林業生態環境進行改善,對園林綠化進行發展已經成為了必然的發展趨勢。在信息技術不斷發展的今天,利用各種科學技術做好這項工作,需要相關部門提高對技術的研發力度,不斷創新先進的科學技術,并結合不同地區的實際環境,比如可以在不同的地區根據氣溫、水分等種植不同的植物,將科學化管理應用于人工產業林當中。此外,我國還需要對林業發展的產業鏈進行擴大,這就需要相關部門在政策上進行扶持,對科技型和創新性產業林的投入力度進行適當加強,為我國產業林的發展提供技術力量和資金扶持。2.2強化林業生態環境和園林綠化工程建設。在今后的發展過程中,我國會在經濟發展的基礎上著重強調生態經濟的發展,合理保護各種區域林業和自然生態環境。在園林生態經濟發展的過程中,我國相關管理部門應該加大投入力度,將林業工程建設過程中的生態效益和經濟效益結合起來進行凸顯。隨著人們環保意識的增強,綠色城市規劃理念被人們提了出來,應該將其應用于林業生態環境的改造過程中。并根據當地生態綠地建設的現狀為其引入全面的環境系統。讓社會全體共同為完善的生態網絡系統貢獻一份力量,實現多層次的發展格局。2.3全面建設園林綠化工程,保障林業生態環境的優化。園林工程項目相對比較復雜。比如可能會涉及到區域綠地項目、公園項目等。在對這兩個項目進行建設的過程中,應該認識到其在建設目標上是相同的,即都是為了能夠在城市全面發展的過程中對自然生態環境的質量進行改善。因此,在實際的建設過程中,一定要對當地的環境進行考察,從實際情況出發,對林業發展的范圍進行全面拓寬,使其能夠在發展過程中滿足城市平衡發展的需求。比如,在對城市發展中心區域進行建設時,需要全面擴大綠地工程建設的力度,對當地的林業生態環境進行優化,因此在建設過程中應該對目前該城已有的綠化情況進行全面了解,并強化公園、綠地工程的建設。在實際建設的過程中會出現各種各樣的問題,相關建設人員和管理人員應該予以重視,對樹種進行選擇時應該根據其適應性進行選擇,對于適應性不強的樹種應該不予考慮。在種植常綠高大喬木時,可以對其種植面積進行適當的擴大,同時保證種植的各類植物能夠形成復層的結構組成,從而在提高林業生態工程綠化工程發展的同時促進當地的城市化建設,推動經濟發展。
3結束語
小城鎮綠化環境設計論文
隨著國家對小城鎮發展投入的日益增強,本文針對小城鎮的特點,指出了小城鎮綠化設計的一般規律,闡述了綠地建設如何與自然資源及文化資源相結合,以創造出富有特色的優美的小城鎮環境空間。
1小城鎮的特點
由于幅員遼闊、民族眾多,及地理環境、經濟條件和歷史背景的不同,我國小城鎮的結構布局形態、社會經濟職能,文化產業職能,直到建筑、環境的形式風格等諸方面,呈現出千姿百態、多種多樣的形式。但是,與大中城市相比,我國的小城鎮一般存在以下幾個特點:(1)面積較小,容積率低,城鎮用地較寬松,合理利用力低。改革開放以來,隨著國家大規模工業化建設的推進,特別是小城鎮發展很快,城市化水平大大提升,加速了城市化進程。(2)緊鄰山水田園等自然風光,城市及周邊自然地理特征保存較完好,工礦企業污染源少,城鎮總體生態環境質量較好。全國小城鎮綠化率達18.72%。(3)地方文化豐富多彩,歷史遺跡、文物景點遺存較多,傳統建筑、歷史街區富有特色,風俗人情、文化傳統獨具魅力,呈現多元化發展。(4)經濟活力低下,二、三產業不發達,財政收入有限,城鎮基礎設施較差。(5)小城鎮布局簡單,缺乏創造。目前的小城鎮設置確實頗多,具有很高的普及性。每個小城鎮都進行工業區、住宅區、商貿區、行政區規劃,都進行交通、電力、文化教育、供水排污、醫療保健等基礎設施建設。但是規劃缺乏前詹性,存在著不合理的城市網格布局,以目前來看,按照屬地性質,制定符合當地特色的發展需求,力爭在人力、物力、財力上不浪費。在這種情況下,才能促進小城鎮健康發展,并結合當地小城鎮發展,做到“突出重點,控制特點”的發展思路。
2綠化的原則
小城鎮綠地系統布局上應根據城鎮的形態及自然條件,采用環形、楔形、帶形、塊形等形式靈活布置,使綠地大小結合、布點科學、結構合理。綠化樹種應以本土樹種為主,適當選用外來樹種,本土樹種最適應本土條件,抗性強,宜生長。因此,無論從生態學的觀點,環境功能的觀點,還是美學觀點來看,具有地方特點的本土樹種是我們最應該重視的,并應作為城鎮綠化的主要樹種。同時也可以選用本地或鄰近城鎮經過引種馴化及較長時期考驗的外來樹種,以豐富綠化樹種種類。城市綠化是一個社會、經濟、自然復合生態系統,不同地域,立地條件不同,生長植物種類也不同。因此,按照其適應性、生存性、生長發育規律性,選用適合的物種,進行城市綠化將大大提高綠化樹種的成活力面,減少財政支出。小城鎮綠地系統設計應以提高綠地生物量的產出為目標,從傳統的重視視覺美向重視生態效益的生態園林形式轉化,以森林化、自然化、生態化為標準。小城鎮綠地系統除了要建設好城市公園、濱水景區、環城林帶等大型綠地外,還應重視街道、居民區、單位、庭院等處的綠化,以聯合國提出的人均60平方米城市綠地為明標,使小城鎮“不是在城市中建筑花園,而是在公園中建筑城市”,使市民“不出城廓而有山水之情趣,身居鬧市而有林泉之雅致”,以實現《馬丘比丘憲章》所述的“建筑、城市、園林綠地的再統一”。對園林綠化用地給予足夠的重視,留足留好園林綠化用地。要根據城鎮生態學原理,規劃結構合理的生態綠地系統;要結合當地自然資源和人文景觀,因地制宜,使小城鎮面貌具有獨特的風格特點;要多規劃建設一些街頭綠地、景點,為居民提供更多的休閑、娛樂場所。
3綠化與現有生態資源相結合
環境保護與造林綠化方略
摘要:闡述了我國環境保護的現狀,分析了造林綠化中出現的主要問題與不足,提出造林綠化建設的作用,并對環境保護與造林綠化工作提出策略性思考。
關鍵詞:環境保護;造林綠化;實施方略
造林綠化能使環境得到大大的改善,使自然變得更加和諧,人們的生活條件也得到較大的提高。為避免環境惡化給人們帶來的負面影響,進一步促進社會與自然的可持續發展,造林綠化活動必須從始至終的開展。
1我國的環境保護現狀
我國環境保護工作起步較晚,人們對環境保護工作的重要性普遍意識不強。我國的環境污染程度在逐年惡化,特別是大氣污染和水環境污染,使人們的生存環境及生活水平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響和破壞。大氣污染形成的主要原因就是煤煙的污染。隨著我國的煤炭產量和使用量的逐年加大,許多地方對煤煙所產生的二氧化碳排放所帶來的污染還沒有足夠的重視,沒有采取有效的防護措施。由于污染所產生的酸雨已成為我國最大的污染源,許多區域都有酸雨的污染。水污染的威脅。我國的淡水資源并不豐富,然而水污染卻十分嚴重,特別是江河湖泊中的重金屬污染及富營養化問題已經到了不得不治理的程度。但是,仍有一些企業和單位為了節省開支,將大量的有害工業原料及廢水排入到江河湖泊中,致使我國的淡水環境逐年惡化,嚴重地破壞了水資源的生態平衡。森林的破壞情況不容樂觀。在自然界的生態平衡領域,森林生態占據著重要的地位,而我國在一段時期又大量地砍伐森林,使得我國的森林資源遭到嚴重的破壞。現階段,由于我國對環境資源的保護力度逐步加大,還進行了大量的還林造林活動,使森林破壞這一現象得以緩解。然而在某些地方,由于地方保護主義的影響,不合理的砍伐活動仍然存在,使許多森林資源遭到破壞,出現了沙塵暴、水土流失和林地退化現象。
2造林綠化中出現的主要問題與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