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業經濟范文10篇
時間:2024-02-29 01:26:52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牧業經濟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農牧業經濟與旅游產業論文
一、西藏旅游產業發展與農牧業經濟發展趨勢分析
(一)西藏旅游產業和農牧業發展態勢的趨同性
伴隨著旅游產業的發展,一些相關產業也得到了促進。其中,較為明顯的表現是農牧業在近年來穩步發展、經濟效益不斷提高、農牧業基礎設施不斷改善,取得了糧食豐收、經濟作物較快發展、農牧業增效、農牧民增收的好成績。自2000年以來,西藏旅游產業發展和農牧業經濟呈現同向變化趨勢。這一變化通過旅游綜合收入和農牧業增加值來反映。1.西藏旅游產業與農牧業增加值對比分析2000年以來,旅游綜合收入和農牧業增加值總體上均出現增長的趨勢。旅游綜合收入從2001年的7.5058億元增加到2012年的126.48億元,年均增長速度38.08%。以2001年為基期,農牧業增加值從2001年的37.47億元上升到了2012年的80.41億元,年均漲幅為4.17%。總的來看,2001年到2012年間,旅游綜合收入和農牧業增加值都表現為上升趨勢。2.西藏旅游產業與農牧業增加值的增幅對比分析旅游綜合收入和農牧業增加值的增長速度(幅度)表現出階段性。旅游產業是敏感性產業,受2003年的SARS和2008年3·14事件影響,2003年與2008年旅游綜合收入都出現低谷。2006年青藏鐵路通車以后,西藏旅游綜合收入出現迅速發展的態勢。2006至2007年間,西藏旅游綜合收入平均增速為59.15%,比11年間的平均增速高出21.07個百分點。2008年3·14事件之后,西藏旅游綜合收入增幅每年成增長態勢。2001至2005年間,農牧業增加值的平均漲幅為4.05%,與2001-2012年的年均漲幅4.17%比較接近。2006至2008年間,農牧業增加值的平均漲幅為5.5%,比平均值高出1.33個百分點。2009至2012年間,農牧業增加值的平均漲幅為3.3%,比平均值低0.87個百分點。總體來看,旅游業的波動性較明顯,農牧業發展情況較平緩。
(二)西藏旅游產業和農牧業發展趨勢的定性分析
鄉村旅游是農牧業與旅游業的結合體。鄉村旅游目的地農牧業景觀、農牧業生產、農村勞動力均為當地旅游業的發展提供支持和保障,且部分農牧業生產要素本身就成為了一項重要鄉村旅游吸引力。旅游業同樣可以反哺農牧業,鄉村旅游業能夠吸納農牧業剩余勞動力、提高農牧業收入、促銷農產品。農牧業與旅游業的聯動效應已經不言而喻,國內外諸多研究已經證實了兩者之間的關系。1.政策扶持與產業融合就西藏而言,2002年,西藏自治區人民政府了《關于扶持和鼓勵農牧民群眾開展旅游服意的指導意見》,鄉村旅游開發活動開始在區內遍地開花。2012年,西藏自治區出臺了西藏十二五期間的鄉村旅游規劃,鄉村旅游經濟開始快速發展。西藏鄉村旅游已經形成了五大主題品牌,分別是“雪峰鄉村”“高原林村”“高原牧歌”“神奇鄉井”“屋脊農莊”[10]。鄉村旅游已經與傳統的農牧業以及新興的高原凈土產業相融合,依托農牧業的人文與自然景觀、農牧業產品供給以及農牧業原有的人力資本在不斷發展。從整體情況來看,西藏鄉村旅游經濟與國內其他地區存在共同特點。最為明顯的一點,即產業融合吸納了農牧區剩余勞動力,有利于西藏農牧區經濟結構的調整。同時,發展西藏鄉村旅游可以調動農牧民參與旅游開發和服務接待的積極性,提高農牧民的幸福指數,進一步提升農牧民參與鄉村旅游開發的效率。因此,從人力資本的角度來看,發展西藏鄉村旅游可以提升旅游目的地的農牧業經濟效益與旅游產業經濟效益,對促進旅游目的地經濟增長具有積極作用。與國內鄉村旅游發展實踐相比,雖然西藏鄉村旅游發展起步晚,發展制約因素較多,而從產業聯動的角度分析,西藏鄉村旅游經濟發展所依托的高原農牧業生態景觀及農產品、高原特色奶、肉制品等均豐富了旅游產業的產業鏈結構。農牧業與旅游產業的融合實現了農牧業產品創新,促進了農牧業結構創新發展。反過來,農牧業的轉型與發展為鄉村旅游經濟注入了活力,同樣豐富和發展著西藏鄉村旅游經濟。2.鄉村旅游發展實踐的佐證課題組于2013年8月至2014年9月期間,對西藏具有代表性的鄉村旅游目的地進行了調查。結果顯示:在不同類型的開發模式、不同地理區位、不同發展程度的鄉村旅游目的地,旅游業與農業融合發展。以西藏昌都地區半農半牧縣芒康縣為例,該縣處于滇藏線與川藏線的交界處,是茶馬古道的必經之地。該縣境內沿214國道有一條旅游觀光線,觀光線周邊分布著許多鄉村旅游目的地,包括納西民族鄉(又稱“鹽井”)、曲孜卡溫泉度假村等。其中,納西民族鄉的千年古鹽田景觀及當地農牧民制鹽曬鹽的勞作方式成為了吸引沿途觀光游客的一項重要旅游資源。而旅游經濟活動也在很大程度上維持了人們傳統的生產作業方式、保護了非物質文化資源,有利于傳統文化的延續與復興。由于旅游業的乘數效應,旅游產業鏈與農業相銜接,拓展了農牧產品的銷售和經營渠道;農牧業的生產要素與旅游產業相結合,為旅游產業提供支持與保障。國內外關于鄉村旅游開發建設過程中鄉村旅游產業與農牧業聯系地研究已經有了較好地積累。但是,通過廣泛的文獻檢索發現,以實證研究范式分析鄉村旅游發展背景下旅游產業與農牧業內在聯系的文獻不多。在研究對象方面,以西藏自治區作為研究對象的報道尚未出現。綜合上述論述,結合2000年以來西藏農牧業和旅游產業經濟發展趨勢及相關數據,我們提出研究假設:在西藏大力扶持鄉村旅游發展的背景下,西藏旅游產業與農牧業已經開始融合,旅游產業與農牧業之間存在雙向影響的關系。
二、西藏旅游產業發展與農牧業經濟增長的VAR和脈沖響應分析
市長在牧業經濟匯報大會講話
同志們:
這次全市牧業經濟工作匯報會是市政府決定召開的,中心議題是總結上半年全市牧業經濟工作,認真分析現階段畜牧業發展的新形勢,安排部署今后一個時期全市畜牧業發展重點工作任務,從而進一步推進牧業產業擴能升級、推動全省畜牧業加快發展三年攻堅戰和我市建設牧業大市目標的順利實現。剛才,各縣(區)分管領導匯報了前一階段的工作。下面,我講三個問題。
一、認清形勢,增強建設牧業大市的責任感和緊迫感
年初,省委、省政府提出實施畜牧業加快發展三年攻堅戰,市委、市政府提出利用三年時間把我市建成省牧業大市的奮斗目標,明確了畜牧業在整個農村經濟中的戰略地位及發展畜牧業的戰略重點和主攻方向。半年多來,總體上看,各縣(區)都能夠積極采取有效措施,不斷加大對牧業經濟發展的支持力度,三年攻堅戰暨三年建設牧業大市開局良好,工作進展順利,有以下鮮明特點:一是領導重視程度高。按照省、市要求,各縣(區)相繼建立了領導小組,實施一把手工程,主要領導親自抓,負總責,切實把發展牧業經濟作為一項重點工作來抓,努力解決牧業經濟發展中出現的各種新情況、新問題。二是工作目標明確。各縣(區)以推動新農村建設和促進農民增收為目標,以推進產業擴能升級為核心,緊緊圍繞年初市政府下達的牧業重點經濟工作目標責任制開展工作。三是工作講科學、重實效。各縣(區)能夠及時組織人力制定發展規劃,并認真組織實施,抓住有利時機大力發展牧業生產。四是牧業項目建設標準高。各縣(區)能夠本著合理利用資源、不搞重復建設的原則,嚴格控制相關項目建設標準,努力為實現精品高效畜牧業、實現牧業增長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約型轉變創造有利條件。其中:前郭縣鑫泰種豬場、寧江區金城種豬場、萬興源種豬場、扶余縣綠源種豬場的建設標準已得到有關專家的好評。五是發展氛圍好。各縣(區)能夠認真貫徹落實惠牧政策,各項補貼發放、項目申報有條不紊地開展,農民養殖積極性空前高漲,為進一步擴大生產創造了有利條件。六是建設勢頭猛。牧業小區建設有了突破性進展,全市新建牧業小區已達153個。龍頭加工企業等項目建設進度明顯加快,投資金額大幅增長,發展勢頭強勁。如長嶺縣旭源食品有限公司、前郭縣牧業有限公司、乾安縣長青牧業園區等項目建設都有突破性進展。七是牧業合作經濟組織有了新的發展,并發揮了積極的作用。八是在解決融資難的問題上進行了積極的探索。農聯社通過試點在牧業貸款規模、期限等方面有了新的突破。扶余縣、乾安縣和科爾沁公司正在積極籌建牧業貸款擔保公司。在國際、國內金融危機的大背景下,我們能取得這些成績實在不易,大家應倍加珍惜。要進一步利用我們積累的寶貴經驗,更好地鞏固已取得的成果,推動三年攻堅戰和建設牧業大市工作的不斷深入。我們在看到成績的同時,也要客觀面對當前發展牧業經濟的困難和存在的問題。一是有的地方牧業小區建設速度比較慢。規?;?、標準化飼養水平有待進一步提高。雖然各地在規模養殖場和牧業小區建設上加大了力度,并初見成效。但按建設牧業大市的要求發展的還不夠快,規模不大、標準不高、投入不足、產業能力不強的問題仍很突出。二是龍頭加工企業與農戶聯系不緊密。幾年來,我市相繼建起了一批龍頭加工企業,但這些企業大都沒有與農戶形成緊密的利益聯結機制,龍頭企業作用沒有得到充分發揮,對畜牧業發展的帶動作用不強。三是牧業合作經濟組織發展滯后。我市的各種牧業協會、合作社在促進畜牧業發展上雖然發揮了一定作用,但總體看發育不健全,功能不完善,畜牧業面對市場的組織化程度不高。四是牧業發展的融資渠道不寬,資金制約這一“瓶頸”問題仍然十分突出。解決這些問題,我們廣大干部特別是領導干部要進一步解放思想,真正把畜牧業擺上優先發展的戰略位置,進一步做好各項工作。要正確看待成績,勇敢面對困難,下定決心,堅定信心,增強機遇意識、競爭意識和發展意識,克服小富即安、小成即滿、盲目樂觀情緒,增強三年攻堅戰和建設牧業大市的緊迫感和責任感,千方百計把牧業搞上去。
二、強化措施,加快提升牧業經濟發展水平
現在看,加快現代牧業經濟發展,是社會發展的必然要求,是推進全市農村經濟又好又快發展、構建和諧社會的客觀選擇。特別是在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這一新的歷史時期,牧業經濟在農村經濟中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從長遠看,畜牧業是產業,具有絕對的發展空間和潛力。就我市而言,全市有很多發展畜牧業的資源優勢,我們要抓住機遇,乘勢而上,確保全省三年攻堅戰和三年建成牧業大市目標順利實現。下一階段要重點做好以下工作。
牧業經濟發展工作講話
同志們:
剛才,炎志副書記、慶才副省長作了重要講話,對“*”時期全省牧業經濟發展進行了全面總結,對20*年乃至“*”時期全省牧業經濟發展進行了具體部署,提出了明確的要求,各地要結合實際認真貫徹落實。下面,我就200*年完成的主要工作和20*年要落實的重點任務,講三點意見。
一、200*年全省牧業工作成效顯著
200*年,全省牧業工作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確領導下,經過全省上下努力拼搏、團結奮斗,圓滿完成了全年各項任務。
(一)“糧變肉”工程取得了突破性進展。
按照省委、省政府的統一部署,在全面實施“糧變肉”工程的基礎上,實行了重點突破戰略,以糧牧大縣、大型龍頭加工企業為載體,有力地拉動了“糧變肉”工程的深入實施。
畜牧業經濟發展講話
*副省長在全省畜牧業加快發展
三年攻堅戰動員大會上的講話
這次全省畜牧業加快發展三年攻堅戰動員大會,是省委、省政府決定召開的。會議的主要任務是深入貫徹落實省委九屆六次全會和全省農村工作會議精神,分析新形勢,謀劃新思路,明確新任務,采取新舉措,研究和部署打好三年攻堅戰,加快畜牧產業升級,推進牧業大省建設。下面,我講三點意見。
一、認清形勢,搶抓機遇,堅定打好三年攻堅戰的信心和決心
近年來,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牧業經濟發展,把畜牧業作為農村經濟優先發展的戰略產業來抓。特別是省委九屆六次全會在今后一個時期“三農”工作的重大思路創新中,明確提出建設牧業大省的重大決策,為我省牧業經濟發展注入了強大動力,提供了難得的戰略機遇。正是在這樣的大背景下,省委、省政府決定,利用3年時間,打好畜牧業發展攻堅戰,建設牧業大省,使我省畜牧業有一個大的、質的飛躍。這對促進農業和農村經濟乃至全省經濟社會發展,具有特殊重要意義。
第一,打好牧業攻堅戰,是推進牧業大省建設的重大舉措。我省畜牧業正處于戰略轉型的關鍵時期,在新的歷史起點上,打好牧業攻堅戰,基礎較好,條件具備,潛力很大。一是從發展基礎看,經過多年發展,我省牧業經濟總量持續擴張,在區域經濟增長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凸顯。20*年全省畜禽養殖業產值首次超過種植業,成為農村經濟的主導產業。20*年,克服了養殖成本增加、畜產品市場價格波動和*事件沖擊的不利影響,連續五年無重大動物疫情發生,牧業經濟保持快速健康發展態勢。全省肉蛋奶產量達到384.48萬噸、127萬噸和65萬噸,畜禽養殖業產值實現751.3億元,畜產品加工企業發展到619個,年屠宰加工能力達到7.2億頭(只),實現銷售收入610億元,農民人均牧業收入預計實現1400元,畜牧業拉動農業、推動工業的促進帶動功能不斷增強。二是從資源條件看,我省飼草飼料資源豐富,全省玉米常年產量400億斤左右,未來5年還要新增100億斤商品糧生產能力。年產秸稈2500萬噸以上、牧草560萬噸以上,秸稈資源還有2/3的挖掘利用潛力,這些都是我們特殊的資源優勢,其它省份無法比擬,發展節糧食草型畜牧業條件得天獨厚。我省畜禽養殖密度僅為山東、河南等牧業大省的1/5左右,可持續發展的潛力和空間巨大。三是從市場環境看,在目前畜產品價格下行的情況下,養殖業的綜合效益還很可觀,飼養1頭生豬全年平均效益在260元左右,牛羊市場價格始終保持穩中有升的態勢,肉雞、蛋雞、鴨鵝總體處于正常盈利狀態,發展走勢總體看好,不會出現大的波動,發展養殖業仍然是農民增收的重要方面,有利潤空間就有發展動力和潛力。四是從政策支撐看,國家和省里強牧惠牧政策力度不斷加大,我省近兩年相繼出臺了《關于加快發展現代牧業經濟的意見》、《關于加快生豬產業發展的意見》和《關于加快生豬、肉牛奶牛和家禽產業發展的意見》等10個政策性文件,初步構建了涵蓋規模養殖、良種繁育、精深加工和疫病防控等產加銷各環節的政策保障體系。省政府已經明確,從今年開始,每年拿出1億元專項資金,連續投入4年,扶持規?;瘶藴驶B殖。20*年,國家和省里用于扶持生豬、奶業、梅花鹿等專項資金和用于牧業的一次性投入資金預計在6億元以上,這是我省牧業發展史上從未有過的資金支持力度。特別是最近省政府積極協調,已與國家農業總行達成共識,將我省作為金融服務“三農”的試點省,組建全國首家省級畜牧業信貸中心,并在牧業大縣組建相應的信貸分中心,將從根本上解決牧業發展資金瓶頸問題。五是從領導重視看,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牧業經濟發展,王珉書記、長賦省長多次深入到基層檢查指導牧業工作,省政府多次召開專題會議研究牧業發展問題??梢哉f,省委、省政府對畜牧業發展,重視程度之高,扶持力度之大,資金投入之多,都是前所未有的。各地也都把畜牧業作為區域經濟發展的重點,擺上重要日程,不斷強化政策扶持和組織推進力度,發展積極性空前高漲??傊?,用足、用好、用活上述有利條件,完全可以加快牧業發展,提升產業層次,推進牧業大省建設進程。
領導在牧業經濟專題會發言
同志們
一、認清形勢。切實增強發展現代牧業經濟的責任感和緊迫感
隨著新農村建設的深入推進,牧業是農業和農村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當前。牧業經濟面臨著非常好的發展形勢。從我州情況看,發展現代牧業經濟具備了良好的發展基礎和難得的發展機遇。必須要統一思想,抓住機遇,加快發展現代牧業經濟。
州牧業經濟有了長足發展。十五”期末,一發展現代牧業經濟具備良好的基礎。近年來。全州牧業產值達13.5億元,占農業總產值的26%人均農民牧業收入達810元,占農民總收入的23%通過“十五”期間的努力,草原植被恢復、動物疫病防控體系建設等牧業基礎設施建設取得了長足發展;成功引進了汪氏蜜蜂園、華都集團、九牛乳業等知名牧業龍頭企業,帶動了相關牧業產業發展;新上黃牛高效快繁高科技項目和綜合屠宰深加工項目,使我州牧業項目建設步伐不斷加快,基本具備了發展現代牧業經濟的基礎。
中央提出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宏偉目標,二發展現代牧業經濟面臨難得的機遇。首先。首要任務就是發展現代農業,為發展現代牧業經濟提供了宏觀政策引導。其次,省委、省政府對畜牧業高度重視。先后下發了省“十一五”時期加快發展現代牧業經濟六大工程實施方案的通知》和《關于加快發展現代牧業經濟的意見》將現代牧業經濟放在優先發展的戰略位置,加快推進現代牧業大產業建設。提出到2020年基本實現牧業現代化的戰略目標,為我州發展現代牧業經濟提供了良好的發展環境。第三,隨著《中華人民共和國畜牧法》頒布實施,加上已經頒布實施的草原法》動物防疫法》和國務院若干條例,已經形成了比較完整、系統、全面的牧業行業法律法規體系,為畜牧業發展提供了有力的法律保障。
做大做強牧業產業,三堅定發展現代牧業經濟的信心。發展現代牧業經濟。州既有良好的基礎,又面臨難得的機遇,必須要堅定信心,加快現代牧業經濟發展。一是要從主觀上解決發展現代牧業標準過高、時機不到摸不著、夠不著的問題。盡管我州牧業尚處在由傳統牧業向現代牧業過渡時期,面臨畜產品加工龍頭企業少,帶動輻射功能差;規模飼養水平低,牧業效益不高等諸多困難和問題,但面臨大好的發展形勢,必須樹立新的發展理念,統一思想,堅定信心,推進牧業經濟全面發展。二是要增強發展現代牧業的責任感和緊迫感。當前,一些省內牧業發達地區推進現代牧業發展的速度明顯加快,正在全力爭奪畜產品市場份額。必須要加快發展速度,盡快提升牧業總量和質量,加快發展現代牧業的進程,提高畜產品的競爭力。三是要創新工作思路和方法。今年省委、省政府將把發展現代牧業經濟六大工程落實到具體項目上,提供資金和政策方面的支持。如果我牧業工作思路和計劃仍停留在傳統思維方式上,延續舊思維、老打法,就會在爭取資金、項目等方面受到很大影響。因此,必須要結合實際,注重工作創新,善于用創新的工作思路、創新的機制、創新的方法推進工作落實。
市農牧業經濟狀況匯報
一、~年寧城縣農牧業經濟總體思路和工作重點
我縣戰略推進農牧業經濟工作的第一年,抓好一年,事關三年,既有機遇,也有挑戰?;谛蝿莺腿蝿盏囊螅r業和農村經濟工作的基本思路是:用科學的發展觀配置資源,聚集資本,發揮優勢,實現農業新跨越??茖W的發展觀是以人為本,全面、協調、可持續、提高人的素質,促進經濟發展,是“兩加、兩減”的延續,是“三化、三轉、三增”內容的豐富,突出設施農業、奶牛、生態、資本,發揮農業資源優勢,弱中求強。
工作重點:盯住一個目標,主攻兩個產業,加大五個力度。一個目標即人均增收350元;主攻設施農業、奶牛產業;加大招商引資、培育龍頭企業、合作經濟組織建設、農民科技培訓、生態保護的力度。主攻兩個主導產業,主要基于以下幾點考慮:一是主攻這兩個產業是解決農業問題的根本出路;二是主攻這兩個產業是實現農業工業化的根本途徑;三是走精農強縣之路的必然選擇。
主要任務:1、發展日光溫室1萬個,冷棚1萬畝,食用菌1000萬個單位;2、新增奶牛1萬頭,新增肉牛3萬頭,新增肉羊8萬只;3、發展煙葉3萬畝,新增牧草種植10萬畝,其中青貯飼料種植5萬畝;4、勞務輸出11萬人。5、農民人均純增收350元,使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2579元。
二、農牧業經濟運行情況
~年,我縣的農村經濟工作緊緊圍繞“工業強縣、農業富民”的發展戰略,堅持用新的理念經營農業,經過全縣各級干部和廣大群眾的共同努力,各項工作均取得了較好的效果。
書記在牧業經濟安排和部署會講話
同志們:
繼全市農村工作會后,我們緊接著召開全市牧業經濟工作會議,會議的中心議題是全面貫徹落實省、州牧業經濟工作會議精神,分析發展形勢,重點安排部署2012年我市牧業經濟工作。前面,局長對今年工作做了全面安排和部署,符合實際,我完全同意。
一、認清形勢,統一思想,提高對畜牧業工作重要性的認識
大力發展牧業經濟,是我市調整農村經濟結構,實現農村經濟跨越式發展的根本途徑和重要切入點,牧業經濟發展的好與壞,直接影響著全市農村經濟的整體發展。
(一)大力發展牧業經濟,是實現農業產業化的重要內容。畜牧業與其他產業不同,不僅生產周期短,易于形成規模,而且最適于產業化經營,并能不斷增大產業容量,延長產業鏈條,一旦做大做強,其輻射力和帶動力都是十分巨大的。可以說,大力發展牧業經濟是實現農業產業化過程中一項具有決定性作用的重要內容。如我省的德大、皓月、廣澤乳業等也都是靠走牧業產業化的路子而聞名,并帶動了地方經濟發展。另外,按照市場經濟的要求,我市還有很大的市場發展空間,只要我們遵循市場經濟規律和產業化發展的大方向,加速推進龍頭企業現代化、生產基地規模化、產業經營市場化,牧業經濟就一定能夠實現長足、快速發展,并將有力地推進我市農業產業化進程。
(二)大力發展牧業經濟,是推進農業和農村經濟結構調整的有效手段。在整個農村經濟中,畜牧業既是一個獨立的產業,又是一個與其它產業關聯度十分緊密的產業,一些專家稱畜牧經濟為中軸產業,是因為畜牧業對種植業、加工業和其它產業有著承上啟下的強大的、特殊的拉動作用。一方面,發展畜牧業可以規避氣候影響,有利于種植業結構調整。畜牧業屬于資源奢侈型產業,它的發展需要大量的飼草和青貯飼料,而飼草和青貯飼料的種植效益都遠高于普通糧食作物,有利于引導農民調整種植業結構。另一方面,發展畜牧業可以帶動糧食過腹轉化,實現糧食的過腹增值,加快推進“糧變肉”工程,可以從單純的糧食生產走向糧、牧、加工業多元發展的道路。
縣農牧業經濟運行情況匯報
2005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全縣上下按照縣委、縣政府的總體安排部署,團結奮斗、狠抓落實,圓滿完成了上級下達的各項任務指標,農牧業經濟成效喜人。
一、2005年寧城縣農牧業經濟總體思路和工作重點
2005年是我縣戰略推進農牧業經濟工作的第一年,抓好一年,事關三年,既有機遇,也有挑戰。基于形勢和任務的要求,農業和農村經濟工作的基本思路是:用科學的發展觀配置資源,聚集資本,發揮優勢,實現農業新跨越??茖W的發展觀是以人為本,全面、協調、可持續、提高人的素質,促進經濟發展,是“兩加、兩減”的延續,是“三化、三轉、三增”內容的豐富,突出設施農業、奶牛、生態、資本,發揮農業資源優勢,弱中求強。
工作重點:盯住一個目標,主攻兩個產業,加大五個力度。一個目標即人均增收350元;主攻設施農業、奶牛產業;加大招商引資、培育龍頭企業、合作經濟組織建設、農民科技培訓、生態保護的力度。主攻兩個主導產業,主要基于以下幾點考慮:一是主攻這兩個產業是解決農業問題的根本出路;二是主攻這兩個產業是實現農業工業化的根本途徑;三是走精農強縣之路的必然選擇。
主要任務:1、發展日光溫室1萬個,冷棚1萬畝,食用菌1000萬個單位;2、新增奶牛1萬頭,新增肉牛3萬頭,新增肉羊8萬只;3、發展煙葉3萬畝,新增牧草種植10萬畝,其中青貯飼料種植5萬畝;4、勞務輸出11萬人。5、農民人均純增收350元,使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2579元。
二、農牧業經濟運行情況
縣農牧業經濟運行情況匯報
2005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全縣上下按照縣委、縣政府的總體安排部署,團結奮斗、狠抓落實,圓滿完成了上級下達的各項任務指標,農牧業經濟成效喜人。
一、2005年寧城縣農牧業經濟總體思路和工作重點公務員之家
2005年是我縣戰略推進農牧業經濟工作的第一年,抓好一年,事關三年,既有機遇,也有挑戰?;谛蝿莺腿蝿盏囊?,農業和農村經濟工作的基本思路是:用科學的發展觀配置資源,聚集資本,發揮優勢,實現農業新跨越。科學的發展觀是以人為本,全面、協調、可持續、提高人的素質,促進經濟發展,是“兩加、兩減”的延續,是“三化、三轉、三增”內容的豐富,突出設施農業、奶牛、生態、資本,發揮農業資源優勢,弱中求強。
工作重點:盯住一個目標,主攻兩個產業,加大五個力度。一個目標即人均增收350元;主攻設施農業、奶牛產業;加大招商引資、培育龍頭企業、合作經濟組織建設、農民科技培訓、生態保護的力度。主攻兩個主導產業,主要基于以下幾點考慮:一是主攻這兩個產業是解決農業問題的根本出路;二是主攻這兩個產業是實現農業工業化的根本途徑;三是走精農強縣之路的必然選擇。
主要任務:1、發展日光溫室1萬個,冷棚1萬畝,食用菌1000萬個單位;2、新增奶牛1萬頭,新增肉牛3萬頭,新增肉羊8萬只;3、發展煙葉3萬畝,新增牧草種植10萬畝,其中青貯飼料種植5萬畝;4、勞務輸出11萬人。5、農民人均純增收350元,使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2579元。
二、農牧業經濟運行情況
上半年全旗農牧業經濟運行情況分析
上半年全旗農牧業經濟運行情況分析
今年以來,我旗深入貫徹今年中央號文件精神,以增加農牧民收入為核心,不斷加大農牧業結構調整力度,努力提升農牧業產業化水平,全旗農牧業經濟呈現出良好的發展勢頭。
一、上半年農牧業經濟運行情況
(一)農牧民人均收入及支出同步增長
經測算,—月份全旗農牧民人均現金收入達到元,較上年同期增加元,同比增長;其中工資性收入元,增長,銷售糧食收入元,增長,銷售畜牧業產品收入元,增長。農牧民生產生活消費支出迅速增長,人均現金支出元,同比增長,生產資料購買、交通通訊、文化教育等項支出增長明顯,增幅均在以上。
(二)種植業結構進一步優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