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示范區范文10篇

時間:2024-03-02 10:55:47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農業示范區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農業示范區

農業生產示范區創建方案

一、指導思想

嚴格按照標準對農產品生產基地、生產加工、市場流通的全過程進行規范,通過建立高標準的農業標準化示范區。實現基地建設規?;?、產地環境無害化、生產加工規范化、產品流通標識化、質量管理制度化、生產經營產業化。探索我市農業標準化建設的發展模式、管理機制和成功經驗,以點帶面,輻射提升全市農業標準化生產水平,增強農產品市場競爭力,實現農業增效、農民增收和農業持續發展。

二、建設目標

全市建設水稻標準化生產示范區一個,年。面積5.9萬畝;油菜標準化生產示范區一個,面積3.8萬畝;蔬菜標準化生產示范區一個,面積2萬畝。各鄉鎮(辦)分別建立水稻、油菜、蔬菜1000畝示范樣板片。示范區農產品與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實現產銷對接,訂單生產面積達90%無公害產地和產品認證率達100%

三、建設內容

(一)標準化生產示范區。

查看全文

創建農業標準化種豬養殖示范區方案

根據《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加強全省農業標準化工作的意見》(政辦發〔〕42號)和《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關于下達第六批全國農業標準化示范項目的通知》(國標委農〔〕9號)精神,種豬養殖被列為第六批全國農業標準化示范區項目。為確保項目建設順利實施,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導思想

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認真貫徹落實黨的十七大精神,圍繞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總目標,以產業化建設為中心,以促進畜牧業發展和農民增收為出發點,以促進全縣種豬標準化養殖為重點,建立健全種豬養殖標準體系,加強標準化技術服務,把養豬業建成資源節約型、生態循環型的優質高效產業。

二、總體目標

到2012年,建立西北種豬養殖基地,標準化種豬養殖企業、場(戶)達到200個,種豬飼養量達到2.5萬頭以上,年提供仔豬60萬頭,全縣生豬飼養量達到100萬頭,出欄60萬頭,綜合總收入8億元。

三、實施方法和步驟

查看全文

打造城郊農業示范區交流材料

近年來,鎮緊緊圍繞建設“特色農業示范區”的總體目標,大力發展高效生態農業、休閑觀光農業、現代設施農業,初步形成了具有城郊特色的現代農業體系,有效地促進了農業增效、農民增收。2012年,全鎮實現農業總產值7.33億元,同比增長20.2%;農民人平純收入達7965元,同比增長20.1%。

一、把握城郊農業特點,準確定位特色農業目標

鎮地處城郊,是一個典型的農業大鎮,生態環境良好,生物資源、農特產品資源豐富,具有發展城郊現代農業的優勢和潛力。我鎮在認真分析鎮域的區位、產業、設施等方面優勢基礎上,提出了加快建設城郊特色農業示范區的發展目標,努力把鎮建成高效生態農業、休閑觀光農業、現代設施農業的示范地。

(一)區位優勢。鎮與枝江的中心城區約隔14公里,隨著我市“兩市一極”建設步伐的加快,城鎮化水平不斷提高,鎮位于全市城鄉統籌的重點區域,工、農業發展都面臨著難得的發展機遇。沿江大道建設、迎賓大道西延工程的實施,使鎮已經完全實現與中心城區無縫對接;在建的漢宜鐵路、即建的新318國道等竣工后,將使鎮交通優勢進一步顯現。發展農產品市場流通,具有良好的物流和信息流條件。這些區位條件的改變,必將促使鎮農業產業的升級和轉型。農業生產的功能從農產品生產向農業多功能轉化,農業所具有的生態服務、休閑觀光、文化教育等功能將不斷拓展。

(二)產業優勢。近年來,鎮經過長期不懈的農業結構調整,基本形成了資源特征明顯、地域特色鮮明、優勢突出的特色農產品生產區域,優質蔬菜、優質水果、優質畜禽、優質水產等特色產業不斷發展壯大。到2012年,全鎮已發展柑桔2.3萬畝3.2萬噸,白瓜7600畝7500噸,蔬菜7000畝,草莓300畝。年出欄生豬14.5萬頭,年養殖淡水魚458噸。農民組織化程度不斷提高,全鎮先后成立同富生豬專業合作社、綠景鑫水稻專業合作社等農業合作社19家。具有一定輻射帶動作用的農業龍頭企業數量不斷增多。其中,三合冷鮮魚等農產品加工企業發展順利。鎮要以現有農產品基地為基礎,發揮龍頭企業帶動作用,進一步提高市場組織化程度,努力建設高效農業示范地。

(三)設施優勢。近年來,鎮先后爭取各級各類資金780余萬元,新建各類末級渠系7.5千米,興建和整修堰塘512口,除險加固了太白水庫、維修了云盤湖排灌站等水利基礎設施,爭取了油菜板塊基地項目,涉及泰洲、金龍、曹店、石坪等4個村,項目資金達600多萬元,農村安全飲水工程覆蓋9個村2個社區,6004戶受益,硬化通村公路100%覆蓋到村。農業基礎設施的不斷完善,為農業增產農民增收打下了很好的基礎,也為建成現代設施農業創造了條件。

查看全文

農業示范區建設情況報告提綱

尊敬副主席、市政協提案督辦組的各位領導,各位委員:

根據本次督辦工作安排,我就現代農業示范區規劃建設基本情況向各位作如下匯報:

一、概況

(一)基本縣情

是一個多民族聚居的傣族彝族自治縣,屬山區、半山區縣,素有“林海明珠、茶祖之源、芒果之鄉”的美譽。全縣總面積7550平方公里,轄10個鄉鎮、135個村(居)民委員會、1943個村(居)民小組。民族眾多,轄區內居住著漢、傣、彝等26個民族,總人口29.7萬人,農業人口26.46萬人,少數民族人口占全縣總人口的46.3%。是發展熱帶、亞熱帶作物的寶地,縣內優越的自然條件造就了得天獨厚的森林、礦藏、熱區、能源等自然資源,全縣土地面積1128.53萬畝,其中:非林業用地占22.47%,林業用地占77.53%,森林覆蓋率74.7%,活立木蓄積量4800多萬立方米,是云南省重要的林化、林紙基地;全縣大小河流共有94條,水能理論蘊藏量76萬千瓦,水資源總量67.2億立方米,人均占有2.35萬立方米。

年,全縣完成生產總值23.28億元,農業總產值13.25億元,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收入1.25億元,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10.4億元,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5.42億元,居民消費品價格總水平漲幅6.5%,農民人均純收入2254元,城鎮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9400元,城鎮化水平26%,人口自然增長率和城鎮人口登記失業率分別控制在3.85‰和4%以內。

查看全文

農業示范區十四五工作要點

一、“十三五”時期工作成效

(一)重點項目全面提速??偼顿Y4000萬元的安農大試驗站綜合大樓、智能溫室、500畝試驗田基礎設施改造提升等工程順利建成并投入使用;總投資2550萬元的國家現代農業示范區高標準農田項目全面完工投入使用,新增高標準農田面積3000畝;譚家大院精品民宿項目已順利建成投入營業,燕窩里民宿項目建設進展順利;南京環科所研究基地已完成重點實施室建設,實驗室設備采購配置到位,230畝試驗基地土地流轉等,并開展相關實驗工作。

(二)特色產業提質增效。示范區立足山區特色,認真落實“五個一”農業產業發展規劃,積極推進傳統農業產業改造升級,大力發展符合區情實際的優勢特色產業,鞏固建設350畝茶博園、150畝茶花園、180畝竹博園、200畝名木園、70畝水產養殖園、500畝天目小香薯、120畝瓜蔞、380畝玫瑰園、1000畝蔬菜及6000畝超級稻和高產油菜等特色產業基地。

(三)經營主體加快培育。結合農村集體產權制度系列改革,堅持做好農業新型主體培育,加快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加快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大力推進土地適度規模經營,先后組建農民專業合作社29家,培育專業大戶、家庭農場、龍頭企業等32個,區域規模經營面積近萬畝,農業集約化、規?;矫黠@增強。

(四)科技能力顯著增強。成功引進人社部專家服務基地、環保部南京環科所示范基地、安農大綜合試驗站等三大平臺,建成全市首個農業物聯網和農村綜合信息服務平臺項目,積極發揮高校專業、學科人才優勢和智力資源,合作成立了水稻、茶葉、竹業等“八大產業聯盟”,加速了現代農業科技成果轉化和應用。大力開展農業技術培訓,先后組織各類農業技術座談、培訓和現場指導40余場次,建立科技示范點20多個,解決技術難題30余項,培訓農村實用人才和基層農戶2000人次,有力地帶動了全區農業科技發展和技術創新。

(五)體制機制有效創新。農村綜合性改革試點試驗工作取得了重大成效,建成了示范區農業信息綜合服務和管理平臺,在全省首創建試點建立了農村承包土地經營權預流轉和農村承包土地經營權流轉風險保障防范機制,實施了8個新品種引進新技術推廣試點項目,示范區現代農業技術推廣體系初步形成。2020年3月,示范區被省農業農村廳認定為省級現代農業產業園,被省科技廳批準創建省級農業科技園區。

查看全文

現代農業示范區情況總結

下面就青海省市縣國家現代農業示范區工作情況作一簡要匯報,根據會議布置。不妥之處,請指正。

一、縣基本情況

轄9鎮11鄉,縣總面積3090平方公里。289個村委會、20個社區居委會,總人口44.98萬人。全省的農業大縣,農業人口35.6萬人,占總人口的79.2%耕地面積69.6萬畝。2009年完成農業總產值13億元,同比增長8.6%設施農業發展走在全省前列,規模達到12990棟,設施蔬菜年產量12萬噸。全省的工業縣,境內有工業企業192戶,其中,規模以上企業42戶,已形成集冶金、煤炭、電力、建材、化工和鋁錠加工為主導的工業體系。2009年,完成工業總產值125億元,占省、市的比重分別為12%21%全省的生態縣,森林覆蓋率達38.1%水資源總量6.9億立方米,承擔著市70%鄉村供水任務,境內有國家森林公園察汗河、鷂子溝、老爺山、娘娘山風景區等特色生態景觀。2009年被命名為全國林業科技示范縣。全省的民族縣,民族文化豐富多彩,舞蹈紋飾彩陶盆、皮影、刺繡、農民畫、剪紙、六月六”花兒會等享譽省內外。2008年被命名為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

縣緊緊圍繞“將建設成為市重要的綠色農產品生產加工基地”和“做強,近年來。服務”總體要求,進一步調整農牧業產業結構,優化區域布局,引進、推廣優良品種、成套規范化生產技術,建設質量優、規模大、效益高的特色農牧業產業基地,培育具有區域特點、知名度高的農畜產品品牌,發展“一村一品”一鄉一業”大力推進農業產業化,努力構建“優勢區域、優勢基地、優勢產業、優勢品牌”配套發展新格局。特別是被定為青海省現代農業示范區以來,縣委、縣政府加快了現代農業的發展。設施種養殖業和無公害、綠色農業等方面,全省區域內發展迅速,效果顯著,為全省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和發展現代農業樹立了很好的典范。已成為全省現代農業發展的排頭兵和先行區。為此,以設施和露地綠色蔬菜生產,平安畜禽養殖發展為示范區主導產業,以“立足本縣,面向,輻射全省,走向全國,與青海省發展目標相一致的省內一流、國內先進的現代農業示范區”目標定位,提出建設國家現代農業示范區的申報,并于2010年8月被國家農業部認定為第一批國家現代農業示范區。

二、下一步推進示范區建設的總體思路與目標

(一)指導思想

查看全文

全縣農業示范區構建方案

根據省農業標準化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關于下達第五批省級農業標準化示范項目的通知》(農標辦[]4號)文件精神,為推動縣省級種植農業標準化示范區的全面實施,提高我縣農產品質量安全水平和市場競爭力,加快新農村建設步伐,結合我縣實際,制定本方案。

一、指導思想

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黨的“十七大”精神,以科學發展觀為統領,圍繞農業結構戰略性調整和產業化發展,進一步實施品牌拉動戰略,全面提升全縣農業標準化水平,推動農業標準體系建設,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和農村經濟全面發展。

二、總體目標

年底前完成省級“種植農業標準化示范區”項目,并通過驗收,促進示范區項目取得明顯經濟效益并發揮示范帶動作用,實現農業跨越式發展,使農業標準化成果轉化為現實生產力,減少資源損耗,增加農民收入。

三、保證措施

查看全文

農業局推進現代示范區先進參考資料

成功爭取了全國農產品加工業示范基地”兩岸農業合作試驗區”新建農村沼氣池實事工程連續三年被評為全省農村能源建設先進單位;先后確定為全國第一批蔬菜標準園和農業部早稻、棉花、油菜高產示范創建基地,由于該區農業工作卓有成效。全國健康養殖小區。打造了全省首個蔬菜標準化生產示范區;被省政府評為全省農業產業化經營先進縣市區、全省秋冬農業先進單位,全省十佳農機局,全省十佳蔬菜辦等。

一、明確思路優結構

區委、區政府審時度勢,年初。提出建設“現代農業示范區”發展思路,并重點以“兩岸現代農業合作核心實驗區”和“全國農產品加工業示范基地”為平臺,確立了高效種植示范區、高效養殖示范區、農產品物流區、農副產品加工區等四大產業區。出臺了關于加快推進“四區”建設的決定》關于加快推進現代農業示范區建設的實施意見》等文件,并針對文件落實情況進行綜合考評,全區上下建設現代農業示范區的熱情空前高漲。

扎實推進現代農業示范區建設。年農業生產在經歷了低溫、強降雨、連續高溫、寒潮等頻繁自然災害后,區農業局堅持“抓主線、強基礎、保安全、促發展”工作思路。實現了擴面、穩產、增效、優結構”目標。全區農作物播種面積90.30萬畝,比上年增加2.9萬畝。實現糧食總產18.09萬噸,蔬菜總產51.4萬噸,油菜總產0.27萬噸,出欄牲畜43萬頭,水產品產量3.5萬噸。全年實現農業總產值24.4億元,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7236元,高于全市水平。水稻、棉花、油菜等土宗農作物全面普及優良品種,棉田立體間套種,瓜稻輪作面積達10多萬畝,香蔥、葡萄等高效經濟作物面積增加2.2萬畝;豆角、辣椒、大棚西瓜等特色、精品、高效農業有了新的起色。

二、科技興農邁大步

廣泛地開展了技術培訓和送科技下鄉活動,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君山區農業工作者在科技興農上邁出了新的步伐。注重全面普及農業科技。每年都張貼大量的主導推廣的農作物品種》宣傳圖片和發放《惠農政策及春耕生產技術資料》配方施肥建議卡》3年來。舉辦各類農業科技培訓上千場次,開辦訂單農業培訓班;利用“農事通服務平臺”現代農業短訊平臺”免費為農民提供便捷、有效的信息服務。廣興洲蔬菜標準化生產基地組織實施了全省蔬菜綠色防控技術示范,完成1500臺植保器械更新換代;西城辦事處創建了國家級全國設施蔬菜標準園示范基地,廣興洲鎮、良心堡鎮分別實施了萬畝早稻、棉花、油菜三個國家級高產示范片建設。

查看全文

農業示范區和新農村示范村建設意見

一、充分認識加快“三區四村”建設的重要性

近年來,我市緊緊圍繞新農村建設“二十字”要求,以高效農業規?;痉豆こ毯娃r村新五件實事建設為抓手,不斷加大政策支持和服務引導力度,農村經濟社會發展保持良好勢頭。經濟總量持續擴張,產業結構逐步優化,社會事業不斷進步,經濟社會發展總體上已處于一個較高的平臺。但是,按照中央和省、鹽城市關于發展現代農業、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要求,對照我市“領先蘇北,爭先蘇中,打造蘇北第一縣(市)”的發展定位,我市農業農村經濟發展水平還需亟待提高。以典型引路,集中精力打造“三區四村”,高標準、高起點啟動我市現代農業發展和新農村建設,是市委、市政府作出的重要決策。全市上下必須從戰略的高度,充分認識抓好“三區四村”建設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緊迫性,切實增強責任感和使命感,加大建設力度,加快推進步伐,確保按序時要求全面完成各項建設任務,真正讓“三區四村”成為引領我市現代農業發展和新農村建設的龍頭工程,成為提升農業農村經濟社會發展水平的推進器,成為展示新農村建設成果的重要窗口,為加快現代農業發展和新農村建設探索出一條具有東臺特色的新路子。

二、科學制定“三區四村”建設規劃

“三區四村”建設要堅持因地制宜、量力而行、全面規劃和分步推進的原則,突出現代農業示范區標準化生產、規模化種養、產業化開發“三化”發展要求,突出新農村示范村特色產業發展、基礎設施配套、整體形象改善“三大”建設重點。規劃制定一定要充分體現“遠、全、實、新”的四個字總要求,即規劃必須著眼長遠,涵蓋的內容要全,考慮的問題要實,要有新思維、新目標、新動作。要緊緊圍繞全省有名、蘇北一流的發展定位,在充分調研論證、正確分析自身優勢的基礎上,結合各方面意見,精心制定建設規劃和分年度實施計劃。要充分借鑒先進地區的發展模式和經驗,根據本地實際,高起點、大手筆、超常規編制建設規劃,確保規劃具有前瞻性。建設規劃必須涵蓋總體發展目標、重點項目工程、基礎設施配套、整體環境改善和建設質量標準,以及組織和服務保障等方面內容。要按照年年出形象、確保2009年達標的建設時序,全面細化年度實施計劃,將建設內容全部細化到具體項目、工程、時段和責任人,明確責任、明確要求,掛圖作戰、逐項推進,努力按時保質保量完成各項建設任務。要嚴格執行規劃,規劃一經確定必須堅定不移、毫不動搖地貫徹執行,嚴禁任何單位和個人擅自修改,確保規劃的嚴肅性和權威性。

三、進一步加大對“三區四村”政策支持力度

市政府決定,市財政每年拿出400萬元,專項用于“三區四村”建設的獎勵扶持。相關鎮也要加大扶持力度,對市獎補的項目,必須按一定的比例進行配套補助。要整合農業項目資金,對農業產業化經營、農業綜合開發、農田水利設施建設、路道橋梁改造、農村新五件實事等項目資金,統一由市扎口,向“三區四村”傾斜投放,傾力打造示范亮點,最大限度地發揮資金的聚合效應。各相關部門要充分發揮自身優勢,積極向上爭取項目資金,支持“三區四村”建設。要加強資金監管,規范運作程序,強化財務審計,確保??顚S?。要用足用好現行土地政策,對“三區四村”引進的各類招商引資項目,只要符合國家產業政策,其建設用地國土部門必須優先安排、優先審批,各項費用按最低標準執行;對不破壞耕作層的畜禽飼養用地、農業生產配套用地,應按政策規定視作農業用地,辦理土地臨時用地使用手續;鼓勵農民通過轉讓、轉包、互換、租賃、入股等多種形式,流轉土地承包經營權,參與“三區四村”項目建設。要實施稅收優惠政策,對“四村”境內形成的地方稅收,以上年為基數,超基數部分按一定的比例返還給“四村”,由所在鎮負責安排用于其加快發展。要提供優質優惠服務,凡是“三區四村”建設涉及的各類證照辦理、行政事業性規費收取,各相關部門要按照“能免則免、能減則減”的原則,予以優惠。國家、省法律法規有明確規定的,按下限標準收取,其他費用一律免收?!叭齾^四村”建設過程中涉及到重大事項需要協調的,各有關部門和單位必須無條件提供支持和服務。

查看全文

鎮委辦現代農業示范區建設方案

為全面貫徹落實市委、市政府在全市實施“八大戰役”的工作部署,推進市國家現代農業示范區建設步伐,突出抓好三大主導產業,以市場為導向,以科技為支撐,以增加農民收入為動力,以打造蔬菜產銷專業鎮為目標,科學規劃、合理布局,促進我鎮現代農業再上新水平,立足我鎮傳統優勢,特制定實施方案如下:

一、總體目標:圍繞蔬菜、花生、畜牧養殖三大主導產業。堅持點、線、面結合原則,以高起點、高標準、高水平的發展規劃為引領,推動現代農業示范園區實現“五化”、“六提高”,即種植區域化、生產標準化、經營產業化、產品品牌化、效益最大化,糧油產量顯著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顯著提高、科技支撐作用顯著提高、農業產業化經營水平顯著提高、種植效益顯著提高、農民收入水平顯著提高、打造集先進性、示范性、創新性于一體,特色鮮明、沿海典范、全國一流的現代化農業示范區。

年度目標:完成全鎮現代化農業示范區建設規劃,堅持點線面結合,“點”重點突破精品農業示范基地、設施農業和農產品加工龍頭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社建設,“線”重點突破二條特色交通產業帶,“面”重點突破農業規模化、標準化、帶動全鎮農業步入生態、健康、綠色發展軌道。

二、重點項目支撐及推進計劃

1、抓好五大特色產業示范基地建設。一是、兩村300畝冬暖式大棚蔬菜示范區,村建成市政府部門放心菜直供基地。二是1000畝大劉家大拱棚瓜菜示范區。三是養雞有限公司5萬只蛋雞養殖示范區,完成蛋雞產銷專業合作社培訓接待中心樓及1000噸冷庫建設并投入使用。四是建設家1000畝無公害山藥生產基地。五是食品有限公司的10000畝花生無公害生產基地。

2、大力發展設施農業。年—年每年新發展設施農業200畝,新建成等設施栽培小區八個,十二五末全鎮設施農業達到3000畝以上。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