妊娠肝病范文10篇
時間:2024-03-08 13:41:47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妊娠肝病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妊娠肝病護理論文
【關鍵詞】妊娠肝病
【摘要】目的探討妊娠肝病的并發癥及護理方法。方法選擇211例妊娠肝病患者,對其進行了病因、并發癥及護理要點分析。結果(1)妊娠肝病的病因復雜,以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最多,占55.45%。(2)妊娠肝病并發癥繁多,其中以精神心理障礙占64.45%;產后出血占34.18%,重癥肝炎占6.63%;明顯高于正常產婦,差異有顯著性(P<0.05)。(3)良好的心理狀態,細致的觀察護理及新生兒正確的免疫接種,能夠減少并發癥的發生及阻斷母嬰傳播。結論加強產前監護及產后護理是降低妊娠肝病并發癥及確保母嬰安全的關鍵措施,且合理的新生兒免疫接種是阻斷母嬰傳播的最有效方法。
【關鍵詞】妊娠肝?。徊l癥;護理
健全的肝臟在婦女妊娠期間維護良好的功能是十分重要的。肝臟疾病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孕婦的負擔,有時甚至可影響妊娠的正常發展過程。正常妊娠也可加重肝臟負擔,使原來的病毒攜帶者出現肝功能損害或加重病情。孕婦患肝炎的發生率為非孕婦的6倍[1]。妊娠肝病并發癥多,重癥肝炎發生率是否高于正常產婦?產后出血率是否高于正常產婦?為加強圍產期產婦的監護保健工作,針對各種并發癥于產前、產時、產后給予護理,是否降低了母嬰死亡率?筆者對以上問題探討如下。
1臨床資料
1.1一般資料1999年12月~2000年10月上海市孕肝監護中心共收治孕婦211例,年齡最大40歲,最小22歲,平均27歲,高齡產婦(≥35歲)15例。其中放棄妊娠15例,順產87例,占44.3%;產鉗助產3例;剖宮產106例,占54.08%(106/196)。產褥期5例,妊娠劇吐10例。共分娩新生兒202例,雙胎6例,死胎4例,孕婦死亡2例,其中伴有肝腫大31例,脾腫大37例,肝脾腫大51例。
妊娠肝病護理論文
【關鍵詞】妊娠肝病
【摘要】目的探討妊娠肝病的并發癥及護理方法。方法選擇211例妊娠肝病患者,對其進行了病因、并發癥及護理要點分析。結果(1)妊娠肝病的病因復雜,以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最多,占55.45%。(2)妊娠肝病并發癥繁多,其中以精神心理障礙占64.45%;產后出血占34.18%,重癥肝炎占6.63%;明顯高于正常產婦,差異有顯著性(P<0.05)。(3)良好的心理狀態,細致的觀察護理及新生兒正確的免疫接種,能夠減少并發癥的發生及阻斷母嬰傳播。結論加強產前監護及產后護理是降低妊娠肝病并發癥及確保母嬰安全的關鍵措施,且合理的新生兒免疫接種是阻斷母嬰傳播的最有效方法。
【關鍵詞】妊娠肝病;并發癥;護理
健全的肝臟在婦女妊娠期間維護良好的功能是十分重要的。肝臟疾病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孕婦的負擔,有時甚至可影響妊娠的正常發展過程。正常妊娠也可加重肝臟負擔,使原來的病毒攜帶者出現肝功能損害或加重病情。孕婦患肝炎的發生率為非孕婦的6倍[1]。妊娠肝病并發癥多,重癥肝炎發生率是否高于正常產婦?產后出血率是否高于正常產婦?為加強圍產期產婦的監護保健工作,針對各種并發癥于產前、產時、產后給予護理,是否降低了母嬰死亡率?筆者對以上問題探討如下。
1臨床資料
1.1一般資料1999年12月~2000年10月上海市孕肝監護中心共收治孕婦211例,年齡最大40歲,最小22歲,平均27歲,高齡產婦(≥35歲)15例。其中放棄妊娠15例,順產87例,占44.3%;產鉗助產3例;剖宮產106例,占54.08%(106/196)。產褥期5例,妊娠劇吐10例。共分娩新生兒202例,雙胎6例,死胎4例,孕婦死亡2例,其中伴有肝腫大31例,脾腫大37例,肝脾腫大51例。
妊娠肝病護理措施論文
【摘要】目的探討妊娠肝病的并發癥及護理方法。方法選擇211例妊娠肝病患者,對其進行了病因、并發癥及護理要點分析。結果(1)妊娠肝病的病因復雜,以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最多,占55.45%。(2)妊娠肝病并發癥繁多,其中以精神心理障礙占64.45%;產后出血占34.18%,重癥肝炎占6.63%;明顯高于正常產婦,差異有顯著性(P<0.05)。(3)良好的心理狀態,細致的觀察護理及新生兒正確的免疫接種,能夠減少并發癥的發生及阻斷母嬰傳播。結論加強產前監護及產后護理是降低妊娠肝病并發癥及確保母嬰安全的關鍵措施,且合理的新生兒免疫接種是阻斷母嬰傳播的最有效方法。
【關鍵詞】妊娠肝?。徊l癥;護理
健全的肝臟在婦女妊娠期間維護良好的功能是十分重要的。肝臟疾病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孕婦的負擔,有時甚至可影響妊娠的正常發展過程。正常妊娠也可加重肝臟負擔,使原來的病毒攜帶者出現肝功能損害或加重病情。孕婦患肝炎的發生率為非孕婦的6倍。妊娠肝病并發癥多,重癥肝炎發生率是否高于正常產婦?產后出血率是否高于正常產婦?為加強圍產期產婦的監護保健工作,針對各種并發癥于產前、產時、產后給予護理,是否降低了母嬰死亡率?筆者對以上問題探討如下。
一、臨床資料
1.1一般資料1999年12月~2000年10月上海市孕肝監護中心共收治孕婦211例,年齡最大40歲,最小22歲,平均27歲,高齡產婦(≥35歲)15例。其中放棄妊娠15例,順產87例,占44.3%;產鉗助產3例;剖宮產106例,占54.08%(106/196)。產褥期5例,妊娠劇吐10例。共分娩新生兒202例,雙胎6例,死胎4例,孕婦死亡2例,其中伴有肝腫大31例,脾腫大37例,肝脾腫大51例。
1.2病因分型見表1。表1妊娠肝病病因分型(略)
妊娠肝病并發癥及護理論文
【摘要】目的探討妊娠肝病的并發癥及護理方法。方法選擇211例妊娠肝病患者,對其進行了病因、并發癥及護理要點分析。結果(1)妊娠肝病的病因復雜,以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最多,占55.45%。(2)妊娠肝病并發癥繁多,其中以精神心理障礙占64.45%;產后出血占34.18%,重癥肝炎占6.63%;明顯高于正常產婦,差異有顯著性(P<0.05)。(3)良好的心理狀態,細致的觀察護理及新生兒正確的免疫接種,能夠減少并發癥的發生及阻斷母嬰傳播。結論加強產前監護及產后護理是降低妊娠肝病并發癥及確保母嬰安全的關鍵措施,且合理的新生兒免疫接種是阻斷母嬰傳播的最有效方法。
【關鍵詞】妊娠肝??;并發癥;護理
健全的肝臟在婦女妊娠期間維護良好的功能是十分重要的。肝臟疾病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孕婦的負擔,有時甚至可影響妊娠的正常發展過程。正常妊娠也可加重肝臟負擔,使原來的病毒攜帶者出現肝功能損害或加重病情。孕婦患肝炎的發生率為非孕婦的6倍[1]。妊娠肝病并發癥多,重癥肝炎發生率是否高于正常產婦?產后出血率是否高于正常產婦?為加強圍產期產婦的監護保健工作,針對各種并發癥于產前、產時、產后給予護理,是否降低了母嬰死亡率?筆者對以上問題探討如下。
1臨床資料
1.1一般資料1999年12月~2000年10月上海市孕肝監護中心共收治孕婦211例,年齡最大40歲,最小22歲,平均27歲,高齡產婦(≥35歲)15例。其中放棄妊娠15例,順產87例,占44.3%;產鉗助產3例;剖宮產106例,占54.08%(106/196)。產褥期5例,妊娠劇吐10例。共分娩新生兒202例,雙胎6例,死胎4例,孕婦死亡2例,其中伴有肝腫大31例,脾腫大37例,肝脾腫大51例。
1.2病因分型見表1。表1妊娠肝病病因分型(略)
解析乙型肝炎治療特殊情況處理
應用化療和免疫抑止劑治療的乙肝患者
關于因其他疾病而承受化療、免疫抑止劑治療的患者,應常規篩查乙型肝炎病毒外表抗原,若為陽性,即便乙型肝炎病毒DNA陰性和丙氨酸氨基轉移酶正常,也應在治療前1周開端服用拉米夫定或其他核苷(酸)相似物。
對乙型肝炎病毒外表抗原陰性、抗HBc陽性患者,在給予長期或大劑量免疫抑止劑或細胞毒藥物(特別是針對B或T淋巴細胞單克隆抗體)治療時,應親密監測乙型肝炎病毒DNA和乙型肝炎病毒外表抗原,若呈現陽轉則應及時加用抗病毒治療。
在化療和免疫抑止劑治療中止后,應依據患者病情決議停藥時間:①關于基線乙型肝炎病毒DNA<2000IU/ml的患者,在完成化療或免疫抑止劑治療后,應當繼續治療6個月;②基線乙型肝炎病毒DNA程度較高(>2000IU/ml)的患者,應當持續治療到和免疫功用正常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同樣的停藥規范;③關于預期療程≤12個月的患者,能夠選用拉米夫定或替比夫定;④關于預期療程更長的患者,應優先選用恩替卡韋或阿德福韋酯;⑤核苷(酸)相似物停用后可呈現復發,以至病情惡化,應予以高度注重;⑥干擾素有骨髓抑止作用,應當防止選用。
乙型肝炎病毒/丙型肝炎兼并感染患者的治療
對此類患者應先肯定是哪種病毒占優勢,然后決議如何治療。如患者乙型肝炎病毒DNA≥104拷貝/ml,而丙肝病毒RNA測不到,則應先治療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對乙型肝炎病毒DNA程度高且可檢測到丙肝病毒RNA者,應先用規范劑量聚乙二醇化干擾素和利巴韋林治療3個月,如乙型肝炎病毒DNA無應對或升高,則加用拉米夫定或恩替卡韋或阿德福韋酯治療。
分娩肝炎并發癥臨床診治策略論文
摘要:妊娠合并重癥肝炎,是我國孕產婦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長期以來,重癥肝炎因其病情重、進展快、預后差而一直是肝病領域亟待解決的難題。由于妊娠、分娩和肝炎的相互影響,使得妊娠合并重癥肝炎時病情和治療更加復雜,短期內可出現多種器官功能障礙等并發癥,母嬰死亡率極高。妊娠期如何早期識別重癥肝炎及時診斷,從而給予恰當的治療和產科處理非常重要。本文就妊娠合并重癥肝炎的診斷及治療作一綜述。
關鍵詞:妊娠重型肝炎診斷治療
重型肝炎概念、名稱不一,國內亦稱重癥肝炎,國外稱暴發型肝炎,還因原因不同提出急性肝衰竭、暴發性肝衰竭等概念,是短期內大量肝細胞壞死或嚴重變性致肝功能衰竭的一類綜合征,主要表現為黃疸、凝血功能障礙等。與慢性肝衰竭不同,重型肝炎無肝硬化病史,亦可無肝性腦病發生。該病特點為多數發病急、病情進展快、而嚴重、癥狀復雜、短期內即可出現多種并發癥:凝血功能障礙、感染、肝腎綜合征、肝性腦病、中毒性鼓腸、水電解質紊亂等。病死率高達43%-80%,是我國孕產婦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但潛在可逆轉。在我國,重型肝炎主要由病毒感染引起,其次為藥物性肝炎、自身免疫性肝炎等。妊娠合并病毒性肝炎的發病率約為0.025%~0.08%,而妊娠晚期的發病率較高,更容易進展為重癥肝炎。
一、妊娠合并重癥肝炎診斷
重癥肝炎是病毒性肝炎的一種嚴重的臨床類型,常伴有全身微循環障礙、代謝紊亂,易并發多器官功能衰竭。診斷標準仍按1995年5月北京第五次全國傳染病寄生蟲學術會議討論修訂的病毒性肝炎診斷標準中有關重型肝炎的診斷標準。
1.1肝功能的評估指標
產科血管內凝血救治分析論文
【摘要】目的分析急性彌漫性血管內凝血(DIC)的早期臨床診斷和處理方法,降低DIC的死亡率。方法對我院20年間收治的10例產科急性DIC的臨床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結果本組10例均應用肝素給予抗凝治療。剖宮產4例,子宮切除4例;治愈9例,死亡1例。結論產科出現血管內凝血,應在10min內使用足量肝素,防止DIC進一步發展致產婦死亡。
【關鍵詞】產科急診;彌漫性血管內凝血;早期確診與救治
產科急性彌漫性血管內凝血(DIC)是妊娠時母血呈高凝狀態(多種凝血因子及纖維蛋白原明顯增加),羊水中含大量促凝血物可激活外源性凝血系統,在血管內產生大量的微血栓,消耗大量凝血因子及纖維蛋白原,致使DIC發生。發病急,病情兇險,死亡率高,及早診斷可提高治愈率[1]。本文對我院收治的10例產科DIC病例進行回顧性分析,并就其診斷與治療進行討論。
1臨床資料
1.1一般資料我院1988年12月~2007年10月共收治10例產科DIC患者。年齡在22~35歲,經產婦2例,孕齡37~42周,2例在院外生產,產后大出血,4例發生在產前。
1.2誘發因素羊水栓塞2例,妊高征合并胎盤早剝3例,單純胎盤早剝1例,妊娠合并肝病2例。
妊娠期膽汁淤積癥的護理透析
摘要:妊娠期肝內膽汁淤積癥(IntrahepaticCholestasisofPregnancy,ICP),又稱特發性妊娠黃疸,易引起早產、胎兒窘迫、胎死宮內和產后出血等不良結局。發病率為0.8%~12.0%[1]。是近幾年來導致圍產兒死亡主要原因之一,且發病率呈上升趨勢,文獻報道ICP早產的發生率可高達30%~60%[2],羊水混濁發生率為25%~43.9%[3],故加強ICP病員的臨床護理,降低圍產兒死亡率是產科護理領域的一項重點工作之一。本文現將本院自2008年1月至2009年9月期間收治的ICP患者28例的臨床分析和護理,報告如下。
關鍵詞:膽汁淤積;妊娠期;護理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2008年1月至2009年9月收治的ICP患者28例,本組孕婦均經產前檢查確診,平均年齡24歲;分娩孕周平均37±3周,初產婦26例,占93%左右;經產婦2例,占7%;主訴孕期出現皮膚搔癢并實驗室檢查符合診斷者27例,占96%;無自覺癥狀,實驗室檢查符合ICP診斷者1例,占4%;28例患者孕期二對半均(-)。其中陰道分娩3例(包括胎吸助娩1例),占11%;剖宮產分娩25例,占89%;自然早產5例,早產率18%;干預早產(因胎兒宮內窘迫)6例,占21%;產后出血1例(該患者胎盤不剝離2+小時,24小時出血>500ml),占4%。
1.2實驗室檢查
脾動靜脈瘺合并乙型肝炎致門脈高壓癥論文
【關鍵詞】乙型肝炎
患者,男,45歲,醫生。主因反復便血3年,嘔血20余天于2008年3月20日入院。既往有乙肝病史3年,無血吸蟲病史,無外傷及手術史,查體:貧血貌,腹部平坦,肝肋下未觸及,脾肋下8cm,無移動性濁音,腸鳴音正常,未聞及血管雜音。入院后化驗血常規示三系降低:白細胞1.12×109/L,紅細胞3.31×1012/L,血紅蛋白90g/L,血小板40×109/L,大便隱血試驗陰性,凝血指標:PT16.6s,APTT28.4s,肝功能:白蛋白36.2g/L,總膽紅素23.4μmol/L,直接膽紅素11.5μmol/L,谷丙轉氨酶26u/L,谷草轉氨酶37u/L,乙肝病毒學指標:HBsAg(+),HBcAb(+),HBeAb(+),HBV-DNA定量正常。胃鏡下于食管下端見四條曲張靜脈,大部分表面可見血泡樣紅色征,無活動出血。胃底未見曲張靜脈。門脈系統彩超見門靜脈約13mm,脾靜脈近脾門處約23mm,因脾靜脈明顯增寬,但胃底靜脈曲張不顯著,考慮可能存在門靜脈、脾靜脈血栓、脾靜脈受壓、炎癥粘連等情況,遂行門脈系統MRI血管成像顯示:門靜脈17mm,脾靜脈最寬約27mm,胃左靜脈明顯增寬。擬行脾切除加脾腎分流術,4月6日術中見:肝臟存在較多結節,質韌,色暗紅,以測壓器測門靜脈壓力26mmHg,冠狀靜脈、脾靜脈明顯擴張,近脾門處可見局部血管腫塊,有震顫,與周圍組織粘連緊密,切除脾臟及此腫塊后解剖發現為動靜脈瘺,再次測門靜脈壓力為22mmHg。未行分流術。
術后患者恢復良好,順利拔管、傷口拆線,術后1周查血常規:白細胞19.84×109/L,紅細胞3.32×1012/L,血紅蛋白90g/L,血小板386×109/L,肝、腎功能、凝血功能檢測正常。2周后復查胃鏡:于食管壁見殘余曲張靜脈,未見新發曲張靜脈。術后病理:淤血性脾腫大,血管壁厚薄不一,有變性,符合脾動靜脈瘺管壁。隨訪3個月,患者無嘔血、便血等表現。
討論:脾動靜脈瘺作為肝前因素,致門脈高壓癥較為少見,合并肝炎者更為少見,自從Weigert[1]第一次報道以來,世界文獻已報道約100例[2]。80%見于女性,以經產婦較多見,導致動靜脈瘺有先天性和后天性兩種因素,先天性原因有脾內和血管瘤損傷,后天性原因有自發性、創傷、醫源性因素,如外科手術(脾切除)[3]、穿刺性脾門靜脈造影等[4]。這種病人癥狀、體征早期不明顯,常常是出現門脈高壓并發食管胃底曲張靜脈破裂出血、脾大、脾功能亢進、腹水后才被發現。
本例患者術前輔助檢查顯示脾靜脈較門靜脈增寬明顯,且冠狀靜脈亦有明顯增寬,提示為區域性門脈高壓癥,原因不明。在文獻中[5],區域性門脈高壓癥常見于脾靜脈血栓形成、胰腺疾病(如胰腺腫瘤、胰腺炎、胰腺囊腫等)致門靜脈或脾靜脈受壓等情況。脾動靜脈瘺引起者所占比例較小,本病例無外傷及手術史,既往有乙型肝炎病史,入院后腹部聽診未聞及血管雜音,故病因診斷時極易考慮為單純乙肝后肝硬化致門脈高壓癥。術中見患者肝臟暗紅,有結節狀改變,質地韌,脾切除前測門靜脈壓力明顯升高,肝硬化、門脈高壓癥診斷明確,切除脾臟及動靜脈瘺后門靜脈壓力下降幅度明顯(4mmHg),脾靜脈、冠狀靜脈增寬較門靜脈明顯之現象得到解釋,證明門脈高壓原因主要為脾動靜脈瘺,肝炎引起之肝硬化起次要作用,本病例術后病理結果報告存在血管變性,考慮可能為自發性脾動靜脈血管壁變性,形成局部動脈瘤,長期發展導致動靜脈瘺形成,而且乙型肝炎也起重要作用[6]。
所以,臨床出現肝硬化合并區域性門脈高壓時,要考慮到動靜脈瘺形成,做到早期診斷,早期限制病情進展。在區域性門脈高壓病因不明,臨床表現解釋不清時,可考慮行脾血管造影,如發現造影劑自動脈向靜脈分流,則可明確診斷,Falappa等[7]認為門脈高壓癥合并以下任何一種情況時應行脾動脈血管造影:(1)肝功能相對良好;(2)腹部鈍性或銳性創傷史;(3)腹部手術史;(4)多次妊娠婦女;即使沒有門脈高壓癥,如發現腹部雜音者也提示可能存在動靜脈瘺,應行血管造影,不幸的是脾動靜脈瘺往往在手術中或尸檢時才被發現。
監督管理局市場監管要點
根據國家、省市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工作會議精神,結合轄區藥品、醫療器械市場的實際,年分局以農村藥品“兩網”建設和全面實施GSP認證為重點,推進藥品放心工程向縱深發展,深入整頓和規范藥品市場秩序,達到區藥品市場規范有序,人民群眾滿意。各涉藥企業要認清形勢,把握政策,守法經營。今年市場監管要點如下:
1、對重點區域的監管。繼續加大農村及城鄉結合部藥品、醫療器械經營使用的監管力度,做好農村藥品零售企業GSP認證的“監、幫、促”工作,5月31日前所有藥品零售企業必須達到GSP認證要求。
2、對重點涉藥單位的監管。對年和近期新開辦的企業;在去年檢查中存在問題的企業;因違反有關法律和法規,受到行政處罰的企業;群眾舉報頻率高的企業;專科門診(如:口腔診所的牙齒修補填充材料,肝病、性病、皮膚病等專科門診使用的藥品)進行重點檢查。
3、對涉藥企業中直接接觸藥品的人員管理。加大對駐店藥師在崗在位、營銷人員持證上崗情況、人員健康體檢情況的檢查力度。
4、對藥品、醫療器械的管理。繼續強化藥品監管源頭和流通環節治理,所有涉藥單位必須健全藥械采購檔案和驗收記錄;零售企業必須做好藥品分類工作,嚴格執行處方藥銷售和非處方藥管理規定。醫療機構必須建立一次性使用無菌醫療器械使用制度和毀形記錄,并按規定執行。
5、對重點品種的整治。在轄區內開展中藥飲片使用、經營環節的專項檢查,集中解決采購渠道、飲片質量管理中存在的薄弱環節;加大對醫療機構的特殊藥品、自制制劑的管理;加強對終止妊娠和進口藥品的監管力度;加大對虛假宣傳的“新特”藥品的監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