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態創建范文10篇
時間:2024-03-12 16:43:47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生態創建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生態文明創建對策探索
摘要:解析了頂層設計對生態文明建設的要求,總結了省級生態文明創建的探索和實踐、生態文明創建過程中在機制、技術、基礎設施方面存在的問題,提出進一步提升鞏固創建成效的對策建議。
關鍵詞:生態文明;創建;存在的問題;建議;云南
1頂層設計對生態文明建設的要求
黨的“十七大”將建設生態文明確立為一項重大的國家戰略,使之成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總體布局的重要組成部分?!笆舜蟆眻蟾嬷刑岢觥按罅ν七M生態文明建設”“努力建設美麗中國”;把生態文明建設納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對生態文明建設進行全面部署,任務更加明確?!啊眻蟾鎸ι鷳B文明建設作出頂層設計,同時強調要“著力解決突出環境問題”“改革生態環境監管體制”等兩個主要問題,對生態文明建設理論提出了“對生態文明建設中存在的問題具有清醒的認識”“對解決生態文明建設中存在的問題有清晰的思路和舉措”“向全世界發出了中國建設生態文明的莊嚴承諾”等三個創新,突出了“全球生態文明建設”“中國要成為全球生態文明建設的引領者”等兩個“靚點”,并將生態文明上升到“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千年大計”的高度。2008年11月,習視察云南期間提出“努力爭當生態文明建設排頭兵”的殷切希望。云南省按照“努力爭當全國生態文明建設排頭兵”的要求,出臺了《中共云南省委云南省人民政府關于加強生態文明建設的決定》《七彩云南生態文明建設規劃綱要(2009—2020)》并成立了云南省生態文明建設領導小組。2013年在《中共云南省委云南省人民政府關于爭當全國生態文明建設排頭兵的決定》中,提出了爭當全國生態文明建設排頭兵的重要目標,明確到2020年努力把云南建設成為美麗中國示范區。為進一步貫徹落實生態文明建設工作,先后制定實施了《云南省國家生態文明先行示范區建設實施方案》(2013—2017年)《關于努力成為生態文明建設排頭兵的實施意見》《關于貫徹落實生態文明體制改革總體方案的實施意見》《云南省生態文明建設排頭兵規劃(2016—2020年)》。
2省級生態文明創建的探索和實踐
生態省、生態市、生態縣、生態鄉鎮、生態村以及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市縣等生態文明創建工作作為貫徹落實生態文明建設工作的重要抓手之一,在全國得到積極推廣。1999年海南率先開展生態省建設,其后全國先后有16個省(自治區、直轄市)開展了生態省建設,并有1000多個縣(市、區)開展了生態縣(市、區)的建設。目前共有74個縣(市、區)、2986個鄉鎮、46個縣(市、區)分別獲得國家級生態縣(市、區)、國家級生態鄉鎮、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市縣的命名。云南省是開展生態省建設的16個省(自治區、直轄市)之一,創建工作也取得了積極進展。截止2017年底,云南省有1個州(西雙版納州)和1個縣(石林縣)分別獲得了“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州”和“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范縣”的授牌,有1個州(西雙版納州)和4個縣通過了國家環保部的“國家生態州”和“國家生態縣”的考核驗收等待命名,有21個縣獲得了云南省政府“云南省生態文明縣”的命名,有1個市(保山市)和23個縣通過了省環保廳組織的“云南省生態文明州”和“云南省生態文明縣”的考核驗收;此外,昆明市、普洱市和約20個縣也已開展“云南省生態文明州”和“云南省生態文明縣”的創建工作,昆明、玉溪、景洪等城市開展了環保模范城市的創建工作;細胞工程的創建也積極推進,目前已創建綠色學校3000多所、綠色社區近600個、綠色教育基地近80個。
生態文明鄉村創建方案
為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進一步統籌城鄉發展,加快推進生態文明鄉村建設,提升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水平,現結合我鎮實際制定如下實施方案。
一、指導思想
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精神,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按照“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的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總要求,以建設“產業生態高效、環境優美宜居、生活文明健康”的美好家園為目標,以轉變農村經濟發展方式為主線,以改善生產生活條件為重點,發展生態經濟,改善生態環境,建設宜居村莊,倡樹文明新風,提高生活質量,構建和諧社會,全面推進農村經濟、政治、社會和生態建設,全力建設生態美麗宜居新。
二、基本原則
堅持以人為本、民生優先,把改善農民生產生活條件作為工作重點;堅持因村制宜、分類指導,突出特色和人文風貌;堅持統籌規劃、分步實施,統籌村莊布局和基礎設施、公共服務建設;堅持政府主導、農民主體,依靠農民群眾共建美好家園;堅持實事求是、注重實效,充分尊重群眾意愿,不搞形式主義,不做表面文章。
三、任務目標
創建生態示范區體會
1、正確認識,轉變觀念,是創建的根本
生態保護要與旅游發展形成良性循環,必須遵循“科學規劃、統一管理、嚴格保護、永續利用”的原則,樹立生態保護優先的發展理念,加強管理,將生態旅游示范區作為生態文明建設的一種模式和載體,把創建工作引向深入,真正實現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多贏的目標。
2、加強領導,落實責任,是創建的關鍵
創建國家生態旅游示范區是一項系統工程,需要各單位、部門給予全力保障。神創建工作,在得到國家、省市旅游局、各級各界領導的高度重視和關心支持的基礎上,我縣舉全縣之力,合力共進,成效明顯。我們將以創建國家生態旅游示范區為契機,全力推進國家公園試點和生態文明示范縣建設。
3、以人為本,廣泛宣傳,是創建的基礎
廣大人民群眾的積極參與是實現創建目標的力量之源、勝利之本。在創建過程中,我縣進行各種途徑公開信息,征求各方意見,提高了公眾環境意識和參與的積極性,營造保護環境的良好社會氛圍,有力地推動了創建工作的順利開展。今后將繼續加強宣傳,強化生態旅游理念,提高廣大人民群眾參與生態示范區建設的積極性。
生態城市創建狀況調研報告
為進一步了解我市生態市建設現狀,總結成績和經驗,揭示問題和矛盾,分析制約因素,研究思路及對策,確保2010年建成生態市目標的實現,根據市政協的統一安排,我們第二調研組在市政協領導的帶領下,于三、四月份重點對我市丁堰、桃園、如城、搬經、高明、江安等鎮的生態市建設工作進行了視察調研,并考察學習了山東省榮成市的生態市建設情況。現將調研情況報告如下:
一、我市生態市建設現狀
(一)工作凸顯亮點
1.謀劃及時,規劃到位早在,我市即開始著手謀劃生態市建設的相關工作。市環保局成立了生態市建設辦公室,組織開展了生態市建設專題調研,形成了可行性報告。市政府委托蘇州科技學院編制了《如皋市生態市建設規劃》?!兑巹潯穱@建成生態市的近、遠期目標,明確了我市四大生態功能板塊和六大生態建設主要領域,提出了32項重點工程,工程總投資達182.6億元。在此基礎上,各鎮結合自身實際,先后對鎮環境保護規劃進行了修編,并出臺了生態保護子規劃。如丁堰鎮邀請南京師范大學編制的《丁堰鎮生態工業園規劃》就具有很強的前瞻性、科學性和可行性。
2.組織完備,政策完善
市政府將生態市建設列入市“六城同創”指揮部統一領導,自創建工作正式啟動以來。下設生態市創建辦公室和相應的工作班子。于此相應,各鎮各責任部門也都建立了相應的領導組和工作組,視察調研的幾個鎮都形成了主要領導親自抓,分管領導全力抓,有關部門配合抓,創建村(社區)班子具體抓的創建工作格局。上下聯通、職責分明、政令暢通、相互協調的生態市建設組織網絡在市很快建立。
工信局生態集鎮創建報告
縣工業經濟委員會為貫徹落實好本次大會的會議精神,隨即先后召開全體班子成員會、全體機關干職、委屬企業負責人大會,傳達縣創建省衛生城暨文明生態集鎮動員大會精神和領導的講話要求,學習了實施方案,動員全委上下迅速行動起來,以飽滿的熱情,高昂的斗志,投入到創建文明衛生城工作中來。會上,并就成立“創衛”組織機構、制定具體的實施方案、責任分工、目標要求進行了認真的商量和安排,具體如下:
一、學習文件精神
會上,工會主席帶領大家認真學習了縣長的重要講話,以及《關于創建省衛生縣城活動的實施方案》都發[2013]9號文件、《創建文明生態集鎮活動實施方案》都辦字[2013]47號文件、《縣創建省衛生縣城片區包干責任表》都辦字[2013]48號文件、《縣創建省衛生縣城成員單位主要工作任務》都創衛[2013]1號文件和縣創建省衛生縣城檢查評分標準及目標責任分解表》都創衛[2013]2號文件,劉秋金主任最后提了幾點要求,取得了較好的效果。
二、成立組織機構
經委班子研究決定,成立了由同志任組長、同志任第一副組長、其他班子成員任副組長、各股室負責人為成員的縣工經委創建文明衛生城領導小組,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同志兼任辦公室主任,負責創衛具體工作。
三、制定實施方案
生態旅游區創建方法
為落實任創建字[]2號文件精神,根據我局工作職能,結合堤建管的實際情況,就文明生態旅游區創建工作制定以下實施方案:
一、發揮自身職能優勢,搞好白洋淀堤建設規劃
堤是國家一級堤防,它肩負著保、保、保、保人民生命財產安全的“四?!敝厝危嗄陙硪恢笔艿街醒爰案骷壵I導的高度重視;同時,堤又因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及蜿蜒曲折的造型而享譽華北,具有廣闊的旅游開發前景。
自年以來,我局爭取了多萬元項目資金用于堤工程建設,極大地提高了堤的防洪能力,也為白洋淀、堤的旅游開發奠定了堅實的物質基礎。創建文明生態旅游區工作,從充分發揮自身的職能優勢出發,從兩個方面加強建設:
一是搞好堤基礎設施的規劃和建設。認真抓好在建工程項目,保證工程按期、按質完工。堅持用發展的觀點,指導規劃的制定,既考慮當前需要、又著眼長遠發展,千方百計積極爭取資金多上項目,為文明生態區建設奠定物質基礎。
二是在搞好堤工程建設的同時狠抓綠化美化工程。多年來,我們按照防洪與美化相結合的原則組織實施了加固除險系列工程。從年開始,沿堤內側開挖了13公里的航道溝,溝與淀內水道相連,便利了水上交通,增添了白洋淀的靈性;沿戧臺栽種了幾萬棵速生楊柳,開始著手恢復白洋淀昔日“長堤煙柳”的優美景觀。繼續實施堤綠化工程,進一步完善堤范圍內林木管理制度,搞好林木的補栽和管理,使堤真正成為一條生機勃勃的綠色長廊。
生態文明鄉鎮創建匯報
一、搶抓政策機遇,強力推進生態經濟發展
我們搶抓市現代農業示范鎮建設,以及市差異化考核被列為農業類鄉鎮的機遇,積極轉變思想、創新思路,克服水源地對經濟發展的影響,實現了生態經濟發展的新突破。一是加大財政支農力度。堅持把有限的財力用在刀刃上,在積極爭跑各類支農項目的同時,加大本級財政資金配套,用于“三農”的資金支出占比有較大幅度提高。去年1-10月份財政用于“三農”的資金支出800.81萬元,占財政總支出的13.14%;今年1-10月份財政用于“三農”的資金支出950.91萬元,占財政總支出的18.4%,同比增長5.26%。近兩年來,在農田水利、農村道路、教育醫療等民生項目上投資總額超過2億元,極大改善了農村生產生活條件。二是扶持壯大支農產業。加快“草根經濟”發展,形成刃具加工、被服加工、手套加工、花椒加工、塑料編織、特色種植養殖等經濟專業村38個,帶動就業5000余人,人均年收入超萬元。加快特色農業發展,培植壯大糧菜、林果、畜牧、中藥材四大特色產業,今年新上玉泉林果科技示范園、農業科技示范園等特色農業項目6個,新發展農民合作社7家,流轉土地3200畝,有力促進了農業增效、農民增收。加快農村剩余勞動力有序轉移,抓好了農民就業創業培訓,累計轉移農村勞動力近2萬人,已在上海、蘇州形成勞務基地。三是大力開發鄉村旅游。充分挖掘得天獨厚的自然風光和歷史文化,新建了小三峽攝影寫生基地、自行車綠道、林果觀光園、大櫻桃采摘園、農家樂餐飲和中共滕縣縣委、滕縣抗日民主政府舊址紀念館等特色鄉村旅游項目,著力打造“兩城三地”居民休閑自駕游的目的地。
二、堅持建管并舉,全力優化村鎮生態環境
我們在村鎮環境建設上,堅持規劃先行,堅持建管并舉,全面實施宜居村鎮工程,加快“美麗”建設,讓村鎮基礎設施更加完備,環境更加優美,生態更加宜人。一是推行城鄉環衛一體化。在全市率先啟動,投入120余萬元新建垃圾中轉站1處,配備大型垃圾轉運車1部,配置標準化垃圾箱體99個,購置保潔三輪車136輛,按實際配備戶用垃圾桶1.6萬個,按標準率先完成了保潔費收取。采取“五統一”模式,即統一托管、統一場地、統一收費、統一粉刷、統一考核,實現了農村生活垃圾集中處理的規范化、長效化,先進經驗在全市推廣。二是推進基礎設施建設。去年搶抓首批“村級公路網化示范鎮”創建機遇,總投資4600余萬元實施了村級公路網化工程,累計硬化村級道路200余公里,投入總額、建設里程均居全市21個鎮街首位。今年重點進行了完善和提升,把路肩培護、綠道建設和森林創建緊密結合起來,栽植各類苗木10萬余株,確保了整體效果,并代表迎接了全省農村公路網化工程示范縣創建的檢查驗收。同時,加快了村村通自來水、村村通有線電視工程進度,在基本實現村村通的基礎上,爭取實施了24個村的城鄉供水一體化,著力改善群眾的生活飲水條件。三是抓好森林建設。加大林業投入,搞好荒山綠化和林果苗木規模經營,新發展農田林網8000畝、山坡經濟林3000畝、平原防護林1220畝、各類觀賞苗木800畝,在提高森林覆蓋率、打造“天然氧吧”的同時,涵養凈化了地下水源,境內水質達標率達到了100%。利用春季和雨季,在全鎮89個村開展了“四旁”植樹活動,大力發展邊角經濟,栽植各類苗木2萬余株。四是加強公共服務建設。繼續抓好新型農村合作醫療、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工作,實現了新農合全覆蓋、新農保覆蓋面持續擴大,做好了五保供養、農村低保、大病救助等工作,村級公共服務功能不斷完善,民生事業得到了長足發展。
三、夯實基層基礎,大力營造文明和諧鄉風
我們緊緊依靠樸實勤勞的8萬人民和一支作風過硬的鎮村干部隊伍,堅持不懈地抓基層、打基礎,營造了文明和諧、風清氣正的鄉風民風。一是加強精神文明建設。今年投資700余萬元完成了14個生態文明鄉村創建工作,累計創建生態文明鄉村40個,制作了文明一條街,新建了文化健身廣場和農家書屋,既優化了村莊環境,又豐富了群眾精神文化生活。扎實開展了“四德”工程示范村創建活動,制作“四德”工程一條街20個。深入開展了文明家庭、好媳婦、好婆婆、文明生態示范戶、子女教育模范家庭等評選活動,倡樹了講文明、促和諧、改陋習、樹新風的良好社會風氣。創新開展了商圣故里至善好人“感動”人物評選表彰活動,推出8位群眾中的平民英雄,弘揚了“有好心、做好事、當好人、有好報”的樸素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讓平凡的感動和榜樣的力量,凝聚了加快和諧發展的正能量。二是營造和諧穩定社會環境。始終將安全生產放在心上、抓在手上,定期不定期開展專項檢查,確保了安全生產無事故。堅決打擊和取締土小企業,防治污染源,確保了水源地安全。通過打黑除惡、義務聯防、電子監控等措施,有效減少了違法犯罪,為群眾營造了良好的治安環境。全鎮未發生重大治安、刑事案件及群體性事件,未發生重大食品安全和環境污染事件。三是夯實基層組織建設。緊緊圍繞學習型機關創建和“書香”建設,在全鎮大力開展了干部素質境界提升工程,鍥而不舍、馳而不懈地抓學習,通過請進來講、走出去看、靜下心學、沉下身煉,提高了鎮村干部素質境界。開展了“角色責任本色”、“雙向掛職”、“三訪三問”等實踐教育活動,提高了鎮村干部實踐能力。注重解決村級組織在班子建設、集體經濟發展、為群眾辦事等方面存在的問題,選優配強村級“領頭羊”,全鎮“三高三強”型村支部書記占到了85%以上,提升了村級黨組織的凝聚力和號召力。
住建局創建生態縣實施方案
為了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加強生態文明建設精神,推動我縣經濟、社會、環境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推進我縣國家級生態縣創建工作,根據《縣創建國家級生態縣實施方案》舒政秘〔2013〕157號文件要求及2013年9月27日縣創建國家級生態縣動員大會會議精神,結合我局實際,制定本實施方案。
一、指導思想
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認真貫徹落實省委省政府生態強省戰略部署,以發展生態經濟、保護生態環境、培育生態文化為主要內容,倡導低碳發展,促進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建設,加快推進社會主義生態文明,為把我縣建設成為一個經濟、社會、環境發展相協調,人與自然相和諧的生態、活力而努力。
二、目標任務
充分發揮融入合肥經濟圈和背靠大別山綠色生態優勢,以建立比較完備的生態產業體系與生態城鎮體系,促進農業產業化、新型工業化和城鎮生態化為目標,充分調動各部門、全社會共同參與,認真組織實施《生態縣建設總體規劃》。通過扎實有效的創建活動,使我縣經濟社會和生態環境和諧發展,各個領域基本符合可持續發展要求,力爭2014年全部到達國家級生態縣建設各項指標。
三、工作重點
建設局創建生態城市工作總結
一、高度重視創建生態園林城市工作,成立專門領導機構
創建國家“生態園林城市”是落實科學發展觀的需要,是建設效益深圳、和諧深圳的重要途徑。我局高度重視創建工作,成立了由梁小群副局長任組長,各區建設局、市安監站及局辦公室、質安處、建管處、科教處、法規處等單位為成員的市建設局創建國家“生態園林城市”工作領導小組,各區建設局也分別成立了領導小組,構建了兩級創建領導機構,為“生態園林城市”創建工作提供了可靠的組織保障。
二、精心部署創建國家“生態園林城市”工作任務
1、根據市政府的統一部署,制定并下發了《深圳市建設局創建國家“生態園林城市”工作方案》,分階段落實工作任務:200*年2月至6月,為集中整治階段,全面開展建筑工地文明施工整治;200*年7月至8月,為鞏固階段,進一步鞏固整治工作成果,確保建筑工地達到創建的各項要求;200*年9月以后,為迎檢階段,加強文明施工管理,配合做好“生態園林城市”申報考核工作。
2、按照市委、市政府“城市管理年”、“基層基礎年”的統一部署,結合迎接國家衛生城市復查確認、迎接國家環保模范城市復查、市容專項整治、清潔深圳月等活動,對建筑工地施工現場、宿舍、場容場貌進行重點整治,進一步優化城市環境,促進創建國家“生態園林城市”工作的全面開展和深入落實。
三、制定有針對性的工作措施,落實創建工作任務。
文明生態村創建經驗
固安縣林城村于2003年5月份由原林城一村、二村、三村三個行政村合并而成,新班子上任伊始,轉變觀念,大膽創新,修路、建廠、助學、扶貧,搞綠化、興文化,僅用一年的時間,打造出一個全新的文明生態村。
建班子——發揮能人效應。林城村隸屬固安縣牛駝鎮,有780戶、3100口人,5046畝耕地,年人均純收入4980元,以傳統濾芯產業遠近聞名,擁有一批固定資產百萬元以上的個體私營企業大戶,吸引了各地千余名打工者。隨著個體私營企業的迅速增加、生產規模的不斷擴大,引發的新矛盾成為經濟發展的桎梏。一是原有的三個行政村村務管理各自為政,村民居住混雜、地塊交叉、街路共用,給村街的整體規劃帶來難度;二是原有企業大都是一家一戶的作坊式生產,沒有發展空間,缺乏有效管理,信息封閉,無序競爭現象嚴重;三是位于村主路上的集市秩序混亂,阻塞交通,管理難,搬遷更難。面對這些問題,在縣鄉領導的支持引導下,決定取消分立格局,成立林城村黨總支和林城工作委員會,對原三個村實行統一領導和管理。
2003年5月1日,經過村民選舉,由15人組成的林城村黨總支和工委正式成立。新班子在保留原三個行政村班子的骨干力量外,選舉兩名本村的企業家為林城村的帶頭人。齊潤連,是一個擁有恩康醫藥化工原料有限公司、馨綠洲農業科技發展有限公司等大型企業的農民企業家,也是一名具有28年黨齡的老黨員。剛過不惑之年的張海橋依靠自身的智慧和拼搏,建立了金海橡塑制品有限公司、康益泉度假村等省內外知名企業。在林城村黨總支和工委選舉中,他們眾望所歸,分別當選為總支書記和工委主任。面對黨組織的信任和父老鄉親的厚愛,面對十六大提出的發展文明小城鎮戰略帶來的大好機遇,他們毅然決然地承擔起了這一歷史性的重任。以“辦實事、求發展”為出發點和落腳點,以“權為民所用、情為民所系、利為民所謀”為工作準繩,一心撲在事業上。為保持村班子的先進性和連續性,村里又新發展了5名年輕的班子候選人,由現任工委副主任負責傳幫帶。一年來,一班人團結一心,以身作則,帶領全村群眾緊鑼密鼓,大干苦干,咨詢、規劃、設計、施工,以驚人的膽識和超強的魄力使林城村徹底變了樣。
抓經濟——扭住第一要務。沒有經濟的大發展,其他無從談起。比較雄厚的物質基礎、堅強的領導班子為林城村的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如何在全縣的經濟發展大局中發揮龍頭帶動作用,如何使林城村在更高的品位上實現更快的發展,村班子成員首先想到的是規劃。他們邀請鐵道部規劃設計院、清華大學建筑設計研究所、中國人民大學園林景觀系專家來為本村描繪“藍圖”,制定規劃。在眾多國內知名專家學者的策劃下,充分依托106國道、京九鐵道、京開高速縱貫全村的交通優勢、長期從事濾芯規模加工的產業優勢和地熱、礦泉水豐富的資源優勢,完成了全村的產業定位和發展規劃,確定了建設林城現代生態農業溫泉旅游區的構想,以“農村城市化、工業規?;?、農業公司化”為目標的現代化生態新村應運而生。目前,他們先后與北京工商大學、清華大學等13所首都高校簽定協議,在林城村西部開發建設占地2000畝的無公害綠色食品基地,實行公司化管理,訂單化銷售;同時,由中國民生銀行投資建設占地800畝的中國飲食文化博覽園,由外企投資建設占地1200畝的高爾夫球場已達成協議;占地500畝的生態別墅家居園、300畝的跑馬射擊場、320畝的金海度假村文體中心完成規劃設計。
背負著全村幾千父老鄉親的重托,齊潤連、張海橋上任后幾乎沒睡過一個整夜覺,沒有吃過一頓踏實飯。為了使村里傳統的濾芯產業迅速發展壯大,形成規模競爭優勢,他們召集全村黨員代表會、村民代表會反復商討、論證,通過村民集資160萬和每畝租賃費2萬元,在村東部規劃出580畝地用于建設工業區,把全村200多戶從事濾芯生產和汽車配件生產的個體企業全部遷入,實現了規模效應。目前,全區水、電、暖、通訊等配套設施已經完成,70戶企業開始入駐建設,其他企業也已達成意向,實現了工業生產由家庭作坊式向現代企業化的轉變。
邁出了第一步之后,他們又開始籌建奶牛場。為鼓勵沒有從事工業生產的農戶加入牛奶生產行列,村集體主動投資150萬元建設養?;?、飼料倉庫等基礎設施,聯系引進國外優種母牛,負責提供技術服務、保證青儲飼料,由村集體出面為每戶入場農戶聯系50%的投資貸款,并確保牛奶銷路。半年過去了,場內的奶牛由200頭發展到300頭,入場經營戶只提供勞動力和部分資金,負責奶牛飼養和管理,其余的就是踏踏實實、毫無顧慮的等待回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