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態文明創建對策探索
時間:2022-06-13 04:25:58
導語:生態文明創建對策探索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解析了頂層設計對生態文明建設的要求,總結了省級生態文明創建的探索和實踐、生態文明創建過程中在機制、技術、基礎設施方面存在的問題,提出進一步提升鞏固創建成效的對策建議。
關鍵詞:生態文明;創建;存在的問題;建議;云南
1頂層設計對生態文明建設的要求
黨的“十七大”將建設生態文明確立為一項重大的國家戰略,使之成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總體布局的重要組成部分?!笆舜蟆眻蟾嬷刑岢觥按罅ν七M生態文明建設”“努力建設美麗中國”;把生態文明建設納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對生態文明建設進行全面部署,任務更加明確?!啊眻蟾鎸ι鷳B文明建設作出頂層設計,同時強調要“著力解決突出環境問題”“改革生態環境監管體制”等兩個主要問題,對生態文明建設理論提出了“對生態文明建設中存在的問題具有清醒的認識”“對解決生態文明建設中存在的問題有清晰的思路和舉措”“向全世界發出了中國建設生態文明的莊嚴承諾”等三個創新,突出了“全球生態文明建設”“中國要成為全球生態文明建設的引領者”等兩個“靚點”,并將生態文明上升到“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千年大計”的高度。2008年11月,習視察云南期間提出“努力爭當生態文明建設排頭兵”的殷切希望。云南省按照“努力爭當全國生態文明建設排頭兵”的要求,出臺了《中共云南省委云南省人民政府關于加強生態文明建設的決定》《七彩云南生態文明建設規劃綱要(2009—2020)》并成立了云南省生態文明建設領導小組。2013年在《中共云南省委云南省人民政府關于爭當全國生態文明建設排頭兵的決定》中,提出了爭當全國生態文明建設排頭兵的重要目標,明確到2020年努力把云南建設成為美麗中國示范區。為進一步貫徹落實生態文明建設工作,先后制定實施了《云南省國家生態文明先行示范區建設實施方案》(2013—2017年)《關于努力成為生態文明建設排頭兵的實施意見》《關于貫徹落實生態文明體制改革總體方案的實施意見》《云南省生態文明建設排頭兵規劃(2016—2020年)》。
2省級生態文明創建的探索和實踐
生態省、生態市、生態縣、生態鄉鎮、生態村以及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市縣等生態文明創建工作作為貫徹落實生態文明建設工作的重要抓手之一,在全國得到積極推廣。1999年海南率先開展生態省建設,其后全國先后有16個省(自治區、直轄市)開展了生態省建設,并有1000多個縣(市、區)開展了生態縣(市、區)的建設。目前共有74個縣(市、區)、2986個鄉鎮、46個縣(市、區)分別獲得國家級生態縣(市、區)、國家級生態鄉鎮、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市縣的命名。云南省是開展生態省建設的16個省(自治區、直轄市)之一,創建工作也取得了積極進展。截止2017年底,云南省有1個州(西雙版納州)和1個縣(石林縣)分別獲得了“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州”和“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范縣”的授牌,有1個州(西雙版納州)和4個縣通過了國家環保部的“國家生態州”和“國家生態縣”的考核驗收等待命名,有21個縣獲得了云南省政府“云南省生態文明縣”的命名,有1個市(保山市)和23個縣通過了省環保廳組織的“云南省生態文明州”和“云南省生態文明縣”的考核驗收;此外,昆明市、普洱市和約20個縣也已開展“云南省生態文明州”和“云南省生態文明縣”的創建工作,昆明、玉溪、景洪等城市開展了環保模范城市的創建工作;細胞工程的創建也積極推進,目前已創建綠色學校3000多所、綠色社區近600個、綠色教育基地近80個。
3云南省生態文明創建存在的主要問題
(1)雖然各級州市、縣、鄉政府均對生態文明建設具有了高度的認識和重視,但如何從本地實際出發,具體從哪些方面入手并落實好,部分地區仍缺乏系統全面的了解和認識。(2)隨著生態創建工作的不斷深入推進,生態創建工作涉及的部門不斷增加,目前最新開展的“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市縣”的建設已涵蓋組織、宣傳、財政、審計、環保、發改、統計、工信、農業、林業、水利、國土、住建、衛生、教育、商業、交通等多個部門,創建組織難度進一步加大、指標考核數量也進一步增多。(3)基層專業技術人員嚴重不足,對基層創建的系統性、科學性構成了較大的影響。(4)部分指標的統計尚不系統完善,數據不夠精確,對其存在問題的分析及對應對策措施的提出和工程項目的實施構成一定影響(如工業用水數據涉及多個部門,水務部門主要針對大型用水企業和自來水廠供水的企業進行了統計,沒有對大量小型企業的自備水的取用進行統計;工信部門或統計部門主要對規模以上的工業企業進行了統計;環保部門主要對重點污染企業進行了統計;幾類部門的統計均不完全。又如農業凈灌溉用水量由于基礎設施的局限目前仍是一個粗略的統計數據。再如在“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市縣指標體系”中新增的公眾綠色出行率、新建綠色建筑比例、節能節水器具普及率等指標的統計均不全面,等等)。(5)部分環境基礎設施、特別是鄉鎮和農村生活污水和生活垃圾治理等環境基礎設施的建設和完善由于資金等原因仍存在較大缺口。(6)部分地區僅滿足于“拿牌子”,獲得榮譽后工作懈怠,長效機制缺失,出現環境質量下降或監管不到位情況,全面參與生態文明建設的氛圍也還不濃厚。
4對策建議
實踐證明,生態創建工作已成為生態文明建設的有效載體,是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和綠色發展理念的具體行動,是筑牢西南生態安全屏障的有力支撐,對區域生態文明水平提升和綠色“一帶一路”建設具有重要意義?,F對云南省進一步深入開展生態創建提出以下對策建議:(1)進一步加強對領導干部關于生態文明建設的培訓工作,鞏固提高各級領導干部特別是鄉鎮領導干部的認識,結合本地實際,將生態創建作為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抓手和有效載體,全方面、高位推動生態創建工作。(2)加強市縣兩級責任部門的專業培訓,使各個相關職能部門明確各自在創建中的職責、難點和重點工作,制定各個部門的工作計劃,全面、有序、科學地開展創建。(3)建立基層專業技術人員培訓機制,加強基層專業技術人員的培訓,加強基層與專業技術單位、院校的合作,培養基層創建人才和隊伍。(4)因勢利導規范、核實難點指標的統計工作(如借助污染源普查工作進一步核實工業企業用水量和重復用水量、化肥施用量、規模化養殖場糞便產生量和綜合利用量等數據;借助河長制和最嚴格的水資源管理制度的全面推行進一步核實農業、工業、生活等方面用水量;借助生態紅線的劃定進一步確認受保護地面積等)以及規范公眾綠色出行率、新建綠色建筑比例、節能節水器具普及率等新增指標的統計。(5)加大財政投入、建立多元化融資渠道、推進生態建設市場化和產業化進程,整合農村環境綜合整治、新農村建設、特色村寨建設等資金,以鄉鎮所在地和農村污水綜合治理、垃圾資源化利用和無害化治理、公共綠地建設等基礎設施的建設和農產品“三品建設”等當地難點指標的建設為重點,全面開展并提升創建水平。(6)進一步加強地方人大、政協以及新聞媒體、社會各界和群眾的監督力度,建立和規范創建工作年度評估制度,完善有獎舉報制度,建立生態環保問題公眾聽證會制度,完善生態環保村規民約,促進科學傳播、號召全民參與,使生態文明建設工作持續、有效推進。
作者:李慶華 王瑞波 單位:云南省環境科學研究院
- 上一篇:生態環境修復瓶頸制約與治理對策
- 下一篇:微課在農村小學數學教學的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