腎臟病范文10篇

時間:2024-03-13 19:07:22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腎臟病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慢性腎臟病預防策略

1咽喉部和扁桃腺等部位發生鏈球菌等感染時,應立即根治

要在醫師指導下使用敏感抗生素,療程要充足,不可半途而廢。否則反復發生的鏈球菌感染容易導致腎臟病發生。一般認為,一旦確定使用抗生素,其療程不應該短于7~10天,如果確定是鏈球菌感染,則療程應在14天以上。此外,鏈球菌感染時宜選用青霉素類抗生素。

2止痛藥物會損害腎臟,應避免長期使用

止痛藥物可以立即緩解癥狀和痛苦,但都有腎毒性,故不可長期應用。在日常生活中,當身體有不適時,盡量看??漆t生,保證治了病又不致??!未經醫師處方盡量避免使用一般市售的止痛藥(包括針劑或口服藥)。如果長期使用,對腎臟造成嚴重傷害的概率極高,而且腎臟的損害是不可逆轉的。

3暴飲暴食有害腎臟健康

人體每天吃下過量的食物(主要為蛋白質),其最后的衍生物(廢物)如尿酸和尿素氮、肌酐等皆需由腎臟負責排除,因此食物過量(暴飲、暴食)將增加腎臟負擔。這一點對已經患有腎臟疾病的患者,或腎臟功能儲備能力下降的患者(如老年人)尤為明顯。俗語“多吃蔬菜少吃肉,粗米淡飯能長壽”,指的就是這個道理。

查看全文

新媒體在腎臟病教學的作用

摘要:近年來,隨著新媒體傳播技術的快速發展,其對于醫學教學方式的影響也日新月異,呈現出多樣化的特點。本文從新媒體傳播的概念與特點出發,緊密聯系多層次、復雜動態的腎臟病教學,闡述了新媒體傳播環境下腎臟病教學方式的改變,簡述了新媒體技術支持下課堂教學的改革、因材施教、參與式教學、擴張教學時空性和提高教學時效性的方式以及利用新媒體傳播如何提高團隊合作、應對國際化醫學教育等腎臟病教學新方式。新媒體的多種教學優勢使得我們要充分發揮其功能,從而進一步優化腎臟病教學,為全面推進醫學教育發揮強有力的作用。

關鍵詞:新媒體傳播;腎臟病教學;教學方式

新媒體傳播是現代數字技術發展體系下出現的新的傳播方式,包括網絡傳播、手機傳播、數字電視及移動電視傳播、個人博客及播客等傳播形式。相對于傳統的電影、廣播、電視、報紙等傳播媒介,新媒體所傳播的文字、聲音、圖像、圖形及其所包含的意義并不都具有物質實體,而是在計算機和通信領域的媒體,是信息存儲、傳播和表現的載體,是一種信息表達的方式。隨著現代科學的日新月異特別是數字技術的發展,新媒體正飛速滲透到醫學教育領域。利用新媒體技術來服務于臨床教學,將紛繁復雜的醫學內容更加直觀、形象、生動地表現給學生,在腎臟病教學方面更有其獨到的作用。腎臟病的發病率在全球逐年上漲,在我國已達到10.8%,腎臟病的預防及診療已成為國家發展的沉重負擔。這意味著我們要培養更多更優秀的腎臟科醫生來擔此重任,那么腎臟病的教學培訓任務顯得尤為重要。腎臟病學是一門集內科藥物治療及外科手術操作治療為一體的復雜學科,尤其是腎臟病的病理學診斷和腎臟替代治療通路的建立及治療過程,這些教學內容急需多元動態的教學方式。腎臟內科教學的對象眾多,包括臨床醫學本科生、碩士生、博士生、規范化培訓醫生、進修醫生、基層骨干醫師培養等,這些對象基礎知識的掌握程度參差不齊,各有所長,群體具有分散性、專業性等特點。因此,要使教學對象真正掌握腎臟病學,必須實施有效的教學培訓管理方法及手段。新媒體傳播技術應用于腎臟學教學帶來了新特點:首先,微視頻、圖片、PPT等技術可以將書本上晦澀難懂的術語多元化表現,形象生動,易于理解。其次,帶教老師可根據不同的對象因材施教,突出教學重點和教學目的,使不同層次對象的需求得以滿足,并可使教學對象主動參與學習交流。再次,新媒體技術有很高的時效性,信息可在老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之間快速反饋,師生間互通有無,交流方便。下文中將簡述新媒體傳播的教學方式特點。

1改革課堂教學

早在2007年,美國科羅拉多州的化學老師JonathanBergmann和AaronSams提出,為那些因為特殊原因耽誤上課的學生錄制課堂視頻,讓學生回家后觀看視頻,重現課堂。第二天來校后跟同學一起寫作業,遇到問題可以向老師和同學請教,此種方法為部分學生提供了再次學習的機會,更成為了一種全新的教學模式,名為“FlippedClassMod-el”。在這種模式中,學生能充分發揮學習的主觀能動性,與傳統的老師講解、學生被動接受的課堂形式形成了鮮明對比。這種以作業和問題為中心的學習方式與我們推崇的CBL(casebasedlearning)教學模式異曲同工,非常適合醫學生的實習課程教學。新媒體傳播技術的發展使“FlippedClassModel”教學模式變得可行,學生可以先觀看視頻,然后提供給他們實際病例,以如何診療疾病為出發點去發散思維,帶教老師來解決學生心中的疑惑和問題。帶教老師更多的責任是去解決學生遇到的問題和引導學生去運用書本及視頻所學知識解決臨床問題。

2實現因材施教

查看全文

中醫論診治慢性腎臟病經驗

摘要:本文介紹了孫偉教授診治慢性腎病的學術思想及經驗總結。慢性腎臟病屬中醫學的“腰痛”“關格”“虛勞”等范疇,發病主要與脾腎關系密切。慢性腎臟病若發展至終末期階段,都要進行腎臟替代治療。孫偉教授認為腎虛濕瘀是慢性腎臟病基本病機,并應用“濕熱傷腎”理論系統闡釋了該病的診治方案。認為濕熱是本病進展的啟動因子,腎元虧虛為發病之本,瘀毒是濕熱傷腎的病理結局,明確了濕熱證的診斷要點,確立了益腎清利活絡治療原則,從而延緩腎功能進展。

關鍵詞:孫偉;濕熱傷腎;慢性腎臟病

經驗介紹孫偉教授是南京中醫藥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著名中醫腎病專家,江蘇省名中醫,江蘇省第二批中醫藥師帶徒傳承老師,國家中醫藥管理局腎病重點學科帶頭人,師從朱良春、鄒燕勤國醫大師,曾任中華中醫藥腎病分會副主任委員、世界中醫藥學會聯合會腎病分會副會長、江蘇省中醫藥學會腎病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長期致力于中醫防治慢性腎臟病的研究。本人有幸專程在孫偉教授身邊隨診學習6個月,茲就個人學習之心得做一簡要總結以饗同道。慢性腎臟病是我國最主要的慢病之一,2012年在Lancet上發表的“中國慢性腎臟病流行病學調查”結果顯示,成年人群中慢性腎臟病的患病率為10.8%,估計我國現有成年慢性腎臟病患者1.2億[1],一旦發展到終末期階段,都要進行腎臟替代治療,給社會和家庭帶來了沉重的負擔。2002年KDOQI提出慢性腎臟病根據分期不同患者的治療方案和目標就不同,早期)(CKDG1-3a期)主要針對危險因素(血壓、血糖)的干預、腎素血管緊張素系統抑制劑的合理使用、其他代謝因素(脂代謝紊亂、肥胖)的控制、飲食以及生活方式的調整,中晚期(CKDG3b-G5ND)除上述治療措施外重點應放在CKD并發癥的處理(如腎性貧血、酸中毒、電解質紊亂)和合并癥的防治策略上[2]。多項研究結果表明,CKD的早診斷、早干預能夠顯著改善患者預后[3-4],但我國慢性腎臟病存在高患病率、低知曉率、低篩查率、低治療率的特點,往往發現時已進入中晚期,而此階段現代醫學治療有限,很快發展至終末期腎病,給我國慢性腎臟病的防控帶來了巨大困難,而中醫藥治療有其無可比擬的優勢,因此利用祖國中醫學深入挖掘慢性腎臟病的病因病機及診治方案勢在必行,有利于積極有效得防控慢性腎臟病向尿毒癥進展。孫偉教授對該病專研四十余載自出機杼提出“濕熱傷腎”理論,在該理論指導下治療慢性腎臟病其臨床療效顯著,具有重要的學術和臨床價值。

1“濕熱傷腎”理論提出

慢性腎臟病屬于中醫的腰痛、水腫、慢性腎風、關格、虛勞等范疇,多因先天稟賦不足,外感六淫之邪,內傷飲食、勞倦所致;現代醫家諸多認為此病在于脾腎虧虛,夾有水濕、濕熱、濁毒、血瘀所致,屬本虛標實,病情纏綿難愈,病程長、預后不佳。孫偉教授守正創新提出了慢性腎臟病以腎虛為本,濕熱為基,血瘀為果的理論[5],明確提出腎虛濕瘀為基本病機,濕熱是慢性腎臟病進展的啟動因子,確立了“濕熱傷腎”理論。孫偉教授認為,慢性腎臟病是腎之本氣自病,以腎虛為根、濕熱為要,《醫方考》云:“下焦之病,責于濕熱”,因此“腎虛濕熱”可看作慢性腎臟病病因病機的總概括[6]。近年來,大量的臨床研究證實,濕熱證是腎臟病的常見證型,在其發生、發展、轉歸及預后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是慢性腎臟病纏綿難愈和反復發作的主要原因,故從濕熱論治是中醫治療腎臟病的重要方法[7]。濕熱傷腎體現在濕熱盛行、損傷腎臟病理及產生瘀毒等方面,是慢性腎臟病進展的一個關鍵環節。

1.1濕熱盛行是啟動因子

查看全文

中西醫結合防治慢性腎臟病研究論文

摘要:慢性腎臟病已經成為全球性公共健康問題,其患病率和病死率高,并明顯增加心血管疾病的危險性,產生巨額的醫療費用。中西醫結合防治慢性腎臟病有優勢,但也存在不少困惑。中西醫結合防治慢性腎臟病的思路和方法是:(1)加強單病種優化方案的研究;(2)加強確有療效的新藥開發研究;(3)加強中醫藥治療腎臟病作用機制的研究;(4)加強有毒中藥腎損害的機制及防治研究;(5)利用系統生物學的方法,探索中醫腎本質的研究;(6)組織編寫《慢性腎臟病中西醫結合防治指南》;(7)大力宣傳,重視普查,早期預防。期望通過實現上述措施,以提高中西醫結合防治慢性腎臟病的診療水平。

關鍵詞:中西醫結合;腎疾病;研究思路;方法

1慢性腎臟病的危害

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NationalInstitutesofHealth,NIH)的統計表明,慢性腎臟?。╟hronickidneydisease,CKD)占美國醫療人群的7%,卻占醫療預算費用總額的24%;終末期腎臟?。╡ndstagerenaldisease,ESRD)每人每年需要透析的費用為65000美元,預計2010年美國用于ESRD的費用將高達290億美元[1]。目前我國尚無準確的CKD流行病學數據。據2005年北京市石景山地區40歲以上常住居民CKD的流行病學調查顯示,CKD患病率為9.4%[2]。據此推算,我國CKD病人將超過1億,ESRD病人超過300萬。由于經濟條件的限制,300萬ESRD病人中僅有6萬人接受腎臟替代治療。據國家勞動和社會保障部醫療保險司統計,替代治療每人每年費用10萬~13萬元人民幣,僅這6萬接受腎臟替代治療的ESRD病人每年的醫療費用就高達60億~78億元人民幣,若ESRD患者全部接受替代治療,醫療費用將高達3000億~3900億元人民幣。CKD患者血肌酐(serumcreatinine,SCr)超過150μmol/L時,死于心血管并發癥者是普通人群的15倍,尿毒癥患者死于心血管并發癥是普通人群的35倍。ESRD給社會和家庭造成沉重的經濟負擔,給患者本人造成終身遺憾。雖然ESRD目前無法治愈,但CKD還未進展到ESRD時,運用中西醫結合的方法去積極干預,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2中西醫結合治療CKD的優勢與不足

中西醫結合是中國特有的傳統醫學與西方醫學自然滲透的產物,存在于我國中醫院及相當一部分西醫院的醫療實踐中。許多腎臟病專家都在積極探索腎臟病治療的中西醫結合之路,如著名的腎臟病專家黎磊石院士開發研究中藥提取物雷公藤多苷,為臨床腎臟病的治療提供有效的藥物;陳香美院士獲國家“十五”科技攻關項目“免疫球蛋白A(immunoglobulinA,IgA)型腎病中醫證治規律研究”,為IgA型腎病的中醫證治規律提供科學證據。他們是腎臟病領域中西醫結合的典范。中西醫結合在腎臟病領域有明顯的優勢并取得一定成績,但也存在一些問題和困惑。

查看全文

中西醫結合防治慢性腎臟病研究論文

1慢性腎臟病的危害

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NationalInstitutesofHealth,NIH)的統計表明,慢性腎臟?。╟hronickidneydisease,CKD)占美國醫療人群的7%,卻占醫療預算費用總額的24%;終末期腎臟?。╡ndstagerenaldisease,ESRD)每人每年需要透析的費用為65000美元,預計2010年美國用于ESRD的費用將高達290億美元[1]。目前我國尚無準確的CKD流行病學數據。據2005年北京市石景山地區40歲以上常住居民CKD的流行病學調查顯示,CKD患病率為9.4%[2]。據此推算,我國CKD病人將超過1億,ESRD病人超過300萬。由于經濟條件的限制,300萬ESRD病人中僅有6萬人接受腎臟替代治療。據國家勞動和社會保障部醫療保險司統計,替代治療每人每年費用10萬~13萬元人民幣,僅這6萬接受腎臟替代治療的ESRD病人每年的醫療費用就高達60億~78億元人民幣,若ESRD患者全部接受替代治療,醫療費用將高達3000億~3900億元人民幣。CKD患者血肌酐(serumcreatinine,SCr)超過150μmol/L時,死于心血管并發癥者是普通人群的15倍,尿毒癥患者死于心血管并發癥是普通人群的35倍。ESRD給社會和家庭造成沉重的經濟負擔,給患者本人造成終身遺憾。雖然ESRD目前無法治愈,但CKD還未進展到ESRD時,運用中西醫結合的方法去積極干預,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2中西醫結合治療CKD的優勢與不足

中西醫結合是中國特有的傳統醫學與西方醫學自然滲透的產物,存在于我國中醫院及相當一部分西醫院的醫療實踐中。許多腎臟病專家都在積極探索腎臟病治療的中西醫結合之路,如著名的腎臟病專家黎磊石院士開發研究中藥提取物雷公藤多苷,為臨床腎臟病的治療提供有效的藥物;陳香美院士獲國家“十五”科技攻關項目“免疫球蛋白A(immunoglobulinA,IgA)型腎病中醫證治規律研究”,為IgA型腎病的中醫證治規律提供科學證據。他們是腎臟病領域中西醫結合的典范。中西醫結合在腎臟病領域有明顯的優勢并取得一定成績,但也存在一些問題和困惑。

2.1中西醫結合治療CKD的優勢

2.1.1提高臨床療效,減少副反應著名中西醫結合腎臟病專家葉任高教授指出:“中西醫結合要源于中醫,而高于中醫;源于西醫,而高于西醫?!边@才是中西醫結合的目標,也是中西醫結合的優勢所在。如難治性腎病綜合征在使用潑尼松、細胞毒劑、血管緊張素轉化酶抑制劑(angiotensionconvertingenzymeinhibitors,ACEI)、血管緊張素Ⅱ受體阻滯劑(angiotensionⅡreceptorblocker,ARB)等治療的同時,再結合雷公藤多苷、火把花根片或中藥湯劑等中西醫結合療法,其療效較單純中醫或西醫療法顯著提高。中藥還可明顯減輕大劑量激素引起的醫源性柯興氏綜合征副反應,減輕環磷酰胺(cyclophosphamide,CTX)引起的消化道反應及骨髓和性腺功能的抑制[3]。

查看全文

慢性腎臟病中醫證候研究

摘要:慢性腎臟病的中醫證候分類研究內容較多,除了對中醫證候概念標準化分類外,在臨床實驗室指標、臨床證候分型、證候分布規律以及系統生物學等方面開展了大量的、有效的研究工作,并且使用數學、蛋白組學、統計學、流行病學、計算機技術等手段開展了全面詳實的研究工作,對慢性腎臟病中醫證候分類學研究提供了較大的幫助。為了借鑒以往的研究成果,在今后的研究中,應該嘗試將中醫證候分類研究的內涵和外延,賦予創新、發展、科學、規范的思維方法。使慢性腎臟病中醫證候分類研究更加詳盡、真實、可信,具有較好的指導性和可操作性,從而使中醫西醫相結合,優勢互補,融會貫通,充分發揮慢性腎臟病中醫證候研究的理論指導作用和臨床應用價值。

關鍵詞:慢性腎臟病;中醫證候;證候分類;證候分布

據世界衛生組織報道,2012年全球因慢性腎臟病(chronickidneydisease,CKD)死亡的人數為86.42萬人,占疾病病死率的1.5%,位于全球主要死亡原因的第14位。近年來,CKD發病率在不斷增加,已成為目前全球性重大公共衛生問題之一。據調查,我國普通人群中CKD的患病率為10%~13%,據此推算,我國CKD患者已經超過1億人。據不完全統計,我國尿毒癥患者為100~200萬例,而真正接受透析或移植治療的患者大約為22萬例。

1慢性腎臟病中醫證候研究沿革

傳統的“證候”定義是患者在特定時間內所表現出來的能反映疾病的病位、病性、程度或發展趨勢的一個或一組癥狀和體征。張仲景《傷寒論》有“觀其脈證,知犯何逆,隨證治之”的描述;張仲景《金匱要略》則以“病脈證治”為主線;葛洪《肘后備急方》有“諸病證候”的記載;朱丹溪也有“脈因證治”的觀點;葉天士《臨證指南醫案》中提到:“醫道在乎識證、立法、用方……識證尤為緊要”??梢姡孀C論治得以實施的關鍵是準確的判定證候。自1949年以來,中醫界人士對“證”的概念研究進行了不斷深入的探討,相繼開展了很多卓有成效的研究,其中包括證的實質、證候動物模型和證候規范化等研究內容。20世紀60年代初期,初步開展了證的實質研究,并且初見成效,比如,腎本質的研究、八綱證的實質研究等。20世紀70年代中期,中醫界人士全面深入地開展了證的本質研究,其中“腎本質”的研究取得較大進展[1]。1986年,在北京召開的全國“中醫證候規范”研究第二次會議提出了證候的定義和本質及演變過程,為辨證論治提供了依據,也為以后證候的研究工作奠定了基礎[2]。20世紀90年代以后,各界人士對證有了不同的觀點,出現了很多不同的聲音,對證本質研究出現了越來越多的反思和詰問。進入21世紀,中醫證本質研究有了新的轉機,證的研究又重新進入大家的視野,受到大家重視,在很多方面都取得了豐碩的成果,比如中醫證候模型的復制、病證結合、以病統證等。

2慢性腎臟病中醫證候分類方法學研究

查看全文

35年狼瘡性腎炎臨床與基礎研究

摘要本研究在國內首次發現異常增高的循環白介素-6可導致狼瘡性全身性病理損

害;白介素-6異常增高在狼瘡性小管間質損害過程中可能具有重要作用;白介素-

6及其信息傳遞中的GP130,JunB基因異常表達參與了彌漫性增生性狼瘡性腎炎(LN)

分子發病過程,并率先發現丹參通過增強c-myc蛋白高水平表達而誘導細胞凋亡,

從而對人腎成纖維細胞增殖產生抑制作用。在國內外首次證實巨噬細胞在LN的病人

腎臟局部增殖,且和疾病嚴重程度呈正相關。首次發現白介素受體(sIL-2R)和FLC

查看全文

解析腎病的中醫治療

腎病是腎臟的各種病證,人體臟腑之間,內環境與外環境之間均保持著動態平衡,內外界多種致病因素如果破壞了人體的平衡,導致臟腑氣血功能失調,病及于腎,則引起腎臟疾病的產生,專家指出中醫藥辨證施治,整體調節,療效較為鞏固。

1辨證論治整體調理

中醫治病的根本是根據患者的臨床表現,得出一個“證”,據證用藥,所謂辨證論治,證相同,其基本治法相同,體現其“共性”,同時由于每個人體質因素、精神狀態以及年齡、性別、甚至飲食習慣等的不同,處方用藥都有變化,有一定的靈活性,體現具體患者用藥的“個性”。許多腎臟疾病采用中醫辨證論治能取得較好的臨床療效。多數腎臟病病程較長,病情復雜,容易復發甚至加重惡化,患者情緒易波動,性情抑郁,悲觀煩躁,中醫很注重患者的心理疏導,幫助患者認識和適應疾病,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心、耐心,并取得患者單位、家庭的配合,同時指導患者活動、鍛煉,增強體質,注意未病先防,既病防變。

2專方專藥證病合參

中醫治療腎病的基本特點是辨證論治,同時也兼顧到辨病。證和病從不同角度、用不同的醫學語言,描述患者機體的異常狀態,證反映人體某階段的主要矛盾,具有動態性,并能概括全過程的病理生理特征,反映基本矛盾,兩者結合,既能解決基本矛盾,又能重點突出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對于某一疾病某一證候,長期用藥觀察,得到較為肯定的療效,固定處方,經過現代藥理、藥效、毒理等研究,科學開發出新的制劑、新的藥物。

3中西結合提高療效

查看全文

痛風清顆粒對尿酸性腎病影響研究論文

【摘要】目的探討痛風清顆粒對尿酸性腎病大鼠模型的影響。方法用腺嘌呤加酵母干粉造成尿酸性腎病大鼠模型,觀察痛風清顆粒灌胃后對血尿酸、腎臟病理組織、尿酸鹽沉積等改變的影響。結果造模后,模型組血尿酸明顯升高(P<0.01),痛風清顆粒能顯著降低血尿酸值(P<0.05);痛風清顆粒治療組腎小管擴張、腎小管上皮細胞壞死、管周炎細胞浸潤、結締組織增生、尿酸鹽沉積、腎小球萎縮均明顯減輕。結論痛風清顆??赡芡ㄟ^加速尿酸排泄,從而降血清尿酸,減少尿酸鹽結晶在腎臟沉積,達到改善尿酸性腎病腎功能的目的。

【關鍵詞】痛風清顆粒尿酸性腎病中醫藥尿酸

[Abstract]ObjectiveToevaluatetheefficacyoftheTongfengqing-granuleonreducingSUAandimprovingrenalfunctioninuratenephropathySDratsmodelcausedbyadenineandyeast.MethodsForty-sixSDratswererandomlydividedintosixgroups:normalgroup,modelgroup,Benzbromaronegroup,lowdose,middledoseandlargedoseofTongfengqing-granulegroup.Ratswereinduceduratenephropathymodelbygorgedwithadenineandyeast.Afterforty-sixdays,weputthemousetodeath,thendrawbloodandcutoffthekidneyforbloodtestorhistopathologyobservation.ResultsTheaveragelevelofSUAinseruminTongfengqing-granulegroupwaslowerthanincontrolgroup.HistopatholgyindicatedthatthekidneyimpairwerethelightestinthelargedoseofTongfengqing-granulegroup.ConclusionTongfengqing-qranulecanspeeduptheexcretionofuricacid,reduceserumuricacid,reducethecrystallizationofuricaciddepositioninthekidneystoimproretherenalfunction.

[Keywords]Tongfengqing-granule;uratenephropathy;TCM;uricacid

隨著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我國高尿酸血癥的發病率逐年增高[1]。尿酸鹽可以沉積在除中樞神經系統以外的組織、器官,并造成相應損害,其中尿酸性腎病是尿酸鹽致病最常見的表現之一。尿酸性腎病的治療目前主要采用抑制尿酸合成和增加排泄的藥物,但這些藥物不良反應多,患者難以接受長期服用。痛風清顆粒是我們依據清代程國彭《醫學心悟》萆薢分清飲加減而擬定的泄濁化濕、活血通絡治療尿酸性腎病的經驗方,臨床研究已經證實有良好的療效。本實驗觀察痛風清顆粒對尿酸性腎病大鼠血尿酸及大鼠腎臟病理改變的影響,探討痛風清顆粒治療尿酸性腎病的作用機制。

1材料與方法

查看全文

中西醫結合治療腎病分析論文

摘要:本文對目前中西醫結合腎臟病學臨床研究領域中存在的問題與不足進行了分析與討論,并對不同類型的腎臟疾病提出了針對性研究策略。重點強調了改進和完善研究方法是學術創新成果不斷涌現的關鍵所在。

關鍵詞:臨床研究;腎病;中西醫結合療法

通過近30年的發展,中西醫結合腎臟病學在臨床、科研等領域均取得了較大成績,打下了深厚的基礎。分析總結以往的工作成果既能看到中西醫結合具有極大的優勢與潛力,同時也不難發現存在一定的局限與不足。

以慢性腎功能衰竭為例,以往的臨床研究大多將其視為一獨立因素處理,基本采用以中醫辨證分型進行分組,進而對不同干預措施加以比較的研究方法。沒有考慮到原發病種的不同和病理分型的差異等因素所帶來的偏倚與誤差,如糖尿病腎病、痛風性腎病、免疫球蛋白A型(immunoglobulinA,IgA)腎病等所致的腎功能衰竭均有不同的特點與規律,如將其混為一談則不利于開展大規模的臨床研究,亦不利于中醫療效的評價。因此建議按照原發疾病,逐個深入研究,加強對單病種疾病的認識,總結其治療規律,從而逐漸達成單病種疾病的診治共識。

又如IgA腎病,其被臨床認識已有30余年,據近年的文獻報告,其臨床表現呈多樣性,且有明顯的地域差異,因此認為它是一組具有共同免疫病理特征的臨床綜合征。如單純以某一方案進行治療,難免出現顧此失彼、力窮效微的局面。因此對于此類復雜疾病,在臨證中既要重視中醫傳統的辨證求因、審因論治的原則,更要重視辨病與辨證相結合的中西結合理念。以辨病為綱,辨證為目。在尋求疾病治療的普遍規律——辨病論治的前提下,再加以辨證論治以尋求疾病治療的復雜規律,兩者有機結合可加深對疾病的認識,在此基礎上制定治法和方藥,方能更為準確而有效。

再以難治性腎病綜合征為例,目前臨床仍以激素及免疫抑制劑為主進行治療,此類藥物雖然能在短時間內發揮作用,但其存在毒副作用大的缺點,有時會出現嚴重不良反應,甚或不良后果,導致患者中途退出治療;當激素減量時還會復發,存在激素依賴或激素抵抗等諸多棘手問題。中醫藥在減毒增效和調節免疫功能等方面具有較大優勢,如能在治療過程中,根據激素使用的階段、劑量及反應的不同規律,加以中醫辨證用藥,以降低激素類藥物的毒副作用并幫助順利撤減激素,則可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對于此類西醫已有明確治療效果,但仍存在較大局限的疾病,應當充分發揮中醫辨證論治的優勢,中西合璧、揚長避短,才有望在難治性腎病的治療中取得突破性進展。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