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市場范文10篇

時間:2024-03-15 03:41:52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世界市場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世界市場

世界市場動畫發展論文

內容摘要:中國動畫片發展經歷了70多年的時間,其間,中國動畫取得了可喜的成績,產生了一大批蜚聲海內外的優秀作品。中國動畫從它創始初期就與世界動畫緊密相連。

本文從中國動畫的歷史梳理開始,結合中國動畫創作和市場兩個方面,探尋中國動畫的藝術創作規律。中國動畫創作經歷了20世紀50年代末到60年代中期和70年代末到80年代中期的兩個發展高潮,新世紀中國動畫儼然又要迎來它的又一繁榮時期,中國動畫不是作為一個獨立的個體而存在,中國動畫不僅要擁有國內市場,更要走向世界。經過七十多年的動畫探索,中國的動畫創作達到了一個很高的藝術水準。但是在市場上稍許欠缺,中國動畫人也意識到這個問題。特別是在美國日本等外來動畫的沖擊下,中國動畫面臨巨大挑戰,中國動畫制作者面對動畫現狀,顯示了他們的魄力,在動畫的制作體系和發行體系上都做了改進,借鑒吸收國外先進經驗,為己所用,并取得了良好的市場回報。與此同時我們也不能忽視中國動畫存在的一些不足之處。應在保持民族特色的同時,使中國動畫有更好的發展。影片的藝術水準為其長久的生命力提供保障,而良好的市場回報也為藝術再創作提供資金。如何在藝術性與商業性之間找到一個完美的契合點,是本文所關注的。

動畫作為一種藝術創作,在中國的發展前景是非常廣闊的。新的世紀,讓我們展望中國動畫的燦爛未來!

序言

動畫藝術是一種世界性的文化。從動畫誕生以來,各國的動畫交流就十分廣泛。中國動畫作為世界動畫的一分子也閃耀著它奪目的光輝。中國第一部動畫長片《鐵扇公主》,在國內外引起廣泛影響,發行到了新加坡、馬來西亞、日本等地區,打響了中國動畫片對外輸出的第一炮。中國動畫片也自覺地將自己納入到世界動畫片的軌跡當中,與世界動畫發展保持一致。隨后,中國動畫片頻頻在國際上獲獎,引起世人的注目,聲譽鵲起。中國動畫片便在世界動畫影視長廊里占據了不容忽視的一席之地,并散發著它獨特的魅力??墒侵袊鴦赢嬈l展到現在卻陷入了沉寂,從21世紀的90年代至今,中國動畫片沒有了以前的繁榮。在中國的動畫片市場上充斥的大多是美國和日本的動畫片,在人們周圍的生活用品、印刷品當中流行的更多是加菲貓、史努比等外來卡通形象。對民族動畫寄予厚望的廣大觀眾對民族動畫呼聲甚高,國家也大力地扶持民族動畫事業,中國動畫藝術家也為國產動畫的發展花費大量心血,國產動畫雖有起色,但尚不盡如人意。國產動畫面臨著巨大的挑戰,如何在新世紀獲得更好的發展,搶回國內市場,同時走向世界,是動畫創作者的當務之急。國產動畫發展緩慢的癥結在哪里?如何探尋一條適合中國動畫發展的道路是現在國產動畫亟待解決的。

第一章歷史篇

查看全文

世界市場與國際動畫論文

內容摘要:中國動畫片發展經歷了70多年的時間,其間,中國動畫取得了可喜的成績,產生了一大批蜚聲海內外的優秀作品。中國動畫從它創始初期就與世界動畫緊密相連。

本文從中國動畫的歷史梳理開始,結合中國動畫創作和市場兩個方面,探尋中國動畫的藝術創作規律。中國動畫創作經歷了20世紀50年代末到60年代中期和70年代末到80年代中期的兩個發展高潮,新世紀中國動畫儼然又要迎來它的又一繁榮時期,中國動畫不是作為一個獨立的個體而存在,中國動畫不僅要擁有國內市場,更要走向世界。經過七十多年的動畫探索,中國的動畫創作達到了一個很高的藝術水準。但是在市場上稍許欠缺,中國動畫人也意識到這個問題。特別是在美國日本等外來動畫的沖擊下,中國動畫面臨巨大挑戰,中國動畫制作者面對動畫現狀,顯示了他們的魄力,在動畫的制作體系和發行體系上都做了改進,借鑒吸收國外先進經驗,為己所用,并取得了良好的市場回報。與此同時我們也不能忽視中國動畫存在的一些不足之處。應在保持民族特色的同時,使中國動畫有更好的發展。影片的藝術水準為其長久的生命力提供保障,而良好的市場回報也為藝術再創作提供資金。如何在藝術性與商業性之間找到一個完美的契合點,是本文所關注的。

動畫作為一種藝術創作,在中國的發展前景是非常廣闊的。新的世紀,讓我們展望中國動畫的燦爛未來!

序言

動畫藝術是一種世界性的文化。從動畫誕生以來,各國的動畫交流就十分廣泛。中國動畫作為世界動畫的一分子也閃耀著它奪目的光輝。中國第一部動畫長片《鐵扇公主》,在國內外引起廣泛影響,發行到了新加坡、馬來西亞、日本等地區,打響了中國動畫片對外輸出的第一炮。中國動畫片也自覺地將自己納入到世界動畫片的軌跡當中,與世界動畫發展保持一致。隨后,中國動畫片頻頻在國際上獲獎,引起世人的注目,聲譽鵲起。中國動畫片便在世界動畫影視長廊里占據了不容忽視的一席之地,并散發著它獨特的魅力??墒侵袊鴦赢嬈l展到現在卻陷入了沉寂,從21世紀的90年代至今,中國動畫片沒有了以前的繁榮。在中國的動畫片市場上充斥的大多是美國和日本的動畫片,在人們周圍的生活用品、印刷品當中流行的更多是加菲貓、史努比等外來卡通形象。對民族動畫寄予厚望的廣大觀眾對民族動畫呼聲甚高,國家也大力地扶持民族動畫事業,中國動畫藝術家也為國產動畫的發展花費大量心血,國產動畫雖有起色,但尚不盡如人意。國產動畫面臨著巨大的挑戰,如何在新世紀獲得更好的發展,搶回國內市場,同時走向世界,是動畫創作者的當務之急。國產動畫發展緩慢的癥結在哪里?如何探尋一條適合中國動畫發展的道路是現在國產動畫亟待解決的。

第一章歷史篇

查看全文

世界市場動畫管理論文

內容摘要:中國動畫片發展經歷了70多年的時間,其間,中國動畫取得了可喜的成績,產生了一大批蜚聲海內外的優秀作品。中國動畫從它創始初期就與世界動畫緊密相連。

本文從中國動畫的歷史梳理開始,結合中國動畫創作和市場兩個方面,探尋中國動畫的藝術創作規律。中國動畫創作經歷了20世紀50年代末到60年代中期和70年代末到80年代中期的兩個發展高潮,新世紀中國動畫儼然又要迎來它的又一繁榮時期,中國動畫不是作為一個獨立的個體而存在,中國動畫不僅要擁有國內市場,更要走向世界。經過七十多年的動畫探索,中國的動畫創作達到了一個很高的藝術水準。但是在市場上稍許欠缺,中國動畫人也意識到這個問題。特別是在美國日本等外來動畫的沖擊下,中國動畫面臨巨大挑戰,中國動畫制作者面對動畫現狀,顯示了他們的魄力,在動畫的制作體系和發行體系上都做了改進,借鑒吸收國外先進經驗,為己所用,并取得了良好的市場回報。與此同時我們也不能忽視中國動畫存在的一些不足之處。應在保持民族特色的同時,使中國動畫有更好的發展。影片的藝術水準為其長久的生命力提供保障,而良好的市場回報也為藝術再創作提供資金。如何在藝術性與商業性之間找到一個完美的契合點,是本文所關注的。

動畫作為一種藝術創作,在中國的發展前景是非常廣闊的。新的世紀,讓我們展望中國動畫的燦爛未來!

序言

動畫藝術是一種世界性的文化。從動畫誕生以來,各國的動畫交流就十分廣泛。中國動畫作為世界動畫的一分子也閃耀著它奪目的光輝。中國第一部動畫長片《鐵扇公主》,在國內外引起廣泛影響,發行到了新加坡、馬來西亞、日本等地區,打響了中國動畫片對外輸出的第一炮。中國動畫片也自覺地將自己納入到世界動畫片的軌跡當中,與世界動畫發展保持一致。隨后,中國動畫片頻頻在國際上獲獎,引起世人的注目,聲譽鵲起。中國動畫片便在世界動畫影視長廊里占據了不容忽視的一席之地,并散發著它獨特的魅力??墒侵袊鴦赢嬈l展到現在卻陷入了沉寂,從21世紀的90年代至今,中國動畫片沒有了以前的繁榮。在中國的動畫片市場上充斥的大多是美國和日本的動畫片,在人們周圍的生活用品、印刷品當中流行的更多是加菲貓、史努比等外來卡通形象。對民族動畫寄予厚望的廣大觀眾對民族動畫呼聲甚高,國家也大力地扶持民族動畫事業,中國動畫藝術家也為國產動畫的發展花費大量心血,國產動畫雖有起色,但尚不盡如人意。國產動畫面臨著巨大的挑戰,如何在新世紀獲得更好的發展,搶回國內市場,同時走向世界,是動畫創作者的當務之急。國產動畫發展緩慢的癥結在哪里?如何探尋一條適合中國動畫發展的道路是現在國產動畫亟待解決的。

第一章歷史篇

查看全文

世界市場動畫藝術管理論文

內容摘要:中國動畫片發展經歷了70多年的時間,其間,中國動畫取得了可喜的成績,產生了一大批蜚聲海內外的優秀作品。中國動畫從它創始初期就與世界動畫緊密相連。

本文從中國動畫的歷史梳理開始,結合中國動畫創作和市場兩個方面,探尋中國動畫的藝術創作規律。中國動畫創作經歷了20世紀50年代末到60年代中期和70年代末到80年代中期的兩個發展高潮,新世紀中國動畫儼然又要迎來它的又一繁榮時期,中國動畫不是作為一個獨立的個體而存在,中國動畫不僅要擁有國內市場,更要走向世界。經過七十多年的動畫探索,中國的動畫創作達到了一個很高的藝術水準。但是在市場上稍許欠缺,中國動畫人也意識到這個問題。特別是在美國日本等外來動畫的沖擊下,中國動畫面臨巨大挑戰,中國動畫制作者面對動畫現狀,顯示了他們的魄力,在動畫的制作體系和發行體系上都做了改進,借鑒吸收國外先進經驗,為己所用,并取得了良好的市場回報。與此同時我們也不能忽視中國動畫存在的一些不足之處。應在保持民族特色的同時,使中國動畫有更好的發展。影片的藝術水準為其長久的生命力提供保障,而良好的市場回報也為藝術再創作提供資金。如何在藝術性與商業性之間找到一個完美的契合點,是本文所關注的。

動畫作為一種藝術創作,在中國的發展前景是非常廣闊的。新的世紀,讓我們展望中國動畫的燦爛未來!

序言

動畫藝術是一種世界性的文化。從動畫誕生以來,各國的動畫交流就十分廣泛。中國動畫作為世界動畫的一分子也閃耀著它奪目的光輝。中國第一部動畫長片《鐵扇公主》,在國內外引起廣泛影響,發行到了新加坡、馬來西亞、日本等地區,打響了中國動畫片對外輸出的第一炮。中國動畫片也自覺地將自己納入到世界動畫片的軌跡當中,與世界動畫發展保持一致。隨后,中國動畫片頻頻在國際上獲獎,引起世人的注目,聲譽鵲起。中國動畫片便在世界動畫影視長廊里占據了不容忽視的一席之地,并散發著它獨特的魅力??墒侵袊鴦赢嬈l展到現在卻陷入了沉寂,從21世紀的90年代至今,中國動畫片沒有了以前的繁榮。在中國的動畫片市場上充斥的大多是美國和日本的動畫片,在人們周圍的生活用品、印刷品當中流行的更多是加菲貓、史努比等外來卡通形象。對民族動畫寄予厚望的廣大觀眾對民族動畫呼聲甚高,國家也大力地扶持民族動畫事業,中國動畫藝術家也為國產動畫的發展花費大量心血,國產動畫雖有起色,但尚不盡如人意。國產動畫面臨著巨大的挑戰,如何在新世紀獲得更好的發展,搶回國內市場,同時走向世界,是動畫創作者的當務之急。國產動畫發展緩慢的癥結在哪里?如何探尋一條適合中國動畫發展的道路是現在國產動畫亟待解決的。

第一章歷史篇

查看全文

國內食品貿易競爭力狀況

中國食品貿易競爭力現狀

1.中國食品出口世界市場份額。從1985年到2005年,中國食品出口的絕對貿易額呈逐年上升趨勢,世界市場份額的變化比較平穩,1985年中國出口食品的世界市場份額為2.13%,此后緩慢增長,但是2003年開始又有所下降,到2005年跌至2.08%。與此同時,食品出口占中國出口總額的比重卻呈現出急劇下降的趨勢。1986年食品出口占中國出口總額比重高達17.08%,此后不斷下降,到2005年僅為3.23%,低于同期世界食品出口占世界出口總額7.0%的水平。

2.中國食品出口貿易競爭力指數(TC)??疾熘袊称焚Q易競爭力指數可以發現,中國的食品貿易競爭力整體水平不高,并且正在呈現逐年下降趨勢。1985~1989年間,中國貿易競爭力指數不斷下降,從0.42降至0.15,1990年開始回升,從0.26升至1993年的0.54,為歷史最高水平,1994年以后又開始下降,到2004年出現負值,2005年僅為0.07。從中國食品出口與進口貿易額的差額來看,中國是食品的凈出口國,除2004年外,1985~2005年間中國食品貿易差額均為順差,其中1994年最高,食品貿易順差達到71億美元,而到2005年降至30.94美元。

3.中國食品出口顯性比較優勢指數(RCA)指一國總出口中某類產品所占份額相對于該產品在世界貿易總額中所占比例的大小。1985~1991年間,中國食品RCA指數大于1.25,中國出口食品具有較強競爭力,但是1992年以后,中國食品貿易RCA指數逐年下滑,1998年以后低于0.8,國際競爭力很弱,并有繼續降低的趨勢。

中國食品貿易競爭力國際比較

1.食品出口世界市場份額國際比較。從出口食品的世界市場份額考察,美國出口食品世界市場占有率排在第1位,法國排第2位,德國排第3位,加拿大排第4位,中國排第5位,日本第6位。在6個國家中,1990年美國出口食品世界市場份額高達13.44%,此后開始有所下降,到2005年世界市場份額為9.03%,但是始終居首位。1990年法國出口食品世界市場份額為10.52%,此后也有所下降,到2005年為6.89%,居第二位。1990年德國出口食品世界市場份額為6.32%,水平始終比較穩定,徘徊在5%~6.5%之間。1990年加拿大出口食品世界市場份額為3.45,此后有小幅波動,但水平也比較穩定,2005年的份額為3.55%。中國出口食品世界市場份額變化幅度也不大,始終介于2%~3.3%之間。

查看全文

世界歷史論域中的資本意蘊論文

[內容提要]關于歷史向世界歷史轉變的動力機制,人們以往關注較多的是生產力與交往及其互動關系和馬克思的資本批判理論,而對資本的積極作用卻關注不夠。事實上,如果沒有資本和世界市場的形成與發展,就沒有世界歷史的形成。如果說資本曾經促進了世界歷史的形成,那么,在當代,資本仍將促進世界歷史的深化資本作為一種客觀存在,并不存在姓“資”姓“社”的問題。我們應通過制度創新,解放資本,利用資本,為發展社會主義經濟服務。

[關鍵詞]世界歷史資本意蘊

歷史向世界歷史的轉變是馬克思世界歷史理論的核心觀點,對歷史向世界歷史轉變的動力機制的探討也就成為馬克思世界歷史理論研究的重要內容。但人們以往關注較多的是生產力與交往及其互動關系在世界歷史形成中的作用和馬克思的資本批判理論,而對資本的積極作用卻關注不夠。本文旨在對資本在世界歷史形成中的積極作用進行深入探討,并彰顯其對當代中國社會主義建設的重要意義。

一、世界歷史與資本的本性

世界歷史的形成,是資產階級奔走全球各地的結果。那么,資產階級為什么要拼命“到處落戶,到處開發,到處建立聯系”呢?馬克思認為,這主要是由資本的本性決定的?!傲魍〞r間表現為勞動生產率的限制;必要勞動時間的增加=剩余勞動時間的減少=剩余價值的減少:資本價值自行增值過程的障礙或限制。因此,資本一方面要力求摧毀交往即交換的一切地方限制,奪得整個地球作為它的市場,另一方面,它又力求用時間去消滅空間,就是說,把商品從一個地方轉移到另一個地方所花費的時間縮減到最低限度。資本越發展,從而資本借以流通的市場,構成資本空間流通道路的市場越擴大,資本同時也就越是力求在空間上更加擴大市場,力求用時間去更多地消滅空間?!?/p>

在馬克思看來,資本的本性是無限制地攫取最大利潤,為此,它必然要打破以往行會制度的限制和地方上的限制,使整個世界和所有生產方式置于自己的統治之下。這種統治主要體現為兩個方面:一方面,在民族社會內部,資本把任何勞動都變為雇傭勞動,并打破生產和交換上的一切行會限制和地方限制;另一方面,在國外,資本通過國際競爭來強行傳播自己的生產方式,使世界上所有的生產方式都服從自己。馬克思指出:“資本一方面具有創造越來越多的剩余勞動的趨勢,同樣,它也具有創造越來越多的交換地點的補充趨勢……從本質上來說,就是推廣以資本為基礎的生產或與資本相適應的生產方式。創造世界市場的趨勢已經直接包含在資本的概念本身中?!彪S著資本的發展,國內市場必然會變得越來越小,以致成為資本進一步發展的障礙。要實現資本的不斷增值,資本家必定要突破國內市場而走向國際市場。為了實現上述目的,資本的本性可以說發揮得淋漓盡致。馬克思在《資本論》中指出:雖然資本逃避動亂和紛爭,它的本性是膽怯的,但還不是全部真理。資本害怕沒有利潤或利潤太少,就像自然界害怕真空一樣。一旦有適當的利潤,資本就膽大起來。如果有10%的利潤,它就保證到處被使用;有20%的利潤,它就活躍起來;有50%的利潤,它就鋌而走險;為了100%的利潤,它就敢踐踏人間一切法律;有了300%的利潤,它就敢犯任何罪行,甚至冒絞首的危險。如果動亂和紛爭能帶來利潤,它就會鼓勵動亂和紛爭。資本事實上就是這樣開創出世界歷史的。

查看全文

“入世”過程中進一步實踐鄧小平開放理論

【關鍵詞】鄧小平開放理論/WTO/開放策略

【正文】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在世界貿易中的地位由1978年的第32位上升到1997年的第10位,2000年又上升到第9位。目前,我國的開放正沿著“全方位、多層次、寬領域”的方向不斷前進,但遇到了越來越多的障礙,如別國設置的各種關稅和非關稅壁壘,我國無權參與有“經濟聯合國”之稱的世界貿易組織(WTO)的規則制定過程,等等。為使我國盡快融入世界經濟一體化的進程,以加入WTO為契機,轉變策略,擴大開放,努力利用國際和國內兩種資源、兩個市場,使我國經濟取得新飛躍,有必要認真學習、深入領會、堅決貫徹鄧小平的開放理論。

鄧小平開放理論是對馬列世界市場理論的繼承和發展

在馬克思那里,有關世界市場的考察,一直是他論述資本主義發生、發展史的一個重要視角,也是他論證社會主義必然性的一個重要依據。馬克思指出:“世界貿易和世界市場在16世紀揭開了資本的近代生活史”(注:《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167頁。)這里說的世界市場是早期世界市場,它是隨著美洲新大陸的發現和新航路的開辟而形成的。早期世界市場的形成和發展,有力地推動了西歐工場手工業的發展和資本原始積累的進行,促使封建生產方式向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過渡。到18世紀后半期,英國率先發動了以蒸汽機的發明和應用為中心的第一次技術革命,從而也完成了以這次技術革命為先導的工業革命。隨著大工業的發展,國際貿易迅速繁榮起來,其增長速度遠超過工業生產的增長速度,最終形成了在國際分工基礎上的世界市場。馬克思、恩格斯指出:大工業“首次開創了世界歷史,因為它使每個文明國家以及這些國家中的每一個人的需要的滿足都依賴整個世界,因為這消滅了以往自然形成的各國的孤立狀態”。(注:《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1卷,第114頁。)“過去那種地方的和民族的自給自足和閉關自守狀態,被各民族的各方面的互相往來和各方互相依賴所代替了。物質生產是如此,精神生產也是如此?!保ㄗⅲ骸恶R克思恩格斯選集》第1卷,第276頁。)可見,資本主義的發生、發展與世界市場的發生、發展是同一過程的不同方面。那么社會主義又怎樣呢?馬克思明確指出,由于“和控制著世界市場的西方生產同時存在”,(注:《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9卷,435頁。)“和資本主義生產所統治的世界市場聯系在一起”,(注:《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9卷,444頁。)落后國家的已經完全具備了直接走上社會主義道路的理論可能性和現實可能性。在社會主義革命勝利之后,建設和發展社會主義更是必須立足世界市場。(注:李建民、鄧辛如:《論鄧小平世界市場思想的原則特點》,《社會科學》(上海)1999年第4期。)

20世紀初,西方國家發生了以電力的發明和應用為中心的第二次技術革命,生產的社會化程度進一步提高,自由資本主義過渡到了壟斷資本主義,在世界領土被瓜分完畢的同時,形成了一個世界范圍的經濟體系。一方面,世界市場成了囊括全球的統一的資本主義世界市場;另一方面,世界市場的內容有了進一步發展,由原來的商品銷售市場為主,發展為兼有資本市場和金融市場這兩個新內容。(注:薛漢偉:《從馬克思的世界歷史觀到鄧小平的對外開放觀》,《社會科學論壇》(石家莊)1999年第7期。)在這一背景下,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蘇聯的締造者列寧,對落后的社會主義經濟與業已形成的資本主義世界經濟的關系作了可貴的探索,明確提出了社會主義對外開放的思想。列寧強調:“社會主義共和國不同世界發生聯系是不能生存下去的,在目前情況下應當把自己的生存同資本主義的關系聯系起來”。(注:《列寧全集》第41卷,第167頁。)因為個別國家和個別民族的經濟已經不是獨立自在的單位,而已變成世界經濟整個鏈條上的一個環節。列寧把蘇維埃俄國的生存同資本主義世界市場聯系起來,提出了對外開放是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的必要條件的思想。列寧說:“把國際經濟同電氣化計劃聯系起來在科學上是正確的”,(注:《列寧全集》第40卷,第72頁。)俄國要實現電氣化就必須利用資本主義國家的資金、技術和管理經驗。在當時面臨資本主義國家的包圍、滲透和顛覆的形勢下,列寧能做出這樣的探索確實難能可貴??上Ш髞硭勾罅种兄沽诉@類探索,代之以社會主義和資本主義兩個平行市場的理論,建立了封閉的、自給自足的“傳統蘇聯模式”,關起門來搞建設,結果落伍了。

查看全文

高考政治復習講義8

高考政治第一輪復習講義

(八)

第八單元:當代世界市場和我國的對外貿易

一、本單元考點:1、世界市場的形成和發展;2、世界性貿易與金融組織;3、世界市場價格;(高考不作要求)4、世界市場與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5、經濟全球化;6、對外貿易的基本含義和主要內容;7、我國對外貿易的方式和作用;8、我國對外貿易的基本原則。

二、本單元重點:1、跨國公司的影響;2、世界貿易組織(WTO);3、經濟全球化;4、發展對外經濟關系是發展市場經濟的內在要求;5、我國在發展對外貿易中必須維護國家根本利益,堅持獨立自主、自力更生和平等互利的原則;6、正確認識和利用資本主義;7、對外開放與自力更生的關系。

三、本單元難點:1、正確認識國際貿易中的不等價交換;2、世界市場價格、國際價值、國別價值、國別價格的關系;(高考不作要求)3、關稅的作用。

查看全文

信息全球化試角研討國際價值論文

編者按:本文主要從影響國際價值變化與特點的因素分析;馬克思國際價值論的創新與發展路徑進行論述。其中,主要包括:國際價值呈現出與馬克思時代不同的變化與特點、在新技術革命作用下傳統因素對國際價值的影響、勞動資料的技術裝備水平大幅度提高、新技術革命引發的新因素對國際價值的影響、網絡貿易是在20世紀90年代信息技術革命的產物、戰后發展起來的國家或地區間的經濟合作組織,都有其共同之處、創新與發展國際價值論,需要運用馬克思的科學方法、價值規律在世界市場上的作用,實際上是其在國內市場作用的擴展和延伸、世界市場的產生和發展,是國際價值實現的重要前提等,具體請詳見。

戰后幾十年來,在新技術革命與經濟全球化的共同作用下,各個國家之間逐步形成了以新型的國際分工為基礎、以現代信息技術為支撐、以開放型經濟為國策、以發達的市場體系為紐帶的大融合,0世界經濟領域也出現了許多新的經濟現象與經濟過程,對世界市場上國際價值及其作用規律的發揮產生了重要影響,導致國際價值呈現出與馬克思時代不同的變化與特點。如科技因素在國際價值形成中的作用日益顯化;國際價值規律對國與國之間生產與交換的調節作用不斷強化;國際價值實現的市場平臺擴大化,實現方式多元化;國際價值實現的障礙多重化。

一、影響國際價值變化與特點的因素分析

在馬克思時代,市場交易方式相對簡單,市場空間和價值規律的作用范圍比較有限,充當世界貨幣的貴金屬的價值比較穩定。與之相聯系的,決定商品價值的因素及其作用力也比較易見,國際市場價格的變動能夠比較直觀地反映商品的國際價值。而在當代,新技術革命的作用不僅對決定商品價值的原有的傳統因素產生影響,而且還引發了一系列具有影響力的新因素。新舊因素的交互作用,使商品價值的決定更呈復雜化趨勢。再加上信息化、全球化引發市場結構的變化,使市場主體與客體之間,企業的生產經營與產品的出口營銷之間,存在著大量的信息非對稱性,所有這些,是導致新時期國際價值變化特點的主要因素。面對這些影響國際價值變化的因素,有必要進行具體的分析。

1在新技術革命作用下傳統因素對國際價值的影響

(1)生產資料。在馬克思時代,作為第一次科技革命的產物——蒸汽機的出現及其在生產領域的應用,使直接生產過程所使用的勞動資料發生重大變革,即機器代替手工工具。大機器在生產領域中的普遍使用,成為當時生產方式的典型特征。在當代,直接生產過程中的生產資料的技術裝備水平遠非馬克思時代的普通機器所能及。在新技術革命的作用下,生產資料的構成中不僅勞動資料發生了質的變化,勞動對象的范疇也在擴展,出現了許多新的勞動對象。就勞動資料的變化特點來看,由于計算機在生產領域的廣泛應用,勞動資料的技術裝備水平大幅度提高,其自動化、信息化、智能化程度不斷提升,而且這些新技術、新設備的應用范圍在不斷拓展,即由發達國家不斷地向發展中國家輸出。這就使得生產過程中這些高科技含量的生產資料包括技術裝備和勞動對象,必然對國際價值產生新的影響,表現在產品價值中物化勞動所占的比重大大增加,還表現在由于勞動資料無形損耗速度加快、折舊期縮短而產生對產品價值的影響等。

查看全文

鄧小平世界歷史發展觀探討論文

一、鄧小平對馬克思恩格斯世界歷史思想發展的基本內容

第一,鄧小平在深刻把握世界歷史發展新趨勢的基礎上提出的對外開放思想,指出了初級階段的社會主義在世界歷史背景下實現現代化所依據的外在條件,把對馬克思恩格斯世界歷史思想的認識發展到新水平。19世紀40年代,馬克思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識形態》、《共產黨宣言》等著作中十分清楚地闡明了他們的世界歷史思想。他們指出,世界歷史不是從來就有的,而是生產力和世界交往普遍發展的結果。在前資本主義時期,由于生產力、地理條件、交通工具等方面的限制,各個民族之間的交往是非常稀少的,各個民族處于自給自足和閉關自守狀態,從而形成了各有特色的民族發展圖景。隨著資本主義生產方式下生產力水平的提高和交往范圍的擴大,才最終突破了國家、民族的地域局限性,使民族歷史開始逐步轉變為世界歷史。馬克思恩格斯指出:隨著生產力和世界交往的發展,“各個相互影響的活動范圍在這個發展進程中越是擴大,各民族的原始封閉狀態由于日益完善的生產方式、交往以及因交往而自然形成的不同民族之間的分工而消滅得越是徹底,歷史也就越是成為世界歷史”[1](P.88)。

如果說在資本主義早期歷史向世界歷史轉變的進程才初顯端倪,那么在當今時代,世界各國之間相互聯系和交往則更是突飛猛進地向前發展,越來越多的國家、地區、企業甚至個人的活動,以國際市場和信息技術進步為紐帶,越來越連接成一個相互依賴、相互開放、相互合作、相互競爭的世界整體,世界歷史進入了它發展的新階段,即全球化階段。在全球化背景下,任何一個國家,都與世界上其他國家之間存在著密切的聯系。鄧小平在深刻把握世界歷史的這種新趨勢的基礎上指出:“現在的世界是開放的世界?!保?](P.64)他更主要從中國的實際出發指出:“中國的發展離不開世界?!保?](P.78)即中國要快速發展和繁榮穩定,必須實行對外開放政策,對外開放是強國之路,是推進中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外在條件。同時,鄧小平還指出,對外開放是全方位、多層次、寬領域的對外開放,不僅在經濟領域,而且在文化、教育、科技等其他領域都要對外開放。他認為,只要符合“三個有利于”標準的東西,社會主義國家都可以在“揚棄”的基礎上拿來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服務。由此可見,鄧小平在把握世界歷史發展新趨勢的背景下提出的對外開放思想,是對馬克思恩格斯的世界歷史思想在現時代下的具體運用,把對馬克思恩格斯的世界歷史思想發展到新水平。

第二,鄧小平關于各民族國家經濟發展必須積極融入世界市場的思想,指出了初級階段的社會主義在世界歷史背景下實現經濟“臺階式”發展的核心機制,把馬克思恩格斯的世界市場思想發展到新階段。在世界歷史條件下,世界市場是世界經濟發展的必要條件。資本主義生產方式,帶來了生產力的巨大發展;資本主義經濟關系,造成了不斷攫取剩余價值的無窮貪欲;而它的市場經濟的交往形態,則賦予商品輸出、資本輸出的擴張力量。這樣,資本必定會創造出世界市場,換句話說,創造世界市場的趨勢已經包含在資本的概念本身中。而世界市場的建立必然成為世界經濟發展的推動力量,進而推動世界歷史的發展。因為通過融入和參與世界市場,人們擺脫了各種不同的民族局限和地域局限,通過全球的全面生產為人們創造盡可能多的財富。馬克思恩格斯在19世紀70年代以后分析俄國有可能不通過資本主義制度的卡夫丁峽谷而直接走上社會主義道路的過程中,指出俄國可以不通過資本主義制度的卡夫丁峽谷的一個重要原因,就在于俄國恰好又生存在現代的歷史環境中,處在文化較高的時代,和資本主義生產所統治的世界市場聯系在一起。從而使它可以通過世界市場吸取資本主義一切肯定的東西而避免資本主義制度帶來的的波折和痛苦。這為東方經濟文化落后國家建設社會主義提供了重要的方法論原則。

二戰以后,隨著世界市場的發展,國家壟斷資本主義開始向國際壟斷資本主義發展,而且這種發展越來越呈現出由中心國家向外圍國家發展的趨勢。鄧小平根據這種趨勢從一方面指出,當前世界經濟的整體繁榮依賴于世界市場的發展。因為國際間的商品、資金、技術、人才等資源隨著“世界市場的擴大,如果只在發達國家中間兜圈子,那是很有限度的”[2](P.79)。因此,不斷開發發展中國家的新市場,幫助發展中國家發展經濟,只有這樣才能促進世界市場的繁榮和發展。另一方面鄧小平又指出中國要趕超世界水平,必須實施“臺階式”發展戰略。而要真正過幾年上一個新臺階,必須立足于世界市場。鄧小平在總結歷史經驗的基礎上深刻指出:“我們最大的經驗就是不要脫離世界?!保?](P.290)而要立足世界市場,還必須通過改革以適應世界市場。把我國經濟體制改革的目標確立為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實際上是通過改革適應世界市場的一個重大舉措。由此可見,鄧小平的世界市場思想,充分說明了各個民族國家,尤其是初級階段的社會主義在世界歷史背景下實現經濟“臺階式”發展的核心機制,把馬克思恩格斯的世界市場思想發展到新階段。

第三,鄧小平關于在現代歷史條件下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的思想,指出了初級階段的社會主義在世界歷史背景下實現現代化所依據的最重要因素,把對馬克思恩格斯關于科學技術是推動世界歷史前進動力的思想發展到新高度。馬克思恩格斯通過考察人類社會發展史,尤其是考察了近代科學技術在工場手工業轉變為機器大工業和在建立資本主義生產方式過程中所起的重大作用,把科學技術首先看成是歷史的有力的杠桿,看成是最高意義上的革命力量。馬克思恩格斯認為在現代生產中,生產過程成了科學的應用,而科學反過來成了生產過程的因素即所謂職能。生產工具的改革、生產新工藝的采用,都是科學技術的“物化”;深刻而準確地認識自然物的屬性,有效地對其進行加工以及發現和創造新的勞動對象,同科學技術的發展變動密切相關;勞動者生產技能的提高,知識水平的增長,體力和智力的強化,也離不開科學技術的武裝。事實證明,18世紀中后期正是由于科技革命推動了世界歷史持續、快速的發展。科學技術是推動世界歷史前進的動力。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