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畜牧業范文10篇
時間:2024-03-28 09:21:55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現代畜牧業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市加快現代畜牧業發展大會上的講話
同志們:
在全省深入開展抗震救災,全力抓好受災群眾安置和災后恢復重建的關鍵時刻,內江市委、市政府按照省委省政府“重災區盡力挽回損失,輕災區盡力多作貢獻”的要求,堅持一手抓抗震救災,一手抓經濟發展,及時召開加快現代畜牧業發展大會,把工作動員部署到鄉鎮,既體現了內江市委、市政府對建設現代畜牧業的高度重視,更表明了內江市委、市政府加快建設現代畜牧經濟強市的堅定決心,必將有力地促進全省畜牧業重災之年不減產不減收目標的實現,推動內江畜牧業加快發展、科學發展、又好又快發展。近年來,內江市高度重視畜牧業發展,努力探索傳統畜牧業向現代畜牧業跨越的新路子,取得了明顯成效。去年內江出欄生豬425萬頭,畜牧業產值占農業總產值的比重達到54.3%,為農民增收做出了重要貢獻。每次到內江調研,我都能看到內江畜牧業的新變化、新進展。在此,我代表省畜牧食品局衷心感謝內江市各級黨委、政府對發展現代畜牧業的關心重視和付出的艱苦努力。借此機會,我就加快發展現代畜牧業談四點意見。
一、客觀分析畜牧業發展面臨的新形勢
近年來,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確領導和各級黨委、政府的重視支持下,通過全省畜牧系統廣大干部職工和廣大農民群眾的共同努力,我省畜牧業保持了又好又快發展的良好勢頭。2007年,肉、蛋、奶產量分別達到1092萬噸(其中豬肉產量741萬噸,增長5.16%)、186萬噸和65萬噸,同比增長6.06%、8.62%和5.45%。畜牧業總產值1942億元,占農業總產值比重55.3%;農民人均畜牧業增收131.5元,是繼我省勞務經濟后農民增收的重要來源,畜牧業在我省農業農村經濟中的支柱地位得到進一步鞏固和加強。
今年,我省多災頻發,繼年初遭受雨雪冰凍災害后,又遭受“5.12”汶川8級特大地震災害。面對特大自然災害,全省畜牧獸醫系統特別是災區廣大干部職工,出超常之力、盡超常之責,扎實工作,推動了全省畜牧經濟保持穩定發展。據統計,今年上半年,全省肉、蛋、奶產量同比分別增長4.10%、7.10%和5.9%;畜牧業產值835億元,同比增長2.2%;農民人均牧業現金收入增加97.47元,同比增長20%。
當前,我省正處于由傳統畜牧業向現代畜牧業跨越的關鍵時期。在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市場化、國際化深入發展的推動和長期積蓄的內在力量驅動下,我省農業農村正在發生重大而深刻的變化、經歷廣泛而復雜的變革,出現了很多新情況、新矛盾、新問題。一是隨著人口增長特別是城鎮人口大量增加、居民收入持續增長和加工用途不斷拓展,農產品需求總量較快增加、消費結構加快升級,但受資源短缺加劇、全球氣候變化影響加深、農業比較效益下降等制約,主要農產品供求趨緊的格局正在形成,保障農產品供求總量平衡、結構平衡和質量安全的壓力越來越大。二是隨著農村青壯年勞動力大量外出,農村人口結構加劇變化、社會結構深刻變動,一些地方農業兼業化、農村空心化、農民老齡化的現象日趨明顯,農村留守兒童、留守婦女、留守老人的問題逐漸突出,農村勞動力總量過剩與結構性短缺同時并存的特征逐步顯現,發展現代農業面臨著新的機遇和挑戰。三是隨著統籌城鄉力度加大,城鄉關系和利益格局正進行重大調整,城鄉居民收入差距繼續擴大,促進城鄉協調發展任務十分緊迫而艱巨。四是隨著國內外農產品市場融合不斷加快和相互影響日益加深,影響國內農產品市場和價格穩定的因素復雜多變,這對我們在新形勢下利用好國際國內兩個市場、兩種資源,實現農業生產穩定發展和保障市場供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這些重大變化,既給我省農業農村發展創造了大好機遇,也帶來了嚴峻的挑戰。搶抓發展機遇,積極應對挑戰,必須從我省實際出發,堅持把建設現代畜牧業作為切入點和發力點,堅持走一條符合省情的現代畜牧業發展道路。
現代畜牧業支撐體系建設研究
摘要:隨著當前科學技術的不斷創新,國家畜牧業發展速度也在逐漸加快,隨之而來的,其標準化、規?;潭纫苍诓粩嗵嵘,F今,推進畜牧業轉型升級,加快對畜牧業的技術創新,已經逐漸成為當前畜牧業技術支撐體系建設的主要任務?;诖?,文章對現代畜牧業發展趨勢與技術支撐體系2個方面開始研究,探索畜牧業新的發展形勢,希望能為畜牧業向前發展帶來一定幫助。
關鍵詞:現代畜牧業;發展趨勢;支撐體系
現代畜牧業作為農業產業體系組成的一部分,其發展程度對現代農業發展有直接的影響?,F階段,畜牧業發展正處于轉型的階段,無論是從中央還是到地方,各級相關部門都在努力開展現代化畜牧業建設,技術支撐體系作為畜牧業發展的基本動力,對于開展新時期的畜牧業建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1現代畜牧業發展趨勢分析
1.1模式轉換。養殖模式的轉換。將傳統的散戶養殖模式轉換為具有標準化、機械化、集約化和規?;酿B殖模式,加快畜牧獸醫行業的集約化、標準化建設,扶持具有一定代表性的企業龍頭和一些有影響力的養殖用戶。轉變增長模式。傳統的畜牧業發展,主要是以增長養殖數量為主,而當前現代化養殖的主要增長模式主要是以經濟效益增長和質量增長為主,最終形成具有一定專業技能知識的增長模式。轉換資源利用模式。將傳統的消耗型養殖,轉變成現代的資源節約型與環境友好型的養殖模式,最終促進畜牧業與環境的和諧發展。1.2產業升級。升級產業規模。進一步提升畜牧業的實際生產能力,加大相應的執法力度,全面有效的解決動物食品安全問題。產業水平升級。努力推進畜牧業規?;?、集約化生產,提高對動物疾病的防治能力,改善當前的飼養管理條件,提高對動物產品的質量要求,最終提升行業的整體發展水平。產業結構升級。不斷加強對畜牧業中的產品加工、流通等環節的結構調整,延長實際畜牧業產業鏈條,增加行業收益,產業技術升級。加強對行業重大項目的結果推進,實現科技成果的一線轉化,加強畜牧獸醫行業的管理體系建設,提高疾病防控能力,推動畜牧業的產業化轉型。1.3全面創新。觀念創新。將現代化畜牧獸醫行業發展作為引導畜牧獸醫工作的主要方向,同時一改傳統的畜牧發展理念,借鑒發達國家的發展模式,以此來進一步確定當前國家畜牧業發展的基本思路,同時用市場化的理念來對產品流通模式進行逐漸規劃。在行政管理與執法等方面,加強對畜牧獸醫行業的創新,同時加強相應的農產品提供與服務。
2現代畜牧業技術支撐體系建設研究
縣發展山區現代畜牧業初探
摘要:畜牧業是平昌縣域經濟的支柱產業,也是農民增收致富的重要來源。通過對縣情縣貌、產業發展基礎和前景的綜合分析,圍繞建設山區現代畜牧經濟強縣總體目標,筆者從總體思路、發展路徑和保障措施上進行了初步探索。
關鍵詞:畜牧業產業化規?;挤N化
集約化安全化
一、發展現代畜牧業是振興平昌縣域經濟的必然選擇
從縣情縣貌看。四川省平昌縣位于四川東北部,米倉山南麓,是全國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國家司法部、省軍區和省發改委定點幫扶縣,四川省擴權強縣試點縣。全縣幅員2229平方公里,總人口105萬,農業人口85萬,農戶素有養殖習慣;全縣耕地面積58.55萬畝,草山草坡103.6萬畝,年產糧食38萬噸、農作物秸稈35萬噸。全縣無大型污染企業,自然環境優勢明顯,符合發展無公害、生態型畜牧業的要求;豐富的飼草資源和良好的養殖傳統也為發展現代畜牧業提供了前提條件。
從區位優勢看。平昌處于成渝、達渝經濟圈外圍,歷來是成都、重慶等大中城市的畜產品供應基地,每年30%以上的出欄畜禽銷往達州、成都、重慶、廣州等地。今年動工的*大交通建設項目建成后,將使平昌與渝蓉等地交通更加便捷聯系更加緊密。因此,只要在引導養殖戶不斷提高畜禽養殖數量的同時,保證畜禽產品的質量安全水平,著眼于將平昌建成成渝經濟圈的優質畜產品供應基地,我縣畜牧業必將有著廣闊的發展空間。
發展現代畜牧業意見
發展現代畜牧業意見
各市(州)人民政府,省直各部門:
為加快發展現代畜牧業,實現我省畜牧業在建設現代農業中率先跨越,制定如下意見。
一、充分認識加快發展現代畜牧業的重要性和緊迫性
現代畜牧業是以布局區域化、養殖規?;?、生產標準化、經營產業化、服務社會化為特征,管理科學、資源節約、環境友好、效益顯著的產業。我省是畜牧業大省,生豬等畜禽產品產量長期居全國第一,畜牧業產值占農業總產值比重超過50%,畜牧業已成為農村經濟的支柱產業和農民增收的重要來源。但我省畜牧業區域布局不夠合理,生產方式落后,產業化水平較低,市場競爭力不強,抗御風險能力較弱。要實現質量、效益與速度同步增長,迫切需要轉變畜牧業發展方式。我省人多地少,自然災害頻繁,農業現代化受資源、環境、市場等約束的問題十分突出。與種植業相比,畜牧業具有較強的可控性,對土地規模、土地質量等因素的依賴程度較低,在建設現代農業過程中推進畜牧業率先實現現代化是我省的必然選擇。在農村勞動力轉移、消費升級和全球經濟一體化的新形勢下,畜牧業與經濟社會發展的聯系越來越緊密,對國際國內市場的變化越來越敏感。加快發展現代畜牧業,對于確保國家食物安全,統籌城鄉發展,繁榮農村經濟,增加農民收入,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從總體上看,我省已進入傳統畜牧業向現代畜牧業轉變的關鍵時期。
二、發展現代畜牧業的總體要求和目標
畜牧業推進現代化發展方案
各區縣畜牧(畜牧獸醫)局:
為深化全市現代畜牧業發展,進一步轉變生產方式,優化產業結構,提高規?;?、標準化、產業化水平,現結合全市實際,提出如下意見。
一、指導思想
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以市場機制為軌道,以利益聯結為核心,以產業增效、農民增收為目標,堅持“優化結構、提質增效、適度規模、標準養殖”工作思路,全面推進我市現代畜牧業實現“四個”轉變(改變生產經營方式,努力實現從追求數量到提質增效的轉變;改變傳統養殖方式,努力實現由一家一戶散養向適度規模標準化養殖的轉變;創新利益聯結機制,努力實現從個體發展到組織化生產的轉變;重視污染防治,推進循環發展,努力實現從注重發展向發展與生態整體推進的轉變),為“十二五”發展開好局,起好步。
二、發展目標
年,全市畜牧業產值比上年增長10%,農民人均畜牧業純收入增加260元。奶牛存欄達到7.5萬頭,年產鮮奶20萬噸以上。生豬出欄比上年增加10萬頭以上,肉兔出欄比上年增加150萬只以上,肉雞出欄比上年增加450萬只以上,主要畜禽規模養殖比重達到56%。畜禽產品加工業產值與畜牧業產值之比達到1:1。無重大動物疫病和畜產品安全事件發生。
市政辦現代畜牧業發展意見
為加快推進全市現代畜牧業發展和畜牧強市建設步伐,再創畜牧業發展新優勢,根據市政府《關于促進現代畜牧業發展的意見》和市畜牧獸醫局《市畜牧業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計劃》等文件精神,結合我市實際,特制定《關于加快發展現代畜牧業的意見》。
一、“十一五”期間畜牧業發展基本情況
“十一五”期間,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確領導和各鎮處及市直有關部門、單位的大力支持下,堅持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著力轉變發展方式,狠抓畜禽標準化規模養殖、重大動物疫病防控、畜產品及養殖投入品質量安全監管三大重點,保持了全市畜牧業的持續穩定發展。截止到年底,全市實現大家畜存欄22.15萬頭,比年增加了14.4%,羊存養24.19萬只,比年增加了24.7%,家禽存欄1433.52萬只,比年增加了16.4%,生豬存欄55.82萬頭,比年增加了54.6%,生豬出欄100.76萬頭,比年增加了61.2%,肉蛋奶總量達到29.83萬噸,比年增加了30.7%,畜牧業總產值占農業總產值比重達35.1%,畜牧業產值、肉蛋奶總量等主要指標均位居全省前列。
一是畜牧業養殖方式發生明顯轉變。5年來共爭取生豬和蛋雞等各項扶持資金3000多萬元,新建和改擴建標準化畜禽養殖場180處,生豬、蛋雞標準化飼養的比重達到了80%以上。組織8家企業參加了標準化示范場創建,其中國家級1家,省級3家,市級4家。積極推進無公害畜產品品牌建設,共有9家11類產品通過了省、國家無公害畜產品和產地認定。大力發展生態環保畜牧業,“十一五”期間,全市建設生態發酵床養殖場(小區)40余處,生態發酵床總面積達到10萬多平方米,年可出欄生豬20余萬頭。136家畜禽養殖場建設了糞污無害化處理設施,畜禽糞污綜合利用率達到82%,比年提高了10個百分點。
二是產業化經營體系日趨完善?!笆晃濉逼陂g,一大批輻射范圍廣、帶動能力強、起點高、規模大的內外資龍頭企業陸續落戶我市,如年出欄生豬10萬頭的新加坡新雅生豬養殖有限公司、年出欄生豬6萬頭的韓國新青峰生豬養殖有限公司、新希望琴牌乳業、鑫盛聯食品有限公司等為代表的20余家畜牧養殖加工龍頭企業,已成為全市畜牧產業化經營的主力軍,輻射帶動了全市生豬、奶牛產業的快速發展,一批優勢產業、特色產業相繼興起。截止到目前,全市規模養殖場戶已達到869家,涉及生豬、奶牛、蛋雞、肉雞、肉羊等十余個品種。飼料獸藥等相關配套產業迅猛發展,全市目前共有獸藥生產企業6家,飼料生產企業26家。扶持和規范了畜牧專業合作社發展,全市畜牧專業合作社總量達到140多家,涉及生產、加工、運銷等多個領域,包括生豬、肉雞、蛋雞、奶牛、肉牛、特種動物等10多種畜禽,發展社員2萬余人,其中和美生豬養殖專業合作社已成為全省最大的畜牧專業合作社,入社會員157戶,涉及、諸城、高密、等四個縣市,共收取股本金56萬元,僅存養生豬500頭以上的規模養豬場就達90家,占社員總數的57.3%。合作社成員存養能繁母豬總量達到5600頭,年出欄育肥豬達到12萬頭以上。
三是畜禽良種化水平大幅度提高。全市種畜禽場由“十五”期間的4個增加到23個,存欄種畜禽13萬頭套(只),年可為社會提供優質種畜禽1020萬頭套(只),優質種畜禽精液數量20萬支(份)。在全市建立了16個家畜改良站、配種站、輸精點,擁有人工授精員、配種員隊伍70多人,自2008年開始實施高產奶牛凍精細管和生豬良種精液補貼項目,共使用推廣使用高產奶牛凍精15300萬支,完成奶牛改良7650頭。推廣良種豬精液45萬份,與配母豬11.25萬頭,良種豬人工授精推廣面達到了75%以上。全市牛、羊、豬、雞的良種普及率分別達到了84%、80%、96%、97%。黑豬地方良種得到了迅猛發展,2007年,在鋪集鎮由民間投資2000余萬元建設了黑豬繁育基地,現存欄黑豬4000余頭,并在、、濟南等地成立了5處專賣店,黑豬豬肉產品售價高達80元/公斤,并帶動了全市黑豬的大發展,黑豬品牌優勢得到了較好發揮。
山區發展現代畜牧業的對策
畜牧業承農啟工,產業鏈長,是連接種植業、加工業、流通服務業的重要樞紐,是現代農業產業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山區優化產業結構、增加農民收入、建設和諧社會的必然要求。但受經濟、信息、交通、地域等諸多因素的影響,與現代畜牧業發展的要求存在很大差距。如何利用和發揮山區資源優勢,發展特色畜牧業,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促進農業增效和農民增收,結合工作實踐,就*畜牧業現狀,筆者對山區畜牧業發展提出個人初淺看法,供討論參考。
一、生產現狀
近年來,*按照以工業帶動農業、以農業促進工業的發展思路,有力地推進了畜牧產業的發展。20*年,全市生豬、牛、羊、禽兔出欄量分別達到499.1萬頭、30.4萬頭、103.7萬只、1522.6萬只,分別比20*年增長5.3%、6.7%、5.4%、5.8%;實現畜牧產值90.23億元,同比增長4.7%,占農業總產值比重由20*年的58.1%上升到59.7%,畜牧業為農民人均增收達577元,增長達23.3%。
總體說來,*畜牧產業發展呈現以下三個特點:一是規模發展上實現突破;截止目前,全市建設標準化畜禽養殖小區達155個,其中生豬養殖小區101個,發展年出欄50頭以上養豬大戶8528戶、出欄300頭以上大戶650余戶,改擴建標準化圈舍5.53萬平方米。生豬規模養殖占飼養總量的23.5%。二是龍頭企業不斷壯大;龍頭企業是畜牧業發展的領頭羊,是畜牧產業鏈條中的生力軍。目前,*已發展生豬加工企業9家,其中省級畜牧產業化龍頭企業4家。三是產業化格局基本形成;通過“政府引導、業主主導、項目撬動、部門聯動”的運行機制,全市畜牧產業化發展勢頭強勁。據不完全統計,自20*年實施畜牧產業化經營以來,利用1.7億元的項目資金,直接撬動社會、民間資金投入達3.7億元。
二、發展優勢
(一)牧草資源充足
民政局加強現代畜牧業規范意見
各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區人民政府各部門,各有關單位:
近年來,我區緊緊圍繞“一區、兩、三個產業”的發展思路,以加強“四個基地”建設為目標,采取有效措施,加大投入力度,畜牧業發展取得明顯成效。年,全區肉類總產量達噸,蛋類產量達噸,奶類產量達噸(牛奶噸),畜牧業總產值萬元,畜牧業總產值占農業總產值達31.4%,建成標準化奶牛養殖小區10個,全區奶牛存欄達到頭,畜牧業已逐步成為我區農業生產中的支柱產業,對促進農村經濟發展,增加農民收入發揮了重要作用。為進一步優化農業和農村經濟結構,加快現代化發展步伐,扎實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根據《市人民政府關于加快發展現代畜牧業的意見》(鄭政文〔〕62號)文件精神,結合我區實際,特制定如下意見。
一、指導思想和發展目標
(一)指導思想:堅持科學發展觀,以提高畜牧業綜合生產能力和競爭力為核心,以增加農民收入為目標,以科技創新為動力,進一步調整優化產業結構,大力發展健康養殖,實行區域化布局、規?;曫B、標準化生產、產業化經營,強化保障體系建設,促進畜牧業數量、質量和效益同步增長,努力把我區畜牧業發展成為管理科學、技術先進、效益顯著、生態和諧的現代產業,為新農村建設提供有力的產業支撐。
(二)發展目標:到2010年,畜牧業技術裝備水平更加先進,產品質量與結構更加優化,產業鏈條更加完善,生產與生態更加和諧,畜牧業現代化水平明顯提高。
1.畜牧業綜合生產能力大幅度提高。2010年肉、蛋、奶產量分別達到7911.2噸、8964.58噸和25151.36噸;存欄優良高產奶牛達到10000頭以上;畜牧業產值占農林牧漁業總產值比重超過50%。
上半年現代畜牧業工作總結
一、現代畜牧業重點縣建設情況
(一)現代畜牧業建設基本情況
2012年6月底,全縣生豬存欄69.32萬頭,同比增長1.18%,其中能繁母豬7.64萬頭,同比增長5.45%,出欄77.32萬頭,同比增長4.47%;牛存欄6.37萬頭,同比增長1.76%,出欄3.68萬頭,同比增長5.16%;羊存欄24.13萬只,同比增長1.7%,出欄羊10.32萬只,同比增長11.5%;小家禽畜存欄891.02萬只,同比增長7.24%,出欄701.38萬只,同比增長4.18%;肉類總產量為8.33萬噸,同比增長5.66%;禽蛋產量1.7萬噸,同比增長3.96%;奶產量1.65噸,同比增長4.43%;農民人均畜牧業現金收入達到2186元,同比增長33.46%;畜牧業產值達17.85億元,同比增長9.37%。畜牧業產值占農業總產值的比重達71.34%,同比增長1.03個百分點;我縣是全國有名的商品瘦肉型豬基地縣、生豬調出大縣、現代畜牧業重點培育縣。
(二)大戶基地不斷壯大
建成年出欄生豬50頭以上的養豬戶(場、小區)7368戶,同比增長25.71%;年出欄肉牛10頭以上的標準化養殖場145戶,同比增長17.89%;存欄奶牛5頭以上的養殖場6戶,同比增長20%;年出欄肉羊30只以上的養殖戶401戶,同比增長22.63%;年出欄肉雞2000只以上的養殖戶245戶,同比增長31.72%;存欄蛋雞500只以上的養殖戶391戶,同比增長36.71%;年出欄肉鴨2000只以上的養殖戶121戶,同比增長14.15%;年出欄肉鵝1000只以上的養殖戶29戶,同比增長26.09%;年出欄肉兔1000只以上的養殖戶69戶,同比增長46.81%;存欄毛兔50只以上的養殖戶23戶,同比增長35.29%;建成農民養殖小區591個,同比增長36.17%,其中:生豬標準化養殖小區286個,同比增長11.71%;肉牛標準化養殖小區32個,同比增長33.33%;肉羊標準化養殖小區11個,同比增長37.5%;蛋雞標準化養殖小區61個,同比增長60.53%;肉雞標準化養殖小區76個,同比增長137.5%;肉鴨標準化養殖小區47個,同比增長42.42%;肉鵝標準化養殖小區29個,同比增長93.33%;肉兔標準化養殖小區39個,同比增長69.56%;毛兔標準化養殖小區8個,同比增長60%;肉鴿標準化養殖小區2個,同比新增2個。
(三)專合帶動成效明顯
畜牧業現代化建設半年匯報
保證生態環境平安。一是加快發展農業循環經濟,加強畜禽養殖污染治理。以畜禽糞污減量化排放、無害化處置、資源化利用為目標,發展“畜---沼---菜(果)等種養結合的循環經濟形式。二是對新建或改建養殖場要嚴格其規劃和設備設施;對已建養殖場引導其進行規范化改造;對不符合規劃的已建養殖場,采取關閉、搬遷等措施。三是摸清全市養殖現狀和污染情況的基礎上,對禁止養殖區(包括、、、四條江河)畜禽養殖場的關閉或搬遷提供依據;對限制養殖區環保和防疫條件不達標的養殖場提出整改建議。
一、主要生產指標完成情況
市生豬、家禽、肉兔、牛、羊出欄分別達31.4446萬頭、家園9.40萬只、237萬只、3981頭、3749只,今年1-6月。同比分別增長7.39%11.45%8.22%1.53%2.40%肉、蛋、奶產量分別達到43845噸、7928噸和1222噸,同比分別增長9.39%2.53%和2.00%現存欄生豬27.96萬頭、家禽1112萬只、肉兔88萬只、牛9193頭、羊2878頭,同比分別增長1.84%10.87%1.15%0.12%1.80%口蹄疫、禽流感等重大動物疫病免疫率均達100%繼續堅持清凈無疫;畜產品生產質量平安監管實現全覆蓋,畜產品及飼料、獸藥投入品平安檢測合格率達100%質量平安水平明顯提高。
二、主要工作情況
(一)畜牧業生產發展勢頭良好
省、市局主要領導的陪同下農業部畜牧業司司長王智才一行到調研我市畜牧業發展情況。實地檢查和聽取匯報后,2月26日—3月6日。王司長對我市的畜牧工作作了充沛的肯定,認為我局把“三農”工作始終放在經濟工作的首位,把增加農民收入作為工作動身點和落腳點,很符合中央對畜牧工作的要求和部署,符合當前實際。同時,王司長對畜牧業未來的發展也提出了更高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