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洲范文10篇

時間:2024-04-07 00:57:29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亞洲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亞洲貨幣合作分析論文

1歐洲貨幣一體化的啟示和帶動

正如歐洲中央銀行行長德伊森貝赫所說,歐元是歐洲人民聯合的象征。歐元最大的貢獻就是揭示了經濟發展的歷史潮流,并且具體證明了組建區域貨幣的可行性。歐元促使歐洲統一大市場真正形成,進一步擴大歐元區的內部流通,從而帶動了各國的經濟的增長。并且,歐元的出現真正打破了各國的市場壁壘,提高了市場的規模效應,競爭效應和穩定效應。歐元出現后,歐盟一體化達到了一個更高的層次。歐盟12國將真正合并成為一個統一的區內市場,在這個市場的產出中,進口約占10%。這樣,歐元就和美元一樣,有著巨大市場容量,能獨立自主,有較強的抗外部沖擊能力。同時,歐元使歐盟內部匯率風險得以消除。交易費用下降,生產要素流動更為自由,使歐盟內部資源稟賦不同,經濟發展程度相異的國家互相調劑余缺的功能更強,尤其是南歐的勞動密集型產品能更好地發揮規模經濟效益,從而大大增強了其競爭力。歐盟以前有15種貨幣,其中有的是軟貨幣也有硬貨幣,不可避免地會發生金融危機,影響經濟增長。貨幣統一后,該問題就自然解決了。而且,貨幣的統一有助于建立穩健的財政,帶動經濟增長。

2亞洲區域貨幣合作的必然要求

(1)從外因來看,在經濟、金融全球化的發展形勢下,為避免金融動蕩,區域性貨幣一體化將形成新的潮流,亞洲不可能一直孤立于潮流之外。新的世界貨幣體系中出現歐元與美元“二元化”現象,這使得亞洲各國產生了危機感,若不加強本地區的貨幣合作,將被置于十分不利的境地。特別自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爆發以來,亞洲各國普遍認識到弱小經濟體的貨幣難以獨自抵擋國際游資的沖擊,要想同國際游資的沖擊相抗衡,本地區貨幣不再作為某大國貨幣的附庸品,亞洲國家需創立一個穩定的亞洲統一貨幣區。

(2)有助于亞洲各國擺脫美元化。在1997年金融危機爆發之前,東亞各國和地區的匯率制度雖各具特色,但事實上,大部分東亞經濟體貨幣對美元的匯率基本上是長期穩定的。隨著美國的經濟泡沫破裂,實行美元化的國家不可避免的受到沉重打擊。

(3)危機中IMF資金援助的局限和錯誤。危機后,泰國、印尼和韓國分別向IMF申請了資金援助。IMF提供資金并不充分,大部分的資金是由其他的國際組織和各東亞經濟體提供的。然而,即使是IMF的援助,也不是無償的。接受了IMF的資金援助就要按其所開“藥方”(受援國調低經濟增長率、實施從緊的財政和貨幣政策、加速開放金融市場、減少政府對經濟活動的干預、允許外國公司兼并收購等)進行調整和改革。

查看全文

簡論“亞洲四小龍”

有人說:中國與美國比,確實把差距縮小了,顯示了社會主義的優越性;中國與印度比,確實趕上并超過了印度,顯示了社會主義的勝利;但是,與“亞洲四小龍”——香港、新加坡、韓國、臺灣比,就比不過。

40年總算,“亞洲四小龍”的經濟增長確實超過我們。有人因此認為“社會主義失敗了”。有人則歸之于海島、海洋的“藍色文明”,大罵“黃色文明”。

我在前面說過,海島和沿海地區確實有利于發展商品經濟。海上交往方便,不受國界局限。海上運輸的成本也低于陸上運輸??墒俏覀円獑枺瑸槭裁词澜缟现挥衼喼蕹霈F“四小龍”,而“四小龍”中有三個都在中國周圍呢?世界上有很多小島國并沒有成為“小龍”,連近在咫尺的澳門也沒有成為“小龍”是什么道理?

翻開世界地圖看,亞太地區有千島之國印尼和菲律賓、斯里蘭卡等島國,歐洲有愛爾蘭、冰島、馬耳他,美國的眼皮底下有海地、牙買加、多米尼加、波多黎各等一系列島國,都沒有成為“小龍”。

“亞洲四小龍”的繁榮,基本上都是“冷戰”和“熱戰”(朝鮮戰爭、越南戰爭)的產物。美國為了遏制蘇聯,封鎖中國,“堵住社會主義的禍水”,先是扶植日本,然后是扶植臺灣、韓國。美國的算盤是:如果打反蘇反華的世界大戰,臺灣和韓國是美國的進攻基地,“不沉的航空母艦”;如果大戰打不起來,臺灣、韓國(以及香港)作為“資本主義櫥窗”,擺在中國和朝鮮面前,是美國對中國(以及朝鮮)進行和平演變的基地。

還應當肯定,“四小龍”的政府當局和資產階級抓住了歷史給予他們的機遇,充分利用有利條件,取得了很大成績。

查看全文

亞洲醫院管理獎思考

1創新背景及意義

1.1背景一:人才培養短視效應的反思

1.1.1缺乏中長期醫學人才儲備規劃人才培養計劃跟著院長“三年任期目標責任制”走,先后啟動一系列為期2~3年的人才培養計劃,雖取得一定的效果,但這類僅針對某一階段或某些特殊群體的中短期培養方案并沒有著眼于醫院群體結構的系統思考與架構,更缺乏對醫學人才成長成才規律性的研究與構建,重“急用”輕“培養”、重“眼前”輕“長遠”,當現有人才優勢耗盡時,后備人才將難以為繼。在這種人才觀的引導下,“論資排輩現象”將成為普遍,勢必影響良性競爭的氛圍形成。而從長遠來看,醫院人才結構性矛盾依然存在。1.1.2醫學人才的投入與產出缺乏有效考核評估醫院陷入“高”投入、“低”產出的人力資源管理瓶頸。一方面,花費力氣招來的人才由于配套機制跟不上、不能較快適應新環境、人際關系不利等多種原因導致工作效率低下。同時由于對現有人力資源的開發與利用不夠,醫院工作效率呈現事倍功半的局面。另一方面,醫院分配制度沒有完全做到員工的待遇報酬與個人業績、風險責任、技術能力、服務質量等方面充分掛鉤,還停留在根據工作量的多少來決定配置人數的層面上,未能從分工是否合理、工作流程是否科學、采用的工具與方法是否先進等因素考慮如何節約人力資本[1]??己藱C制未體現公平與效率兼顧,造成醫務人員工作積極性不高,缺乏上進的動力。1.1.3醫學人力資源管理工具單一對人才成長存在以依靠工作經驗的積累代替培養的認知誤區,認為新進員工只要隨著時間推延,會逐漸適應環境并勝任工作。缺乏系統的培訓,使新員工在較長時間內能力提升緩慢,同時缺勤率、離職率居高不下。同時,醫院人力資源管理部門大多只是單純負責人員的“進”與“出”,內部的業務局限于考勤以及例行的工資增長審批等常規性工作。這種過度強調以“事”為中心,而忽視人的可激勵性和能動性,使醫院很難做到人事相宜,人力資源得不到合理配置[2]

。1.2背景二:醫院管理全球化視野的沖擊

1.2.1“亞洲醫院管理獎”的由來國內對“亞洲醫院管理獎”普遍認識不到位,一方面是因為國內對此獎的宣傳不夠,另一方面也是因為獲得該獎難度較大,國內獲獎不多(近年來,僅四川華西醫院獲過此獎)。但在亞洲各國對此獎認知度較高,亞洲著名醫院均對獲得“亞洲醫院管理獎”表示了強烈的渴望與重視。該獎是由亞洲醫院管理大會(HMA)創立,HMA由亞洲14個國家和地區的醫院管理學會與協會共同參與主辦,在每年一屆的盛會上,將評出當年代表亞洲醫院管理最新與最高水平的亞洲醫院管理獎(AH-MA)。1.2.2我國醫院管理需引入國際性課題在申報AHMA之前,無錫市第二人民醫院已獲得“中華醫學科技獎”、“中國醫院科技創新獎”、“騰飛獎”等多個國內行業和地方政府的最高獎項,但在涉足國際大獎方面還是空白。AHMA評委們不受研究機構及主要研究人員的地位及背景影響,采用嚴苛的評審標準,僅對項目本身的創新性、實效性和領先價值進行評價。對AHMA的關注使無錫二院課題組萌生了將我國先進的醫院管理理念和方法推向國際舞臺的想法。更重要的是,榮獲AHMA不僅僅意味著科研收獲和團隊榮譽,它更標志著我國醫院管理創新成果已經被國際同行所認同,并在全亞洲居于領先地位。1.2.3用國際眼光創新中國式醫院管理研究團隊在對醫院近兩年在研并取得初步成效的課題項目進行全面梳理的基礎上,充分借鑒和吸取了此前國內唯一獲此榮譽的華西醫院的做法和經驗,結合全球普遍關注的人力資源管理難題和我院在此方面所作的有益探索,著眼自我創新開發,申報了基于樹型結構理論的“醫院‘人才樹’工程的構建———提升學科帶頭人與普通員工群體素質項目”,并形成了獨特的理論創新點和科學、實用的管理工具。

1.3對人才培養系統工程重要性的再認識

查看全文

小議亞洲投資合作的地位與前景

一、中國與亞洲經濟體之間的區域投資合作具有堅實基礎

在新的經濟發展環境下,中國與亞洲經濟體之間逐漸形成區域內新的國際分工,在加強經濟合作的前提下,各自發揮自身的競爭優勢,促進共同發展??疾熘袊c亞洲經濟體之間外貿與投資往來的狀況,可以看到,中國與亞洲地區的經濟合作具有堅實的基礎。

(一)中國與亞洲經濟體之間的區域貿易合作關系密切

中國與亞洲地區的貿易關系一向十分緊密,中國和亞洲經濟體之間的貿易在90年代年平均增長16%,已經增長到2001年的296億美元。從1999年到2000年中國對外貿易的地區分布情況可以看到,中國最主要的貿易伙伴是亞洲經濟體。1999年和2000年中國的進出口總額中與亞洲經濟體之間進行部分分別占56.6%和57.7%,而與歐洲和北美洲之間進行的部分均低于20%;中國出口總額中50%以上的目的地是亞洲,而進口總額中60%以上來自亞洲(表1)。盡管世紀之交世界經濟仍不夠景氣,但中國對亞洲的貿易額在2001年比前一年增加144億美元,已達到2880億美元,占中國對外貿易總額的56%。2002年1月至2月,中國從亞洲國家進口額達218億美元,同比增長6%。(注:中國駐世貿組織代表孫振宇2002年4月12日在博鰲亞洲論壇年會上發言。)

(二)中國在亞洲吸引外資地位突出并與亞洲地區域投資合作關系密切

世紀之交,伴隨著經濟全球化的步伐,國際資本的跨國流動日益活躍,外國直接投資(FDI)的發展成為主要形式。90年代亞洲地區FDI的流入額幾乎均占發展中國家的60%左右,只是在金融危機之后的1998年和1999年有所下降。2000年亞洲地區從金融危機中復蘇,仍然是FDI的投資重點地區,其FDI的流動突破記錄,吸引外資1435億美元,比1999年提高了44%,占發展中國家份額重新達到近60%。

查看全文

亞洲貨幣合作前景分析論文

1歐洲貨幣一體化的啟示和帶動

正如歐洲中央銀行行長德伊森貝赫所說,歐元是歐洲人民聯合的象征。歐元最大的貢獻就是揭示了經濟發展的歷史潮流,并且具體證明了組建區域貨幣的可行性。歐元促使歐洲統一大市場真正形成,進一步擴大歐元區的內部流通,從而帶動了各國的經濟的增長。并且,歐元的出現真正打破了各國的市場壁壘,提高了市場的規模效應,競爭效應和穩定效應。歐元出現后,歐盟一體化達到了一個更高的層次。歐盟12國將真正合并成為一個統一的區內市場,在這個市場的產出中,進口約占10%。這樣,歐元就和美元一樣,有著巨大市場容量,能獨立自主,有較強的抗外部沖擊能力。同時,歐元使歐盟內部匯率風險得以消除。交易費用下降,生產要素流動更為自由,使歐盟內部資源稟賦不同,經濟發展程度相異的國家互相調劑余缺的功能更強,尤其是南歐的勞動密集型產品能更好地發揮規模經濟效益,從而大大增強了其競爭力。歐盟以前有15種貨幣,其中有的是軟貨幣也有硬貨幣,不可避免地會發生金融危機,影響經濟增長。貨幣統一后,該問題就自然解決了。而且,貨幣的統一有助于建立穩健的財政,帶動經濟增長。

2亞洲區域貨幣合作的必然要求

(1)從外因來看,在經濟、金融全球化的發展形勢下,為避免金融動蕩,區域性貨幣一體化將形成新的潮流,亞洲不可能一直孤立于潮流之外。新的世界貨幣體系中出現歐元與美元“二元化”現象,這使得亞洲各國產生了危機感,若不加強本地區的貨幣合作,將被置于十分不利的境地。特別自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爆發以來,亞洲各國普遍認識到弱小經濟體的貨幣難以獨自抵擋國際游資的沖擊,要想同國際游資的沖擊相抗衡,本地區貨幣不再作為某大國貨幣的附庸品,亞洲國家需創立一個穩定的亞洲統一貨幣區。

(2)有助于亞洲各國擺脫美元化。在1997年金融危機爆發之前,東亞各國和地區的匯率制度雖各具特色,但事實上,大部分東亞經濟體貨幣對美元的匯率基本上是長期穩定的。隨著美國的經濟泡沫破裂,實行美元化的國家不可避免的受到沉重打擊。

(3)危機中IMF資金援助的局限和錯誤。危機后,泰國、印尼和韓國分別向IMF申請了資金援助。IMF提供資金并不充分,大部分的資金是由其他的國際組織和各東亞經濟體提供的。然而,即使是IMF的援助,也不是無償的。接受了IMF的資金援助就要按其所開“藥方”(受援國調低經濟增長率、實施從緊的財政和貨幣政策、加速開放金融市場、減少政府對經濟活動的干預、允許外國公司兼并收購等)進行調整和改革。

查看全文

亞洲困境和走出模式

摘要亞洲深處政治和意識形態的困境,原于意識形態在社會博弈中形成的決策體系。走出這一困境的出路也許是跨期制度變遷,跨屆施政,跨代構建意識形態。此外借助外力或外需推動國內的經濟和政治的有序發展。

關鍵詞制度變遷;亞太經合組織;陰陽學原理

AbstractAsiaissituatedinthedilemmaofpoliticalandideologicalaffairs,formedbythegamesdecisionsystemofsocietyideology.Walkingoutofitrequiresinstitutionaltransition,acrosssessionadministration,generations’ideologicalstructure.Inaddition,advantageshouldbetakenofforeignpushordemandtofacilitatedomesticeconomicalandpoliticaldevelopmentinagoodorder.

KeyWordsInstitutionalChange;APEC;LunisolarTheory

亞太經合組織APEC擁有21個成員,但其政治、經濟、文化、歷史背景差異巨大。隨著國際局勢的變化,該區域尋求相互合作的欲望不斷地加強。區域合作就是要實現有效的和長久的經濟合作以及跨期拉動制度變遷推動經濟一體化和經濟聯盟的發展。

東南亞危機揭示了東盟的脆弱,10+3中體現出政治態勢大于對亞太未來根本發展利益追求的選擇。主要是現階段主體間存在一些顧慮。若不跨期思變將延長社會發展的時機和耗費一代甚至數代代價。

查看全文

亞洲中部干旱區的湖泊

1干旱區湖泊水系的獨特性

近期研究表明,水和其他物質一樣在全球循環的背景下,在各個地區實現區域性循環,例如咸海、博斯騰湖、艾比湖等與帕米爾—天山山區產流系統之間的循環。這一無地表徑流和地下徑流與全球大洋相通,也不與其他集水區相連,即無水力學聯系的水分循環的相當大部分分布在內陸水體流域。特別突出的是分布在地球上最寬的干旱帶的歐亞大陸腹地。這個地區又分成若干個水力學上互不相通的局部集水區,其中較大的內陸湖有里海、咸海、博斯騰湖、烏倫古湖、瑪納斯湖、巴爾喀什湖、阿拉湖、艾比湖、羅布泊、伊塞克湖、田吉茲湖。湖群有北哈薩克斯坦的謝列特湖群、恰內湖群、庫倫達湖群等。

上述每一個水域在水文學上都有自己的水分、能量和其他物質循環系統,是一個相對獨立的水利系統。內陸湖流域在陸地上的質量、能量交換是具有極大局部性的流域結構。由于局部循環是在全球循環的背景下進行的,因此,每一個這樣的流域又是一個開放的系統。而且擁有自己的徑流形成區(山區)、自己的水系(天然河流)、自己的尾閭(內陸湖水體)以及自己定常的氣流(山谷環流)。咸海的河川徑流形成區(產流區)是帕米爾和天山山系,巴爾喀什湖的產流區是中國西部天山山脈,博斯騰湖的徑流形成區是中國天山南坡,艾比湖和瑪納斯湖是中國天山北坡和阿拉套山等等。

內陸湖流域的山區與尾閭水體的水力學聯系是通過流域水系的子系統來實現的,故而,子系統賦于內陸湖流域以獨特的屬性。與此同時,在各自水系內實現直接的質量、能量交換。河川徑流是液態徑流、固態徑流、離子徑流和生物原徑流的復合徑流。河流帶給尾閭(內陸湖水體)的不僅是水,而且還有泥沙,特別是富營養化的淤泥,集水面淋溶的鹽類,生物殘體(水中棲生魚類的餌料)等。流域的反向聯系(湖泊—山區)由恒定的大氣低層風來實現。風把水汽攜往山區,而且還把鹽粒和塵埃微粒、植物花粉、真菌孢子、昆蟲卵搬運到山區。另外,還有動物向山區的垂直遷徙、魚類洄游產卵、候鳥轉徙、嚙齒類動物和爬行動物的大規模遷居。歐亞內陸游牧民族,特別是哈薩克民族的居住地局限于河川流域,夏季牧場在河流上游,冬窩子在下游小湖旁或河流附近。內陸湖近岸淺水區和沿岸濕地是生物群落聚居的中心,那里積累了大量的動、植物殘體,也集中了大量的鹽類。隨著內陸湖的水位逐年下降和間歇干涸,這些物質逐漸被輸入大氣,其中很大部分被逆向輸往山區。

亞洲中部干旱區內陸湖泊徑流形成區位于帕米爾-天山山系這樣的強烈大陸性氣候區,因此,有一系列獨特的水文學、水文物理學、水文化學和水文生物學性質,這就決定了干旱區湖泊的屬性有別于濕潤區湖泊。由此,筆者認為亞洲中部內陸湖泊應單獨立類,在濕潤區得出的結論不適用于干旱區湖泊。正因為如此,許多有聲望的學者對干旱區湖泊作總結性評價時往往失誤。還有一些不為人所知的用濕潤區湖泊的“尺子”為干旱區湖泊“裁衣”的錯誤。

2干旱區湖泊的形態測量學特點

查看全文

亞洲互補性投資相助論文

一、中國與亞洲經濟體之間的地域投資相助具有牢固基礎

在新的經濟生長情況下,中國與亞洲經濟體之間漸漸形成地域內新的國際分工,在增強經濟相助的條件下,各自覺揮自身的競爭上風,促進配合生長。視察中國與亞洲經濟體之間外貿與投資往來的狀態,可以看到,中國與亞洲地域的經濟相助具有牢固的基礎。

(一)中國與亞洲經濟體之間的地域商業相助關連親昵

中國與亞洲地域的商業關連一向非常細密,中國和亞洲經濟體之間的商業在90年月年勻稱增長16%,已經增長到2001年的296億美元。從1999年到2000年中國對外商業的地域散布情況可以看到,中國最主要的商業同伴是亞洲經濟體。1999年和2000年中國的收支口總額中與亞洲經濟體之間舉行部門分別占56.6%和57.7%,而與歐洲和北美洲之間舉行的部門均低于20%;中國出口總額中50%以上的目的地是亞洲,而入口總額中60%以上來自亞洲(表1)。只管世紀之交天下經濟仍不夠景氣,但中國對亞洲的商業額在2001年比前一年增長144億美元,已到達2880億美元,占中國對外商業總額的56%。2002年1月至2月,中國從亞洲國家入口額達218億美元,同比增長6%。(注:中國駐世貿構造代表孫振宇2002年4月12日在博鰲亞洲論壇年會上發言。)

(二)中國在亞洲吸引外資職位地方突出并與亞洲地地域投資相助關連親昵

世紀之交,陪同著經濟舉世化的步驟,國際資本的跨國活動日益生動,外國直接投資(FDI)的生長成為主要情勢。90年月亞洲地域FDI的流入額險些均占生長中國家的60%左右,只是在金融危急之后的1998年和1999年有所降落。2000年亞洲地域從金融危急中蘇醒,仍然是FDI的投資重點地域,其FDI的活動突破紀錄,吸引外資1435億美元,比1999年前進了44%,占生長中國家份額重新到達近60%。

查看全文

亞洲發展銀行探究論文

【摘要】根據亞洲發展銀行最新報告,由于亞洲國家的氣候類型、物理、社會、經濟、環境、機構條件等各不相同,還因為不同國家、不同地區的發展水平也不相同,所以亞洲國家的水資源問題沒有一個固定的解決模式。例如,太平洋島國,由于它們狹小、破碎的國土面積,他們的水資源問題與其它大國的問題不同,并且他們也制訂了適合各自的水資源行動方案。此外,由于影響水資源的國家、地區和全球條件也在不斷地發生著變化,也存在著解決問題的時間尺度的問題,例如,十年以前的解決方案到十年后不一定再適用。這意味著水政策應該定期更新,以便于反映新的時間需求以及預見未來的需要。

但是,在合理評估亞洲各國水資源狀況,未來用水需求和可以獲得的技術、知識和經驗的基礎上,可以有信心地說,亞洲國家只要合理管理好他們的水資源,就可以成功避免未來水資源危機。但是,世界范圍的水資源危機和不斷嚴重的缺水局面仍然是十分嚴重的。實際的情況是,我們現在有足夠的知識、技術和可用的專家來解決亞洲國家現存的水問題。盡管如此,一些亞洲發展中國家將會發現確保他們的水安全將會比別的國家要困難。其實,這一點不僅表現在這些國家的水資源方面,也表現在這些國家的其它相關領域的發展方面。

如果將來一些亞洲發展中國家面臨水危機,將不會是因為物理上的缺水的原因,而是因為不合適或者不健全的水管理方面的問題而造成的,包括實際管理、機構管理和社會條件等方面,這些不健全的地方需要更新。

考慮到人口的增加、城市化的持續發展,和不斷增加的經濟活動,這意味著水務部門應該能夠高效快速的運轉。

對于幾乎所有的亞洲發展中國家,水資源管理方面的大的和基礎性的改變是確實需要的。在亞洲水資源管理方面確實有許多的成功的例子,例如,在過去的30年,新加坡在水資源的管理方面有著驚人的突破,現在該國的水資源管理可以說得上是世界上最好的國家之一,他們的水供應、污水管理和一體化流域管理體系在世界都數領先。

在這方面,新加坡的公共事業局有充分的信心為其公眾提供一個持續性的水服務,而所有這些變化都是在最近二十年完成的。

查看全文

亞洲經濟困惑解決研究論文

摘要亞洲深處政治和意識形態的困境,原于意識形態在社會博弈中形成的決策體系。走出這一困境的出路也許是跨期制度變遷,跨屆施政,跨代構建意識形態。此外借助外力或外需推動國內的經濟和政治的有序發展。

關鍵詞制度變遷;亞太經合組織;陰陽學原理

亞太經合組織APEC擁有21個成員,但其政治、經濟、文化、歷史背景差異巨大。隨著國際局勢的變化,該區域尋求相互合作的欲望不斷地加強。區域合作就是要實現有效的和長久的經濟合作以及跨期拉動制度變遷推動經濟一體化和經濟聯盟的發展。

東南亞危機揭示了東盟的脆弱,10+3中體現出政治態勢大于對亞太未來根本發展利益追求的選擇。主要是現階段主體間存在一些顧慮。若不跨期思變將延長社會發展的時機和耗費一代甚至數代代價。

從亞當·斯密的絕對優勢理論到道格拉斯·諾斯的制度變遷過程不僅揭示了國家發展的秘密而且描繪了經濟體是如何在發展過程中發現,培育或轉變外生力量為內生社會動力發展的過程。政治,意識形態,倫理等這些外生能量無法轉變成內生的社會經濟增長動力是亞太進一步發展的困境或障礙所在,換句話說就是非理性的政治和意識形態占主導而形成了目前這種瓶頸現象。在此讓我們換一種心態或從更理性的角度看亞洲困境的走出方式。

一、跨期創新變遷,降低合作成本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