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撫范文10篇
時間:2024-04-10 16:27:33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優撫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優撫對象審核通知
各管理區、村(居),街道有關部門:
為全面準確掌握全街道優撫及救助對象的基本狀況,進一步健全完善街道財政所、民政所、管理區、村(居)四級檔案管理體制,經辦事處研究,決定對全街道優撫及救助對象進行重新審核和登記?,F將有關事宜通知如下。
一、審核登記范圍
本次審核登記的優撫及救助對象包括:農村五保戶、農村低保戶、農村義務兵、老復員軍人、帶病回鄉退伍軍人、參戰參試退役人員、傷殘軍人、三屬(烈士遺屬、因公犧牲軍人遺屬、病故軍人遺屬)、退職回鄉人員以及確需街道救助的其他人員。
二、優撫及救助對象的基本條件
(一)農村五保戶:無勞動能力、無生活來源又無法定贍養、撫養、扶養義務人,或者其法定贍養、撫養、扶養義務人無贍養、撫養、扶養能力的老年、殘疾或者未滿16周歲的村民;
優撫工作匯報
各位領導:
我們紅星鄉是一個以農業生產為主,多種產業結構并存的近郊鄉。地處市郊南部,全鄉所轄面積70平方公里,有8個行政村,42個村民小組,全鄉總人口16520人,耕地35131畝。201國道、大通道貫穿全境,交通極為便利,信息高度發達。2001年,全鄉社會總產值68615萬元,財政收入778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2800元。8個行政村中已有7個達到小康村水平,被市委、市政府命名為農業和農村工作先進鄉。
幾年來,我們鄉黨委、鄉政府始終把優扶工作當做一件大事來抓,站在關系到政局穩定興國安幫、密切黨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的高度來認識。黨政一班人關心優扶工作,倡導優扶工作,支持優扶工作、民政辦和各村熱愛優撫工作,做好優撫工作,使全鄉的優撫工作走上了良性軌道,取得良好效益。九五、九七年連續兩年被省民政廳授予“民政工作全優鄉”光榮稱號;九五、九七年連續兩年被市委、市政府、雞西軍分區授予“擁軍優屬先進單位”榮譽稱號,并連續兩次代表雞冠區接受爭創雙擁模范城檢查,得到了上級領導的充分肯定,下面就把我們如何做好優撫工作的幾點做法向領導做以匯報:
加強領導,提高認識,帶動了擁軍優屬工作的深入開展
擁軍優屬工作是一項關系到社會政治穩定,軍人安心戊邊,體現黨和政府溫暖的系統工程,為此,鄉黨委和鄉政府高度重視民政工作,尤其是擁軍優屬工作,在抓經濟工作的同時,把優撫工作納入了黨委、政府的工作議程和日程當中。鄉政府、民政、村委會三位一體,堅持開展經常性的擁軍優屬工作,為了使工作制度化、規范化、經?;亻_展下去,鄉成立了以書記、鄉長為主任的,有民政、武裝、財政、經管、稅務等部門參加的擁軍優屬工作委員會,明確了任務,落實了責任,增加了力度。同時,要求各村成立了“擁軍優屬服務委員會”,村組成立生產幫帶小組,在全鄉范圍內形成了以“鄉為中心,村為樞紐,組為基礎”的鄉、村、組三組服務網絡體系,同時建立了鄉干部包村、村干部包戶的責任制,制訂了“重點戶鄉走訪”、“一般戶村走訪”、“八一”、“元旦”、“春節”定時走訪的走訪慰問工作制度,實行了平日活動為“四入戶”:既“對確有困難的優撫對象要入戶解決,對有病、住院的優撫對象要攜款物入戶探望;對死亡的優撫對象家屬入戶吊唁并解決300元喪葬費;對回家探親的現役軍人要入戶看望慰問。由于我們在平時的優撫工作中加強了領導,提高了認識,明確了任務,落實了責任,制訂了切實可行的規章制度,從而,在全鄉上下形成了一種齊抓共管的局面,一種抓擁軍優屬工作光榮的良好氛圍。因此,使我鄉的擁軍優屬工作得到廣泛的開展。
強化基礎,規范管理,促進了擁軍優屬的深入開展
優撫對象醫療保障調研報告
上半年,圍繞優撫工作的年度重點調研任務,優撫安置局先后派出調研工作組,赴江西、湖南、福建、浙江、安徽五個省共19個縣市區調研優撫對象醫療保障工作。調查采取與基層民政干部座談、深入優撫對象家中調查、現場考察醫療機構減免情況等方式,自下而上地摸清情況,有所側重地選取典型,特別是對那些勇于適應新形勢、敢于創造新經驗、形成長效機制的地區給予了重點關注。通過調查,我們對優撫對象醫療難狀況有了一個整體的了解,對各地解決醫療難的措施和辦法有了一個宏觀的把握,對建立優撫對象醫療保障體系形成了一定的思考。調研回來后,我們又與勞動保障部和衛生部就全國現行醫療保障體系的情況進行了溝通,獲得了許多背景資料?,F就優撫對象醫療保障問題綜合報告如下。
一、背景——我國醫療體系的基本架構
1、總體概述。據了解,我國城鄉醫療體系可以用“一保險兩制度三網絡”來概括?!耙槐kU”即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及其補充保險,主要針對城鎮而言;“兩制度”即農村合作醫療制度和醫療救助制度,主要針對農村而言;“三網絡”也稱為三級醫療網,其中,一級醫療組織主要是由農村鄉、鎮衛生院、城鎮街道衛生院和相當規模的工礦、企、事業單位的職工醫院,以及獨立門診部和一些開業醫生,農村的鄉村醫生所組成,二級醫療機構主要是指各地一般市或縣級醫院及大城市的區級醫院,是跨幾個社區的預防、醫療和保健中心,是城鄉三級醫療衛生網的主要層次,三級醫療機構主要是指全國、省、市直屬的城市大醫院,醫學院校的附屬醫院。
2、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這項保險覆蓋城鎮所有用人單位及其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原則上以地級以上行政區(包括地、市、州、盟)為統籌單位,也可以縣(市)為統籌單位,基本醫療保險費由用人單位和職工共同繳納。用人單位繳費率控制在職工工資總額的6%左右,職工繳費率一般為本人工資收入的2%?;踞t療保險基金由統籌基金和個人賬戶構成。職工個人繳納的基本醫療保險費,全部計入個人賬戶。用人單位繳納的基本醫療保險費分為兩部分,一部分用于建立統籌基金,一部分劃入個人賬戶。劃入個人賬戶的比例一般為用人單位繳費的30%左右。統籌基金的起付標準原則上控制在當地職工年平均工資的10%左右,最高支付限額原則上控制在當地職工年平均工資的4倍左右。起付標準以下的醫療費用,從個人賬戶中支付或由個人自付。起付標準以上、最高支付限額以下的醫療費用,主要從統籌基金中支付,個人也要負擔一定比例。超過最高支付限額的醫療費用,可以通過商業醫療保險等途徑解決。下崗職工進入再就業服務中心托管時,其基本醫療保險費,包括單位繳費和個人繳費部分,均由再就業服務中心按照當地職工平均工資的60%為基數繳納。沒有實行醫療保險制度改革的地區,由再就業服務中心按規定報銷下崗職工的基本醫療費用。2003年末全國所有地級以上統籌地區均實施了基本醫療保險,參保人數10895萬人,其中參保職工7977萬人,參保退休人員2918萬人。全年基本醫療保險基金收入866億元,支出637億元,年末基金滾存結余681億元。
3、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和醫療救助制度。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是由政府組織、引導、支持,農民自愿參加,個人、集體和政府多方籌資,以大病統籌為主的農民醫療互助共濟制度,重點解決農民因患傳染病、地方病等大病而出現的因病致貧、返貧問題。根據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農村衛生工作的決定》(中發〔2002〕13號)和國務院辦公廳《關于轉發衛生部等部門關于建立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意見的通知》(國辦發〔2003〕3號),從2003年起,各省、自治區、直轄市至少要選擇2—3個縣(市)先行試點,取得經驗后逐步推開。到2010年,在全國建立基本覆蓋農村居民的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該制度一般采取以縣(市)為單位進行統籌,實行個人繳費、集體扶持和政府資助相結合的籌資機制。農民個人每年的繳費標準不應低于10元,地方財政每年對參加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農民的資助不低于人均10元。從2003年起,中央財政每年通過專項轉移支付對中西部地區除市區以外的參加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的農民按人均10元安排補助資金。農村合作醫療基金屬民辦公助社會性資金,主要補助參加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農民的大額醫療費用或住院醫療費用。對參加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的農民,年內沒有動用農村合作醫療基金的,要安排進行一次常規性體檢。農村醫療救助制度的對象主要是農村五保戶和貧困農民家庭。醫療救助形式可以是對救助對象患大病給予一定的醫療費用補助,也可以是資助其參加當地合作醫療。醫療救助資金通過政府投入和社會各界自愿捐助等多渠道籌集。建立獨立的醫療救助基金,實行個人申請、村民代表會議評議,民政部門審核批準,醫療機構提供服務的管理體制。省、市(地)、縣級財政都要根據實際需要和財力情況安排資金,對農村貧困家庭給予醫療救助資金支持。
4、優撫對象在城鄉醫療保障體系中的特殊規定。國務院《關于建立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制度的決定》(國發[1998]44號)規定:“老紅軍的醫療待遇不變,醫療費用按原資金渠道解決,支付確有困難的,由同級人民政府幫助解決。離休人員、老紅軍的醫療管理辦法由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制定?!薄岸纫壹壱陨细锩鼈麣堒娙说尼t療待遇不變,醫療費用按原資金渠道解決,由社會保險經辦機構單獨列帳管理。醫療費支付不足部分,由當地人民政府幫助解決。”老紅軍為新中國的建立立下了汗馬功勞,是建國功臣,新中國建立后,又為我國社會主義建設作出了貢獻,目前他們都年事已高,大多數人疾病纏身。二等乙級以上革命傷殘軍人,是為保衛國防安全、參加抗災搶險和社會主義建設中負傷的軍人,傷殘等級在二等乙級以上,生活不能自理或基本自理,因為身體的傷殘以及引發的疾病,造成醫療負擔較重。解決他們的醫療問題是政府必須承擔的責任,保持他們的醫療待遇不變,體現了黨和政府關心。農村優撫對象在農村合作醫療制度和醫療救助制度中目前還尚未有特殊規定。
民政局優撫安置半年總結
2012年優撫安置工作在局領導和上級業務部門的正確領導下,以黨的十七屆五中全會精神為指導,統一思想,把握政策,建立適應新形勢發展的優撫安置工作體系,積極穩妥地推進優撫安置工作的創新發展。根據省、市有關文件規定,現就2012年度上半年優撫安置工作情況總結如下:
一、優撫工作
(一)撫恤、定補、優待工作。2012年上半年根據《軍人撫恤優待條例》和省民政廳、財政廳有關文件精神,通過認真與各鎮(場)、街道核實人數、款數,及時將資金統一打卡發放到戶。2012年我縣共有重點優撫對象4331人,發放資金1135萬元。
(二)給部分農村籍退役士兵發放老年生活補助工作。根據民政部、財政部《關于給部分農村籍退役士兵發放老年生活補助的通知》(民發〔2011〕110號)和民政部辦公廳(民辦發〔2011〕11號)文件精神,2011年度已全部打卡發放,共發放補助資金122萬元。目前,我縣正對今年年滿60周歲的農村籍退役士兵進行申報、核查。
(三)烈士陵園。根據省民政廳《關于開展全省烈士紀念設施普查工作的通知》和全省慰烈工程要求,經普查,縣現有烈士陵園6處,烈士紀念塔、碑、亭、館10處,零散烈士墳墓62處,烈士墳墓734座。安葬烈士815人,其中有名烈士132人,無名烈士683人。按照全省慰烈工程要求,在五年內完成烈士墓搬遷工作,結合我縣實際,特制定零散烈士墓搶救保護工作實施方案??h政府在財政十分困難的情況下,預撥了130萬元作為零散烈士墓搬遷工作啟動經費,目前,正在啟動之中。
(四)光榮院。光榮院是全縣十佳文明窗口示范單位。新建的光榮二院環境優美,為使優撫對象感受到老有所養、老有所醫、老有所樂的大家庭溫暖,我局經研究并報告市民政局領導同意,讓優撫對象到光榮院進行短期療養。
優撫對象精神撫慰活動意見
一、建全工作長效機制
(一)組建優撫對象聯絡員隊伍。各鎮(街)要本著全面覆蓋、方便聯系、專人服務的原則,以民政片長為基礎,根據優撫對象的分布情況,以15—25個重點優撫對象為單位,就近劃分片區,每片確定一名聯絡員,經鎮(街)考察、縣級民政部門審核后,統一頒發證書,持證上崗,一年一聘。優撫對象聯絡員的職責是:宣傳解釋優撫政策,及時了解、反映優撫對象的困難、意見和政策落實情況,協助民政部門開展相關業務工作。
(二)完善走訪慰問活動。堅持專項走訪與日常走訪相結合,變年終關懷為終年關懷。要定期到優撫對象家中走訪慰問,幫助解決實際困難。要完善走訪日志,詳細記錄優撫對象反映的實際問題,主動給予業務指導,變坐等咨詢為主動解惑。要做好優撫對象信息普查,建立優撫對象個人檔案,探索實施分類管理、精細管理,重點走訪慰問“三老”優撫對象、不能自理或半自理優撫對象以及生活困難優撫對象,對住址等信息變更的,相應配套服務要及時跟上。要積極動員社區志愿者隊伍、青年婦女組織以及在校學生等社會力量為優撫對象送溫暖獻愛心。
(三)召開優撫對象座談會。各級民政部門要根據實際情況,在“八一”、春節等重大節日或黨和國家有重大政策出臺時,適時召開優撫對象座談會。各鎮(街)每年應組織3次以上優撫對象代表座談會,宣講形勢變化和方針政策,傾聽優撫對象意見及建議,及時幫助解決實際困難。鼓勵以村(居)為單位,鎮(街)民政工作人員、村(居)干部及優撫對象共同參加座談,加強彼此聯系,傳遞政府關懷。
(四)建立表彰鼓勵制度。各市區每年應評選并表彰精神撫慰工作先進單位、先進工作者,評選表彰先進優撫對象。全市評選表彰活動,一般在每屆全國、省雙擁模范城(縣)命名表彰大會后,結合當年基層雙擁工作先進單位先進個人表彰大會一并表彰。評選表彰的范圍、原則、內容、名額、標準、辦法,根據當年實際情況,由市民政局提出具體方案。
二、加大宣傳引導力度
優撫工作匯報材料
以人為本抓服務依法行政抓規范全力提升優撫工作水平
*區是南京市中心城區,面積81平方公里,人口近50萬。轄8個街道,65個社區居委會,11個村民委員會。全區目前共有各類優撫對象8663人,除軍屬7554人外,重點優撫對象1109人(烈屬154人,因公犧牲軍人家屬22人,病故軍人家屬420人,在鄉老復員軍人35人,革命傷殘人員478人),其中享受定期撫恤、補助的重點優撫對象66人。
近年來,區委、區政府始終堅持把優撫工作作為落實“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具體實踐來抓,與爭創雙擁模范區、推進社區建設、深化社區服務、完善社區救助體系等工作緊密結合;始終堅持把貫徹落實優撫政策作為維護社會穩定的重要內容,給予高度重視。優撫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主要體現在“四到位一確保”,即政策到位、款物到位、發放到位、服務到位,確保優撫對象的權益得到維護。
一、落實優撫政策,強化優撫保障體系
優撫對象是一個特殊的群體,他們為中國人民解放事業作出了巨大的犧牲,是國家的有功之臣,不同于一般社會保障對象。針對我區優撫對象面廣量大的特點,我們從維護穩定、促進和諧的大局出發,堅持政府主導,認真貫徹落實優撫政策,強化優撫保障,實現了五個100%,即優撫政策落實率100%,城市和農村義務兵家屬優待金按標準發放率100%,符合最低生活保障條件的優撫對象納入率100%,符合條件的優撫對象辦理住院醫療保險率100%,
(一)認真落實優撫政策,規范優撫審批程序
低保和優撫資金專項檢查會講話
一、對2008年城鄉低保和優撫安置工作的簡要回顧
(一)城鄉低保工作。2008年的低保工作可以用這么幾句話來概括:一是農村低保補助水平提高,覆蓋范圍擴大。全市農村低保對象41.9萬人,全年支出資金21330萬元,比上年增加62.31%。2008年1月和7月,全市分兩次按照每人每月10元的標準,提高農村低保對象補助;二是城市低保補差水平提高,應保盡保鞏固。2008年1月和7月,分兩次按照每人每月15元的標準,提高城市低保對象補助水平。積極開展“分類施?!惫ぷ鳎瑢Α叭裏o人員”、重度殘疾人、危重病人、60歲以上老年人、單親家庭中的未成年人以及義務教育階段在校學生,適當提高補助水平。2008年全市共有城市低保對象53188戶87381人(占非農人口的19.67%),支出保低保障金13554.48萬元,比上年增加49.94%,月人均補助139.87元;三是醫療救助扎實推進,制度不斷完善。全市11縣區全部建立和實施了城市醫療救助制度。全年救助城市醫療救助對象4105人次,共支出救助金375.46萬元,人均救助914.63元。救助農村醫療救助對象634875人(次),共支出救助金2023.24萬元。其中:資助新農合資金1082.76萬元,資助新農合參合人數620023(人);參加新農合后二次救助資金支出940.48萬元,累計救助14852人次,人均補助633.2元;四是五保供養逐步規范,對象得到實惠。2008年全市共有農村五保供養對象37776戶43985人,共支出農村五保生活費4678.65萬元。五保供養標準由每人每年720元提高1200元;五是敬老院建設穩步推進,集中供養率提高。鹽津縣除完成普洱鎮雷家巖敬老院外,還新建了豆沙敬老院、中和敬老院、牛寨敬老院等三所敬老院,500名農村五保老人已經集中入住;大關縣中心敬老院、水富縣中心敬老院已經竣工;彝良縣中心敬老院、綏江縣中心敬老院、威信縣中心敬老院、巧家縣中心敬老院正在建設中。全市2008年五保供養集中人數達到1367人,集中供養率為3.11%;六是臨時救助制度初步建立,邊沿人群得到救助。2008年各縣區結合實際初步建立了城市困難群眾臨時救助政策,對生活困難的1808名城鄉困難群眾進行了臨時救助,支出救助資金125.35萬元;七是資金投入分級匹配,渠道更為廣泛。對農村低保、城市低保、農村五保的資金投入,形成了國家、省、市、縣區逐級匹配的機制,資金的投入渠道更為廣泛,上述三項資金投入合計39563.13萬元,其中:國家、省級投入33548.18萬元,市級投入1099.4萬元,縣區級投入5620.3萬元;八是工作成效比較明顯,上下左右比較滿意。全市農村低保工作經驗獲2008年度民政部“社會救助工作探索創新”獎。綏江縣民政局、鎮雄縣赤水源鎮、綏江縣中城鎮大汶社區、彝良縣牛街社區、昭陽區永豐鎮三甲村被民政部評為全國基層低保規范化典型單位,2008年全市城鄉低保工作被省廳考核為二等獎。
(二)雙擁優撫安置工作。2008年的雙擁優撫安置工作有以下幾個特點:一是退伍安置工作穩步推進,安置困難逐步化解。2008年全市共接收退役士兵和轉業士官1147人(義務兵781人,轉業士官366人)。符合政策需安置的退役士兵和轉業士官342人,回農村安置的退役士兵805人。通過實行“公開、公平、公正”擇優安置辦法,加大了退役士兵安置工作的透明度,維護了退役士兵的合法權益。全市11縣安置城鎮退役士兵218人,自謀職業的114人,發放退役士兵自謀職業一次性補助金549萬元。鎮雄縣民政局受到省廳表彰,被授予全省退役士兵安置工作先進單位。二是優待撫恤政策較好落實,優撫對象生活水平不斷提高。認真貫徹執行《軍人撫恤條例》和《云南省軍人撫恤優待規定》(省政府148號令)等相關政策,按有關政策規定提高了各類優撫對象的撫恤補助金,下撥了優撫對象撫恤補助經費5492.4萬元,優撫醫療補助經費816.9萬元,優撫對象一次性生活補助經費570.6萬元。優撫撫恤補助經費比2007年增長39%。一年來,各級政府努力幫助優撫對象排憂解難。幫助各類重點優撫對象“三難”9414人,其中解決住房困難709人,新建住房面積8839㎡,支出經費129.11萬元;解決醫療難3021人,支出經費150.8萬元;解決生活難5648人,支出經費241.84萬元。對2008年優撫事業單位數據進行了更新。組織了10名優撫對象到安寧溫泉療養,送38名殘疾軍人到云南省假肢矯形康復中心更換假肢。共辦理殘疾軍人傷殘軍人復核21人,評殘29人,提高等級9人,辦理國家機關工作人員一次性撫恤42人,發放一次性撫恤金48.95萬元;申報威信扎西烈士陵園(國家級)維修改造項目,爭取省廳下撥烈士陵園維修經費100萬元。三是雙擁工作成效明顯,軍政軍民團結進一步鞏固。2008年市委、市政府研究投入雙擁經費1015萬元?!鞍艘弧逼陂g,各地開展走訪慰問活動,走訪慰問部隊39家,重點優撫對象249戶,發放慰問金近130萬元;各級政府幫助各類優撫對象解決住房、醫療、生活難9414人,支出經費521.75萬元,妥善安置隨軍家屬3人,解決子女入學入托8人;5縣調整了義務兵家屬優待金標準。四是軍休干部服務管理不斷加強,相關待遇有效落實。按照軍休干部住房改革有關文件精神,對市內81名軍隊離退休干部住房改革資料住房情況進行測算,做好軍休干部購房貨幣補差補貼的各項工作,下撥軍休干部機構人員經費558萬元。及時組織軍休干部參加“云嶺老戰士牽手互助行動.2008夕陽春暖”、“愛心捐款”、“夕陽紅”杯文體比賽等活動,豐富了軍休干部的晚年生活,展示了軍休干部風采。
二、存在的主要問題
在看到取得的成績的同時,也應實事求是地看到我們在兩項工作中存在的困難和問題。
(一)在低保工作方面:一是臺帳資料不齊;二是報表數據不準確。三是農村敬老院建設發展不平衡。敬老院項目建設仍然偏少,有幾個縣區還未啟動農村敬老院建設項目。永善縣集中供養農村五保對象為零供養;四是城鄉醫療救助資金使用效果不夠好。普遍存在上報的數據隨意性比較大。
重點優撫對象醫療制度
第一章總則
第一條為從根本上解決我市重點優撫對象醫療難問題,逐步起立起規范的重點優撫對象醫療保障制度,根據國務院和中央軍委新頒布的《軍人撫恤優待條例》和省民政廳、財政廳、衛生廳《關于建立全省在鄉重點優撫對象醫療保障體系的指導意見》(吉民發〔20**〕2號)等有關規定,結合《敦化市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暫行規定》和《城鎮職工大額醫療費用補助管理辦法》,制定本辦法。
第二條本辦法的目的主要是建立起基本醫療保險與大病救助補充醫療保險相結合,實現多層次、多途徑的重點優撫對象醫療保障體系,使重點優撫對象享受與城鎮職工同等的醫療待遇。
第三條市民政、勞動和社會保障部門是重點優撫對象醫療保險的行政主管部門。市民政部門負責優撫對象參保人員的確定和醫療保險費的籌措、繳納;市勞動和社會保障部門所屬的市醫療保險經辦中心負責具體醫療保險業務。
第四條市財政、衛生、物價、藥監等部門要密切協作,共同搞好重點優撫對象基本醫療保險工作。
第二章范圍和對象
民政局優撫科工作安排
一、加強優撫法規、法規建設
一是制定出臺市《優撫對象醫療保障辦法》和《一至六級殘疾軍人醫療保障暫行辦法》。擬定2月底或3月初召開出臺“兩辦法”有關部門征求意見會議,爭取2012年3月31日前完成出臺工作。二是由于《壯族自治區實施〈軍人撫恤優待條例〉辦法》已于2012年1月1日施行,為貫徹落實好該辦法,結合我市實際,草擬《市軍人撫恤優待實施辦法》。爭取2012年年12月底前完成。三是檢查督促指導各縣區相應出臺優撫對象醫療保障辦法;四是根據2012年1月1日出臺的《壯族自治區實施〈傷殘撫恤管理辦法〉細則》的規定,按照自治區民政廳的統一部署,規范我市傷殘撫恤管理工作,組織申請對象到市和自治區指定醫院進行復查鑒定上報工作,進一步提高我市傷殘撫恤管理工作的質量和效力;五是健全完善優撫工作信息化建設,落實定機、定人、定程序的管理機制,為今后實施全區、全國聯網運行打下基礎;六是加強烈士紀念物的建設和管理。指導幫助各縣區按照民政部《烈士紀念建筑物管理辦法》規范管理,年內做好全市縣區、鄉鎮級烈士紀念建筑物全面核查統計上報工作,并加強對烈士紀念建筑物維修項目資金的檢查,健全完善烈士紀念建筑物管理各項制度。
二、落實優撫政策
按照中央和自治區有關優撫政策,認真落實新的保障標準。一是檢查督促各縣區民政部門嚴格貫徹中央和自治區出臺有關提高各類優撫對象保障新標準,落實在鄉老復員軍人、帶病回鄉退伍軍人撫恤補助標準自然增長機制。二是繼續實施“關愛功臣”活動,指導各縣區民政部門認真調查了解優撫對象住房情況,統籌安排建設資金優先解決優撫對象住房難的問題。三是按政策和有關規定,繼續做好參戰、參核退役人員的認定和政策落實工作。對生活確有困難的涉軍人員,要按低保和救助保障辦法給予解決。
三、全力做好復員退伍軍人、參戰民兵、支前民工信訪維穩工作。
按自治區和市委丶市政府的工作部署和要求,指導、協調各縣區民政局做好相關工作:一是做好民政涉軍群體政策宣傳教育工作,耐心細致做好各項政策解釋和思想教育,預防和減少上訪;二是檢查督促各縣區民政局開展信訪突出問題實施領導包案和開展重點矛盾糾紛化解工作;三是及時收集各種信息,掌握情況,把矛盾化解在當地,把隱患解決在萌芽狀態;四是認真做好涉軍人員各種應急預案,一旦發現有集體上訪或非正常上訪信息、苗頭,立即報告,并迅速到現場做好勸返疏導工作;五是認真落實工作責任制。按照“屬地管理原則,采取分級管理,誰主管、誰負責”的原則。檢查督促各縣區民政部門把責任落實到單位、到人的原則;六是繼續開展公開大接訪、干部下訪、約訪活動。把突出問題和重點人員的問題解決在縣區、在基層;七是暢通信訪渠道。認真做好日常來信來訪接待工作,做到事事有回音,件件有答復。
優撫事業單位調研報告
3月中下旬,我們先后赴華東的幾個省調研優撫事業單位和烈士紀念建筑物保護工作?,F將調研情況報告如下。
一、優撫事業單位管理和烈士紀念建筑物保護的現狀
福建省作為全國早期的革命老區之一,在民主革命時期、國內革命戰爭、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中,為中國人民的解放事業獻出生命的八閩兒女就有十余萬人。全省現有獨立辦的光榮院16所,與福利院兩院合一的46所,共收養優撫對象孤老1000多人。有榮軍康復醫院一所,集中收治特、一等革命傷殘軍人20人。有革命烈士紀念建筑物保護單位127處;其中國家級保護單位4處,省級保護單位9處,市級保護單位8處,106處為縣級保護單位。近三年投入優撫醫院和光榮院的建設資金從中央到地方約1290多萬元,如省榮康醫院投入40O多萬元,新建一幢410O多平方米的榮軍病房大樓;平和縣搬遷新建光榮院投入16O萬元;云霄縣新建光榮院投入180萬元等等。近三年投入烈士紀念建筑物單位資金約3200多萬元,如長汀霍秋白烈士紀念碑擴建投入300多萬元,今年清明節前將竣工;閩中烈士陵園投入400多萬元,對園內綠化、展館改造裝修等;泉州市投入300多萬元,用于新建后烈士陵園內的各項設施配套完善工程。廈門烈士陵園正投入1800萬元對展館進行改建,新裝聲、光、電設施。經過改造完善的烈士紀念建筑物單位的環境、設施、面貌都得到改善,逐漸發展成花園式、公園式,集瞻仰、旅游、休閑、游覽為一體的革命烈士陵園。
安徽省是革命老區省份,現有光榮院50所(含兩院合辦),供養優撫對象2040人;優撫醫院2所,床位490張,職工462人,凈資產1671萬元。縣級以上重點烈士陵園152處,其中國家級4處,省級14處,市級20處;縣級114處,陳展烈士16584人。烈士塔(碑、亭)666處,烈士墓約6500處。近幾年來,安徽的優撫事業單位在建設和管理等方面均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一是高度重視優撫事業單位建設,在財政十分困難的情況下,從2000年至今,連續4年每年省財政投入專項維修170萬元(烈士陵園70萬元、光榮院100萬元)。地方財政每年也投入300多萬元,使優撫事業單位的基本設施建設得到了一定的改善。二是優撫事業單位自身管理有所加強。全省優撫事業單位克服經費不足的困難,利用有利條件,積極抓好自身的管理和為優撫對象的服務工作,促進了自身的發展。不少光榮院按省里制定的等級管理標準,認真進行自身的整頓,健全完善各項管理制度,努力實行目標等級管理。同時積極開拓市場,面向社會孤老群體,擴大收養業務,增加收入,以院補院。一部分烈士陵園在充分發揮革命傳統教育基地作用的同時,積極走紀念、教育、游覽和休閑等多功能一體化的發展路子,重新規劃、重新布展,加強宣傳;增加投入,積極創收,以園養園,增強了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如金寨烈士陵園進行了全面維修和重新布展,皖西烈士陵園進行重新規劃,目前正在實施中;皖南事變烈士陵園新建了碑廊和增添了浮雕;大蜀山革命烈士事跡陳列館進行全面維修,更換了展板,并積極開展對外創收,近2年創收額達600萬元。安徽兩個優撫醫院堅持“優撫立院、特色興院、改革強院”和“兩個文明”并舉、“兩個效益”并重的辦院方略,改進管理方式,提高管理水平,使優撫醫院的整體形象和綜合實力都有不同程度的改善。三是在全省優撫事業單位中廣泛開展爭創文明窗口活動,不斷提高了服務質量。僅去年,全省有5所光榮院和8所烈士陵園被省文明委批準為民政系統文明窗口單位,在社會上產生了積極的影響。
二、存在的主要問題
優撫醫院存在的突出問題和主要矛盾是:管理人員管理水平不高,人員素質偏低,崗位設置和人員結構不合理;地理位置偏僻,缺乏區位優勢,不好引進高水平高等級人才;醫療設施設備配置落后且不齊全,診療、檢查手段滯后單一,醫護質量不高,社會化程度差,競爭力不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