執政合法性范文10篇
時間:2024-04-17 17:23:54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執政合法性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執政合法性思想分析論文
[論文關鍵詞];執政合法性;歷史啟迪
[論文摘要]確保執政合法性是任何一個政黨確保執政地位都必須認真思考并加以解決的問題。作為中國共產黨第一代領導核心的為確保中國共產黨的執政合法性做出了艱辛探索,為鞏固中國共產黨的執政地位做出了巨大貢獻。對關于執政合法性的探索及其失誤進行實事求是的分析評價,總結其經驗教訓,有助于在新的歷史時期進一步鞏固的執政地位。
一、對執政合法性問題的艱辛探索
(一)將鞏固黨的執政基礎視為關系黨的生死存亡的重大戰略問題
通過人民戰爭奪取政權的對此深以為然:“我們的權力是誰給的?是工人階級給的,是貧下中農給的,是占人口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廣大勞動群眾給的[1]?!币蚨▏院笏辉購娬{黨的各級干部和全體黨員要從鞏固黨的執政地位的高度來認識和處理與人民群眾的關系問題,并對危害黨的執政基礎的濫用權力、貪污腐敗以及官僚主義問題進行了重點強調。
我們的權力是人民給的,那我們就應該利用這種權力來為人民謀利益,而決不允許以權謀私。濫用權力、貪污腐敗則極大地損害了黨的執政合法性建設,因而對于黨內出現的這種情況,給予了毫不留情的處理,1952年親筆批示槍決劉青山、張子善就是典型明證。
執政合法性思想探究論文
一、對執政合法性問題的艱辛探索
(一)將鞏固黨的執政基礎視為關系黨的生死存亡的重大戰略問題
通過人民戰爭奪取政權的對此深以為然:“我們的權力是誰給的?是工人階級給的,是貧下中農給的,是占人口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廣大勞動群眾給的[1]。”因而建國以后他一再強調黨的各級干部和全體黨員要從鞏固黨的執政地位的高度來認識和處理與人民群眾的關系問題,并對危害黨的執政基礎的濫用權力、貪污腐敗以及官僚主義問題進行了重點強調。
我們的權力是人民給的,那我們就應該利用這種權力來為人民謀利益,而決不允許以權謀私。濫用權力、貪污腐敗則極大地損害了黨的執政合法性建設,因而對于黨內出現的這種情況,給予了毫不留情的處理,1952年親筆批示槍決劉青山、張子善就是典型明證。
官僚主義是黨脫離群眾的重要表現,也會極大地破壞黨的執政基礎。建國以后,針對執政黨最容易犯的這一脫離群眾的問題,在1951年給各級各地黨組下達指示,要求他們重視人民來信:“不要采取掉以輕心置之不理的官僚主義態度[2]?!?955年他再次指出:“官僚主義和命令主義在我們的黨和政府,不但在目前是一個大問題,就是在一個很長的時期內還將是一個大問題?!驳湫偷墓倭胖髁x、命令主義和違法亂紀的事例,應在報紙上廣為揭發。其違法情形嚴重者必須給以法律的制裁,如是黨員必須執行黨紀[3]?!贝撕笏侄啻螐娬{,“誰犯了官僚主義,不去解決群眾問題,罵群眾,壓群眾,總是不改,群眾就有理由把他革掉[4]?!?/p>
(二)重視執政主體的自身建設,在強調堅持“兩個務必”的同時全面加強黨的建設
黨執政合法性研究論文
摘要:政黨的執政合法性建設是現代社會政黨政治的一個歷久彌新的話題。中國共產黨作為一個長期的執政黨,也一直面臨著政治合法性建設的問題?!叭齻€代表”是新時期黨執政合法性建設的偉大成果。這一成果既體現了黨執政合法性建設的時代性特點,又體現了黨作為執政黨對自己執政任務的全面思考,包含著深刻的辯證法思維。它是黨的宗旨的繼承性與發展性的統一,是黨執政的合目的性與合規律性的統一,是執政合法性要求的系統性與開放性的統一。
關鍵詞:“三個代表”;執政合法性;辯證性
政黨的執政合法性建設是現代社會政黨政治的一個歷久彌新的話題。中國共產黨作為一個長期的執政黨,也一直面臨著政治合法性建設的問題。歷史的合法性不能代替現實的合法性,面對中國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建設的新情況,中國共產黨對黨的執政能力建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叭齻€代表”就是新時期黨執政合法性建設的偉大成果。這一成果既體現了黨執政合法性建設的時代性特點,又體現了黨作為執政黨對自己執政任務的全面思考,包含著深刻的辯證法思維。
一、“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是黨的宗旨繼承性與發展性的辯證統一
“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是等黨和國家領導人在對黨執政的歷史條件深刻認識的基礎上提出來的,是對黨的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的繼承和發展。中國共產黨是經過革命取得執政黨地位的,建國以后,黨由一個革命的政黨變成了執政黨,任務由革命戰爭年代的救亡圖存、奪取政權,變成了改變貧窮落后面貌、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改革開放以后,國家所處的環境由封閉轉向開放,社會文化由單一趨向多元,人們比較的尺度由單純的縱向比較轉向縱向和橫向的比較。面對執政合法性基礎結構的變化,黨開始思考,當代的政治合法性資源有什么特點?黨如何提高執政能力和執政水平才能獲得執政的合法性?面對黨將長期執政的現實,黨如何才能獲得長期的執政合法性?黨的宗旨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如何在歷史條件發生變化了的情況下,實現黨的宗旨?這種思考的結果就是“三個代表”的提出。
三個代表是對黨的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宗旨的繼承和發展,為黨的宗旨賦予了時代的特點,適應時代的要求,進一步豐富完善了黨的宗旨,使黨的宗旨能夠在新的時代歷史條件下得以實現,因此使黨的宗旨在新的時代條件下進一步發揚光大。
執政合法性及其歷史探討論文
[論文關鍵詞];執政合法性;歷史啟迪
[論文摘要]確保執政合法性是任何一個政黨確保執政地位都必須認真思考并加以解決的問題。作為中國共產黨第一代領導核心的為確保中國共產黨的執政合法性做出了艱辛探索,為鞏固中國共產黨的執政地位做出了巨大貢獻。對關于執政合法性的探索及其失誤進行實事求是的分析評價,總結其經驗教訓,有助于在新的歷史時期進一步鞏固的執政地位。
一、對執政合法性問題的艱辛探索
(一)將鞏固黨的執政基礎視為關系黨的生死存亡的重大戰略問題
通過人民戰爭奪取政權的對此深以為然:“我們的權力是誰給的?是工人階級給的,是貧下中農給的,是占人口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廣大勞動群眾給的[1]?!币蚨▏院笏辉購娬{黨的各級干部和全體黨員要從鞏固黨的執政地位的高度來認識和處理與人民群眾的關系問題,并對危害黨的執政基礎的濫用權力、貪污腐敗以及官僚主義問題進行了重點強調。
我們的權力是人民給的,那我們就應該利用這種權力來為人民謀利益,而決不允許以權謀私。濫用權力、貪污腐敗則極大地損害了黨的執政合法性建設,因而對于黨內出現的這種情況,給予了毫不留情的處理,1952年親筆批示槍決劉青山、張子善就是典型明證。
試析鄧小平對我黨執政合法性轉型的探索
[內容提要]《鄧小平文選》第三卷中包含了豐富的政治合法性思想。實際上,鄧小平從黨的工作重心轉移、意識形態轉型、領導權威重構等多方面探索了我黨執政合法性的轉型,并取得極大成功。
中國共產黨領導民主革命的勝利,并在社會主義建設中取得巨大的功績,贏得了人民的支持與擁護。但是,十年,在很大程度上損害了黨的政治合法性基礎。如何實現黨執政的合法性轉型,達到黨執政地位的鞏固,和國家的繼續發展,鄧小平做出了全方位的思索與探索。
一、轉換執政績效觀念:實現黨的工作中心轉移
“‘化大革命’十年浩劫,中國吃了苦頭。”[①]鄧小平總結以前的歷史教訓,指出“中國吃苦頭不只這十年,這以前,從一九五七年下半年開始,我們就犯了“左”的錯誤??偟膩碚f,就是對外封閉,對內以階級斗爭為綱,忽視發展生產力,制定的政策超越了社會主義的初級階段?!盵②]因此,從“一九七八年我們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對過去作了系統的總結,提出了一系列新的方針政策。中心點是從以階級斗爭為綱轉到各方面的改革?!编囆∑綇娬{,“要一心一意搞建設。國家這么大,這么窮,不努力發展生產,日子怎么過?我們人民的生活如此困難,怎么體現社會主義的優越性?“”叫嚷要搞“窮社會主義”、“窮共產主義”,胡說共產主義主要是精神方面的,簡直是荒謬之極!”[③]因為,“在社會主義國家,一個真正的馬克思主義政黨在執政以后,一定要致力于發展生產力,并在這個基礎上逐步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這就是建設物質文明。過去很長一段時間,我們忽視了發展生產力,所以現在我們要特別注意建設物質文明。”[④]“堅持社會主義的發展方向,就要肯定社會主義的根本任務是發展生產力,逐步擺脫貧窮,使國家富強起來,使人民生活得到改善。沒有貧窮的社會主義。社會主義的特點不是窮,而是富,但這種富是人民共同富裕。要發展生產力,就要實行改革和開放的政策。不改革不得,不開放也不行。過去二十年的封閉狀況必須改變。我們實行改革下放政策,大家意見都是一致的,這一點要歸“歸”于十年“”,這個災難的認識太深刻了?!盵⑤]“我們現在的路子走對了,人民高興,我們也有信心?!盵⑥]
執政的合法性,其實就是人民對執政黨的支持與擁護。鄧小平牢牢地把握住這一點。他認為,“現行政策對不對,對國家來說對不對,對人民來說對不對,人民的日子是不是逐步好過一些。我相信人民的眼睛是雪亮的?,F行政策只要一變,人民生活肯定會下降。如果人民認為現行政策是正確的,誰要改變現行政策,誰就要被打倒?!盵⑦]“人民有自己的親身經歷,眼睛是雪亮的。過去吃不飽,穿不暖,現在不僅吃飽穿暖,而且有現代化生活用品,人民是高興的。既然如此,我們的政策還能不穩定?政策穩定反映了黨的穩定?!盵⑧]
改革開放以來的實踐證明,鄧小平是對的。如果“不搞改革開放,就嗚呼哉了,哪里能有現在的中國?”[⑨]“中國人民在共產黨領導下生活一天天好起來,特別是最近十年。是真好,不是假好。對改革開放,人民是擁護的,人民看到中國是大有希望的?!盵⑩]在90年代初,鄧小平就指出,“世界上一些國家發生問題,從根本上說,都是因為經濟上不去,沒有飯吃,沒有衣穿,工資增長被通貨膨脹抵消,生活水平下降,長期過緊日子。如果經濟發展老是停留在低速度,生活水平就很難提高。人民現在為什么擁護我們?就是這十年有發展,發展很明顯。假設我們有五年不發展,或者是低速度發展,例如百分之四、百分之五,甚至百分之二、百分之三,會發生什么影響?這不只是經濟問題,實際上是個政治問題?!盵⑪]“不堅持社會主義,不改革開放,不發展經濟,不改善人民生活,只能是死路一條?;韭肪€要管一百年,動搖不得。只有堅持這條路線,人民才會相信你,擁護你。誰要改變三中全會以來的路線、方針、政策,老百姓不答應,誰就會被打倒。這一點,我講過幾次。經濟發展是政治穩定的根本基礎。
試析鄧小平對我黨執政合法性轉型的探索
[內容提要]《鄧小平文選》第三卷中包含了豐富的政治合法性思想。實際上,鄧小平從黨的工作重心轉移、意識形態轉型、領導權威重構等多方面探索了我黨執政合法性的轉型,并取得極大成功。
中國共產黨領導民主革命的勝利,并在社會主義建設中取得巨大的功績,贏得了人民的支持與擁護。但是,十年,在很大程度上損害了黨的政治合法性基礎。如何實現黨執政的合法性轉型,達到黨執政地位的鞏固,和國家的繼續發展,鄧小平做出了全方位的思索與探索。
一、轉換執政績效觀念:實現黨的工作中心轉移
“‘化大革命’十年浩劫,中國吃了苦頭?!盵①]鄧小平總結以前的歷史教訓,指出“中國吃苦頭不只這十年,這以前,從一九五七年下半年開始,我們就犯了“左”的錯誤。總的來說,就是對外封閉,對內以階級斗爭為綱,忽視發展生產力,制定的政策超越了社會主義的初級階段?!盵②]因此,從“一九七八年我們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對過去作了系統的總結,提出了一系列新的方針政策。中心點是從以階級斗爭為綱轉到各方面的改革?!编囆∑綇娬{,“要一心一意搞建設。國家這么大,這么窮,不努力發展生產,日子怎么過?我們人民的生活如此困難,怎么體現社會主義的優越性?“”叫嚷要搞“窮社會主義”、“窮共產主義”,胡說共產主義主要是精神方面的,簡直是荒謬之極!”[③]因為,“在社會主義國家,一個真正的馬克思主義政黨在執政以后,一定要致力于發展生產力,并在這個基礎上逐步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這就是建設物質文明。過去很長一段時間,我們忽視了發展生產力,所以現在我們要特別注意建設物質文明?!盵④]“堅持社會主義的發展方向,就要肯定社會主義的根本任務是發展生產力,逐步擺脫貧窮,使國家富強起來,使人民生活得到改善。沒有貧窮的社會主義。社會主義的特點不是窮,而是富,但這種富是人民共同富裕。要發展生產力,就要實行改革和開放的政策。不改革不得,不開放也不行。過去二十年的封閉狀況必須改變。我們實行改革下放政策,大家意見都是一致的,這一點要歸“歸”于十年“”,這個災難的認識太深刻了?!盵⑤]“我們現在的路子走對了,人民高興,我們也有信心?!盵⑥]
執政的合法性,其實就是人民對執政黨的支持與擁護。鄧小平牢牢地把握住這一點。他認為,“現行政策對不對,對國家來說對不對,對人民來說對不對,人民的日子是不是逐步好過一些。我相信人民的眼睛是雪亮的?,F行政策只要一變,人民生活肯定會下降。如果人民認為現行政策是正確的,誰要改變現行政策,誰就要被打倒?!盵⑦]“人民有自己的親身經歷,眼睛是雪亮的。過去吃不飽,穿不暖,現在不僅吃飽穿暖,而且有現代化生活用品,人民是高興的。既然如此,我們的政策還能不穩定?政策穩定反映了黨的穩定?!盵⑧]
改革開放以來的實踐證明,鄧小平是對的。如果“不搞改革開放,就嗚呼哉了,哪里能有現在的中國?”[⑨]“中國人民在共產黨領導下生活一天天好起來,特別是最近十年。是真好,不是假好。對改革開放,人民是擁護的,人民看到中國是大有希望的。”[⑩]在90年代初,鄧小平就指出,“世界上一些國家發生問題,從根本上說,都是因為經濟上不去,沒有飯吃,沒有衣穿,工資增長被通貨膨脹抵消,生活水平下降,長期過緊日子。如果經濟發展老是停留在低速度,生活水平就很難提高。人民現在為什么擁護我們?就是這十年有發展,發展很明顯。假設我們有五年不發展,或者是低速度發展,例如百分之四、百分之五,甚至百分之二、百分之三,會發生什么影響?這不只是經濟問題,實際上是個政治問題?!盵⑪]“不堅持社會主義,不改革開放,不發展經濟,不改善人民生活,只能是死路一條。基本路線要管一百年,動搖不得。只有堅持這條路線,人民才會相信你,擁護你。誰要改變三中全會以來的路線、方針、政策,老百姓不答應,誰就會被打倒。這一點,我講過幾次。經濟發展是政治穩定的根本基礎。
小議中國共產黨執政合法性的轉型及其路徑選擇
摘要:改革開放前,中國共產黨的執政合法性是以意識形態為中心的。20世紀70年代末,意識形態中心型的合法性出現危機。以鄧小平為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把合法性基礎由以意識形態為中心轉移到以經濟績效為中心上來,成功地實現了合法性的第一次轉型。當前,經濟績效主導的執政合法性面臨著新的挑戰,創新執政合法性,實現執政合法性的第二次轉型是共產黨執政合法性建設面臨的重要任務。
關鍵詞:中國共產黨;執政合法性;執政能力
中國共產黨加強執政能力建設的基礎是加強執政合法性建設。要提高執政能力,執政黨需要適應歷史條件的變化,及時變革合法性的基礎,推動執政合法性向現代合法性的轉型。本文擬對中國共產黨執政合法性轉型的趨向及其途徑作粗淺的分析。
一、第一次合法性的轉型:從意識形態中心型向經濟績效中心型的轉變
合法性是指民眾對現存政治統治的信任、支持和認同。一個執政黨是否擁有合法性,就看它是否得到人民的擁護及其程度如何。用鄧小平的話說,就是“人民支持不支持、擁護不擁護、答應不答應”。合法性被看作是有效統治和政治穩定的基礎,只有當執政黨獲得人民自愿的擁護時,其統治才更有效力,才更能保持政局的穩定。反之,執政黨的號召和動員能力就會被削弱甚至失效,最終會導致政治動蕩、政權喪失。因此,“任何統治都企圖喚起并維持對它的‘合法性’的信仰”。隨著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中國共產黨的執政地位得以確立。此后,中國共產黨為鞏固自己的執政合法性地位做出了不懈的努力和探索。
大致說來,改革開放前,中國共產黨的執政合法性是以意識形態為主導的?!霸诮⑸鐣髁x市場經濟體制以前,中國共產黨主要憑借馬克思主義的主流意識形態來培育民眾的認同感以凝聚人心,從而控制和領導國家政治生活?!薄耙庾R形態是關于建設理想社會的總體觀念和信仰系統”,它是維系一個政治系統合法性的不可缺少的資源,它所具有的價值引導功能、教育功能、社會整合功能以及規范功能,有助于培養社會成員對政治權威的合法性情感,使社會成員產生和堅持關于合法性的信仰和信念,從而贏得社會成員的廣泛支持和普遍認同。馬克思主義是無產階級政黨的意識形態,它的人民性、革命性、真理性和先進性,決定了它具有巨大的意識形態感召力和魅力,必然會贏得眾多的信仰者和廣泛的認同。在民主革命時期,馬克思主義為中國共產黨作為中國革命領導者的必要性、必然性和合法性提供了充分的理論論證。而且,馬克思列寧主義特別是中國化了的馬克思列寧主義———思想因成功地指導中國人民進行了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贏得了民族獨立和民族解放,消滅了剝削和壓迫,建立了新中國而獲得了絕大多數民眾的擁護。中國共產黨執政后,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與國家權力相結合,上升成為占統治地位的意識形態,繼續為中國共產黨的執政合法性提供支撐。中國共產黨通過國家宣傳機器進行馬列主義、思想、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宣傳及灌輸,使社會公眾逐步形成、強化與之相適應的理想、信仰、價值觀、道德準則和社會心理等,從而使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所體現的階級內涵與價值訴求成為全社會公認的主流社會意識。人民對馬克思主義的信仰、對社會主義的信念和對社會主義道路的追求成了共產黨執政合法性的主要源泉。回顧歷史我們看到,建國后正是人民對黨倡導的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美好社會的憧憬,使得黨贏得了巨大的號召力和動員力。相信黨能領導人民建設美好社會,過上幸福生活的信念,使人民對黨的執政充滿了期待,產生了對黨執政的“預支性的合法性”支持。這種支持甚至在出現“”和化運動的政策性失誤以及隨后出現的三年經濟困難局面下都未曾動搖過。為了“美好的明天”,人民群眾甘愿忍受現時生活上的困難。堅信“面包會有的”、“社會主義的美好明天會到來的”信仰,使中國共產黨即使在新中國的艱辛歲月里都贏得了人民的支持??偲饋砜矗瑥男轮袊闪⒌礁母镩_放前,來自社會主義意識形態的信仰力是支撐執政合法性的關鍵因素。當然,該時期執政黨的合法性來源不是唯一的,除了意識形態來源外,還有績效(建國初經濟建設的巨大成功)、個人魅力(的人格魅力)、歷史傳統(個人崇拜等)等來源,這些都為當時中國共產黨的執政贏得了合法性。但比較而言,意識形態在整個合法性基礎中占了主導地位。因此,從總體上說,這個時期的合法性是意識形態中心型的。
提高執政能力核心思考
在現代民主國家,任何執政黨要鞏固執政地位,實現政黨目標,都必須把合法性作為政治運作的基礎。蘇東政變、墨西哥革命制度黨的失敗、中國臺灣國民黨在首次普選中失去政權,究其根本原因都在于合法性的喪失。同樣,西方政黨的更替也反映于合法性的強弱狀況。在我國形成利益多樣化格局以后,黨執政的合法性基礎作為探索執政規律、提高執政能力的核心要素,應當引起我們的高度關注。
一、增強合法性理念:執政黨必須關注的政治目標
1、強大的合法性基礎能增強執政黨對民眾的政治動員力。強大的政治動員力是執政黨把民眾聚集在自己周圍的重要條件??匆粋€執政黨是否有戰斗力,關鍵是看其有多大的政治動員力。而一個執政黨要獲得強大的政治動員力,首先要求廣大民眾對自身的政治信仰和價值觀產生認同。當一個政黨的政治信仰和價值觀成為民眾的信仰和價值觀時,民眾就成為實現執政黨目標的強大物質力量。相反,執政黨的執政目標就難以在社會上推行。新加坡人民行動黨之所以能在50年的多黨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重要原因是該黨把自身的核心價值理念轉化為民眾的思想。如他強調“親善關懷、互敬互重、孝順尊長、忠誠承諾、和諧溝通”的家庭價值觀,就受到了民眾的廣泛認同。我們黨現在倡導的“以人為本”、“科學發展觀”和“構建和諧社會”等等,在廣大人民中就引起了強烈的共鳴。民眾對執政黨的政治信仰和價值觀產生了認同,就與執政黨有相同的認知和政治情感,無疑會增強執政黨的政治動員力。
2、強大的合法性基礎能使民眾包容或者原諒執政黨的過失。在現代政黨政治中,沒有哪個國家的政黨不犯錯誤,關鍵是民眾對執政黨所犯錯誤采取的態度。如果一個執政黨一犯錯誤,民眾就借機反對,就說明該黨的合法性基礎極其薄弱。相反,如果一個政黨犯了錯誤甚至是嚴重的錯誤,民眾仍然對它包容和原諒,就說明該黨的合法性基礎十分強大。中國共產黨就是一個合法性基礎十分強大的政黨。在“”十年中,我們黨犯了嚴重的錯誤,但人民始終支持共產黨,這就是源于我們黨長期的合法性積累?!皼]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是沉淀于中國人民心中的深厚心理基礎。美國前總統克林頓因為“性丑聞”并引發政治危機,但因其經濟上的成就獲得了美國民眾的認同,因而躲過了“總統彈劾”。與此相反,蘇共在“8·19事變”之后立即垮臺,主要是因為其合法性基礎十分薄弱,民眾對它長期所犯的錯誤已經沒有包容性。從這個意義上說,具有強大合法性的執政黨不會因為一些失誤而垮臺。民眾對犯錯誤黨的包容,給執政黨改正錯誤、繼續前進提供了新的空間和回旋的余地。因此,一個執政黨要鞏固自己的執政地位,必須在日常政治生活中注意合法性積累,不斷追加合法性資源。任何執政黨的失敗,都是在合法性資源消耗貽盡之后發生的。
3、強大的合法性基礎有助于推進政黨事業的順利發展。推進一個政黨的事業可以有兩種力量,即以暴力為后盾的強制性力量和依靠社會認同而產生的自覺服從的力量。強制性力量雖然也能推進黨的事業,但所付出的社會成本太高。以暴力為后盾的強制性服從是逼迫的,而處于被迫狀態的人們始終會尋找機會擺脫這種狀態。事實上,暴力掩蓋下的穩定是整個社會用沉默的方式進行反抗。民眾在被迫狀態下,執政黨實踐政黨目標的摩擦力會逐漸增強,因而所支出的成本也會越來越高。為了使民眾服從執政黨的意志,執政黨需要花費過多的精力廣泛動員,需要很多的人力進行管理和監督,需要更多的財力實施政策方案。蘇共的經濟成就在很大程度上是運用外在的強制力量,傷害了不少民眾的身心,也為日后民眾的背叛埋下了隱患。強大的合法性基礎保證了民眾對執政黨的支持,能有效降低執政成本。實踐證明,一個政黨的合法性越強,實施執政的政策越順利,實施政策的阻力越少,反之相反。政黨在失去合法性基礎的時候,即便是一個有利于民眾利益的政策,也可能得不到民眾的支持。
二、構建合法性基礎:執政黨鞏固執政地位的唯一途徑
人事局作風建設工作調研報告
在現代民主國家,任何執政黨要鞏固執政地位,實現政黨目標,都必須把合法性作為政治運作的基礎。蘇東政變、墨西哥革命制度黨的失敗、中國臺灣國民黨在首次普選中失去政權,究其根本原因都在于合法性的喪失。同樣,西方政黨的更替也反映于合法性的強弱狀況。在我國形成利益多樣化格局以后,黨執政的合法性基礎作為探索執政規律、提高執政能力的核心要素,應當引起我們的高度關注。
一、增強合法性理念:執政黨必須關注的政治目標
1、強大的合法性基礎能增強執政黨對民眾的政治動員力。強大的政治動員力是執政黨把民眾聚集在自己周圍的重要條件??匆粋€執政黨是否有戰斗力,關鍵是看其有多大的政治動員力。而一個執政黨要獲得強大的政治動員力,首先要求廣大民眾對自身的政治信仰和價值觀產生認同。當一個政黨的政治信仰和價值觀成為民眾的信仰和價值觀時,民眾就成為實現執政黨目標的強大物質力量。相反,執政黨的執政目標就難以在社會上推行。新加坡人民行動黨之所以能在50年的多黨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重要原因是該黨把自身的核心價值理念轉化為民眾的思想。如他強調“親善關懷、互敬互重、孝順尊長、忠誠承諾、和諧溝通”的家庭價值觀,就受到了民眾的廣泛認同。我們黨現在倡導的“以人為本”、“科學發展觀”和“構建和諧社會”等等,在廣大人民中就引起了強烈的共鳴。民眾對執政黨的政治信仰和價值觀產生了認同,就與執政黨有相同的認知和政治情感,無疑會增強執政黨的政治動員力。
2、強大的合法性基礎能使民眾包容或者原諒執政黨的過失。在現代政黨政治中,沒有哪個國家的政黨不犯錯誤,關鍵是民眾對執政黨所犯錯誤采取的態度。如果一個執政黨一犯錯誤,民眾就借機反對,就說明該黨的合法性基礎極其薄弱。相反,如果一個政黨犯了錯誤甚至是嚴重的錯誤,民眾仍然對它包容和原諒,就說明該黨的合法性基礎十分強大。中國共產黨就是一個合法性基礎十分強大的政黨。在“”十年中,我們黨犯了嚴重的錯誤,但人民始終支持共產黨,這就是源于我們黨長期的合法性積累。“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是沉淀于中國人民心中的深厚心理基礎。美國前總統克林頓因為“性丑聞”并引發政治危機,但因其經濟上的成就獲得了美國民眾的認同,因而躲過了“總統彈劾”。與此相反,蘇共在“8·19事變”之后立即垮臺,主要是因為其合法性基礎十分薄弱,民眾對它長期所犯的錯誤已經沒有包容性。從這個意義上說,具有強大合法性的執政黨不會因為一些失誤而垮臺。民眾對犯錯誤黨的包容,給執政黨改正錯誤、繼續前進提供了新的空間和回旋的余地。因此,一個執政黨要鞏固自己的執政地位,必須在日常政治生活中注意合法性積累,不斷追加合法性資源。任何執政黨的失敗,都是在合法性資源消耗貽盡之后發生的。
3、強大的合法性基礎有助于推進政黨事業的順利發展。推進一個政黨的事業可以有兩種力量,即以暴力為后盾的強制性力量和依靠社會認同而產生的自覺服從的力量。強制性力量雖然也能推進黨的事業,但所付出的社會成本太高。以暴力為后盾的強制性服從是逼迫的,而處于被迫狀態的人們始終會尋找機會擺脫這種狀態。事實上,暴力掩蓋下的穩定是整個社會用沉默的方式進行反抗。民眾在被迫狀態下,執政黨實踐政黨目標的摩擦力會逐漸增強,因而所支出的成本也會越來越高。為了使民眾服從執政黨的意志,執政黨需要花費過多的精力廣泛動員,需要很多的人力進行管理和監督,需要更多的財力實施政策方案。蘇共的經濟成就在很大程度上是運用外在的強制力量,傷害了不少民眾的身心,也為日后民眾的背叛埋下了隱患。強大的合法性基礎保證了民眾對執政黨的支持,能有效降低執政成本。實踐證明,一個政黨的合法性越強,實施執政的政策越順利,實施政策的阻力越少,反之相反。政黨在失去合法性基礎的時候,即便是一個有利于民眾利益的政策,也可能得不到民眾的支持。
二、構建合法性基礎:執政黨鞏固執政地位的唯一途徑
依法執政的觀念研究論文
依法執政是黨的十六大提出、十六屆四中全會又進一步明確的“黨執政的一個基本方式”,是指黨依照法律進入國家政權并在其中處于主導地位,且依照法律從事對全體社會成員發生約束性影響的國家政務活動。其中執政是黨的代表進入國家政權,并通過國家政權這個中介從事政務活動;依法則是指進入國家政權是人民依照憲法和選舉法進行的選擇,執政黨的代表們從事的政務活動是依照反映人民意志的憲法和法律來進行的。提出“依法執政”是黨的十五大提出依法治國基本方略以來,黨從治國方略的高度,從法治的層面上解決領導方式和執政方式問題的重大舉措。要實現依法執政,需要研究的問題很多。筆者認為,當前落實依法執政的艱巨之處,首先在于能否摒棄傳統的“領導”習慣,建立起符合法治要求的“執政”觀念。
我國法治建設模式不同于西方,西方國家是自下而上自發形成的;而我國則是自上而下,政府主導的自覺型的。因此在我國,執政黨的依法執政觀念的形成,不僅可以規范自己的執政行為,形成文明的政治過程和政治習慣,而且還可以帶動全民族法治意識的提高,促進中國的法治化進程。
依法執政觀念應該說是一種觀念體系,在這個體系中,不同的觀念其地位是不同。有的觀念處于基礎地位,有的則不然。筆者認為,要樹立全黨的依法執政觀念,提高依法執政水平,首先必須確立一些基礎的觀念,只有樹立、增強了依法執政的基礎觀念,才可能全面提高執政黨的依法執政觀念。筆者認為,依法執政的基礎觀念包括以下相互關聯幾個方面:
一、執政觀
中國共產黨在新中國成立之后,就具有了一身兼二任的地位:既是領導黨又是執政黨,但是,二者有著重要的區別:在獲取途徑上,黨的領導是黨在社會生活中通過自己的理想和主義、通過自己的組織和黨員無私的工作獲得人民依賴和擁護,使人民自愿地跟隨黨前進,從而形成的一種事實關系;而黨執政則是黨的代表在國家權力機構中占據主導地位,而這種主導地位是通過法律程序――選舉――獲得的。因此,與人民之間的關系是一種法律關系。在法律效力上,黨的領導是黨將自己的大政方針、政策或者關于社會某些具體事物的看法、主張,通過宣傳的方式讓人民群眾了解,通過說服的方式讓人民群眾接受,而不具有對人民群眾的法律約束力;而執政則是以國家的名義,通過行使國家權力的方式從事處理社會事務的行為,這種行為對全體社會成員具有法定的約束力和強制力。從所涉及的事項范圍上,黨的執政主要限于國家政務,包括政權工作、行政工作和司法工作,反映的是政黨與國家政權之間的關系;而領導則不僅包括在政治上領導政權,還包括領導人民群眾、人民團體、派、企事業單位以及整個社會主義事業,其領導活動涉及到了國家政務活動和全部的社會活動。
長期以來,我們混淆了二者的區別,認為“領導就是執政”,這種認識至少帶來兩個方面的不良后果:一是以執政的方式領導整個社會生活,以為自己是執政黨,就可以運用國家強制力在任何范圍內發號施令,不注意通過倡導科學的政治理想吸引人,通過治國綱領、路線、政策所體現的人民意志與利益引導人,通過組織和黨員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和為人民利益犧牲的奮斗精神感召人,放松了對自身思想的改造和體制的創新。二是以領導的方式處理黨與政權機關的關系。以為自己是領導黨,就可以不通過法定程序直接指揮,甚至取代國家政權機關,以黨的政策取代國家法律,導致國家法律虛無、政權機關虛置,遲滯了中國法治化的進程,最終將自己放在了社會矛盾的焦點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