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型銀行范文10篇

時間:2024-04-18 14:37:11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中型銀行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中型銀行

中型銀行改革

一、中國中型銀行比較弱小,小銀行極不發達

中國的信貸市場份額商度集中于四大國有銀行,中型銀行(本文指股份制商業銀行)市場份額很低,小銀行(特別是民營小銀行)極不發達。

根據2000年的數據,中國商業銀行(包括國有獨資商業銀行、其他商業銀行及外資銀行)的資產總額為116406.9億元,四大商業銀行占84.6%,其他商業銀行比例為13%,外資銀行只占2.4%。當然,隨著業務經營范圍管制的放松和專業銀行商業化改革的深入,四大國有商業銀行的市場份額呈現出緩慢下降的趨勢。如果我們將其他商業銀行理解為中型股份制商業銀行。如果把城市和農村信用社等金融機構理解為小型金融機構,他們的力量更加弱小。

在銀行體系方面,美國銀行有8000多個,大概分為四個層次。第一層次是全國性的銀行,例如花旗銀行、摩根大通銀行,這些銀行也是大的跨國銀行,影響遍及全球。第二層次是跨地區銀行,例如美洲銀行、富利特銀行。第三層次是地區銀行。這類銀行數量很多,一般都在某一州開展業務。為當地大的企業和大城市的居民服務。第四層次是社區銀行。這類銀行有幾千家。主要為某一小城鎮或大城市的某一社區的小業主和居民服務。這四類銀行形成自然的分工。都有自己特定的服務對象和服務工具,使社會不同層次的企業和居民都能得到相應的金融支持,從而使經濟活動在不同層面上都能有效的開展。

中國銀行業的區域結構很不合理。作為第一層次的全國性銀行,工商銀行、農業銀行、中國銀行、建設銀行、交通銀行和開發銀行,與美國相比有兩大區別。一是中國全國性銀行的資產集中度太高,集中了全國銀行資產額的80%多(美國全國性銀行只占全國銀行資產額的40%,但服務的范圍卻不對稱,廣大農村,小城鎮以及大城市的小企業都得不到應有的金融服務;二是中國沒有跨國銀行。中國銀行雖然在國外有一些分支結構,但基本上是為中國進出口企業和當地華人服務的小機構,不能叫做跨國銀行。

作為第二層次的地區超級銀行,如招商銀行、中信實業銀行、光大銀行、民生銀行,同美國同類銀行相比,也有兩個主要區別。一是美國地區超級銀行一般都在某些地區占有相當的市場份額,而中國的這幾家跨地區中等銀行在任何地區的市場份額都很小,對任何地區都無大的影響力。二是美國的地區超級銀行,一般都有相當的跨國業務,而中國的上述銀行都是純國內銀行。作為第三層次的地區銀行,在中國非常薄弱。美國基本每州都有在當地頗有影響的地區銀行,中國只有少數省有省級地區銀行,如廣東發展銀行、浦東發展銀行、深圳發展銀行、福建興業銀行和北京、上海、天津等直轄市由城市信用社改組的城市商業銀行。與美國相比,中國地區銀行數量很少,規模很小,沒有形成氣候。作為最后一個層次的社區銀行,從嚴格意義上講,在中國還沒有。綜上所述,中國銀行業產業結構存在著嚴重的缺陷:四大國有商業銀行占據了信貸市場的極大份額,競爭還不充分,中型銀行比較弱小,小型銀行極不發達。這種狀況會造成銀行業集中度過高,不利于形成充分競爭的信貸市場環境。金融業是一個有機聯系、互相補充的多樣性生態系統,既需要大中小型商業銀行,也需要面向社區中小企業和農民的合作金融組織。

查看全文

中型銀行發展改革論文

加強中國中型銀行的發展與改革首都經濟貿易大學博士研究生馬羅巴(TonyMaloba)100026

內容摘要:中國銀行業產業效率低下,其中一個重要原因是中國中型銀行相對四大國有商業銀行比較弱小。最近幾年中國對于四大國有商業銀行的改革和發展極其重視,但對于中型銀行沒有足夠的關注,殊不知中型銀行的充分發展對于提升整個銀行業的競爭和效率具有關鍵作用。

關鍵詞:中型銀行競爭銀行產業效率

中國經濟要保持高速、穩定增長,需要轉變經濟增長的方式,進一步提高資源配置效率,特別是金融資源運用效率。銀行儲蓄資金是社會資本形成的主要渠道。

一、中國中型銀行比較弱小,小銀行極不發達

中國的信貸市場份額商度集中于四大國有銀行,中型銀行(本文指股份制商業銀行)市場份額很低,小銀行(特別是民營小銀行)極不發達。

查看全文

我國中型銀行改革論文

摘要:加強中國中型銀行的發展與改革首都經濟貿易大學博士研究生馬羅巴(TonyMaloba)100026

內容摘要:中國銀行業產業效率低下,其中一個重要原因是中國中型銀行相對四大國有商業銀行比較弱小。最近幾年中國對于四大國有商業銀行的改革和發展極其重視,但對于中型銀行沒有足夠的關注,殊不知中型銀行的充分發展對于提升整個銀行業的競爭和效率具有關鍵作用。

關鍵詞:中型銀行競爭銀行產業效率

中國經濟要保持高速、穩定增長,需要轉變經濟增長的方式,進一步提高資源配置效率,特別是金融資源運用效率。銀行儲蓄資金是社會資本形成的主要渠道。

一、中國中型銀行比較弱小,小銀行極不發達

中國的信貸市場份額商度集中于四大國有銀行,中型銀行(本文指股份制商業銀行)市場份額很低,小銀行(特別是民營小銀行)極不發達。

查看全文

主機監控系統在中型銀行的實踐

摘要:本文首選介紹了IBM大型主機和IBMTivoli系列產品,然后以南方某中型銀行為例,通過對Tivoli相關產品進行整合利用,探索并建設了一套包含告警收集與豐富、事件生成與處理、性能與可用性基線管理、大屏展示等功能的主機監控系統。利用主機監控系統,南方某中型銀行完善了主機資源性能監控,實現了IT運維管理與業務發展的融合,提高了數據中心運維自動化管理水平。

關鍵詞:銀行;大型機;Tivoli;監控

一、相關技術概述

(一)IBM大型主機

1964年,IBM研制出第一代商用大型計算機服務器,經過50多年的不斷發展,其穩定性和安全性在所有計算機系統中首屈一指。大型主機擅長處理海量的并發任務,穩定性超過其他類型的服務器,I/O能力強,因此特別適合運行銀行的核心系統。從20世紀80年代開始,中國的國有銀行開始使用IBM大型主機。目前,國有五大行(工商、農行、中行、建行、交行)和部分銀行類金融機構(江蘇農信、四川農信)的核心系統運行在大型主機平臺上。Z/OS,CICS,DB2分別是大型主機上專用的操作系統、交易中間件和數據庫軟件。

(二)IBMTivoli產品

查看全文

銀行發展改革論文

摘要:加強中國中型銀行的發展與改革首都經濟貿易大學博士研究生馬羅巴(TonyMaloba)100026

內容摘要:中國銀行業產業效率低下,其中一個重要原因是中國中型銀行相對四大國有商業銀行比較弱小。最近幾年中國對于四大國有商業銀行的改革和發展極其重視,但對于中型銀行沒有足夠的關注,殊不知中型銀行的充分發展對于提升整個銀行業的競爭和效率具有關鍵作用。

關鍵詞:中型銀行競爭銀行產業效率

中國經濟要保持高速、穩定增長,需要轉變經濟增長的方式,進一步提高資源配置效率,特別是金融資源運用效率。銀行儲蓄資金是社會資本形成的主要渠道。

一、中國中型銀行比較弱小,小銀行極不發達

中國的信貸市場份額商度集中于四大國有銀行,中型銀行(本文指股份制商業銀行)市場份額很低,小銀行(特別是民營小銀行)極不發達。

查看全文

打破銀行壟斷概念及作用

以上市公司為代表的大中型銀行,不僅是由我國社會主義所有制主體所主導的,而且主要是對大中型企業負責的,是為廣大儲戶服務的。由于這種經營體制所限,使之不能對小微企業盡到如同對大中型企業那樣的責任。至此,出現了以溫州為代表的小微企業貸款難、社會資金民間拆借近乎失控的問題:資金鏈斷裂、老板出逃、高息攬儲泡沫破裂等,這直接導致了國家把溫州作為進行金融綜合改革的試點,如:鼓勵發展小額貸款公司、村鎮銀行,以支持小微企業發展等等。這就是說,創建地方金融合作組織是對現有銀行體系的有力補充。這也才是“打破銀行壟斷”真正的實際含義和作用所在。

第一,“打破銀行壟斷”,并非打破現有銀行體系的營運機制。其目的是“解決民營資本進入金融”的有效辦法和途徑,找尋進入的合法持續實現形式。一句話,解決建立為小微企業直接服務(特別是貸款)的金融合作機構和組織問題。這不僅為民間、民營資本進入金融提供合法、可控的通道,而且為整個金融秩序的穩定發展提供廣泛的保障。

第二“,打破銀行壟斷”,實際是對現有銀行體系不能有效達到的領域的一種輔助和補充的作為,也是完善整個銀行體系的一種積極作為。其目的主要是解決民間資金的拆借由地下轉為地上,為打擊“一夜暴富”的非法集資建立有效的監管機制。

第三,“打破銀行壟斷”,實際是把大中型銀行主要業務和小微金融機構、組織或村鎮銀行(可借鑒孟加拉國的做法)主要業務作一個明確分工,對這種分工作某種必要界定。同時建立嚴格監管體系,使它們之間的各自主營業務有一定的適當限定(當然,大中型銀行也能向小微企業貸款,但民間金融組織和村鎮銀行則不宜跨地區經營),減少風險和相互干擾現象。

第四“,打破銀行壟斷”,特別需要注意的是,防止溫州曾出現的情況:有人從大中型銀行把款低息貸出,再到民間拆借市場高息將款借出。這不僅不是打破銀行壟斷,而且是對完善現有銀行體系和營運機制的沖擊和破壞。而所有問題的解決中,這是最難監管和不易控制的。第五“,打破銀行壟斷”,不僅要解決銀行體系自身的完善問題,還要注意解決和防止西方“神賜財富”的影響和腐蝕問題。說銀行業暴利,似根據不足。事實上,上市銀行毛利率只40~50%多,而高速公路上市公司13家的毛利率卻達61%,這本是公共事業利益范圍的經營,但有的卻把盈利去投資房地產,這才是超合理收費年限、超合理還貸年限的真正的壟斷經營,而且是超經營項目限制的。同時,高速公路上市公司的毛利率不僅超過銀行業,甚至超出房地產業(39%)和釀酒業。銀行收費高,已經下調;且金融衍生品在可控范圍。而高速公路和房地產、釀酒業的泡沫是顯而易見的。表面看都是實業,但其中超范圍經營、無限擴大無形資產、虛構名牌,都是隱蔽的虛擬經濟成份。這是最可怕的,因為和實體經濟攪和在一起,嚴格區別是很難的。

但隨著近期揭露的一些“神話故事”現象(如:廣西傳銷‘資本運作’涉案千人過億元、天價旅游考察、某上市公司豪華裝修辦公室2.4億元、涂料市場立邦和多樂士賣假貨次貨、做月子水的三個‘神話’、汽車節油產品無實質作用、美容去眼袋花錢不見效;工業松香給鴨脫毛、新型地溝油、酸奶里添加舊皮鞋為原料做的工業明膠,等等,等等),使銀行業也很難獨善其身,這說明“打破銀行壟斷”任重而道遠?,F有銀行體系只能完善、補充和加強,而不是打破。

查看全文

商業銀行信貸風險防范機制探究

摘要:商業銀行作為我國金融體系的核心組成部分,信貸風險不僅影響其自身經營發展,也對我國的金融穩定、金融改革等方面帶來全局性影響。近年來,隨著我國經濟發展步入新常態,商業銀行的信貸風險防控壓力倍增,甚至引發了一系列極端事件。因此,本文從商業銀行信貸風險防范機制建設現狀入手,按照美國COSO委員會提出的內部風險管理體系框架,分析不同類型商業銀行風險防范目標、組織架構以及管理流程,并對信貸風險防范機制構建提出了建議。

關鍵詞:商業銀行;信貸風險;防范機制

一、商業銀行信貸風險防范機制的理論框架

1992年,美國反虛假財務報告委員會下屬的COSO委員會提出了企業內部控制整體框架。2004年,COSO委員會在內部控制整體框架的的基礎上又了企業風險管理框架,該框架對促進現代企業在風險防范與控制的規范性、確保風險管理的有效性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商業銀行作為現代企業的典型代表,也應建立一套與外部環境、自身發展等相適應的內部風險管理體系框架。其中,信貸風險防范作為其風險管理中的主要組成部分,更是商業銀行內部控制體系中的核心內容。從COSO提出的企業內部整合核心框架內容來看,商業銀行風險防范機制內部要素應至少包括以下三個方面內容:(一)戰略目標。商業銀行的風險管理戰略目標,主要是根據其股東、債權人等主要利益者的價值取向,按照監管部門和巴塞爾協議要求,制定出的風險管理的目標、原則、管理體系與管理模式。商業銀行戰略目標的設定與其風險管理密不可分,風險偏好的設定也往往以其戰略目標為基礎。根據不同的戰略目標,商業銀行的風險偏好又分為激進型、穩健型和保守型三種類型。(二)組織構架。商業銀行的風險管理組織架構提供了計劃、執行、控制和監督活動的框架,包括確定權力和責任的關鍵界區,以及確立恰當的報告途徑。通常來說,商業銀行組織構架包括原始管理型、分散管理型、集中管理型、水平管理型等類型。(三)管理流程。要實現商業銀行風險管理的有效性,需要對包括風險測評、風險控制、風險預警以及風險化解等多個環節開展有效管理。即首先對風險進行識別和測量,在此基礎上實施有效的風險防范和控制,及時預警可能發生的風險并化解風險。

二、當前我國商業銀行信貸風險防范機制的發展現狀

為了解當前商業銀行信貸風險防范現狀,本文對重慶轄內70余家商業銀行分支機構、法人銀行采取問卷調查的方式,對商業銀行風險防范管理機制建設的現狀進行了全面調查。(一)風險防范戰略目標分析。從調查結果看,當前商業銀行普遍設立了穩健經營的風險管理戰略目標。但從實際情況來看,受盈利考核導向影響,商業銀行經營戰略目標很大程度上反過來決定其風險管理目標。如大型銀行由于規模和客戶優勢,將資金大量投放低風險的大企業及熱門行業,雖名義上為低風險業務,但一旦集中出現行業風險,則成為高風險的高發區。中小銀行在與大型銀行競爭中,主動調整定位,如部分股份制銀行信貸投放主體多為風險較高的小微企業,通過定價來覆蓋其所承擔的風險,在一定程度上更接近風險激進管理。(二)風險管理組織架構分析。近年來,隨著金融業風險管理機制的不斷變革,商業銀行的治理結構也得到了明顯改變。從總體來看,當前商業銀行普遍建立了“三會”獨立運行的信貸風險管理體系。但調查顯示,不同類型商業銀行在“三會”獨立運作的集中管理風險體系下,在風險防范組織架構的具體設置上略有差別。一是大中型銀行分支行風險防范管理組織架構設置全面。大型銀行一般在分行級均設有相應的風險管理委員會,制定本級別行風險管理的政策、制度和計劃,解決風險管理中的重大問題。如某大型銀行下設部門包括風險管理部、信用管理部、資產處置部等。另一大型銀行的信貸管理部是其信貸風險管理的綜合部門,其下設風險管理部、信貸管理部、授信審批部、資產保全部等。同樣,中型商業銀行也較為重視分行級別的信貸風險管理,如股份制銀行的總分行均分級設立獨立的信用管理部門,實行垂直管理,其信用風險管理部內設授信管理中心、授信審批中心、資產保全中心,中心下再分設具體部門。二是小型商業銀行的信貸風險管理大多集中在總行,分支行風險管理架構相對較弱。調查顯示,小型區域性銀行的信貸風險管理辦法均由總行風險管理委員會決定,根據風險層級的不同,總、分行各有一定權限。但總體來看,分行的審批權限較小,如小型股份制銀行分行的審批權限僅為抵押擔保一億以內、保證擔保4000萬以內,超出分行權限需報總行審批。但也有個別區域性銀行,其風險管理組織架構也逐漸向大型銀行靠攏。如某地方法人銀行,其雖為區域性小型銀行,但也和大型銀行一樣,建立了兩級風險管理防范機構,即在總行和各分支行獨立設置風險管理部。(三)風險管理流程分析。1.信貸風險測評方法差別較大。信貸風險量化管理在西方發達國家銀行信貸風險管理中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但從我國商業銀行實踐來看,風險測評長期以來以定性評價為主,但隨著國外風險管理工具在我國的推廣,銀行在信貸風險測評方法上已有較大差別。一是大中型銀行在進行信貸風險測評已廣泛運用風險量化模型。如某大型銀行已廣泛使用計量模型展開測評,如市場風險管理就采用VAR模型進行風險量化,運用于利率風險、匯率風險、股票、商品價格、衍生品金融工具等多種交易中。某中型股份制銀行以內部評級法與VAR計量模型相結合,根據影響因素的重要性確定考核權重,并從風險發生的可能性及嚴重程度兩個維度識別風險。另一中型股份制銀行風險測評采用計量模型對公業務和對私業務區別計量,包含非零售內部評級體系和零售內部評級體系兩個部分。二是部分小型銀行在風險測評的方法上主觀程度較高。如調查中某地方法人銀行目前仍采用信用評分法對信貸客戶信用評級,在風險測評時未進行量化分析,仍主要依靠人工對風險進行主觀判斷。而某地方性銀行主要依靠客戶經理的主觀分析調查來進行風險判斷。2.信貸風險控制手段明顯不同。一是大中型銀行普遍開發了相應的信貸風險控制系統。如某大型銀行建立授信業務風險監測系統(CRMS),對行業限額、信貸政策執行情況進行實時控制。某中型股份制銀行在信貸管理系統中,管理企業授信額度,當授信超權限時,系統將會進行提醒。招商銀行已建立了信用風險管理系統,其中內嵌了客戶管理系統、客戶群管理系統、財務分析系統、客戶評級管理系統等近20個系統。二是小型銀行普遍未專門建立相應的信貸風險管理系統,僅依靠傳統的業務系統信息進行風險控制。如某小型銀行的風險控制仍依賴傳統的財務指標開展貸前調查、貸中審查和貸后管理。另一小型銀行主要是通過個人和對公信貸系統進行額度管理和授權審批控制。3.風險預警效率差別明顯。一是大型銀行普遍建立了相應的風險預警信息系統。某大型銀行建立了C3預警系統,將信貸系統、人民銀行征信系統、銀監會客戶風險系統等內外部信息進行整合,實現了預警信息在貸前決策中的高度共享。另一大型銀行開發了授信業務風險監測系統,通過整合風險前端(如行業、信貸政策等外部信息)、風險后端(財務狀況指標預警、可疑資金流向預警、關注名單預警等),及時分析各種獲得的信息,發現潛在的風險,并采取相應措施。二是部分中型銀行通常采取系統與人工監測相結合的預警方式,如某中型股份制銀行的信貸風險系統包括宏觀經濟信息采集、行業信息、天眼系統(即采集各行業的企業負面影響信息),此三個系統發揮信貸風險預警作用。另一中型股份制銀行的預警主要通過將企業違約、同業風險、行業風險、企業經營狀況等多維信息建立三色預警庫,對認定的紅色、橙色預警客戶增加現場檢查頻率,并根據檢查情況動態調整預警級別,及時采取有效措施。某中型股份制銀行的預警信號主要通過貸后檢查、日常監控、研究分析、媒體及系統識別。某中型股份制銀行建立了經營單位預警、風險管理部現場檢查、風險總監化解的立體式的預警機制。三是部分小型銀行在信貸風險的預警上仍主要采取手工預警的方式。如某小型城商行通過定期對借款人和授信項目的跟蹤檢查判斷風險。某地方法人銀行主要采在貸后管理環節通過信貸人員的現場和非現場的檢查實行自下而上的風險預警,采用手工報送風險預警表的形式發出相應的風險警示信號。4.風險化解方法較為單一。當前,我國商業銀行的信貸風險化解手段仍主要為抵押和擔保,但總體來看,大型銀行風險化解方法更為豐富。大型銀行的風險化解手段主要有再融資、債務重組、貸款重組、擔保、抵押,還可根據情況對擔保方式、還款期限、適用利率、還款方式等還款條件進行調整的處理手段。而部分小型銀行過于依賴通過抵押、擔保方式化解風險,如某地方法人銀行側重擔保化解風險,該行與65家融資性擔保機構均建立了合作關系,授信總額近400億元。某小型銀行優先選擇地理位置較佳、變現能力較強的抵押物作擔保,抵押率嚴格控制在總行規定范圍內,確保第二還款來源足值、有效,從而化解可能發生的信貸風險。(四)小結。不同商業銀行的規模、經營理念不同,其內部風險管理機制也有所差別。如在風險管理目標上,大部分銀行采以穩健經營為目標,但受盈利考核導向影響,商業銀行經營戰略目標很大程度上反過來決定其風險管理目標。在信貸風險管理的組織架構上,大中型銀行偏重層級式管理,小型銀行更注重集中式管理;風控方式上,大中型銀行更偏重信息的自動化程度,小型銀行更多依賴人工進行風險控制。雖然風險控制的效果不盡相同,但總體來看,我國商業銀行的風險管理機制的建設仍取得了明顯進步。

查看全文

商業銀行小微企業金融服務探討

小微企業在我國企業隊伍中數量眾多,是我國經濟發展當中的輕騎兵,在利稅、銷售收入以及工業總產值上分別達到了我國經濟總量的40%、57%以及60%,并提供了四分之三的城鎮就業機會,為我國1.5億人口解決了就業問題.一直以來,小微企業的信貸需求都十分的旺盛,然而各個商業銀行由于小微企業的風險和成本較高,收益不確定等因素的存在,給其提供的貸款很少,甚至還不到20%.面臨小微企業的強大需求,商業銀行如何對金融產品和服務進行創新,使其可以更好更多的扶持小微企業的發展是值得深入探討和研究的問題.

1當前商業銀行小微企業金融服務中存在的問題

1.1缺少為小微企業服務的內在動力

對于商業銀行而言,其最為重要的目的在確保銀行運行安全的基礎上得到更多的利潤,進而使銀行可以更好的提升.然而,由于小微企業的規模不大,涉及的行業十分分散,且業務十分繁雜,對于商業銀行的集中管理非常不利.而想要適應小微企業的融資需要,銀行就要增添服務網點,擴展金融服務業務,投入更多的人力和軟件資源,提升運行的成本.另外,由于為小微企業貸款需要較高的成本等因素的存在,銀行為了提高經濟利潤,自然對大中型企業的貸款業務更為傾向,而對小微企業的金融服務發展則缺少內在的動力.

1.2對小微企業資金回收的風險較大

和大中型企業相比,小微企業的貸款具有的風險性較高.由于小微企業普遍存在不完善的管理機制和財務制度,資金賬目的透明度不高,使得銀行很難監督與控制小微企業的發展和經營,在對信息的采集上也存在較大的難度,存在的違約風險很高.而就目前來看,商業銀行仍然采取的是大中型企業大貸款模式來對待小微企業,而不能使得小微企業的真實經營狀況得意體現,加大了銀行對資金進行回收的風險.

查看全文

企業多頭授信的金融風險及防范措施

摘要:隨著我國經濟轉型發展,金融改革向縱深推進,各類銀行機構大量出現,多家銀行對一家企業提供信貸服務已十分普遍。這種“多對一”的授信服務模式在解決“一對一”模式下企業融資缺口的同時,也容易催生一系列的風險。本文以江西省某縣級市國有縣域支行法人客戶群體為例,深入分析多頭授信特征屬性及存在的風險,探索多頭授信形成的原因,并提出風險防范政策建議。

關鍵詞:多頭授信;企業融資;金融風險

1多頭授信呈現出的特征及存在的風險

某市是江西省縣域經濟十強縣級市,該市銀行類金融機構共9家,包括政策性銀行、國有商業銀行、郵儲銀行、信用社、城市商業銀行和村鎮銀行。由于該市經濟較活躍,金融資源相對豐富,埠外銀行也紛紛通過異地授信到該市拓展法人信貸業務。據統計,對該區域企業授信的銀行類金融機構近20家。筆者對該市某國有銀行支行法人客戶多頭授信情況進行了調查分析,截至2014年末,該銀行有33戶授信企業,在各家金融機構授信總額63.34億元,用信額49.53億元;按照工信部企業劃型標準,大型企業3戶、中型企業9戶、小微型企業21戶。這33戶企業最少在1家金融機構用信,最多的達9家。

1.1多頭授信呈現出的屬性特征

一是總體以大中型企業居多。這33戶企業中,大型企業總授信為44.5億元,中型企業13.2億元,小型企業5.6億元。這些企業在1~2家金融機構授信的有17戶,占比為51.52%,其中小型企業13戶、中型企業4戶;在3~5家金融機構授信的有11戶,占比為33.33%;在6~9家金融機構授信的有5戶,占比為15.15%;在3家及以上金融機構授信的高達16戶,占全部客戶數的48.48%,其中大型企業3戶、中型企業5戶、小型企業8戶。從埠外銀行信貸投放來看,有12戶企業獲得信貸支持,其中大中型企業9戶、小型企業3戶。這12戶企業均為某國有銀行的優質客戶,這說明埠外銀行對優質企業的競爭十分激烈,注重對跨區域投放客戶的選擇。二是用信程度與企業規模負相關。這33戶企業中,大型企業用信占授信的比列為71.4%,中型企業用信占授信的比例為92.6%,小型企業占授信的比列為98.1%。從中可以發現,企業規模越大,其用信占授信的比例越小。這反映出銀行信貸資金投向呈現出“馬太效應”,大型企業不缺錢,但是各類型商業銀行依然紛紛介入,缺錢的小微企業反而得到的銀行信貸支持有限。三是授信金融機構過多的企業更傾向用足授信額度。該33戶企業中,在1~2家及3~5家金融機構用信額占授信額比例均在68%左右,而在6家以上金融機構用信額占授信額的比例達到114%。調查中,筆者還發現大中型企業授信多集中在四大國有銀行,小微企業授信一般只在1家國有銀行授信,但在多家股份制銀行和城商行授信,且用信品種以差額銀行承兌匯票為主,絕大部分采用多戶聯保擔保方式。

查看全文

移民人口扶持直補資金發放方案

一、指導思想和基本原則

(一)指導思想。

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堅持以人為本,全面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站在建設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高度上,按照“確保政策兌現,確保資金安全,確保社會穩定”的要求,統一領導,精心組織,科學安排,扎實工作,便民高效,公開透明,切實將大中型水庫原遷移民人口的后期扶持直補資金發放到移民手中。

(二)基本原則。

1.堅持移民后期扶持與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相結合的原則。認真貫徹落實國家移民后期扶持政策,切實解決移民生活困難問題,增加移民收入,不斷提高移民生活水平,逐步達到當地農民生活平均水平。

2.堅持公平、公正、公開的原則。嚴格執行政策,在核定移民身份、資金管理與使用等方面,做到公開透明,維護移民合法權益,接受移民群眾和社會的監督。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