節能減排政策范文10篇
時間:2024-05-07 21:51:53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節能減排政策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節能減排稅收政策探討
摘要:近年來,伴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我國的資源特別是能源的瓶頸制約和環境壓力問題越來越突出,經濟發展與資源環境的矛盾日趨尖銳,成為我國經濟發展面臨的最嚴峻問題,節能減排已成為構建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社會的重要舉措和必然選擇。稅收政策作為宏觀調控的重要工具,是政府節能減排管理中最靈活有效的手段,發揮稅收杠桿作用對促進節能減排和環境保護,優化經濟結構和經濟發展方式轉變,必將起到積極作用。
關鍵詞:經濟發展;稅收政策;節能減排
一、我國現行節能減排稅收政策的現狀及不足
1.節能減排的稅收政策過于零散。我國現行的與節能減排相關的稅收政策缺乏總體把握和系統考慮,較多的過于零散地分散于財稅部門的各種通知、具體規定中,大都體現在消費稅、增值稅、企業所得稅以及資源稅等稅種中,且只是作為其中的稅目來體現,本身具有不穩定性,效力級別較低,沒有形成一套完整的節能減排稅收體系,相互之間的協調配合作用難以充分發揮,缺乏前瞻性、系統性和指導性,難以發揮實際效果。并且,目前我國現階段還缺乏環境稅、碳稅、廢棄物處置稅等專門針對節能減排的稅種,對能源耗費行為的調控大多還是通過收費的形式進行約束,完善的節能減排稅收體系尚未真正構建,難以發揮合力,使得我國節能減排的成果難以鞏固,弱化了稅收在節能減排方面的作用,這既不利于發揮稅收政策對節能減排工作的引導和促進作用,也不利于全社會節能意識的普遍提高。
2.節能減排的稅收政策形式單一。我國現行節能減排稅收政策中包含的有利于節能減排的稅收優惠政策,大多以低稅率、減稅、免稅等直接優惠方式為主,雖然簡單易行,但與納稅人經營活動關聯度小,容易刺激納稅人以虛假名義騙取稅收優惠,促使納稅人行為短期化;而如投資抵免、加速折舊、提取準備金等可以引導納稅人調節生產經營活動的間接稅收優惠措施卻沒有充分利用,節能減排稅收優惠政策多是針對某一個企業或某一類產業,而較少針對具體的科技開發活動或高新技術項目來適用優惠政策,形式過于單一。另外現行節能減排的稅收政策作用方式多以激勵支持為主,而缺少必要的約束限制,即對采用先進技術、節約能源、符合投資導向的企業予以稅收支持,但對技術水平低、污染量大的企業未進行有效的約束,未使稅收激勵支持與約束限制有效結合,對能耗高、污染大的行業企業和產品實行懲罰性的稅收政策,引導企業節能減排的效果有限。
3.節能減排的稅收政策覆蓋面小。盡管目前我國現行的三十余項促進能源資源節約和環境保護的稅收政策涵蓋了節能減排的方方面面,但與《可再生能源法》、《節約能源法》以及《清潔生產法》等相關法律法規的要求還有一定差距,還遠未達到這些相關法律法規的要求,節能減排稅收政策覆蓋面較窄使得很多資源被廉價甚至是無償使用,導致資源的過度浪費以及使用的低效。如增值稅方面對可再生能源的開發和利用支持政策,僅對可再生能源中的垃圾發電、風力發電、水力發電等予以支持,而對在我國潛力巨大、對改變我國能源消費結構有著重要的意義的可再生能源中的太陽能、地熱能以及生物質等方面卻缺乏必要的稅收支持政策。又如在稅收優惠較為集中的所得稅方面,其政策設計中往往存對節能減排的稅收優惠覆蓋面太窄的問題,尤其是在當前企業節能減排投入力度不斷加大的情況下,造成稅收的助推和激勵作用不夠明顯。
我國節能減排政策傳導機制研究
摘要:由于我國經濟的不斷發展,現代化建設進程不斷加深,對我國的生態環境造成了嚴重的破壞。針對現狀,我國必須要進行政策改革,加強對節能減排政策的傳導,對于實現環境保護具有重要的意義。隨著生態環境的日益惡化,節能減排政策的實行刻不容緩。目前,節能減排政策已經成為社會各界以及國際上廣泛關注的問題,節能減排政策還應不斷進行改善,拓寬傳導途徑,從而實現節能減排政策的有效性。本文對我國節能減排政策的傳導機制進行探討,并評價節能減排政策的實施效應,為我國節能減排工作提供更多依據。
關鍵詞:節能減排;傳導機制;實施效應
自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的經濟發展日益迅速,但是經濟發展卻對生態環境造成了嚴重的破壞,如全球變暖加劇、霧霾嚴重、酸雨、沙塵暴頻發等等。面對日益嚴重的環境問題,必須要提出相應的解決對策,整頓生態環境,實現經濟與環境的和諧發展。節能減排政策是我國“十一五”規劃期間提出的,意在節約能源消耗、減少污染物的排放量。但是就我國目前情況來看,節能減排工作進展并不順利,且存在一定的阻礙。所以,我國必須要加強節能減排政策實施,提升節能減排政策的力度,拓寬節能減排政策的傳導機制,從而實現節能減排工作的進一步提升。
1節能減排政策傳導過程
節能減排政策的傳導過程如下:首先由政府職能部門制定節能減排政策,安排具體的節能減排手段,其次將節能減排相關政策輸入到社會經濟的運轉系統之中,將節能減排政策作用于客體,之后利用節能減排政策實現制定目標。但是在具體的實施過程之中,存在諸多不確定因素,通常會使節能減排工作目標受到阻礙,因此,在實際工作中,需要以實際情況為主要依據,實現節能減排政策的傳導。
2節能減排工作的影響因素
區縣推進節能減排的政策制度
第一條(制定目的)
為全面貫徹和自覺實踐科學發展觀,按照本市建設“四個中心”和實現“四個率先”的要求,大力實施節能優先戰略,加快產業升級,切實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根據國務院和**市關于加強產業節能和結構調整工作的決定的精神,不斷推進節能機制創新、政策創新、管理創新和技術創新,加快形成政府推動,市場導向、企業主體、公眾參與的**區節能減排工作格局,促進能源的高效使用和循環利用,促進產業結構的優化和升級,實現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的濱江新區建設,特制定本政策。
第二條(適用范圍)
凡注冊在本區并納稅和統計屬地化的各類所有制法人單位。
第三條(適用原則)
申報項目從**年1月1日以后開工建設或實施的項目。
民爆行業節能減排政策措施
摘要:對分散于民爆行業主要政策文件中的節能減排政策措施內容進行了梳理與分類,利用量化數據分析了各類政策措施對于節能減排的影響,并對各類政策措施的有效性進行了分析。研究表明:行政類政策措施比例較小但有效性最高;指標類政策措施特別是有關標準較缺乏,但有效性較好;引導類政策措施比例較大但較為宏觀,有效性相對最低。在上述分析的基礎上,為進一步健全完善民爆行業節能減排政策體系提出了建議。
關鍵詞:民爆行業;節能減排;政策措施
近年來,隨著民爆行業各類節能減排政策性文件的陸續出臺和貫徹,含銻炸藥、火雷管已被淘汰,混裝炸藥、電子雷管等清潔產品比例不斷提高[1-2],使得民爆行業單位萬元GDP能耗、百萬GDP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得到了有效控制??傮w上,現階段民爆行業仍缺乏專項節能減排政策性文件,200余項行業主要標準中涉及能耗及排放的標準較少。本研究對民爆行業現有的節能減排政策措施進行梳理,利用量化打分方法對其有效性進行分析,并根據分析結果對健全完善我國民爆行業節能減排政策體系的對策進行討論。
1民爆行業節能減排政策措施分類
(1)行政類政策措施。包括在民爆物品相關許可以及審批中涉及環保、節能內容的有關要求,如《民用爆炸物品生產許可實施辦法》、《民用爆炸物品科技管理辦法》中有關節能減排的要求等。行業管理部門通過嚴格執行行政類政策措施,有助于從源頭上確保民爆行業生產節能減排工作得到有效開展[3]。(2)引導類政策措施。包括在民爆行業發展規劃等政策文件中的各類措施,對節能減排相關技術、產品的發展可起到綱領性、指導性作用,如《民用爆炸物品行業技術進步指導意見》、《民用爆炸物品行業“十二五”發展規劃》中的有關內容。管理部門通過對引導類政策措施進行宣傳及貫徹,提高企業的節能減排的主體意識與責任感,指導企業實現可持續發展;企業則根據引導類措施提出節能減排工作思路,進行技術升級改造、產品結構優化調整,并制定節能環保發展戰略。(3)指標類政策措施。是指在行業指導性文件中對節能減排相關內容的量化要求,特別是對于污染物排放的指標類要求,如《關于提升工業炸藥生產線本質安全生產水平的指導意見》中“限制使用爆炸后有毒氣體含量大于50L/kg的包裝炸藥及生產技術”等。民爆研發單位根據指標類措施要求,進行相關新工藝、新設備、新技術的研發,生產企業則根據指標類措施選用適宜的工藝技術及設備,以達到節能減排的相關要求。
2民爆行業節能減排政策措施實施效果
鼓勵和促進節能減排的財政政策研究
我國《十一五規劃綱要》提出了“十一五”期間單位GDP能耗降低20%左右、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減少10%的指標。到2010年,二氧化硫排放量由*年的2549萬噸減少到2295萬噸,化學需氧量由1414萬噸減少到1273萬噸;全國設市城市污水處理率不低于70%,工業固體廢物綜合利用率達到60%以上[1]。*年12月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還明確提出,要加快出臺和實施有利于節能減排的財稅、價格、金融等激勵政策,打好節能減排攻堅戰、持久戰。本文從財政政策的角度,探討如何促進節能減排。
一、當前我國節能減排的形勢
(一)重工業比重提高,環境污染加重
*年到*年,我國第二產業占GDP的比重由45.1%上升到48.9%;第二產業貢獻率由46.7%提高到55.6%。在工業增加值中,黑色及有色金屬冶煉、化學原料及化學制品等重化工業的比重則由12.87%提高到16.76%(*年)。*年第一季度,鋼鐵、化工、電力、有色、石油加工及煉焦、建材等6大高耗能行業的增加值占規模以上工業的33%左右,用電量占工業用電量的64%左右,能耗占全國工業能耗的70%左右[3]。6個行業增加值增長20.6%,比規模以上工業增速快2.3個百分點;用電量增長18.2%,比工業用電量增速快1.4個百分點。重化工產品生產對能源的需求較大,導致了單位GDP能耗不斷提高,工業污染物排放也不斷增加。據統計,*年全國化學需氧量排放量1428.2萬噸,比上年增長1.0%;二氧化硫排放量2588.8萬噸,比上年增長1.5%。7大水系中,松花江、黃河、淮河為中度污染,遼河、海河為重度污染。
(二)城鎮化進程加快,固體廢棄物增加
隨著城鎮化進程的加快,*年到*年,城鎮人口比重由36.22%增加到43.90%,房地產開發企業施工房屋面積由7.94億平方米增加到19.48億平方米。每年大約有20億平方米的建筑總量,接近全球年建筑總量的一半。目前我國已有的近400億平方米城鄉建筑中,99%屬于高耗能建筑。建筑能耗在我國能源總消費量中所占比例已達27%,約為3.5億噸標準煤;單位建筑面積能源消耗為發達國家的3倍多。按這一趨勢發展,到2020年,我國還將新增建筑面積約300億平方米,建筑能耗將達到10.9億噸標準煤,其在建造和使用過程中直接消耗的能源將占全社會總能耗的30%左右。據統計,我國每年產生的城市生活垃圾約為1.5萬噸。*年到*年固體廢物產生量分別為94509萬噸、10042萬噸8、1*0萬噸、134449萬噸、151541萬噸。目前,人們在充分享受日趨豐富的物質生活的同時,也承受了因經濟發展所造成的環境破壞帶來的危害。
節能減排的稅收政策研究論文
摘要:近年來,我國陸續出臺了30余項促進資源節約和環境保護的稅收政策,取得了顯著的效果。2009年,增值稅轉型的全面推開、燃油稅費改革等一系列措施對于促進節能減排也有著積極的作用。但節能減排任務任重而道遠,需要從總體上把握和完善促進節能減排的稅收政策體系,充分發揮稅收進行宏觀調控的重要經濟杠桿作用,實現經濟環境的可持續發展。
關鍵詞:節能減排;稅收制度;稅收政策
伴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我國也付出了巨大的資源和環境代價,經濟發展與資源環境的矛盾日趨尖銳,節能減排這個關系國計民生的問題已經受到中國政府的高度重視?!笆晃濉币巹澗V要把節能減排和結構調整作為重要任務,提出了“十一五”期間單位GDP能耗降低20%、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減少10%的約束性指標。目前,我國節能減排目標面臨的形勢依然嚴峻,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導致國際國內經濟形勢急劇變化,也給節能減排任務的完成提出了巨大挑戰。
一、稅收促進節能減排的理論依據
(一)外部性與稅收
外部性是指私人成本或收益與社會成本或收益的不一致,從而導致資源不能有效配置。簡而言之,某些個人或企業的經濟行為影響了其他人或企業,卻沒有承擔與之相應的成本或取得相應的報酬,就產生了外部性問題。外部性分為正外部性和負外部性。由于市場機制存在外部性的時候失靈,此時可以通過稅收手段對市場缺陷進行彌補,實現資源的優化配置:一方面,可以通過財政補貼或稅式支出的方式鼓勵有正外部效應的生產或行為,如節能減排項目投資、節能減排技術研究開發、資源綜合利用等;另一方面,對于資源浪費、環境破壞等具有負外部效應的生產或行為,可以通過征收“庇古稅”,使私人成本與社會成本趨于一致,從而有效抑制具有負外部效應的生產或行為。
節能減排稅收政策的健全策略論文
摘要:實現“十一五”規劃提出的節能降耗和污染減排指標,促進經濟社會又好又快地發展。需要國家從財稅政策上給予支持。本文分祈世界一些國家在節能減排上采取的稅收政策。根據我國國情提出促進節能減排的稅收政策及配套措施。
關鍵詞:節能減排;稅收政策;稅收優惠
我國“十一五”規劃提出“十一五”期間單位GDP能耗降低20%左右、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減少10%的指標。這是構建和諧社會的重要舉措,也是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的必然選擇。為順利推進這項工作,制定和完善鼓勵節能減排的稅收政策勢在必行。
一、我國提出節能減排的背景
(一)經濟高增長導致能源消耗增大。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一直保持快速增長,這種快速增長雖然帶來國民收入的提高,但也帶來一個不容忽視的問題,就是這種高增長是以高能耗和高污染排放為代價的。我國經濟增長是投資拉動型增長,由于投資增長對重工業的拉動作用較強,在經濟高增長時期,重工業增加值在全部工業增加值中的比重上升,使全部工業的能源消耗強度增大。
2005年與2001相比,第二產業在GDP中的比重由45.2%提高到47.5%;工業增加值在GDP中的比重由39.8%提高到42%,分別提高2.3和2.2個百分點。在工業增加值中,食品、飲料、紡織、化纖等輕工業的比重由13.36%下降到10.89%;黑色及有色金屬冶煉、化學原料及化學制品制造等重化工業的比重則由12.87%提高到16.76%。2007年第一季度,工業特別是高能耗和二氧化碳排放近70%的電力、鋼鐵、有色金屬、建材、石油加工、化工六大行業增加值增長20.6%,同比增長6.6個百分點。從中可看出,工業生產尤其是重化工產品生產對能源的需求極大,這就導致隨著工業比重的上升,單位GDP的能耗不斷提高。同時,工業污染物排放也增長較快。
企業節能減排稅收政策思考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一直保持快速增長,資源和環境問題日益突出,并已成為制約我國經濟健康發展的“瓶頸”,“*”規劃明確提出在此期間單位GDP能耗降低20%左右、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減少10%的指標,黨的*報告對節能減排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在實現節能減排目標的過程中,稅收作為政府宏觀調控的重要經濟杠桿將發揮舉足輕重的作用。因此,建立健全促進企業節能減排的稅收政策體系值得思考和研究。
一、發達國家和港澳地區節能減排的稅收政策
(一)開征“燃油稅”。德國在1999年采取“燃油稅”附加的方式,收取“生態稅”。通過征收生態稅,使化石燃料對氣候和環境所造成的危害的治理成本內部化,即治理費用納入消費者購買化石燃料產品的價格中。
(二)開征“水污染稅”。在水污染治理上,由于廢水排放、廢物拋棄等都會引起水污染,因而許多西方國家對廢水排放征收“水污染稅”。如荷蘭,就是根據污水排放數量和污染程度不同而征稅。
(三)開征“垃圾稅”。英國政府在全國范圍內開征“垃圾稅”。垃圾箱內設定的裝置會將每戶家庭扔出的垃圾自動稱重,然后家庭根據“扔多少付多少稅”來繳納稅款。
(四)開征“塑料袋稅”。為減少污染,增強環保意識,香港征收塑料袋稅。該稅針對超級市場、便利店、個人健康和美容產品零售店派發的手提塑料袋,按每個塑料袋0.5元港幣征收。除香港外,愛爾蘭、意大利等國均征收塑料袋稅。
節能減排和環境保護政策工作總結
2012年1月份以來,我局全面貫徹落實節能減排和環境保護政策,通過加強領導,明確目標,細化措施,強化要求等舉措,節約型機關逐漸形成?,F將我局落實節能減排和環境保護政策自查情況報告如下:
一、加強領導、明確責任。
2012年3月,我局成立了落實節能減排和環境保護政策工作領導小組,由局長任組長,副局長、任副組長,各股室負責人任成員,由辦公室負責日常工作,制訂具體措施。為確保節能減排活動深入開展,明確了各股室負責人為實施措施的第一責任人,并帶頭做勤儉節約、自覺節能的模范。建立了主要領導親自抓、分管領導具體抓、各股室協調配合的節能減排工作機制,并強化了節能減排工作責任制和污染減排約束機制。4月,領導小組還組織了局機關及局直各單位中層以上干部學習節能減排和環境保護的法律法規,會上要求局機關及局直各單位每個人都要按照自己的職責積極參與,從我做起,從身邊的小事做起。
二、細化措施、明確目標。
一是加強用水設備的日常維護管理,避免大開水龍頭,杜絕跑冒滴漏現象,抓好節約用水。二是規定室內空調溫度設置夏季不得低于26攝氏度,冬季不得高于20攝氏度,節約辦公設備、照明設備用電等。三是加強車輛使用管理,統籌安排公務用車,嚴禁公車私用。四是推行無紙化辦公,降低紙張消耗,從嚴從緊配置辦公設備和購買辦公用品,減少一次性用品使用。五是辦公電話提倡長話短說,禁止公話私用,各類會議、活動時要厲行節約,嚴禁鋪張浪費。通過節能減排工作的深入開展,我局及局直各單位全體干部職工的節能意識有了較大提高,培養了良好的節能習慣,切實降低了能源消耗,有效地節約資源,降低了行政運行成本。實現了年綜合電耗、綜合水耗、綜合油耗比上年度降幅不低于5%的既定目標。
三、強化監督、確保實效。
節能減排工業企業論文
一、工業企業節能減排稅收政策的內涵
第一,從外部性理論看,按照市場原則,企業能源消耗和環境污染所產生的成本不能完全體現在企業產品的價格之中,即存在著嚴重的負外部性。所以,在外部性理論上促進企業節能減排的稅收政策,是將企業能源消耗與污染物排放的負外部性內在化的有效途徑。第二,從代際公平視角看,一方面不可再生性能源和人類可生存環境的供給具有有限性;另一方面,人類世代繁衍對資源和環境的需求卻是無限的。如果按市場原則配置資源則會因為當代人對資源與環境的透支而加劇資源與環境的供需矛盾,并造成嚴重的代際不公平問題。所以,從代際公平角度看,構建促進節能減排的稅收政策體系,有助于企業形成高效利用資源能源和根本降低有害物排放的長效機制。第三,從公共產品的特性看,節能減排是緩解能源與環境危機的有效手段,而能源與環境危機又是典型的公共問題,所以節能減排具有公共產品的性質。公共產品所具有的“免費搭車”和“信息不對稱”等現象在節能減排中同樣存在,具體表現在:對利潤最大化(或成本最小化)的追求使得企業總是具有“免費搭車”的企圖,對具有公共產品性質的節能減排技術開發投資嚴重不足;買者與賣者之間對具有節能減排效能的生產設備(或消費品),存在著嚴重的“信息不對稱”(如設備購買者或消費者對設備或消費品的節能性能和效率不了解),使節能減排產品在與非節能減排產品的競爭中缺乏競爭力。針對節能減排生產技術研發、應用與節能環保產品的稅收優惠政策(輔之以必要的財政補貼政策)能有效降低節能減排企業生產成本,使之在與非節能減排企業的競爭中具有一定的價格競爭力,從而在根本上改善節能減排企業的收益水平。綜上所述,從解決“外部性”、“代際公平”、“公共產品特性”等角度看,稅收政策在工業企業節能減排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政府應從社會整體和長遠發展的角度,制定促進工業企業節能減排的稅收政策,并與其他政策共同形成節能減排的長效機制。
二、稅收促進工業企業節能減排的機理
外部性與庇古稅稅收作為直接作用于微觀經濟主體的政策工具,主要通過矯正企業經濟行為的成本與收益狀況,引導企業目標與社會目標趨于一致。節能減排稅收政策是促使企業能源使用和污染物排放行為的外部性內在化的重要經濟手段。從成本—收益分析看,企業節能減排的成本一般全部由企業承擔(即無外部性),而節能減排的收益則較復雜。節能減排的收益可分為經濟性收益和資源環境性收益。經濟性收益,是指節能減排能給實施企業帶來的直接經濟收入,如節能收益、資源和廢棄物再利用收益等;資源環境性收益,是指企業節能減排帶來的資源環境狀況的改善,如大氣、水和土壤中污染物的減少,生態平衡的有效維持和改善,資源環境的可持續開發利用等。對企業來說,經濟性收益是內在的,但資源環境性收益則存在著明顯的外在性,但企業卻未得到額外的補償。由此可見,企業節能減排的成本付出與收益獲取是不對稱的,正外部性明顯。節能減排的正外部性將導致實施企業的不作為,尤其在控排污方面,將導致污染排放量超過社會最優水平。對此,庇古在《福利經濟學》(1920)中就提出了政府應對排污者征收與其排放污染物量和外在危害程度相適應的稅收,即庇古稅(Pigou’stax)。對生產企業來說,單位產量的庇古稅應至少等于其外在邊際成本,才會抑制生產者的污染排放行為。制定和實施有利于工業企業節能減排的稅收政策,是對庇古稅進行科學的制度化設計,目的是為了有效降低企業的節能減排成本,增強其產品的市場競爭力,以達到其與行業內非節能減排企業競爭中的有力地位,從而引導整個行業的節能減排化。能源稅、資源稅、環保稅等稅制對企業節能減排的作用主要體現在:第一,稅收通過影響工業企業收入,對企業生產的節能減排化間接發揮作用。例如,企業所得再投資項目是否是節能減排項目,決定著能否享受所得稅的減免,這會大大影響企業在節能減排項目與非節能減排項目上的決策取舍;足夠高的排污稅通過加大企業排污成本降低了企業收益,迫使企業進行節能減排。第二,在實行節能減排的企業中,節能減排的效果有著明顯的差異。針對不同節能減排水平的企業實行有差別的稅收優惠政策,有利于節能減排整體水平的不斷提升。第三,對不同資源稀缺程度與環境效應的能源實行不同的資源稅率,會引導企業盡量使用低污染能源、可再生能源,以緩解能源與環境危機。
三、稅收政策的局限性與財政支出政策的配套作用
稅收政策只有與財政支出政策相結合,才能有效激勵企業節能減排。如果將激勵企業節能減排的稅收政策與財政支出政策作為一個整體予以考察,促進工業企業節能減排政策的基本作用機制是:在取得稅收收入的環節,應讓高能耗、高污染的企業承擔盡可能多的稅負,讓低能耗、低污染企業承擔盡量少的稅負;而在政府支出環節,政府投資、財政補貼、政府消費等支持手段應盡量向實施節能減排的企業傾斜。這樣通過對節能減排企業與非節能減排企業實行有差別的財稅政策,通過激勵與約束相結合的雙重手段,引導工業企業整體提升節能減排化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