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險問題及措施

時間:2022-07-26 01:44:04

導語:農業險問題及措施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農業險問題及措施

從2008年起,黑龍江省被國家納入農業保險試點范圍,采取商業保險公司與各級政府聯辦共保的形式,積極探索農業保險發展的有效途徑,逐步建立起覆蓋全省的農業風險防范體系,為全省現代農業和新農村建設提供有力保障。據統計資料顯示,2011年黑龍江省農業保險保費收入16.41億元,同比增長17.29%。其中,政策性種植業保險承保面積6758萬畝,同比增長11.05%,覆蓋率37.13%,較上年同期提高3.53個百分點。2011年,全省種植業保險賠款4.86億元,受益農戶達30.59萬戶次。經過近幾年的發展,逐步呈現一些問題,本文詳細分析存在的問題,并探尋解決措施

1存在的問題

作為農業大省的黑龍江省,隨著自然環境的逐步惡化,災害頻繁,對農業保險的需求不斷增加。但是在近幾年的農業保險的發展過程中,逐步暴露出一些問題。

1.1從保險公司的角度分析

1.1.1保險標的分散,農業保險點多、線長、面廣,經營分散黑龍江省地域廣闊,農村交通不便,開展農業保險工作存在一定的困難,逐戶承保和逐地塊查勘等方面有一定難度。

1.1.2經營方式單一目前農業保險公司開展的業務品種較為單一,主要是在墾區推行“互助共濟,風險共擔”的互助式保險模式。

1.1.3逆選擇現象普遍存在在農業保險投保期間,農民往往選擇性地參保,有目的地投保風險較大的標的,使危險集中。大量逆選擇行為導致保險公司賠償金額劇增,農業保險發展資金周轉困難。

1.1.4農業巨災風險難以規避一般性的商業保險可規避“巨大風險”,一般約定戰爭、騷亂、核爆炸、地震,甚至酒駕等均不屬于保險責任。農業生產的風險主要來自自然災害,而自然災害有不規則性、突發性、損失巨大等特點,“特大災難性事故不會發生”這一可保條件不能滿足,從而使農業保險的超賠風險始終伴隨左右。

1.1.5農業保險信息不對稱從保險公司的角度考慮,保險公司無法詳細準確地了解農民參保的實際信息,如種了幾塊地,每塊地種什么品種,地塊的名稱、位置、邊界四至,每塊地的品質特征及風險程度等存在信息不對稱的情況。黑龍江省地域廣闊,信息量大,且保險標的處于動態中,保險公司的工作人員無法在短時間內掌握詳細信息。

1.1.6農業保險專業性強,人才匱乏農業保險工作涉及農學中的植物學、畜牧學以及氣象學、經濟學等多種學科,需要專業人才支撐。但目前黑龍江省農業保險的現狀是,有豐富的農業保險實際經驗的專業人才匱乏。這給大規模開展農業保險業務帶來許多困難。

1.2從農民的角度考慮

1.2.1農民缺乏風險意識,對農業保險認識不足幾千年來傳統思想影響,農民普遍存在靠天吃飯的想法,在農業保險推廣的過程中甚至有農民認為這是向農民變相收費。農業保險的發展是漸進的過程,發達資本主義國家農業保險從建立到制度完善,花了近50年的時間,而我們農業保險工作剛剛起步,需要花時間和精力來完善。

1.2.2農業保險的高費用與農民的低收入之間的矛盾其一,農業生產受自熱條件影響較大,有受災害頻繁、廣泛的特點,保險的費用與費率不可能減低。其二,黑龍江省地廣人希,農戶與農作物種植地塊分散。目前保險公司僅在縣一級設置,且縣級保險公司工作人員不多,無力深入鄉村開展保險工作。若深入鄉村,交通不便,業務成本增加,增加的成本勢必轉移到農民身上。其三,借鑒國外發展農業保險的經驗,農作物保險的費率一般在2%—15%之間,高于其他財產保險。而投保人是農民,農民的可支配收入相對較低,缺乏投保的支付能力。農業保險的高費用、高費率與農民的低收入之間的矛盾,成為農業保險工作進一步推進的主要障礙之一。

1.2.3缺乏法律法規支撐一方面,缺乏法律的支撐。目前我國尚無明確的關于農業保險的法律法規,僅《保險法》第150條有“國家支持發展為農業生產服務的保險事業,農業保險由法律、行政法規另行規定”。這不足以支持農業保險工作。二是缺乏強硬的政策支持。發達國家的農業保險充分利用財政與金融政策手段,結合市場機制,大力支持農業保險,確保農民利益得到有效保障。目前農業保險試點工作以政府的紅頭文件為支撐,但是地方財政保費補貼不具有可持續性、部門之間難以協調,不能有效地推進政策性保險工作,削弱了農業保險的吸引力,導致農民對投保農業保險缺乏積極性。

1.2.4經營管理的影響農業生產的特點決定,農業保險的經營中存在管理問題。一是定賠理賠工作難。農業保險的標的都是有生命的動植物,標的價格在不斷變化,賠付應根據災害發生的價值計算,但要正確估測損失程度,預測未來的產量、產品質量以及產品未來的市場價格較難,保險公司的賠付與農民的需要存在一定的差距。二是道德風險防范難。從農民的角度考慮,農業保險的保險利益是一件難以事先確定的預期收益,因此農業災害損失中的道德風險因素分辨較難。作為被保險人的農民是弱勢群體,由于信息不對稱,農民保險知識有限,容易出現交保險容易而理賠困難的情況,影響農業保險工作的推進。

2解決措施

面對黑龍江省農業保險推行過程中出現的種種問題,筆者提出如下建議:

2.1從政府的角度考慮

2.1.1加快立法工作專業的農業保險法是農業保險工作順利有效快速發展的有力保障,應盡快制定農業保險法及其實施細則,保證農業保險體系的建立和保險業務的協調運作。

2.1.2加強政府對農業保險的支持力度農業保險具有非盈利的性質,借鑒其他發達國家的發展經驗,農業保險的發展需要政府的宏觀調控與市場機制雙重支撐。就政府的宏觀調控,主要有兩點,一是建立財政補貼制度。如黑龍江省,應根據黑龍江省的農業生產情況和省級政府的財政支付能力,在現有補貼范圍的基礎上,加大對農業保險費補貼的投入。二是提供稅收優惠。因農業保險的非盈利性,發達國家都對農業保險經營者實行免稅政策??山梃b此經驗,減免經營農險的保險機構的所得稅及其他稅種,提高保險機構經營農業保險的積極性。

2.1.3建立巨災風險分散轉移機制自然災害是農業生產面臨的主要風險。自然災害發生有時間和空間的高度相關性,保險公司無法分散風險,經營風險較大。因此,筆者建議建立巨災風險分散轉移機制。一是建立再保險機制。應建立政策性農業再保險公司,最大限度分散農業保險的風險。二是建立農業保險風險基金。基金主要由國家、主管部門與保險公司共同出資組成一旦出現巨災補償,除了利用再保險機制轉移風險外,剩余部分可通過農業保險風險基金來彌補保險公司因巨災風險的虧損。以上兩種方法,可增加保險公司的效能,保險公司無后顧之憂,可分出精力開發更多靈活有效的保險險種,促進農業保險業的發展。

2.1.4加大對農民的宣傳力度對于幾千年來靠天吃飯的農民來說,農業保險是從國外借鑒過來的新鮮事物,農民需要一定的時間來接受。筆者建議,主要采取以下幾種方式,加大農業保險的宣傳力度。一是通過廣播電視系統、墻體廣告、文化下鄉等文化娛樂形式,大范圍宣傳農險保障意識,使農民對農業保險的作用和功能有一個直觀和正確的認識。二是宣傳到村,保險公司定期或不定期開展主題宣傳活動,縣級公司要宣傳到位,深入村鎮,增加宣傳力度,提升保險公司的形象和服務。三是結合已經發生的、有一定影響力的重大農險理賠事件進行宣傳,使農民對農業保險有一個理性的認識。

2.2從保險公司的角度考慮

2.2.1健全農業保險經營模式作為國家重要的商品糧基地,黑龍江省農業保險需求巨大,應建立完善多元化的經營主體。借鑒其他國家和地區的發展經驗,探索多種形式的農業保險。如上海的“安信模式”、吉林省的“安華模式”、浙江省的“共保體”模式以及法國的“安盟模式”等,借鑒這些模式的有利部分,并結合黑龍江省的實際,探索由政府成立非營利性的專業農業保險公司,通過政府推動、政策支持、商業化運作的經營模式,不斷提高農業保險的經營管理水平。

2.2.2建立靈活多樣的投保機制農業生產中,農戶更傾向于投資高風險的標的,在自愿投保的前提下,逆選擇就難以避免,增加了賠付率??梢越梃b車船險的經驗,實行強制投保和自愿投保相結合的方式。對重要農產品實行強制保險,以減少逆選擇和營銷費用,擴大農業保險的覆蓋面。而對附加值較高的農副業產品,可采取自愿投保的方式。靈活多樣的投保機制,需要以政府的財政支持為基礎,如強制性保險部分,需要政府予以一定的補貼。

2.2.3加強對農業保險人的培訓和管理黑龍江省農村地域遼闊,縣、鄉、村分散,農業保險服務需求量大,需要大量的農險人來開展業務。保險公司需要對農險人進行上崗前培訓,加強管理。一是農業保險人的農村化、本土化,在縣級公司重點培養鎮村級農險人。二是加強對農業保險人的培訓。制定并實施強有力的人才培養及儲備戰略,多層次、多渠道地挖掘農業保險人才,提供業務培訓,通過農業保險人細致的營銷工作,提高農戶對農業保險產品和保險公司的接受度。三是加強對農險人員的管理。制定并嚴格執行符合農村實際的農險人業務管理和業績考核辦法。

2.3從農民的角度考慮

2.3.1增強參保意識,獲得保險利益農民投保農業保險,運用保險機制轉移農業風險是大勢所趨。在農業保險及養老、醫療保險逐步普及后,農民投保意識逐漸增強。農民是農業保險的直接參與者和受益者,應根據農業保險的費率繳納保費。同時,農民可通過多種途徑分攤保險成本。一是由政府補貼農民部分保費,另一個則是農民將一部分保險費通過市場價格轉嫁給消費者。

2.3.2發展農村專業合作社,降低保險成本農民專業合作社是在農村家庭承包經營基礎上,同類農產品的生產經營者或者同類農業生產經營服務的提供者、利用者,自愿聯合、民主管理的互助性經濟組織。目前,農業專業合作社在黑龍江省廣大農村生根發芽,已獲得了較大的發展。以農業專業合作社的身份代替單個農戶投保保險,可增強農民與保險公司的談判能力,維護農民利益。同時,團體保險可降低道德風險和心理風險,節約保險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