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國并購宏觀背景研究管理論文

時間:2022-06-11 09:55:00

導語:跨國并購宏觀背景研究管理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跨國并購宏觀背景研究管理論文

20世紀90年代掀起的第五次并購浪潮,與前四次相比這次呈現出新特征和發展趨勢,本文對其產生的原因進行了分析,有助于洞悉國外跨國公司的發展戰略,從而對我國企業并購的發展提供借鑒

關鍵詞:第五次并購浪潮新趨勢原因

從19世紀末起,西方發達國家就發生了多次大規模的企業并購浪潮,由此造就了大批大型、超大型企業,但是,在二戰之前,并購大多發生在一國國內企業之間。二戰之后,這些企業為了在全球化的競爭中取得有利地位,又紛紛舉起了跨國并購這個武器,先后曾發生過四次并購浪潮。進入20世紀90年代,國際經濟競爭進一步加劇,由于跨國并購能夠繞過東道國的投資限制和貿易壁壘,迅速進入并占領其市場,因此跨國并購成為全球對外投資的主要方式。1994年以后全球跨國投資中,跨國并購超過新設項目—“綠地投資”。據UNCTAD(聯合國貿易發展會議)統計,1998年全球跨國并購額為4,000億美元,1999年達到7,200億美元,增長80%,2000年突破10,000億美元大關,高達11,438億美元。據著名金融數據公司ThomsonFinancial最新統計報告顯示,2005年上半年,全球并購市場并購總額(包括已宣布但未最后成交)高達1.2萬億美元。有學者稱此次并購浪潮為并購歷史上的第五次并購浪潮,首先發軔于美國,迅速席卷整個發達國家??梢哉f,第五次并購浪潮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世界上各大型跨國公司的決策,影響著全球生產體系和經濟格局。對第五次并購浪潮的分析研究有助于我們認清當前國際經濟形勢,指導我國企業的經營戰略

跨國并購新趨勢

高度集中在發達國家但發展中國家增長迅速

跨國并購額的90%以上發生在發達國家,金額超過10億美元的大型并購也主要發生在發達國家;在發展中國家跨國并購占FDI流入量的比重已由20世紀80年代末的10%提高到目前的33%

跨國并購類型主要是橫向并購

這次并購浪潮中并購額的70%和并購案數量的50%來自橫向并購,其次是混合并購,1999年混合并購占跨國并購總數的27%,最后是縱向并購。但近來縱向并購有上升之勢

跨國并購行業發展趨勢

跨國并購的產業仍集中在制造業和服務業,但是制造業的并購份額呈下降趨勢,服務業呈上升趨勢。1999年服務業占60%,制造業占30%。制造業由原來的資源、勞動密集行業轉向資本、技術密集行業,如:化工、電器機械和汽車。服務業內部的跨國并購主要集中在電訊、金融和商業服務領域,尤其是高新技術產業

跨國并購過程中跨國公司R&D全球化

控制關鍵技術已成為大型跨國公司攻城掠地、取勝對手的法寶。跨國公司加大對世界范圍知識、專業人才和技能的追求,促使跨國公司海外R&D支出占總R&D支出的比例不斷上升,海外分支機構數量相應不斷增加。美國公司在海外的R&D支出增長速度明顯快于國內的R&D支出的增長速度,1997年美國該比率由1985年的6.4%上升到10.5%;1987-1997年外國公司在美國的附屬公司的R&D支出費用增加了3倍,數額由65億美元上升到197億美元,年平均增長11.6%以上

國家間跨國公司戰略聯盟迅速發展

技術進步和技術擴散速度的加快,使大公司不再在所有技術領域保持尖端優勢,大型跨國公司為了共擔研究開發新產品的成本和風險,以適應日新月異的新技術要求,采取戰略聯盟方式作為彼此之間競爭與合作的“雙贏”方式,尤其在高新技術行業的信息技術和生物技術業。如美國的IBM公司與日本的東芝公司、德國的西門子公司共同開發電腦芯片,IBM與微軟聯合開發軟件

跨國并購新趨勢的原因分析

全球化是國際直接投資的總體社會背景,跨國并購成為國際投資的主要形式以及跨國并購近年來的新趨勢可歸因于以下幾方面:

產品生命周期的縮短

哈佛大學教授維農的國際直接投資理論——產品生命周期理論把產品分為三階段:創新階段、成熟階段、標準化階段。不同階段競爭核心不同,相應的生產區域不同。產品的第一階段——創新階段是技術密集型產品,價格彈性小,此外需要市場反饋信息改進產品一般在頭號發達國家研制出并生產,出口到相當水平的國家,賺取高額利潤。在產品的成熟階段是資本密集型產品,創新國開始向次發達國家投資。第三階段——標準化階段是勞動密集型產品,產品的競爭核心是勞動力成本,發展中國家優勢突顯,成為主要生產國和出口國。從這三階段的描述可以看出,跨國公司要想賺取超額利潤就要緊緊把握住產品的創新階段

另外,由于跨國公司為了迅速占領全球市場,會采取并購方式進入東道國市場,首先減少工廠建設、雇傭員工等生產的籌備工作,大大的縮短了產品投入市場的時間,為公司贏得時間和機會;其次并購后并購公司往往把目標公司原有相關產品品牌“暖藏”起來,利用目標公司原有的銷售網絡渠道,在東道國市場展開攻勢。通過跨國并購,跨國公司達到以最快的速度占領更大的市場份額,這也是跨國并購中以橫向并購為主的原因所在

科技、創新的競爭是企業競爭的實質

跨國公司歷經多年的積淀,彼此間的優勢價值鏈正在趨同,只有在產品的最初形成——創新階段尋找壟斷優勢。全球化的迅猛發展促使企業改善全球戰略,在創新上突顯實力,發達國家、經濟轉型國家、發展中國家經過多年的發展形成了巨大的人才庫,這促使追求創新的企業在全球范圍內設立研發部門爭奪世界知識、人才、技能

隨著跨國并購的發展要求,跨國公司適應東道國市場需要進行大量的應用性研究,在應用研究中接近最終消費者以便對當地需求做出迅速反應,從而支持當地生產和營銷運作

技術進步和技術擴散的加快

技術創新已成為提升企業核心競爭力,技術能力的提升成為企業生存與發展的要素;各個跨國公司經過歷史的積淀彼此都集聚了很大的競爭能力,然而當今技術進步和技術擴散都加快了速度,使多數跨國公司不能在所有技術領域都保持尖端優勢,也不可能使哪項技術保持長時間專有。全球化的各種合力的作用使歷史上徹底顛覆打敗競爭對手的純粹的競爭邏輯不再成為可能,跨國公司改變以往戰略采取合作競爭,即戰略聯盟(兩個或兩個以上的跨國公司為實現某一戰略目標,建立的相互協作、互為補充的合作關系)。通過建立戰略研究開發聯盟可以縮短技術開發周期、分擔技術開發成本,共享技術領先優勢;可以集中各方生產技術優勢,降低開辟新的生產線和改裝生產線的風險;可以集中聯盟各方的市場銷售力量,降低保持市場地位或進入新市場的成本與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