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學專業《保險學》課程探索

時間:2022-04-30 03:23:54

導語:金融學專業《保險學》課程探索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金融學專業《保險學》課程探索

[摘要]目前保險行業對人才的需求量日益劇增,保險消費者對于自己權益保護意識不斷提高,高校金融學及其相關專業愈發重視《保險學課程的教學工作。本文通過對升達學院金融學專業《保險學》課程教學工作中出現的問題進行分析,總結出這些問題產生的原因,并提出我校金融學專業《保險學》課程教學改革對策,以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

[關鍵詞]保險學;教學改革;實踐教學

目前我?!侗kU學》課程教學課時為32課時,教學內容包括風險與風險管理、保險概述、保險基本原則、保險合同、財產保險、人身保險、政策保險與社會保險、保險市場等八個章節。筆者通過對《保險學》課程教學過程中遇到的問題進行分析,從學生對于理論結合實踐的應用能力不足之處著手,提出我校金融學專業《保險學》課程教學改革對策。

1升達學院《保險學》課程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1.1傳統教學模式不利于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度?!侗kU學》課程學時有限,教學內容相對較多,教師在有限的課堂時間內完成教學內容相對困難。因此《保險學》授課過程采用的是傳統課堂教學模式。這種傳統課堂教學模式主要是培養學生對保險理論知識的掌握,但是不利于激發學生的創新思維。學生長期被動接受知識,將會導致學生缺乏獨立思考能力,并且很難提高學生學習興趣度。1.2學生對于教學理論知識的運用與實踐存在較大差距?!侗kU學》課程教學內容理論性較強,但同時此課程也是一門以應用為導向的課程?!侗kU學》是金融學專業的必修課,教師在課堂中主要講授保險原理內容等相關知識,課堂中引入的案例只同課堂理論教學內容相關。但保險公司從營銷、核保、理賠、客戶服務等相應保險活動都表現出較強的實務性與應用性,教師僅通過“傳統講課”方式來培養學生的知識綜合運用和保險實踐能力是遠遠不夠的。學生在面對多樣化的保險產品時,僅僅憑借課堂上學習到的保險學相關理論很難做出最佳的購買決策。此外,學生在接觸保險實踐活動時,也會因為實踐能力和理論水平之間存在的差距,導致學生面對保險糾紛時感到不知所措。1.3學生學習主動性相對不足。學生具備學習的主動性,有利于提高自己的獨立思考能力和解決保險實際問題的能力。而我校學生學習主動性相對不足,對于保險理論知識很難做到“學以致用”。我校作為一所民辦高校,為提高學生課堂學習效果采取了多種措施。比如:學生上課必須手機入袋,教務處和輔導員巡視課堂等。學校的這些措施起到了一定的課堂學習效果,但是通過這些外部施加的措施很難從本質上提高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筆者每次在課堂上課之前,隨機抽查學生的課本和課程配套筆記本,發現一個班能提前預習的學生不超過10%,每次課堂知識回顧環節,能通過案例進行分析并回答相關理論知識的學生不超過10%。課堂中與學生互動,學生參與度不高,大部分的學生都是保持沉默然后等待老師主動告知相關答案。

2升達學院《保險學》課程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原因分析

2.1我校缺乏保險實踐教學課。我校對于應用型金融人才的培養,需要學生掌握專業實操技能、具備專業實踐能力和專業素質,這些都需要在實踐教學中得以實現。目前我?!侗kU學》課程的理論知識無法完全適應保險行業的快速發展,而我校未開設保險實踐教學相關課程或環節,也未購買相應實踐教學軟件。學生僅通過課堂學習保險理論知識,將會加大學生對于保險理論知識的運用能力與學生實踐能力之間存在的差距。2.2教師相對缺乏實踐經驗。《保險學》課程的教學工作不僅要求教師具備較強的理論知識,而且要具備一定的保險實踐經驗。兩者都具備的情況下,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才能把枯燥的理論知識講“活”,并且提高學生的聽課效果和幫助學生理解實踐中的保險活動。我校保險學教師大部分是理論性人才,具備相對豐富的保險理論知識,但是缺乏保險行業經驗和行業發展變化的敏銳度。保險公司的核保部門和理賠部門都屬于機密部門,保險公司的營銷活動時刻發生變化,保險產品的更新換代、保險監管對保險行業各種活動的影響等保險實踐性內容教師無法第一時間了解,教師對于保險市場發展的最新動態敏感性不夠,并且獲取保險相關實踐資料較難。在教學過程中,由于教師缺乏行業經驗,導致教師無法引導學生深入了解實踐知識,并且無法通過實踐中的相關案例引導學生進行應用性分析,從而很難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度和積極性。2.3教學內容與市場需求存在一定程度的脫節現象。我校金融學專業《保險學》課程的教學內容與市場需求存在一定程度的脫節現象。兩者的脫節導致學生對于教學理論知識的運用與實踐存在較大差距。目前保險行業核保和理賠崗位、銷售崗位、營銷策劃崗位、客戶服務崗位人才嚴重缺乏,高校承擔者培養和輸送專業人才的重要角色。我校《保險學》課程教學內容主要是保險基本原理,學生僅通過有限的課堂教學內容無法直接勝任這些崗位。即使學生就業不選擇保險行業,但是學生作為未來保險消費者對于保險產品以及保險服務的甄別能力無法通過目前的教學內容得以提升。2.4教學方式較為單一。我校目前僅憑借傳統單一的“講課”方式很難培養出適應保險市場需求的應用型人才。我校金融學專業學生學習特點主要包括喜歡實踐或案例教學,記憶類表層學習較多,理解、探究、學以致用等深層次應用性知識學習不足,部分學生學習倦怠,學習自主性相對不高等。我校采用傳統的保險學“講課”方式很難提高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求知欲,并且難以降低學生倦怠感。

3我校金融學專業《保險學》課程教學改革對策

3.1增加保險實驗課。目前保險教學軟件能夠模擬保險公司的完整業務體系,從客戶投保到保險公司承保最終保險理賠全部包含在內。如果學校審批通過購買保險教學軟件的申請,可以采用三種形式增加保險實驗課程。第一種形式,保險學教師可以利用每學期金融專業調研時間安排學生進行保險實驗課的學習;第二種形式,調整金融專業人才方案中《保險學》課程教學模式和時長,采用理論(32課時)+實驗(16課時)教學模式;第三種形式,采用理論+實驗教學模式,不改變教學時長,調整部分理論課程教學內容。通過以上三種形式增加保險實驗課程,學生可以進行保險業務模擬訓練,有利于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興趣度,同時有利于學生了解保險公司實際業務。3.2豐富教師保險行業實踐經驗。教師可以通過兩種方式豐富保險行業實踐經驗。第一種形式,在不涉及保險公司商業機密的前提下,教師主動與保險行業的銷售人員和內勤人員進行交流豐富自己的保險實踐經驗。第二種形式,教師進入保險公司進行掛職鍛煉。保險公司對于保險實踐具有專業性,教師進入保險公司進行掛職鍛煉,促進了學校與保險公司之間資源和信息共享,提高教師的實踐能力,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才能更好的將教學與實踐無縫對接。3.3適當調整教學大綱中的部分教學內容。我校作為應用型本科院校,對于金融專業人才培養的最終目標是學生畢業即能適應金融市場需求。教師根據保險市場需求方面進行調整教學大綱中的部分教學內容,避免教學內容與市場需求的脫節情況。在不改變教學時長的情況下,則教學內容可以進行如下調整。第一,把政策保險與社會保險教學內容調整為課下知識拓展;第二,增加與保險實踐相關的財產保險和人身保險內容教學時長,其中包含保險營銷、核保與理賠等財產保險和人身保險相關保險活動教學內容;第三,減少與保險實踐關聯度較弱的理論教學內容。3.4探索多元化教學方式。為了提升學生學習的興趣度和主動性,增加學生求知欲,保險學教師需要探索多元化教學方式,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一是實踐相關案例教學方式。在每個班中搜集學生的親人朋友遇到的保險“難題”,經過教師和學生共同課堂案例分析或討論,梳理學生的理論知識,解決學生遇到的保險實踐“難題”,提升學生的學習主動性。二是開展混合式教學課程。保險學教師共同建設混合式教學平臺,采用線上與線下共同教學方式,尤其是網絡環境的線上教學方式,學生可以在線上教學平臺上進行課前預習、課后復習以及集所有學生的共同智慧討論解決保險實踐中遇到的“難題”,促進學生自主學習,提高學生的興趣度,拓展學生的保險認識,達到提高教學效果的目的。

4結語

隨著保險行業的快速發展,行業對于人才需求量日益劇增,保險消費者購買保險產品并享受相關服務成為了家庭理財規劃的重要部分?!侗kU學》課程教學目標是使學生能夠達到保險行業崗位要求以及成為理性保險消費者。因此,我校需要持續進行《保險學》課程教學改革。

【參考文獻】

[1]張虹.新時期高校保險學多元化教學探索[J].保險職業學院學報,2019,33(03):90-92.

[2]周紅軍.關于《保險學》課程教學方法的探討及應用[J].教育現代化,2019,6(34):148-150+153.

[3]楊倩.應用型高校金融工程專業保險學教學改革[J].國際公關,2019(08):82-83.

作者:王敏 單位:鄭州升達經貿管理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