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業保險制度在戰“疫”的作用
時間:2022-04-30 03:21:03
導語:失業保險制度在戰“疫”的作用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加快擴大失業保險覆蓋范圍織密織牢就業保障安全網
擴大失業保險覆蓋面,是使更多勞動者在遇到失業風險時得到支持和幫助的有效途徑。截至2019年底,全國失業保險參保人數為2.05億人,占城鎮就業人數4.42億人的46.3%。失業保險的覆蓋面依然偏低。為了有效抵御疫情造成的失業風險,切實保障遇到失業困擾的勞動者能夠得到及時救助,并使得更多企業能夠享受到援企穩崗政策的支持,應下功夫在擴大失業保險覆蓋面上取得突破。一是加緊擴大民營企業和小微企業覆蓋面民營企業和小微企業吸納了80%以上就業人口,是穩就業的主體。但這類企業的失業保險參保率不高。受疫情沖擊,一些民營企業和小微企業經營困難,穩崗難度明顯加大,倒閉和裁員企業顯著增加。民營企業參保率低意味著許多企業及其從業者無法得到失業保險穩崗返還政策的支持和幫助。鑒此,當前迫切需要大力推進失業保險覆蓋面向民營企業和小微企業擴展,并使新參保企業能夠按照現行的穩崗返還政策及時得到政策支持。二是大力提高農民工群體的參保率目前我國有2.9億農民工,他們是產業工人的主力軍,但農民工參加失業保險的比率很低。事實上,許多農民工的主要收入來源是通過外出務工獲得的。在疫情沖擊下許多企業停工歇業,大量農民工失去了原有的工作崗位,這也意味著他們失去了主要收入來源。在此期間,失業的農民工迫切需要失業保險的支持與幫助,但未參保就難以享受失業保險待遇。因此,當前急需大力提高農民工的參保率,使他們在遇到失業風險時能夠得到基本生活保障和再就業幫助。這也是兜牢民生底線、保護產業大軍和開發人力資源的迫切需要。三是加快探索和建立新就業形態和靈活就業人員的失業保障制度隨著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即三新經濟快速發展,新就業形態和靈活就業從業人員越來越多,鼓勵和支持勞動者以新的就業方式參與社會勞動,對于穩經濟、穩就業、穩民生非常重要。但許多新就業形態和靈活就業人員由于“無單位、無雇主、無勞動關系”而難以參加現行的失業保險制度。在抗擊疫情阻擊戰中,許多網約車司機、快遞員、外賣騎手積極接送醫護人員、配送醫療物資和生活必需品,做出了可貴貢獻。同時,還有許多新就業形態和靈活就業人員失去了工作和收入來源,基本生活面臨很大困難,他們亟需失業保險的支持和救助。鑒此,根據新就業形態和靈活就業人員的就業方式和工作特點,加快探索和建立適合他們的失業保險制度已迫在眉睫。建立和完善新就業形態和靈活就業從業人員的失業保險制度,既能夠有效保障他們的基本生活,又能夠鼓勵和支持勞動者以多種方式自主靈活就業,有利于增加勞動力市場的靈活性并保持市場的動態均衡。
強化失業保險預防失業功能
通過失業保險主動預防失業是就業優先政策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于穩就業具有重要作用。在疫情沖擊下,要實現穩就業目標,就必須大力強化失業保險預防失業的制度功能。當前,需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強化失業保險防失業功能的力度:一是加大實施參保企業穩崗返還政策力度對于因受疫情嚴重影響、生產經營困難、但堅持不裁員或少裁員的參保企業,加大實施穩崗返還的政策力度并精準施策。對于堅持不還裁員的企業,給予上年繳納失業保險費全額返還;裁員低于20%的,給予80%的返還;裁員低于50%的,給予50%的返還。同時,根據疫情發展變化和不同地區疫情影響程度,考慮適當延長政策實施時限。還應允許各地根據本地就業形勢、企業困難,酌情采取有針對性的靈活政策,進一步降低穩崗返還的政策門檻、增加返還額度,幫助企業渡過難關。二是支持和鼓勵企業、培訓機構和從業人員開展和參加職業技能培訓開展大規模職業技能培訓是減緩疫情對就業沖擊、避免規模性失業并使勞動者適應產業轉型升級需要的有效手段。失業保險制度應在支持職業技能培訓方面發揮更大作用。應加大支持受疫情影響參保企業組織員工開展在職技能培訓的力度,根據培訓的規模、內容、時間、成本等,從失業保險基金中撥付資金給予培訓補貼。支持職業技能院?;蚺嘤枡C構組織開展對因受疫情影響停工歇業企業員工開展免費技能培訓,根據培訓院?;驒C構培訓的培訓效果及費用支出情況酌情給予補助,對于參訓的無收入員工給予基本生活補貼。支持受疫情影響停工歇業企業員工主動參加各類職業技能培訓,對于取得職業資格證書或職業技術等級證書的,根據證書等級給予培訓補助。三是適當增加預防失業保險支出項目,增強預防失業功能在《失業保險條例》中增加防失業支出項目對于強化失業保險防失業的制度功能具有重要作用。增加轉崗培訓、技能提升補貼支出項目,支持企業組織和員工參加技能培訓,有助于使受疫情影響的員工更好地適應新崗位的技能要求;增加社保補貼、崗位補貼支出項目,有助于企業降低用人成本,減輕財務負擔,保留就業崗位,減少裁員;增加對主動創業、自謀職業和靈活就業人員的社保補貼、創業補貼,有助于激發受影響員工自謀職業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增加公益崗位補貼,有助于在失業壓力較大形勢下更多開發公益崗位,安置就業困難職工。
強化失業保險促進就業功能
通過運用失業保險基金促進就業是就業優先政策的一項核心內容,也是當前抗擊疫情對就業沖擊的迫切要求?,F行《失業保險條例》規定:“為了保障失業人員失業期間的基本生活,促進其再就業,制定本條例”。換句話說,建立失業保險制度的最終目的是在保障失業人員基本生活的基礎上促進其再就業。為積極主動地應對疫情沖擊形成的失業風險,按照《條例》精神,應大力增強失業保險促進就業功能,進而努力實現穩就業目標。一是允許受疫情嚴重沖擊的困難企業中主動離職轉崗轉業或創業的職工享受失業保險待遇也就是說突破現行制度中關于“非自愿”失業的規定,對于自愿離職、尋找新的就業崗位或創業的職工給予失業保險待遇支持。這樣,有利于激發受疫情嚴重影響的困難企業職工主動轉崗轉業或自主創業的積極性,促進勞動者適應市場需求變化,并向新興產業轉移流動,從而有效避免規模性被動失業并促進產業結構調整優化。對于企業間通過“共享員工”方式協商互助流動的企業和員工,組織或參加崗前培訓的給予培訓補貼,工資收入過低的給予工資補貼。二是運用失業保險基金對失業青年給予支持和幫助青年是促進就業的重中之重。在疫情沖擊下,許多失業青年的求職和生活更加困難,重點幫助失業青年就業,對于穩定就業大局、兜住民生底線十分重要。應運用失業保險基金對就業困難的失業青年給予支持和幫助,重點為貧困家庭、低保家庭、零就業家庭、殘疾和長期失業青年創造就業機會。運用失業保險基金對失業青年給予支持和幫助,意味著突破現行制度只對參保人員給予失業保險待遇的規定,對于尚未參保失業青年給予失業保險待遇支持。如此規定并非放棄了“權力對義務”原則,而是將先盡義務再享權利,改為先享權利再盡義務。為了更好發揮“正向激勵”作用,對于就業困難青年應主要給予免費職業指導、技能培訓、技能鑒定等求職補貼支持,有關生活補助待遇的給予應嚴格掌握,只限于基本生活確有困難的失業青年。三是增加促進就業的項目支出為有效應對疫情,幫助企業渡過難關,應加大對企業吸納就業困難人員就業的支持力度,根據企業吸納就業困難人員的數量,提高工資補貼、社保補貼的額度;對于接納失業人員就業見習的給予見習補貼。增加失業人員的促進就業支出項目,對于所有失業人員均給予與促進就業相關的補助支持,如給予培訓補貼、求職交通補貼等。與此同時,對于零就業家庭成員、就業困難大學畢業生等群體還應采取公益崗位、實名登記、一對一就業服務、困難生活補助等多項有針對性的政策措施,提供就業保障支持。
作者:劉燕斌 單位:中國勞動和社會保障科學研究院學術委員會
- 上一篇:鄉村醫生養老保障研究
- 下一篇:金融學專業《保險學》課程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