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保險發展對策探討

時間:2022-09-09 10:22:20

導語:農業保險發展對策探討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農業保險發展對策探討

一、河北省農業保險發展現狀

農業保險是常用的農業風險管理手段,具有經濟補償作用,可以幫助農戶在遭受損失時盡快恢復生產,減少經濟損失。2007年是農業保險史上具有跨越式意義的一年,中央為了保障農業的生產經營活動和提高農業保險的覆蓋率,逐步實施農業保險補貼政策,在中央政策支持下部分省市開始開展農業保險試點,并且逐步推廣到全國。河北省農業保險發展起步較早,但在發展過程中仍然存在許多問題,例如保費收入占產險比重不高、險種創新不足。河北省農業保險保費收入從2008年的47046萬元到2017年的25.75億元,增長5倍多,相較于產險業務保費收入從2008年97.93億元增長至2017年的487.36億元,增長近5倍,由此可見農業保險保費收入增長對于產險總體保費收入增長起推動作用。2018年河北省農業保險保費收入占產險業務總保費收入的4.8%,河北省農業保險在產險中份額仍有上升空間。河北省農業保險多屬于政策性保險,不僅有中央財政補貼,省級和市級政府也根據中央財政補貼進行配套補貼。2018年河北省收到中央財政以及省級補貼共21億多元。

二、河北省農業保險存在問題

雖然河北省農業保險近幾年發展較快,但是仍然與一些省份有一定差距,農業保險密度深度僅為0.82。為了更好地助力河北省精準扶貧,需要探究農業保險存在的問題,從而找出解決對策。河北省農業保險發展過程中存在的問題要從保險公司、政府補貼、農戶本身三方面探究。(一)保險險種和保險費率不合理。目前農業保險市場上險種過于單調、過時,不能完全適應河北省快速發展的農業經濟的需要。當前河北省的農業已經慢慢完成了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的轉型,對于農業保險市場的需求呈現多環節、多方面和多層次的新特點,而當前的農業保險產品和服務還停留在河北省農業初期生產經營階段。部分農業保險產品和服務的保險價值和保險費率與當前農業產品的市場的實際情況嚴重脫軌,一些農業保險產品仍然以2007年的標準經營、承保和理賠。農業保險產品和服務的單調、同質化不利于迎合和挖掘當前農業保險巨大的市場需求。對于農業保險而言,保險公司在承保、核賠的過程中,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資源,而農村地區由于經濟不發達,難以儲備較多的人才和人力資源,使得農業保險在廣大農村地區的發展缺乏基本條件。并且一旦發生重災情況,對保險公司的經營是一種巨大的打擊,保險公司需要為此計提高額的風險準備金,這也阻礙了保險公司對其他業務方面的開發,從而導致了低效益的農業保險因缺乏發展動力和支持而逐步萎縮。(二)道德風險逆向選擇存在。當前農業保險市場還存在一些不規范的行為,投保農戶的逆向選擇行為和道德風險仍然常有發生,這對農業保險的發展是一種傷害。逆向選擇行為主要是指農戶投保高風險的保險標的,例如一些農戶僅僅投保經常受到水澇災害的低洼地,而不投保其他農田。道德風險則是一些農戶出現騙保行為,例如有些地方出現一頭死豬理賠多次的情況,使得農業保險經營非常困難。(三)政府對農業保險保費補貼存在浪費。政府對農業保險保費補貼可以增加農戶投保積極性,規避農業生產經營風險,從而提高農業生產創新積極性,促進農業發展,增加農民收入,可見財政補貼對河北省農業發展起到很大作用,但是補貼金額的確定很難厘定,從以下幾方面可以看出:第一,政府的財政補貼金額分配。所有的地市都想更多獲得農業保險的財政補貼,但是中央和省級對于農業保險的財政補貼資源有限,各地農業種植面積、農業種植類別、農戶經濟水平不同,不能平均分配。第二,“保險補貼聯動”政策也可能導致有的地方產生抵觸情緒,各地的農業保險試點和推廣速度會有所減緩。第三,有些地區可能出現“農業保險補貼的比例越高越好”的誤區,盲目追求農業保險補貼的力度,在部分地區農業保險的保費補貼比率甚至達到了90%以上。這種過分注重農業保險財政補貼比率的行為對于培養農戶的保險和風險管理意識十分不利。2013—2017年河北省農業保險為農戶所提供的保險金額和風險保障不斷增加(見附表),但是賠付支出有下降趨勢,農業保險保費補貼不斷增加導致保費補貼2017年是賠付支出的兩倍,所以需要關注保費補貼效率問題,防止財政資源浪費。

三、河北省農業保險發展的對策

(一)完善財政補貼政策。河北省農業保險保費補貼政策仍然存在很多問題,為了保障財政資源不浪費,應該制定合理的補貼政策。由于各地種植面積、種植作物種類不同、農戶經濟水平不同、各地風險狀況也不同,所以應該實行差別補貼政策,而不是采用均一的財政補貼比率。應該對于貧困地區、受災頻率高、損失程度大、創新農業的地區增加保費補貼比率,反之對于經濟較發達,受災頻率低、損失程度小、傳統農業地區減少補貼比率。要做到差別補貼,首先要做好數據統計,要求各地市統計局和農業局及保險公司合作,利用大數據進行資料收集與整合,統計各地市具體情況。(二)健全監管機構。農業保險容易出現道德風險和逆向選擇,應當建立農業保險監管機構,由政府主導要求各保險公司建立規范的農業保險經營秩序,制定“監管責任制”,減少逆向選擇行為和道德風險的發生,保護保險公司利益的同時也有利于保險市場的完善,最終受益的是農戶。河北省財政補貼效率不高,應該加大監管力度,切實保證保費補貼用到發展農業保險,促進農業生產上,防止貪污腐敗,占用公共資源,損害公共利益。增加監管人員,并且對政府購買服務的環節完善招投標制度,選擇合適的保險公司參與政策性農業保險。同時保險公司應該加強與農戶的聯系,定期開展農業保險培訓,傳達防災減損的方式方法,增強風險意識與道德意識。(三)創新產品與服務。鼓勵保險公司開發農產品價格指數和氣象指數保險,減少保險公司理賠查勘難度、節約費用開支,發揮價格指數保險保障“菜籃子”的作用,有利于農業保險發揮穩定農業生產和農戶收入的作用。農業保險產品和服務應當涉及和涵蓋種植業、林牧業、養殖業、農機設備、農民收入、農民人身意外傷害保險等多個方面,關系到國民生計的小麥、水稻、生豬、林木、設施大棚保險的覆蓋率要著力提高,做到“應保盡保”,同時區域特色農業的險種和服務也應當達到較高的覆蓋率水平。要繼續推廣和完善農村小額信貸保證保險,建立和完善政府支持、企業、農戶多方參與的農村小額信貸擔保機制,解決農民、農業貸款困難問題,更好地為“三農”政策和“精準扶貧”政策服務。保險和信貸能夠形成相輔相成的良性發展的新局面,當前,部分貧困地區已經開始探索“農業+保險+信貸”的模式,將保險和信貸優勢結合,更能夠有助于保險需求的挖掘和保險規模的擴大。

參考文獻:

[1]高嬋.河北省農業巨災風險管理及政策保障[J].農業經濟,2019(03).

[2]盛繼丹.政策性農業保險精準扶貧問題分析[J].經濟研究導刊,2019(08).

[3]庹國柱,李慧.完善河北省農業保險制度的一些思考[J].中國保險,2019(02).

[4]丁少群,李植.建立農業保險巨災風險分散機制的迫切性與發展路徑[J].中國保險,2019(02).

作者:孫偉月 單位:新疆財經大學金融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