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保改制中的問題探討
時間:2022-02-11 02:52:00
導語:社保改制中的問題探討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為了全面了解新疆在社會保障方面的建立和開展情況,我們于2009年2月10-13日在新疆克拉瑪依安泰公司人力資源部和計劃財務部進行了調查和研究。經過調查了解,我們知道,目前在克拉瑪依地區的國有企業、改制企業、市屬企業均按照國家或者當地有關規定建立了社會統籌保險保障體系,其執行程度達到100%。但是個別私營企業還存在少交或者不交的現象,主要原因與私營企業效益和當地政府的戶口政策有關。
建立社會保障體系,實現社會統籌和個人賬戶相結合的養老、醫療保險制度,完善失業保險和社會救濟制度,提供最基本社會保障,是建設局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的一個基本目標和基本政策,它與擋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綱領是有機統一、不可分割的。黨中央、國務院把建立社會保障制度當作一項“關乎國運,惠及子孫”的大事來抓,對高舉鄧小平偉大理論旗幟,進一步解放思想,實事求是,把握有利時機,加快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步伐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
一、新疆社會保險制度的建立和發展
新疆社會保險制度產生于1951年。當原政務院頒布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保險條例》以后,原新疆省人民政府開始在部分工礦企業建立勞動保險基金,實施社會保險制度。1953年又將一般廠礦和交通事業的基本建設單位及國營建筑公司等全部納入社會保險范圍?與此同時,省政府還根據國家頒布的社會保險單項法規,逐步在國家機關及其所屬的事業單位建立了社會保險制度。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成立以后,自治區人民政府又根據國家有關政策規定,對社會保險制度進行了多次修改完善,逐步形成了包括養老、工傷、疾病、生育、遺屬保險在內,分別適用于機關團體、事業單位工作人員和企業職工的、項目較全的社會保險制度。
10年動亂期間,我區社會保險制度,特別是企業職工的社會保險制度受到了嚴重的干擾破壞。由于管理機構受到沖擊,勞動保險基金正常收取無法進行,國家被迫停止提取勞動保險基金,將勞動保險費用開支由企業營業外項目下列支,使原來的社會保險制度變成了企業保險制度。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后,我區社會保險制度得到了恢復和發展。1978年,全區建立了正常的干部和工人的退休制度。1986年國務院改革勞動制度四項規定后,我區開始建立包括城鎮各類企業和個體勞動者在內的養老和失業保險制度。1986年全區首先建立了國有企業、國家機關和事業單位勞動合同制工人養老保險制度以及國營企業職工待業保險制度。1988年,全區國營企業固定職工退休費用實行社會統籌。以后又將集體企業職工和各類非公有制經濟的從業人員納入統籌范圍,并逐步由縣級統籌過渡到地州級統籌。1998年底,自治區人民政府下發了《關于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實行自治區級統籌有關問題的通知》,使我區養老保險制度步入自治區級統籌階段。目前全區已有IOO余萬名職工和32余萬名離退休人員參加了養老保險社會統籌,另有70余萬名兵團職工和36余萬名兵團離退休人員參加了兵團級統籌。
同時,我區失業、工傷、醫療、生育保險改革也得到了健康發展。失業保險全面展開,全區已有96萬名職工和70萬名兵團職工參加了失業保險。工傷、醫療、生育保險改革也在全區逐步推開。
二、新疆社會保險制度面臨的主要矛盾和問題
(一)社會保險法制建設還不能適應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要求,法律法規體系不完善,缺乏對參保、繳費等行為的有效約束機制。
(二)人口老齡化給養老保險基金支付帶來了沉重的壓力、對養老保險基金承受能力提出挑戰。養老保險基金總量嚴重不足,基金積累地區分布不均衡,使確保養老金按時足額發放難度不斷增加。
(三)人們對醫療消費需求的增長與剛剛起步的醫療保險制度的健全及基金承受能力之間產生了矛盾。
(四)企業破產、關閉、重組、兼并的力度進一步加大,使得下崗職工、失業人員持續增加,就業和再就業的任務十分艱巨。
三、進一步完善新疆社會保障制度需要采取的措施
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個五年計劃的建議指出:完善的社會保障制度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重要支柱,關系改革、發展、穩定的全局。要加快發展獨立于企業事業單位之外、資金來源多元化、保障制度規范化、管理服務社會化的社會保障體系。建立可靠、穩定的社會保障基金的籌措機制和有效營運、嚴格管理的機制。堅持社會統籌與個人帳戶相結合的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制度。推進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制度和醫藥衛生體制敢革。進一步完善失業保險制度,在試點的基礎上逐步把國有企業下崗職工基本生活保障制度納入失業保險。
按照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個五年計劃提出的目標,我區社會保險制度需在以下五個方面深化改革和加快發展。
第一,從我區的實情出發,合理確定保障的范圍、項目、水平和各項保險的籌資比例、待遇標準,使社會保障水平與我區社會生產力水平相適應。
第二,社會保險既要保障職工的基本生活,又要和個人對社會的貢獻掛鉤,體現公平與效率相結合的原則。
第三,將社會保險制度覆蓋到城鎮所有從業人員,在全社會真正建立起一個“安全網”。
第四,管理服務要社會化,要加快實現退休人員養老金的社會化發放,以及依托社區開展退休人員的社會化管理和服務,切實減輕企業的事務性負擔。
第五,加快社會保險的立法步伐,使管理法制化。加快建立獨立于企業之外的社會保障體系,是順利推進我區國有企業改革和經濟結構調整的必要條件。社會保險制度是社會保障制度的核心,包括養老保險、失業保險、醫療保險、工傷保險和生育保險等各項內容。加快社會保險制度改革的步伐,對促進我區經濟的發展和社會穩定具有特別重要的意義。
- 上一篇:探求優化思想政治課堂教學的路徑
- 下一篇:股票期權激勵與國企治理綜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