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求優化思想政治課堂教學的路徑

時間:2022-02-11 02:50:00

導語:探求優化思想政治課堂教學的路徑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探求優化思想政治課堂教學的路徑

摘要:隨著課程改革的深入和發展,新課標和新教材的出臺為培養新世紀人才創造了條件。這就需要我們轉換教學理念,打破傳統教學模式,改革課堂教學的方式方法,優化課堂教學,以適應新時代的要求。思想政治學科也是如此。

關鍵詞:優化;興趣;素質教育;精神面貌

思想政治課新的課標與教材給我們提供了新的教學內容和新的教學方法,只有教師精心的備課、精彩的解說和積極的教學反思,才能誘發學生去思考、探索。

一、教師要轉變教育教學理念

這就要求教師不能簡單地“教教材”,而要認真地鉆研教材,將教材中時代性、科學性、縱橫交錯的結構性、豐富的人文性以及“三維”目標深入淺出地挖掘出來。如果教師不打破陳規,不改變舊的教學模式,而錯誤地認為:教師是教書,學生是讀書,教師只教課本知識,而學生也只有死記硬背課本知識,就無法突破陳規達到創新,培養出來的學生也無法適應社會的需要。因此,需要轉變教師的教育教學理念。

二、創設情境,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

興趣是學生獲得知識、擴大視野、激發學習自覺性和積極性的重要動力。有了興趣,學生就能進一步鞏固、加強學習的自覺性和積極性,從而進一步推進課堂教學的優化。任何學科的教學,要想取得好的效果,都不離開好的課堂教學環境,因而創設一個生動的、形象的教學情境顯得尤其重要。學生只有在愉快的氛圍和環境中,才能迸發激情,取得良好的學習效果。

創設教學情境的手段和方法多種多樣,因人而異,因課而異。首先,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用多媒體教學手段,設計一些活潑、生動的情境,為學生理解課本知識奠定基礎。其次,教師可運用風趣幽默、詼諧機智的語言來創設情境,這樣不僅能讓課堂氣氛活潑,還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加強對事物的理解感受程度,使學生在輕松、活潑的課堂氣氛中學到知識、受到教育。再次,思想品德課教學十分重視理論聯系實際,實際聯系得好,學生容易去體驗和感悟、并產生共鳴。由于社會的發展日新月異,教材的內容相對滯后,為此,教師就要適當擴充教學內容,將新事件、新科技、新成果等新課程資源引入課堂,以開闊視野,激發學生了解社會、探索新知識的興趣。學生是在獲得信息的過程中增長知識和能力的。

三、引導學生掌握學習方法

首先,要教會學生“聽”。所謂“聽”,不但要認真聽老師講課,還要認真聽同學發言。要在聽中想,以想促聽,并作必要的記憶。其次,要教會學生“看”。要認真地看教材,看板書,還要仔細觀察教師的直觀教學手段。要使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帶著問題看書;一節課的重、難點鮮明地出現在板書中,學生可一目了然。因此,在培養學生“說”時,教師要先耐心聽,有時幫助他們組織語言,有時要及時給予啟發,隨著學生語言的不斷積累,教師對學生要求不斷提高,要使學生不但能獨立運用語言,清楚地表達自己的思路,而且能把看、聽、想、說建立起的表象,通過語言內化為一種能力。高中學生思維的獨立性和批判性已發展的一定的程度,對教師的說法和書中的見解,常常提出疑問和不同看法,雖然有時顯得片面和主觀,教師也要給予鼓勵,甚至巧妙地引進競爭機制,形成一種你追我趕的學習氣氛,激發學生的求知欲。

四、教師要有良好的精神面貌

在課堂教學的過程中,教師的良好教態是大面積提高課堂教學質量的基礎。如果教師總是一本正經,擺著一副居高臨下的姿勢,板著一張臉走進課堂,那勢必使學生產生反感、懼怕或抵觸情緒。如果教師講課表情生硬,語言乏味,這就不可能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如果教師不能正確對待學生所提的意見和建議,甚至對學生抱有成見,在課堂上借故挖苦、奚落學生,甚而體罰學生,這種緊張的師生關系往往會導致學生的厭惡感,進而發展到厭惡教師所教的這門課,形成逆反心理。當學生逆反心理發展到極端時,就要出現抵觸、對抗情緒,導致學生的“厭學”。因此,必須創設良好的課堂氣氛,力求用愛心去感染學生,用真情換取信任,進而提高課堂教學效果。筆者在上課時就十分注意做到這一點,即使再累再疲,可一走進課堂就充滿激情,講課中注意做到情真意切,以情動人,以聲引人,以良好的精神面貌為楷模來感染學生,撥動學生的心弦,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給學生留下美好的回憶。

總之,教育的目的就是提高受教育者的素質,使其得到全面發展。在新課改下,教師必須轉換教育教學理念,面向全體學生,因材施教,擺脫“學海無涯苦作舟”的陳舊觀念,優化課堂教學,為素質教育向縱深發展夯實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