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慎獨與新時代大學生網絡道德教育
時間:2022-09-28 05:10:23
導語:淺談慎獨與新時代大學生網絡道德教育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新時代大學生作為網絡時代的主力軍,在享受網絡帶來的便捷時,也出現了一些網絡道德問題。把中國傳統的道德修養方法慎獨,運用到新時代大學生網絡道德教育中,把握住二者之間的內在聯系,以此為解決問題的突破口,加強新時代大學生的自律能力,幫助其樹立正確的網絡理念,規范其網絡道德行為,可達到凈化網絡環境,推動新時代大學生網絡道德理論不斷向前發展的目的。
[關鍵詞]新時代大學生;慎獨;網絡道德教育
1引言
目前,我國學者關于慎獨的研究,產生了大量的成果。許多研究認為,儒家的德育思想在當代社會的發展過程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在高校進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時具有重要的意義,如黃釗的《儒家德育學說論綱》,告誡人們要不斷地繼承和發揚中華民族優秀的德育思想。在我國就大學生網絡道德教育的發展和如何構建良好的網絡道德體系的過程中,也有許多學者將慎獨思想與大學生網絡道德教育相結合,并產生了大量的研究成果。如“張芬鈞的《慎獨教育與大學生網絡道德精神培養》”等文章,他們是將慎獨思想引入到網絡道德建設過程中,從而引導大學生進行自我監督,加強自我修養的完善。現如今,網絡道德問題伴隨著網絡的發展而出現,許多的學者結合網絡自身的特點,分析網絡環境下給大學生的德育造成的后果,并結合當下的時代特點,尋找解決大學生網絡道德問題的渠道。例如:曾長秋的《以“互聯網+”促進學校德育變革》;肖光榮的《虛擬環境下大學生網絡德育的總體思路發展趨勢》等,這些文章對于加強大學生網絡道德教育具有一定的推動作用。一些網站通過相關的頻道展開了一系列道德建設活動,推動社會的發展與大學生的進步。
綜合前面的研究現狀來看,其側重點都是在研究網絡的興起發展對大學生德育產生的影響,僅僅停留在如何加強新時代大學生網絡道德教育的問題探討上。即使有些學者的文章涉及到了大學生的網絡道德教育,也明顯感受到研究內容與形式的空洞。一是研究內容不全面,自1994年網絡進入中國以來,學者才開始慢慢地研究和探討網絡道德教育的問題,其研究成果還未形成體系,很少有學者進行系統,完整地闡述。然而,許多學者都是從網絡自身出發來探討該問題的,因此忽視了道德教育自身的繼承性,不能很好的將網絡道德與傳統道德相結合,更好地挖掘傳統道德的精要之處,運用到新時代大學生網絡道德教育建設過程之中;二是研究方法比較單一,在對新時代大學生網絡道德教育問題的探討上,許多學者都在談如何加強新時代大學生網絡道德教育的重要性,并未真正的對新時代大學生網絡道德教育的培養方法做出更加深入的研究。對于以上的不足之處,本文立足于將網絡道德培養與傳統道德相結合。一是將慎獨,合理的運用到新時代大學生的網絡修養過程之中,從而找出二者之間的內在聯系。二是把慎獨思想的主要內容與網絡背景下新時代大學生的網絡道德相結合,并尋找其解決大學生網絡道德教育問題的突破口。通過提高大學生的自律性,來營造和諧的網絡氛圍,進一步推動高校網絡道德教育建設理論的發展。
2慎獨與新時代大學生網絡道德教育的內在聯系
2.1慎獨與網絡道德教育相契合
在現實社會中,對于道德的培養主要借助外力。然而在網絡世界里,網絡本身所特有的隱蔽性,虛擬性和開放性等特點。使得當下這種傳統的育人方式,在網絡上起不到有效的作用。目前,對于如何來提高新時代大學生的網絡德育,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必須從加強大學生自律的角度出發。而儒家的慎獨,其最重要的成分就是強調個人的自覺性。那么在大學生網絡道德教育過程中,如果將儒家的慎獨引入進來,充分吸收其精華,進一步推動大學生網絡自律意識的形成。
2.2在內容上具有統一性
從現實出發我們可以了解到,對于加強新時代大學生網絡培養的主要內容,其主要部分就是如何加強大學生道德責任感?!八^道德責任是指人們為自己行為的善惡結果所應承擔的責任,是他律性與自律性的高度統一?!弊鳛樾聲r代的大學生必須要有強烈的責任感,才能對各種網絡突發問題從容應對。應時刻警醒自己的行為,才能成為新時代網絡建設的榜樣。然而網絡為我們搭建了這樣的一個平臺,在這里每個人都是獨立的個體,不受任何約束,在這樣一個獨立自主的空間里人們就更加的自由了。因此,部分新時代大學生便認為網絡是沒有道德約束的。所以,高校對大學生進行網絡道德教育就必須以樹立一個開放的空間里,也依然存在著各種各樣的責任。并且要時刻提醒自己的行為,做到網絡行為表里如一,要學會看清楚各種問題背后的隱藏的真相,找到解決問題的源泉。慎獨要求我們要在隱蔽之處也要學會自律,做到《中庸》所要求的“戒慎乎其所不賭?!逼浯笠馐侨藗冊谶M行道德自律時,要對自己嚴格要求,即使在別人看不到的地方。同樣要嚴格要求,只有在獨處時才能看到最真實的自己,才能更好地錘煉自己的意志。因此,作為道德主體根據一定的自覺精神,從而增加到自己的道德責任感,不斷地完善自己從而得以成長。在這里我們可以看出,“慎獨本身蘊含著一種自我主導的精神,即使在獨處時,在無人監督的情況下,能自覺修身立德,不做有違道德規范,有損道德完美的事,能夠自覺履行道德義務?!鄙鳘毸枷胫兴淖晕抑鲗Ь衽c新時代大學生在網絡道德實踐中必須增強責任感,在內容上表現出來的具有統一性。因此,新時代大學生必須時刻銘記自己的道德責任,引導自己的網絡道德行為。
2.3在目的上具有一致性
世界上的一切事物不可能是靜止的,都處在瞬息萬變之中,發展是一種不變的方向,向著符合社會發展規律的方向前進。網絡的發展速度也是時代進步的標志,大學生也需要漸漸地提升和充實自己。然而他們對于虛擬世界的依賴越來越大,在這樣的環境里,往往出現了物化的現象,我們成為了網絡的俘虜,也出現道德滑坡現象。在網絡世界里,大學生認為可以逃避現實、隨心所欲,宣泄情緒,釋放自己的壓力等等。這樣不利于形成大學生健康的網絡道德人格。然而對于大學生的德育發展不能是僅僅停留在表面,如加強自我規范這類,而是要從主體自身出發,如學會堅持,學會自制等。把這種外在的道德規范轉化為大學生內在的道德人格,才能提高網絡道德修養,形成健康積極向上的道德人格,這就是進行大學生德育培養的目的所在。慎獨在培養理想道德人格為目的的方面發揮著重要的作用,也是人們進行自我監督的表現方式,不管在哪兒都不能松懈。“道德人格是指人們的道德主體意識,包括人們追求高尚道德的內心動力,道德選擇的權力感,責任感獨立進行道德選擇的能力自信和人格尊嚴等?!薄岸赖氯烁竦臉淞?,必須做到慎獨自律即在無人知曉,沒有外在監督的情況下,堅守自己的道德信念,自覺按道德要求辦事,不因為無人監督而肆意妄為?!辈堰@種道德要求內化為自己的道德品質,從而不斷地完善自己,東漢時期的清官楊震以“四知”即‘天知,神知,我知,子知’自警自戒,是“慎獨”的典范。他以身作則,凡是都有自己的原則與標準,在為官之際自我價值得到了極大提高,也樹立起了高尚的道德人格,成為流芳后世的榜樣。因此可以看出,慎獨與大學生網絡道德教育在目的上具有一致性。
3慎獨用于大學生網絡道德教育的途徑
慎獨作為傳統道德教育的精華,受到了古往今來許多德育思想家們的推崇,并作為“入德之方”,是一種非常重要的修身方法。通過慎獨中的修養內容,提倡人們做到能慎言慎行。根據網絡自身的特點結合慎獨,為探尋新時代大學生網絡德育問題提出了全新的思路。
3.1做到“慎言”,自覺做到網絡語言文明
慎言,言,言語。慎言指的是在獨處時,也要學會約束自己的言語,切勿胡言亂語,以免招來禍患?!霸凇对姶?雅抑》中提到,白圭之玷,尚可磨也。斯言之玷,不可為也。”其意為,白玉的瑕疵是可以打磨的,但是語言的錯誤是不容易修正的。因此,在個人的道德修養過程中,必須做到慎言謹行,這樣才能保持坦然的心態,培養高尚的道德修養。把慎言用于大學生網絡道德教育,讓他們了解到不文明的網絡言語的危害性,自覺做到網絡語言文明,起到凈化網絡環境的作用。大學生必須學會做到慎言,深思熟慮之后在發表看法,切記信口開河的亂說。在這個網絡交流平臺上,做到不能說的不胡說,不許說的不亂說,時刻謹慎自己的網絡言語,營造良好的網絡交流氛圍。
3.2做到“慎行”,規范網絡行為
慎行。行即行為。慎行指的是反省自己所做過的事,謹慎自己的行為。古往今來,許多德育學者都把“謹言行”看成是自己成敗的關鍵。因此,在一人獨處時,必須反省和檢點自己的所做所為,謹慎而不拘束,培養高尚的人格。根據《辭?!返慕忉專吧鳘毦褪窃讵毺帟r能夠做到謹慎不拘,對自己的行為嚴格要求,將不道德的意念和行為控制在萌芽中,防止不道德行為的發生?!庇捎诰W絡的特點,大學生在虛擬的世界里,沒有任何的約束,將自己內心的真實的想法完全的暴露出來,肆無忌憚的隨意實施自己的攻擊行為。因此,作為高校必須讓他們認識自己這種行為,可能影響到他人。加強大學生的慎行思想教育,有利于自覺規范網絡行為。通過大學生自身的網絡實踐來維護網絡安全,構建和諧網絡氛圍,不斷地規范自己的行為。
[參考文獻]
[1]劉希鳳.論大學生道德責任意識的培養[D].濟南:山東師范大學,2014.
[2]楊伯峻.論語譯注[M].北京:中華書局,2015:126.
[3]黃釗.儒家德育學說論綱[M].武漢:武漢大學出版社,2006:436-439.
[4]張耀燦.思想政治教育學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112-113.
[5]羅國杰.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143-144.
[6]王文錦.大學中庸譯著[M].北京:中華書局,2008.
[7]張琦偉.儒家“慎獨”思想:大學生網絡道德自律的借鑒[J].高等農業教育,2014,8(8):70-72.
作者:付珍 單位:西安石油大學
- 上一篇:旅游職業道德教育的重要性及策略
- 下一篇:高校教師職業道德存在問題與對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