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費師范生師德建設論文
時間:2022-12-17 02:59:37
導語:免費師范生師德建設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一、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解析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從三個層面闡述了社會主義價值取向:國家層面的“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社會層面的“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公民個人行為層面的“愛國、敬業、誠信、友善”。這包含了廣大人民群眾的普遍愿望,既凸顯了現代社會主流意識形態的核心價值理念,又涵蓋了優秀傳統文化、鮮明時代特征和未來價值追求,既凝聚社會共識,又引領社會思潮。中共中央辦公廳印發《關于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意見》明確提出,以“三個倡導”為基本內容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要求相契合,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和人類文明優秀成果相承接,是我們黨凝聚全黨全社會價值共識作出的重要論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共同價值觀,應成為社會大多數成員所認同、信奉,并深刻影響公民的日常生活實踐的價值觀念。
我國從2007年開始在部分高校招收免費師范生,出臺免費師范教育政策,旨在支持和鼓勵更多的優秀學生投身于基層中小學教育,致力于培養大批優秀教育家以及終身教育工作者。免費師范生的培養目標明確,即免費師范生是國家免費培養的未來教師。所以師范院校必須要適應新時期社會發展與時代需要,緊緊圍繞培養和造就優秀教師和教育家的目標,全面推動免費師范生的養成教育。從與普通大學生相區分的意義上講,免費師范生獨特的身份存在賦予他們職業理想教育有其鮮明的政策性和指向性。而這種特殊身份也帶來了一部分免費師范生在道德方面的缺失。一是學習動力不足。大部分免費師范生由于獲得國家政策可以免費到大學就讀,還是認真學習,對自己嚴格要求。但因為免費師范生畢業之后確保了有崗有編的工作,有一部分學生就覺得進了“保險箱”,影響了學習的動力而變得消極。研究調查中發現,免費師范生成就動機較低,原因來自免費師范生穩定的分配方向,畢業后穩定的工作,免于就業壓力等一系列因素,免費師范生缺少對人生職業合理的規劃和認識,形成學習目標簡單,總體抱負水平較低等現象。而扎實的學識是作為一名教師最基本的要求,勤于學習是提高教師職業道德修養的基本途徑,是加強師德建設的必要條件。二是心理狀態失衡。有一部分免費師范生選擇就讀的原因是父母老師的建議或是經濟壓力。學生本人對于免費師范教育政策的認同度不高。有些免費師范生,特別是一些來自于農村的學生,他們本來是想憑借入讀大學的機會學有所成,實現自己的追求和夢想,但是由于免費生教育政策規定必須要回原籍從教10年,一部分免費師范生存在心理落差。三是社會責任意識不強。雖然多數免費師范生是出于熱愛教師行業選擇就讀,但是仍然有一部分免費師范生的追求取向過于功利化,不能體會到身為未來教師的一種使命感和責任感,導致崇高的教育理想淪落?!皫煹隆奔词墙處煹穆殬I道德。在《做黨和人民滿意的好老師—同北京師范大學師生代表座談時的講話》中指出要做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實學識,有仁愛之心的好老師。所謂“學高為師,身正為范”,作為未來教育家一定要熱愛教育事業,樹立立志從教的遠大理想。免費師范生師德要求和內涵,既兼教師道德的基本部分,又兼師范生道德的基本內容。因此,師范院校對于加強免費師范生師德建設任務緊迫,責任重大。學校首先要培養學生對教師職業的認同感,其次要引導學生合理規劃教育生涯,而最終目的是為了培養學生終身從教的職業理想。
三、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領下免費師范生師德建設途徑
中共中央辦公廳印發的《關于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意見》明確提出,要把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國民教育全過程。落實到教育教學和管理服務各環節,不斷完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形成愛學習、愛勞動、愛祖國活動的有效形式和長效機制,努力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免費師范生師德建設提供了理論支撐,同時也滿足了免費師范生教師職業道德發展需求。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領下,推進免費師范生師德建設從學校保障機制和免費師范生自我教育等方面開展。建立健全教育機制。在師范院校對免費師范生進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不僅要有科學扎實的理論做基礎,以正確的原則為導向,還要不斷探索加強免費師范生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切實有效的機制。學校作為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戰場,是構建免費師范生師德教育體系最重要的一環。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的內容全面廣泛而又具體,覆蓋了大學生思想政治、道德和心理等各個方面的要求。因此,免費師范生師德教育更要從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內容和實質出發,對免費師范生進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系統教育。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社會主義榮辱觀融入到對免費師范生師德教育過程中,使免費師范生形成正確的教師職業道德認知,培養高尚的教師職業道德情感,樹立堅定的教師職業道德信念。這一師德建設機制必須貫穿始終,從免費師范生開始學業到畢業任職再到終身教育。通過有意識的教育活動,使得免費師范生形成良好的教師職業道德。免費師范生從入學之始就明確了自己將要從事的職業。大部分同學增強了自己的責任使命感,但也存在一部分覺悟不高的同學。因此,學校應該建立相應的有效制度。制度的完善可以提高師德建設的實效。首先,學校應該建立師德考核制度。將師德培育評估工作貫穿免費師范生接受高等教育的全過程,確保培養出真正熱愛教育事業的老師。其次,學校要建立激勵淘汰制度,從實際規范中指引學生正確的發展方向。在激勵的過程中要注重精神層面,不斷豐富并調整引導因素。不要流于形式,要真正激起免費師范生對自身師德修養的內在需求。淘汰制度是對免費師范生的一種約束,有效保障了未來基層教育工作者的師德建設。淘汰制度并不是說一定有人要淘汰,只是在一定程度上保證了免費師范生學習的動力和壓力,增強學生踐行師德教育的自覺性。加強校園文化建設。規范是外在的、表面的,文化是內在的、隱含的;規范是強制的、剛性的,文化是自愿的、逐漸滲透的。單純依靠制度建設,師德建設是很難融入到免費師范生的個人精神之中。必須有校園文化軟實力作支持。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從價值觀范疇引領免費師范生師德建設。校園特色文化建設把免費師范生教師職業教育理論與實踐相結合,保障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主導地位。校園文化將教育理念寓于現實教育載體之上,滲透到具體活動事件中。和諧崇高的校園精神文化氛圍能形成強大的號召力與凝聚力。在這樣積極向上的校園文化中,免費師范生能夠較好地調節和激勵自己的思想行為,促進自我的約束、自我的管理和自我的完善,提升自己的教師職業道德。加強理論知識學習。高尚的道德和優良的情操不是天生的,而是后天的修養。免費師范生要加強自身師德建設,需要以一種與時俱進的姿態從多方面持之以恒地加強修養。因此,免費師范生要對占支配地位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有一個全面的認識。努力加強政治思想理論學習、教師職業道德理論學習和專業學習,樹立科學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培養嚴謹負責的學習工作作風,為教師職業道德修養奠定良好的基礎。積極投身社會實踐。社會實踐是加強師德建設的關鍵。免費師范生必須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領下積極投身于社會實踐,在活動中自我教育、自我鍛煉、自我改造,才能不斷完善自己的道德人格,增強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理解和認同,形成正確的價值判斷。免費師范生將來是從事教師職業的,更應該加強相關的教育實踐活動。比如假期開展基層教師實踐活動,在參與社會實踐活動中將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升華自己的理想信念。
作者:俞玲 王靜 單位:江西師范大學
- 上一篇:行知文化引領下職業學校師德建設的思考
- 下一篇:建設工程項目管理模式優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