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教師師德現狀及建設研究

時間:2022-09-05 02:50:18

導語:青年教師師德現狀及建設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青年教師師德現狀及建設研究

摘要:本文對當前高校青年教師師德現狀進行了深入分析,發現許多青年教師存在思想政治弱化、職業素養不足、功力現象嚴重等問題,而造成這些問題的主要影響因素,來自于個人主觀因素、社會環境因素、文化形態因素以及體制建設等,并基于此,通過健全師德綜合教育體系、構建良好師德環境、強化師德實踐建設等有效路徑,對高校青年教師師德建設展開了深入研究,旨在全面提高高校青年教師的師德,促進高校教育事業的進一步發展。

關鍵詞:青年教師;師德現狀;影響因素;建設路徑

教育部不久前在全國優秀教師的師德會議中曾表示:“師德是教師職業素養中的核心內容,也是每位教師都應具備的基本素質,全面加快教師師德建設步伐是提高師資團隊綜合素養的根本任務”。近年來,隨著各大高校的辦學規模不斷擴大,師資力量的不斷擴充,致使高校的青年教師人數逐年上升,根據相關調查結果表明,部分高校中的青年教師已超過所師資的三分之一,而青年教師在人才培養過程中所發揮的作用也越來越重要,因此,在這樣的背景下,如何進一步加強青年教師的師德,成為了各大高校重點研究的課題之一。

一、高校青年教師師德現狀

(一)思想政治弱化。許多高校的青年教師在畢業后到從教中,僅處在職位、角色中的改變階段,但個人沒有將自身真正看做人民教師,思想上還未完全接受這種變化,依舊停留在學生時代,不能按照大學教師的標準嚴格要求自己、規范自身言行,對我國黨的政策方針、發展路線了解不夠全面、認識不夠深刻,并存在有意疏遠政治知識學習的現象,在學生思想道德方面的教育投入精力甚少。少數青年教師在教學或是網站論壇中,甚至還了違背基本職業原則的偏激言論,對我國黨中央的性質、發展目標、斗爭歷程、全新的教育方針等出現了錯誤的認識,在某種程度上,影響了人們思維意識,破壞了高校原本濃厚的學術氛圍。(二)職業素養不足。高校青年教師由于初次步入職場,對于自身角色的轉換以及行為規范等方面還存在一定的不足,部分教師畢業于綜合性大學,并不完全了解教師這一崗位的職業基本道德規范及具體行業要求,團體意識、思想觀念還不成熟,在教師的職業基本道德中,內心堅定的理想信念是支撐教師積極履行自身責任、發揮愛崗敬業、甘于奉獻精神的根本驅動力。但縱觀當前高校青年教師的整體表現,許多教師并不具備或是正在逐漸減退這種驅動力,不具有甘于奉獻的精神,對于自身職業認知還不深刻,部分教師選擇這一職業,只是受到外部環境中其他因素的影響,僅僅是為了能夠擁有一份保障性較強的工作,也有一些教師是為了自身的面子,為了“人民教師”這一聽上去較為光彩、偉大、神圣的稱呼,因而在工作當中,并未全身心的投入,對待工作的態度極其不認真、對于學生的輔導也沒有盡心盡力,不能夠及時解決學生的困惑,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念,嚴重降低了教師在大眾心中的良好形象。

二、加強高校青年教師師德建設的有效途徑研究

(一)健全青年教師師德綜合體系。1.健全師德培育機制。高校應將對青年教師的師德培育納入到教師團隊建設綱要中,制定詳細的培養方式,充分利用師德教育的有效載體,加強入職教育、職前培訓等各項工作,以此對校內全體青年教師尤其是新入職的教師進行職業素養、道德規范、思想意識方面的教育,要將校園文化與辦學宗旨融入到培育機制中,強化青年教師的對自身職業的認識,進而幫助他們建立科學合理的工作目標。還應全面拓展師德培育路徑,引導青年教師積極參與專題培訓活動,與此同時,高校要將專題活動與教育活動相互整合,有效組織教師學習探討、座談會議等多種形式的教育活動,以此調動教師的工作積極性。2.健全評價監督機制。首先高校根據當前青年教師的綜合表現情況,構建系統化的師德評價標準體系,加強對每位青年教師的考核,更要將師德培育的狀況作為重要內容納入到校內綜合考核體系中,將最終的評價結果作為學校與教師個人考察的重點內容,與學校職業劃分、資金注入以及個人利益直接建立起聯系。其次是要充分發揮出師德評價體系的監管作用,成立師德監督小組并將其投訴電話公布給全校師生,讓大家共同監督教師日常在工作中的表現。(二)構建青年教師師德良好環境。1.優化監管環境。高校的領導的工作能力及作風對青年教師的師德建設工作具有重要影響,不僅關系到培養教師的質量問題,也決定著師德風氣的形成狀況。特別是對于校內所有青年教師而言,由于他們工作經驗較少,年齡較輕,在思想意識向比較跳躍,性格特點比較顯著,身上也會存在不同程度的問題。若對他們進行強制性的管理,則會讓許多青年教師產生抗拒心理,會加重工作態度不認真、降低工作熱情。因此,應營造民主、公平、舒適的管理氛圍,對青年教師多一些包容與理解,這樣的管理方式將會充分調動他們的工作積極性,激發他們更大的潛能,以便用更好的精神面貌全身心投入到教學工作中。2.優化生活環境。青年教師首次走向職業崗位時,在高校教學工作中,起初會面臨許多困難,還要承擔生活上的壓力,而現實問題是影響青年教師師德欠缺的重要因素之一,由于他們沒有的工作經驗,因而在工作上的薪資較低,無法享受到相應的福利待遇。高校應針對這樣的情況,給予青年教師更多的關心,切實關注他們自身的利益問題。高校領導應指派專門人員深入到教師群體中充分了解他們的真實生活情況,明確他們的思想動態,掌握當前生活中遇到的難題,積極與青年教師進行有效交流,聽取并采納他們對學校建設所提出的建議。也要積極幫助青年教師解決生活當中所遇到的問題,全面優化他們的生活環境,讓他們在工作中沒有后顧之憂,進而將更多精力與時間投入到工作中,提高整體工作效率。(三)強化青年教師師德實踐建設。1.加強工作實踐。對于青年教師來說,教學是他們的核心工作內容,高校應加強對這一環節的管理與重視,將建設青年教師師德將他們教學工作有機結合,引導教師要不斷轉變教學理念,調整教學方法,注重自身的個人修養,不斷學習,拓展視野、豐富知識體系,進一步提高教學水平與職業素養。同時也要嚴格要求自己的教學言行,明確自身職業的崗位要求,真正認知“為人師表”的重要內涵,進而用自身正向的精神面貌影響學生,為學生樹立優秀榜樣,為學生帶來更加優質的教學服務。2.加強培養實踐。青年教師由于年齡的特點,讓他們充滿活力、思維活躍,更容易融入學生群體中,與學生建立亦師亦友的良好關系,這是青年教師特有的優勢。高校應充分利用他們這一優勢,引導教師們對學生的日常學習及生活進行不同程度的干預,首先可以根據師生共建,組織有效的師生交流活動,在其過程當中,教師要始終影響學生、引導學生,而學生也能通過具體的活動,激發教師們的工作熱情,彼此之間相互作用,共同進步。其次,要讓青年教師投入更多精力培養學生自覺學習的良好習慣,增強學生主動性,要激勵學生的創新意識,不斷挖掘學生的內在潛能,了解他們的興趣愛好。并在其基礎上,要切實關心學生的生活與學習,主動融入到學生中間,積極與他們進行交流,得到學生的充分信任,讓青年教師與學生成為知心朋友,從而進一步了解學生所遇到的具體困難,及時幫助他們解決各種困惑,讓學生感到學校與教師的尊重與關心。青年教師應充分意識到,教師對于學生不經意的鼓勵及關心的話語,對學生來說都會產生極大的動力,能夠有效增強他們的自信,對學習更加投入,想要用成績來回報教師對自己的關心,進而激發了學生的主動性,逐漸讓他們養成自覺學習的良好習慣。

三、結語

隨著高校教育教學事業的不斷深入發展,更多的青年教師加入到了高等教育師資團隊中,他們具有創新性的思維與更加專業的知識,思想意識及工作方式較為新穎,為高校教學工作注入了全新血液,增添了更多的活力與生機。但青年教師在師德方面,仍然存在著許多不足,高校應深刻意識到這些不足問題,并意識到加強青年教師師德建設工作的重要性,進而通過有效路徑,全面提高青年教師的職業道德、教學水平及綜合素養,為學生帶來更加優質的教學服務,促進人才培養,推動高校教育教學事業的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馬書文.新時期優化高校青年教師師德師風建設環境研究[J].教育探索,2010(4).

[2]楚穎惠,劉京娟.科學發展觀指導下的高校青年教師師德建設研究[J].教育與職業,2010(21).

[3]張菊玲.試論新形勢下高校青年教師師德建設[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13(21).

作者:吳春風 單位:黃山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