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院校師德師風建設探討

時間:2022-09-18 04:17:43

導語:藝術院校師德師風建設探討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藝術院校師德師風建設探討

摘要:廣大藝術教師是從事高等藝術教育的主體力量之一,直接關系到高等藝術教育的質量。從中國高等藝術教育中唯一的電影專業院?!本╇娪皩W院培養“德藝雙馨”優秀教師的實踐入手,探索藝術觀教育引領藝術院校師德師風建設的方法,以期為增強全民族文化自信和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作出無愧于時代的貢獻。

關鍵詞:高等藝術院校;師德師風建設;藝術觀教育

新形勢下加強藝術院校師德師風建設的時代價值

1.加強師德師風是新時代藝術院校事業發展的基本要求。高等藝術院校作為國家藝術教育系統中層次最高的教育機構,成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創新的重要陣地。新時代,高等藝術院校要更好地落實“文化傳承與創新”的重要職能,教師是關鍵,師德師風起決定性作用。只有把師德師風放在首位,藝術院校事業發展的根基才更穩,前途和方向才更清晰。2.加強師德師風是藝術院校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關鍵核心。黨的報告指出,要“培養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這回答了高?!芭囵B什么人、怎樣培養人、為誰培養人”的根本問題,也給高校提出了新的明確要求。藝術院校通常有“師徒制”的人才培養傳統以及小班制、主任教員制的教學模式和教學方法,教師與學生的接觸更為密切,對學生的價值觀影響更大。作為學生的“大先生”“筑夢人”“系扣人”“引路人”,藝術院校教師要認識到自身在學生培養過程中發揮的重要作用,不僅要傳播專業知識,更要引導道德言行,學習好、領會好、貫徹好、落實好成為一名黨和人民滿意的好教師要具有的“四有”“四個引路人”和“四個相統一”標準,把立德樹人轉化為內心信念,把崇高師德內化為自覺價值追求。3.加強師德師風是藝術院?!半p一流”建設的標準前提《統籌推進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總體方案》《關于高等學校加快“雙一流”建設的指導意見》分別指出,“把建設一流師資隊伍作為當前的主要任務”“加強師德師風建設,嚴把選聘考核晉升思想政治素質關,將師德師風作為評價教師隊伍素質的第一標準”。這兩個文件是國家“雙一流”建設的總方案、總要求,為高校實施“雙一流”建設、建成“雙一流”的高水平特色大學指明了方向,與師德師風建設具有直接的內在聯系?!半p一流”建設作為新時代高等教育的重要發展戰略,打破了高校身份固化,為藝術院校打開了新的發展大門,為藝術院校的內涵發展和質量提升提供了全新的發展機會和資源支持,也對藝術院校的師德師風建設提出更高的要求。

藝術院校加強藝術觀教育的現實意義

加強藝術院校師德師風建設,就是要牢牢抓住教師思想根基,要引導教師既做“經師”,更做“人師”;既要教書,又要育人;既要傳授知識技能,更要教給學生如何做人,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和藝術觀;既要言傳,又要身教。只有將優良教風作為自身的職業理想和價值追求,藝術院校教師才能嚴格遵守職業道德和行為規范,身先示范,以德育人,引領學生創作出思想精深、藝術精湛、制作精良的優秀藝術成果。1.藝術院校教師的思想現狀。受文藝工作者和藝術院校教師的收入存在巨大差距等因素影響,部分教師開始以物質收入的價值標準來分析和衡量自己所從事的教育事業,動搖了“教師承擔教書育人,培養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和接班人、提高民族素質的使命”這一價值取向,與中央提出的高校教師“四個相統一”的要求有了出入;部分教師對所從事的教育教學工作缺少應有的感情和社會責任感,無法正確處理教學、科研與創作的關系,忙于藝術創作,只將少量時間、精力投入到教育教學和科研活動中,在思想和行為方面均不能給學生作出正確表率。2.藝術觀教育是藝術院校師德師風建設的必由之路。上述兩種現象在藝術院校具有一定的普遍性,下面將通過分析藝術觀教育的內涵和闡釋藝術觀教育的具體內容,探尋藝術院校師德師風建設之路。藝術觀體現著藝術工作者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藝術院校教師思想領域的延伸和具體化。[1]作為文化塑造和人才培養之地的藝術院校,必須高擎文化引領的大旗,落實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牢固樹立馬克思主義藝術觀的引領地位。筆者認為,馬克思主義藝術觀落實在藝術院校師德師風建設中,就是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藝術觀教育,其核心是培養“以人民為中心”的“德藝雙馨”的優秀教師,其具體內容是“向人民學習,為人民服務,做人民的藝術家”的“三人民”教育理念。

北京電影學院基于藝術觀教育的師德師風建設實踐

作為“中國電影人才搖籃”,北京電影學院(以下簡稱學校)長期以來大力加強師德師風建設,把藝術觀教育作為培養“德藝雙馨”優秀教師的重要抓手,精心設計、系統推進,形成了一套比較完善的、符合藝術院校特點的藝術觀教育理論和實踐體系,引導廣大教師在教書育人中堅定文化自信,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忠實傳承者和弘揚者,促進了學校的事業發展,為中國電影教育事業發展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繼承和創新貢獻了寶貴經驗。1.堅持和發展馬克思主義藝術觀。學校提出的“向人民學習、為人民服務、做人民的藝術家”藝術觀教育理念,是數十年辦學經驗沉淀形成的、體現馬克思主義藝術觀的具體行動準則,成為學校開展師德師風建設的根本遵循。關于文藝工作的重要論述,在堅持和發展馬克思主義藝術觀的基礎上,展現了當代中國的新特質,是馬克思主義文藝觀的新發展。新時代,學校落實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精神,召開全校思想政治工作大會,出臺了教師思想政治建設“四項計劃”。依托北京市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中心北京電影學院基地,開展理論研討、課題研究、實踐展映等活動,多形式、全方位學習關于教育和文藝工作的重要論述,在全體教師中深化“三人民”的藝術觀教育。召開學習在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座談會上的講話精神專題會,全面推進新時期學校師德師風建設工作。2.傳承和弘揚學校紅色基因。學校有著光榮的歷史、鮮明的辦學特色、優良的黨建傳統和特有的大學文化,是新中國紅色藝術家和紅色電影人的搖籃?!白饚熤氐佬交鹣鄠鳌钡男S柋畞辛⒃趯W校教學樓顯著的位置。陳波兒、章泯、鐘敬之、吳印咸這四位中國著名電影教育家、學校創始人的銅像雕塑佇立在校園中,引領全校教師崇尚師德、嚴謹治學。陳波兒教導學生“先當革命家,再當藝術家”;章泯認為“一定要使學生樹立正確的藝術觀”;鐘敬之“前半生為藝術,后半生為教育”;吳印咸把延安電影團同志們的精神面貌和工作作風源源不斷地講述給學校師生。正是老一輩電影教育家鑄就了學院良好的師德風范,使師生受益并代代相傳。新時代,學校加大了對教師的紅色校史教育,其載體是記錄著學校六十余年辦學歷史的校史館。從史料征集,編輯出版校史、電影史圖書教材到落成典禮,全校教師廣泛參與校史館的建設工作。每年新入職教師培訓及重要時間節點,學校都會組織教師參觀學習,促使學校的紅色歷史潛移默化地影響每個人。3.融合和再造“電影+思政”話語體系。建構具有鮮明中國特色的當代中國電影新話語體系,引導教師和學生創作“為時代畫像、為時代立傳、為時代明德”的文藝作品是學校的重要任務,也成為學?;谒囆g觀教育的師德師風建設的重要抓手。要提高學校師德師風建設的時效性和針對性,就必須實現教師思想政治教育話語體系的轉化,把思想政治教育轉化為專業教師樂于接受的話語體系,實現“電影+思政”雙融合、雙促進。近年來,學校開展師生共話“開學第一課”活動,精選《紅海行動》《決勝時刻》《我和我的祖國》等“思想精深、藝術精湛、制作精良”的校友主創影片返校放映,將思想引導和價值觀塑造融入到電影專業創作和交流中,努力提升思政教師電影藝術素養,引導藝術專業教師講馬克思主義。在觀影后座談會上,多名專業教師表達了“電影就應該講述中國好故事,發出中國好聲音”的愿望。同時,多次舉辦青年教師讀書會,以“重走不忘初心之路”為主題,從《的七年知青歲月》《談治國理政》等八本圖書中選取不同時期的生活介紹或講話論述,學校領導分別以“激越歷史時空的青春共鳴”“思想是如何形成的”“文化通融的故事”“干在實處、走在前列”“擺脫意識和思路的貧困”“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等為主題開講,結合每期讀書主題,相繼播放了《我們的田野》《公仆》《戰狼2》《十八洞村》《錢學森》《音樂家》等影片,將思想政治理論信息轉化為更符合電影藝術院校教師需求的視聽化、藝術化、專業化語言,并以此為基礎展開對“電影+思政”的深入探索。4.選樹和宣傳“大國良師”典型。選樹師德典型是對尊師重教這一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現代演繹,彰顯出中國特色和文化自信,有利于促進教師隊伍建設和教育事業發展,對辦好世界一流的社會主義大學具有重要意義。藝術院校普遍有“師徒相授”的特點。因此,在藝術院校廣泛開展師德典型的選樹和宣傳就顯得尤為重要。學校始終把師德典型示范引領作為教師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持續開展“師德十佳”“管理服務育人十佳”評選和“教師節表彰大會”,先后采訪數百名老、中、青優秀教師,出版《時光留影》《電影人的成長》等訪談錄,宣傳扎根講臺的教學楷模、攻堅克難的科研骨干和默默無聞的奉獻典型,讓全校教師從身邊人的事跡中受到鼓舞、汲取力量。校園網、官方微信公眾號(以下簡稱官微)開設“師道”“北影課堂”“青椒說”等專欄,通過全媒體手段講好師德故事、發揮好師德典型的引領示范作用。例如:在學校官微紀念鄭國恩老師的文章留言中,其中一條詳細記錄了學生因畢業論文登門求教的故事,訴說恩師恩情;在學校官微介紹謝飛老師教書育人之道的文章留言中,讀者討論著關于教師言傳身教對學生品行三觀的影響。5.以作品為標尺,檢驗教師育人育德成果。學生在大學四年期間會完成大量的課堂創作,大四參與畢業聯合作業,進入工作領域大多參與影視制作的方方面面。因此,學校的育人成果大多通過影視作品呈現,每一部作品都體現出學校學生的價值思考和教師育人育德的成果。2019年,國家電影局確定的“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優秀國產新片展映”中共有七部重點影片,其中六部為學校師生主創的。近年來,學校教師主創的《塬上》《搬遷》等作品,獲得了思想性、藝術性的“雙豐收”。這說明,教師育人和學生創作中充分踐行了提出的“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導向”

作者:李丹丹 單位:北京電影學院黨委宣傳部